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与梦工作

本期内容

各位好,我是彭荣邦。今天我们要进入《你不能不懂的拉康》。拉康是精神分析十讲的第八个讲次:与梦工作。

 

对于精神分析来说,与梦工作到底有多大的重要性?我想我们可以先从圈内人和圈外在理解这件事情上面的差异来谈。

 

我说的圈内人,狭义的指的以精神分析为业的分析师们,不过圈内人,也可以指涉的更广一点,把会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的助人者,包括精神科医师,临床和咨商心理师等等,都纳进来考量。如果这么界定的话,圈外人,就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门外汉,也就是对于临床心理工作、精神分析,都只是一知半解的一般人。

 

先从圈外人来谈好了。知道我学精神分析、教精神分析的朋友,不少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会不会解梦?或者你可不可以帮我解梦?那从他们会提出这样子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一般人对于精神分析的印象,是紧紧地和解梦这件事情连在一起的。

 

一般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当然和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有很大的关系。事实已经证明了:不管是谁,只要想列出20世纪里最伟大的、最有影响力的、改变世界的,或是必读的书单,《梦的解析》这本书就一定会被列在其中。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梦的解析》这本书的重要性又被抬到这么高,也难怪一般人会认为“懂得精神分析的人,就是会解梦的人”。而知道我懂精神分析的朋友,想请我解梦,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过对于圈外人来说,这种把精神分析和梦的解析绑在一起,这种牢不可破的印象,对于圈内人来说就不一定是这样。梦的解析或者是,在治疗中与梦工作,对于从事精神分析,或者是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来说,到底还重不重要?为什么重要?就是一个值得花一点时间来谈的问题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10个讲次里,我会独立出一个讲次,来谈与梦工作的原因。

 

我的观点是:与梦工作,对于精神分析来说,即使是在当代,还是有无比的重要性,不应该在实务工作当中被忽略。我希望通过这一个讲次来跟各位仔细地说明,我为什么会这么主张。

 

我们先从这个问题开始好了,对于精神分析来说,与梦工作,还重要吗?这个问题至少对拉康学派的精神分析师来说,是如此没错。

 

Bruce Fink在弗洛伊德的《临床导论》——这本书谈梦的第三章,就引用了法国巴黎某一个拉康学派的精神分析机构,它针对训练分析师所做的一个长期的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研究询问这些训练分析师,整个精神分析的训练过程当中,什么部分对他们最有帮助?几乎所有的人都强调“梦的讨论,是整个过程当中,对他们最有帮助的部分”。那这些在训练过程当中,亲身体会到释梦的重要性的分析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在未来的分析工作当中,也会跟分析者谈梦,当作是治疗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是我们如果离开拉康学派的分析机构,就整个精神分析的场景来看,与分析者的梦工作,也还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吗?我看这就不一定了、根据Bruce Fink的观察,他认为当代多数的精神分析师,在他们的分析工作里,与分析者的梦工作部分所做到的,比起弗洛伊泽所建议的,恐怕连一半都不到。那在台湾,根据我自己的侧面了解:有不少宣称自己是所谓精神学、分析学派的临床心理师,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上,可能根本就没有和他们的个案进入到梦的讨论。有一些个案甚至告诉我,他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并不觉得自己的分析师对他们的梦有兴趣,这让他们感到很挫折。

 

这也就是说什么,根据Bruce Fink的观察,在当代的精神分析场景里,与分析者的梦工作这件事情,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它在临床实务工作上的重要性了。即使是那些自称为是精神分析师,或者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师,都不一定把释梦,当做是分析工作里面重要的一个部分。

 

这件事情我个人是觉得很奇怪。各位应该也要觉得奇怪,因为关于释梦,不管是圈内人、圈外人,应该都很熟悉弗洛伊德的一句话。多数人会这么说,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即使如此,既然是如此的话,为什么这一个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康庄大道的梦呢?在当代精神分析的实务工作中,会不再那么重要?

