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还是妥协现实?如何做好这个选择题 | 心理自我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别人眼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心里苦,心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则将要完成我心中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说不出的苦恼。

 

什么意思呢?先与你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30年前,我读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班主任给大家做了一份“气质类型”测试,包括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个类型测的是每个中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跟谁比较像。

 

尽管老师反复强调,类型没有好坏,而且很多人是混合型的,但被测为黏液质的同学还是成为了大家的笑点,因为黏液听起来很好笑。于是,这些同学生气了,一心想证明自己并不真的黏黏糊糊,但又发现行动上还真像测试结果说的那样:反应缓慢,不喜欢新环境,善于忍耐,坚韧执拗,有什么都藏在心里。于是,他们开始体验到“宝宝有苦说不出”。

 

这场测试掀起了大家对自己的求知欲,从关注别人希望我成为什么样开始转为关注我实际本来是什么样、未来又会成为什么样。大家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类型、智力水平、行为模式以及对未来的不同设想。要把自己说清楚真不大容易,可能需要一辈子的光阴。

 

 

这样的自我概念,就叫心理自我,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和评价。包括对自己记忆、思维、智力、价值观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认知评价。

 

从时间来看,心理自我可以分为: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的我。过去的我是对以前自己的觉知和评价比如以前我是个乖乖女、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现在的我是从现实出发,对现在的我的认识,比如现在的我虽然乖、但是很不开心理想的我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自己将来应当成为的那种人,比如以后我再也不想当乖乖女了,我要成为王菲那样有个性的人

 

理想的我,是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现实一致,但对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有很大影响,是行动的动力和参照。

 

曾经有一位女留学生,在国外长期失眠、但又不想父母担心,所以偷偷地请假回国、来找我做咨询。她说,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自己出国借了很多钱,还被中介骗走十几万。虽然最终自己还是出去了,但心里非常不安,觉得欠父母的一辈子都还不清。

 

其实出国留学是父母的心愿,不是她的。她的理想是做一个普通人、留在父母身边,但现实的自己必须要努力拼搏、获得成功、报答父母。带着理想我与现实我、父母期待与自我期待之间的冲突,她的生理自我开始生病了,似乎只有生病、才能让自己找到暂停一下、想清楚再行动的理由。

 

追随理想还是妥协现实,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也可能要用一辈子去解答。解答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建构心理自我的过程。所以,心理自我的发展阶段,从青春期一直蔓延到成年之后。

 

 

心理自我发展过程中,还有个关键词自我认同,包括身份的认同、性别的认同、角色的认同,等等。假如自我认同出了偏差,日常的生活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还记得前面穿裙子的男孩的故事吗?整个小学时代,他过的都还不算糟,虽然男孩不跟他玩,但他交往了不少女生小伙伴,而且因为学习好、不捣乱,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他开始看不起男孩子们,认为他们粗鲁、愚笨、不精致。到了中学阶段,当家长们都在担心孩子早恋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跟女孩子在一起就像闺蜜,完全没有想过要和她们谈情说爱;反倒是来实习的物理男老师,白白净净的,举止文雅、谈吐不凡、完全不像其他粗鲁的男生,让他很有亲近的欲望。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早就猜到了,肯定是同性恋呀!

 

没错,前两节课里我们谈到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这节课,我们再增加一个概念,心理性别。就像这个男孩一样,因为家庭的不当养育方式,让他从小在性别的认同上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应该像女孩一样。不过,这并不等于他的性取向也必然同时发生改变。所以,你只猜对了一半。事实上,男孩对物理老师的喜爱,是青春期假性同性恋的表现,他只是把自己对自己的喜爱投射到了老师身上而已。

 

故事还没完,到了大学,他遇到了一个强壮、高大、雷厉风行的女孩,女孩疯狂地追求他,他也半推半就地尝试着交往,结果发现:自己原来对异性并不排斥。

 

不知道你有没有困惑:怎么?这样的人还不会成为同性恋吗?的确如此,心理性别认同的错位并不必然导致同性恋,但有可能成为双性恋者或者跨性别恋者。实际上,我们最终恋上的,都不过是一堆特质。一个女性化倾向的男性,只要遇到男性化倾向的女性,一样可能发生正常的恋情。

 

男孩来找我咨询,就是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是不是有病?我们一起分析探索,确认了男孩心理自我的性别角色认同是女性,所以言行举止、生活行为习惯都以女性的心理角色来表现,但他从未打算做变性手术,他渴望的恋爱对象依然是有理想的男性特质的人。所以,准确地说,他属于跨性别异性恋。

 

男孩舒了口气,说:搞清楚自己,就好办多了。我问他是否接受这样的自己,他说:不但接受,而且喜欢。

 

这个案例听起来会不会有些烧脑?其实,我之所以用那么多时间来详细描述它,只是想让你明白:在心理自我层面,外界的影响可能导致我们成长方向的改变,但最终能否过好一生,则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自己、接纳了自己。

 

 

自我意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作一个人从家庭认同、社会认同到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只有自我认同良好的人,才能够发展出不低不高刚刚好的自尊,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就像我们说,同性恋不一定就是有病,当一个人能够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性别取向的时候,同样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明天我们将分享一位自称“职场菜鸟”的朋友的来信,与他一起仔细探讨:有哪些方式和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心理自我层面上进行自我建设,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而做准备。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