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室

直播间

更多房间

湘遇成欢
如何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公开热聊
预告中
风雨【麓沔沔】 倾听师
表里不一的人对我们产生的困扰
公开热聊
预告中
天天好好学习
怎么应对当代人的“休耻感”?
公开热聊
预告中
|

热门问答

问答首页

32岁女,结婚了没孩子,老公出轨,我真的原谅了吗?

32岁女,结婚了没孩子,老公出轨,我真的原谅了吗?

题主,你好!你因为老公一再出轨而自己却一再原谅而痛苦,这期间你可能经历了痛苦、麻木、纠结、失望、愤怒、不舍,隔空抱抱现在有点无助的你!你说你几次都选择了原谅,过后又后悔,这背后是你对老公的爱和不舍,你原来觉得老公是完美老公,各方面都很符合你的期待,你很爱他,所以就算他做了背叛婚姻的事情,你也选择隐忍和原谅,你希望你们的婚姻可以继续走下去,可以白头偕老。你又对几次面对老公出轨行为时自己的冷静和麻木不解,我大胆猜测一下,在你们的婚姻中你可能给自己的定位是弱势的一方,你觉得自己配不上你老公,或者说嫁给他是高攀,所以你习惯在关系中包容,甚至讨好你老公,因为相比较你更在乎这段婚姻,你很珍惜。其实这是很难的,因为你也是有委屈的,你才是那个受害者,所以你选择了麻木自己,甚至欺骗自己说:他也是有苦衷的,我也是有问题的,真的很心疼你。面对这样的境况该怎么办呢?首先,认真神视一下你和老公的关系,包括你们最开始在一起时的初心,你们现在相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彼此相爱的吗?你老公除了生理上的需要未被满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选择出轨,理顺你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然后逐一去面对、解决。然后,心平气和的和老公谈一谈,对他这次的出轨,谈谈你的感受,你的恐惧,你的希望,谈谈你们今后如何更好的相处,出了问题两个人如何面对和解决。最后,看了你对细节的描述,我想你们现在还是彼此相爱的,相信你们一起努力面对这次的问题,会有好的结果,同时你也要看到,出了问题不可怕,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在提醒你需要在什么地方多花一点心思,是你们今后更融洽幸福相处的基石。我是壹心理倾听师,祝你越来越幸福!

题主,你好!你因为老公一再出轨而自己却一再原谅而痛苦,这期间你可能经历了痛苦、麻木、纠结、失望、愤怒、不舍,隔空抱抱现在有点无助的你!你说你几次都选择了原谅,过后又后悔,这背后是你对老公的爱和不舍,你原来觉得老公是完美老公,各方面都很符合你的期待,你很爱他,所以就算他做了背叛婚姻的事情,你也选择隐忍和原谅,你希望你们的婚姻可以继续走下去,可以白头偕老。你又对几次面对老公出轨行为时自己的冷静和麻木不解,我大胆猜测一下,在你们的婚姻中你可能给自己的定位是弱势的一方,你觉得自己配不上你老公,或者说嫁给他是高攀,所以你习惯在关系中包容,甚至讨好你老公,因为相比较你更在乎这段婚姻,你很珍惜。其实这是很难的,因为你也是有委屈的,你才是那个受害者,所以你选择了麻木自己,甚至欺骗自己说:他也是有苦衷的,我也是有问题的,真的很心疼你。面对这样的境况该怎么办呢?首先,认真神视一下你和老公的关系,包括你们最开始在一起时的初心,你们现在相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彼此相爱的吗?你老公除了生理上的需要未被满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选择出轨,理顺你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然后逐一去面对、解决。然后,心平气和的和老公谈一谈,对他这次的出轨,谈谈你的感受,你的恐惧,你的希望,谈谈你们今后如何更好的相处,出了问题两个人如何面对和解决。最后,看了你对细节的描述,我想你们现在还是彼此相爱的,相信你们一起努力面对这次的问题,会有好的结果,同时你也要看到,出了问题不可怕,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在提醒你需要在什么地方多花一点心思,是你们今后更融洽幸福相处的基石。我是壹心理倾听师,祝你越来越幸福!

2有用 · 0评论
刚才鼓起勇气和同事要回饭钱,现在很恐惧,是为什么?

刚才鼓起勇气和同事要回饭钱,现在很恐惧,是为什么?

题主你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情景,为了迎合别人或社会的期望,自己会背弃真实的想法,事后却陷入疲惫的内耗。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先来说说界限。知人边界,知己边界,因为人与人的界限就是区分你和别人的不同。职场同事之间的相处,我们并非要接受她的全部,我们可以只接受对方让我们舒适的部分,同理我们也无法要求同事对自己的要求全部买单,在双方合适的区域相处是我们可以尝试的态度。人与人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重叠部分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同事关系的边界。虽然我们都有亲近别人的渴望,希望能够帮助别人,甚至承担别人的痛苦。可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界限,不是我们的爱心不足,而是我们的能力不够,边界就在那里很客观,我们只能承认和遵守。就如题主所写,有个同事老和我借东西,借了也不及时还,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同事向我借东西时,当时有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当我向同事讨回时,当时有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然后说说讨好。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甚至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很糟糕时,我们会很容易担心别人就是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甚至担心别人会惩罚或攻击自己,这时我们就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会责备自己的不足或缺点,或者以讨好别人来掩饰自己的不自信。就如题主所说,想把饭钱要回来,但是很害怕,恐惧被别人孤立,被别人讨厌。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害怕的是什么?焦虑的又是什么?我们也可问问自己,恐惧被别人孤立,是内心什么需求?恐惧被别人讨厌,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还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职场关系是怎样?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我能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敞开胸怀调整心情,试着能否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同事来一次沟通,听听她说说和你相处的感受,也真实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希望她以后能怎么做。毕竟我们和同事坦诚的沟通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能更加了解同事,认识自己。我们还可寻求帮助,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试着学会关爱自己,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以去肯定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去接纳和欣赏不完美的自己,而当我们开始直面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时,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变化,更是一种心理突破。我们也要给自己赋能,去建立相互理解的支持性社交体系,去现实的人际关系中展示真实的自己,我们会找到自己的生活之眼。推荐书《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

题主你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情景,为了迎合别人或社会的期望,自己会背弃真实的想法,事后却陷入疲惫的内耗。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先来说说界限。知人边界,知己边界,因为人与人的界限就是区分你和别人的不同。职场同事之间的相处,我们并非要接受她的全部,我们可以只接受对方让我们舒适的部分,同理我们也无法要求同事对自己的要求全部买单,在双方合适的区域相处是我们可以尝试的态度。人与人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重叠部分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同事关系的边界。虽然我们都有亲近别人的渴望,希望能够帮助别人,甚至承担别人的痛苦。可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界限,不是我们的爱心不足,而是我们的能力不够,边界就在那里很客观,我们只能承认和遵守。就如题主所写,有个同事老和我借东西,借了也不及时还,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同事向我借东西时,当时有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当我向同事讨回时,当时有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然后说说讨好。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甚至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很糟糕时,我们会很容易担心别人就是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甚至担心别人会惩罚或攻击自己,这时我们就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会责备自己的不足或缺点,或者以讨好别人来掩饰自己的不自信。就如题主所说,想把饭钱要回来,但是很害怕,恐惧被别人孤立,被别人讨厌。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害怕的是什么?焦虑的又是什么?我们也可问问自己,恐惧被别人孤立,是内心什么需求?恐惧被别人讨厌,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还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职场关系是怎样?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我能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敞开胸怀调整心情,试着能否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同事来一次沟通,听听她说说和你相处的感受,也真实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希望她以后能怎么做。毕竟我们和同事坦诚的沟通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能更加了解同事,认识自己。我们还可寻求帮助,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试着学会关爱自己,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以去肯定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去接纳和欣赏不完美的自己,而当我们开始直面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时,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变化,更是一种心理突破。我们也要给自己赋能,去建立相互理解的支持性社交体系,去现实的人际关系中展示真实的自己,我们会找到自己的生活之眼。推荐书《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

0有用 · 0评论
相信自己的感觉,有什么好处?

相信自己的感觉,有什么好处?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就你的问题,先说说什么是感受。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在心理学中,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同时,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感觉是我们对外界人和事的反映。比如,你到了一个光线昏暗的地方,找个环境给你的感觉很不好,你马上就会做出相应的反映,比如,找个地方很危险,然后你就会做出对应的行为,比如,降低呼吸声音,轻手轻脚,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或者找个相对安全的角落。这个时候,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声音,可能都会给你带来未知的恐惧。当然,也有人可能面对光线昏暗的环境,想要躲起来吓唬其他人。也有的人可能会拔腿就跑,离开找个环境。感觉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它是我们后续应对行为的依据。比如,有个人给你的感觉很不好,你大概就会想远离这个人,以避免可能的伤害。比如,你看余华英,很多人看到她的脸的第一反映是,这个女人不是好人,最好远离。而我们对外界人和事的感觉,往往跟我们的本能,我们的社会文化经验等有关。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感觉都是主观的。所以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只能说尽可能的去代入他人的感觉,感受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自己最真实的感觉,是我们做进一步决定和行为的基础。比如,在恋爱中,你感觉对方不真诚,那就可以撤了,不用非得找到不真诚的证据,因为等你发现不真诚的证据时,可能就已经晚了。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舍不得放不下。不真诚的感觉是你的直觉给你的保护。但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我们的感觉是主观感觉,受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经验、阅历等。我的建议是,相信自己的感觉,但不要完全相信。因为完全信心可能会错杀无辜,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最简单的办法,是相信,但同时要有善后的能力,也就说,万一感觉错误的时候,不至于损失太多。完全相信,或者完全不相信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部分相信,部分不相信,要与善后的能力。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就你的问题,先说说什么是感受。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在心理学中,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同时,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感觉是我们对外界人和事的反映。比如,你到了一个光线昏暗的地方,找个环境给你的感觉很不好,你马上就会做出相应的反映,比如,找个地方很危险,然后你就会做出对应的行为,比如,降低呼吸声音,轻手轻脚,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或者找个相对安全的角落。这个时候,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声音,可能都会给你带来未知的恐惧。当然,也有人可能面对光线昏暗的环境,想要躲起来吓唬其他人。也有的人可能会拔腿就跑,离开找个环境。感觉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它是我们后续应对行为的依据。比如,有个人给你的感觉很不好,你大概就会想远离这个人,以避免可能的伤害。比如,你看余华英,很多人看到她的脸的第一反映是,这个女人不是好人,最好远离。而我们对外界人和事的感觉,往往跟我们的本能,我们的社会文化经验等有关。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感觉都是主观的。所以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只能说尽可能的去代入他人的感觉,感受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自己最真实的感觉,是我们做进一步决定和行为的基础。比如,在恋爱中,你感觉对方不真诚,那就可以撤了,不用非得找到不真诚的证据,因为等你发现不真诚的证据时,可能就已经晚了。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舍不得放不下。不真诚的感觉是你的直觉给你的保护。但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我们的感觉是主观感觉,受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经验、阅历等。我的建议是,相信自己的感觉,但不要完全相信。因为完全信心可能会错杀无辜,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最简单的办法,是相信,但同时要有善后的能力,也就说,万一感觉错误的时候,不至于损失太多。完全相信,或者完全不相信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部分相信,部分不相信,要与善后的能力。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5有用 · 0评论
当边界被侵犯却没力量拒绝,想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边界

当边界被侵犯却没力量拒绝,想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边界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太好说话的人,遇到那些爱打破界限的人,虽然自己很不舒服,但却似乎还是会委屈自己,没有力量去拒绝,一方面因为边界被侵犯了而觉得不舒服,另一方面又会因为自己没有力量而自责,确实很难受,抱抱你,希望你可以感受到一些些温暖和支持。给你的建议是:看见是疗愈的开始,但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耐心,可以试着从一些安全的关系或小事情开始练习拒绝,让自己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其实,你能够看见自己的这一部分就已经很棒了,这就是疗愈的开始,但看见了并不一定就可以做到,毕竟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这样的模式已经伴随了自己很多年,也曾经保护了我们,虽然不成熟,却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调整过来的。因为意识层面我们知道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边界,需要学会拒绝,但是由于受到成长经历的影响,小时候,如果我们面对父母的一些行为,我们拒绝,迎来的却是他们的批评、责备和不喜欢,潜意识会觉得如果我们去拒绝自己就会是危险的,甚至会受到伤害,所以,改变很难,我们需要一点一点来,对自己有更多的耐心,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其实在关系中我们去保护自己的边界,去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也是安全的。这就需要我们最开始去选择合适的表达对象,你可以在一些安全的关系中去表达,比如那些本身就支持和信任你的朋友们,或者作为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去表达,或者参加一些支持性的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去表达;也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先去练习拒绝一些小事情,比如,和朋友一起吃火锅,他们希望你吃某个菜,你就如实地表达自己不喜欢,拒绝他们的这个邀请等等,久而久之,当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实拒绝并不会带来特别糟糕的结果,而且自己的真实需求是能够被接纳和理解的,我们就会逐渐敢于在更多的场合去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了。2.不敢拒绝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我们自己的需求,是我们需要去成长的部分,看见自己的需求,建立起内在力量,就自然敢于去拒绝了,也就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和在关系中的自由。我自己的一个真实体会就是,当我们的内在越匮乏,我们在关系中就会越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拒绝,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拒绝必定会引来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不喜欢,甚至是攻击,进而我们会因此觉得当别人不喜欢自己之后,自己就很差经,就很糟糕,很不好。而当我们的内在变得越来越充盈,我们对自己越来越确定,我们的内在越来越有力量,我们就会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拒绝,尽管我们知道这会引发对方的不适,甚至会让对方不喜欢自己,但这并不会动摇我们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因为我们自己始终对自己是接纳和理解的,当你的内在没有这些缺失,你就不会那么渴望别人给到你了,你在关系中也就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接纳、认可和喜欢了。是的,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的内在缺失什么,你就会向外去寻找什么。所以,当你总是在外面去寻找别人对你的喜欢、认可和接纳的时候,恰恰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在缺少了这些,可是向外求很难真正得到这些需求的满足,因为有一些人并不会给到你,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能力给到你,这样,你依然还是缺这些东西,因为这些缺失而难过,其实,我们需要反过来,学会向内求,去补足这些缺失,渴望别人给到自己什么就自己给到自己,学会自己喜欢、认可和接纳自己,这样,内在的缺失就可以渐渐被补足,当你不再有那么多的缺失,自然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给予了,你在关系中就不会那么担心他们对你的评价了,最终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自由,也就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拒绝了。所以,可以去看看,当你害怕去拒绝别人的时候,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呢?你希望通过现在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怎样的需求呢?是被认可吗?被喜欢?归属感?被看见?还是被尊重、被接纳……?相信你会找到你成长的方向。推荐你看《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关怀的力量》。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太好说话的人,遇到那些爱打破界限的人,虽然自己很不舒服,但却似乎还是会委屈自己,没有力量去拒绝,一方面因为边界被侵犯了而觉得不舒服,另一方面又会因为自己没有力量而自责,确实很难受,抱抱你,希望你可以感受到一些些温暖和支持。给你的建议是:看见是疗愈的开始,但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耐心,可以试着从一些安全的关系或小事情开始练习拒绝,让自己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其实,你能够看见自己的这一部分就已经很棒了,这就是疗愈的开始,但看见了并不一定就可以做到,毕竟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这样的模式已经伴随了自己很多年,也曾经保护了我们,虽然不成熟,却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调整过来的。因为意识层面我们知道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边界,需要学会拒绝,但是由于受到成长经历的影响,小时候,如果我们面对父母的一些行为,我们拒绝,迎来的却是他们的批评、责备和不喜欢,潜意识会觉得如果我们去拒绝自己就会是危险的,甚至会受到伤害,所以,改变很难,我们需要一点一点来,对自己有更多的耐心,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其实在关系中我们去保护自己的边界,去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也是安全的。这就需要我们最开始去选择合适的表达对象,你可以在一些安全的关系中去表达,比如那些本身就支持和信任你的朋友们,或者作为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去表达,或者参加一些支持性的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去表达;也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先去练习拒绝一些小事情,比如,和朋友一起吃火锅,他们希望你吃某个菜,你就如实地表达自己不喜欢,拒绝他们的这个邀请等等,久而久之,当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实拒绝并不会带来特别糟糕的结果,而且自己的真实需求是能够被接纳和理解的,我们就会逐渐敢于在更多的场合去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了。2.不敢拒绝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我们自己的需求,是我们需要去成长的部分,看见自己的需求,建立起内在力量,就自然敢于去拒绝了,也就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和在关系中的自由。我自己的一个真实体会就是,当我们的内在越匮乏,我们在关系中就会越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拒绝,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拒绝必定会引来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不喜欢,甚至是攻击,进而我们会因此觉得当别人不喜欢自己之后,自己就很差经,就很糟糕,很不好。而当我们的内在变得越来越充盈,我们对自己越来越确定,我们的内在越来越有力量,我们就会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拒绝,尽管我们知道这会引发对方的不适,甚至会让对方不喜欢自己,但这并不会动摇我们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因为我们自己始终对自己是接纳和理解的,当你的内在没有这些缺失,你就不会那么渴望别人给到你了,你在关系中也就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接纳、认可和喜欢了。是的,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的内在缺失什么,你就会向外去寻找什么。所以,当你总是在外面去寻找别人对你的喜欢、认可和接纳的时候,恰恰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在缺少了这些,可是向外求很难真正得到这些需求的满足,因为有一些人并不会给到你,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能力给到你,这样,你依然还是缺这些东西,因为这些缺失而难过,其实,我们需要反过来,学会向内求,去补足这些缺失,渴望别人给到自己什么就自己给到自己,学会自己喜欢、认可和接纳自己,这样,内在的缺失就可以渐渐被补足,当你不再有那么多的缺失,自然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给予了,你在关系中就不会那么担心他们对你的评价了,最终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自由,也就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拒绝了。所以,可以去看看,当你害怕去拒绝别人的时候,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呢?你希望通过现在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怎样的需求呢?是被认可吗?被喜欢?归属感?被看见?还是被尊重、被接纳……?相信你会找到你成长的方向。推荐你看《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关怀的力量》。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2有用 · 0评论
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还可以更多,不停地精神内耗

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还可以更多,不停地精神内耗

你好呀,我是倾听师黄丽,看到这个提问也想到我曾经也经历同样的阶段,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脑子里总会有声音告诉我,可以做得更好,当时不胜其扰。以下是我的一点点经验,或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参考。当总是陷入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而精神内耗的情况时,可以尝试从自我关怀角度出发关心和安慰自己。-正视并接纳情绪-这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的感觉是很常见的,很多人都会有,当自己不允许有这样情绪出现的时候,是一种过度责备自己。所以,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不要急着否定或压抑它,而是停下来,静静地感受它在身体里的反应。比如可能会感到胸口发闷或者心跳加快,肩酸,头疼等,告诉自己“我现在感到焦虑,是因为我对自己有期待,这很正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承认并接纳情绪的存在。-肯定自我价值-每天花一些时间回顾自己当天完成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看起来多么微小,都要给予自己肯定。比如“我今天完成了那份报告,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我的能力的体现”,或者“我今天抽出时间陪了家人,让他们感到开心,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制作一个成就清单,把这些点滴成就记录下来,当自我怀疑时就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是有价值的,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只关注还没做的部分。重点:看到我做到的那些,而不是批判自己那些没有做到的地方。-设定合理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确保它们是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可行性的,【容易】操作的,【简单】【可完成的】。不要陷在与他人比较中,或者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休息一会儿、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吃一点喜欢的零食等。这样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减少因为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而产生的内耗。-注重身体需求-身体是心理的基础,当身体疲惫时,心理也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比如每天睡够(每个人睡够的时间因人而异,而不一定是7~8小时),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果有挑食的情况,也请允许自己,也许可以利用多种维生素,补充自己的营养)每周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可以是3-5次,可以是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非标准,根据自己承受能力量身定做)可以是散步、跑步、瑜伽或者游泳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能让你在心理上也更加坚韧,增强应对内耗情绪的能力。-给予自己爱的时间-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每天预留出专门的放松时间,可以是10分钟,也可以是半个小时。可以是泡个热水澡、听舒缓的音乐、冥想或者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等。在这段时间里,完全放下关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的思考,专注于当下的放松体验,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恢复,从而缓解精神内耗带来的压力。重点,请允许自己在改变的路上多一些时间和实际。很多时候会发现自己有一些进步,但某些时候又往后退了,貌似回到了原来的。可能是进了三步退两步,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回到原来状态的时候,请不要气馁,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呆在原地的人了,只是进了三步,退了两步而已。

你好呀,我是倾听师黄丽,看到这个提问也想到我曾经也经历同样的阶段,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脑子里总会有声音告诉我,可以做得更好,当时不胜其扰。以下是我的一点点经验,或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参考。当总是陷入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而精神内耗的情况时,可以尝试从自我关怀角度出发关心和安慰自己。-正视并接纳情绪-这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的感觉是很常见的,很多人都会有,当自己不允许有这样情绪出现的时候,是一种过度责备自己。所以,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不要急着否定或压抑它,而是停下来,静静地感受它在身体里的反应。比如可能会感到胸口发闷或者心跳加快,肩酸,头疼等,告诉自己“我现在感到焦虑,是因为我对自己有期待,这很正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承认并接纳情绪的存在。-肯定自我价值-每天花一些时间回顾自己当天完成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看起来多么微小,都要给予自己肯定。比如“我今天完成了那份报告,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我的能力的体现”,或者“我今天抽出时间陪了家人,让他们感到开心,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制作一个成就清单,把这些点滴成就记录下来,当自我怀疑时就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是有价值的,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只关注还没做的部分。重点:看到我做到的那些,而不是批判自己那些没有做到的地方。-设定合理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确保它们是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可行性的,【容易】操作的,【简单】【可完成的】。不要陷在与他人比较中,或者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休息一会儿、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吃一点喜欢的零食等。这样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减少因为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而产生的内耗。-注重身体需求-身体是心理的基础,当身体疲惫时,心理也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比如每天睡够(每个人睡够的时间因人而异,而不一定是7~8小时),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果有挑食的情况,也请允许自己,也许可以利用多种维生素,补充自己的营养)每周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可以是3-5次,可以是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非标准,根据自己承受能力量身定做)可以是散步、跑步、瑜伽或者游泳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能让你在心理上也更加坚韧,增强应对内耗情绪的能力。-给予自己爱的时间-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每天预留出专门的放松时间,可以是10分钟,也可以是半个小时。可以是泡个热水澡、听舒缓的音乐、冥想或者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等。在这段时间里,完全放下关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的思考,专注于当下的放松体验,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恢复,从而缓解精神内耗带来的压力。重点,请允许自己在改变的路上多一些时间和实际。很多时候会发现自己有一些进步,但某些时候又往后退了,貌似回到了原来的。可能是进了三步退两步,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回到原来状态的时候,请不要气馁,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呆在原地的人了,只是进了三步,退了两步而已。

6有用 · 0评论
如何培养“关心他人”的惯性?

如何培养“关心他人”的惯性?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如何培养“关心他人”的惯性?】看完你的文字,你在梳理自己的过往以及在觉察自己,这是我们成长的开始。【关于自己的存在】你提到童年时,父母在养育时候忽视情感交流和心理连接,让你觉察到自己依恋模式发展成为了回避型。这个过程你觉得自己是封闭性格,对人对物对事都比较冷淡,但也不是麻木和冷漠。那我也许会理解,在我们如果还没有能力可以去热情的时候,冷漠一些也未必不好。例如一个人很热情,就会过度付出,我自己就是有这样的体验。我有些讨好型,看似热情其实也未必是真的,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去对他人热情。只有当我觉察到,我连自己都不爱,并且无法真正的理解自己的需求,想法,和自己真正的链接。和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辛苦,这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也许我也需要一些“麻木”,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他人的关系,其实都是镜子。我热情洋溢,背后是期待他人也这样对我~以前不了解自己,当自己的内心没有被看见,也会产生愤怒,委屈,这样其实也不利于关系的发展。我们对他人的感受,想法,顺其自然都是好的,当你无法去感觉对他人自然的关注和关心,也许是时间未到。也有人很敏锐,会去观察别人,但是不代表自己没有想法,感受,体验。我们多在意自己的感受,想法,在生活中真正的去了解,一草一木,或者自己的情绪,做一件事的目的,这些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自己变得敏锐,善于思考,也学习表达,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团体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或许慢慢会看到被我们隐密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有很多团体,大家分享各自的故事,都会启发我们,看到不同的自己哦。【接纳自己】就像你说的,你并不一定无法共情,也许观察他人的过程比较安静,独立思考的人性格敏感细腻,这些反而是很宝贵的。一个人如果共情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学习心理学,都可以帮助很多从不会表达到坦然接纳自己的人。假如这个世界上都是善于沟通,表达,那沉迷的人也许就会是稀缺资源。就像很多心理学家,善于聆听,发现,包括敏锐的洞察力,亲和力很强。虽然不说话,但是也会给人感觉安静,祥和,乐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困惑。我们如果总是去关注他人,也许也是渴望连接,这是比较好的动力,但是不需要一定是要有要求,或者去关注和关心,或者是自己送上自己认为需要的关心帮助。很多人其实都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都有自己的觉察能力,我们可以去看到自己的内疚和难受,这些情绪如果会说话,我们可以想想:内疚和难受想要表达什么呢?也许自己的内心也有期待他人像自己一样关心自己,帮助自己吗?还是我们自己渴望通过帮助他人获得自己的一些认可?这样的觉察有利于我们真正的看到自己内心~无论是什么想法,允许,接纳,也许会少些矛盾,接纳自己也是普通人,在很多方面未必可以真正的关心到他人~如果他人有需求,可以用自己坦诚的态度面对,可以帮助的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做不到的时候也接纳自己的局限,生活中多关心自己的感受,常常去看到自己,慢慢了解自己也会了解他人,学会爱自己也会爱他人,用彼此需要的方式~推荐书籍《成为我自己》《个人形成论》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如何培养“关心他人”的惯性?】看完你的文字,你在梳理自己的过往以及在觉察自己,这是我们成长的开始。【关于自己的存在】你提到童年时,父母在养育时候忽视情感交流和心理连接,让你觉察到自己依恋模式发展成为了回避型。这个过程你觉得自己是封闭性格,对人对物对事都比较冷淡,但也不是麻木和冷漠。那我也许会理解,在我们如果还没有能力可以去热情的时候,冷漠一些也未必不好。例如一个人很热情,就会过度付出,我自己就是有这样的体验。我有些讨好型,看似热情其实也未必是真的,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去对他人热情。只有当我觉察到,我连自己都不爱,并且无法真正的理解自己的需求,想法,和自己真正的链接。和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辛苦,这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也许我也需要一些“麻木”,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他人的关系,其实都是镜子。我热情洋溢,背后是期待他人也这样对我~以前不了解自己,当自己的内心没有被看见,也会产生愤怒,委屈,这样其实也不利于关系的发展。我们对他人的感受,想法,顺其自然都是好的,当你无法去感觉对他人自然的关注和关心,也许是时间未到。也有人很敏锐,会去观察别人,但是不代表自己没有想法,感受,体验。我们多在意自己的感受,想法,在生活中真正的去了解,一草一木,或者自己的情绪,做一件事的目的,这些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自己变得敏锐,善于思考,也学习表达,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团体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或许慢慢会看到被我们隐密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有很多团体,大家分享各自的故事,都会启发我们,看到不同的自己哦。【接纳自己】就像你说的,你并不一定无法共情,也许观察他人的过程比较安静,独立思考的人性格敏感细腻,这些反而是很宝贵的。一个人如果共情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学习心理学,都可以帮助很多从不会表达到坦然接纳自己的人。假如这个世界上都是善于沟通,表达,那沉迷的人也许就会是稀缺资源。就像很多心理学家,善于聆听,发现,包括敏锐的洞察力,亲和力很强。虽然不说话,但是也会给人感觉安静,祥和,乐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困惑。我们如果总是去关注他人,也许也是渴望连接,这是比较好的动力,但是不需要一定是要有要求,或者去关注和关心,或者是自己送上自己认为需要的关心帮助。很多人其实都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都有自己的觉察能力,我们可以去看到自己的内疚和难受,这些情绪如果会说话,我们可以想想:内疚和难受想要表达什么呢?也许自己的内心也有期待他人像自己一样关心自己,帮助自己吗?还是我们自己渴望通过帮助他人获得自己的一些认可?这样的觉察有利于我们真正的看到自己内心~无论是什么想法,允许,接纳,也许会少些矛盾,接纳自己也是普通人,在很多方面未必可以真正的关心到他人~如果他人有需求,可以用自己坦诚的态度面对,可以帮助的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做不到的时候也接纳自己的局限,生活中多关心自己的感受,常常去看到自己,慢慢了解自己也会了解他人,学会爱自己也会爱他人,用彼此需要的方式~推荐书籍《成为我自己》《个人形成论》

5有用 · 0评论
为什么说未来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呢?

为什么说未来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呢?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短短几行文字,看见你的的觉察,也感受到你的探索,真心为你点赞。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聊聊。最近看到网上一段话: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随我!随我!随我!朋友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我交的!我交的!我交的!眼瞎!眼瞎!眼瞎!老公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我选的!我选的!我选的!活该!活该!活该!老婆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惯的!惯的!惯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可能是最好的“自我接纳”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常常困惑于:我做不到“接纳自己”;我接纳不了“接纳自己”。或许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说说接纳: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触碰的一面,我们权且称之为阴暗面,周围的人不愿意接受,连自己也无法面对。因此我们会戴上面具,把自己伪装成别人喜欢的角色,自己却活得很累。就如题主所写,有点儿看不进书,感觉自己不是个干大事的料,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不相信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它并向别人表达出来时,是需要勇气的。相反对于自己太苛责,负性的思维和想法转化成消极的情绪,没有被你及时排泄,迟早会在你的身体里悄悄腐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如何看待自己以往的经历?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现在和理想有哪些差距?为此我能做些什么?以下是“自我接纳”的五步法:首先,在心里面建立自我接纳的目标,别让自我怀疑的想法和自我攻击的态度充斥大脑。其次,不仅接纳自己的缺点,也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可以尝试记录下来自己的长处,每天夸一夸,你会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有了光明的部分,才有力量拥抱阴暗的角落。还有,在支持性的关系里互动,加入能滋养自己,给自己带来理解和支持的关系,会让你看到自己的模式,会让你重建自己的内在。再有,可以做一次练习,和最佳的那个自我去对话,想象他站在你的面前,会对你怎么说?会如何安慰你,鼓励你?激活自己内在的智慧老人。最后,模仿自己期待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去行动,去创造,坚定地走向理想中的自己。相信我们不断地去链接潜意识,深入潜意识,我们终将改善自己的信念系统,升级自己的稳定内核,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当下。所有的未来都是以当下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的,我们真正能拥有的永远只有此时此刻,。关于这个话题,题主也可找支持性的团体或咨询师做深度交流,既能碰撞一些学习方法,也能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短短几行文字,看见你的的觉察,也感受到你的探索,真心为你点赞。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聊聊。最近看到网上一段话: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随我!随我!随我!朋友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我交的!我交的!我交的!眼瞎!眼瞎!眼瞎!老公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我选的!我选的!我选的!活该!活该!活该!老婆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默念: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惯的!惯的!惯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可能是最好的“自我接纳”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常常困惑于:我做不到“接纳自己”;我接纳不了“接纳自己”。或许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说说接纳: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触碰的一面,我们权且称之为阴暗面,周围的人不愿意接受,连自己也无法面对。因此我们会戴上面具,把自己伪装成别人喜欢的角色,自己却活得很累。就如题主所写,有点儿看不进书,感觉自己不是个干大事的料,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不相信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它并向别人表达出来时,是需要勇气的。相反对于自己太苛责,负性的思维和想法转化成消极的情绪,没有被你及时排泄,迟早会在你的身体里悄悄腐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如何看待自己以往的经历?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现在和理想有哪些差距?为此我能做些什么?以下是“自我接纳”的五步法:首先,在心里面建立自我接纳的目标,别让自我怀疑的想法和自我攻击的态度充斥大脑。其次,不仅接纳自己的缺点,也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可以尝试记录下来自己的长处,每天夸一夸,你会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有了光明的部分,才有力量拥抱阴暗的角落。还有,在支持性的关系里互动,加入能滋养自己,给自己带来理解和支持的关系,会让你看到自己的模式,会让你重建自己的内在。再有,可以做一次练习,和最佳的那个自我去对话,想象他站在你的面前,会对你怎么说?会如何安慰你,鼓励你?激活自己内在的智慧老人。最后,模仿自己期待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去行动,去创造,坚定地走向理想中的自己。相信我们不断地去链接潜意识,深入潜意识,我们终将改善自己的信念系统,升级自己的稳定内核,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当下。所有的未来都是以当下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的,我们真正能拥有的永远只有此时此刻,。关于这个话题,题主也可找支持性的团体或咨询师做深度交流,既能碰撞一些学习方法,也能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7有用 · 0评论
这是一种应激或者什么心理疾病吗?应该怎么解决呢?