 

我自己是认为:释梦的没落,或者是至少在实务工作当中的不受重视,其实是因为我们对于弗洛伊德,为什么那么强调梦,以及释梦的重要性,并没有真的那么清楚。要搞清楚这件事情,也没有其他的方法。我们还是得回到弗洛伊德的文本里,好好去弄清楚他是怎么想这件事情的。

 

我问各位一个问题:各位知道弗洛伊德是怎么发现梦这个现象的重要性呢?他是怎么发现这件事情的?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弗洛伊德,为什么那么强调梦,以及释梦的重要性,其实非常的关键。但是我发现这个问题,对于不是那么系统性地去阅读弗洛伊德的读者,特别是他如果是从梦的解析开始阅读,弗洛伊德的读者,常常是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忽略掉的问题。

 

我自己在学习精神分析时,因为教我的老师是Bruce Fink,因此我深刻受到拉康学派的影响,所以在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时,特别强调系统性的阅读。而我自己在研究所教精神分析时,也保持着同样的精神,所以我的学生都知道学我的课很累,因为要读很多书。但是辛苦总是有代价的,因为当你系统性地阅读弗洛伊德,而且是细读弗洛伊德,就比较容易跟着他的思考,看到他的一些核心思想、核心的概念对某一些事情的强调,是在什么样子的脉络底下出现的。

 

而弗洛伊德是怎么发现梦这个现象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系统性的细读弗洛依德的著作才会注意到的问题因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头,只用不到10行的文字,交代这件事情,不管你是读英文还是读中文,都很容易被忽略掉,但是如果你在读梦的解析时,已经先花了时间读过弗洛伊德跟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症研究》——,(中国这边应该是翻译成《癔症研究》了)。那么弗洛伊德在交代梦的现象,为什么很重要的那些文字,就会跃然纸上。因为它用来说明的那些文字,其实就是相当浓缩的,在谈歇斯底里症研究的发现,而你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好的准备,所以你这知道这些文字的前因后果。

 

简单地说,弗洛伊德之所以会发现梦这个现象的重要性,并不是他一开始就对梦,这个现象特别得执着。相反,如果我们从当时,精神医学的进展来看,弗洛伊德强调梦的重要性,其实是和当时的精神医学往器质性的神经元研究寻找答案是相左的。

 

不仅如此,像所谓的这样坚持,梦是有意义的,很有可能还会招致,来自科学社群的围剿。因为如果我们从梦的解析的第一章,也就是弗洛伊德他在写这本书所进行的文献研究来看的话:当时多数的科学研究,都不主张梦是有意义的现象。只有那些不被视为科学的民间信仰,才会说梦是有意义的。这也就是说强调梦是有意义的,对于准备将《歇斯底里症研究》的结果,发扬光大的弗洛伊德来说,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说到这儿你会想说:“既然如此,为什么弗洛伊德,还要这么强调梦的重要性?他甚至写了厚厚的一本梦的解析,作为精神分析的开山之作呢?”

 

这个问题的解答,就在我刚刚提到的,不到10行的文字段落当中,如果各位读过《歇斯底里症研究》就会知道:弗洛伊德对于布洛伊尔以催眠为基础的临床工作,尤其是净化法——purify method,它作为一种针对歇斯底里症的症状的一种缓解治疗,其实是有很高的评价的。但是作为继承这种临床工作方式,甚至想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发扬光大的弗洛伊德来说,他其实碰上了一些理论跟实务上面的问题:

 

首先弗洛伊德发现,以催眠来操作的进化法,不只适用于歇斯底里症患者的治疗,还可以在某一些,神经症患者的治疗用得上。这就意味着什么:原本他和布洛伊尔在歇斯底症,研究当中所提出来的那个针对歇斯底里症的病理学,可能也要把神经症纳进来,在理论上重新想过。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弗洛伊德在实务上,他也碰到了一些状况。什么样子的状况:他实在是不太会操作催眠。如果催眠是解除歇斯底里症症状的必要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的话,说真的,弗洛伊德就麻烦大了。因为他即使知道净化法有效,他在实务上会常常做不出来。所以对弗洛伊德来说,他所面对的考验是什么?他所面对的考验就是有没有办法不用催眠,但是却做到催眠在净化法当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碰触到那些病人,因为各种原因记不得,却在暗中变成症状回来作祟的记忆呢?

