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关心他人 | 感同身受

本期内容

学员David问了我一个问题:

 

别人都会在告别时道声“路上小心”之类的话,可我说不出口。

 

别人遇到头疼脑热的事儿,我往往不知道怎么做,最后什么都不做,被别人贴上不懂得关心人的标签。

 

其实,虽然我嘴上不说,看起来冷冷的,但心是热的。

 

另外一位学员Kevin也提了类似的问题:

 

恋爱期间,女友说他总是漠不关心的样子。实际上,他内心很爱她,也很关心她。

 

问这两个问题的David和Kevin都觉得自己在关系里好像呆呆的木头人,不懂得怎样对别人表达关心或让别人感到自己被关心了。

 

木头人是指在关系中没有真正体会到对方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对方需要的人。

 

为什么David会被认为不懂得关心人?

 

Kevin心里关心女友,但女友却感受不到,为什么?

 

这些关心别人的雷区,你踩了吗?

 

雷区一,自以为是的关心。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很多孩子都很反感妈妈逼着自己穿秋裤,即使我们知道,这是妈妈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但孩子基本上都不会领情。

 

原因是,我们不觉得冷,是妈妈把她个人的感受强加到了我们身上,认为我们也跟他们一样冷。

 

我把这种关心称之为,自以为是的关心。

 

由于年龄的差距和身体的状况,跟妈妈相比,孩子的抗寒能力强很多,有时候根本不需要穿秋裤保暖。

 

这时,妈妈的关心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压力。

 

逼孩子穿秋裤的妈妈不太懂得关心人。

 

雷区二,敷衍的关心。

 

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女生特别讨厌男朋友或丈夫说的一句话是,多喝热水。

 

“我例假来了,肚子很痛”,

“多喝热水”。

 

“我这段时间身体不舒服”,

“多喝热水”。

 

除了多喝热水,就没有其它的。

 

为什么这么多女生讨厌男生说“多喝热水”这句话?

 

因为男生根本没有考虑到女生需要的是什么,更多是用漫不经心的方式去对待女生的需求。女生感到自己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多喝热水似乎成了敷衍女生的万能钥匙,没有任何关心的成分存在。

 

雷区三,把关心放在心里,言行上没有任何表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么通过语言,要么通过表情,要么通过行动。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只把关心放心里,对方又看不到你的心,也不是神仙,他怎么知道你在关心他?

 

以上三种关心人的雷区,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尽量做到避免。

 

如何关心别人,才是有效的呢?

 

关心别人是有层次的。

 

这个层次是先从言语表情,再到行为。

 

第一,言语表达关心。

 

例如:

 

我有一位异性密友,每一次她知道我坐飞机都会发来信息“一路平安”。飞机落地,第一时间打开手机一定能看到对方关心的问候,“落地了吗?”

 

我回,“落地了”。

 

她回,“心安”。

 

简短的几句问候,我能深刻地感觉到对方一直在牵挂着我,她把我放在了心上,她的这份牵挂让我感到特别踏实,特别暖心。

 

所以,言语表达关心,就是把对方放在心上。

 

第二,关心可以通过表情传递。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小孩子走路摔倒了,孩子的妈妈看到后,会立刻露出心疼和关切的神情,然后跑过去安抚自己的孩子。

 

当你一位珍贵的朋友遇到了困难挫折,你会陪伴他。

 

真正的陪伴不一定是空间距离上的,也可能是心与心之间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积极回应。

 

积极回应的意思是,当你发出一个需求想跟对方建立链接时,对方能立刻回应给你。

 

有一位女生失恋了,她的朋友非常关心它,一听到消息马上来到她身边。她没做任何劝解,只是安静地坐在她身边,陪伴着她。在她哭泣的时候,递上纸巾,眼神里满是悲伤的神情。

 

朋友的这种做法,那位女生被关心到了。

 

很多人对积极回应存在误解。

 

比如,像上面这位失恋的女生,有的朋友可能会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你不能这么颓废啊,要振作起来,人生还很美好,别放弃......”

 

朋友唠叨的关心方式对于一个沉浸在悲伤里的人,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带来压力。最好的关心方式就像第一位朋友那样,静静地陪在她身边,在她需要的时候,积极回应她的需求就足够了。

 

需求不一定是现实层面的需求,也可能是心理层面的需求。

 

第三,最高层次的关心是行为。

 

很多人都有这种美好的童年回忆,当你瞌睡打哈欠,妈妈把你抱上床,在你的脖子下面放一个松松软软的枕头,然后帮你掖好被子,再轻声地说,“宝宝困了,要睡觉觉了,晚安。”

 

或在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妈妈端出了香喷喷的饭菜。

 

妈妈的这些行动,我们都能体会到关心。

 

因此,关心别人别藏在心里,最好落实在言语,表情,行动上才有效。

 

精神分析师克莱因说过一个概念,“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自于原始的母亲对待婴儿的方式。

 

因为婴儿不会说话,只会哭,所以,当婴儿有任何需求时,只能通过唯一的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那就是哭。

 

作为妈妈,当你听到了婴儿的哭声,接收到的信息是,婴儿有需要了。婴儿有什么需要?是尿了?还是饿了?还是冷了热了?

 

妈妈解读出来后,第一时间去满足,我们称这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也可以运用到人际关系中,当然,这种关心的程度是最深层次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里,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理解对方的需要。

 

第二个关键词,在需要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时,积极回应能让对方感受到。

 

因为真正的关心能让对方体会到强烈的情绪体验。真正被别人关心到的人,内心也一定会产生特别强烈的情绪体验。

 

第三个关键词,特殊存在。

 

特殊存在是指,我的需求跟别人的需求不同。如果对方能察觉到我的特殊需求,才是真正关心我,懂我。

 

我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自我价值比较低。

 

给她买较为昂贵的礼物,她内心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礼物,送她,她推辞说:“不要不要,你们赚钱不容易,干嘛买这么贵的东西。”

 

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责怪妈妈,但往往忽略了妈妈内心的焦虑。

 

每次,给我妈妈买礼物,她问多少钱?一千块钱的东西我就说一百块。这样既能缓解她的焦虑和尴尬,又能收的心安理得,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她也知道肯定不止几百块钱,但她会感到你在意了她的感受,关心到了她。

 

所以,真正的关心是从需求层面,现实层面和心理层面。缺少任何一个层面的关心,对方都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关心。

 

最后总结一下,关心别人,不要自以为是的关心,不要敷衍的关心,不要只把关心放在心里。

 

有效的关心要从语言,表情和行为三个层面去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关心别人的非常好的方式之一。

 

对别人真正的关心,别人一定是能够感受到的。对方感受不到的关心,不是真的关心。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留一个小作业,试着用我介绍的技巧去关心一下身边的朋友吧,也许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更亲密。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