这是一种应激或者什么心理疾病吗?应该怎么解决呢?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一、为什么总是怀疑过往事情的结果?可能是情绪按钮,大多数情绪中,我们通常会关注那些容易辨识的,比较外显的情绪,如愤怒,痛苦,自残等。而较为内隐的情绪,如内疚,自责,羞耻等,却容易被忽略。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深压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如鬼魅穿行,难以用言语向他人诉说并获得别人的谅解。内隐情绪往往是一种与消极自我评价相关的负面社会情绪,其倾向于将消极结果归因于个体自身的内在特点,并责备整体的自我,从而形成难以忍受的难堪、痛苦、耻辱的体验。这样的情绪被压制在潜意识中,身体的细胞记住了这种感觉。当碰到类似的场景时,这种身体的记忆被激活,全身感到紧张,呼吸加快。这在心理学上叫“非适应性原始情绪”,或者叫“情绪按钮”。就如题主所写,会因为一个场景,突然想到平时不在意的细节,然后去怀疑事情的结果。非适应性原始情绪往往是当时的事件中,情绪未得到处理而长期滞留,所以它是不新鲜的。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怀疑不好的事情,是内心什么需求?怀疑不好的结果,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在这些场景中,自己有何回应?如果时光重来,自己会怎么做?可能是自动思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动出现的思维活动,心理学上也可称为“杂念”。如果我们的信念系统是正面积极的,那我们的自动思维也是积极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信念系统是负面消极的,那我们的自动思维也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我是怎样?为此我能做些什么?二、如何与自己和解?我们可以学习转移注意力,当我们思维分散时,可以试着去朗读一段文章,做一个拉伸运动等让自己抽离,冥想和正念也是非常不错的调节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和情绪和解,当负面情绪和不好杂念困扰时,试着对自己默念咒语“那又怎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我们也可学习用积极信念代替自责感,直面内心焦虑。当你忧心忡忡,会不断在周围的世界发现令人不安的事情,不妨直面它们,逐渐摆脱。即便一时无法抽身也无关紧要,同样可以正常生活,不必等到所有的焦虑都消失后再做尝试。尝试观察自己的主导思维,探索活跃的根源和匹配熟悉的情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或“初心”。尝试把我们潜意识意识化,也就是说把我们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一部分变得能够理解;同时尝试对这件事情进行重新评估,改变认知,提高我们的思维灵活性。我们也可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和支持下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人生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们的内心思想与外界现实的对抗,很多痛苦来自于我们把本不相关的两个东西强行建立联系。所以从关爱自己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要肯定自己,给自己赋能,别人的评价有时候只是他们内心的投射,多尝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去阅读和运动丰盈自己,去建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你会发现自己是自信的。推荐书籍:《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一、为什么总是怀疑过往事情的结果?可能是情绪按钮,大多数情绪中,我们通常会关注那些容易辨识的,比较外显的情绪,如愤怒,痛苦,自残等。而较为内隐的情绪,如内疚,自责,羞耻等,却容易被忽略。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深压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如鬼魅穿行,难以用言语向他人诉说并获得别人的谅解。内隐情绪往往是一种与消极自我评价相关的负面社会情绪,其倾向于将消极结果归因于个体自身的内在特点,并责备整体的自我,从而形成难以忍受的难堪、痛苦、耻辱的体验。这样的情绪被压制在潜意识中,身体的细胞记住了这种感觉。当碰到类似的场景时,这种身体的记忆被激活,全身感到紧张,呼吸加快。这在心理学上叫“非适应性原始情绪”,或者叫“情绪按钮”。就如题主所写,会因为一个场景,突然想到平时不在意的细节,然后去怀疑事情的结果。非适应性原始情绪往往是当时的事件中,情绪未得到处理而长期滞留,所以它是不新鲜的。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怀疑不好的事情,是内心什么需求?怀疑不好的结果,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在这些场景中,自己有何回应?如果时光重来,自己会怎么做?可能是自动思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动出现的思维活动,心理学上也可称为“杂念”。如果我们的信念系统是正面积极的,那我们的自动思维也是积极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信念系统是负面消极的,那我们的自动思维也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我是怎样?为此我能做些什么?二、如何与自己和解?我们可以学习转移注意力,当我们思维分散时,可以试着去朗读一段文章,做一个拉伸运动等让自己抽离,冥想和正念也是非常不错的调节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和情绪和解,当负面情绪和不好杂念困扰时,试着对自己默念咒语“那又怎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我们也可学习用积极信念代替自责感,直面内心焦虑。当你忧心忡忡,会不断在周围的世界发现令人不安的事情,不妨直面它们,逐渐摆脱。即便一时无法抽身也无关紧要,同样可以正常生活,不必等到所有的焦虑都消失后再做尝试。尝试观察自己的主导思维,探索活跃的根源和匹配熟悉的情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或“初心”。尝试把我们潜意识意识化,也就是说把我们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一部分变得能够理解;同时尝试对这件事情进行重新评估,改变认知,提高我们的思维灵活性。我们也可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和支持下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人生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们的内心思想与外界现实的对抗,很多痛苦来自于我们把本不相关的两个东西强行建立联系。所以从关爱自己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要肯定自己,给自己赋能,别人的评价有时候只是他们内心的投射,多尝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去阅读和运动丰盈自己,去建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你会发现自己是自信的。推荐书籍:《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6有用 · 0评论
童年的创伤,面对父亲时总被触发,陷入抑郁,如何处理

童年的创伤,面对父亲时总被触发,陷入抑郁,如何处理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心理学上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它是决定我们情绪和基础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个小孩被及时看到,并时时安抚,那么我们就能开心每一天。相反,如果内在小孩没有得到爱和关注,那么我们就会容易敏感,焦虑不安,在心理学上成为创伤的内在小孩。就如题主所写,童年的创伤,面对父亲时总被触发,陷入抑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经历让我们内在小孩会形成各种创伤类型,他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埋藏在我们的内心。童年时期父母和长辈的反馈和行为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唯一方式,如果他们一直是批评和忽视,或者是责骂和打压,得不到积极回应和正常关爱,我们就会在内心觉得“我不够好”,“我不配”,肯定自己无能,这样的自责和自我攻击又会加重自卑感,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小孩越来越自卑。就如题主所写,父亲脾气暴躁,长期语言暴力,形成我自卑、脆弱和讨好的性格。当我们对自己内在小孩的创伤有所了解,那我们如何疗愈内在小孩,让自己强大呢?其实很多时候,令我们当下脆弱的是情绪,也就是说是受伤内在小孩的情结。我们儿时的自卑感没有被好好看见和安抚,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激活当时的自卑,从而引起担心、害怕等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一些身体上反应。就如题主所写,每次面对父亲,提到一些严肃的问题时,我都会精神紧张,陷入抑郁和焦虑,甚至流泪。童年的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伤害,不过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看到过去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接受那个不被关爱的自己,去努力与自己和解。所以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脆弱敏感情绪的时候,试着喊“停”,对自己说:这都不是我的错,让情绪流动。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我们也可以尝试用空椅子,通过角色扮演和自我对话,营造安全的情境氛围,联结往事和当下自己的心境,让纷乱的思绪进行意识的整合,让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我们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爸爸一起聊聊曾经的童年,也婉转的表达自己被批评和指责的不舒服,沟通并不是需要去问责谁,也不是去分辨谁对谁错,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往事和解。当然我们也要两手准备,如果父亲欣然接受,我们循序渐进,通过自己的成熟慢慢协调父子关系。如果父亲一下子不能接受,我们也不要灰心,毕竟这么多年的习惯模式,我们创造合适的机会再次沟通,相信时间和诚意能让父亲看见自己的成长。同时我们自己也有核心家庭,完全可以在物理空间上尝试分离,有时候关系的和解先从关系的分离开始。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试着学会关爱自己,从善待自己的身体开始,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以去肯定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去接纳和欣赏不完美的自己。学着向内看,抱抱我们内心的小孩,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当我们内核稳定,我们会自信的展示自己。推荐书《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心理学上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它是决定我们情绪和基础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个小孩被及时看到,并时时安抚,那么我们就能开心每一天。相反,如果内在小孩没有得到爱和关注,那么我们就会容易敏感,焦虑不安,在心理学上成为创伤的内在小孩。就如题主所写,童年的创伤,面对父亲时总被触发,陷入抑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经历让我们内在小孩会形成各种创伤类型,他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埋藏在我们的内心。童年时期父母和长辈的反馈和行为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唯一方式,如果他们一直是批评和忽视,或者是责骂和打压,得不到积极回应和正常关爱,我们就会在内心觉得“我不够好”,“我不配”,肯定自己无能,这样的自责和自我攻击又会加重自卑感,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小孩越来越自卑。就如题主所写,父亲脾气暴躁,长期语言暴力,形成我自卑、脆弱和讨好的性格。当我们对自己内在小孩的创伤有所了解,那我们如何疗愈内在小孩,让自己强大呢?其实很多时候,令我们当下脆弱的是情绪,也就是说是受伤内在小孩的情结。我们儿时的自卑感没有被好好看见和安抚,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激活当时的自卑,从而引起担心、害怕等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一些身体上反应。就如题主所写,每次面对父亲,提到一些严肃的问题时,我都会精神紧张,陷入抑郁和焦虑,甚至流泪。童年的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伤害,不过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看到过去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接受那个不被关爱的自己,去努力与自己和解。所以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脆弱敏感情绪的时候,试着喊“停”,对自己说:这都不是我的错,让情绪流动。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我们也可以尝试用空椅子,通过角色扮演和自我对话,营造安全的情境氛围,联结往事和当下自己的心境,让纷乱的思绪进行意识的整合,让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我们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爸爸一起聊聊曾经的童年,也婉转的表达自己被批评和指责的不舒服,沟通并不是需要去问责谁,也不是去分辨谁对谁错,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往事和解。当然我们也要两手准备,如果父亲欣然接受,我们循序渐进,通过自己的成熟慢慢协调父子关系。如果父亲一下子不能接受,我们也不要灰心,毕竟这么多年的习惯模式,我们创造合适的机会再次沟通,相信时间和诚意能让父亲看见自己的成长。同时我们自己也有核心家庭,完全可以在物理空间上尝试分离,有时候关系的和解先从关系的分离开始。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试着学会关爱自己,从善待自己的身体开始,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以去肯定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去接纳和欣赏不完美的自己。学着向内看,抱抱我们内心的小孩,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当我们内核稳定,我们会自信的展示自己。推荐书《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5有用 · 0评论
为什么隔几天就莫名其妙心烦,怎么才能改掉这两个习惯

为什么隔几天就莫名其妙心烦,怎么才能改掉这两个习惯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很简短的问题描述,看得出来,对于你的生活模式,你有些困扰,有些焦虑。你希望自己能改掉玩手机和吃零食的习惯。关于这两个习惯,相信你努力过,但改不掉。这大概是因为,这两个习惯都是能给你带来快乐放松的习惯。就现在人们的沟通习惯,我们很难完全拒绝玩手机。可能有的时候,用手机工作跟玩手机也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零食也是一样,零食这个名称本身就能大概我们一些快乐,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还有些放松的时刻。所以,这两个习惯,给我们带来的首先是快乐,只有过度的在上面花费时间和金钱,影响了生活,才会变成问题。就你的问题描述,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你只提到了隔几天莫名其妙心烦,心烦的时候,你应对心烦的方法就是,玩手机,吃零食。不知道你的职业是什么?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你说的隔几天就莫名其妙心烦,大概是隔几天呢?心烦的时候,你玩手机吃零食这个消沉的时间,是多长时间了,几个小时,还是几天?你工作或者上学的时候是什么状态?这样的正常,心烦时间模式,对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想来对你的生活会有一些影响,所以你想改变。估计你在心烦消沉的时候,虽然你在玩手机,吃零食,但大概有一些内疚,自责,甚至是自我贬低等,导致你玩也玩的不开心,吃也吃的不开心。而你工作或者上学的时候,估计也会为即将到来的心烦而焦虑,导致整个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在焦虑中。你想要戒掉这两个习惯,在你看来,这样会好一点。我们前面说了,这两个习惯是给你带来快乐的习惯,大概也是让你能在心烦找不到开心的时候,能撑下去的工具。所以,这两个习惯并不需要完全戒掉,但要重新去规划你的时间安排,改变对你的模式的看法。现在的你,工作的时候,为可能到来的心烦而焦虑。心烦的时候,可能会很内疚,也玩的不开心。那么建议你接受自己需要玩,需要休息,人都是需要休息的。你可以把时间分为工作的时间,和玩的时间,工作的时间就全心全意的工作。玩的时间,就全心全意的去玩,玩什么都可以,躺平,睡懒觉,玩手机等,玩的心安理得,不去想工作的事情。当然,要安排好时间,不能工作两天,玩3天。这个不太现实。你看,我们通常是工作5天,休息2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时间和玩的时间。工作就工作,玩就玩。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舒服,玩的时间太长之类的,你还可以把玩的时间再分一下,比如,早上可以玩两个小时手机,这个时间就心安理得的玩。零食,比如,一天可以吃多少的零食,也做个计划。当你允许自己去玩去休息的时候,你的消息效率会更高,也更能从玩中获得乐趣。就你的描述来看,你可能还需要去思考,为什么你会心烦,让你心烦的是什么?上面的办法,给你一个应对心烦的新办法。但心烦背后的动机或者需求,你给的信息少,无法知道。建议你去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很简短的问题描述,看得出来,对于你的生活模式,你有些困扰,有些焦虑。你希望自己能改掉玩手机和吃零食的习惯。关于这两个习惯,相信你努力过,但改不掉。这大概是因为,这两个习惯都是能给你带来快乐放松的习惯。就现在人们的沟通习惯,我们很难完全拒绝玩手机。可能有的时候,用手机工作跟玩手机也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零食也是一样,零食这个名称本身就能大概我们一些快乐,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还有些放松的时刻。所以,这两个习惯,给我们带来的首先是快乐,只有过度的在上面花费时间和金钱,影响了生活,才会变成问题。就你的问题描述,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你只提到了隔几天莫名其妙心烦,心烦的时候,你应对心烦的方法就是,玩手机,吃零食。不知道你的职业是什么?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你说的隔几天就莫名其妙心烦,大概是隔几天呢?心烦的时候,你玩手机吃零食这个消沉的时间,是多长时间了,几个小时,还是几天?你工作或者上学的时候是什么状态?这样的正常,心烦时间模式,对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想来对你的生活会有一些影响,所以你想改变。估计你在心烦消沉的时候,虽然你在玩手机,吃零食,但大概有一些内疚,自责,甚至是自我贬低等,导致你玩也玩的不开心,吃也吃的不开心。而你工作或者上学的时候,估计也会为即将到来的心烦而焦虑,导致整个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在焦虑中。你想要戒掉这两个习惯,在你看来,这样会好一点。我们前面说了,这两个习惯是给你带来快乐的习惯,大概也是让你能在心烦找不到开心的时候,能撑下去的工具。所以,这两个习惯并不需要完全戒掉,但要重新去规划你的时间安排,改变对你的模式的看法。现在的你,工作的时候,为可能到来的心烦而焦虑。心烦的时候,可能会很内疚,也玩的不开心。那么建议你接受自己需要玩,需要休息,人都是需要休息的。你可以把时间分为工作的时间,和玩的时间,工作的时间就全心全意的工作。玩的时间,就全心全意的去玩,玩什么都可以,躺平,睡懒觉,玩手机等,玩的心安理得,不去想工作的事情。当然,要安排好时间,不能工作两天,玩3天。这个不太现实。你看,我们通常是工作5天,休息2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时间和玩的时间。工作就工作,玩就玩。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舒服,玩的时间太长之类的,你还可以把玩的时间再分一下,比如,早上可以玩两个小时手机,这个时间就心安理得的玩。零食,比如,一天可以吃多少的零食,也做个计划。当你允许自己去玩去休息的时候,你的消息效率会更高,也更能从玩中获得乐趣。就你的描述来看,你可能还需要去思考,为什么你会心烦,让你心烦的是什么?上面的办法,给你一个应对心烦的新办法。但心烦背后的动机或者需求,你给的信息少,无法知道。建议你去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8有用 · 1评论
很多人都说中午觉必睡,为什么睡个中午觉会那么重要?

很多人都说中午觉必睡,为什么睡个中午觉会那么重要?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作为一个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睡午觉习惯的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午不睡午觉,总会觉得下午很难受,我也有去探索其中的原因,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供你参考。🌷这是一种身体和大脑都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就像我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习惯,身体和大脑都形成了惯性,如果中午不午睡,就会觉得不大舒服,哪怕中午睡十分钟也好,否则下午就会觉得恍恍惚惚的,不在状态。或许这就是形成了每个人自己的生物钟,所以有的人一直不睡午觉也没关系,而有午睡习惯的人不睡却很难受。比如,天天老师和我的作息是完全相反的,她一般晚上三四点睡,中午12点多醒,这是她的生物钟,她就不需要午睡了,是适合她的,所以她是自洽的,我也是自洽的。所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或许有一些“限制性信念”的存在。我觉察到或许也是存在一些限制性的信念,比如,中午不睡一下觉,下午就会没精神;中午必须睡午觉,否则下午会很糟糕等等。但有时候,其实当我实在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午睡的时候,我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告诉自己:虽然我不睡午觉,但我依然可以放松自己,依然可以顺利做好下午的事情。当然,我也觉察到,其实午睡主要还是为了放松一下,有时条件有限,选择短暂的冥想放松,按摩放松,呼吸放松也是有效的。3.从人体养生的角度来讲,上午大脑的紧绷需要中午进行放松,有利于平衡。对于我们这些脑力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在大脑工作了一上午之后进行适度的放松,这是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的,因为人是需要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的,大脑需要张弛有度,松紧结合,而不是一直紧绷。所以,中午有条件睡一会儿,醒来会觉得大脑更清醒,更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以上,供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作为一个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睡午觉习惯的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午不睡午觉,总会觉得下午很难受,我也有去探索其中的原因,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供你参考。🌷这是一种身体和大脑都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就像我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习惯,身体和大脑都形成了惯性,如果中午不午睡,就会觉得不大舒服,哪怕中午睡十分钟也好,否则下午就会觉得恍恍惚惚的,不在状态。或许这就是形成了每个人自己的生物钟,所以有的人一直不睡午觉也没关系,而有午睡习惯的人不睡却很难受。比如,天天老师和我的作息是完全相反的,她一般晚上三四点睡,中午12点多醒,这是她的生物钟,她就不需要午睡了,是适合她的,所以她是自洽的,我也是自洽的。所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或许有一些“限制性信念”的存在。我觉察到或许也是存在一些限制性的信念,比如,中午不睡一下觉,下午就会没精神;中午必须睡午觉,否则下午会很糟糕等等。但有时候,其实当我实在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午睡的时候,我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告诉自己:虽然我不睡午觉,但我依然可以放松自己,依然可以顺利做好下午的事情。当然,我也觉察到,其实午睡主要还是为了放松一下,有时条件有限,选择短暂的冥想放松,按摩放松,呼吸放松也是有效的。3.从人体养生的角度来讲,上午大脑的紧绷需要中午进行放松,有利于平衡。对于我们这些脑力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在大脑工作了一上午之后进行适度的放松,这是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的,因为人是需要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的,大脑需要张弛有度,松紧结合,而不是一直紧绷。所以,中午有条件睡一会儿,醒来会觉得大脑更清醒,更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以上,供参考,祝好❤️

2有用 · 0评论
高一男孩,人际关系有问题,怎样引导孩子正向看待问题

高一男孩,人际关系有问题,怎样引导孩子正向看待问题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不知道孩子和你们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和外界相处的模式都是由原始的依恋模式发展而来的,所以,孩子在同学面前隐忍退让,可以去看看他和你们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常是这样的模式,总是隐忍退让,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他回到家就很多抱怨,也正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他的情绪需要出口,他能够在家里表达出来,也是一种他自动选择的宣泄方式,我们可以接住孩子的情绪,让他感受到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是理解他的,这样,他才会更加愿意去表达出自己更多的情绪,当他能够表达出来,其实就会好很多。那么,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再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给到他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告诉他一些有效的人际关系相处方法,孩子才会愿意听,愿意去行动。否则,如果孩子觉得我们是不理解他的,我们讲的任何有用的道理,他都不会愿意听,甚至会反感,因此,亲子关系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当关系建立好了,我们再进行合理的引导,会更有效。我的建议是:理解孩子,看到他抱怨背后的原因,允许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情绪不是靠压抑的,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其实从来都没有消失,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里产生了情绪,他隐忍退让,那些当时被他压抑的情绪在回家之后就爆发了出来,如果他不抱怨,那情绪就没有出口,久而久之,反而会形成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抱怨是他自动选择的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或许他并不知道其实还可以有更有效以及更好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去成长。比如,我们可以在理解孩子有抱怨的基础上,告诉孩子,自己有情绪很正常,这些情绪需要表达出来,不过,除了抱怨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更好的方式,比如,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写出来,可以用更平和的方式在妈妈这里倾诉,告诉妈妈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以及你需要妈妈如何帮助你,还可以在自己非常生气的时候去捶打一些柔软的物体,比如枕头和沙袋,也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释放~其实,当情绪能够被表达出来,他的需求被看见了,他就会平静下来了。2.看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好亲子关系,给到孩子需要的尊重、接纳和信任,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支持,会给到他很大的力量。一方面,刚刚有提到,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由原始的依恋关系发展而来的,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比较好,孩子在和你们的关系中敢于去表达自己而不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在其他关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也会更加敢于去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只有有了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孩子能够感受到你们是理解他的,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他才会愿意去听你们的引导和建议,否则,他会觉得你们不理解他,你们说的内容他会比较抗拒。而要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受尊重的,他是被接纳的,他是被你们信任的,而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的支持力量,让他的内在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外面的一些挫折和困难。3.在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给到孩子合理的引导,也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当有了关系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他需要你们怎样的帮助,如果他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孩子在家里练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多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真实的体验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在家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和你们交流,练习表达、倾听、沟通的能力等等;如果孩子只是需要你们对他情绪的接纳和理解,那我们就做孩子的情绪容器,给到他足够的接纳和理解就好,相信他有能力自己去面对成长中的课题……推荐你看《看见孩子》《关键陪伴》。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不知道孩子和你们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和外界相处的模式都是由原始的依恋模式发展而来的,所以,孩子在同学面前隐忍退让,可以去看看他和你们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常是这样的模式,总是隐忍退让,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他回到家就很多抱怨,也正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他的情绪需要出口,他能够在家里表达出来,也是一种他自动选择的宣泄方式,我们可以接住孩子的情绪,让他感受到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是理解他的,这样,他才会更加愿意去表达出自己更多的情绪,当他能够表达出来,其实就会好很多。那么,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再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给到他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告诉他一些有效的人际关系相处方法,孩子才会愿意听,愿意去行动。否则,如果孩子觉得我们是不理解他的,我们讲的任何有用的道理,他都不会愿意听,甚至会反感,因此,亲子关系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当关系建立好了,我们再进行合理的引导,会更有效。我的建议是:理解孩子,看到他抱怨背后的原因,允许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情绪不是靠压抑的,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其实从来都没有消失,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里产生了情绪,他隐忍退让,那些当时被他压抑的情绪在回家之后就爆发了出来,如果他不抱怨,那情绪就没有出口,久而久之,反而会形成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抱怨是他自动选择的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或许他并不知道其实还可以有更有效以及更好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去成长。比如,我们可以在理解孩子有抱怨的基础上,告诉孩子,自己有情绪很正常,这些情绪需要表达出来,不过,除了抱怨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更好的方式,比如,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写出来,可以用更平和的方式在妈妈这里倾诉,告诉妈妈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以及你需要妈妈如何帮助你,还可以在自己非常生气的时候去捶打一些柔软的物体,比如枕头和沙袋,也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释放~其实,当情绪能够被表达出来,他的需求被看见了,他就会平静下来了。2.看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好亲子关系,给到孩子需要的尊重、接纳和信任,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支持,会给到他很大的力量。一方面,刚刚有提到,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由原始的依恋关系发展而来的,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比较好,孩子在和你们的关系中敢于去表达自己而不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在其他关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也会更加敢于去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只有有了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孩子能够感受到你们是理解他的,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他才会愿意去听你们的引导和建议,否则,他会觉得你们不理解他,你们说的内容他会比较抗拒。而要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受尊重的,他是被接纳的,他是被你们信任的,而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的支持力量,让他的内在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外面的一些挫折和困难。3.在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给到孩子合理的引导,也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当有了关系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他需要你们怎样的帮助,如果他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孩子在家里练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多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真实的体验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在家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和你们交流,练习表达、倾听、沟通的能力等等;如果孩子只是需要你们对他情绪的接纳和理解,那我们就做孩子的情绪容器,给到他足够的接纳和理解就好,相信他有能力自己去面对成长中的课题……推荐你看《看见孩子》《关键陪伴》。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2有用 · 0评论
总是记恨老公以前对自己孩子的伤害,请问这要怎么处理

总是记恨老公以前对自己孩子的伤害,请问这要怎么处理

亲爱的,你好,我是心理倾听师黄丽,隔着屏幕还能感受到当你的孩子小的时候,你在那个时候的委屈和无力。那个成为一个新手妈妈你,手忙脚乱的应对着新生的孩子和复杂的婆媳关系。多么希望老公能够和自己一起承担育儿的任务,缓解复杂的婆媳关系。老公认为赚钱是就是对这个家的责任,家务和孩子都是你的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没有那么轻松,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有怨恨,耿耿于怀自今是可以理解的。当你意识到自己对老公过往伤害的记恨难以消除时,不妨尝试以下自我关怀的方法:❶认识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你对老公的怨恨是真实且合理的,它反映了你在过去经历的痛苦与无助。允许自己感受这些情绪,不压抑、不评判。当你再次回忆起那些事时,对自己说:“我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我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❷肯定自己的努力你在过去孩子还小的时候,独自承担了很多,无论是照顾孩子还是处理家庭琐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看到自己为家庭、为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很了不起。”❸释放内心的痛苦找个安全的地方,把内心的痛苦和委屈倾诉出来。可以写日记、对着镜子倾诉,或是向信任的朋友、家人表达,也可以打倾诉电话。这有助于释放情绪,减轻心理负担。❹看到老公的局限性。认识到老公当时可能受到自身成长环境、观念的影响,并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和孩子。虽然他的行为造成了伤害,但人是会改变的。看到他现在为家庭付出,尝试在心里放下过去的怨恨。❺活在当下。专注于现在老公对家庭的付出和关爱,珍惜他所做的一切。多关注家庭的积极方面,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和温暖。❻给自己时间和耐心。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和放下怨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那是怨和恨,积累了这么多年,想要释放真的很不容易。不要强迫自己立刻释怀,对自己有耐心,慢慢调整心态。

亲爱的,你好,我是心理倾听师黄丽,隔着屏幕还能感受到当你的孩子小的时候,你在那个时候的委屈和无力。那个成为一个新手妈妈你,手忙脚乱的应对着新生的孩子和复杂的婆媳关系。多么希望老公能够和自己一起承担育儿的任务,缓解复杂的婆媳关系。老公认为赚钱是就是对这个家的责任,家务和孩子都是你的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没有那么轻松,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有怨恨,耿耿于怀自今是可以理解的。当你意识到自己对老公过往伤害的记恨难以消除时,不妨尝试以下自我关怀的方法:❶认识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你对老公的怨恨是真实且合理的,它反映了你在过去经历的痛苦与无助。允许自己感受这些情绪,不压抑、不评判。当你再次回忆起那些事时,对自己说:“我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我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❷肯定自己的努力你在过去孩子还小的时候,独自承担了很多,无论是照顾孩子还是处理家庭琐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看到自己为家庭、为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很了不起。”❸释放内心的痛苦找个安全的地方,把内心的痛苦和委屈倾诉出来。可以写日记、对着镜子倾诉,或是向信任的朋友、家人表达,也可以打倾诉电话。这有助于释放情绪,减轻心理负担。❹看到老公的局限性。认识到老公当时可能受到自身成长环境、观念的影响,并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和孩子。虽然他的行为造成了伤害,但人是会改变的。看到他现在为家庭付出,尝试在心里放下过去的怨恨。❺活在当下。专注于现在老公对家庭的付出和关爱,珍惜他所做的一切。多关注家庭的积极方面,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和温暖。❻给自己时间和耐心。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和放下怨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那是怨和恨,积累了这么多年,想要释放真的很不容易。不要强迫自己立刻释怀,对自己有耐心,慢慢调整心态。

5有用 · 1评论
不洁恐惧,有洁癖,害怕生病,认为生病是在浪费时间

不洁恐惧,有洁癖,害怕生病,认为生病是在浪费时间

题主好我是kelly水【不洁恐惧,有洁癖,害怕生病,认为生病是在浪费时间】题主的健康意识很好,不确定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想法呢?这个想法有些时候也是和我们的状态有关~【关于焦虑】我们都知道,无论我们害怕生病,害怕不卫生,害怕浪费时间,背后也许主要是有些焦虑?假设一个对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对自己也会很严苛,有些人不但觉得生病浪费时间,也有人觉得做一顿饭三小时也是浪费时间。假如我们在特殊时期,例如考试之前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害怕自己时间不够。还有就是教育也有关系,我一个朋友父母很严格;无论他做些学习外的事,父母都会觉得浪费时间。我朋友没有意识到父母的想法也许未必一定正确。我们都知道梁启超先生鼓励子女做些无用的事情。有些时间如果掌握了一些知识,就是收获,疫情的时候不可避免,大家都有体验到疾病。虽然那时候发烧我也有半个月,通过自己情绪的调节,从恐惧到接纳,发现自己也有了一些经验。例如发烧的时候一些饮食需要注意,做些什么有利于康复,也发现情绪稳定对健康帮助很大。每天感谢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康复。【关于注意力】我们焦虑背后就像你说的,担心的不卫生。疫情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打扫的阿姨精神状态很好,在帮助居民整理垃圾桶;甚至还需要帮助分类。我问他们,他们说每天工作,月底可以有一笔钱可以照顾家庭,这样他们每天工作很开心,工作不会感觉很脏。通过和他们的沟通,我发现自己洁癖的习惯其实最早也是来自我的妈妈。我妈很干净,以前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无论是整理垃圾桶的阿姨,还是在医院里接待病人的医生。他们不可避免,同时也是我们的思想在塑造这些想法。我后来不断去感谢这些人,帮助我们整理垃圾桶,帮助我们及时治疗,无论是葡萄人看见垃圾,还是一份工作,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制造的“礼物”,和我们的日常不可分割。现在我自己日常习惯会改变,例如分类,例如一些细菌的纸感冒用过的都会分类。这样也会觉得我们很幸福,毕竟我们还可以避免接触垃圾。所以转变我们的念头也许可以试试哦~【关于觉察】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都会遇到不卫生的,多洗手及时清洁,这样好习惯。也许这几年疫情,大家也会比较焦虑,害怕生病也是正常的。例如前段时间家人感冒,我发现自己很焦虑,一焦虑就影响心情。现在我会及时觉察自己,病毒感冒虽然发作不舒服,但是一周基本也可以控制。注意饮食,睡眠充足,发生的时间平常心,这次照顾女儿时候我也感冒了,这样也说明抗体在不断变化,偶尔生一次病,也是在提醒我们善待自己,照顾好自己。一去医院看到很多病的很严重的人还在积极治疗,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之前看了自我关怀的力量,对我帮助很大,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哦。现在医疗相对发达,我们遇到问题都可以解决,也许慢慢也在学习无常。时间是自己的,虽然有些时候需要珍惜时间,休息,生病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无伦我们多么恐惧死亡,这也是自然规律。如果有很久的困扰或者影响睡眠也可以找咨询师聊聊~偶尔有这些想法,顺其自然~推荐书籍《生命的礼物》《无惧焦虑》

题主好我是kelly水【不洁恐惧,有洁癖,害怕生病,认为生病是在浪费时间】题主的健康意识很好,不确定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想法呢?这个想法有些时候也是和我们的状态有关~【关于焦虑】我们都知道,无论我们害怕生病,害怕不卫生,害怕浪费时间,背后也许主要是有些焦虑?假设一个对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对自己也会很严苛,有些人不但觉得生病浪费时间,也有人觉得做一顿饭三小时也是浪费时间。假如我们在特殊时期,例如考试之前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害怕自己时间不够。还有就是教育也有关系,我一个朋友父母很严格;无论他做些学习外的事,父母都会觉得浪费时间。我朋友没有意识到父母的想法也许未必一定正确。我们都知道梁启超先生鼓励子女做些无用的事情。有些时间如果掌握了一些知识,就是收获,疫情的时候不可避免,大家都有体验到疾病。虽然那时候发烧我也有半个月,通过自己情绪的调节,从恐惧到接纳,发现自己也有了一些经验。例如发烧的时候一些饮食需要注意,做些什么有利于康复,也发现情绪稳定对健康帮助很大。每天感谢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康复。【关于注意力】我们焦虑背后就像你说的,担心的不卫生。疫情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打扫的阿姨精神状态很好,在帮助居民整理垃圾桶;甚至还需要帮助分类。我问他们,他们说每天工作,月底可以有一笔钱可以照顾家庭,这样他们每天工作很开心,工作不会感觉很脏。通过和他们的沟通,我发现自己洁癖的习惯其实最早也是来自我的妈妈。我妈很干净,以前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无论是整理垃圾桶的阿姨,还是在医院里接待病人的医生。他们不可避免,同时也是我们的思想在塑造这些想法。我后来不断去感谢这些人,帮助我们整理垃圾桶,帮助我们及时治疗,无论是葡萄人看见垃圾,还是一份工作,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制造的“礼物”,和我们的日常不可分割。现在我自己日常习惯会改变,例如分类,例如一些细菌的纸感冒用过的都会分类。这样也会觉得我们很幸福,毕竟我们还可以避免接触垃圾。所以转变我们的念头也许可以试试哦~【关于觉察】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都会遇到不卫生的,多洗手及时清洁,这样好习惯。也许这几年疫情,大家也会比较焦虑,害怕生病也是正常的。例如前段时间家人感冒,我发现自己很焦虑,一焦虑就影响心情。现在我会及时觉察自己,病毒感冒虽然发作不舒服,但是一周基本也可以控制。注意饮食,睡眠充足,发生的时间平常心,这次照顾女儿时候我也感冒了,这样也说明抗体在不断变化,偶尔生一次病,也是在提醒我们善待自己,照顾好自己。一去医院看到很多病的很严重的人还在积极治疗,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之前看了自我关怀的力量,对我帮助很大,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哦。现在医疗相对发达,我们遇到问题都可以解决,也许慢慢也在学习无常。时间是自己的,虽然有些时候需要珍惜时间,休息,生病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无伦我们多么恐惧死亡,这也是自然规律。如果有很久的困扰或者影响睡眠也可以找咨询师聊聊~偶尔有这些想法,顺其自然~推荐书籍《生命的礼物》《无惧焦虑》

5有用 · 0评论
各位咨询师们,如何可以开一个线下的咨询工作室?