 

弗洛伊德在伊丽莎白·冯·R这个病人的治疗上,大胆地使用他在伯恩海姆那边看到他使用过的压力记忆法——pressure technique,就是把手轻轻压在病人的额头上,然后请病人专心注意自己的意识流动,并且告诉病人“他一定记得那些跟症状有关的事情”,请他不要去筛选,浮现在意识里头的念头或者是画面,直接说出来就好了。这些念头或画面,弗洛伊德发现,虽然没有像催眠那样,会直接带出与症状直接相关的记忆,但是最终都会指向跟症状发生有关的事件记忆。

 

虽然就效率上来说,压力技法比不上催眠有效率,可是在临床的使用上面,弗洛伊德发现压力记忆法有属于它自己的优点,对他来说用起来也比较顺手。他在《歇斯底里症研究》里头就说,在他的临床经验里,压力记忆法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后来弗洛伊德发现了,压不压病人的额头,其实并不是太重要,只要病人够专注,而且不筛选在脑海中浮上来的念头和画面就可以了。

 

这个由压力记忆法发展出来的新治疗方法,就是各位熟知的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之所以会注意到梦的现象,就是因为他的病人在进行自由联想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他们做的梦。以弗洛伊德的话来说,他发现原来梦居然也镶嵌在由自由联想所展开的精神链接——Psychical chain当中。而精神链接最终是可以拿来追溯,或者是通往跟症状,最密切相关的记忆。

 

弗洛德在这里就进一步设想:如果梦原来就是镶嵌在这个可以追溯到症状为什么发生,也就是症状的意义的精神链接当中,那么我们用来理解症状意义的方法,也就是自由联想,是不是也可以拿来理解梦的意义?换句话说,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把梦也当做是症状,那么用来理解症状意义的自由联想这一个方法,应该也可以用来理解梦的意义。所以各位现在应该要晓得了:梦的现象在精神分析的实践里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好玩不是因为它怪诞当然也不是因为它可以预言未来而是它不断地出现在精神分析的临床经验里而弗洛伊德则是找到一个方式,来定位梦,使用梦。那是什么:把梦当作症状来处理,用理解症状意义的方式来理解梦的意义,所以对于精神分析来说,梦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梦就是症状,而我们用来释梦的方法——自由联想,它不是别的,就是把梦当做症状之后,用来理解梦的意义的方法,这个是各位一定要把握住的第一个要点。

 

各位如果能够把握住梦的第一个要点,对于精神分析来说梦就是症状而梦的意义所涉及的就是做梦本人不一定知道却是推动着梦出现的动力因而自由联想就是找到这个动力因的方法

 

如果各位可以知道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有一些,很多人会问,但是你不一定觉得,他跟精神分析的释梦方法有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比如说如果有人问你:我做了一个很像是预言的梦,你可不可以帮我解一下?这时候你要怎么回答?是我的话我就会这么说:从技能分析的角度,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精神分析不是把梦当做是预言,而是当作症状,所以精神分析能够处理的是梦的症状性意义而不是梦作为一种预言的意义所以即使你的梦,是预言了精神分析的释梦方法,也没有办法理解这个预言,你必须要另找高明,找那些把梦当做是预言的专家,他们才有办法处理预言的方法。

 

这样各位应该清楚了,梦的意义是什么:和释梦的方法息息相关。我们传承精神分析的理论跟实践的人,用来释梦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自由联想。那通过自由联想,我们可以逐步走向梦的症状性意义。

 

所以精神分析,有没有宣称自己是垄断了,或者是掌握了梦的所有意义呢?真正懂得精神分析的人,会跟你说没有,因为精神分析能够把握的梦的意义,不是别的,就只是梦的症状性意义。不过我在这里用“只是”,弗洛伊德本人听到,可能会不太高兴。因为他不是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吗?“康庄大道”怎么会“只是”,我想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首先,“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这句话其实不是弗洛伊德的原话,那是他的原话的缩减版。弗洛伊德的原话是什么:梦的解释是通往理解无意识心灵活动的皇家大道——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s the royal road to a knowledge of unconscious mental activities

