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很敏感,怎么办?

本期内容

当我们谈到敏感的时候,说实话有一些困惑,敏感在今天究竟是一个褒义词,还是一个贬义词有些时候真的不太明白我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那里获得的评语就是敏感,后来我们就琢磨了很久在美术老师那里获得的评价也是敏感,我们又琢磨了很久所以现在好像敏感变得比较敏感起来。

 

什么是敏感?

敏感其实是我们的防御系统的响应速度的一种标志有敏感的就有不敏感的。我们作为一个有机体,对于外界有响应,这个响应当然是正常的,完全没有响应的,肯定是死了或者是石头我以前说过的那种石化的反应就不敏感了。但是敏感跟另外一个词敏锐的尺度究竟在哪里?我们要好好盘算一下,让我们能够敏感恰到好处。

 

一些人他好像是有一点过敏怎么讲呢?比方说在人际之间有时候就发生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可能这两个人就在一起聊了一些很中性的话题,那么另外一方可能在出门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忘掉了。但其中一方可能内心戏非常的多,他能够感知到非常多的东西,听出了很多弦外之音

 

他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有一些敏感,感觉到不舒服然后他会想到很多的事情,有很强烈的直觉,他可能从这个场合离开之后,一直还会不断回味这件事情。伴随着这种回味,可能有类似情感的一些年往事都被勾起来

 

你可以想象这一天的晚饭,他可能不太会有兴趣吃,晚上睡眠可能也会比较糟。所以这就是一种看起来比较亢进的反映体系。他好像没有休息的时候,甚至没有一种休班轮班的时候,他好像只要自己从睡眠状态当中恢复过来,他马上就要留意周遭的一切。

对外界的信息敏感

我发现有些人的敏感具有对外的特质,他对于外界的事物和信息比较敏感。你比方说,我有一个来访者,他跟我做视频的绘画,我背后的书架上面的书,如果是有一本我抽出来看,然后又放回去,我自己完全不记得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对我而言比较平常但是对方隔着摄像头能够看出来

 

他是怎么有这么强的一种,我不知道叫做敏感还是敏锐的观察力。小的时候他在托儿所,他就是被扔在一张小床上,每天都是看着天花板天花板上有任何的变化,比方说一个蜘蛛在做一张网,他都会观察得细致入微,所以他已经练就了这样的一种很强的观察力。

 

还有一些来访者,他对于的状态非常的敏感,甚至他能够预测到我即将感冒,事实上我一个喷嚏都没有打。回头来看,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他自己的照料---他的母亲比较体弱多病母亲一旦生病的话,对于家里而言就是一团糟父亲可能会很生气,因为他觉得母亲平时能做的这种烧火做饭做不了,他自己需要吃然后家里的孩子可能会很慌乱,因为母亲没有办法照顾,父亲又变得火很大,所以这些孩子之间也就变得惶惶不安。

 

所以每一次当家庭成员有疾病的话,他都是一个非常负性的环境,所以他就对这样的情境发展出了很强的配重方式我要提前预知这样的能力他真的就可以监测到,隔着电脑以及可能1000里地之外的我的状态还有来访者他自己对于任何批评性的态度、音调,乃至深深藏起来的用意都非常的敏感。

 

作为咨询师,有时候他对来访者可能会怀有一些生气,因为我们其实都是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节,所以这样的情境是有可能发生的。有时候当来访者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我们觉得特惊讶,因为至少被指出来的时候,我们在意识层面完全没有留意到。但是事情过后想一想,他说的好像有道理

 

这样的来访者他每天放学回家,他自己的家大概是三四层楼的样子,他在楼下只要喊一声妈,根据母亲的回应,比方说母亲的音调,母亲在几秒或者几十毫秒之后作出回应,他就能够判断今天会不会挨骂乃至挨打。

 

敏感源于既往的生活经历

所以你看每个人他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的很敏感呢?一定是他既往的生活情境,他的外在环境,的确是需要这样的一种随时运作的监控状态好像就是一种开机,然后它可以自动运行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对于某些人而言,好像打的补丁越多,它占用内存的就越多,最后他的系统完全没有办法再运作任何软件了。

 

