为什么从小遭受家暴的人长大后也会变成家暴者?

北极圈上的烤鱼
#实验研究#影视#热点话题
我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婆婆被当初她婆婆虐待后经过多年媳妇终于熬成婆,在她儿子娶媳妇后又虐待回她儿媳? 还有一些从小受到家暴,在扭曲的环境下长大,后来娶妻生子后又虐待回他的妻儿? 是什么心理原因让他/她们从暴力的受害者转身变成施暴者的? 不应该是曾经受过暴力的伤害,所以比之常人更能同情被受暴力的人吗?

我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婆婆被当初她婆婆虐待后经过多年媳妇终于熬成婆,在她儿子娶媳妇后又虐待回她儿媳? 还有一些从小受到家暴,在扭曲的环境下长大,后来娶妻生子后又虐待回他的妻儿? 是什么心理原因让他/她们从暴力的受害者转身变成施暴者的? 不应该是曾经受过暴力的伤害,所以比之常人更能同情被受暴力的人吗?

12028阅读
·13回答
收藏
这是无意识的忠诚,也叫盲目的爱,潜意识中如果和父母不同了,就感觉不属于这个家庭团体,一个人,没有了归属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为了归属于家庭,潜意识就会重复类似的行为而获得归属权,这就是命运的纠缠,生活中非常多这类的故事,而觉醒的爱,意识到过于的一些模式,通过认知学习,解除这份纠缠的命运模式,就算和父母的命运有所不同了,也归属于这个家庭,认清这个事实,就容易多了,就可以很好的活出自己,成为自己的样子。

这是无意识的忠诚,也叫盲目的爱,潜意识中如果和父母不同了,就感觉不属于这个家庭团体,一个人,没有了归属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为了归属于家庭,潜意识就会重复类似的行为而获得归属权,这就是命运的纠缠,生活中非常多这类的故事,而觉醒的爱,意识到过于的一些模式,通过认知学习,解除这份纠缠的命运模式,就算和父母的命运有所不同了,也归属于这个家庭,认清这个事实,就容易多了,就可以很好的活出自己,成为自己的样子。

12
3
分享
以下内容摘自(超个人心理学)善恶问题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丹尼斯主要对恶的心理原因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恶的本质来源有两种:"一是阴影","二是形成恶的人格"。也就是说,阴影通过向外界和他人投射而产生恶,缺乏移情能力而产生的自我人格也导致个体产生恶。按照荣格的观点,阴影是有意识条件下表达的人格或人格面具的黑暗成分。阴影代表那些不被个体自我所接受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并受到来自自我的防御,最重要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压抑和投射。然而,更危险和潜在的恶是投射的防御机制,在防御的过程中,不被接受的阴影把自己的某些特点从自我中投射出去,投射到外在的一些东西上,通常是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这种潜意识的错误投射一般会引起人们对投射目标在道德方面的贬低,进而引起对无辜的人或群体的伤害。品格恶指由"自我----人格面具系统",而不是由阴影直接导致的恶。换句话说,个体发展起来的那种人格结构其本身就是恶的,这样,它就成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不应受到的伤害的来源。那么,这种邪恶的自我是如何发展的呢?丹尼斯认为,最简单的回答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以下内容摘自(超个人心理学)善恶问题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丹尼斯主要对恶的心理原因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恶的本质来源有两种:"一是阴影","二是形成恶的人格"。也就是说,阴影通过向外界和他人投射而产生恶,缺乏移情能力而产生的自我人格也导致个体产生恶。按照荣格的观点,阴影是有意识条件下表达的人格或人格面具的黑暗成分。阴影代表那些不被个体自我所接受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并受到来自自我的防御,最重要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压抑和投射。然而,更危险和潜在的恶是投射的防御机制,在防御的过程中,不被接受的阴影把自己的某些特点从自我中投射出去,投射到外在的一些东西上,通常是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这种潜意识的错误投射一般会引起人们对投射目标在道德方面的贬低,进而引起对无辜的人或群体的伤害。品格恶指由"自我----人格面具系统",而不是由阴影直接导致的恶。换句话说,个体发展起来的那种人格结构其本身就是恶的,这样,它就成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不应受到的伤害的来源。那么,这种邪恶的自我是如何发展的呢?丹尼斯认为,最简单的回答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9
2
分享
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在寻求被理解,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那些痛苦的感受始终没有得到理解,那么可能就会用让对方体验自己曾经体验的痛苦的方式,让对方明白和理解。

