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透明边界线|心理疆界

本期内容


| 本期你将听到:

 什么是心理边界?

 什么是心理规则?

 疆界效应对人格成长的作用


——本期知识点—

 什么是心理边界?

◎人格结构中不同成分,每个成分如同一个区域,人格不同区域间的边界也称之为疆界。

区域间疆界越薄,说明通透性强,人格区域间的流通性强;疆界越厚,说明每个人格区域隔离起来,一个人不愿让人知道的内心秘密与伤痛会被严密的疆界封闭起来。

◎心理疆界存在于两种心理活动:一个是内心与环境的心理疆界,一个是人格内部区域间的心理疆界。心理活动是有边界要求的,什么情境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是有明确规定的,要了解这些心理规则。

 

心理规则

心理规则是让人依情境特征做出恰当反应的行为要求是保证社会适应、自我协调的保障。

几种常用的心理规则

间隔区划涉及了自我内部区域之间的疆界。

间隔区划是由人格心理学家霍尼提出来的,是指人们各种生活区域是按照不同的法则来运行的,反过来说每项生活法则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 不可越界,如果某一生活区域的法则迁移到其它生活区域,就出现问题

内外有别这涉及的是自我与环境间的疆界。

这一规则涉及的是公我与私我的差异与边界。公我一个人公众场所所表现出的公众形象,如同人格面具层面;私我是在私人空间中的自我表达如同面具后的真我。公我的展示是受制于社会规则,私我的表达遵循的自我规则 

区域扩展涉及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疆界。

依据客体关系理论,在人刚出生时,主客体界限不清,你可以看到小孩子会啃自己的脚趾他们把脚趾当玩具玩,而不认为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之后,随着慢慢地长大,他们明确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知道了自己与妈妈的关系,形成了依恋关系。并且由此,扩展到与其他不同人的交往,明确意识到人我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地位差别。、

心理疆界会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财产或心理资源”界定出一个明确的范围。一位善良的在心理生存空间中不仅有“自我财产”,还会将社会责任与他人需求扩展入他的心理空间,将自我与社会的疆界更通透化。而一个自私的人,个体心理疆界的扩展是以掠夺社会资源、占有他人资源基础的。因此,在心理扩展中,心理疆界规定了我们人格要阻断外部不良因素的侵入,要吸纳美好元素来滋润我们的心灵。

 

疆界效应对人格成长的作用

保护功能可以保护我们的心灵健康成长,保护我们的心理资源不被无效地流失

阻绝功能,可以阻挡不良环境因素侵蚀;

隔离功能可以将个人私密与外界隔离开来它可以将个人伤痛隔离起来,暂时存放在一个区域中,不去干扰健康的人格区域

边界功能可以让人分清人与自我、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边界,明晓做人做事的规则,做出恰如此份的言行,不越界,不出格,不造次

 

——拓展材料——

影视条目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276916/

剧中描述了一名过度认同职业角色的女医生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占据了她的全部身心,忽视家庭回到家仍然板着一个医生的面孔,就像永远也脱不下白大褂的医生,导致丈夫出现情感危机,丈夫希望家中看到的是一个妻子的面孔而不是医生的面孔。一位生活状态良好的人,应该是在各种社会角色中依据间隔区化的原理灵活恰当转换人。

 

——下期预告——

人格发展中的停滞与倒退。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