 

各位可能要说“彭老师,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那这两句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想还是要请各位忍耐一下,因为我在这里的“吹毛求疵”,是有道理的。

 

首先这两句话的第一个差别是,弗洛伊德的原话强调的不是梦本身,而是解释梦这件事情。各位不要忘了,我们在上一个讲次追溯解释在精神分析当中,最原初的意义时,我们是追到哪一个文本,就是梦的解析,对吧。而且我们也提到,解释作为一种精神分析的技法,它所带出来的推动着梦的形成的无意识欲求,而且你即使离开了释梦的活动,解释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技法,它的目标、它的指向也是清楚的,就是某一个材料所涉及的无意识意念把它给带出来。

 

因此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这句话,它虽然听起来简洁有力,可是它缩减的部分却刚刚好是弗洛伊德原话当中所要强调的释梦活动,而只突显出梦本身。这两者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为单单梦本身是不会通往哪里去的。

 

接下来就是“康庄大道”和“皇家大道”这两句话的中文翻译有什么差别呢?各位可能会觉得这不过就是用哪一个中文语词,来翻译royal road,有那么严重吗?我想我们在这里碰到的是,读翻译书普遍会碰到的问题:读翻译成中文的书,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我们来说,在阅读的速度上当然是快上许多。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快上两三倍应该是有的。

 

可是当我在阅读翻译书的时候,我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件事情:我阅读的速度快是快了,可是我在阅读原文时,会注意到的那些重点,在阅读中文的时候,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个很奇怪。我用解析度来比喻好了,就好像有一张图,如果在高解析度的情况下,你会注意到很多细节,事物的轮廓也比较清楚;可是同一张图,如果用低解析度来呈现,你就会发现,不止细节的地方看不清楚,事物的轮廓也会变得模糊。我们在读翻译书的时候,很多时候就像这样,像是用低解析度在看图。本来作者想要强调的概念,讲述一个道理的结构,常常会有一种糊掉了的感觉。特别是弗洛伊德是个遣词用字的专家。中文翻译如果一个不小心,就会把他刻意选的字给翻译不见了,royal road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例子。说一说royal road这件事情,royal road这个说法,各位如果查一下网络上的资讯,你会发现,所谓的royal road,其实是有历史典故的:

 

它是波斯国王,大约是在西元前5世纪所修筑的,从首都苏萨往西通达波斯帝国,靠近地中海的另外一个重要城市,萨蒂斯的一条古代大道。上面的中文翻译是波斯语的,后来royal road就被用来比喻,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的直通,或者可以快速通达的道路。这样的说法,跟中文里的康庄大道的第一个意义“平坦畅通的大陆”确实是有一点接近的。但是它和中文里的第二个意义,其实是一般人比较常用的意义了,把康庄大道当做是人生的坦途,那种带着未来光明的意象,就差得有一点远。

 

所以各位要记住,弗洛伊德在使用royal road指称梦的解释时,他并没有什么光明的意向在里头。他是要指出一件重要的事情,什么事情?那就是:梦的解释是一个可以直接通达,或者快速通达的方法,整个你说通达是要通往哪里,通往关于无意识心灵活动的知识。关于royal road,这个是第一个部分。

 

我接下来还想指出另外一点,弗洛伊德使用royal road,而不是其他意义相近的语词,royal所指涉的皇家的色彩是有关的。为什么我这么说?我们来读一读弗洛伊德为梦的解析,所写的出版序,在序的一开头,你就会读到这样子一段话: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一系列精神异常现象中,居于首位,梦在一系列的精神异常现象中居首位。英文标准版里头它是这么说的: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dream is the first member of a class of abnormal psychical phenomena,它在这里指的其他的精神异常现象是什么呢?弗洛伊德列举了,歇斯底里性的恐慌症,强迫症和妄想症等等。那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医师要处理的,而且也是医师才看得到的症状。弗洛伊德说:医师会关切这些其他的症状,有非常practical,也就是实务上的理由,因为这些症状是困扰病人、让病人就医的重要原因。

