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同体,是一个人顶级的魅力|人格面具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2002年,我应邀为上海热线制作了50多期心理类视频谈话节目——《与心理医生面对面》,做过国内首次由同性恋者亲自出镜的对话访谈,嘉宾是一位美籍华人。访谈结束后,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纷纷表示:这位坦率真诚、兼具男性阳刚和女性阴柔的嘉宾很有魅力,让人很想跟他做朋友。

 

不止是这位嘉宾,我接待过的大多数同性恋来访者,日常生活中人缘都很不错,和同性、异性都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有的甚至是一堆朋友陪着来咨询的,好像性取向的不同不仅没有影响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他们相处起来更加的轻松和真诚。

 

这一点,或许跟大多数不了解同性恋者的人所想象的不一样。事实上,心理学家很早就做了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有过类似的发现——

 

弗洛伊德说,一个正常人的行为从来不是完全的男性化或者女性化;而我们前面学过的荣格理论中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则用男性的女性意象女性的男性意象两个术语,说明人类先天具有双性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都同时住着一个男性人格和一个女性人格,只不过很多时候它们一个睡着,一个醒着。

 

有个叫桑德拉·本姆的美国心理学家编制过一个量表,用来测量性别角色,这个量表将一个人的性别特征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通过研究,她发现:四种性别特征中,最受人欢迎的是双性化,而最不受人欢迎的则是未分化。双性化作为一种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在心理健康、自尊、自我评价、适应能力、情绪调控、压力化解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比其他类型要好。

 

如果,一个生理性别是男性的人,除了具备男性特质中的坚强、刚毅、大气、有头脑、强壮、主动等,还具备了女性特质中的温柔、细腻、体贴、脾气好、能屈能伸等等,我们就说,他具备了双性化人格,雌雄同体,刚柔并济。反之,在女性身上也一样。但,如果一个男生过于女性化,缺少了男性本身的特质,则会成为大家常说的娘娘腔。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在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上都比较片面,智商、情商也相对较低,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严重偏科,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气质的男孩,和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长大后,这些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也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我女儿小圆子4岁的时候学习轮滑,遇到一位寸头的教练,小圆子好奇地问:“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教练想也不想爽快地回答:“都行!”

 

这个“都行”,让本来就气场十足的教练更加人气爆棚。谁不喜欢这样幽默豁达的人呢?而这样的豁达和应变力,正是来自人格特质中的双性化,开个玩笑来说的话,就像心理层面上的“雌雄同体”。

 

不过,不要误会,双性化不是中性化,更不等于同性恋者。就像荣格所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者的结合,自我才是完善的。人格的成熟,意味着男性发展出女性特质、女性发展出男性特质,比如,人到中年之后,女性更果敢,男性更温和。这种结合了男女两性优点的人格特质,就被称为双性化人格

 

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人在文学、绘画、戏剧、摄影等等领域都有更大的成就,比如莎士比亚、达芬奇、济慈等。

 

而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各有用武之地,男性特质可以助力你的事业,女性特质会滋润你的生活。掌握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在职场和家庭中玩转“雌雄同体”的Cosplay。

 

虽然灵活运用雌雄同体的两性特质,可以帮我们在生活中如鱼得水,但假如某种特质的使用并非本性使然,而是努力伪装出来的,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C女士是一家生产型企业的部门主管,单亲妈妈。常年的工作习惯和男性化的工作环境,让她的男性特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深受上司和同事们的欣赏。不过,再多的欣赏也抵不过青春期儿子不屑的一句:“你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男人婆!”听到儿子这么说,C女士觉得自己的人生观瞬间都坍塌了,以前的努力好像都失去了意义。她说,一直以为自己的付出、儿子会懂得,没想到最后自己在儿子心中成了这样一个形象。

 

C女士的问题,牵涉到荣格理论中的另一个概念:人格面具,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迎合和适应社会期待与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人格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就像戴上不同的面具,面具往往有很多个,而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

 

人格面具对于一个人的社会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它使我们能够与各式各样的人交际,帮助我们适应社会,得到认可,但同时也会隐藏真实自我。如果没有自我觉察,就可能将某个面具当做真实的自己,过度使用后、再也摘不下来了。

 

我在太原讲课的时候,专程去了一趟晋祠圣母殿,那里有一尊著名的仕女像:她的脸向着圣母的一方在微笑、而背着圣母的一方却是哭泣和悲伤的。梅兰芳先生曾经在那里驻足三个月,揣摩人像的内心世界。

 

对于仕女来说,微笑是面具、悲伤才是真实。而对于C女士来说,“男人婆”也只是为了适应工作环境而带的面具,只是过度使用后,回到家里也忘了摘下来,所以才会让儿子如此失望。

 

每个人的人格里,都可能有一些常用面具。有的是为了自我保护,有的是为了赢得现实利益、有的则是为了隔离不被自己接纳的真实自我。问问自己:你常用的面具有哪些呢?哪些是在做自我隔离?

 

带着面具的假我,很难与人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也很难焕发持久的生命力。要想避免面具的过度使用,你可以经常给自己“去角色化”,就像演员必须要从自己饰演的角色里走出来、才能做回自己一样。

 

而想要做回自己、摆脱人格面具的负面影响,需要你有勇气相信:你的真实自我虽然不完美、但却是完整的、独一无二的,就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样——你也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霸气。

 

这样的真实自我,在荣格的理论里,被称作自性,是指:意识与无意识相互补偿所形成的心灵完整性。这是我特别想与大家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明天的彩蛋课上,我们进一步展开。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本期课后作业

思考:你的常用人格面具有哪些?哪些是在做自我隔离?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