各位咨询师们,如何可以开一个线下的咨询工作室?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感受到你对于心理咨询行业地兴趣,而感兴趣真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看到身边很多同行,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真的大多都是源于内在的兴趣和热爱。其实,当我们的专业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的确是可以考虑开始做咨询工作,而要想顺利开展咨询工作,或许至少有三个方面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是我们是否具备从业的条件(包括资质、物质条件和能力);二是需要考虑来访者的来源;三是需要有自己的支持力量(专业团队,成长团体等)。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这六年的成长之路总结出来的,也是给到你的真心建议:我们需要考虑从业的条件。如果要自己开一个线下的咨询工作室,首先我们需要申请资质,之前国家需要提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才能够申请开设心理咨询室,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调整,题主可以去了解相关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请资格,还缺哪些材料,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另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是需要考虑的,四年前,我有一位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每个月的房租需要2000块,一年下来也要两三万,这是比较基础的投入。如果还需要做一些宣传方面的投资及其他物料的投资,我们都需要考虑进去,做好准备;第三就是我们在能力方面的准备,你说你学习了很多线上的心理学课程,不知道这些课程是不是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呢?因为如果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我们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基础内容,包括心理咨询相关的伦理和规范,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功技术等等。此外,我们是否有去做个人体验,也就是自己作为来访者,去进行心理咨询,这一部分也比较重要,因为如果我们内在有很多情结没有修通,在咨询中容易卷入到来访者的情绪和系统里,对自己和对咨询都会造成一些困扰。所以,在我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持续的督导也是必须的。2.我们需要考虑来访者的来源。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是比较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小城市呢?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大城市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相对来说会比较多,线上和线下都会有更多的来访者,而小城市则不一定。就拿我现在所在的绍兴来说,我们的来访者大部分都靠咨询师的口碑,或者医院的医生推荐,所以,刚才我在第一点中提到的我的那位朋友,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她的咨询师开了两年,几乎没有几个来访者,因为大部分来访者都通过熟人推荐去找更资深的咨询师了,再加上她很少宣传,所以,基本上是入不敷出,有些后悔租了咨询室,因为很少能够用到。后来,她没有再租咨询室,而是与当地志同道合的咨询师们一起合作,大家共同用公共的咨询室,一起形成合力,一起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价值,这样来访者也会更多,因为咨询师各自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还能够经常沟通,也更有利于来访者解决问题,对于咨询师来说,也可以形成更好的口碑,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3.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支持力量(专业团队,成长团体等)。作为助人工作,其实心理咨询是非常耗能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自我关怀,如果咨询师的状态不佳,对于来访者来说也是不利的。另外,助人工作者真的非常需要支持力量,所以,心理咨询师都不是单独工作的,而是会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的支持性团体,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还能够彼此分享在咨询中的困扰,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我自己就有加入这样一个支持性的团体,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我想,如果没有这个团体,我是很难走到现在的,我们每周会有一次结构式的心理沙龙讨论会,大家可以在会上畅所欲言,不仅可以讨论个人议题,还可以探讨人生困惑,以及同辈督导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专业力量的支持,在助人的路上觉得不孤单,并且越走越坚定。正如有句话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希望你也可以找到你的支持力量,帮助你更好地工作和成长。以上,是我自己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感受到你对于心理咨询行业地兴趣,而感兴趣真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看到身边很多同行,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真的大多都是源于内在的兴趣和热爱。其实,当我们的专业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的确是可以考虑开始做咨询工作,而要想顺利开展咨询工作,或许至少有三个方面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是我们是否具备从业的条件(包括资质、物质条件和能力);二是需要考虑来访者的来源;三是需要有自己的支持力量(专业团队,成长团体等)。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这六年的成长之路总结出来的,也是给到你的真心建议:我们需要考虑从业的条件。如果要自己开一个线下的咨询工作室,首先我们需要申请资质,之前国家需要提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才能够申请开设心理咨询室,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调整,题主可以去了解相关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请资格,还缺哪些材料,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另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是需要考虑的,四年前,我有一位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每个月的房租需要2000块,一年下来也要两三万,这是比较基础的投入。如果还需要做一些宣传方面的投资及其他物料的投资,我们都需要考虑进去,做好准备;第三就是我们在能力方面的准备,你说你学习了很多线上的心理学课程,不知道这些课程是不是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呢?因为如果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我们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基础内容,包括心理咨询相关的伦理和规范,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功技术等等。此外,我们是否有去做个人体验,也就是自己作为来访者,去进行心理咨询,这一部分也比较重要,因为如果我们内在有很多情结没有修通,在咨询中容易卷入到来访者的情绪和系统里,对自己和对咨询都会造成一些困扰。所以,在我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持续的督导也是必须的。2.我们需要考虑来访者的来源。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是比较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小城市呢?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大城市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相对来说会比较多,线上和线下都会有更多的来访者,而小城市则不一定。就拿我现在所在的绍兴来说,我们的来访者大部分都靠咨询师的口碑,或者医院的医生推荐,所以,刚才我在第一点中提到的我的那位朋友,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她的咨询师开了两年,几乎没有几个来访者,因为大部分来访者都通过熟人推荐去找更资深的咨询师了,再加上她很少宣传,所以,基本上是入不敷出,有些后悔租了咨询室,因为很少能够用到。后来,她没有再租咨询室,而是与当地志同道合的咨询师们一起合作,大家共同用公共的咨询室,一起形成合力,一起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价值,这样来访者也会更多,因为咨询师各自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还能够经常沟通,也更有利于来访者解决问题,对于咨询师来说,也可以形成更好的口碑,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3.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支持力量(专业团队,成长团体等)。作为助人工作,其实心理咨询是非常耗能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自我关怀,如果咨询师的状态不佳,对于来访者来说也是不利的。另外,助人工作者真的非常需要支持力量,所以,心理咨询师都不是单独工作的,而是会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的支持性团体,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还能够彼此分享在咨询中的困扰,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我自己就有加入这样一个支持性的团体,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我想,如果没有这个团体,我是很难走到现在的,我们每周会有一次结构式的心理沙龙讨论会,大家可以在会上畅所欲言,不仅可以讨论个人议题,还可以探讨人生困惑,以及同辈督导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专业力量的支持,在助人的路上觉得不孤单,并且越走越坚定。正如有句话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希望你也可以找到你的支持力量,帮助你更好地工作和成长。以上,是我自己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祝好!

2有用 · 1评论
23岁,和对象谈了四个多月,现在分手了,但想挽回她

23岁,和对象谈了四个多月,现在分手了,但想挽回她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都说成年人最大的体面是分手后过好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扰,但现实生活中做到这点确实很困难。生活中人们对感情的离去都有一些难以磨灭的记忆,理性与感性会产生强烈的矛盾,怀旧与怨恨往往交替出现,让人无所释怀而滋生负面情绪,尤其是被分手的一方,一边安慰自己没事,一边又不肯在心理上处理关系的结束。就如题主所写,我恨我自己,要是之前没那么做就好了。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被提出分手时自己是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分手后有没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是什么?分手后有没有影响自己的恋爱观和价值观?我们还可问问自己,我在和她的恋爱关系中做了哪些事情,可能会导致现在的分手?我对自己的看法有没有产生一些变化?有没有一些关于爱的启迪?我们更可问问自己,自责,是内心的什么需求?想挽回,又是内心什么需求?你们现在分手才一个月,我们可以敞开自己的胸怀,不刻意回避,不消极对待。试着和她做一下沟通,如果不方便见面,或无法通过电话或语音,尝试找你俩的共同朋友来牵线搭桥,首先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听听她的一些想法,既能让我们释放不舒服的情绪,也能对这件事情告一段落。当然我们要有心里准备,对方若也能敞开胸怀坦诚沟通,那是最好;若对方刻意回避,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毕竟现实中的彼此已经分手,但至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想法。回到我们当下的单身生活,我们可以正确看待得与失。只关注得和只关注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关注失会产生负面体验,变得消极,毕竟失去意味着悲伤和失落,关注得能收获满足的体验。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放松心态,周末可以适当外出走走,去听稻香蛙鸣,去闻鸟语花香,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在,通过阅读和运动等来充盈自己,因为生活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为它解开。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都说成年人最大的体面是分手后过好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扰,但现实生活中做到这点确实很困难。生活中人们对感情的离去都有一些难以磨灭的记忆,理性与感性会产生强烈的矛盾,怀旧与怨恨往往交替出现,让人无所释怀而滋生负面情绪,尤其是被分手的一方,一边安慰自己没事,一边又不肯在心理上处理关系的结束。就如题主所写,我恨我自己,要是之前没那么做就好了。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被提出分手时自己是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分手后有没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是什么?分手后有没有影响自己的恋爱观和价值观?我们还可问问自己,我在和她的恋爱关系中做了哪些事情,可能会导致现在的分手?我对自己的看法有没有产生一些变化?有没有一些关于爱的启迪?我们更可问问自己,自责,是内心的什么需求?想挽回,又是内心什么需求?你们现在分手才一个月,我们可以敞开自己的胸怀,不刻意回避,不消极对待。试着和她做一下沟通,如果不方便见面,或无法通过电话或语音,尝试找你俩的共同朋友来牵线搭桥,首先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听听她的一些想法,既能让我们释放不舒服的情绪,也能对这件事情告一段落。当然我们要有心里准备,对方若也能敞开胸怀坦诚沟通,那是最好;若对方刻意回避,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毕竟现实中的彼此已经分手,但至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想法。回到我们当下的单身生活,我们可以正确看待得与失。只关注得和只关注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关注失会产生负面体验,变得消极,毕竟失去意味着悲伤和失落,关注得能收获满足的体验。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放松心态,周末可以适当外出走走,去听稻香蛙鸣,去闻鸟语花香,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在,通过阅读和运动等来充盈自己,因为生活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为它解开。

5有用 · 0评论
刚找了工作,但下周要去上海,估计要手术,怎么请假?

刚找了工作,但下周要去上海,估计要手术,怎么请假?

题主好,刚刚找到工作就得因病请假,矛盾和纠结困扰着你,我是心探教练余,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说说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每一种情绪都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诉求未得到满足。当我们错过晋升提薪的机会,我们会难过;失去珍藏多年的宝贝,我们会愤怒。很多时候,影响我们行为的并不是我们清晰记得的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也许通过我们的否认,遗忘,压抑和理智化等方式,已经被压抑到无意识中了,但它们还是会通过情绪记忆和躯体记忆来影响我们、通过情感崩溃和身体不适来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实际的存在。就如题主所写,请假不知如何开口,我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新的工作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们也可问问自己,请假让我想到了什么?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的思维和情绪总是活跃在一中对存在事情的不断释义中,这些内心诠释看起来像是在建构事件的真实。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再来说说为什么不知怎么请假?可能是权威恐惧。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怕领导,有些人怕父母,有些人怕老师等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表现和行为,我们称之为权威恐惧。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缺乏自信而处于不安和焦虑中,从而试图往外寻找权威的认可和赞同。而权威本身就有震慑的属性,因此我们特别害怕和恐惧,就如题主描述,不知道怎么开口。担忧并不会改变一切,只有认识自己,才是改变的开始。在思想层面放松自己,允许自己真实的存在,保持身心愉快和情感满足,慢慢重建自己的全能感(也可以说安全感)。可能是羞耻情结。其实每个人都有羞耻情结,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可是我们总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总是害怕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所以经常需要戴上面具来扮演一个有趣或幽默的好人;我们总是否认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明明想要某个东西或做某件事情,却总说自己不在乎。这些都是“不配得感”,其深层原因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就如题主所写,不知道如果说了,人家还会不会留我。我们学习用积极信念代替羞耻感,当我们意识到类似的自责情绪时,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我接纳我自己,我是值得被这份工作的,我可以为公司体现价值”。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你我来说毋庸置疑,所以当下的首要事情就是安排下周的手术,当然我们要鼓起勇气向领导请假,可以找直接上级坦诚沟通,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支持和同意,并且可以告诉上司,我们不在公司的时候都可以保持手机联系。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最后祝福你,保持愉悦心情,手术一切顺利。

题主好,刚刚找到工作就得因病请假,矛盾和纠结困扰着你,我是心探教练余,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说说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每一种情绪都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诉求未得到满足。当我们错过晋升提薪的机会,我们会难过;失去珍藏多年的宝贝,我们会愤怒。很多时候,影响我们行为的并不是我们清晰记得的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也许通过我们的否认,遗忘,压抑和理智化等方式,已经被压抑到无意识中了,但它们还是会通过情绪记忆和躯体记忆来影响我们、通过情感崩溃和身体不适来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实际的存在。就如题主所写,请假不知如何开口,我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新的工作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们也可问问自己,请假让我想到了什么?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的思维和情绪总是活跃在一中对存在事情的不断释义中,这些内心诠释看起来像是在建构事件的真实。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再来说说为什么不知怎么请假?可能是权威恐惧。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怕领导,有些人怕父母,有些人怕老师等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表现和行为,我们称之为权威恐惧。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缺乏自信而处于不安和焦虑中,从而试图往外寻找权威的认可和赞同。而权威本身就有震慑的属性,因此我们特别害怕和恐惧,就如题主描述,不知道怎么开口。担忧并不会改变一切,只有认识自己,才是改变的开始。在思想层面放松自己,允许自己真实的存在,保持身心愉快和情感满足,慢慢重建自己的全能感(也可以说安全感)。可能是羞耻情结。其实每个人都有羞耻情结,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可是我们总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总是害怕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所以经常需要戴上面具来扮演一个有趣或幽默的好人;我们总是否认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明明想要某个东西或做某件事情,却总说自己不在乎。这些都是“不配得感”,其深层原因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就如题主所写,不知道如果说了,人家还会不会留我。我们学习用积极信念代替羞耻感,当我们意识到类似的自责情绪时,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我接纳我自己,我是值得被这份工作的,我可以为公司体现价值”。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你我来说毋庸置疑,所以当下的首要事情就是安排下周的手术,当然我们要鼓起勇气向领导请假,可以找直接上级坦诚沟通,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支持和同意,并且可以告诉上司,我们不在公司的时候都可以保持手机联系。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最后祝福你,保持愉悦心情,手术一切顺利。

7有用 · 0评论
跟他已认识多年,我现在该等待还是该放下?

跟他已认识多年,我现在该等待还是该放下?

题主你好,生活中人们对感情的离去都有一些难以磨灭的记忆,理性与感性会产生强烈的矛盾,怀旧与怨恨往往交替出现,让人无所释怀又难以割舍,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我们可能一直生活在一种虚拟的世界里,我们用自己的文化和思维,建构了道德和秩序的规则,也建构了物质与欲望的世界。其实,作为一个客观存在,那个男士,你能觉知的是他在你内心的投射,这个投射就是你的观念、经验、情绪和想象等决定的,因而都是你自己的。每个人都即是欲望的产物,也是关系的产物。对你的欲望,与你的关系,决定了那个男士的言语表达和状态呈现。同样,你对他的欲望,和他的关系,也决定了你的言行和表现。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和他相处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的内心如何来解释这件事?我们也可试着问问自己,几次删掉,是自己内心什么需求?纠结委屈,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还可试着问问自己,理想中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我能做些什么?显然,维系你和他之间关系的不是情感,而是你心中对他的依赖,对他分离的恐惧。虽然好的爱情和亲密关系也存在依恋感,但不会妨碍个体自由觉察,拿得起放得下。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虽然它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却远没有整体重要。所以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可以帮助你缓冲分手的痛苦。其次,我们要学着爱自己,爱自己永远大于爱你的恋人。因为爱自己的人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可以善待自己,讨好自己,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就不会重复去做。再有,我们要相信美丽的爱情不止一次,相信自己是一只自由的鸟,无需迷恋一个鸟笼或者一个情网,因为更大的森林在等着我们去栖身。我们允许自己偶尔的留恋,慢慢去接纳,慢慢去告别,你要尊重自己的情感节奏。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放松心态,周末可以适当外出走走,去听稻香蛙鸣,去闻鸟语花香,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在,通过阅读和运动等来充盈自己,因为生活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为它解开。推荐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题主你好,生活中人们对感情的离去都有一些难以磨灭的记忆,理性与感性会产生强烈的矛盾,怀旧与怨恨往往交替出现,让人无所释怀又难以割舍,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我们可能一直生活在一种虚拟的世界里,我们用自己的文化和思维,建构了道德和秩序的规则,也建构了物质与欲望的世界。其实,作为一个客观存在,那个男士,你能觉知的是他在你内心的投射,这个投射就是你的观念、经验、情绪和想象等决定的,因而都是你自己的。每个人都即是欲望的产物,也是关系的产物。对你的欲望,与你的关系,决定了那个男士的言语表达和状态呈现。同样,你对他的欲望,和他的关系,也决定了你的言行和表现。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和他相处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的内心如何来解释这件事?我们也可试着问问自己,几次删掉,是自己内心什么需求?纠结委屈,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还可试着问问自己,理想中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我能做些什么?显然,维系你和他之间关系的不是情感,而是你心中对他的依赖,对他分离的恐惧。虽然好的爱情和亲密关系也存在依恋感,但不会妨碍个体自由觉察,拿得起放得下。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虽然它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却远没有整体重要。所以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可以帮助你缓冲分手的痛苦。其次,我们要学着爱自己,爱自己永远大于爱你的恋人。因为爱自己的人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可以善待自己,讨好自己,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就不会重复去做。再有,我们要相信美丽的爱情不止一次,相信自己是一只自由的鸟,无需迷恋一个鸟笼或者一个情网,因为更大的森林在等着我们去栖身。我们允许自己偶尔的留恋,慢慢去接纳,慢慢去告别,你要尊重自己的情感节奏。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放松心态,周末可以适当外出走走,去听稻香蛙鸣,去闻鸟语花香,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在,通过阅读和运动等来充盈自己,因为生活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为它解开。推荐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5有用 · 0评论
为什么隔几天就莫名其妙心烦,怎么才能改掉这两个习惯

为什么隔几天就莫名其妙心烦,怎么才能改掉这两个习惯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是不是当自己高兴不起来的时候才会想玩手机和吃零食,这两种方式是不是可以帮助自己感觉情绪上好一些呢?那么,我们有没有尝试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疏导情绪,是否有去探索过在我们心烦打不起精神的背后有怎样的心理动因呢?习惯的戒除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耐心,循序渐进,相信当动力大于阻力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改变了。以下是我想到的:玩手机和吃零食只是行为表象,内在的心理动因才是让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的关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玩手机和吃零食从意识层面来看,我们知道这是不好的习惯,但是潜意识却因为我们要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而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方式,因为它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而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比如,在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两件事情真的是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一些舒缓的,但确实是不那么利于健康的。是的,玩手机和吃零食只是行为表象,如果我们内在的心理动因一直还在,就会一直循坏这样的模式,但只要我们找到了背后的原因,看见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并通过更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行为层面就会逐渐发生变化。2.可以试着去探索一下自己心烦的背后是什么原因,给到自己更多的看见和理解,找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并采用更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及时疏导情绪,就可以保持情绪的稳定。那么,我们就需要去觉察,当自己玩手机和吃零食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怎样的心理需求呢?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两件事情呢?你或许会看到你内在的答案。接着,我们可以继续问自己,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一些更健康的方式来替代这两个习惯呢?比如,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帮助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我想要玩手机了,我就去运动;如果我想吃零食了,我就去看一本我喜欢的书……帮助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觉察,并通过一些更健康的方式来替代这两个方式。其实,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通过玩手机和吃东西来缓解情绪是很多人自动化的一种选择,因为这两个方式是很容易让我们获得及时满足的,但的确不是那么健康,甚至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里推荐一些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疏解情绪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去觉察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因为自己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才如此心烦,这些需求可能是: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被认可、被看见等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关怀的方式自己满足自己这部分需求,也可以去找到那些能够给到自己这部分需求满足的朋友或专业人士倾诉,获得这部分需求的满足;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运动能够促进身体释放多巴胺,也能提升我们的内在活力,让我们更有力量;当然,冥想、书写、画曼陀罗、歌唱、瑜伽、林中散步等等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3.要想改变这两个习惯,一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小步子原理,给到自己时间和耐心,循序渐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改变的过程中给到自己积极的反馈,并不断地保持对自己的积极期待和信任。确实,我们也可以从行为层面入手,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帮助自己逐渐改变习惯,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方法。说实话,我自己以前也是非常依赖这两种方式来缓解情绪的,那个时候,一天至少看3-4个小时的手机,看完后又十分自责和后悔,同时也会吃大量的零食,有时是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零食,两件事同时进行,事实上,我也发现了,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也并没有帮助我改善情绪,反而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也是因为我这样的一个觉察,我在每次因此而觉得痛苦和困扰的时候,就提醒自己,如果不想继续重复这样的痛苦,那下一次,我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给到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改变。但改变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给自己制定改变计划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从一天玩4个小时,调整到可以玩3个半小时,当自己做到了,就给到自己及时的积极反馈,肯定自己的正向行为,进一步加强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也让大脑接收到正向信息,我是可以改变的。当自己能够做到每天只玩3个半小时之后,又继续逐渐调整到每天只玩3个小时……以此类推,最终减少到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目前还是保持每天可以允许自己玩半个小时,既能满足自己部分的需求,也不会因为玩手机太长时间而影响健康以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在你不玩手机的时间,你可以去做什么对自己来说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后来我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和写作中,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沉浸在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心理学的体验里,现在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了,其实,当生活充实起来,你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内在变得丰盈和满足,在行为上,也不会太依赖于手机和食物了。所以,相信当你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找到自己内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你也一定可以将自己的习惯调整过来。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是不是当自己高兴不起来的时候才会想玩手机和吃零食,这两种方式是不是可以帮助自己感觉情绪上好一些呢?那么,我们有没有尝试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疏导情绪,是否有去探索过在我们心烦打不起精神的背后有怎样的心理动因呢?习惯的戒除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耐心,循序渐进,相信当动力大于阻力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改变了。以下是我想到的:玩手机和吃零食只是行为表象,内在的心理动因才是让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的关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玩手机和吃零食从意识层面来看,我们知道这是不好的习惯,但是潜意识却因为我们要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而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方式,因为它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而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比如,在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两件事情真的是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一些舒缓的,但确实是不那么利于健康的。是的,玩手机和吃零食只是行为表象,如果我们内在的心理动因一直还在,就会一直循坏这样的模式,但只要我们找到了背后的原因,看见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并通过更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行为层面就会逐渐发生变化。2.可以试着去探索一下自己心烦的背后是什么原因,给到自己更多的看见和理解,找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并采用更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及时疏导情绪,就可以保持情绪的稳定。那么,我们就需要去觉察,当自己玩手机和吃零食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怎样的心理需求呢?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两件事情呢?你或许会看到你内在的答案。接着,我们可以继续问自己,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一些更健康的方式来替代这两个习惯呢?比如,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帮助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我想要玩手机了,我就去运动;如果我想吃零食了,我就去看一本我喜欢的书……帮助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觉察,并通过一些更健康的方式来替代这两个方式。其实,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通过玩手机和吃东西来缓解情绪是很多人自动化的一种选择,因为这两个方式是很容易让我们获得及时满足的,但的确不是那么健康,甚至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里推荐一些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疏解情绪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去觉察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因为自己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才如此心烦,这些需求可能是: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被认可、被看见等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关怀的方式自己满足自己这部分需求,也可以去找到那些能够给到自己这部分需求满足的朋友或专业人士倾诉,获得这部分需求的满足;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运动能够促进身体释放多巴胺,也能提升我们的内在活力,让我们更有力量;当然,冥想、书写、画曼陀罗、歌唱、瑜伽、林中散步等等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3.要想改变这两个习惯,一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小步子原理,给到自己时间和耐心,循序渐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改变的过程中给到自己积极的反馈,并不断地保持对自己的积极期待和信任。确实,我们也可以从行为层面入手,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帮助自己逐渐改变习惯,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方法。说实话,我自己以前也是非常依赖这两种方式来缓解情绪的,那个时候,一天至少看3-4个小时的手机,看完后又十分自责和后悔,同时也会吃大量的零食,有时是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零食,两件事同时进行,事实上,我也发现了,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也并没有帮助我改善情绪,反而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也是因为我这样的一个觉察,我在每次因此而觉得痛苦和困扰的时候,就提醒自己,如果不想继续重复这样的痛苦,那下一次,我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给到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改变。但改变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给自己制定改变计划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从一天玩4个小时,调整到可以玩3个半小时,当自己做到了,就给到自己及时的积极反馈,肯定自己的正向行为,进一步加强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也让大脑接收到正向信息,我是可以改变的。当自己能够做到每天只玩3个半小时之后,又继续逐渐调整到每天只玩3个小时……以此类推,最终减少到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目前还是保持每天可以允许自己玩半个小时,既能满足自己部分的需求,也不会因为玩手机太长时间而影响健康以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在你不玩手机的时间,你可以去做什么对自己来说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后来我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和写作中,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沉浸在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心理学的体验里,现在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了,其实,当生活充实起来,你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内在变得丰盈和满足,在行为上,也不会太依赖于手机和食物了。所以,相信当你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找到自己内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你也一定可以将自己的习惯调整过来。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2有用 · 0评论
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很僵,妈妈该如何帮助他们修复关系?

