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他人看清自己,不做当局者迷? | 盲目我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一对夫妻来找我做咨询,原因是丈夫觉得妻子太强势、不尊重自己,过得很压抑,想离婚。而妻子觉得已经够温柔、够尊重了,是丈夫太“作”,想要通过咨询让丈夫意识到错不在自己。

 

我请两个人分别谈谈婚姻中的感受和看法。妻子优雅地翘着二郎腿坐在丈夫对面,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长篇论述之后,目光逼视着丈夫说:“该你说了!你说呀?平时说我不尊重你,现在尊重你让你说、你怎么又不说了?”妻子一边说着,一边用穿着高跟鞋的脚尖指向丈夫、不耐烦地隔空踢了几下。

 

这几下,让我看见了丈夫无从言说的苦恼:妻子的脚尖暴露了她不曾意识到的自己——对丈夫的不屑感、对关系的操控欲、以及面对丈夫时那种以上对下的沟通模式。正是这些,让丈夫感觉到了她的强势和不尊重,而妻子却浑然不知。

 

这个妻子身上所呈现的,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在周哈里窗的右上角叫做盲目我,也背脊我属于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盲目我”存在,比如:一些细微的神态和情绪,如果别人不告诉我们、我们可能永远觉察不到。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当我陷入沉思或者特别认真地做一件事的时候,表情会变得很严肃,跟平时面带笑容的样子完全不同。如果不是有小伙伴问我“是不是生气了、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这一面。

 

“盲目我”对于我们来说,既然都属于自己之前完全不知道的部分,它包含两方面,可能是你没有意识到的缺点,也可能是从未被你自己认可过的优点。当别人告诉我们时,特别是听到与自己的初衷或想法不相符合的情况时、我们会感到惊讶、自我怀疑,心底里最常冒出的声音,要么是“我没你说的那么糟”,要么是“我没你说的那么好”。我们来一一解读下,遇见“盲目我”的这两种反应。

 

第一种声音,“我没你说的那么糟”。比如说,有的人一直觉得自己很谦虚,可是一旦面临批评或不同意见就急于辩解、听不进去,或者总想证明自己。别人看到的他的心理特征,和他自己以为的,就不一样。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先后参加了很多大公司的面试,每次都对答如流、侃侃而谈,他预计会收到两三个offer,甚至还在心里模拟了一下被几个公司争抢的场景,结果最后一个offer都没收到。事实上,如果他有机会听到面试官的反馈,就会知道,问题恰恰出在“对答如流、侃侃而谈”之上。在他看来,那是自信满满,而面试官的评价则是:倾听能力不足、过度自我中心。

 

这位大学生不一定有机会跟面试官争辩“我没你说的那么糟”,但他的困扰恰恰是“盲目我”过大。“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觉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强、喜欢自我探索的人,盲点比较少,“盲目我”也比较小。

 

对于“我没你说的那么糟”的人,给一个小建议,就是学会把别人当作了解自己的镜子和尺子无论赞美还是批评,都用心聆听、将它们当作扩展自我认知的机会,急于辩解、不固执己见这样可以帮你越来越减少自我盲点,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假如对盲目我的被“揭露”感到不安或不能完全认同,可以告诉自己:让我不舒服的不是“尺子”,而是我自己的局限性。不断扩展局限,人生之中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少。

 

盲目我的第二种声音,“我没你说的那么好”。

 

有朋友留言说:“不管是朋友、家人还是陌生人,但凡表扬或夸奖我,我都会微笑着和对方说谢谢,表面看起来宠辱不惊,但心里一直不停有个声音说,他们只是在客气、安慰我而已。我从来都不相信他们的称赞是真的。”

 

也许你很难想象:咨询室里,害怕赞美的人比害怕批评的人更多。因为,怕赞美是习惯了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而自我攻击比他人的攻击更能摧毁一个人。

 

后面的课程里,我们会具体探讨自我攻击、不配得感等等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化解。今天,先教给你一个小技巧来缓解被赞美时候的不自在—— 你可以把心里的声音说出来,告诉赞美你的人:“我可能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但真的很感谢你告诉我这一点。你看见我的好,是因为你的好。”

 

同样,如果你发现自己“接受不了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也会让自己炸毛、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话,你可以学着说:“谢谢你告诉我,让我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看我、这样理解这件事的。”  

 

我常打一个比方:把自己看作是一幅拼图,拼图的每一块分别被每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收藏着,那些赞美或批评我们的人,就是无偿贡献出他们手中的拼图模块、帮助我们看见更完整的自己的人。这样想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减少不安、还会发自内心感恩这些帮助我们的人。

 

以上是我们听到与自己想法不符合的情况时,心里最常冒出的两种声音。这些都是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遇到的情况,但如果你总是在怀疑“我有你说的那么好吗?”、或者总想辩解“我没有你说的那么糟”时,就需要检查一下我们上周谈到的自我意识了。

 

 

除了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别人的盲目我、成为那个帮助别人的角色。那么,如何面对他人的盲目我,既能巧妙地帮助他人又不影响你们的关系呢?有四个点要注意。

 

第一,要友善意思是揭示对方的盲目我是为了鼓励或帮助对方、而不是为了满足自我显示的欲望;

第二,要谨慎意思是要注意保护对方隐私,考虑对方的承受力、理解力的同时,注意表达的环境不会给对方带来压力或伤害;

第三,有选择是指要避开一些性格孤僻、偏执、爱钻牛角尖的人,也要避开那些刚刚经历了人生重大事件、情绪波动大的人;

第四,自我保护是指跟别人讨论对方的盲目我时,无论谈的是优点还是缺点、正向还是负向,在保护对方的同时,也一定要记得保护自己。

 

前不久在北京发生了一起中科院研究生在招待来京旅游的高中同学却被捅死的事件。我们在心痛的同时,多么希望受害者当年在善意规劝施害者的时候,能够更多观察和了解施害者当时的心理状态,选择私下单独表达或者不表达,这样的话,或许可以避免后来的伤害和悲剧发生。

 

盲目我,不仅存在于个人身上,也存在于整个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地心说时代,人类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充满自大情结,直到日心说的出现才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进化论时代,人类认为自己是动物进化的高级阶段,是最智慧的物种,直到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概念的出现、直到霍金预言未来世界属于人工智能和外星人,人类婴儿式的全能自恋才逐渐被破解,开始在更大层面上来看待自我、看待外界、看待他人、他物。

 

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疆域不断扩展的过程,在我来看,它很美妙,希望你也能领略到其中的乐趣,透过他人和世界,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