 

他说相较于这些其他的症状,梦虽然没有这种实务上的重要性,但是梦有作为一种paradigm,一种典范或者是范例的理论价值。弗洛伊德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解释梦中形象的缘起,他们的origin,也就是他们的动力因,那么我们就不要想说,自己可以理解恐惧症,强迫症,妄想症等等其他症状的意义,也不要妄想可以影响这些症状带来什么样子的治疗效果。

 

所以各位有没有看到,弗洛伊德在这里强调什么:首先就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的,弗洛伊德是在症状的意义上面理解梦的,梦和其他的症状是同一个class,属于同一个家族,不仅如此,梦虽然不是分析者希望分析师可以帮忙处理、帮忙缓解的症状,没有那种practical importance——实务上的重要性,但是梦有它的理论的价值,而且跟其他的症状比起来,在这个理论价值上它是居于首位的。它是the first member of its class。梦居于症状现象的,首位,First member,我认为正是弗洛伊德,为什么选择使用royal road——皇家大道,来指称梦的解释的重要性的原因。

 

为什么梦在这么多症状里会是首位?因为首先弗洛伊德提到:梦不是会被局限在精神分析诊间的现象,是所有人都有而且都会有兴趣的现象。这也就是说,弗洛伊德找到一个重要的症状现象,让他可以向所有人有理有据地说明他,从治疗歇斯底里症患者开始的伟大发明。

 

所以才有了《梦的解析》这本精神分析的奠基之作,不过代价就是,他必须要大量使用自己的梦,冒着过度暴露自己的风险。我认为这个就是梦的解析的第一个理论价值,历史也证明了确实是如此。梦的解析让精神分析溢出了精神科医师的诊间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在各个领域里持续地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接着我们再来谈梦作为症状现象的首位,梦的解释作为皇家大道的第二层意义。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的出版序里头,把梦的解释称之为“理解症状的paradigm”,其实是有它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刻意义的。为什么我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为什么选用paradigm,这个字词来理解。paradigm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从paradigm最早的意涵来考察,你就会发现,Paradigm其实是有范例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可以用来说明,某件事情的最佳的最有效果的例子。

 

我认为弗洛伊德在出版社里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把梦视为所有症状的首位,因为他说“如果你没有办法透过梦的解释来追寻其动力因,你应该也做不到理解其他的症状,因此也治疗不了其他的症状”。所以如果把治疗病人的各种症状当作是正式考试,那梦的解释实际上就像是习题,你解不了习题的人,你正式考试的成绩,一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另外有足够的临床经验的人都知道:理解病人的症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临床的实务工作上,到底病人的哪些抱怨可以被当做是症状来追溯?分析者和你晤谈多久才会开始透露真正困扰他自己的症状?其实都不是像DSM等的,诊断手册里所描述的,那么白纸黑字、那么泾渭分明的容易辨识。

 

梦就不一样,只要你和分析者在晤谈的一开始,让他知道夜里的梦,白日梦,或者其他没跟别人说过的幻想,在治疗的晤谈当中是可以谈的,也就是允许他们在治疗里头谈梦。那么我们就有一个再明白不过的症状在眼前可用,这不就是一条通往无意识心灵活动,再直接也不过的道路吗?不就是一条皇家大道吗?

 

剩下的问题就只有这条皇家大道,你懂不懂得怎么走而已。不过在进入如何与梦工作这个实务主题之前,我们还有一点不能不谈,因为它涉及了 我们要工作的梦到底涉及了哪些具体的现象.