因为他如果要上班的话,老总的话可能并不是百分之百好评,甚至是百分之百含有某种敌意或要求,他这边的程序就会处于非常强的激活状态,超级敏感。你可以想象他还有多少认知资源分配到他本来应该做的事情。

 

还有一些比方说他自己进入亲密关系,那两个人走到足够近,其实都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有点冒险这种冒险的结果可能就会使得像是我使用过的过河的比喻,只不过两个人同时从对岸往中间走,快走到中间的时候,这个石头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滑同时两个人又会把这种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交互放大这一放大,两个人的系统都变得非常亢进,都变得超级敏感。这样子的话其实恋爱谈不下去的,可能谈一个崩一个。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度敏感,你要考虑你是不是曾经生活在一种不敏感的话,就活不下来的环境。

 

对内在身体和情绪敏感

但有些人是对外界已经没那么敏感,但他对自己的身体情绪超级的敏感。有些人他好像很容易身体层面的有过敏的症状,而且他的过敏症状总是与一些情绪有关,如果他处于某种应激状态,他可能更容易出荨麻疹。可能他几分钟之内就出荨麻疹了,而且变得很夸张。

 

还有一些人他可能有一种疑病的素质,他每天都在关注着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其实你如果足够的关注的话,你会发现它的确会经常的有一些不对劲。比方说你肠子里有一段气体在慢慢走,你只要盯着觉知,过一会你就会觉得肠子似乎都不动了。这就像是一种精神、心理、身体的交互作用一样。

 

当你逐渐变得敏感,你就会放大一个现象你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试一下指导语请不要想象一只白熊,请不要想像一只白熊,请不要想像一只白熊,请不要想象一只白熊,不要想像一只白熊……你可以念108遍,然后你走到窗户边看蓝天,有可能你发现满天都是白熊。

 

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格外敏感的话,我们能够在身体里找到所有不。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过于敏感,比方说你读了一篇抑郁的文章,然后你对着这个文章自查之后,你一定能找出抑郁出来所以这两部分的超敏为我们自己的确带来很多麻烦,把自己给吓够呛。

 

特殊的敏感---无感

还有一种人,好像他采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采用了一种无感的方式。他是真的天生神经大条吗?那倒也未必。如果你回溯这些人的生活史的话呢,你会发现其实是有敏感时期的但是,当在敏感时期呆太久之后,他似乎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关闭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感觉通道,这好像他把他的防御机制升级到2.0版本,变成无感版本。

 

我把所有的闸都关掉,我看你还怎么调动这个反应。你可以想象,如果他面对外在世界变得很无感的话,会遭受多少麻烦?他没有办法在人际之间探测聆听到那些正常范围内的信号,他听不出那些正常的弦外之音,他可能就没有办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你可以想象在这个社会适用之路之上,肯定会越走越窄

 

但也有些人对内的敏感也关闭掉了,他的身体变得很麻木、很僵硬,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可能处于某种亚健康的状态有可能别人隔了一段时间又见到他一次会非常吃惊你看起来像是生了什么大病了吗?但他自己也不觉得。

 

发展充分的觉知

所以我们如何能够发展出更合适的一种防御系统?显然1.0和2.0都会有各自的问题,就要求我们需要发展充分的觉知。

 

每当我们在一种情境里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投射是怎么发出的,我们侦探到了什么样的人际间的信号或者身体的信号,这个信号又激活了我们内在存储的何种防御机制我们又如何动员了这样的机制我们动员的机制有多大程度上可能夸大或者扭曲了现实,进而接下来带来一种过于亢进的敏感反应,或者是过于麻木的无感反应。

 

但是你要知道,当我们开始做这样的练习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因为如果你每次都采用同样的防御方式的话,你有可能处于一种舒适区或者安全区。尽管小比较局促,像是你把自己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但是熟悉安全的

 

你一旦告诉自己要多看一眼一个你本来想回避的人,你哪怕没有往前多走一步,你站在原地多待一秒,这其实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知道,我们要勇气来干什么?我们要勇气多看一秒,看一看自己的防御系统是不是在正常运作或者是在恶性运作。

 

所以从敏感到敏锐,我真的不觉得是你听我的这样的一个讲座可以完成的。我猜想如果你已经处于2.0或1.0的模式,你想要重新回到一种比较敏锐的比较有弹性的防御状态的话,单位可能是以年计的,所幸我们是有希望的。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