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很僵,妈妈该如何帮助他们修复关系?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简短的问题描述,把这个家庭中的亲子冲突描述的很简洁。但有一个问你,提问的人是什么角色?我猜应该是妈妈,为了父女之间的关系左右为难,无助。但在这段描述中,妈妈使用了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视角去描述家庭矛盾。妈妈就像是站在家庭之外去观察家庭中的互动。这其实是一种情感隔离的表现,情感隔离是一种理智的防御机制,通过站在焦灼浓烈的父女关系之外,隔离掉自己对此的情绪和感受,来保护自己。题主在提问中,描述了女儿跟爸爸之间的互动,爸爸脾气暴躁,孩子出错,会动手打孩子,偏偏女儿很调皮,似乎总是往爸爸的枪口上撞,因此挨打的次数比较多。姐姐生日,弟弟抢姐姐的饮料,爸爸要求姐姐把饮料给弟弟,结果不给,还把饮料倒在了地上,爸爸打了姐姐,还提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要求,并且姐姐还照做了。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情感很强烈,爸爸比较强势,也可能比较传统,希望树立权威,也可能习惯了尊老爱幼,要让着小的,所以跟女儿的冲突比较多。提问中,没有提到两个孩子的年龄,估计姐姐的年龄在10来岁,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照说女儿挨打多,她大概能总结出,什么情况下爸爸会生气,会打她,她其实是可以顺从爸爸来减少挨打,但她做的正好相反,她就是在往爸爸的枪口上撞,引起爸爸的主意,让爸爸打她。女儿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向控制了爸爸,用自己的调皮来让爸爸不得不给她更多的注意力。不知道这个父女之间的关系僵起来,到现在有多长时间?问题描述中,提到了,妈妈试了很多种方法让爸爸和女儿和解,不知道妈妈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妈妈给女儿说了什么,又给爸爸说了什么?弟弟呢?弟弟对爸爸和姐姐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他在这个家庭中是什么样的角色?问题描述中,主要写了爸爸和姐姐之间的关系,没有说,姐姐和弟弟之间的关系,爸爸和弟弟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说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但从问题描述中,妈妈用了第三人称来讲述家庭关系,猜测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不会很少。导致爸爸和姐姐有点三角化了。这个家庭之间的情感,有的很强烈,比如,爸爸和姐姐,有些很疏离,比如妈妈跟其他人的关系,甚至妈妈跟自己的关系也有些疏离。也许不同的人承担了不同的角色,爸爸和姐姐的关系浓度很大,妈妈不得不用疏离来平衡。爸爸和妈妈疏离,导致爸爸不得不用女儿来平衡夫妻关系。弟弟的年龄不知道,很难知道弟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当然,这些都只是基于理论的猜测。就现有的描述来看,妈妈做了一些努力让父女和解,但没有成功。可能是方法不对,也可能是这个家庭需要父亲和女儿呆在现在的位置上,也可能现在的状态是这个家庭为了解决某种家庭困境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让家庭氛围有点紧张,但也让这个家庭能够维持脆弱的稳定。就问题描述来看,给的信息比较少,建议去做家庭咨询,变成现在的样子,家庭中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妈妈作为这个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很难从家庭内部去改变家庭,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专业的支持,比如,去做家庭咨询,让咨询师从外部给这个家庭一点扰动。建议一家人去做家庭咨询。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简短的问题描述,把这个家庭中的亲子冲突描述的很简洁。但有一个问你,提问的人是什么角色?我猜应该是妈妈,为了父女之间的关系左右为难,无助。但在这段描述中,妈妈使用了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视角去描述家庭矛盾。妈妈就像是站在家庭之外去观察家庭中的互动。这其实是一种情感隔离的表现,情感隔离是一种理智的防御机制,通过站在焦灼浓烈的父女关系之外,隔离掉自己对此的情绪和感受,来保护自己。题主在提问中,描述了女儿跟爸爸之间的互动,爸爸脾气暴躁,孩子出错,会动手打孩子,偏偏女儿很调皮,似乎总是往爸爸的枪口上撞,因此挨打的次数比较多。姐姐生日,弟弟抢姐姐的饮料,爸爸要求姐姐把饮料给弟弟,结果不给,还把饮料倒在了地上,爸爸打了姐姐,还提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要求,并且姐姐还照做了。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情感很强烈,爸爸比较强势,也可能比较传统,希望树立权威,也可能习惯了尊老爱幼,要让着小的,所以跟女儿的冲突比较多。提问中,没有提到两个孩子的年龄,估计姐姐的年龄在10来岁,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照说女儿挨打多,她大概能总结出,什么情况下爸爸会生气,会打她,她其实是可以顺从爸爸来减少挨打,但她做的正好相反,她就是在往爸爸的枪口上撞,引起爸爸的主意,让爸爸打她。女儿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向控制了爸爸,用自己的调皮来让爸爸不得不给她更多的注意力。不知道这个父女之间的关系僵起来,到现在有多长时间?问题描述中,提到了,妈妈试了很多种方法让爸爸和女儿和解,不知道妈妈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妈妈给女儿说了什么,又给爸爸说了什么?弟弟呢?弟弟对爸爸和姐姐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他在这个家庭中是什么样的角色?问题描述中,主要写了爸爸和姐姐之间的关系,没有说,姐姐和弟弟之间的关系,爸爸和弟弟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说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但从问题描述中,妈妈用了第三人称来讲述家庭关系,猜测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不会很少。导致爸爸和姐姐有点三角化了。这个家庭之间的情感,有的很强烈,比如,爸爸和姐姐,有些很疏离,比如妈妈跟其他人的关系,甚至妈妈跟自己的关系也有些疏离。也许不同的人承担了不同的角色,爸爸和姐姐的关系浓度很大,妈妈不得不用疏离来平衡。爸爸和妈妈疏离,导致爸爸不得不用女儿来平衡夫妻关系。弟弟的年龄不知道,很难知道弟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当然,这些都只是基于理论的猜测。就现有的描述来看,妈妈做了一些努力让父女和解,但没有成功。可能是方法不对,也可能是这个家庭需要父亲和女儿呆在现在的位置上,也可能现在的状态是这个家庭为了解决某种家庭困境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让家庭氛围有点紧张,但也让这个家庭能够维持脆弱的稳定。就问题描述来看,给的信息比较少,建议去做家庭咨询,变成现在的样子,家庭中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妈妈作为这个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很难从家庭内部去改变家庭,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专业的支持,比如,去做家庭咨询,让咨询师从外部给这个家庭一点扰动。建议一家人去做家庭咨询。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6有用 · 0评论
有成功羞耻,我要怎么对抗这种负面的声音呢?

有成功羞耻,我要怎么对抗这种负面的声音呢?

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你在经历成功时,心中充满了恐惧,担心失败,也害怕自己达不到别人期望的标准。这种情绪其实非常普遍,很多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都会经历类似的焦虑。你提到自己从小就被教育“不要炫耀,怕别人笑话你”,这种成长中的教训无形中影响了你对成功的认知,甚至让你感到成功本身也可能是一种“危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情绪常常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和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我们有时会过分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甚至害怕自己的成功会带来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这种担心的背后,其实是对失败的过度恐惧,我们把成功与失败看得过于极端,觉得一旦失败,就会失去一切。而事实上,成功和失败本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失败,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韧和聪明。而你提到“不在乎、不重视的时候反而能发挥得更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当你放下过高的期待,减少对外界评价的担忧时,你的心态变得轻松,反而能够发挥得更自然。这种状态其实是在提醒你:放下对成功的执着,让自己保持自在,反而能更好地发挥潜力。你有这个能力,只需要学会给自己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我想对你说,你是足够值得被认可的。不管外界的评价如何,你的价值并不由别人的眼光决定。你已经很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都应该成为你自信的来源。允许自己去享受成功,而不是为它感到羞耻。你无需为自己感到不安,亦无需让内心的声音控制你的步伐。当你能真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成长过程,你会发现,成功和失败不再是压力,而是生活中自然的节奏。你可以温柔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未来无论怎样,我依然会努力,但也会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和挑战。”这就是你内心深处应该拥有的力量。成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带着从容与优雅,迎接每一个明天。

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你在经历成功时,心中充满了恐惧,担心失败,也害怕自己达不到别人期望的标准。这种情绪其实非常普遍,很多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都会经历类似的焦虑。你提到自己从小就被教育“不要炫耀,怕别人笑话你”,这种成长中的教训无形中影响了你对成功的认知,甚至让你感到成功本身也可能是一种“危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情绪常常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和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我们有时会过分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甚至害怕自己的成功会带来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这种担心的背后,其实是对失败的过度恐惧,我们把成功与失败看得过于极端,觉得一旦失败,就会失去一切。而事实上,成功和失败本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失败,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韧和聪明。而你提到“不在乎、不重视的时候反而能发挥得更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当你放下过高的期待,减少对外界评价的担忧时,你的心态变得轻松,反而能够发挥得更自然。这种状态其实是在提醒你:放下对成功的执着,让自己保持自在,反而能更好地发挥潜力。你有这个能力,只需要学会给自己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我想对你说,你是足够值得被认可的。不管外界的评价如何,你的价值并不由别人的眼光决定。你已经很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都应该成为你自信的来源。允许自己去享受成功,而不是为它感到羞耻。你无需为自己感到不安,亦无需让内心的声音控制你的步伐。当你能真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成长过程,你会发现,成功和失败不再是压力,而是生活中自然的节奏。你可以温柔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未来无论怎样,我依然会努力,但也会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和挑战。”这就是你内心深处应该拥有的力量。成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带着从容与优雅,迎接每一个明天。

5有用 · 0评论
曾经住在婆家,跟婆家人发生了很多矛盾,怎么平静下来

曾经住在婆家,跟婆家人发生了很多矛盾,怎么平静下来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见字如面婆媳矛盾,妯娌矛盾是千古以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呀,我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把婆婆看成一个很重要的权威的家长,你跟妯娌之间就好像在一种竞争的关系里面。你感觉到婆婆对妯娌的孩子好一点,好像她心理重视妯娌的孩子多于你的孩子,你的心理就不平衡,好像你的孩子没有得到婆婆的重视。🌸你说凭什么妯娌她就可以把孩子放在婆婆家,天笑嘻嘻,不去挣钱,不去上班,我猜也就是说,其实你做不到像妯娌那样,可以很心安理得的把孩子放在婆婆家,不去上班,也不去挣钱。去上班,你很累,但是这个累呢,似乎是没有其他人能体会到,安抚到,共情到你。抱抱哈。🌸当你向老公诉说的时候,老公似乎没有尊重你的感觉,而否定你,说家里人并不是这样子的。好像你没有被老公当成是自己人,老公没有为你说话,你觉得很委屈,是吗?抱抱哈🌸明眼人都知道你跟妯娌相处不来,你在要生孩子在这个这么特殊的情况下,婆婆阻止妯娌来看望你,你觉得好像是很容易无理取闹一样,容易发脾气,好像是你的错。抱抱。自我暴露一下,当年我生孩子待产的时候,很多朋友亲戚看望我,让我紧张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感觉得到支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我来说说我的观点1:是不是把婆婆看成理想化的长辈,她应该很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能够顾及到所有人的感受,她应该能够对所有人都保持一致的态度?或者你有没有闺蜜?那为什么在众多的人当中,为什么你就能和闺蜜相处的特别好?也就是说,你会有跟有些人特别好,有些人没那么好。所以说,婆婆可能和妯娌相处比你要好,也不奇怪。调整一下你的期待,你学习如何和婆婆相处。2:你选择了去工作,和自己带孩子,必然是辛苦的,那么的抱抱哈,多看看自己在工作得到价值感,和自己带孩子的乐趣。如果拿自己没有的东西和别人比,那会让自己难受。工作和生活是比较难平衡的,如果自己带孩子累,需要休息,跟家里人提出自己的需求,让自己放一放假,自己去乐呵乐呵去。3:老公没有站在你这一边,可能他有维护一个大家庭的责任,相互理解,良好的沟通哈我可以想到的就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哦🌹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见字如面婆媳矛盾,妯娌矛盾是千古以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呀,我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把婆婆看成一个很重要的权威的家长,你跟妯娌之间就好像在一种竞争的关系里面。你感觉到婆婆对妯娌的孩子好一点,好像她心理重视妯娌的孩子多于你的孩子,你的心理就不平衡,好像你的孩子没有得到婆婆的重视。🌸你说凭什么妯娌她就可以把孩子放在婆婆家,天笑嘻嘻,不去挣钱,不去上班,我猜也就是说,其实你做不到像妯娌那样,可以很心安理得的把孩子放在婆婆家,不去上班,也不去挣钱。去上班,你很累,但是这个累呢,似乎是没有其他人能体会到,安抚到,共情到你。抱抱哈。🌸当你向老公诉说的时候,老公似乎没有尊重你的感觉,而否定你,说家里人并不是这样子的。好像你没有被老公当成是自己人,老公没有为你说话,你觉得很委屈,是吗?抱抱哈🌸明眼人都知道你跟妯娌相处不来,你在要生孩子在这个这么特殊的情况下,婆婆阻止妯娌来看望你,你觉得好像是很容易无理取闹一样,容易发脾气,好像是你的错。抱抱。自我暴露一下,当年我生孩子待产的时候,很多朋友亲戚看望我,让我紧张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感觉得到支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我来说说我的观点1:是不是把婆婆看成理想化的长辈,她应该很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能够顾及到所有人的感受,她应该能够对所有人都保持一致的态度?或者你有没有闺蜜?那为什么在众多的人当中,为什么你就能和闺蜜相处的特别好?也就是说,你会有跟有些人特别好,有些人没那么好。所以说,婆婆可能和妯娌相处比你要好,也不奇怪。调整一下你的期待,你学习如何和婆婆相处。2:你选择了去工作,和自己带孩子,必然是辛苦的,那么的抱抱哈,多看看自己在工作得到价值感,和自己带孩子的乐趣。如果拿自己没有的东西和别人比,那会让自己难受。工作和生活是比较难平衡的,如果自己带孩子累,需要休息,跟家里人提出自己的需求,让自己放一放假,自己去乐呵乐呵去。3:老公没有站在你这一边,可能他有维护一个大家庭的责任,相互理解,良好的沟通哈我可以想到的就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哦🌹

5有用 · 0评论
这是一种应激或者什么心理疾病吗?应该怎么解决呢?

这是一种应激或者什么心理疾病吗?应该怎么解决呢?

亲爱的题主你好,您所描述的情况可能与焦虑、强迫性思维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问题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解决方法:1.焦虑:焦虑可能导致人们过度担心过去的事件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焦虑可能会导致您对某些细节过分关注,并试图控制或验证这些细节以减轻焦虑。解决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这种疗法,您可以学习如何识别和改变导致焦虑的负面思维模式。-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您减轻焦虑。-定期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有助于减轻焦虑。2.强迫性思维:这是强迫症(OCD)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个体会被不必要的、重复的、侵入性的思维所困扰。解决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反应预防(ERP):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您学习如何管理强迫性思维,而不是通过强迫行为来应对它们。-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处抗抑郁药物或其他药物来帮助管理强迫症状。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您曾经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并出现了您所描述的症状,这可能是PTSD的表现。解决方法:-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疗法(EMDR)等,专门用于治疗PTSD。解决步骤:(1)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健康专家,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评估来确定您的症状是否与特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2)自我关怀:确保您有足够的休息,保持健康的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3)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分享您的感受,这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4)记录症状:记录下触发您症状的场景和思维,这有助于您和专业人士了解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治疗计划。请记住,自我诊断并不准确,专业的医疗评估是确定您情况的最佳方式。如果您感到这些症状对您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帮助。

亲爱的题主你好,您所描述的情况可能与焦虑、强迫性思维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问题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解决方法:1.焦虑:焦虑可能导致人们过度担心过去的事件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焦虑可能会导致您对某些细节过分关注,并试图控制或验证这些细节以减轻焦虑。解决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这种疗法,您可以学习如何识别和改变导致焦虑的负面思维模式。-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您减轻焦虑。-定期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有助于减轻焦虑。2.强迫性思维:这是强迫症(OCD)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个体会被不必要的、重复的、侵入性的思维所困扰。解决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反应预防(ERP):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您学习如何管理强迫性思维,而不是通过强迫行为来应对它们。-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处抗抑郁药物或其他药物来帮助管理强迫症状。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您曾经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并出现了您所描述的症状,这可能是PTSD的表现。解决方法:-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疗法(EMDR)等,专门用于治疗PTSD。解决步骤:(1)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健康专家,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评估来确定您的症状是否与特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2)自我关怀:确保您有足够的休息,保持健康的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3)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分享您的感受,这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4)记录症状:记录下触发您症状的场景和思维,这有助于您和专业人士了解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治疗计划。请记住,自我诊断并不准确,专业的医疗评估是确定您情况的最佳方式。如果您感到这些症状对您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帮助。

3有用 · 0评论
关于发展的三个问题,鼓励多角度举具体事例谢谢

关于发展的三个问题,鼓励多角度举具体事例谢谢

亲爱的题主你好,你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刚刚回答完一个很有意思的,然后就遇到你的问题,以下内容可以供你参考。1.人生都有什么样的赛道?不同的赛道有着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赛道是普通人有机会参与的?•赛道类型:人生的赛道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科研、创业经商、艺术创作、公职服务、技术技能等。赛道具体要求如下:•学术科研:要求深厚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创业经商:要求市场洞察力、团队协作能力、资金运作和风险承受能力。•艺术创作:要求独特的审美视角、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公职服务:要求公正廉洁、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技术技能:要求精湛的技术水平、学习能力和持续进步的态度。•普通人可参与的赛道:除了部分需要极高天赋或资源的赛道(如顶级竞技体育、高端艺术创作等),大部分赛道都对普通人开放。例如,公职服务中的公务员、教师等职业,以及技术技能赛道中的各类技术工人、程序员等,都是普通人通过努力可以参与的。2.为什么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为什么说方向有的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是属于资源么或者说选择方向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么?•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如果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例如,一个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编程,这显然无法帮助他实现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是行动的指南,决定了努力的方向和成果。正确的方向可以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方向则会事倍功半。例如,在创业中,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的项目,往往比盲目努力更容易成功。•方向是资源,选择方向是能力:方向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它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式。而选择方向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具备市场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事例:魏安厘王想要攻打赵国,但方向错误(楚国在南面,却向北走),即使马好、路费充足、驾车的人本领高,也无法到达目标。这说明了方向的重要性。3.特别优秀的人是不是一定有短板?同等条件下(时间精力)许多方面都比身边的人优秀的人是不是资源优势的结果?•特别优秀的人不一定有短板:虽然“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特别优秀的人往往能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色,他们的短板可能并不明显,或者通过努力得到了弥补。•优秀的人可能是资源优势的结果:在同等条件下,拥有更多资源(如教育、家庭背景、社交圈子等)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些资源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才能。然而,这并不是说优秀的人一定是因为资源优势而优秀,他们的努力和才能同样重要。事例:卡夫卡虽然性格懦弱、自卑,但他却对世界、生活、人生、命运有了更尖锐、敏感、深刻的认识,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这个例子说明,即使存在短板,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和才能取得卓越成就。同时,也有些人因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家庭支持等而更容易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希望以上解答和事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三个问题!

亲爱的题主你好,你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刚刚回答完一个很有意思的,然后就遇到你的问题,以下内容可以供你参考。1.人生都有什么样的赛道?不同的赛道有着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赛道是普通人有机会参与的?•赛道类型:人生的赛道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科研、创业经商、艺术创作、公职服务、技术技能等。赛道具体要求如下:•学术科研:要求深厚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创业经商:要求市场洞察力、团队协作能力、资金运作和风险承受能力。•艺术创作:要求独特的审美视角、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公职服务:要求公正廉洁、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技术技能:要求精湛的技术水平、学习能力和持续进步的态度。•普通人可参与的赛道:除了部分需要极高天赋或资源的赛道(如顶级竞技体育、高端艺术创作等),大部分赛道都对普通人开放。例如,公职服务中的公务员、教师等职业,以及技术技能赛道中的各类技术工人、程序员等,都是普通人通过努力可以参与的。2.为什么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为什么说方向有的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是属于资源么或者说选择方向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么?•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如果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例如,一个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编程,这显然无法帮助他实现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是行动的指南,决定了努力的方向和成果。正确的方向可以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方向则会事倍功半。例如,在创业中,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的项目,往往比盲目努力更容易成功。•方向是资源,选择方向是能力:方向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它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式。而选择方向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具备市场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事例:魏安厘王想要攻打赵国,但方向错误(楚国在南面,却向北走),即使马好、路费充足、驾车的人本领高,也无法到达目标。这说明了方向的重要性。3.特别优秀的人是不是一定有短板?同等条件下(时间精力)许多方面都比身边的人优秀的人是不是资源优势的结果?•特别优秀的人不一定有短板:虽然“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特别优秀的人往往能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色,他们的短板可能并不明显,或者通过努力得到了弥补。•优秀的人可能是资源优势的结果:在同等条件下,拥有更多资源(如教育、家庭背景、社交圈子等)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些资源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才能。然而,这并不是说优秀的人一定是因为资源优势而优秀,他们的努力和才能同样重要。事例:卡夫卡虽然性格懦弱、自卑,但他却对世界、生活、人生、命运有了更尖锐、敏感、深刻的认识,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这个例子说明,即使存在短板,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和才能取得卓越成就。同时,也有些人因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家庭支持等而更容易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希望以上解答和事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三个问题!

3有用 · 0评论
关于整体与细节的三个思考,鼓励多角度举具体事例谢谢

关于整体与细节的三个思考,鼓励多角度举具体事例谢谢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鲸落韩,你真的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以下是我的思考:1. 为什么人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失败,但要强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生是连续的过程,失败是成长的机会:托马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之前,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接近成功,最终他不仅发明了电灯泡,还创立了通用电气公司。这个例子说明,失败是人生旅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点。细节的重要性:在医学领域,洗手这个简单的行为对于防止医院感染至关重要。尽管这是一个小细节,但如果忽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这体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即小的疏忽可能导致大的问题。2. 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侧重于宏观,在逐渐发展时越来越侧重于微观。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在城市规划的初期,规划者会关注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宏观的过程。随着规划的深入,他们会转向街道设计、绿化布局等更微观的问题。例如,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初期注重城市扩张和交通网络,而随着发展,细节如公园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成为焦点。工作决策的宏观与微观:在公司的战略规划阶段,高层管理者会制定公司的长远目标和市场定位,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然而,在执行层面,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需要关注具体的任务分配、时间管理等微观问题,以确保战略得以有效实施。3. 何时应该注重宏观整体,何时应该注重微观细节?战略规划阶段的宏观视角:亚马逊在成立之初,其宏观战略是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这个宏观目标指导了公司的扩张和业务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马逊开始关注更微观的问题,如物流效率、客户服务等,以实现其宏观战略。执行阶段的微观关注:在建筑项目中,项目经理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整体预算和时间表,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然而,在施工阶段,他们必须关注具体的施工细节,如材料选择、工人安全等,以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完成。问题解决和优化阶段的微观关注: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时,其宏观战略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智能手机市场。然而,在产品发布后,苹果需要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微观调整,如改进操作系统、增加新功能等,以优化用户体验。我觉得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在战略规划和方向设定时,宏观视角更为重要;而在执行和优化阶段,微观细节则成为关键。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企业运营,都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鲸落韩,你真的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以下是我的思考:1. 为什么人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失败,但要强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生是连续的过程,失败是成长的机会:托马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之前,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接近成功,最终他不仅发明了电灯泡,还创立了通用电气公司。这个例子说明,失败是人生旅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点。细节的重要性:在医学领域,洗手这个简单的行为对于防止医院感染至关重要。尽管这是一个小细节,但如果忽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这体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即小的疏忽可能导致大的问题。2. 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侧重于宏观,在逐渐发展时越来越侧重于微观。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在城市规划的初期,规划者会关注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宏观的过程。随着规划的深入,他们会转向街道设计、绿化布局等更微观的问题。例如,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初期注重城市扩张和交通网络,而随着发展,细节如公园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成为焦点。工作决策的宏观与微观:在公司的战略规划阶段,高层管理者会制定公司的长远目标和市场定位,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然而,在执行层面,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需要关注具体的任务分配、时间管理等微观问题,以确保战略得以有效实施。3. 何时应该注重宏观整体,何时应该注重微观细节?战略规划阶段的宏观视角:亚马逊在成立之初,其宏观战略是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这个宏观目标指导了公司的扩张和业务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马逊开始关注更微观的问题,如物流效率、客户服务等,以实现其宏观战略。执行阶段的微观关注:在建筑项目中,项目经理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整体预算和时间表,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然而,在施工阶段,他们必须关注具体的施工细节,如材料选择、工人安全等,以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完成。问题解决和优化阶段的微观关注: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时,其宏观战略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智能手机市场。然而,在产品发布后,苹果需要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微观调整,如改进操作系统、增加新功能等,以优化用户体验。我觉得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在战略规划和方向设定时,宏观视角更为重要;而在执行和优化阶段,微观细节则成为关键。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企业运营,都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有用 · 0评论
关于生活的几个思考,鼓励从多角度举具体事例阐述

关于生活的几个思考,鼓励从多角度举具体事例阐述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关于生活的几个思考,鼓励从多角度举具体事例阐述】关于题主的问题,我尝试从多角度和你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哦。【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总会有多个解决方法呢?】1:我们在学习家庭治疗的时候,会提到一个家庭有问题很正常,如果总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也许问题会成为问题。就像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怎样沟通都可以,尤其很多妈妈,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都需要不同方法。例如一个16岁的男孩,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妈妈都会安排,如果妈妈没有认识到这是问题,久了孩子也会出问题。就像电视剧英子一样,最后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即使穿衣服这件事,幼儿园小,小学阶段也许需要父母帮助,但是一般随着年龄,交友,饮食,服装,爱好都会改变的,所以父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孩子,沟通,积极的学习改变自己的想法等等。2:还有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听着音乐,看着书,自娱自乐,一样成绩优秀。有些人喜欢专心学习,不喜欢有任何声音。在日本很多孩子都在家里的客厅完成作业,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很多欧美的孩子也是,在机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以前我们学习的时候,父母老师总会要求我们保护自己的眼睛,看书在🈶亮光的地方,不要在车上看书,或者黑暗的地方,那时候更重视健康。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地铁上还在做题,这也看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方式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并且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个人还是尽量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练习,积累,调整的。【总是多虑过分忧虑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处理呢?】我个人觉得三思而后行是很好的,重要的是多思多虑背后的原因要了解。例如最近要完成一个目标,晚上很焦虑,这样很正常,也说明自己很负责,在不断的思考,完善。在行动中去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一种过度反思,过度忧虑,就像很多老人担心晴天孩子卖不出伞,雨天卖不出花。其实可以很开心的这样想,晴天可以卖出花,雨天可以卖伞,享受每一天,我们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也会开心很多。也有人是自己没有安全感,看了很多新闻,包括总是受身边的人影响情绪。就像我们身边,很多老一辈的父母喜欢说一些苦难,那些曾经的痛苦一直困扰他们。孩子习惯聆听,忽略了现在是美好的时光,帮助父母更加积极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我们可以多想想拥有什么,就像同样🈶一万元存款。有人说我只有一万。也有人说我拥有一万啦。这二句话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这里的秘密。多阅读一些给人力量的书籍,或者多去和不同的人交流学习,这样我们可以汲取很多他人的经验。【什么原因会导致过分在意秩序感呢?】秩序感,规则感,我觉得这些都是中性词~假如我们经商,一个人没有规则,做事思路不清晰,混沌,这样企业和他人合作,我们久了就会不喜欢。秩序感很好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在企业里井井有条,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例如在发达国家,也会有很多人有秩序感,餐厅排队,人多的守规则,这样我们大家都很舒服。这样到了没有秩序感的地方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就像我之前去有些城市,发现有些地方不守规则,大家红灯绿灯不分,那时候只有跟随大家,如果我守规则,很容易出事故。入乡随俗,这个很智慧的,秩序规则为我们所用,但是避免被束缚。一个有秩序感的人,也许是家庭教育,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就像我之前在外企,很多事情需要当日事当日毕,但是面对不确定性的问题,也需要调整,不断去探索,包括遇到问题积极沟通,把中间的问题说清楚。我们在社会的中,和不同的人交流,工作,很多时候也许无法完全用一种标准。灵活运用,多变,避免僵化~也很感谢你的提问哦~推荐书籍《存在的艺术》《希腊精神》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关于生活的几个思考,鼓励从多角度举具体事例阐述】关于题主的问题,我尝试从多角度和你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哦。【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总会有多个解决方法呢?】1:我们在学习家庭治疗的时候,会提到一个家庭有问题很正常,如果总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也许问题会成为问题。就像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怎样沟通都可以,尤其很多妈妈,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都需要不同方法。例如一个16岁的男孩,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妈妈都会安排,如果妈妈没有认识到这是问题,久了孩子也会出问题。就像电视剧英子一样,最后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即使穿衣服这件事,幼儿园小,小学阶段也许需要父母帮助,但是一般随着年龄,交友,饮食,服装,爱好都会改变的,所以父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孩子,沟通,积极的学习改变自己的想法等等。2:还有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听着音乐,看着书,自娱自乐,一样成绩优秀。有些人喜欢专心学习,不喜欢有任何声音。在日本很多孩子都在家里的客厅完成作业,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很多欧美的孩子也是,在机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以前我们学习的时候,父母老师总会要求我们保护自己的眼睛,看书在🈶亮光的地方,不要在车上看书,或者黑暗的地方,那时候更重视健康。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地铁上还在做题,这也看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方式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并且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个人还是尽量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练习,积累,调整的。【总是多虑过分忧虑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处理呢?】我个人觉得三思而后行是很好的,重要的是多思多虑背后的原因要了解。例如最近要完成一个目标,晚上很焦虑,这样很正常,也说明自己很负责,在不断的思考,完善。在行动中去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一种过度反思,过度忧虑,就像很多老人担心晴天孩子卖不出伞,雨天卖不出花。其实可以很开心的这样想,晴天可以卖出花,雨天可以卖伞,享受每一天,我们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也会开心很多。也有人是自己没有安全感,看了很多新闻,包括总是受身边的人影响情绪。就像我们身边,很多老一辈的父母喜欢说一些苦难,那些曾经的痛苦一直困扰他们。孩子习惯聆听,忽略了现在是美好的时光,帮助父母更加积极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我们可以多想想拥有什么,就像同样🈶一万元存款。有人说我只有一万。也有人说我拥有一万啦。这二句话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这里的秘密。多阅读一些给人力量的书籍,或者多去和不同的人交流学习,这样我们可以汲取很多他人的经验。【什么原因会导致过分在意秩序感呢?】秩序感,规则感,我觉得这些都是中性词~假如我们经商,一个人没有规则,做事思路不清晰,混沌,这样企业和他人合作,我们久了就会不喜欢。秩序感很好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在企业里井井有条,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例如在发达国家,也会有很多人有秩序感,餐厅排队,人多的守规则,这样我们大家都很舒服。这样到了没有秩序感的地方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就像我之前去有些城市,发现有些地方不守规则,大家红灯绿灯不分,那时候只有跟随大家,如果我守规则,很容易出事故。入乡随俗,这个很智慧的,秩序规则为我们所用,但是避免被束缚。一个有秩序感的人,也许是家庭教育,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就像我之前在外企,很多事情需要当日事当日毕,但是面对不确定性的问题,也需要调整,不断去探索,包括遇到问题积极沟通,把中间的问题说清楚。我们在社会的中,和不同的人交流,工作,很多时候也许无法完全用一种标准。灵活运用,多变,避免僵化~也很感谢你的提问哦~推荐书籍《存在的艺术》《希腊精神》

6有用 · 0评论
易怒、情绪容易失控,我觉得状态不对,求助解答,多谢

易怒、情绪容易失控,我觉得状态不对,求助解答,多谢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先来说说愤怒,可能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觉得不舒服。几乎没有人喜欢“愤怒的自己”,或者喜欢“愤怒的别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尤其是对自己的愤怒。一般来说,愤怒都是指向别人,其目的是向别人传递一种边界警示的信号,是一种领地保护意识的体现。当别人无缘无故拿走你的东西,你会使用愤怒这个工具,而你的威胁者就可能会退让。但也有一种愤怒是指向自己,它是一种自我憎恨,或者演变成一定程度的自我攻击。指向自己的愤怒有极大的危害,以至于很多身心疾病的源头都是因为长年累月的自我生气。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发现对自己的愤怒,就会陷入自我攻击的困境原地踏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此刻心中愤怒的情绪会表达,它会向自己如何诉说?再来说说愤怒的背后,愤怒的背后往往是脆弱。有些人的脆弱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可能是由神经方面的某种敏感性所致,也可能是童年时期的依恋系统有关,也可能是因为遇到创伤性事件,打破了原有的防卫系统,从而变得愤怒。我们可以回想童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当我觉得状态不对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还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为此我能做些什么?所以我们想要克服脆弱进而避免愤怒,就要承认和接受一点:我们的心理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健康。我们需要找一个安静之处舔一舔伤口,只有这个伤口真正痊愈,我们才不至于对自己产生愤怒,也不会因为曾经受过伤害而变得无法信任别人,进而产生愤怒。既然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让自己心情愉悦,让自己身心放松,生活中的某段经历或许很难受,或许有失败感,但是如果放到我们生命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摆平心里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内心对自我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祝福你!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先来说说愤怒,可能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觉得不舒服。几乎没有人喜欢“愤怒的自己”,或者喜欢“愤怒的别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尤其是对自己的愤怒。一般来说,愤怒都是指向别人,其目的是向别人传递一种边界警示的信号,是一种领地保护意识的体现。当别人无缘无故拿走你的东西,你会使用愤怒这个工具,而你的威胁者就可能会退让。但也有一种愤怒是指向自己,它是一种自我憎恨,或者演变成一定程度的自我攻击。指向自己的愤怒有极大的危害,以至于很多身心疾病的源头都是因为长年累月的自我生气。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发现对自己的愤怒,就会陷入自我攻击的困境原地踏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此刻心中愤怒的情绪会表达,它会向自己如何诉说?再来说说愤怒的背后,愤怒的背后往往是脆弱。有些人的脆弱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可能是由神经方面的某种敏感性所致,也可能是童年时期的依恋系统有关,也可能是因为遇到创伤性事件,打破了原有的防卫系统,从而变得愤怒。我们可以回想童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我们也可问问自己,当我觉得状态不对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还可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为此我能做些什么?所以我们想要克服脆弱进而避免愤怒,就要承认和接受一点:我们的心理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健康。我们需要找一个安静之处舔一舔伤口,只有这个伤口真正痊愈,我们才不至于对自己产生愤怒,也不会因为曾经受过伤害而变得无法信任别人,进而产生愤怒。既然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让自己心情愉悦,让自己身心放松,生活中的某段经历或许很难受,或许有失败感,但是如果放到我们生命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摆平心里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内心对自我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祝福你!

5有用 · 0评论
二十多岁焦虑症,失业,如何自救,如何克服惰性?