 

我在前面已经谈到,关于梦的解析,多数人会提到,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这句话,我也跟各位讲解了,弗洛伊德的原句,其实是梦的解释,是通往理解,无意识心灵活动的皇家大道/他强调的是梦的解释在理解无意识心理活动这件事情上面的优先性和重要性.问题是他在这里指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梦的解释是通往理解无意识心灵活动的皇家大道”这句话是出现在《梦的解析》这本书当中的哪一个环节。

 

各位手上如果有《梦的解析》中文版,你会看到“梦的解释是通往理解无意识心灵活动的皇家大道”这句话是出现在第七章《做梦过程的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dream    process第五节。在里头,弗洛伊德在解释什么是原初过程——primary process,什么是继发过程——secondary process,以及抑制——repression,在那里头扮演的角色的一个理论的说明。

 

各位知道,整个第七章《做梦过程的心理学》是《梦的解析》整本书最理论性的部分,也就是被后人称之为弗洛伊德的后设心理学——的部分。为什么被称之为是后设心理学呢?因为弗洛伊德认为,既有的心理学知识,并没有办法好好的说明做梦时的精神过程,所以他就自己建立了一系列的新的假设,用来推断精神机制的结构,以及在当中发挥作用的力量。

 

这也就是说,弗洛伊德在前面6章,贴着病人和自己的临床经验,阐述了梦的解释如何通达,如何发现病人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欲求之后,在第七章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心灵如何运作的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心灵装置——Psychical operators。

 

精神分析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意志、审查作用、意识、无意识等等,都可以也应该放到这一个心灵装置的整体当中,对它们的作用进行说明。如果用中文世界里,大家比较熟悉的材料来类比,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后设心理学,其实就有一点像中医里头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它虽然看起来抽象,好像是按照某一种玄妙的原则在运作。但是你如果探究其根源,它的核心架构并不是什么玄学系统,而是一个贴着病人的临床经验,用来说明临床现象的生发、缓解的一个知识体系。

 

在这里头我们会发现:人其实不是在出生后,很快就能自给自足,而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仰赖他人照顾的动物。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的出现,就是因为需要长时间仰赖他人照顾的条件是有关的,因为欲求的满足不能够自己来,你总是要仰赖他人、依靠外在环境。我们平常说的长大,就是在他人和外在条件限制底下,发展出来的欲求满足。它涉及的所谓的一个继发过程,在欲求的满足上没有办法立即,因为他人跟环境的限制变得比较间接;他也没有办法总是如愿,而且后来即使真的如愿,也会因为抑制作用的介入,让欲求最终的满足不见得愉快。

 

对弗洛伊德来说,梦涉及的不是继发过程,它涉及的是另一条欲求满足的途径。这里的欲求满足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形成梦的动力因”。相较于继发过程的那种非立即性,而且甚至是间接性,那梦是什么?梦是原初过程的产物它是以现在式实现的欲求满足,不依靠他人,不依靠外在环境,只透过内部知觉的重现就能够实现。这个欲求满足,在继发过程和原初过程两条路径上面的区别,对于梦为什么比其他症状来的,更可以作为理解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典范了,为什么能够成为症状家族里面的首位,也很重要。

 

简单地说,因为症状的形成,比起梦的形成,涉及了更多的外在因素,你在追溯起来也比较间接一点,更麻烦一点。

 

最后一点,如果梦涉及的是原初过程,是较为直接,不假外援的欲求满足,那么那些和梦一样,都是较为直接,不假外求的现象,例如白日梦——daydreams,或者是其他分析者羞于启齿,不太跟别人谈的幻想,那些fantasies,都应该被纳入广义的梦的范围来考量,而不仅仅是夜间做的梦而已,如果要我比喻的话:白日梦跟幻想比较像是已经事先准备料理好的调理包你只需要加热就好了,而夜间做的梦比较像是厨师现做的食物是每天晚上都热热闹闹地大火快炒

 

这个讲次的最后,让我们来谈谈与梦工作,在实务上的一些基本纲要。

 

与梦工作的实务部分,实在是千头万绪了,你要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一整个讲次恐怕都不够。况且为了要让各位理解,与梦工作在当代的重要性,以及怎么把握梦的重要性,就已经花掉了将近2/3的时间了。不过我接下来要谈的基本纲要,最起码可以保证各位在与梦工作的时候,是走在以回归弗洛伊德的基础上。

 

