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恐惧:怎么跟权威打交道不发怵?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一. 权威恐惧是如何产生的

1. 自卑心理与过往经历

2. 来自父母的影响

3. 中国传统文化


二. 怎么克服权威恐惧

1. 认知觉察与修正

2. 修复内在小孩

 

-本期课后作业-

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回忆一下最近一次面对权威感到紧张和恐惧时,你大脑中有什么样的想法。不管什么样的想法,都要写下来,然后去分析一下这些想法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不合理之处具体在哪里。

 

-本期音频详情-

壹心理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施承孙。

 

这节课我们聊聊权威恐惧。也就是害怕跟权威的人打交道,比如单位领导、老师、长辈、比我们能力强的人等等。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同事都很认可他。可是工作不到半年,他却辞职了,只是因为面对老板会不由自主紧张。本以为只要离开公司好了,没想到新公司后,对新老板还是一样害怕

 

说:不是老板不好,平时工作也没问题,但是一到开会或者和老板谈话,就会很紧张。谈话前本想好了说什么,而且反复在心里练习,但实际说的时候还是结结巴巴,觉得自己很无能。后来就尽量不跟老板说话。

 

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通常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权威恐惧,因为我们心存敬畏。在一个组织中,下属对上级有一份敬畏之心,有利于组织的正常运作。如果盲目的完全民主,会失去向心力,整个团队很可能是一盘散沙。从这个角度来说,权威恐惧是有益处的。只要这个恐惧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忽略了。但如果对权威的害怕让人刻意躲避,给正常的人际沟通带来消极影响,那就需要去调整了。

 

权威恐惧是怎么产生的

 

跟其他的社交恐惧一样,它常常跟自卑心理有关。自卑的人在权威面前更显得自己很弱小,于是加倍否定自己。而且自卑的人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希望处处得到别人尤其是权威的喜欢和认可。所以说他们怕的其实不是权威,而是自己不被权威看好。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权威恐惧跟过往经历有关。比如曾经被领导训斥或批评,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面对领导就会有条件反射式的恐惧。这种恐惧没有得到正确的方式去调节,逐渐积累,成为挥之不去的权威恐惧。

 

除了这些,权威恐惧还有一些特殊性。

 

心理学认为,父母是我们心里的第一个权威,我们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以后我们跟权威的相处模式。如果小时候父母对我们比较严厉,比如稍有不对就会训斥、不允许顶嘴,要求我们对长辈绝对的尊重和服从。那我们就会很怕他们,担心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会挨骂,一件事做得不好就会挨打。当这种害怕伴随我们的成长,深深地印刻潜意识里,成年后我们遇到老师、老板、领导,就会把对父母的害怕原封不动地转移到现在和权威的关系中,他们就变成了假想中的“父母”。

 

权威真的有这么严厉吗?答案是否定的。厉害的是你的父母。表面看是现在的你在跟权威沟通,但在你的内心世界里,是小时候的你在跟你爸爸或妈妈沟通。这个时候,权威实际上严厉不严厉其实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孩,而对方就像个巨人。你感觉自己很弱小、很被动、很无力,而对方很强大。你不知道自己哪句话不对、哪件事做错了,就会被惩罚。你不能反抗,不敢反抗,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反抗。所以对你来说,权威是危险的,而且是不可预知的危险。

 

当然,有时候对你太严厉的也未必是父母,有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家里的其他长辈。只要他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同样会对你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权威意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皇帝至高无上,拥有巨大的权利。而在皇帝下面还有官员,一级一级的,直到最下面的老百姓,上级对下级也拥有绝对的权威。在我们的儒家文化里,倡导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很民主了,但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根深蒂固。我们在影视剧里面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平时也时常能感受到潜意识中很深的奴性,这在分析心理学中被称作集体潜意识。面对权威的时候,我们集体潜意识中的这个部分就会自动启动,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表现出很卑微,一种毕恭毕敬的样子。当把自己放在很被动的位置上时,就会非常紧张害怕。

 

那怎么摆脱权威恐惧的阴影呢

 

首先,你需要对自己的权威恐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感觉自己这样很怂很丢脸,这种心理让自己承受了更大的负担。权威恐惧其实是很常见的,每个人都会有,所以你不需要完全消除它。有这样的态度,你就可以轻松很多。