二十多岁焦虑症,失业,如何自救,如何克服惰性?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一起来聊聊如何“自救”这个话题。先来说说信念,我们都知道自我暗示是一种很强大的信念,自我肯定能给人激励,而自我否定则给人打击。通常来说自我否定的核心信念有四个,分别是:1.我是没用的;2.我是不可爱的;3.我是有罪的;4.世界是危险的。基本上都陷入了“我”的世界中。否定核心理念可能来源于代际传承,也就是家族继承的暗黑传家宝;也可能来源于创伤打击,也就是个人的挫折经验,这些经历犹如一张张标签强加于我们,这些标签有些是身份象征,有些是能力评估,有些是行为特征,有些则是心理感受…我们可以尝试对一些标签进行仔细审视,联结身体的情绪变化,观察它们之间的配重和平衡,你会觉知到一些反应可能在一瞬间产生,心理学上称之为“自动思维”或“杂念”。当我想到“失业”,脑中闪现的是什么画面?回荡的是什么声音?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当我想到“懒惰”,脑中闪现的是什么画面?回荡的是什么声音?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当我想到“成瘾”,脑中闪现的是什么画面?回荡的是什么声音?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或许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这些场景中,自己有何回应?或许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焦虑,是内心什么需求?讨厌,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我们也可回想自己的童年,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缺乏自信而处于不安和焦虑中,长大后在社会融入度和人际关系上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尝试和情绪和解,当负面情绪和不好杂念困扰时,试着对自己默念咒语“那又怎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因为负性的思想犹如尘埃会充满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所以我们还得要积极应对,尝试观察自己的主导思维,探索活跃的根源和匹配熟悉的情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或“初心”。不过“信念”比较内隐,也比较深刻,所以我们也要通过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事情来外显“价值”和“意义”,当一个人的信念和价值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就会在方方面面取得进步和效果。我们尝试设立学习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并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可以是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也可以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学习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因为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专业咨询师来一次深度交流和沟通,或许能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不好的情绪显然对你的生活会有影响,不过题主还是及时的觉察到自己情绪,并向平台求助。那我们就从关爱自己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要给自己赋能,不将自己困在必须完美的困境中,拥抱“足够好”,看到事情的多样性,也看到自己的多样性。祝福你。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一起来聊聊如何“自救”这个话题。先来说说信念,我们都知道自我暗示是一种很强大的信念,自我肯定能给人激励,而自我否定则给人打击。通常来说自我否定的核心信念有四个,分别是:1.我是没用的;2.我是不可爱的;3.我是有罪的;4.世界是危险的。基本上都陷入了“我”的世界中。否定核心理念可能来源于代际传承,也就是家族继承的暗黑传家宝;也可能来源于创伤打击,也就是个人的挫折经验,这些经历犹如一张张标签强加于我们,这些标签有些是身份象征,有些是能力评估,有些是行为特征,有些则是心理感受…我们可以尝试对一些标签进行仔细审视,联结身体的情绪变化,观察它们之间的配重和平衡,你会觉知到一些反应可能在一瞬间产生,心理学上称之为“自动思维”或“杂念”。当我想到“失业”,脑中闪现的是什么画面?回荡的是什么声音?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当我想到“懒惰”,脑中闪现的是什么画面?回荡的是什么声音?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当我想到“成瘾”,脑中闪现的是什么画面?回荡的是什么声音?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或许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这些场景中,自己有何回应?或许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焦虑,是内心什么需求?讨厌,又是内心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幼年,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我们也可回想自己的童年,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缺乏自信而处于不安和焦虑中,长大后在社会融入度和人际关系上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尝试和情绪和解,当负面情绪和不好杂念困扰时,试着对自己默念咒语“那又怎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因为负性的思想犹如尘埃会充满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所以我们还得要积极应对,尝试观察自己的主导思维,探索活跃的根源和匹配熟悉的情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或“初心”。不过“信念”比较内隐,也比较深刻,所以我们也要通过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事情来外显“价值”和“意义”,当一个人的信念和价值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就会在方方面面取得进步和效果。我们尝试设立学习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并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可以是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也可以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学习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因为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专业咨询师来一次深度交流和沟通,或许能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不好的情绪显然对你的生活会有影响,不过题主还是及时的觉察到自己情绪,并向平台求助。那我们就从关爱自己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要给自己赋能,不将自己困在必须完美的困境中,拥抱“足够好”,看到事情的多样性,也看到自己的多样性。祝福你。

5有用 · 0评论
总要反复确认,我不清楚,是不是普通人也会这样?

总要反复确认,我不清楚,是不是普通人也会这样?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题主的文字很让人心疼,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关于反复确认】反复确认或许是因为有一些强迫症,本人其实也有,在涉及安全的一些事情上(比如用水用电),就会反复确认是否关闭。题主或许可以试着给自己寻找一些确定感,比如在做完时做一个记号,比如关水关电拍照留证据,或许会让题主更放松有安全感和确定感。题主或许可以试着感知下自己反复确认的事情属于哪一类呢?或许有助于题主有针对的调整和改变,让自己没那么焦虑。【关于理解进不了脑子】题主或许可以尝试了解解离。解离是指个体心理功能的瓦解或中断,表现为记忆、身份、意识、知觉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分离。解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出现,如在压力大或疲劳时感到思维飘忽不定。~《引用自网络》就像有些字你明明认识,但是满屏都是这个字或许你就会困惑和迷糊了,感觉它陌生了,题主会觉得理解不了或许也可能是看的太多了,或许可以让自己回避一下。【关于负面思考模式】一方面,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负面信息可能让我们对安全性有焦虑,可能会担心一些伤害,从而过度思虑。一方面如果我们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和消解,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向外攻击,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向内攻击,题主会觉得有一些负面想法或许并不奇怪。【改变之道】所有的情绪都需要有一个出口,一直压抑可能并不意味着消解,积压过多可能导致爆发更糟糕,题主或许可以给自己一个消解情绪的方式,比如运动,情绪日记。试着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允许情绪产生,流动,消失,或许会让我们减少评判和因此带来的焦虑,让自己更松弛。试着转念,尝试正念,给自己输入一些积极的思考方式,或许会让题主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让题主心态更积极。尝试多问问自己,做什么可以增加自己的确定性,当自己有掌控感和自信心时,也可以消解负面情绪带来的内耗。推荐阅读《一念之转》,《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题主的文字很让人心疼,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关于反复确认】反复确认或许是因为有一些强迫症,本人其实也有,在涉及安全的一些事情上(比如用水用电),就会反复确认是否关闭。题主或许可以试着给自己寻找一些确定感,比如在做完时做一个记号,比如关水关电拍照留证据,或许会让题主更放松有安全感和确定感。题主或许可以试着感知下自己反复确认的事情属于哪一类呢?或许有助于题主有针对的调整和改变,让自己没那么焦虑。【关于理解进不了脑子】题主或许可以尝试了解解离。解离是指个体心理功能的瓦解或中断,表现为记忆、身份、意识、知觉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分离。解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出现,如在压力大或疲劳时感到思维飘忽不定。~《引用自网络》就像有些字你明明认识,但是满屏都是这个字或许你就会困惑和迷糊了,感觉它陌生了,题主会觉得理解不了或许也可能是看的太多了,或许可以让自己回避一下。【关于负面思考模式】一方面,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负面信息可能让我们对安全性有焦虑,可能会担心一些伤害,从而过度思虑。一方面如果我们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和消解,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向外攻击,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向内攻击,题主会觉得有一些负面想法或许并不奇怪。【改变之道】所有的情绪都需要有一个出口,一直压抑可能并不意味着消解,积压过多可能导致爆发更糟糕,题主或许可以给自己一个消解情绪的方式,比如运动,情绪日记。试着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允许情绪产生,流动,消失,或许会让我们减少评判和因此带来的焦虑,让自己更松弛。试着转念,尝试正念,给自己输入一些积极的思考方式,或许会让题主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让题主心态更积极。尝试多问问自己,做什么可以增加自己的确定性,当自己有掌控感和自信心时,也可以消解负面情绪带来的内耗。推荐阅读《一念之转》,《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5有用 · 0评论
是不是不给自己设具体的目标,会好一些?

是不是不给自己设具体的目标,会好一些?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其实,你已经有了很好的觉察,看到了自己每次设置目标的时候会好高骛远,然后最后又做不完,做不完又焦虑,这个焦虑在提醒我们什么呢?或许它在提醒我们要看到真实的自己,要在接纳真实的自己的基础上去给到自己合理的定位。正如你所说的,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规划,而要想设置合理的目标,在心理学里里面是有方法的,我有一些经验,或许你可以用来参考。1.人是需要有目标的,否则,我们就会没有方向,但重要的点在于目标要合理,而具体化是设定合理目标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当我们有了目标,就能更好地指引行动,提升自控力。合理的目标,能激发我们内在的热情与潜能,而合理地设置目标有五个重要特征: 一是目标要具体,包括采取行动的详细计划。 二是目标要能被衡量,例如一个月存多少钱,具体要读几本书等。 三是目标必须可以实现,也就是说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四是目标必须得现实,它得在你的经济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能够承受的。 五是目标必须有个完成时间,比如,努力三个月后,你的目标能有什么效果?一年呢? 比如说,你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月背900个托福单词的目标。你可以这样设置你的目标:“我在完成每日的背单词任务前,不刷手机,也不追剧。每天晚上下班后背三十个单词,并做笔记,写句子。每周的目标是210个单词,一个月后完成背完900个单词的目标。”这个目标设置就具备前面提到的五个特征,让人明确未来一个月在背单词这件事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周的目标是什么。 2.设置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目标是为自己的生活来服务的,我们不需要反过来被目标给束缚住了,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从2019年开始,我每年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年度计划本,计划本里会给自己安排每年的目标,还有每月的目标,每周的目标,以及每天的目标。为什么有年目标、月目标,还要有每周的目标和每日的目标呢?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目标,可以先定一个大的框架,但是短期目标有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灵活调整,我们要明白,目标是为自己的生活来服务的,我们不需要反过来被目标给束缚住了,我们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是一个在较短时间内要完成的目标,这个期限可以是一天、一周、也可以是一季度。 长期目标是你计划在一个长远的时间段内要完成的目标,这个时间段可能要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时间。比如继续教育、购买房屋等。 如果你还不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就先考虑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功,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好人生各个阶段要完成什么事情。如果你已经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就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然后致力于实现它们。 就像我在五年前给自己定的长期目标就是用十年的时间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前三年学好理论知识,中间三年注重实践,最后三到四年深度学习一到两个流派,落实到每天就是看多少页书,听多少时间的课程,多长时间参加一次督导,一次个人体验等等,这样,随着时间的累积,短期目标一个一个被完成,长期目标也正在慢慢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需要根据自己当下的能力,去设定和自己能力匹配的目标,这样,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伴随着的就不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自信,而是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的。 最后,我还是想说,长期和短期目标都设置好后,并不一定要根据既定目标走完一生,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兴趣爱好适当调整目标,因为生活是流动变化的,目标也是如此~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其实,你已经有了很好的觉察,看到了自己每次设置目标的时候会好高骛远,然后最后又做不完,做不完又焦虑,这个焦虑在提醒我们什么呢?或许它在提醒我们要看到真实的自己,要在接纳真实的自己的基础上去给到自己合理的定位。正如你所说的,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规划,而要想设置合理的目标,在心理学里里面是有方法的,我有一些经验,或许你可以用来参考。1.人是需要有目标的,否则,我们就会没有方向,但重要的点在于目标要合理,而具体化是设定合理目标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当我们有了目标,就能更好地指引行动,提升自控力。合理的目标,能激发我们内在的热情与潜能,而合理地设置目标有五个重要特征: 一是目标要具体,包括采取行动的详细计划。 二是目标要能被衡量,例如一个月存多少钱,具体要读几本书等。 三是目标必须可以实现,也就是说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四是目标必须得现实,它得在你的经济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能够承受的。 五是目标必须有个完成时间,比如,努力三个月后,你的目标能有什么效果?一年呢? 比如说,你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月背900个托福单词的目标。你可以这样设置你的目标:“我在完成每日的背单词任务前,不刷手机,也不追剧。每天晚上下班后背三十个单词,并做笔记,写句子。每周的目标是210个单词,一个月后完成背完900个单词的目标。”这个目标设置就具备前面提到的五个特征,让人明确未来一个月在背单词这件事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周的目标是什么。 2.设置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目标是为自己的生活来服务的,我们不需要反过来被目标给束缚住了,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从2019年开始,我每年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年度计划本,计划本里会给自己安排每年的目标,还有每月的目标,每周的目标,以及每天的目标。为什么有年目标、月目标,还要有每周的目标和每日的目标呢?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目标,可以先定一个大的框架,但是短期目标有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灵活调整,我们要明白,目标是为自己的生活来服务的,我们不需要反过来被目标给束缚住了,我们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是一个在较短时间内要完成的目标,这个期限可以是一天、一周、也可以是一季度。 长期目标是你计划在一个长远的时间段内要完成的目标,这个时间段可能要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时间。比如继续教育、购买房屋等。 如果你还不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就先考虑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功,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好人生各个阶段要完成什么事情。如果你已经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就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然后致力于实现它们。 就像我在五年前给自己定的长期目标就是用十年的时间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前三年学好理论知识,中间三年注重实践,最后三到四年深度学习一到两个流派,落实到每天就是看多少页书,听多少时间的课程,多长时间参加一次督导,一次个人体验等等,这样,随着时间的累积,短期目标一个一个被完成,长期目标也正在慢慢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需要根据自己当下的能力,去设定和自己能力匹配的目标,这样,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伴随着的就不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自信,而是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的。 最后,我还是想说,长期和短期目标都设置好后,并不一定要根据既定目标走完一生,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兴趣爱好适当调整目标,因为生活是流动变化的,目标也是如此~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6有用 · 0评论
害怕结婚生子,我的心理是病态的吗?

害怕结婚生子,我的心理是病态的吗?

题主您好很荣幸在这里与你相遇❤️作为一名普通家庭的女孩,从小就对结婚生子没有什么向往,你能觉察到自己对于这些有些被套牢的感觉,也害怕和别人有类似捆绑的关系,这些觉察都非常棒,能感受到你很矛盾,有些困惑,似乎在亲密关系里有一些隐藏的距离感,有担心和不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你的亲密关系里,有哪些心理学视角的理解和动力🌹害怕亲密链接你说到当得知前任有了孩子以后,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被套牢了,而你在和对象的相处过程里,也发现在面临一起投资合作的情况时,就会下意识的感到被捆绑和套牢,这些反应让你在亲密关系里有距离感,看上去你已经进入了恋爱阶段但似乎情感上还没有真正能够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你的内心或许有些害怕真正的链接,因为不论是结婚生孩子,还是和对象投资合作,这些都是更加深度的链接,每当这些让你感到捆绑无法逃脱时,无意识里代表或许你还没有真正进入亲密关系里,你害怕亲密关系的链接,被套牢在无意识的的体验里就是渴望亲密链接,又害怕亲密链接,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情感体验。🌹融合焦虑在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里,有个词叫融合,意思是我们与别人的关系过于亲近,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因为关系过于亲近,导致我们有彼此融合在一起,可能被对方吞噬的焦虑,这也是边界不清的表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融合焦虑,我们会下意识的通过一些行为来拉开距离,比如吵架,发生矛盾,而你则是通过减少链接来缓解你的融合焦虑,这或许是与你和父母的关系有关,尤其是你和母亲的关系,也许你和母亲的关系也很融合,在你的无意识里,你把母亲婚姻的抱怨和不幸福,也体验成自己的,你也认为会和母亲一样,母亲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你和母亲的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化,区分她是她,你是你,这才是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核心🌹分化与独立你意识到自己受早年父母关系的影响,让你对新婚并不向往,我相信婚姻只是一种选择,但我能感觉到你很害怕家庭,害怕婚姻,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非常爱母亲的女孩,也许你很心疼你母亲的婚姻,在过去你很小的时候,也许你承担了很多母亲的抱怨情绪,这让你对母亲的处境十分心疼,久而久之对你自己的亲密关系也产生影响。我想,也许你和母亲的关系过于融合了,她可能和你倾诉过很多来自她婚姻的不好的体验,但事实上,婚姻关系是互相的,也许作为当时的孩子来说,你心里是爱着母亲的,你看到母亲婚姻不开心你或许也现在母亲那边,来抗拒婚姻,抗拒男性,对你的父亲可能有一些愤怒和不满,似乎你母亲的不幸都是婚姻和父亲造成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夫妻关系里很多是相互的,而你母亲的婚姻应该由她自己去处理和承担,不应该由你来为她婚姻的不幸买单,最终导致你自己无法和母亲分化,成为了和母亲一样在亲密关系里无法获得真正链接和幸福的女性。另一方面,也许在你的早年经历里,你承受了很多母亲婚姻的负性情绪,你的母亲对婚姻的抱怨和不开心,很大部分是由你来承担,而这是她的婚姻,并不是你的婚姻,你的母亲是她自己,而你也是你自己,你们是独立的两个个体,她有她的人生,你有自己的生活,你们需要从心理上做分离,你需要和母亲在关系上做个分化,成为真正情感和心理上独立的女孩,独立于母亲的女孩,而并不是困于母亲的糟糕婚姻里,去用自己的幸福来替母亲买单,这是你与母亲关系过于融合没有分化,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你需要和母亲做个情感上的分离,生活上的切割,成为独立于母亲的你自己🌹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便你说不向往婚姻,不渴望大家庭,也和对象在投资合作上感到排斥和被套,这种被套牢的感觉也许是你在你母亲的婚姻里看到的,那是她带给你的体验,但并不是你自己的,而你一直带着母亲在亲密关系里的感受来过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是“背着”母亲的不幸在沉重的生活,你并不是在走你自己的路,而是在按照母亲对你的影响走她的路,但我想,现在的你自已经成人了,你的母亲也早已成人,我们需要为各自的生活而负责,你母亲的婚姻与你无关,那是她需要去完成的自己嗯议题,而你需要完成的是从母亲那里离开,成为你自己

题主您好很荣幸在这里与你相遇❤️作为一名普通家庭的女孩,从小就对结婚生子没有什么向往,你能觉察到自己对于这些有些被套牢的感觉,也害怕和别人有类似捆绑的关系,这些觉察都非常棒,能感受到你很矛盾,有些困惑,似乎在亲密关系里有一些隐藏的距离感,有担心和不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你的亲密关系里,有哪些心理学视角的理解和动力🌹害怕亲密链接你说到当得知前任有了孩子以后,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被套牢了,而你在和对象的相处过程里,也发现在面临一起投资合作的情况时,就会下意识的感到被捆绑和套牢,这些反应让你在亲密关系里有距离感,看上去你已经进入了恋爱阶段但似乎情感上还没有真正能够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你的内心或许有些害怕真正的链接,因为不论是结婚生孩子,还是和对象投资合作,这些都是更加深度的链接,每当这些让你感到捆绑无法逃脱时,无意识里代表或许你还没有真正进入亲密关系里,你害怕亲密关系的链接,被套牢在无意识的的体验里就是渴望亲密链接,又害怕亲密链接,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情感体验。🌹融合焦虑在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里,有个词叫融合,意思是我们与别人的关系过于亲近,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因为关系过于亲近,导致我们有彼此融合在一起,可能被对方吞噬的焦虑,这也是边界不清的表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融合焦虑,我们会下意识的通过一些行为来拉开距离,比如吵架,发生矛盾,而你则是通过减少链接来缓解你的融合焦虑,这或许是与你和父母的关系有关,尤其是你和母亲的关系,也许你和母亲的关系也很融合,在你的无意识里,你把母亲婚姻的抱怨和不幸福,也体验成自己的,你也认为会和母亲一样,母亲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你和母亲的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化,区分她是她,你是你,这才是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核心🌹分化与独立你意识到自己受早年父母关系的影响,让你对新婚并不向往,我相信婚姻只是一种选择,但我能感觉到你很害怕家庭,害怕婚姻,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非常爱母亲的女孩,也许你很心疼你母亲的婚姻,在过去你很小的时候,也许你承担了很多母亲的抱怨情绪,这让你对母亲的处境十分心疼,久而久之对你自己的亲密关系也产生影响。我想,也许你和母亲的关系过于融合了,她可能和你倾诉过很多来自她婚姻的不好的体验,但事实上,婚姻关系是互相的,也许作为当时的孩子来说,你心里是爱着母亲的,你看到母亲婚姻不开心你或许也现在母亲那边,来抗拒婚姻,抗拒男性,对你的父亲可能有一些愤怒和不满,似乎你母亲的不幸都是婚姻和父亲造成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夫妻关系里很多是相互的,而你母亲的婚姻应该由她自己去处理和承担,不应该由你来为她婚姻的不幸买单,最终导致你自己无法和母亲分化,成为了和母亲一样在亲密关系里无法获得真正链接和幸福的女性。另一方面,也许在你的早年经历里,你承受了很多母亲婚姻的负性情绪,你的母亲对婚姻的抱怨和不开心,很大部分是由你来承担,而这是她的婚姻,并不是你的婚姻,你的母亲是她自己,而你也是你自己,你们是独立的两个个体,她有她的人生,你有自己的生活,你们需要从心理上做分离,你需要和母亲在关系上做个分化,成为真正情感和心理上独立的女孩,独立于母亲的女孩,而并不是困于母亲的糟糕婚姻里,去用自己的幸福来替母亲买单,这是你与母亲关系过于融合没有分化,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你需要和母亲做个情感上的分离,生活上的切割,成为独立于母亲的你自己🌹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便你说不向往婚姻,不渴望大家庭,也和对象在投资合作上感到排斥和被套,这种被套牢的感觉也许是你在你母亲的婚姻里看到的,那是她带给你的体验,但并不是你自己的,而你一直带着母亲在亲密关系里的感受来过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是“背着”母亲的不幸在沉重的生活,你并不是在走你自己的路,而是在按照母亲对你的影响走她的路,但我想,现在的你自已经成人了,你的母亲也早已成人,我们需要为各自的生活而负责,你母亲的婚姻与你无关,那是她需要去完成的自己嗯议题,而你需要完成的是从母亲那里离开,成为你自己

13有用 · 0评论
不喜欢我爸对于彩礼的看法,感觉自己被当作物品对待

不喜欢我爸对于彩礼的看法,感觉自己被当作物品对待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1.首先彩礼是很多地方的习俗,我们无法轻易下结论是对是错,或者是好是坏,因为习俗本不是法律约定,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可以随着客观情况而灵活弹性的。2.我们不能把彩礼和婚姻简单的捆绑,好像结婚变成了卖女儿。因为据我所知,有些习俗里面女方也有嫁妆回礼,相当于投资回报。3.说到彩礼和小家庭的启动资金,我想这是两个独立的事情。因为出嫁前我们的关系在原生家庭,而结婚后我们的关系在核心家庭。题主现在对于父母关于彩礼有些想法,也是很正常,毕竟我们是新时代的女性。1.首先和男友做一次心灵对话,因为你俩经历过甜蜜的恋爱,有相对深厚的感情基础,而且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机,所以遇到困惑时和男友一起面对,达成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后面的事情可以解决。2.如和男友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和双方父母来一次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坦言积极寻求方法来应对习俗,让父母双方知道你们的诚意和行动。3.在思想层面先放松自己,接纳自己,在接纳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去做,去行动,慢慢向前推进,当下只做当下的事情,保持身心合一,始终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4.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推荐书籍:《5%的改变》和《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我想书名可能就会引起你的兴趣,希望你能试试读一读,里面有和题主类似的案例,或许有所启示。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1.首先彩礼是很多地方的习俗,我们无法轻易下结论是对是错,或者是好是坏,因为习俗本不是法律约定,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可以随着客观情况而灵活弹性的。2.我们不能把彩礼和婚姻简单的捆绑,好像结婚变成了卖女儿。因为据我所知,有些习俗里面女方也有嫁妆回礼,相当于投资回报。3.说到彩礼和小家庭的启动资金,我想这是两个独立的事情。因为出嫁前我们的关系在原生家庭,而结婚后我们的关系在核心家庭。题主现在对于父母关于彩礼有些想法,也是很正常,毕竟我们是新时代的女性。1.首先和男友做一次心灵对话,因为你俩经历过甜蜜的恋爱,有相对深厚的感情基础,而且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机,所以遇到困惑时和男友一起面对,达成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后面的事情可以解决。2.如和男友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和双方父母来一次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坦言积极寻求方法来应对习俗,让父母双方知道你们的诚意和行动。3.在思想层面先放松自己,接纳自己,在接纳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去做,去行动,慢慢向前推进,当下只做当下的事情,保持身心合一,始终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4.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推荐书籍:《5%的改变》和《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我想书名可能就会引起你的兴趣,希望你能试试读一读,里面有和题主类似的案例,或许有所启示。

2有用 · 0评论
好像慢慢认可一些关于男女婚姻关系的观点了,有点混乱

好像慢慢认可一些关于男女婚姻关系的观点了,有点混乱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认真读完你的长文,看见你的的觉察,也感受到你的成长,真心为你点赞。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聊聊。先来说说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周哈里窗”,将人的认知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公开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可见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很大的未知区域,也就说我们对自己的很多方面也未必非常清楚,所以难免在处理事情时发生判断失误和遇到失败,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后期的行为。就如题主所说,我现在对婚姻很恐惧,很恐慌。其实存在认知偏差并不可怕,做出错误判断和选择也并非自己很失败,人生就是在错误和失败中不断提升和前进。况且很多人在事后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马后炮”。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薄弱的环节,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进行自我洞察,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且能接受现实,愿意去学习和了解。就如题主所写,好像慢慢认可一些关于男女婚姻关系的观点了。所以认识自己和探索自我是我们很重要的课题。再来说说家庭观念:父母偏爱现象普遍存在于多子女家庭,尤其是东方家庭受儒家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或许有些重男轻女。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有时会让孩子之间关系疏远,也会让女孩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就如题主所写,突然感觉父母一直在给我洗脑。我们觉察和认识到父母可能的重男轻女观念,可以试着对自己说:这都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的问题,不用为此感到羞耻,让情绪流动起来。我们也不妨先完全接受它,然后通过不断肯定自己,安抚自己,慢慢改善。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婚姻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婚姻不是家族的传统观念,也不是普世的从众心理,而是自己的情感需求,找到一个知心爱人。找到那个对的人,成为你生命中亲密的伴侣,也是你生活中坚实的依靠。找到那个对的人,接纳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接纳对方少讲道理多讲爱。找到那个对的人,在滋养的关系中共同成长,在漫长的人生中一起奋斗。最后说说爱自己,可以尝试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当自己的内在强大了,你会越来越自信,也会越来越好。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推荐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认真读完你的长文,看见你的的觉察,也感受到你的成长,真心为你点赞。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聊聊。先来说说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周哈里窗”,将人的认知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公开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可见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很大的未知区域,也就说我们对自己的很多方面也未必非常清楚,所以难免在处理事情时发生判断失误和遇到失败,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后期的行为。就如题主所说,我现在对婚姻很恐惧,很恐慌。其实存在认知偏差并不可怕,做出错误判断和选择也并非自己很失败,人生就是在错误和失败中不断提升和前进。况且很多人在事后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马后炮”。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薄弱的环节,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进行自我洞察,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且能接受现实,愿意去学习和了解。就如题主所写,好像慢慢认可一些关于男女婚姻关系的观点了。所以认识自己和探索自我是我们很重要的课题。再来说说家庭观念:父母偏爱现象普遍存在于多子女家庭,尤其是东方家庭受儒家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或许有些重男轻女。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有时会让孩子之间关系疏远,也会让女孩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就如题主所写,突然感觉父母一直在给我洗脑。我们觉察和认识到父母可能的重男轻女观念,可以试着对自己说:这都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的问题,不用为此感到羞耻,让情绪流动起来。我们也不妨先完全接受它,然后通过不断肯定自己,安抚自己,慢慢改善。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婚姻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婚姻不是家族的传统观念,也不是普世的从众心理,而是自己的情感需求,找到一个知心爱人。找到那个对的人,成为你生命中亲密的伴侣,也是你生活中坚实的依靠。找到那个对的人,接纳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接纳对方少讲道理多讲爱。找到那个对的人,在滋养的关系中共同成长,在漫长的人生中一起奋斗。最后说说爱自己,可以尝试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当自己的内在强大了,你会越来越自信,也会越来越好。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推荐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5有用 · 0评论
生理加心理喜欢已婚同事,何去何从?

生理加心理喜欢已婚同事,何去何从?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长长的问题描述,看得出来在这段关系中,你有太多的纠结,煎熬。道德上告诉自己不能继续,但感受上又很享受跟对方的相处。估计相处的时间,有种隐秘的快乐,又有很强烈的自我谴责。刚看到第一句话,你说对他生理性喜欢,第一天就能闻到他的气味。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视频,说中学时我们喜欢一个男生,喜欢他干净整洁的衣服,简单有品位的穿搭,衣服上淡淡的香味,其实过了很多年才明白,自己喜欢的大概是男生背后的妈妈,因为是他妈妈在为他打理这一切,他妈妈给他搭配衣服,为他洗衣整理,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那样一个很对我们品位的男生。想一想也确实是,一个半大小子能人模狗样的出现在同学面前,那肯定是有人在背后为他付出。你提到了对男同事生理性喜欢,闻到他的气味,那可能你闻到的那个气味,那个让你生理性喜欢的男同事,其实背后也有另一个女人很大的功劳。不知道你的家庭情况,你在描述中提到了,在交谈中你不回避你的家庭,但这两个月男同事对他老婆这个话题避之不及,之前还能说一两句。你在标题,开头,以及中间都提到了对方已婚,没有提到自己的婚姻或者感情状态,你说的你的家庭大概是你的原生家庭。两个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说原生家庭貌似个很常见的话题,但说自己的配偶,是要承担一些心理压力的,不管是说配偶好,或者是不好。因为中国的道德公序良俗中,对婚外情是持谴责的态度,男同事不肯多聊自己的老婆,也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而且你聊自己的原生家庭,也给了对方一点的压力。他可能会在想,你是不是想跟他结婚,你会不会让他离婚,否则为什么要聊原生家庭呢,为什么要让他了解你的原生家庭呢?这个时候,他的防御方式就是不聊自己的家庭,或者暂时忘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婆,否则他很难跟你继续聊下去。你尝试过断联,但对方不同意,且之前有过断联之后又继续的情况,你现在担心下周他拉你出去单独聊,你该怎么办?其实你自己大概是有主意的,只是大概是一个对情况改变没有帮助的主意,甚至可能更糟糕的主意。人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选择。所有的选择,哪怕是我们多么不愿意做,似乎是被他人逼迫做的选择,其实都是我们自主的选择。除非对方拿到顶着脖子,说,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要了你的命,这个时候还可以说是迫于形式做的选择。通常的选择都不会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还是有自主性的。简单的说,进入这段关系,是你自己的选择。当然,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不由自主的,是没有的道理的。就算可以用意志强迫自己不表露出来,甚至直接远离,但喜欢对方的感觉是不会消失的。这种感觉没有道理,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也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的感受也许不受我们控制不受社会控制,但我们的行为一定是受社会评价。我们就需要面临一些被社会道德评价的压力,这是我们需要承担的。我也不知道你该怎么办,相信你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了一些东西,比如,兴趣相投,相互的关注,对方对你的帮助,对你情绪的觉察反馈等。当然,你也承担了一些,比如,破坏他人婚姻的道德谴责等。有得有失,得到了一些,也要付出一些。只要自己觉得划算,那就可以了。你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长长的问题描述,看得出来在这段关系中,你有太多的纠结,煎熬。道德上告诉自己不能继续,但感受上又很享受跟对方的相处。估计相处的时间,有种隐秘的快乐,又有很强烈的自我谴责。刚看到第一句话,你说对他生理性喜欢,第一天就能闻到他的气味。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视频,说中学时我们喜欢一个男生,喜欢他干净整洁的衣服,简单有品位的穿搭,衣服上淡淡的香味,其实过了很多年才明白,自己喜欢的大概是男生背后的妈妈,因为是他妈妈在为他打理这一切,他妈妈给他搭配衣服,为他洗衣整理,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那样一个很对我们品位的男生。想一想也确实是,一个半大小子能人模狗样的出现在同学面前,那肯定是有人在背后为他付出。你提到了对男同事生理性喜欢,闻到他的气味,那可能你闻到的那个气味,那个让你生理性喜欢的男同事,其实背后也有另一个女人很大的功劳。不知道你的家庭情况,你在描述中提到了,在交谈中你不回避你的家庭,但这两个月男同事对他老婆这个话题避之不及,之前还能说一两句。你在标题,开头,以及中间都提到了对方已婚,没有提到自己的婚姻或者感情状态,你说的你的家庭大概是你的原生家庭。两个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说原生家庭貌似个很常见的话题,但说自己的配偶,是要承担一些心理压力的,不管是说配偶好,或者是不好。因为中国的道德公序良俗中,对婚外情是持谴责的态度,男同事不肯多聊自己的老婆,也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而且你聊自己的原生家庭,也给了对方一点的压力。他可能会在想,你是不是想跟他结婚,你会不会让他离婚,否则为什么要聊原生家庭呢,为什么要让他了解你的原生家庭呢?这个时候,他的防御方式就是不聊自己的家庭,或者暂时忘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婆,否则他很难跟你继续聊下去。你尝试过断联,但对方不同意,且之前有过断联之后又继续的情况,你现在担心下周他拉你出去单独聊,你该怎么办?其实你自己大概是有主意的,只是大概是一个对情况改变没有帮助的主意,甚至可能更糟糕的主意。人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选择。所有的选择,哪怕是我们多么不愿意做,似乎是被他人逼迫做的选择,其实都是我们自主的选择。除非对方拿到顶着脖子,说,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要了你的命,这个时候还可以说是迫于形式做的选择。通常的选择都不会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还是有自主性的。简单的说,进入这段关系,是你自己的选择。当然,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不由自主的,是没有的道理的。就算可以用意志强迫自己不表露出来,甚至直接远离,但喜欢对方的感觉是不会消失的。这种感觉没有道理,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也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的感受也许不受我们控制不受社会控制,但我们的行为一定是受社会评价。我们就需要面临一些被社会道德评价的压力,这是我们需要承担的。我也不知道你该怎么办,相信你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了一些东西,比如,兴趣相投,相互的关注,对方对你的帮助,对你情绪的觉察反馈等。当然,你也承担了一些,比如,破坏他人婚姻的道德谴责等。有得有失,得到了一些,也要付出一些。只要自己觉得划算,那就可以了。你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5有用 · 0评论
害怕结婚生子,我的心理是病态的吗?

