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周|深度聆听答疑

本期内容

分享及答疑

 

1. 最近很流行佛系这个词,感觉做了老师的正念练习,人越来越佛系,哎,自己觉得挺好,但是这真的好么?

 

2. 如何做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

 

3. 听课时好像能听懂,但真正到日常生活中应用时确感觉很快又回到原来的模式中而且并没有觉察到,要如何做才不会这样呢?

 

4. 我不太敢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观察到的别人的动作告诉ta,因为有一个预设:每个人都不想被看穿。如果真的说对了,对方有可能会受到惊吓然后糊弄过去。请问我这么想,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误区呢?如何判断对方是欢迎你解读ta的情绪的呢?

 

5. 有时候我不太敢观察对方的脸和动作,因为一方面我认为要“认真地听别人所讲的话,不要分心”,另一方面又担忧如果话和动作不一致,自己分辨不出来应该相信哪个,老师对于我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6. 如何从对方话语中捕捉到她真正的意图,或者是她想要听到的?但是如果你觉得她想听到的却是你不能给或不愿说的,与自己想法意愿不同的,是需要本着自我的沉默还是违心附和?“只是为了理解,不是去相信或认同”这句话做起来好难,在日常的聊天与咨询中的聊天还是有所区别的,日常人际是自我无法分离的人际关系。如果生活中也使用咨询的技术,那对方眼里的你会不会是一个不真实的你?自己会不会太压抑自己?因为有时听到话,你根本无法理解,也不同意,找不到可以回应之处,又觉得不能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怕是只有沉默了。那这样对于关系也没有促进作用。聆听,重要的是能理解。表达,也要双向的吧?这样的关系在生活中才能轻松畅快的维持。不愿意把倾听变成敷衍,但失去自我表达,也就无法用其他方式去理解反馈对方了,只有沉默。

 

7. 第六个原则,确保自己听懂。还是用亲密关系举例,我老公是一个说话特别特别委婉的人,经常搞不清楚他要表达的重点。在情绪很强烈的时候,更是搞不明白他生气的究竟是哪一件事,所以特别需要去确认是自己听到的、以为的那件事吗?

 

8. 疑问:会不会形成职业病?总是这种状态会不会很累?什么时候可以放下这种状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