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亿是一种什么体验? | 自我实现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前四周的课程里,我们从生理、社会、心理三个自我发展阶段开始,先通过周哈里窗解了四个象限的我;接着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了解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然后,又学习了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阴影、情结、人格面具以及自性化等与人格发展和完善相关的重要概念,由浅入深、由外而内地逐渐开展了对自我的层层认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想要带领和陪伴你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心灵成长之路?螺旋式上升意思是:真正经得起岁月检验的个人成长和问题解决,都不是像直线样一蹴而就的,而是有时向上有时向下、有时向外有时向内、有时积极有时绝望在每一个层面都要停留足够的时间、完成足够的探索和体验、找寻和重建足够多的支持资源后再循序渐进地向上生长;这个生长过程,意味着:每当你完成了一个层面的探索、具备了更多的力量后,就会有一份真实的生活练习出现在你面前,打击你、磨砺你,甚至让你感觉到更大的痛苦和绝望之后,再带你上升到下一个层面上。这也是我在咨询工作中最常用的模式。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每当咨询有进展时,就会有新的话题跳出来,帮助她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比如,我们刚刚探索了她的关于狗的未完成情结,一出门,就有一只小狗迎面扑过来,帮助她直面因狗而起的死亡焦虑。

 

认识自我,除了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心理学各个流派关于自我的定义和建构,为我们认知自己提供了充分的视角和通道。本周,我们将学习关于自我的另外四种不同的视角,最终你会发现:认识自我,既包括认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也包括认识人与万物的相互关联性。自我认知的疆域越广阔,由自我设限带来的困扰也就越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被称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流派重要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层级的需要开始,逐渐地向上发展到高层级的需要,由此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各种不同的需要,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比如,对获得真善美、等至高人生境界需要。

 

自我实现是一种发展过程,而不是一种最终状态。通俗地理解,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 

 

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就会延伸出下一个层次的需要;但如果内心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足够强烈,那么即使另外四个需要没有全部满足、也一样会达到,只是可能与外界出现冲突和不平衡。

 

比如,一位企业家,在别人眼里功成名就,但他却感到越来越空虚、苦闷和虚无。我问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不会有这些感觉,他说:“写诗的时候。我本来只想做个诗人,但父母、妻子、孩子,一大家人等着我养活,为了他们,只能不断拼命努力。但真的一点都不快乐,还总是担心万一哪天失败了、破产了怎么办!这让我很无奈。”

 

听起来,似乎真的很无奈,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一个人之所以感到活得无奈,一定是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了满足后,又有了新的没能满足的需要所带来的、而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满足他人,牺牲了自己。对这位企业家来说,做企业虽然不是自己的真爱,但当初选择从商,是因为从商比做诗人更能满足他的生理、安全、社交以及尊严这四个层次的需要。只有当这四个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真正浮现出来。

 

也许你会说,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难道还没有自我实现吗?实际上,这是很多人都有的误解,误以为取得成就就是自我实现。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地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寡取得了多少荣誉等等,这些和自我实现没有直接的关系。自我实现更多地是对心灵完善和人格完整性的追求,而不是外在的追求只有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感到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时,才有可能是真正的自我实现,达到全然忘我的状态。

 

虽然这位企业家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写诗的时候感受到的这种状态,但现在,他的身份认知停留在了成就、名声、地位等尊严需要的满足上,不能理解为什么拥有了这些自己却依然不快乐。

 

我问他,是什么让他觉得不能一边经商一边写诗?他说压力太大、没有了想象力。我又问:“除了压力外,有没有恐惧呢?”他沉思了很久,点头说:“我其实一直都怕自己一旦重新开始写诗、理性就会被感性淹没,再也没有斗志把企业经营下去了。企业要是出了问题,我岂不是又要从头解决一家老小的生计?”我紧接着问他:“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他想了想,笑着说:“有点夸张了,生存应该不是问题,财务方面我都有安排。这么一想,好像偶尔感性一下也没那么可怕。”

 

所以,你看,当自我实现的需要浮现出来时,真正阻碍它的、不是外界、而是自我设限。

 

一个女孩曾经来问我,说:我快毕业了,想留在上海做游戏策划。但是爸妈不同意,他们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回老家过安稳的日子就行了。可是老家只是个四线小城,没啥互联网公司,我就不想回去。结果一和他们聊我的毕业打算,妈妈就在电话里哭闹,说我不孝顺。时间一长,我自己也动摇了,想要回去满足爸妈的愿望。可是,面对已经到手的offer,是咬牙继续在留上海,还是听爸妈的话回去,真的好难抉择?

 

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你会发现什么呢?

 

女孩的叙述里,包含着自己的需要与父母的需要,这个双重关系。父母对她的关心停留在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上,同时他们希望女儿满足他们自己的爱与归属的需要;女孩跟他们的对话则直接跨越到了自我实现部分,越是想说服父母、越是会引发他们的焦虑。

 

聪明的做法是:抽时间回家,与父母面对面沟通。先回应父母关于生存和爱与归属的需要,通过现实数据,比如工资收入、留沪学长的成功经历、自己三到五年的蓝图愿景等缓解父母的现实焦虑,再通过情感回应,告知父母自己将如何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包括接他们到上海小住、与同事朋友交流等等,缓解父母的情感焦虑。与此同时,想办法让父母感受到职业理想对自己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温和而坚定地持续沟通和对话,就有机会向自我实现的目标不断迈进。

 

如果你也希望自我实现,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

 

1.尝试全神贯注,忘怀一切地做一件事;

2.勇敢选择成长,而不是畏惧退缩。

3.倾听自己内心最强烈的那个声音;

4.诚实担责,而不是伪装隐瞒;

5.不断进行人格完善和整合,让自我实现成为一生的追求、而非一蹴而就的结果。

 

此外, 我在文末为大家准备了自我实现简短指标量表,大家可以根据量表的提示说明,为自己自我实现的状态做个测试,并参照马斯洛提出的高度自我实现的人,他们的15项心理特征,判断一下,自己下自己离自我实现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本期课后作业

参照文末的自我实现简短指标量表,给自己的自我实现状态做个测试,判断一下,自己离自我实现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拓展阅读】

 

一、自我实现简短指标量表(Short Index of Self-Actualization,简称 SISA

 

15道题目,每个题目有6个选项,得分最低为15分,最高为90分,其中2568111314为反向计分。在这个量表中,取得的分数越高,表明距离高度自我实现的状态越近,越有可能达到自我实现123456分别代表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同意,6=非常同意

 

1. 我不为自己的情绪特征感到丢脸

2. 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3. 我相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信赖

4. 我觉得我可以对我爱的人发脾气

5. 别人应赞赏我做的事情

6. 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

7. 我能够赞许、喜欢他人

8. 我害怕失败

9. 我不愿意分析那些复杂问题并把它们简化

10. 做一个想做的人比做一个随大流的人更

11. 生活中我没有明确的要为之献身的目标

12. 由着性子表达我的情绪,不管后果怎样

13. 我没有帮助别人的责任 

14. 我总是害怕自己不够完美 

15. 我被别人爱是因为我对别人付出了爱

  

二、马斯洛总结的高度自我实现的人,他们的15项心理特征——

21-1.jpg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