害怕结婚生子,我的心理是病态的吗?

  你有这样的觉察和感受,并不是病态的表现。每个人对于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看法都受到自身经历和成长环境的深刻影响,你的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你得知前任有小孩后,第一反应是他被套牢了,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你对婚姻和家庭所带来的责任和束缚的担忧。你看到了一个曾经与你有过感情纠葛的人进入了一种似乎充满限制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你内心深处所害怕的。这种害怕并非无端产生,它与你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你的母亲经常抱怨且似乎过得不开心,这让你从小对婚姻没有梦幻的向往。在你的眼中,婚姻全是鸡毛蒜皮与责任,人还会失去很多自由和选择性。你目睹了母亲在婚姻中的挣扎和困扰,这在你的心里埋下了对婚姻恐惧的种子。你会不自觉地将母亲的经历投射到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中,担心自己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  然而,婚姻并非只有你所看到的一面。虽然婚姻确实伴随着责任,但它也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深厚的情感连接、共同成长的机会、温暖的陪伴等。你对婚姻的恐惧可能使你过分关注了它的负面,而忽略了它积极的一面。  当对象想和你一起投资做生意之类的事情时,你下意识地认为他想拴住你、套牢你,这也反映出你对失去自由和选择性的恐惧。你渴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主,不希望被他人的期望和要求所束缚。  你对自由的追求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独立和自主的空间。然而,当面对一个经过充分调研的好项目时,一起携手共进打拼确实有着诸多好处。  共同为了这个好项目努力,会让你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你们会一起探讨策略、解决问题,这种深度的合作会让你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能会发现对方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从而进一步增进感情。  而且,获得好收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还会带来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共同创造的财富可以为你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你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有了经济上的保障,你们也可以一起去实现更多的梦想和计划,进一步丰富你们的生活。  同时,一起打拼事业也能让感情更加稳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们会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种共同经历的风雨会让你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也会让你们更加珍惜彼此。当你们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牢固。  当然,在决定一起投资做生意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确保双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且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能够在婚姻和亲密关系中找到平衡,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又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他们懂得如何与伴侣沟通、协商,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不会失去自我。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了解到婚姻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束缚,而是可以通过双方的努力,成为一种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关系。  你也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一开始就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抱有过于消极的看法,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们。  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对方是在套牢你。可以试着与对方坦诚地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意图。也许他并不是想要束缚你,而是希望与你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通过沟通,你可以消除误解,也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你也可以多去观察那些幸福的婚姻和亲密关系。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责任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的,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你会发现,在健康的关系中,双方都能够尊重彼此的个性和选择,共同为了彼此的幸福而努力。  不要让过去的经历完全决定你的未来。虽然你的原生家庭对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你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你可以通过自我成长和学习,逐渐摆脱对婚姻的恐惧。比如,阅读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婚姻的书籍,参加一些心理成长的课程或者工作坊。  在面对感情问题时,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但也不要被直觉完全左右。有时候,我们的直觉可能会受到过去的创伤和恐惧的影响,而不是基于现实的情况。所以,在做出决定之前,要冷静地思考,权衡利弊。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爱自己。只有当你真正爱自己、尊重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够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不要因为害怕被束缚而拒绝所有的亲密关系,也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你现在的这种心理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你的成长,你可能会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允许自己慢慢探索和成长。相信有一天,你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亲密关系,既能够享受自由和独立,又能拥有深厚的情感连接和温暖的陪伴。

  你有这样的觉察和感受,并不是病态的表现。每个人对于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看法都受到自身经历和成长环境的深刻影响,你的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你得知前任有小孩后,第一反应是他被套牢了,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你对婚姻和家庭所带来的责任和束缚的担忧。你看到了一个曾经与你有过感情纠葛的人进入了一种似乎充满限制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你内心深处所害怕的。这种害怕并非无端产生,它与你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你的母亲经常抱怨且似乎过得不开心,这让你从小对婚姻没有梦幻的向往。在你的眼中,婚姻全是鸡毛蒜皮与责任,人还会失去很多自由和选择性。你目睹了母亲在婚姻中的挣扎和困扰,这在你的心里埋下了对婚姻恐惧的种子。你会不自觉地将母亲的经历投射到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中,担心自己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  然而,婚姻并非只有你所看到的一面。虽然婚姻确实伴随着责任,但它也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深厚的情感连接、共同成长的机会、温暖的陪伴等。你对婚姻的恐惧可能使你过分关注了它的负面,而忽略了它积极的一面。  当对象想和你一起投资做生意之类的事情时,你下意识地认为他想拴住你、套牢你,这也反映出你对失去自由和选择性的恐惧。你渴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主,不希望被他人的期望和要求所束缚。  你对自由的追求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独立和自主的空间。然而,当面对一个经过充分调研的好项目时,一起携手共进打拼确实有着诸多好处。  共同为了这个好项目努力,会让你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你们会一起探讨策略、解决问题,这种深度的合作会让你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能会发现对方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从而进一步增进感情。  而且,获得好收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还会带来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共同创造的财富可以为你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你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有了经济上的保障,你们也可以一起去实现更多的梦想和计划,进一步丰富你们的生活。  同时,一起打拼事业也能让感情更加稳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们会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种共同经历的风雨会让你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也会让你们更加珍惜彼此。当你们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牢固。  当然,在决定一起投资做生意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确保双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且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能够在婚姻和亲密关系中找到平衡,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又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他们懂得如何与伴侣沟通、协商,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不会失去自我。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了解到婚姻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束缚,而是可以通过双方的努力,成为一种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关系。  你也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一开始就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抱有过于消极的看法,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们。  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对方是在套牢你。可以试着与对方坦诚地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意图。也许他并不是想要束缚你,而是希望与你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通过沟通,你可以消除误解,也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你也可以多去观察那些幸福的婚姻和亲密关系。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责任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的,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你会发现,在健康的关系中,双方都能够尊重彼此的个性和选择,共同为了彼此的幸福而努力。  不要让过去的经历完全决定你的未来。虽然你的原生家庭对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你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你可以通过自我成长和学习,逐渐摆脱对婚姻的恐惧。比如,阅读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婚姻的书籍,参加一些心理成长的课程或者工作坊。  在面对感情问题时,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但也不要被直觉完全左右。有时候,我们的直觉可能会受到过去的创伤和恐惧的影响,而不是基于现实的情况。所以,在做出决定之前,要冷静地思考,权衡利弊。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爱自己。只有当你真正爱自己、尊重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够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不要因为害怕被束缚而拒绝所有的亲密关系,也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你现在的这种心理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你的成长,你可能会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允许自己慢慢探索和成长。相信有一天,你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亲密关系,既能够享受自由和独立,又能拥有深厚的情感连接和温暖的陪伴。

6有用 · 0评论
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很僵,妈妈该如何帮助他们修复关系?

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很僵,妈妈该如何帮助他们修复关系?

修复关系的前提是双方都要真诚,愿意为修复关系做努力和改变,且采用的方式是双方都能认同的,以及目标一致。有一点达不到都无法得到高质量的修复。我们看一下父女关系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以这次事件为例。爸爸让女儿把饮料让给弟弟,这是父亲的期待,或者是父亲处理孩子之间争执的方式。但是女儿不认同父亲的处理方式,不配合,之后通过发泄情绪表达对抗。这时,父亲为什么要骂女儿呢?骂女儿可能的原因是:1父亲不认同女儿表达不满的方式,于是用自己家长的身份采用骂的方式惩罚女儿;2父亲不满女儿对自己的忤逆,所以骂女儿。这里面可以看到,父亲在处理跟女儿的不一致时,采用的是压制和言语攻击的方式。之后父亲提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要求,女儿照做了。既然是常人难以接受,女儿为什么会照做呢?估计是被迫的。被什么所迫?被自己是弱势群体所迫。弱势群体被强势群体要求做常人无法接受的事,而且照做了,那就是自己太弱了所以没办法。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被羞辱和被强制。这就是关系破裂的原因。一个被羞辱和被压迫的人跟羞辱她压迫她的人要修复关系。修复成哪种关系呢?相亲相爱的关系是需要彼此照顾关怀支持帮助的。而现在的关系是敌对的对抗的,甚至是愤恨的。所以要把敌对的关系转为中性或者正性关系,就需要消除关系中累积的恨羞辱和压迫感。这就是父亲需要做的。父亲和女儿需要一起想办法消除这些有毒的物质,最后关系的质量取决于这些有毒物质的残存量。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事慢慢过去了,表面上两人恢复了互动,但真实的关系会很一般,因为毒并没有被真正的消除。

修复关系的前提是双方都要真诚,愿意为修复关系做努力和改变,且采用的方式是双方都能认同的,以及目标一致。有一点达不到都无法得到高质量的修复。我们看一下父女关系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以这次事件为例。爸爸让女儿把饮料让给弟弟,这是父亲的期待,或者是父亲处理孩子之间争执的方式。但是女儿不认同父亲的处理方式,不配合,之后通过发泄情绪表达对抗。这时,父亲为什么要骂女儿呢?骂女儿可能的原因是:1父亲不认同女儿表达不满的方式,于是用自己家长的身份采用骂的方式惩罚女儿;2父亲不满女儿对自己的忤逆,所以骂女儿。这里面可以看到,父亲在处理跟女儿的不一致时,采用的是压制和言语攻击的方式。之后父亲提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要求,女儿照做了。既然是常人难以接受,女儿为什么会照做呢?估计是被迫的。被什么所迫?被自己是弱势群体所迫。弱势群体被强势群体要求做常人无法接受的事,而且照做了,那就是自己太弱了所以没办法。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被羞辱和被强制。这就是关系破裂的原因。一个被羞辱和被压迫的人跟羞辱她压迫她的人要修复关系。修复成哪种关系呢?相亲相爱的关系是需要彼此照顾关怀支持帮助的。而现在的关系是敌对的对抗的,甚至是愤恨的。所以要把敌对的关系转为中性或者正性关系,就需要消除关系中累积的恨羞辱和压迫感。这就是父亲需要做的。父亲和女儿需要一起想办法消除这些有毒的物质,最后关系的质量取决于这些有毒物质的残存量。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事慢慢过去了,表面上两人恢复了互动,但真实的关系会很一般,因为毒并没有被真正的消除。

9有用 · 0评论
高敏感,怎么无视别人的看法语言,要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高敏感,怎么无视别人的看法语言,要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题主你好,高敏感(HighlySensitivePerson,简称HSP)是由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ElaineAron)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个体在感知、情感反应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上特别敏锐的特质。高敏感并不等同于情绪脆弱或过度敏感,而是指个体在感知环境、情绪和社会互动时,比大多数人有更高的敏锐度和觉察力。你提到的情绪困扰,很大程度上与高敏感特质有关。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人的言语对你带来的影响,甚至是自己对这些事情的反思和内耗,都是高敏感的表现之一。作为高敏感的人,你的感知和情感反应比大多数人更为强烈和细腻。这意味着,当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评判或冲突时,你的情绪反应可能更加剧烈。你提到的“被否定”的感觉,就是这种高度敏感的一种反应,你能强烈感受到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如何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痛点。在工作中,尤其是与同事的互动中,你可能容易感受到别人潜在的批评和竞争带来的压力。例如,你提到有一位同事曾经让你感觉到自己被指责和踩低,这种情绪是非常典型的高敏感反应。你可能觉得对方的话语不仅仅是关于工作能力的批评,而是对你作为一个人、作为个体的否定。你内心的反应更加剧烈,甚至难以忽视,觉得自己不被认同,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高敏感的人往往会反复思考这些情况,将它们内化,反复自责和批判自己。另外,你提到自己会沉浸在“悲观情绪”和自我怀疑中,这也是高敏感性格中常见的情感困扰。高敏感的人通常会对外界刺激和他人情感的反应更为敏感,他们可能在工作、生活中过度分析他人的行为,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和焦虑。你对于他人可能的反应(比如批评或嘲笑)的过度担忧,也常常让你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境中。如何应对这些情绪呢?高敏感并不是缺陷,而是一种天赋,意味着你有更高的同理心、更强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你能够深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特质在许多情境中是非常宝贵的。接纳自己高敏感的特质,看到它带来的优势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负面的影响。高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你可以尝试设立一些情感界限,不让自己过度消耗在他人的情绪或言语中。比如,当你感到某个同事的言语或行为令你不舒服时,可以尝试理性分析自己感到不安的原因,是因为对方的言语真的存在问题,还是因为你过度敏感,产生了误解。你可以通过冷静的反思,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你提到无法表达愤怒,导致情绪压抑。这其实是高敏感人士常见的困扰。愤怒是正常的情绪,只要能够健康地表达出来,它对情感释放是有帮助的。你可以通过“我感觉……”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指责对方。比如:“当你这样说的时候,我感到自己被低估了,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愤怒,减少情绪的内耗,而不伤害到关系。你提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内耗”,是高敏感的人容易陷入的情绪困境。你可能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忽视了自己内在的价值。请记住,你的努力和成就并不仅仅由他人的评价来定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肯定的,无论他人怎么看待。为了应对情绪的波动和内心的反复反思,可以尝试一些情绪调节的练习。冥想、深呼吸练习、写日记等方法,都能帮助你减轻焦虑,平复情绪。当你感到情绪失控时,暂停几分钟,深呼吸,允许自己感受当下的情绪,但不要让它控制你。你已经非常努力了,也有了许多成就。请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你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创造力的人,这种敏感让你与他人更加连结,能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与需求。这是一种力量,而不是弱点。你值得被理解和尊重,也值得得到自我认同和自爱。逐步放下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担忧,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和存在。你已经走得很远,继续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必为过去的情绪困扰自责。你是独特的,值得拥有自己的声音和空间。我是周立珍,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题主你好,高敏感(HighlySensitivePerson,简称HSP)是由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ElaineAron)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个体在感知、情感反应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上特别敏锐的特质。高敏感并不等同于情绪脆弱或过度敏感,而是指个体在感知环境、情绪和社会互动时,比大多数人有更高的敏锐度和觉察力。你提到的情绪困扰,很大程度上与高敏感特质有关。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人的言语对你带来的影响,甚至是自己对这些事情的反思和内耗,都是高敏感的表现之一。作为高敏感的人,你的感知和情感反应比大多数人更为强烈和细腻。这意味着,当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评判或冲突时,你的情绪反应可能更加剧烈。你提到的“被否定”的感觉,就是这种高度敏感的一种反应,你能强烈感受到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如何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痛点。在工作中,尤其是与同事的互动中,你可能容易感受到别人潜在的批评和竞争带来的压力。例如,你提到有一位同事曾经让你感觉到自己被指责和踩低,这种情绪是非常典型的高敏感反应。你可能觉得对方的话语不仅仅是关于工作能力的批评,而是对你作为一个人、作为个体的否定。你内心的反应更加剧烈,甚至难以忽视,觉得自己不被认同,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高敏感的人往往会反复思考这些情况,将它们内化,反复自责和批判自己。另外,你提到自己会沉浸在“悲观情绪”和自我怀疑中,这也是高敏感性格中常见的情感困扰。高敏感的人通常会对外界刺激和他人情感的反应更为敏感,他们可能在工作、生活中过度分析他人的行为,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和焦虑。你对于他人可能的反应(比如批评或嘲笑)的过度担忧,也常常让你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境中。如何应对这些情绪呢?高敏感并不是缺陷,而是一种天赋,意味着你有更高的同理心、更强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你能够深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特质在许多情境中是非常宝贵的。接纳自己高敏感的特质,看到它带来的优势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负面的影响。高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你可以尝试设立一些情感界限,不让自己过度消耗在他人的情绪或言语中。比如,当你感到某个同事的言语或行为令你不舒服时,可以尝试理性分析自己感到不安的原因,是因为对方的言语真的存在问题,还是因为你过度敏感,产生了误解。你可以通过冷静的反思,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你提到无法表达愤怒,导致情绪压抑。这其实是高敏感人士常见的困扰。愤怒是正常的情绪,只要能够健康地表达出来,它对情感释放是有帮助的。你可以通过“我感觉……”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指责对方。比如:“当你这样说的时候,我感到自己被低估了,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愤怒,减少情绪的内耗,而不伤害到关系。你提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内耗”,是高敏感的人容易陷入的情绪困境。你可能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忽视了自己内在的价值。请记住,你的努力和成就并不仅仅由他人的评价来定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肯定的,无论他人怎么看待。为了应对情绪的波动和内心的反复反思,可以尝试一些情绪调节的练习。冥想、深呼吸练习、写日记等方法,都能帮助你减轻焦虑,平复情绪。当你感到情绪失控时,暂停几分钟,深呼吸,允许自己感受当下的情绪,但不要让它控制你。你已经非常努力了,也有了许多成就。请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你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创造力的人,这种敏感让你与他人更加连结,能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与需求。这是一种力量,而不是弱点。你值得被理解和尊重,也值得得到自我认同和自爱。逐步放下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担忧,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和存在。你已经走得很远,继续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必为过去的情绪困扰自责。你是独特的,值得拥有自己的声音和空间。我是周立珍,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9有用 · 1评论
会嫉妒朋友,这让我很自责但又控制不住,怎么办?

会嫉妒朋友,这让我很自责但又控制不住,怎么办?

题主您好,我是晨小慧。看到朋友的条件那么优异,自己与之对比有巨大差异,内心感到很大的落差,从而容易产生嫉妒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既是人之常情,我们就无需过于苛责自己。从您的描述来看,我觉得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化解嫉妒这个情绪,不再感到自责、矛盾和焦虑。以下是我想分享的一些想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1.用随喜替代嫉妒】随喜的心境是指,看到别人拥有美好的东西,发自内心为他感到高兴,发自肺腑地去赞叹,就像是自己拥有一样。如果您曾有过随喜的体验,您可能会记得那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会感到自己的胸怀宽阔,心量如海纳河川,内心纯粹高尚,并为这样的自己感到赞赏、肯定,随之而来是喜悦与平和。佛家说,随喜是在给自己积功德,因为随喜能对冲我们的贪嗔习气。您的朋友也许就是上天派来给您的助缘,您可以通过这位朋友,来培养随喜的好习性,对治自己内心的嫉妒,就像用阳光驱散心灵的昏暗,还自己一片光明敞亮。【2.关注自己的课题】这位朋友自带的优越性是朋友的课题,而我们如何应对内心产生的不良情绪则是我们的课题。别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改变和掌握,但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课题,并一一利用它、超越它,从而收获成长。凡事学会转念,便会柳暗花明。这位朋友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是镜子的作用。她是来帮助我们照见我们自己的,而不是来让我们自怨自艾、更添愁苦的。嫉妒的本质,是那个被嫉妒者拥有我们喜欢的东西。之所以嫉妒,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未能像她一样拥有那些好东西而已,那么我们只要专注于如何通过努力也获取好东西就行。那么我们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好东西呢?又该如何得到呢?~您的朋友很漂亮,而您说您长得并不出色:我们想要的是漂亮的外形首先,漂亮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五官美艳大气是一种漂亮,小巧玲珑也是一种漂亮;身材高挑苗条是一种漂亮,小鸟依人也是一种漂亮;皮肤白皙是一种漂亮,常晒太阳的铜色肌肤也是一种健康之美……所以,别人有别人的漂亮,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美丽,不要自己看低自己。我觉得您可以尝试报一些课学习妆造、搭配、形象管理相关的知识,或者直接找一些专业的形象设计师帮助您打造适合自己的风格,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展示出来,帮助自己找到自信。~您的朋友学习很有天赋:我们想要的是学习好恭喜您,您太幸运了,有一个学习好的朋友,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您可以谦虚请教她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用书等等,您说这位朋友性格好,那我想她应该会很乐意分享给你的。~您的朋友性格好:我们想要的也是性格好同样也可以直接向这位朋友学习,观察她平时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与人说话的态度、语气、神态、言谈,多观察、多领悟、多总结,并去模仿。渐渐地,我们也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门道,一定可以为自己的性格添上好的元素。当你把朋友当成老师,心中的嫉妒是不是会减轻乃至消除呢?~您的朋友家庭氛围特别好:我们想要的是温暖有爱的家您与姐姐相依为命、寄人篱下的成长经历,可能给您的内心造成了一些创伤,最突出的我猜应该是爱的匮乏。既然手里拿到的就是这副牌,我们除了感叹命运的不公,也应深知唯有打好这副牌,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25岁之后是完全有能力靠自己重新补足心理营养,来疗愈童年创伤的。我几年前曾在壹心理APP买过一个课程《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受益颇深。把童年受过伤的那个小孩再好好地抚养一遍,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滋养成为一个内心富足有爱的人。有兴趣和需要的话,您也可以学学这个课,也一定可以帮助您走出匮乏的世界,相信自己!当我们内在富足,爱满则溢,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美好,长出自己的翅膀,也能够更好地给予爱、付出爱,内心安宁而温柔。试问那时的自己,又怎会嫉妒他人呢?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啦,祝福您一切向好!

题主您好,我是晨小慧。看到朋友的条件那么优异,自己与之对比有巨大差异,内心感到很大的落差,从而容易产生嫉妒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既是人之常情,我们就无需过于苛责自己。从您的描述来看,我觉得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化解嫉妒这个情绪,不再感到自责、矛盾和焦虑。以下是我想分享的一些想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1.用随喜替代嫉妒】随喜的心境是指,看到别人拥有美好的东西,发自内心为他感到高兴,发自肺腑地去赞叹,就像是自己拥有一样。如果您曾有过随喜的体验,您可能会记得那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会感到自己的胸怀宽阔,心量如海纳河川,内心纯粹高尚,并为这样的自己感到赞赏、肯定,随之而来是喜悦与平和。佛家说,随喜是在给自己积功德,因为随喜能对冲我们的贪嗔习气。您的朋友也许就是上天派来给您的助缘,您可以通过这位朋友,来培养随喜的好习性,对治自己内心的嫉妒,就像用阳光驱散心灵的昏暗,还自己一片光明敞亮。【2.关注自己的课题】这位朋友自带的优越性是朋友的课题,而我们如何应对内心产生的不良情绪则是我们的课题。别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改变和掌握,但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课题,并一一利用它、超越它,从而收获成长。凡事学会转念,便会柳暗花明。这位朋友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是镜子的作用。她是来帮助我们照见我们自己的,而不是来让我们自怨自艾、更添愁苦的。嫉妒的本质,是那个被嫉妒者拥有我们喜欢的东西。之所以嫉妒,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未能像她一样拥有那些好东西而已,那么我们只要专注于如何通过努力也获取好东西就行。那么我们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好东西呢?又该如何得到呢?~您的朋友很漂亮,而您说您长得并不出色:我们想要的是漂亮的外形首先,漂亮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五官美艳大气是一种漂亮,小巧玲珑也是一种漂亮;身材高挑苗条是一种漂亮,小鸟依人也是一种漂亮;皮肤白皙是一种漂亮,常晒太阳的铜色肌肤也是一种健康之美……所以,别人有别人的漂亮,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美丽,不要自己看低自己。我觉得您可以尝试报一些课学习妆造、搭配、形象管理相关的知识,或者直接找一些专业的形象设计师帮助您打造适合自己的风格,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展示出来,帮助自己找到自信。~您的朋友学习很有天赋:我们想要的是学习好恭喜您,您太幸运了,有一个学习好的朋友,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您可以谦虚请教她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用书等等,您说这位朋友性格好,那我想她应该会很乐意分享给你的。~您的朋友性格好:我们想要的也是性格好同样也可以直接向这位朋友学习,观察她平时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与人说话的态度、语气、神态、言谈,多观察、多领悟、多总结,并去模仿。渐渐地,我们也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门道,一定可以为自己的性格添上好的元素。当你把朋友当成老师,心中的嫉妒是不是会减轻乃至消除呢?~您的朋友家庭氛围特别好:我们想要的是温暖有爱的家您与姐姐相依为命、寄人篱下的成长经历,可能给您的内心造成了一些创伤,最突出的我猜应该是爱的匮乏。既然手里拿到的就是这副牌,我们除了感叹命运的不公,也应深知唯有打好这副牌,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25岁之后是完全有能力靠自己重新补足心理营养,来疗愈童年创伤的。我几年前曾在壹心理APP买过一个课程《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受益颇深。把童年受过伤的那个小孩再好好地抚养一遍,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滋养成为一个内心富足有爱的人。有兴趣和需要的话,您也可以学学这个课,也一定可以帮助您走出匮乏的世界,相信自己!当我们内在富足,爱满则溢,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美好,长出自己的翅膀,也能够更好地给予爱、付出爱,内心安宁而温柔。试问那时的自己,又怎会嫉妒他人呢?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啦,祝福您一切向好!

6有用 · 0评论
被老公发现欠款好几万,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办?

被老公发现欠款好几万,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办?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新探教练鲸落韩,金钱和债务问题在婚姻中是极为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被隐瞒了事实或承担了无法控制的风险时,可能会感到深深的失望和不安。你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丈夫感到不满、愤怒,而你也因未能及时坦白而感到内疚和困惑。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你丈夫的反应并非单纯的“愤怒”,他可能有一些更深的情绪。他对债务的震惊、失望和愤怒,背后隐藏着他对家庭未来的担忧和对你行为的失望。很多时候,夫妻双方的矛盾并非只是金钱问题本身,更是情感上的背离和缺乏安全感。对于丈夫来说,他可能觉得被隐瞒了重要信息,觉得你们没有共同面对现实问题,而是你一个人在背后承受和解决,而他完全不知情。这种失落感和被排除在外的情绪,会让他在面对问题时更加焦虑和愤怒。加上债务金额较大,这让他很难平静下来,产生了对你行为的质疑。    从你的角度看,我能理解你为何选择隐瞒——很多时候,金钱问题带有强烈的羞耻感,尤其是当债务不断累积时,自己也可能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不知道如何开口。你可能害怕丈夫因为这些债务而失望,甚至担心他会因此对你产生不信任。因此,选择隐瞒可能是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试图避免面对可能的冲突。你内心的矛盾也是可以理解的。坦白后,你或许没有预期到丈夫的强烈反应,你期待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质疑和不信任。这种情感上的失落与痛苦,往往让人觉得无从开始修复,甚至想要逃避沟通。面对这个局面,最重要的不是进一步逃避,而是要以一种成熟、冷静和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问题。以下是我建议的几个实际步骤,帮助你们走向解决:1.确认和接纳彼此的情绪    你和丈夫都感到不安、失望、甚至愤怒,这些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和理解,往往会积压成更大的冲突。所以,第一步是情感上的接纳和理解。你可以这样表达:   “我知道你很生气,可能也感到很失望,我也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也非常愧疚,因为我没有及时和你沟通这个问题。”   “我知道你在担心未来的财务状况,真的很抱歉让你一个人背负这种压力。我也感到焦虑和困惑,但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这样的语言能够帮助你丈夫看到你在情感上的真诚,也能帮助缓解他的情绪。2.重新建立开放的沟通    要让他知道,坦白并不是试图为自己辩解,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你可以分享一下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超前消费的决定,是否因为短期的压力、消费主义的影响,还是因为其他生活中无法预见的困难。这种分享不仅能帮助他理解你的决定背景,也能帮助他看到你面对困境的脆弱和真实。    例如,你可以这样说:“我真的没有意识到超前消费会变得这么严重,最初只是因为某些紧急情况或个人欲望,觉得可以通过信用卡先满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3.共同面对和规划未来   你们需要共同参与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让一个人单方面承担。你可以主动提出:“我知道现在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我愿意和你一起制定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解决这个债务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分析现有的收入和支出,看看如何调整我们的生活,确保债务能得到偿还,并且未来我们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这个共同参与的过程能够让你丈夫感受到你不仅在承担责任,而且愿意和他一起承担压力。这种团队合作的感觉,能够帮助你们建立更深的信任。 4.考虑专业帮助    如果你们的沟通依然很困难,或者你丈夫的情绪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你们也可以考虑寻求婚姻咨询或者财务规划帮助。有时,第三方的帮助能够为夫妻双方提供更中立的视角,也能帮助你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避免情绪化反应。5.避免情绪过度对立,建立新的家庭财务模式    最重要的是,在你们的关系中,要逐步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再度积累债务,更是为你们的婚姻提供一种更加稳定、透明的基石。你们可以一起制定预算、商量大额消费的决策、定期审查账单和储蓄。这种共同的财务决策能够减少未来类似冲突的发生。 6.给予时间和空间    最后,记住恢复信任需要时间。丈夫可能短期内仍会对这笔债务感到愤怒或者焦虑,这时你需要给他时间,也给自己时间来慢慢调整和改变。你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小步伐,逐渐找回那个更加信任和支持的关系。这段时间的关键是让丈夫感受到你在这个过程中是真诚的、愿意承担责任的,而你也能通过这段经历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家庭的财务。恢复信任和修复关系需要时间,所以这也需要你的耐心等待。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虽然不反对超前消费,但是我更认同量入而出。当你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良性消费,这其实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以上就是我的回复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鲸落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带给你些许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加油!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新探教练鲸落韩,金钱和债务问题在婚姻中是极为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被隐瞒了事实或承担了无法控制的风险时,可能会感到深深的失望和不安。你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丈夫感到不满、愤怒,而你也因未能及时坦白而感到内疚和困惑。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你丈夫的反应并非单纯的“愤怒”,他可能有一些更深的情绪。他对债务的震惊、失望和愤怒,背后隐藏着他对家庭未来的担忧和对你行为的失望。很多时候,夫妻双方的矛盾并非只是金钱问题本身,更是情感上的背离和缺乏安全感。对于丈夫来说,他可能觉得被隐瞒了重要信息,觉得你们没有共同面对现实问题,而是你一个人在背后承受和解决,而他完全不知情。这种失落感和被排除在外的情绪,会让他在面对问题时更加焦虑和愤怒。加上债务金额较大,这让他很难平静下来,产生了对你行为的质疑。    从你的角度看,我能理解你为何选择隐瞒——很多时候,金钱问题带有强烈的羞耻感,尤其是当债务不断累积时,自己也可能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不知道如何开口。你可能害怕丈夫因为这些债务而失望,甚至担心他会因此对你产生不信任。因此,选择隐瞒可能是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试图避免面对可能的冲突。你内心的矛盾也是可以理解的。坦白后,你或许没有预期到丈夫的强烈反应,你期待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质疑和不信任。这种情感上的失落与痛苦,往往让人觉得无从开始修复,甚至想要逃避沟通。面对这个局面,最重要的不是进一步逃避,而是要以一种成熟、冷静和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问题。以下是我建议的几个实际步骤,帮助你们走向解决:1.确认和接纳彼此的情绪    你和丈夫都感到不安、失望、甚至愤怒,这些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和理解,往往会积压成更大的冲突。所以,第一步是情感上的接纳和理解。你可以这样表达:   “我知道你很生气,可能也感到很失望,我也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也非常愧疚,因为我没有及时和你沟通这个问题。”   “我知道你在担心未来的财务状况,真的很抱歉让你一个人背负这种压力。我也感到焦虑和困惑,但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这样的语言能够帮助你丈夫看到你在情感上的真诚,也能帮助缓解他的情绪。2.重新建立开放的沟通    要让他知道,坦白并不是试图为自己辩解,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你可以分享一下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超前消费的决定,是否因为短期的压力、消费主义的影响,还是因为其他生活中无法预见的困难。这种分享不仅能帮助他理解你的决定背景,也能帮助他看到你面对困境的脆弱和真实。    例如,你可以这样说:“我真的没有意识到超前消费会变得这么严重,最初只是因为某些紧急情况或个人欲望,觉得可以通过信用卡先满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3.共同面对和规划未来   你们需要共同参与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让一个人单方面承担。你可以主动提出:“我知道现在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我愿意和你一起制定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解决这个债务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分析现有的收入和支出,看看如何调整我们的生活,确保债务能得到偿还,并且未来我们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这个共同参与的过程能够让你丈夫感受到你不仅在承担责任,而且愿意和他一起承担压力。这种团队合作的感觉,能够帮助你们建立更深的信任。 4.考虑专业帮助    如果你们的沟通依然很困难,或者你丈夫的情绪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你们也可以考虑寻求婚姻咨询或者财务规划帮助。有时,第三方的帮助能够为夫妻双方提供更中立的视角,也能帮助你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避免情绪化反应。5.避免情绪过度对立,建立新的家庭财务模式    最重要的是,在你们的关系中,要逐步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再度积累债务,更是为你们的婚姻提供一种更加稳定、透明的基石。你们可以一起制定预算、商量大额消费的决策、定期审查账单和储蓄。这种共同的财务决策能够减少未来类似冲突的发生。 6.给予时间和空间    最后,记住恢复信任需要时间。丈夫可能短期内仍会对这笔债务感到愤怒或者焦虑,这时你需要给他时间,也给自己时间来慢慢调整和改变。你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小步伐,逐渐找回那个更加信任和支持的关系。这段时间的关键是让丈夫感受到你在这个过程中是真诚的、愿意承担责任的,而你也能通过这段经历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家庭的财务。恢复信任和修复关系需要时间,所以这也需要你的耐心等待。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虽然不反对超前消费,但是我更认同量入而出。当你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良性消费,这其实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以上就是我的回复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鲸落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带给你些许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加油!