 

这节课重点跟大家介绍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运用之前讲过的认知觉察,觉察自己在权威恐惧时有什么想法,并加以改变。第二个就是修复儿时的经历,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

 

我有一个来访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我是一个胆小的乖乖女,缺乏主见,也不自信。参加工作两年多来,就是害怕和领导说话,特别是打电话汇报工作,担心自己说错。也害怕向领导问问题,担心问的问题很低级被领导说。总之,我就是害怕自己工作上的不足被发现,能力被质疑。所以如果领导在旁边,我说话声音都特别小,不敢主动和周围的同事聊天,只是埋头做事。

 

她的描述中,有一个核心就是:害怕自己工作上的不足被发现,害怕能力被质疑。于是我就问她:如果工作上的不足被领导发现,你担心什么呢?她说,会想到自己不被肯定,被认为能力不行,接着就会想到有可能丢到这份工作。我继续问她,工作上只要出现不足,一定就会被质疑被否定吗?她想了想,摇了摇头。我又问她:如果被领导批评,就意味着一定会失去工作吗?她立刻笑了出来。显然,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

 

当然,“被领导批评,就会失去工作”这种想法,并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我们应该进一步想到,被领导批评的人中有多少被开除了呢?又有多少人从来没有被领导批评过呢?当你能够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容易陷入主观臆断的想法了。

 

当我这样问时,我不需要她给我太多的解释,只是提醒她去思考自己这些想法,这样就能很容易找到不合理的地方。接着自然就能意识到,如果工作上某个方面做得不好,被领导批评了,那只是这个方面不对而已,不一定我这个人不行。这样就不会夸大问题,否定自己,也就不容易陷入自卑和恐惧。

 

这就是第一个重点,当你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时,可以有意识地去觉察此时此刻,你大脑中所出现的想法。然后问自己:我这样想有道理吗?是不是有其他可能性?这个想法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接着聊聊第二个重点,怎样修复儿时的经历,疗愈那个曾经在权威面前受过伤的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泛指那个曾经受到创伤的你,跟年龄无关。

 

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你要跟内在小孩连接。这个连接就是去回顾儿时你和父母的互动方式,尤其是你在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

 

有些人可能不想去看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这时候会用理性来保护自己,觉得过去的事是无法改变的,去看又有什么意义?的确,已经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受伤的身心感受一直留在记忆里,影响着我们的现在。所以,回溯过去的目的,是为了修复,而不是反刍创伤,更不是为了沉浸在创伤里。

 

要去翻开结痂的伤口,对谁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当创伤极其深重,已经成了相应的保护模式的时候。这时候,回溯是会很艰难,然而也更有必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做这一步时要有心理准备,你会有痛苦的感受。如果你很难和内在小孩连接,或者连接过程中感到很痛苦,难以承受,这时就需要找专业心理咨询来帮助。

 

当你连接后,就要去充分感受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在脑海里出现了儿时被父母批评或者大骂,你感受到怨恨、害怕或者委屈。不管是什么感受和反应,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试着以一种接纳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和给自己带来伤害的权威。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只要以一种接纳的心态陪伴他待一会儿。你这么做时,通常会发现自己不那么难受了,而且能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过去的痛苦。

 

我的一个来访者这样告诉我,每当想起被父亲严厉训斥时,心里就会很难受,就尽量不去想它,可是控制不住。在我的引导下,回忆那些痛苦的经历时,有了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就是当时自己是一个小孩,无力去反抗,而现在的自己不同了,是一个成人了,我有力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另外,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在合适的时候和你的父母沟通,或者和咨询师沟通。这种沟通也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明白,克服权威恐惧,最重要的就是不回避,多跟权威交流。可以尝试先从自己关系不是那么直接的权威入手,比如其他部门的领导或者课程的老师等等。尝试去权威接触,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权威的另一面,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老板、领导、老师都只是一个角色而已,这样我们就容易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对方。再面对他们时,就会比较容易,能轻松一些。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课后练习,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回忆一下最近一次面对权威感到紧张和恐惧时,你大脑中有什么样的想法。不管什么样的想法,都要写下来,然后去分析一下这些想法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不合理之处具体在哪里。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次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