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在寻求被理解,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那些痛苦的感受始终没有得到理解,那么可能就会用让对方体验自己曾经体验的痛苦的方式,让对方明白和理解。

2
评论
分享
因为所有的施暴者都曾经是受害者。

因为所有的施暴者都曾经是受害者。

2
3
分享
楼主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也有非常多的案例,酗酒父亲的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家暴男的女儿能懂得尊重和沟通。ta们可能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对恶习以为常。在某些时刻,内心强大。这样的安排,也是自然社会的一种平衡?

楼主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也有非常多的案例,酗酒父亲的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家暴男的女儿能懂得尊重和沟通。ta们可能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对恶习以为常。在某些时刻,内心强大。这样的安排,也是自然社会的一种平衡?

1
1
分享
犹如没有反思过的历史悲剧总是重演一个道理

犹如没有反思过的历史悲剧总是重演一个道理

评论
分享
因为婆婆的潜意识深深藏着对曾经婆媳关系的恐惧有点像代际创伤,如果不坚持活出自己的话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因为婆婆的潜意识深深藏着对曾经婆媳关系的恐惧有点像代际创伤,如果不坚持活出自己的话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评论
分享
大多数人受到伤害后近乎是本能的要把这伤害“转移”给别人。这类的人,往往是沉浸在被伤害的阴影里无法自拔(或没有意识到),他们往往是偏激的,缺乏理性。只有他们自己在某种条件下,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处在被伤害的阴影里,而走出来的人,才会有感同身受意念。

大多数人受到伤害后近乎是本能的要把这伤害“转移”给别人。这类的人,往往是沉浸在被伤害的阴影里无法自拔(或没有意识到),他们往往是偏激的,缺乏理性。只有他们自己在某种条件下,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处在被伤害的阴影里,而走出来的人,才会有感同身受意念。

评论
分享
人类的恶性,报复心理,媳妇对婆婆有怨念却无可奈何地忍受,有了儿媳妇回向两方面发展,要么对儿媳好同理心不让她受伤,要么要让她尝尝自己的苦楚这样来获得心里的快感

人类的恶性,报复心理,媳妇对婆婆有怨念却无可奈何地忍受,有了儿媳妇回向两方面发展,要么对儿媳好同理心不让她受伤,要么要让她尝尝自己的苦楚这样来获得心里的快感

1
分享
被潜移默化中影响了

被潜移默化中影响了

评论
分享
你的理解很对,多年媳妇熬成婆,是典型的施受虐关系。施受虐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关系,而是一对互相转换的关系,也就是说,施虐者同时也是受虐者。换句话说,施受虐本来是一回事,不管是施虐一方或者受虐一方,都是只是现象,本质上他们在这一种关系中都能得到满足。

你的理解很对,多年媳妇熬成婆,是典型的施受虐关系。施受虐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关系,而是一对互相转换的关系,也就是说,施虐者同时也是受虐者。换句话说,施受虐本来是一回事,不管是施虐一方或者受虐一方,都是只是现象,本质上他们在这一种关系中都能得到满足。

评论
分享
性格这种东西基因也占的

性格这种东西基因也占的

评论
分享
请问你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请问你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3
分享
  • 我好奇,对抗型人格一味索取不付出,不成熟,如何应对
    1回答 · 2025.08.16 09:56:16
  • 感觉是什么东西?意念又是什么?它好像可以控制你
    1回答 · 2025.08.13 23:15:11
  • 朋友的朋友的孩子,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回避型依恋?
    2回答 · 2025.08.13 21:22:42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