6有用 · 0评论
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很僵,妈妈该如何帮助他们修复关系?

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很僵,妈妈该如何帮助他们修复关系?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新探教练鲸落韩,根据你描述的情况,爸爸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很僵,尤其是过去一系列的冲突和不理解加剧了这种紧张局势。这个情况涉及到情绪控制、沟通、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如何在冲突中发挥有效作用的问题。妈妈在其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既是调解者,也需要平衡自己在家庭中的立场。以下是一些建议:1.首先关注女儿的情绪和感受   通过倾听和接纳她的感受,妈妈可以帮助女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为爸爸和女儿之间的沟通打开一个空间。“你告诉我,你觉得为什么总是需要让着弟弟,能告诉我更多你的想法吗?”“我知道你那天生日的时候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庆祝,却被爸爸的反应伤害了,那个时候你一定很难受吧?”    妈妈需要理解女儿的情绪并表达对她的关心,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女孩在生日那天的失望和愤怒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她的行为是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和女儿坐下来,倾听她的心声,询问她的感受,让她知道她的情绪是被重视的。例如,可以这样开始:2.创造一个无压力的家庭对话机会   如果妈妈总是尝试强行调解,可能会使父亲和女儿都感到压力。建议妈妈可以安排一个更轻松、非冲突性的时机,让父亲和女儿坐下来进行一次心平气和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妈妈要直接插手,可以尝试作为一个温和的引导者,帮助他们表达各自的感受。妈妈可以帮助爸爸意识到他的行为可能给女儿带来了伤害,指出他的一些过激反应(比如用暴力或严厉的语言)对女儿情绪的影响。同时鼓励女儿站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让父亲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对抗。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要暴露父女俩关系中的冲突点,表达彼此心中情绪上的不满(特别是对女儿),特别重要的是,要让爸爸认识到自己在处理父女关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长期坚持,在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如果双方不好意思当面阐述,也可以通过录音或者写信的方式,等双方有一定的沟通基础之后再面对面沟通。3.建立一致的家庭规则和情感支持    家庭中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纪律和情感支持时。妈妈可以和爸爸商量,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明确在冲突中如何处理孩子们的行为,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尤其是当爸爸情绪暴躁时,应该采取冷静和理智的方式处理问题。例如,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不打骂孩子,尤其是冲动时要先冷静。”通过这些规则,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尊重孩子感受的家庭氛围。4.鼓励父亲表达对女儿的关爱  “你可以在她做得好的时候夸奖她,甚至可以跟她道个歉,说你知道自己有时会生气,但是你很爱她。”鼓励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女儿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仅仅看她的错误。爸爸可能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和关心。妈妈可以鼓励爸爸通过言语、行为表达对女儿的关爱。爸爸可以通过言语或行动,如拥抱、鼓励、称赞,帮助修复他们之间的情感裂痕。妈妈可以给爸爸一些具体的建议:5.引导爸爸改善情绪管理   妈妈可以与爸爸沟通,温和地表达她对爸爸脾气的担忧,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支持,帮助爸爸找到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爸爸的暴躁脾气是家庭冲突的一个核心原因。妈妈可以鼓励爸爸参加一些情绪管理课程或是寻求心理辅导,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爸爸改善情绪控制的能力,将有助于减少对孩子的伤害。6.建立亲子独立活动和共处时光   为了修复父女关系,建议安排一些爸爸和女儿独处的时间,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这种活动不需要涉及到冲突,能够帮助他们在更轻松的环境中建立联系,增加彼此的了解。例如,爸爸可以陪女儿做她喜欢的活动,比如看电影、做手工、散步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两个人建立更积极的互动模式。7.长期的心理疏导和家庭咨询    如果这些方法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这种专业的帮助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复杂的家庭冲突中,妈妈的角色至关重要,她不仅是孩子们的支持者,也是丈夫的伙伴。通过温和的沟通、理解和情感支持,妈妈能够在家庭中营造一个更健康、尊重的氛围。逐步帮助父亲和女儿找到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桥梁,最终实现亲子关系的修复。以上就是我的回复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鲸落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带给你些许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加油!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新探教练鲸落韩,根据你描述的情况,爸爸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很僵,尤其是过去一系列的冲突和不理解加剧了这种紧张局势。这个情况涉及到情绪控制、沟通、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如何在冲突中发挥有效作用的问题。妈妈在其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既是调解者,也需要平衡自己在家庭中的立场。以下是一些建议:1.首先关注女儿的情绪和感受   通过倾听和接纳她的感受,妈妈可以帮助女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为爸爸和女儿之间的沟通打开一个空间。“你告诉我,你觉得为什么总是需要让着弟弟,能告诉我更多你的想法吗?”“我知道你那天生日的时候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庆祝,却被爸爸的反应伤害了,那个时候你一定很难受吧?”    妈妈需要理解女儿的情绪并表达对她的关心,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女孩在生日那天的失望和愤怒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她的行为是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和女儿坐下来,倾听她的心声,询问她的感受,让她知道她的情绪是被重视的。例如,可以这样开始:2.创造一个无压力的家庭对话机会   如果妈妈总是尝试强行调解,可能会使父亲和女儿都感到压力。建议妈妈可以安排一个更轻松、非冲突性的时机,让父亲和女儿坐下来进行一次心平气和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妈妈要直接插手,可以尝试作为一个温和的引导者,帮助他们表达各自的感受。妈妈可以帮助爸爸意识到他的行为可能给女儿带来了伤害,指出他的一些过激反应(比如用暴力或严厉的语言)对女儿情绪的影响。同时鼓励女儿站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让父亲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对抗。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要暴露父女俩关系中的冲突点,表达彼此心中情绪上的不满(特别是对女儿),特别重要的是,要让爸爸认识到自己在处理父女关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长期坚持,在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如果双方不好意思当面阐述,也可以通过录音或者写信的方式,等双方有一定的沟通基础之后再面对面沟通。3.建立一致的家庭规则和情感支持    家庭中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纪律和情感支持时。妈妈可以和爸爸商量,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明确在冲突中如何处理孩子们的行为,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尤其是当爸爸情绪暴躁时,应该采取冷静和理智的方式处理问题。例如,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不打骂孩子,尤其是冲动时要先冷静。”通过这些规则,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尊重孩子感受的家庭氛围。4.鼓励父亲表达对女儿的关爱  “你可以在她做得好的时候夸奖她,甚至可以跟她道个歉,说你知道自己有时会生气,但是你很爱她。”鼓励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女儿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仅仅看她的错误。爸爸可能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和关心。妈妈可以鼓励爸爸通过言语、行为表达对女儿的关爱。爸爸可以通过言语或行动,如拥抱、鼓励、称赞,帮助修复他们之间的情感裂痕。妈妈可以给爸爸一些具体的建议:5.引导爸爸改善情绪管理   妈妈可以与爸爸沟通,温和地表达她对爸爸脾气的担忧,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支持,帮助爸爸找到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爸爸的暴躁脾气是家庭冲突的一个核心原因。妈妈可以鼓励爸爸参加一些情绪管理课程或是寻求心理辅导,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爸爸改善情绪控制的能力,将有助于减少对孩子的伤害。6.建立亲子独立活动和共处时光   为了修复父女关系,建议安排一些爸爸和女儿独处的时间,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这种活动不需要涉及到冲突,能够帮助他们在更轻松的环境中建立联系,增加彼此的了解。例如,爸爸可以陪女儿做她喜欢的活动,比如看电影、做手工、散步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两个人建立更积极的互动模式。7.长期的心理疏导和家庭咨询    如果这些方法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这种专业的帮助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复杂的家庭冲突中,妈妈的角色至关重要,她不仅是孩子们的支持者,也是丈夫的伙伴。通过温和的沟通、理解和情感支持,妈妈能够在家庭中营造一个更健康、尊重的氛围。逐步帮助父亲和女儿找到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桥梁,最终实现亲子关系的修复。以上就是我的回复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鲸落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带给你些许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加油!

7有用 · 1评论
与女儿的对话中,是否要输入自己的一些价值观?

与女儿的对话中,是否要输入自己的一些价值观?

题主好我是Kelly水【与女儿的对话中,是否要输入自己的一些价值观?】看完题主的文字,感受到你对孩子很关心,同时也有些矛盾。我也是一位妈妈,很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互动】能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教育很松弛,虽然偶尔也会有情绪,但是马上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例如看到女儿连续问了两道很基础的数学题,对女儿吼了两句,过后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这里女儿的基础题不会做,是引发了自己的焦虑?我们小时候遇到不会的时候也会求助他人。例如我自己就是这样,遇到关系很好的同学,或者可以信赖的老师,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答案,这样自己就不用思考了。其实冷静下来也是可以完成的~还有一种也许就是纯粹的依赖,也许在女儿心里你很优秀,妈妈也很能干,让她愿意信赖你。这时候可以引导,和女儿沟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想你是妈妈,肯定很了解女儿的情况,她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有时候自己小时候被不允许,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也会发现自己耐心不够。这时候冷静下来也会想到我们过去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可以坦诚和孩子说:刚才妈妈焦虑了,有情绪,及时道歉,孩子也会理解的。让孩子知道是妈妈的情绪,而并非在针对她不会作业的事情。在孩子学习阶段,得到父母的支持,理解,并且一起参与习题,也是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我自己以前遇到女儿求助数理,我会主动和女儿说,这部分我能力不够,她学好以后可以教我。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坦诚,也会有利于孩子克服羞耻心理,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重点是如何解决,寻求方法或者请教老师等等。【关于理解】我想你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妈妈,自己也在学习心理学:而你愿意信任女儿,认为女儿自己想要好成绩。这是很好的,说明自己想要更优秀。也许是妈妈的努力,优秀影响了孩子~我自己女儿初中之前也有段时间很焦虑,后来去做了咨询,老师告诉我做好自己就好,能帮助的帮助孩子,不能帮助的坦诚告诉孩子。自己有情绪或者有时候处理不好的部分,也可以寻求孩子帮助,多和孩子沟通,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应。之前我女儿也会说:希望我平和,开心,遇到问题可以问好好沟通。这样我们就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我们女儿是初中的时候开始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我们约定🈶困难“求助”父母,父母永远是后盾。会协助她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想只要孩子自己有要求,父母帮助她看到未来,他们自己的目标和希望,这样有个远景,让他们可以提到知道。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他们去学习的时候也会有目标。我自己也有学习心理学,我们导师不建议和家人谈这些。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区别心理咨询,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我想这也是很好的共情。你和女儿的关系一定在日常就已经很好,彼此信任,女儿和你分享,也许因为得到了你的理解,信任你,就如你说: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包括请教你问题,这些足以证明你是她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以分享经验,或者自己遇到困惑困难如何解决,潜移默化都会影响孩子。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包括认知,在这个变化无常的时代,保持开放和应对,不断调整和学习。我想一个持续成长自己的妈妈,就是很好的榜样,你的行动力和对自己的信心,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也是变化的,相信孩子也是~祝福你们~推荐书籍《人间值得》《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无惧焦虑》

题主好我是Kelly水【与女儿的对话中,是否要输入自己的一些价值观?】看完题主的文字,感受到你对孩子很关心,同时也有些矛盾。我也是一位妈妈,很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互动】能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教育很松弛,虽然偶尔也会有情绪,但是马上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例如看到女儿连续问了两道很基础的数学题,对女儿吼了两句,过后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这里女儿的基础题不会做,是引发了自己的焦虑?我们小时候遇到不会的时候也会求助他人。例如我自己就是这样,遇到关系很好的同学,或者可以信赖的老师,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答案,这样自己就不用思考了。其实冷静下来也是可以完成的~还有一种也许就是纯粹的依赖,也许在女儿心里你很优秀,妈妈也很能干,让她愿意信赖你。这时候可以引导,和女儿沟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想你是妈妈,肯定很了解女儿的情况,她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有时候自己小时候被不允许,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也会发现自己耐心不够。这时候冷静下来也会想到我们过去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可以坦诚和孩子说:刚才妈妈焦虑了,有情绪,及时道歉,孩子也会理解的。让孩子知道是妈妈的情绪,而并非在针对她不会作业的事情。在孩子学习阶段,得到父母的支持,理解,并且一起参与习题,也是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我自己以前遇到女儿求助数理,我会主动和女儿说,这部分我能力不够,她学好以后可以教我。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坦诚,也会有利于孩子克服羞耻心理,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重点是如何解决,寻求方法或者请教老师等等。【关于理解】我想你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妈妈,自己也在学习心理学:而你愿意信任女儿,认为女儿自己想要好成绩。这是很好的,说明自己想要更优秀。也许是妈妈的努力,优秀影响了孩子~我自己女儿初中之前也有段时间很焦虑,后来去做了咨询,老师告诉我做好自己就好,能帮助的帮助孩子,不能帮助的坦诚告诉孩子。自己有情绪或者有时候处理不好的部分,也可以寻求孩子帮助,多和孩子沟通,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应。之前我女儿也会说:希望我平和,开心,遇到问题可以问好好沟通。这样我们就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我们女儿是初中的时候开始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我们约定🈶困难“求助”父母,父母永远是后盾。会协助她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想只要孩子自己有要求,父母帮助她看到未来,他们自己的目标和希望,这样有个远景,让他们可以提到知道。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他们去学习的时候也会有目标。我自己也有学习心理学,我们导师不建议和家人谈这些。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区别心理咨询,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我想这也是很好的共情。你和女儿的关系一定在日常就已经很好,彼此信任,女儿和你分享,也许因为得到了你的理解,信任你,就如你说: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包括请教你问题,这些足以证明你是她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以分享经验,或者自己遇到困惑困难如何解决,潜移默化都会影响孩子。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包括认知,在这个变化无常的时代,保持开放和应对,不断调整和学习。我想一个持续成长自己的妈妈,就是很好的榜样,你的行动力和对自己的信心,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也是变化的,相信孩子也是~祝福你们~推荐书籍《人间值得》《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无惧焦虑》

5有用 · 0评论
天天吵架的婚后生活,快过不下去了,怎么办?

天天吵架的婚后生活,快过不下去了,怎么办?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吵架床尾和”,家庭生活中伴侣双方互相唠叨乃至争吵都是家常便饭,我们慢慢梳理。心理学上说:决定婚姻关系能否长久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如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面对一些分歧的处理,相互之间的爱意表达等等。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每次吵架结束后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还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夫妻吵架的时候,最伤人心的不是一方不干家务,不买礼物这些事情本身,而是从这些事情背后体现出来的态度,你对另一半的是在乎和理解,还是不搭理和不耐烦,正是这些夫妻间的互动方式消磨了彼此的爱意。就如题主所写,一直相信会有转机却一直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夫妻吵架本身是正常的,不吵才是反常呢。因为吵架就是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和看法,目的就是希望对方了解自己,难怪心理学上说,吵架是夫妻增进感情的调味剂。争执并不可怕,争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夫妻之间亲密关系的调味剂,但我们需要停止争论对错问题,而是回到自己身上,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界限是什么?自己可以做的是什么?自己如何才能正确的表达需求?如果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该怎么办?即使我们吵架,也不要指责,而是积极的互动。夫妻关系中,遇到问题就指责对方是格外有杀伤力的,它会激发对方被排斥与被抛弃的恐惧,和后续强烈的情绪反扑。而且忙于指责特别容易演变成一场谁该受指责的争论,这时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受害者,而伴侣的所有优点都在这一刻被湮灭。我们可以尝试和丈夫做一次坦诚沟通,明确告诉他你的真实想法,也听听丈夫的心声,关心一下他的工作和压力,让他也说出对自己的一些期待,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语言和语气上可以体现咱女性的温柔,表达既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疏导和释放,也能增进我们的亲密关系。两个人能走到一起肯定是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但有时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我们尝试接纳丈夫的一些行为模式,不去强求对方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标准,而是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对方。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就像你求助平台一样,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关爱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当自己的内在强大了,你也能运用共情的力量感化对方,自然就和你关系亲密。推荐书籍:《非暴力沟通》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吵架床尾和”,家庭生活中伴侣双方互相唠叨乃至争吵都是家常便饭,我们慢慢梳理。心理学上说:决定婚姻关系能否长久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如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面对一些分歧的处理,相互之间的爱意表达等等。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每次吵架结束后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还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夫妻吵架的时候,最伤人心的不是一方不干家务,不买礼物这些事情本身,而是从这些事情背后体现出来的态度,你对另一半的是在乎和理解,还是不搭理和不耐烦,正是这些夫妻间的互动方式消磨了彼此的爱意。就如题主所写,一直相信会有转机却一直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夫妻吵架本身是正常的,不吵才是反常呢。因为吵架就是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和看法,目的就是希望对方了解自己,难怪心理学上说,吵架是夫妻增进感情的调味剂。争执并不可怕,争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夫妻之间亲密关系的调味剂,但我们需要停止争论对错问题,而是回到自己身上,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界限是什么?自己可以做的是什么?自己如何才能正确的表达需求?如果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该怎么办?即使我们吵架,也不要指责,而是积极的互动。夫妻关系中,遇到问题就指责对方是格外有杀伤力的,它会激发对方被排斥与被抛弃的恐惧,和后续强烈的情绪反扑。而且忙于指责特别容易演变成一场谁该受指责的争论,这时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受害者,而伴侣的所有优点都在这一刻被湮灭。我们可以尝试和丈夫做一次坦诚沟通,明确告诉他你的真实想法,也听听丈夫的心声,关心一下他的工作和压力,让他也说出对自己的一些期待,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语言和语气上可以体现咱女性的温柔,表达既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疏导和释放,也能增进我们的亲密关系。两个人能走到一起肯定是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但有时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我们尝试接纳丈夫的一些行为模式,不去强求对方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标准,而是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对方。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就像你求助平台一样,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关爱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当自己的内在强大了,你也能运用共情的力量感化对方,自然就和你关系亲密。推荐书籍:《非暴力沟通》

2有用 · 0评论
情感上易主动,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珍惜,怎么办?

情感上易主动,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珍惜,怎么办?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为什么会感觉自己很卑微,对亲密关系感到羞耻?女儿与父亲永远有一种微妙的亲密,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亲密接触的男性,作为男性象征的父亲会对女儿在性别角色和性意识发展中起到重要深刻的作用。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亲没有恰当地表现出对女儿的爱,或者说在父女关系中经常遭受到严重的挫败与创伤,那么我们就会启动心理防御,隔离对父亲的爱,从而影响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和恋爱观。就如题主所写,我一直渴望和异性接触,渴望被爱护,但是完全不会和异性相处。可能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好”能力。我们回想一下,童年的时候父母一直陪伴身边吗?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允许或满足?还是说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感觉被忽视?尽管表面上很听话很懂事,但内心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见不得自己的好,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就如题主所写,我很内敛缺乏自信。可能是被压抑的情绪。再回想我们的童年,儿时经历曾感受到不被爱的恐惧和压力,有过压抑的情绪找不到方法缓解和渠道来释放,就只能虐一下自己解压。也就说我们从小习惯了贬低自己,把它当做一种缓解痛苦和回避现实的途径。就如题主所写,我感到自己是不值得被珍惜的人,不好贵,性格也孤僻。二、怎么办?与其说见好是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看到自己的强项或优点,写下来夸一夸自己,因为见好力是一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来提升。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有哪些事可以选择?我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不要太在乎自我价值感低。它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问题,不用为此感到羞耻。如果觉得处于低价值状态,不妨先完全接受它,然后通过不断肯定自己,安抚自己,慢慢改善,看到自己的好,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自我关怀的力量》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为什么会感觉自己很卑微,对亲密关系感到羞耻?女儿与父亲永远有一种微妙的亲密,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亲密接触的男性,作为男性象征的父亲会对女儿在性别角色和性意识发展中起到重要深刻的作用。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亲没有恰当地表现出对女儿的爱,或者说在父女关系中经常遭受到严重的挫败与创伤,那么我们就会启动心理防御,隔离对父亲的爱,从而影响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和恋爱观。就如题主所写,我一直渴望和异性接触,渴望被爱护,但是完全不会和异性相处。可能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好”能力。我们回想一下,童年的时候父母一直陪伴身边吗?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允许或满足?还是说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感觉被忽视?尽管表面上很听话很懂事,但内心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见不得自己的好,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就如题主所写,我很内敛缺乏自信。可能是被压抑的情绪。再回想我们的童年,儿时经历曾感受到不被爱的恐惧和压力,有过压抑的情绪找不到方法缓解和渠道来释放,就只能虐一下自己解压。也就说我们从小习惯了贬低自己,把它当做一种缓解痛苦和回避现实的途径。就如题主所写,我感到自己是不值得被珍惜的人,不好贵,性格也孤僻。二、怎么办?与其说见好是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看到自己的强项或优点,写下来夸一夸自己,因为见好力是一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来提升。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有哪些事可以选择?我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不要太在乎自我价值感低。它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问题,不用为此感到羞耻。如果觉得处于低价值状态,不妨先完全接受它,然后通过不断肯定自己,安抚自己,慢慢改善,看到自己的好,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自我关怀的力量》

5有用 · 0评论
高三学生,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与异性交往的情况,怎么办

高三学生,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与异性交往的情况,怎么办

  你正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一边是即将到来的高考,它承载着你的未来与梦想;另一边是与女生K那复杂而又让人纠结的情感。此刻的你,心中满是困惑与迷茫,但请不要慌张,让我们一起来梳理这团乱麻。  首先,你要明白高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你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敲门砖。它决定了你未来的学习环境、职业选择,甚至会影响你的整个人生轨迹。所以,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让感情问题干扰到你的高考备战。这就如同在一场重要的战役前夕,你不能因为一些琐事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  现在来说说你和K的感情。你对她的感情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喜欢,这是一段很美好的经历。但目前的情况却让你陷入了纠结之中。你不知道她到底是不是喜欢你,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她坦诚地谈一谈。  想象一下,当你鼓起勇气约她出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你看着她的眼睛,真诚地说出你的心里话。你可以告诉她,你对她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希望在高考后能和她进入正式交往阶段,试试是否适合成为伴侣关系。同时,你也可以问问她的想法,是想继续发展还是就此告别。这样的谈话可能会让你感到紧张和不安,但只有这样,你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不再纠结。  也许你会担心,如果她拒绝了你,你该怎么办?或者如果她同意了,但在高考后你们发现并不合适,又该怎么办?其实,这些都不用过于担心。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一起不一定就合适,不在一起也许兜兜转转最后又走到了一起。就像一场冒险,你永远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等待着你,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如果她拒绝了你,不要灰心丧气。这并不代表你不够好,只是说明你们在这个时候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你可以把这份感情放在心里,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备战中,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等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你会遇到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情。也许在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K的感情已经淡去,或者你会遇到一个更适合你的人。又或者,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和K再次相遇,那时的你们都更加成熟,更加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会重新点燃那份曾经的感情。  如果她同意了在高考后尝试交往,那也不要过于兴奋和放松。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你们仍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不要让感情影响到你们的未来。  在高考后,如果你们开始交往,也要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要慢慢地了解对方,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顺利,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这也是成长的机会,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和对方,也可以让你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然而,无论结果如何,都要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求,也不要过于执着。感情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候它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如果你们注定在一起,那么无论经历多少波折,最终都会走到一起。如果不是,那么也不要遗憾,因为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同时,你要记住,自己把握住升学机会好好发展,才是对未来各方面都最有利的选择。一个好的大学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发展平台,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你变得更加优秀时,你在感情方面也会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  你可以在大学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你会遇到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他们会给你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你也可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些都将为你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面对感情问题时,不要让它成为你的负担,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动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和未来的挑战,相信自己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不要因为一段感情的失败而否定自己,也不要因为一段感情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总之,你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希望你能在感情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你正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一边是即将到来的高考,它承载着你的未来与梦想;另一边是与女生K那复杂而又让人纠结的情感。此刻的你,心中满是困惑与迷茫,但请不要慌张,让我们一起来梳理这团乱麻。  首先,你要明白高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你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敲门砖。它决定了你未来的学习环境、职业选择,甚至会影响你的整个人生轨迹。所以,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让感情问题干扰到你的高考备战。这就如同在一场重要的战役前夕,你不能因为一些琐事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  现在来说说你和K的感情。你对她的感情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喜欢,这是一段很美好的经历。但目前的情况却让你陷入了纠结之中。你不知道她到底是不是喜欢你,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她坦诚地谈一谈。  想象一下,当你鼓起勇气约她出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你看着她的眼睛,真诚地说出你的心里话。你可以告诉她,你对她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希望在高考后能和她进入正式交往阶段,试试是否适合成为伴侣关系。同时,你也可以问问她的想法,是想继续发展还是就此告别。这样的谈话可能会让你感到紧张和不安,但只有这样,你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不再纠结。  也许你会担心,如果她拒绝了你,你该怎么办?或者如果她同意了,但在高考后你们发现并不合适,又该怎么办?其实,这些都不用过于担心。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一起不一定就合适,不在一起也许兜兜转转最后又走到了一起。就像一场冒险,你永远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等待着你,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如果她拒绝了你,不要灰心丧气。这并不代表你不够好,只是说明你们在这个时候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你可以把这份感情放在心里,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备战中,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等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你会遇到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情。也许在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K的感情已经淡去,或者你会遇到一个更适合你的人。又或者,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和K再次相遇,那时的你们都更加成熟,更加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会重新点燃那份曾经的感情。  如果她同意了在高考后尝试交往,那也不要过于兴奋和放松。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你们仍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不要让感情影响到你们的未来。  在高考后,如果你们开始交往,也要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要慢慢地了解对方,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顺利,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这也是成长的机会,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和对方,也可以让你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然而,无论结果如何,都要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求,也不要过于执着。感情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候它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如果你们注定在一起,那么无论经历多少波折,最终都会走到一起。如果不是,那么也不要遗憾,因为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同时,你要记住,自己把握住升学机会好好发展,才是对未来各方面都最有利的选择。一个好的大学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发展平台,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你变得更加优秀时,你在感情方面也会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  你可以在大学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你会遇到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他们会给你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你也可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些都将为你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面对感情问题时,不要让它成为你的负担,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动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和未来的挑战,相信自己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不要因为一段感情的失败而否定自己,也不要因为一段感情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总之,你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希望你能在感情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5有用 · 0评论
高敏感,怎么无视别人的看法语言,要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高敏感,怎么无视别人的看法语言,要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题主你好,我是Flora,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似乎你不太愿意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并且非常渴望改变它,因为它的存在让你觉得疲惫、内耗甚至是非常的痛苦。我非常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和当下的体验,我有一些分析和建议想要给到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一、分析1.高敏感特质的影响(1)情绪易受外界牵动:高敏感性格使得你对他人的看法和语言格外在意,哪怕是有意无意的话语都能轻易中伤你。这种特质下,你会像放大镜一样去捕捉外界的信息,然后在内心不断反刍,导致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这是高敏感人群常见的心理反应模式,会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状态。(2)情绪表达与内耗循环:由于害怕伤害关系,你很难将愤怒表达出来,即便一开始生气,最后也会转化为自怜和内耗。这种情绪处理方式源于过往的经历,比如小时候和妈妈的那次冲突,让你压抑了愤怒的表达,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使得情绪无法正常宣泄,只能在内心积压,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2.过往经历带来的心理压力(1)求学与工作的落差感:从学生时代努力取得诸多成绩,如考上南方的研、拿优毕、顺利落户等,到工作后面对不同的评判标准,努力却得不到认可,甚至还背负骂名、被否定价值,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你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和痛苦。在学校里相对单纯、努力就有直观成果的环境,与复杂多变、评价多元的职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你一时难以适应,进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情绪上更加消极。(2)人际相处中的困扰:在工作中与同事、上级的相处出现问题,像和同济女生因工资问题可能产生隔阂,带你的同事说话直且伤人、疑似有心机等情况,都让你在人际方面感到迷茫和困惑。高敏感又促使你在这些互动中想很多,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压力,让你在工作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3.身体状况与情绪的关联虽然目前不能确定颈椎病是否直接导致情绪问题,但身体上的不适确实可能会对情绪产生影响。长期受颈椎病困扰,本身就容易让人处于一种疲惫、不舒服的状态,这种身体上的负面感受可能会降低心理的耐受度,使得情绪更加脆弱,面对外界刺激时更容易陷入不良情绪中。二、建议1.认识与接纳自己方面(1)接纳高敏感特质:首先要明白高敏感并非是缺陷,而是一种特质,它让你能更细腻地感知世界、理解他人,有着独特的优势。接受自己容易被他人话语影响这个事实,不要因此而自责,当意识到自己又陷入对他人看法的纠结中时,可以提醒自己“我是高敏感的人,会在意很正常,但这并不代表那些话就是真实的”。(2)回顾成就与肯定自我:时常回顾自己过往取得的成绩,像考研、拿优毕、落户这些,把它们写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当情绪低落、自我怀疑时就看一看,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的,过去能做到这么多,现在也可以应对各种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自己的积极认知,提升自信心。2.情绪表达与管理方面(1)学习合理表达愤怒:可以通过练习“我”语言来表达愤怒,比如当别人的话语让你不舒服时,试着说“我感觉很生气,因为你刚刚说的话让我觉得被贬低了,希望你以后能注意一下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聚焦在自己的感受上,既传达了愤怒情绪,又不容易引发激烈冲突。同时,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模拟一些让你生气的场景,练习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逐渐克服表达的恐惧。(2)情绪调节技巧:当察觉到自己陷入消极情绪和内耗中时,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腹部鼓起来,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的感受、想法和身体感觉,不做评判地观察它们)、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等),帮助自己从情绪的漩涡中走出来,恢复平静。3.应对职场压力方面(1)调整职场心态与认知:理解职场的评价体系确实比学校复杂多样,努力不一定马上能看到对等的回报,但这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把关注点从他人的评价转移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上,每次完成任务后,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哪里做得好、哪里还能改进,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让自己在职场中更有底气。(2)职场人际沟通与边界:对于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问题,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度卷入一些不必要的人际纷争。如果同事说话伤人,你可以选择平和地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你这样说我心里不太舒服,希望咱们能互相尊重”。同时,在职场中也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边界,对于不合理的任务安排,可以委婉地提出疑问或建议,维护自己的权益。4.身体与心理兼顾方面积极治疗颈椎病,通过合适的锻炼(如颈部保健操)、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身体不适,改善身体状态,这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心理韧性,减少因身体不适引发的情绪问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从身心两方面来调节自己,让自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总之,改变现状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调整心态,运用合适的方法,相信你能够走出目前的困境,让情绪和生活都变得更加平稳、积极。推荐适合高敏感人群的自我帮助书籍如何从过往经历中释放负面情绪,实现心理成长?在人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边界?

题主你好,我是Flora,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似乎你不太愿意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并且非常渴望改变它,因为它的存在让你觉得疲惫、内耗甚至是非常的痛苦。我非常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和当下的体验,我有一些分析和建议想要给到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一、分析1.高敏感特质的影响(1)情绪易受外界牵动:高敏感性格使得你对他人的看法和语言格外在意,哪怕是有意无意的话语都能轻易中伤你。这种特质下,你会像放大镜一样去捕捉外界的信息,然后在内心不断反刍,导致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这是高敏感人群常见的心理反应模式,会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状态。(2)情绪表达与内耗循环:由于害怕伤害关系,你很难将愤怒表达出来,即便一开始生气,最后也会转化为自怜和内耗。这种情绪处理方式源于过往的经历,比如小时候和妈妈的那次冲突,让你压抑了愤怒的表达,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使得情绪无法正常宣泄,只能在内心积压,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2.过往经历带来的心理压力(1)求学与工作的落差感:从学生时代努力取得诸多成绩,如考上南方的研、拿优毕、顺利落户等,到工作后面对不同的评判标准,努力却得不到认可,甚至还背负骂名、被否定价值,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你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和痛苦。在学校里相对单纯、努力就有直观成果的环境,与复杂多变、评价多元的职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你一时难以适应,进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情绪上更加消极。(2)人际相处中的困扰:在工作中与同事、上级的相处出现问题,像和同济女生因工资问题可能产生隔阂,带你的同事说话直且伤人、疑似有心机等情况,都让你在人际方面感到迷茫和困惑。高敏感又促使你在这些互动中想很多,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压力,让你在工作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3.身体状况与情绪的关联虽然目前不能确定颈椎病是否直接导致情绪问题,但身体上的不适确实可能会对情绪产生影响。长期受颈椎病困扰,本身就容易让人处于一种疲惫、不舒服的状态,这种身体上的负面感受可能会降低心理的耐受度,使得情绪更加脆弱,面对外界刺激时更容易陷入不良情绪中。二、建议1.认识与接纳自己方面(1)接纳高敏感特质:首先要明白高敏感并非是缺陷,而是一种特质,它让你能更细腻地感知世界、理解他人,有着独特的优势。接受自己容易被他人话语影响这个事实,不要因此而自责,当意识到自己又陷入对他人看法的纠结中时,可以提醒自己“我是高敏感的人,会在意很正常,但这并不代表那些话就是真实的”。(2)回顾成就与肯定自我:时常回顾自己过往取得的成绩,像考研、拿优毕、落户这些,把它们写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当情绪低落、自我怀疑时就看一看,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的,过去能做到这么多,现在也可以应对各种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自己的积极认知,提升自信心。2.情绪表达与管理方面(1)学习合理表达愤怒:可以通过练习“我”语言来表达愤怒,比如当别人的话语让你不舒服时,试着说“我感觉很生气,因为你刚刚说的话让我觉得被贬低了,希望你以后能注意一下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聚焦在自己的感受上,既传达了愤怒情绪,又不容易引发激烈冲突。同时,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模拟一些让你生气的场景,练习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逐渐克服表达的恐惧。(2)情绪调节技巧:当察觉到自己陷入消极情绪和内耗中时,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腹部鼓起来,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的感受、想法和身体感觉,不做评判地观察它们)、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等),帮助自己从情绪的漩涡中走出来,恢复平静。3.应对职场压力方面(1)调整职场心态与认知:理解职场的评价体系确实比学校复杂多样,努力不一定马上能看到对等的回报,但这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把关注点从他人的评价转移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上,每次完成任务后,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哪里做得好、哪里还能改进,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让自己在职场中更有底气。(2)职场人际沟通与边界:对于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问题,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度卷入一些不必要的人际纷争。如果同事说话伤人,你可以选择平和地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你这样说我心里不太舒服,希望咱们能互相尊重”。同时,在职场中也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边界,对于不合理的任务安排,可以委婉地提出疑问或建议,维护自己的权益。4.身体与心理兼顾方面积极治疗颈椎病,通过合适的锻炼(如颈部保健操)、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身体不适,改善身体状态,这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心理韧性,减少因身体不适引发的情绪问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从身心两方面来调节自己,让自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总之,改变现状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调整心态,运用合适的方法,相信你能够走出目前的困境,让情绪和生活都变得更加平稳、积极。推荐适合高敏感人群的自我帮助书籍如何从过往经历中释放负面情绪,实现心理成长?在人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边界?

7有用 · 1评论
到㡳是我疯了?还是别人疯了?

到㡳是我疯了?还是别人疯了?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看了长长的问题描述,想起我昨天刚看的一本书,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所有人都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除了我们是所有人都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这一点,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会促进他人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这两句话出自《家庭评估》这本书,作者之一是默里鲍文,他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神经症,这是人的本性。同时我们作为环境,也会影响其他人的神经症,比如擅长打压教育的父母塑造了自卑敏感的孩子。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建构论,建构论的意思是说,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认知框架,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自我监控,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没有客观的评价,所有的评价都是主观的,哪怕是那些大家默认的评价,都是主观的评价。比如,我们常说,点头YES摇头NO,但其实在其他的文化中,有的是点头NO摇头YES,完全跟我们日常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所以,点头到底是YES,还是NO,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说。这就是建构论的精髓。那建构论跟你的困扰又有什关系呢?你的问题是到底是你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从这个世界大多数的标准看,你的生活大概不是主流叙事的生活方式,主流的成长生活方式是,读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找份工作赚钱,然后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这是最主流被认可的生活方式。但其实也是很少的人能过上的生活方式,根据2022年统计年鉴,中国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合计为19.4%。也就是说,80%的人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所谓的主流方式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应该说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生活方式。很明显,你的生活方式跟大众认可的不同,再结合我们前面说的建构论,其实这只是当下主流叙事对你的生活方式的评价。也许换个时间,可能你会成为被羡慕的对象,比如,文艺青年流行的年代,学哲学的人是能够收获一堆的迷妹的。只是时代变了,你的生活方式跟时代有些格格不入。同样在你的建构中,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大概才是格格不入的,或者就像你说的,这个世界都疯了。如果把除你之外的世界都拟人化,就等于你和这个世界看对方都是疯了。只是拟人化的这个世界要庞大很多,而你还需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就需要遵守一些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你认为那些疯了的规则言行等。就你的描述来看,可能最明显的还是,你的梦想跟世界格格不入,但你在这个世界生存,需要从这个世界中获得生存的必须品,比如,钱,来支付你的生存所必须的物资消耗。但想要从这个世界赚钱,多少都需要遵守一点这个世界的规则。比如,找工作看学历看能力,而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大概我们的一部分需要去顺从这个世界,以此来获取生存的资源,然后我们的另外一部分才能去谈梦想,谈那些很荒谬但有价值的想法,真知灼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唯有部分的与世界同流合污,才能部分的出淤泥而不染。你大概需要去藏起自己的锋芒,去按这个世界的规则期待去做,才能获得生存资源。然后其他时间的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你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看了长长的问题描述,想起我昨天刚看的一本书,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所有人都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除了我们是所有人都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这一点,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会促进他人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这两句话出自《家庭评估》这本书,作者之一是默里鲍文,他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神经症,这是人的本性。同时我们作为环境,也会影响其他人的神经症,比如擅长打压教育的父母塑造了自卑敏感的孩子。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建构论,建构论的意思是说,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认知框架,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自我监控,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没有客观的评价,所有的评价都是主观的,哪怕是那些大家默认的评价,都是主观的评价。比如,我们常说,点头YES摇头NO,但其实在其他的文化中,有的是点头NO摇头YES,完全跟我们日常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所以,点头到底是YES,还是NO,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说。这就是建构论的精髓。那建构论跟你的困扰又有什关系呢?你的问题是到底是你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从这个世界大多数的标准看,你的生活大概不是主流叙事的生活方式,主流的成长生活方式是,读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找份工作赚钱,然后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这是最主流被认可的生活方式。但其实也是很少的人能过上的生活方式,根据2022年统计年鉴,中国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合计为19.4%。也就是说,80%的人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所谓的主流方式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应该说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生活方式。很明显,你的生活方式跟大众认可的不同,再结合我们前面说的建构论,其实这只是当下主流叙事对你的生活方式的评价。也许换个时间,可能你会成为被羡慕的对象,比如,文艺青年流行的年代,学哲学的人是能够收获一堆的迷妹的。只是时代变了,你的生活方式跟时代有些格格不入。同样在你的建构中,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大概才是格格不入的,或者就像你说的,这个世界都疯了。如果把除你之外的世界都拟人化,就等于你和这个世界看对方都是疯了。只是拟人化的这个世界要庞大很多,而你还需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就需要遵守一些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你认为那些疯了的规则言行等。就你的描述来看,可能最明显的还是,你的梦想跟世界格格不入,但你在这个世界生存,需要从这个世界中获得生存的必须品,比如,钱,来支付你的生存所必须的物资消耗。但想要从这个世界赚钱,多少都需要遵守一点这个世界的规则。比如,找工作看学历看能力,而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大概我们的一部分需要去顺从这个世界,以此来获取生存的资源,然后我们的另外一部分才能去谈梦想,谈那些很荒谬但有价值的想法,真知灼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唯有部分的与世界同流合污,才能部分的出淤泥而不染。你大概需要去藏起自己的锋芒,去按这个世界的规则期待去做,才能获得生存资源。然后其他时间的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你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5有用 · 2评论
你如何看待羞耻感?我认为和情绪一样没有好坏

你如何看待羞耻感?我认为和情绪一样没有好坏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从客体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之所以有羞耻感,是源于早期的无价值感,所以,当我们的无价值感特别强烈的时候,常常会被羞耻感所困住,很难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价值。或许这里说的羞耻感和我们常常提到的羞耻心不大一样,这里的羞耻感更多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更多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否定。以下,是我想到的: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感,获得内在足够的安全感,形成内在稳定恒常的客体,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羞耻感,就能够更多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胡慎之老师说过,当我们在独处时觉得羞耻,是源于早期的无价值感,尤其婴儿在最初的一两年被父母忽视,甚至虐待,他会体验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被爱的,是不好的,就会形成内心深深的无价值感,进而产生羞耻感,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容易激活旧日的创伤,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被爱的,再一次确认自己是不够好的,在关系中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常常纠结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是父母,就需要注重孩子早期的养育,给到孩子及时、准确的回应,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内在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羞耻感,而是有更多的爱和温暖,他们会更有力量去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因为他们对自己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照顾,现在需要做得就是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提升内在的安全感,将自己重新养育一遍,形成内在稳定恒常的客体,把自己爱回来。2.凡事都需要有度,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无视这个社会的规则,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建立规则的,也就是需要有“阉割”和禁止,才能够让一个人发展得更好,更完整。其实,一个人能够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是需要“爱”与“规则”并存的,所以,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三岁以前需要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而到了三岁左右,则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帮助孩子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说是需要进行一定的“阉割”和禁止的,但这里说的不是暴力禁止,而是在禁止和建立规则的同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禁止,并且这些禁止并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只是针对他的行为,他这个人永远是被爸爸妈妈爱着的,是有价值的,但是他的行为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的。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发展得更好,更完整,而这个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从客体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之所以有羞耻感,是源于早期的无价值感,所以,当我们的无价值感特别强烈的时候,常常会被羞耻感所困住,很难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价值。或许这里说的羞耻感和我们常常提到的羞耻心不大一样,这里的羞耻感更多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更多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否定。以下,是我想到的: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感,获得内在足够的安全感,形成内在稳定恒常的客体,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羞耻感,就能够更多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胡慎之老师说过,当我们在独处时觉得羞耻,是源于早期的无价值感,尤其婴儿在最初的一两年被父母忽视,甚至虐待,他会体验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被爱的,是不好的,就会形成内心深深的无价值感,进而产生羞耻感,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容易激活旧日的创伤,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被爱的,再一次确认自己是不够好的,在关系中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常常纠结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是父母,就需要注重孩子早期的养育,给到孩子及时、准确的回应,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内在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羞耻感,而是有更多的爱和温暖,他们会更有力量去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因为他们对自己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照顾,现在需要做得就是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提升内在的安全感,将自己重新养育一遍,形成内在稳定恒常的客体,把自己爱回来。2.凡事都需要有度,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无视这个社会的规则,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建立规则的,也就是需要有“阉割”和禁止,才能够让一个人发展得更好,更完整。其实,一个人能够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是需要“爱”与“规则”并存的,所以,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三岁以前需要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而到了三岁左右,则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帮助孩子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说是需要进行一定的“阉割”和禁止的,但这里说的不是暴力禁止,而是在禁止和建立规则的同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禁止,并且这些禁止并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只是针对他的行为,他这个人永远是被爸爸妈妈爱着的,是有价值的,但是他的行为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的。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发展得更好,更完整,而这个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5有用 · 2评论
总是想要索取,吝于付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总是想要索取,吝于付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你遇到了这样一些亲戚,他们的物质水平在家族中算是非常好的,却常常声称自己很穷,还在各家拿取东西毫不客气。他们很少慷慨解囊帮助真正困难的亲戚,却对有钱朋友比对亲弟弟还热心,爱占亲人便宜且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自豪地念叨朋友有钱常借钱给自己,炫耀自己的衣服鞋子很贵,又在意别人比自己有钱。与这样的亲戚来往,让你感觉不舒服,仿佛亲情是建立在钱和交换价值上,这确实让人感到负担和心累。  这种心态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他们可能从小生活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也许他们曾经经历过贫困或者不稳定的生活,即使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这种不安全感让他们不敢承认自己的富有,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他们总是强调自己很穷,以此来保护自己。  其次,他们可能受到了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金钱往往被视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他们可能觉得只有拥有更多的钱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对金钱格外看重。他们在意别人比自己有钱,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对有钱朋友热心,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与有钱人交往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再者,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亲情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亲情的珍贵,把亲情当成了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觉得从亲人那里拿取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却不愿意为亲人付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亲情教育,或者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果不能避免要与这样的亲戚来往,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相处。首先,你要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他们的行为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你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要求要学会拒绝。比如,如果他们总是从你这里拿东西,你可以委婉地告诉他们你也有自己的需求,不能总是满足他们。  其次,你要学会理解他们。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不舒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你可以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你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让你更加平和地与他们相处。当你理解了他们的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后,也许你会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脆弱之处。  同时,你可以尝试与他们进行沟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舒服,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改变。但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指责和批评他们,而是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去交流。  接下来推荐几个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他们的行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关系。  其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他们向你索取东西时,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向他们索取。但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让场面变得尴尬。比如,当他们来拿东西时,你可以笑着说:“哎呀,正好我最近也缺个什么什么,你那有没有呀?”这样可能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太恰当。这种方法可以放在当他们刚开始频繁向你索取东西的时候使用。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困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换位思考,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其二,组织家庭活动并设定规则。你可以主动发起一些家庭聚会或者活动,比如户外野餐、家庭运动会等。在活动开始前,明确设定一些规则,例如每个人都要为活动贡献一份力量,可以是带食物、准备道具或者承担一部分费用。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参与到付出的过程中,体会到给予的快乐。这个可以放在一些节假日或者大家都有时间的时候进行。家庭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还能让那些习惯索取的亲戚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付出。在活动中,大家共同努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这种氛围可以感染每一个人,让他们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其三,引入第三方的力量。你可以找一个家族中比较有威望或者他们比较敬重的人,私下里和这个人沟通你的困扰,让这个人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家庭聚会中,这位有威望的人可以不经意地提到亲情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帮助、不占小便宜的美德。这种方法可以放在一些重要的家族场合,借助他人的影响力来促使他们改变。家族中的威望人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的话可能会让那些行为不当的亲戚更加重视。而且,在家族场合中提出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大家共同思考亲情的意义,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四,用礼物和赞美来引导。当他们有一些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赞美和小礼物作为奖励。比如,他们某次主动帮助了其他亲戚,你可以马上夸奖他们:“哇,你这次做得太棒了,真的很有爱心和责任感。”然后送上一份小礼物,如一本书或者一个小饰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让他们逐渐改变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习惯。这个方法可以在他们有任何积极表现的时候使用,无论是帮助了亲戚解决问题,还是在家庭聚会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关心和体贴。通过不断地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让他们感受到付出和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如果他们的索取行为刚刚开始,你可以先尝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如果家族中有合适的时机,比如节假日等,就可以组织家庭活动并设定规则,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付出。而当有重要的家族场合时,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借助威望人物的影响力来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他们的积极行为,用礼物和赞美来不断强化。  你要明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心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不要放弃。  此外,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让他们的行为影响到你的心情和生活质量。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不要因为他们而感到焦虑和烦恼。你可以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你要明白,亲戚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种关系更加健康和和谐。

  你遇到了这样一些亲戚,他们的物质水平在家族中算是非常好的,却常常声称自己很穷,还在各家拿取东西毫不客气。他们很少慷慨解囊帮助真正困难的亲戚,却对有钱朋友比对亲弟弟还热心,爱占亲人便宜且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自豪地念叨朋友有钱常借钱给自己,炫耀自己的衣服鞋子很贵,又在意别人比自己有钱。与这样的亲戚来往,让你感觉不舒服,仿佛亲情是建立在钱和交换价值上,这确实让人感到负担和心累。  这种心态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他们可能从小生活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也许他们曾经经历过贫困或者不稳定的生活,即使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这种不安全感让他们不敢承认自己的富有,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他们总是强调自己很穷,以此来保护自己。  其次,他们可能受到了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金钱往往被视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他们可能觉得只有拥有更多的钱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对金钱格外看重。他们在意别人比自己有钱,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对有钱朋友热心,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与有钱人交往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再者,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亲情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亲情的珍贵,把亲情当成了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觉得从亲人那里拿取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却不愿意为亲人付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亲情教育,或者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果不能避免要与这样的亲戚来往,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相处。首先,你要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他们的行为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你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要求要学会拒绝。比如,如果他们总是从你这里拿东西,你可以委婉地告诉他们你也有自己的需求,不能总是满足他们。  其次,你要学会理解他们。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不舒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你可以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你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让你更加平和地与他们相处。当你理解了他们的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后,也许你会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脆弱之处。  同时,你可以尝试与他们进行沟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舒服,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改变。但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指责和批评他们,而是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去交流。  接下来推荐几个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他们的行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关系。  其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他们向你索取东西时,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向他们索取。但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让场面变得尴尬。比如,当他们来拿东西时,你可以笑着说:“哎呀,正好我最近也缺个什么什么,你那有没有呀?”这样可能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太恰当。这种方法可以放在当他们刚开始频繁向你索取东西的时候使用。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困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换位思考,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其二,组织家庭活动并设定规则。你可以主动发起一些家庭聚会或者活动,比如户外野餐、家庭运动会等。在活动开始前,明确设定一些规则,例如每个人都要为活动贡献一份力量,可以是带食物、准备道具或者承担一部分费用。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参与到付出的过程中,体会到给予的快乐。这个可以放在一些节假日或者大家都有时间的时候进行。家庭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还能让那些习惯索取的亲戚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付出。在活动中,大家共同努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这种氛围可以感染每一个人,让他们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其三,引入第三方的力量。你可以找一个家族中比较有威望或者他们比较敬重的人,私下里和这个人沟通你的困扰,让这个人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家庭聚会中,这位有威望的人可以不经意地提到亲情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帮助、不占小便宜的美德。这种方法可以放在一些重要的家族场合,借助他人的影响力来促使他们改变。家族中的威望人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的话可能会让那些行为不当的亲戚更加重视。而且,在家族场合中提出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大家共同思考亲情的意义,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四,用礼物和赞美来引导。当他们有一些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赞美和小礼物作为奖励。比如,他们某次主动帮助了其他亲戚,你可以马上夸奖他们:“哇,你这次做得太棒了,真的很有爱心和责任感。”然后送上一份小礼物,如一本书或者一个小饰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让他们逐渐改变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习惯。这个方法可以在他们有任何积极表现的时候使用,无论是帮助了亲戚解决问题,还是在家庭聚会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关心和体贴。通过不断地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让他们感受到付出和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如果他们的索取行为刚刚开始,你可以先尝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如果家族中有合适的时机,比如节假日等,就可以组织家庭活动并设定规则,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付出。而当有重要的家族场合时,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借助威望人物的影响力来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他们的积极行为,用礼物和赞美来不断强化。  你要明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心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不要放弃。  此外,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让他们的行为影响到你的心情和生活质量。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不要因为他们而感到焦虑和烦恼。你可以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你要明白,亲戚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种关系更加健康和和谐。

6有用 · 0评论
想努力工作却没有工作的动力,而且一直拖延懒惰?

想努力工作却没有工作的动力,而且一直拖延懒惰?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我们试着来聊聊你的话题。先来说说目标,设立目标不一定能完成目标。我们儿时的教育都是“做事要有目标,行动要有计划”,目标是我们行动的前提和动力,好像我们都在制定目标和自我提升的路上。目标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充实感,有目标代表着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也会陷入虚假的自我欺骗中,给自己内心一个安慰“我在努力,我很充实”。目标会让我们焦虑和挫败,我们越憧憬满满,想这想那来安排自己,表明越不敢承担不确定性,这往往就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同时目标需要做到才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很沮丧,带着自责和挫败。而且一次两次多次做不到我们就很容易因为目标来否定自己,让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就如题主所写,目标设立了就又被我自己打翻。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目标,罗列做什么而不要规定时间,任务不要太多而在合理范围内,难度适中且要跳一跳够得着。总之,你只需心中有数,知道方向,往前走就可。再来说说拖延,几乎所有人都会讨厌拖延症,可是谁又能说自己没有一点点拖延呢?说起拖延症,一般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的前提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或许是你期待着暂时远离负面情绪,获得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这其实是你在面对困难任务时的一种思维惯性,以及对应的行为惯性。因为你每次拖延的任务都是相对重要,且不得不完成,或者是复杂困难的,不知道从何入手,又或者是挑战自己能力的,每次这样的工作任务,都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甚至躯体上的痛苦,于是你的内心就面临了逃避和处理的选择,当你选择逃避,自己那些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统统没有了,心里立刻就很爽,而且是效率最高的,这也会在以后不断暗示重复和强化,形成一种反射连接。或许是你期待着完美的结果,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规划检查,去解释未知变量。其实是给自己设定了达到完美准备的标准,和自己的一套标准评价体系,只要不开始,你就不能说它无法完美,更不会打破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对完美目标的追求,和对他人评价的在意,造成了你对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恐惧,最后拖延。或许是你表达反抗和攻击的方式。我们的童年或许被父母严厉管教或过度控制,长大后容易出现焦虑。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无力反抗父母的控制,只能遵守服从,于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内心深处是有愤怒的,生命力和情绪得不到释放。拖延和懒惰,就可能是这种能量的变相释放,是一种伪装的反抗和攻击。也或许是我们的身心疲惫了,厌烦了。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这种感觉,但是我们行为不会骗人。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陷入了一种想做怕结果,不做怕后悔的循环,身心会有疲劳和烦躁。就如题主所写,想努力工作却没有动力,而且一直拖延懒惰。最后说说建议:1.调整我们的心态,放下对自己完美的期待,没有一朵花是瞬间绽放,任何美好的结果都得有一个笨拙的开始。2.我们也要在思想层面放松自己,设立任务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并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可以是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也可以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做事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因为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3.我们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如练习正念或深呼吸后静坐下来,暂时性把手机调成静音,尽量给自己一段完整的工作时间。4.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做深度交流,释放一下低落的情绪。5.我们也要劳逸结合,当你疲劳的时候或者烦躁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一下拉伸运动,或者直接走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身心的愉悦会让你更加自信的投入生活。推荐书籍《拖延心理学》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我们试着来聊聊你的话题。先来说说目标,设立目标不一定能完成目标。我们儿时的教育都是“做事要有目标,行动要有计划”,目标是我们行动的前提和动力,好像我们都在制定目标和自我提升的路上。目标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充实感,有目标代表着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也会陷入虚假的自我欺骗中,给自己内心一个安慰“我在努力,我很充实”。目标会让我们焦虑和挫败,我们越憧憬满满,想这想那来安排自己,表明越不敢承担不确定性,这往往就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同时目标需要做到才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很沮丧,带着自责和挫败。而且一次两次多次做不到我们就很容易因为目标来否定自己,让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就如题主所写,目标设立了就又被我自己打翻。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目标,罗列做什么而不要规定时间,任务不要太多而在合理范围内,难度适中且要跳一跳够得着。总之,你只需心中有数,知道方向,往前走就可。再来说说拖延,几乎所有人都会讨厌拖延症,可是谁又能说自己没有一点点拖延呢?说起拖延症,一般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的前提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或许是你期待着暂时远离负面情绪,获得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这其实是你在面对困难任务时的一种思维惯性,以及对应的行为惯性。因为你每次拖延的任务都是相对重要,且不得不完成,或者是复杂困难的,不知道从何入手,又或者是挑战自己能力的,每次这样的工作任务,都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甚至躯体上的痛苦,于是你的内心就面临了逃避和处理的选择,当你选择逃避,自己那些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统统没有了,心里立刻就很爽,而且是效率最高的,这也会在以后不断暗示重复和强化,形成一种反射连接。或许是你期待着完美的结果,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规划检查,去解释未知变量。其实是给自己设定了达到完美准备的标准,和自己的一套标准评价体系,只要不开始,你就不能说它无法完美,更不会打破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对完美目标的追求,和对他人评价的在意,造成了你对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恐惧,最后拖延。或许是你表达反抗和攻击的方式。我们的童年或许被父母严厉管教或过度控制,长大后容易出现焦虑。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无力反抗父母的控制,只能遵守服从,于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内心深处是有愤怒的,生命力和情绪得不到释放。拖延和懒惰,就可能是这种能量的变相释放,是一种伪装的反抗和攻击。也或许是我们的身心疲惫了,厌烦了。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这种感觉,但是我们行为不会骗人。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陷入了一种想做怕结果,不做怕后悔的循环,身心会有疲劳和烦躁。就如题主所写,想努力工作却没有动力,而且一直拖延懒惰。最后说说建议:1.调整我们的心态,放下对自己完美的期待,没有一朵花是瞬间绽放,任何美好的结果都得有一个笨拙的开始。2.我们也要在思想层面放松自己,设立任务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并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可以是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也可以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做事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因为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3.我们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如练习正念或深呼吸后静坐下来,暂时性把手机调成静音,尽量给自己一段完整的工作时间。4.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做深度交流,释放一下低落的情绪。5.我们也要劳逸结合,当你疲劳的时候或者烦躁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一下拉伸运动,或者直接走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身心的愉悦会让你更加自信的投入生活。推荐书籍《拖延心理学》

5有用 · 0评论
对亲密关系总是怀疑,为什么?

对亲密关系总是怀疑,为什么?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说说安全感,在马斯洛理论中,对“安全感”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如果我们从小的成长经历里,我们的关系环境让我们一直都没有安全感,有很多的不喜欢、讨厌、厌烦、指责、惩罚、忽视等等无法信赖和依靠,充满了敌意的体验。这些经历的关系体验常常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成人,会一直扩散到其他各种关系里,总让我们担心甚至觉得周围的关系环境充满了不安全和敌意的感觉。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和男友日常的相处中,自己是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总是怀疑男友的爱,是内心什么需求?如果没有这样的情绪,自己会有什么反应和行为?我们还可回想童年,当你想和父母靠近,建立一种关系或者提出一个想法和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被忽略感,这种糟糕的体验也会让我们缺乏自信而处于不安和焦虑中,长大后在社会融入度和亲密关系上会受到影响。我们之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实是内心存有太多的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控制欲,我们或许害怕成为弱者,或许害怕处于弱势情境,在心理学上来说,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忍受不确定感,难以处理不可知的模糊性,于是我们用内心世界的情感构建了对现实亲密关系的想象。因此我们会发现,探寻亲密关系的本质,原来就是寻找我们不成熟的情感需求,也就是认识我自己。我们要去除心中的理想化,正视和面对自己的伴侣,你们能够走到一起,是彼此的欣赏和认可,并不需要看轻自己来吸引或满足对方。可以创造时机和男友来一次心灵沟通,首先向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爱意和信任,同时也请男友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良好的沟通既能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也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亲密关系。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关爱自己,允许自己真实的存在。当然我们也要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去丰盈自己的内在,当我们内核强大,你会更自信,而你身边的人也会更亲近。推荐书《亲密关系,成就灵魂伴侣》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说说安全感,在马斯洛理论中,对“安全感”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如果我们从小的成长经历里,我们的关系环境让我们一直都没有安全感,有很多的不喜欢、讨厌、厌烦、指责、惩罚、忽视等等无法信赖和依靠,充满了敌意的体验。这些经历的关系体验常常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成人,会一直扩散到其他各种关系里,总让我们担心甚至觉得周围的关系环境充满了不安全和敌意的感觉。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和男友日常的相处中,自己是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总是怀疑男友的爱,是内心什么需求?如果没有这样的情绪,自己会有什么反应和行为?我们还可回想童年,当你想和父母靠近,建立一种关系或者提出一个想法和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被忽略感,这种糟糕的体验也会让我们缺乏自信而处于不安和焦虑中,长大后在社会融入度和亲密关系上会受到影响。我们之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实是内心存有太多的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控制欲,我们或许害怕成为弱者,或许害怕处于弱势情境,在心理学上来说,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忍受不确定感,难以处理不可知的模糊性,于是我们用内心世界的情感构建了对现实亲密关系的想象。因此我们会发现,探寻亲密关系的本质,原来就是寻找我们不成熟的情感需求,也就是认识我自己。我们要去除心中的理想化,正视和面对自己的伴侣,你们能够走到一起,是彼此的欣赏和认可,并不需要看轻自己来吸引或满足对方。可以创造时机和男友来一次心灵沟通,首先向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爱意和信任,同时也请男友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良好的沟通既能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也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亲密关系。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关爱自己,允许自己真实的存在。当然我们也要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去丰盈自己的内在,当我们内核强大,你会更自信,而你身边的人也会更亲近。推荐书《亲密关系,成就灵魂伴侣》

0有用 · 0评论
  • 我的群组
  • 热门群组
  • 自我成长
  • 亲密关系
  • 情绪纾解
  • 心理健康
  • 互助共学
  • 新组速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