如果各位想要有更详尽的了解,我其实最建议的做法是:在这一个讲次的基础上,回过头去重读《梦的解析》。或者是另外一个做法,你也可以读Bruce Fink的《精神分析的技法》,或者是弗洛伊德的《临床导论》。Bruce Fink都在两本书里面,用一整个章节在讨论怎么与梦工作。我个人觉得这也是拉康学派,重视释梦的一个具体的证明了。

 

与梦个章节工作在实务上的第一个基本纲要,就是要让与梦工作这件事情,能够出现在分析治疗的晤谈当中。各位或许会问“彭老师,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谈梦有这么理所当然吗?根据我的临床和督导的经验,并没有这样。各位要知道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谈自己夜间做的梦,偶尔闪现的白日梦,或者是那些羞于启齿的幻想情节,并不是天经地义、自然的事情。

 

分析的治疗当中要说一些什么,要怎么说,分析者不会一开始就知道,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需要教育的。分析者进到诊间,他也不是要跟我们聊天,也不是来跟我们报告他从上次晤谈到这次晤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分析者来到诊间到底要说一些什么?该怎么说?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他就会用他最惯常的方式来跟你说话,所以很自然地就会跟你聊起来了。

 

麻烦的是,分析师的问话常常也决定了分析者,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比如说我在督导的时候,就常常提醒学生:不要一开口就问个案“你上个星期过得怎么样?”。因为你这么问他很容易,就接着你的话,开始用流水这样的方式,跟你报告一周的行程,因为说这些最容易,可是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

 

接案晤谈之后的正式治疗后,我通常会建议学生:你要准备一套说法,让开始跟你工作的个案,知道自己在晤谈当中可以怎么说话。

 

准备什么样子的说法:首先你要让个案知道,我们很想听看看,到底是哪一些事情在困扰着他,让他决定治疗之前,即使他之前可能已经跟别人说过好几次了,即使之前的医生已经告诉他,他在临床上的诊断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想听他自己说看看,不要觉得重复,也不要只是重复说那些他说过的话。

 

特别是,我还会跟个案讲,当你在说a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也突然想起b这件事情,就不一定要非把a交代完整,也请你说说b这件事情。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说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提醒,或者是允许个案注意,他自己在说话时的意识流动,让话语的联想,也能够出现在谈话当中。那些在说话时闪现的联想,我会请学生务必跟个案说“不要觉得它们太荒谬、太不相关、太琐碎、或者是不重要,就不说”。

 

梦就差不多可以放在这个时间跟个案讲,因为你可以跟他说“即使是你晚上做的梦,三不五时出现的白日梦,甚至自己都觉得荒谬,难以启齿的幻想,都是可以说的因为这些对我们理解他来说,都是重要的”。

 

这样子的一套说法,就是我会请准备做精神分析式治疗的学生,要准备好的东西。我们如果谈的顺利,个案在分析治疗的某一个时刻,就会跟你开始谈他的梦。

 

不过有一个状况是,如果你治疗了好一段时间,个案也都没有提到他自己做的梦,或者是你觉得个案其实蛮配合的,但总是感觉到治疗有一些停顿,或者是卡住,没有什么新的材料出现,这时候我就觉得你也不妨问问看看个案“最近有没有做梦”。

 

因为很多个案,他表面上会让你觉得很配合,可是他们对于进一步揭露自己,其实是有犹豫的,这个时候谈他们做的梦,就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一步来推动治疗的进展。我自己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开始谈梦,事情就会有出乎意料的进展。

 

一旦个案开始谈自己的梦,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怎么解释这个梦?在上一个讲次谈解释的时候,我已经提到梦的解释涉及到梦的意义,也就是说让分析者自己,可能从来都没有注意到的、没有意识到的,甚至根本不想承认的、不愿意承认的无意识欲求。无意识欲求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可以被勾连出来换句话说,我们在做的就是梦的动力因的追溯

 

个案一开始谈梦的时候,并不一定熟悉,借由自由联想带动的意义追溯过程,因此往往会期待自己把梦说完,分析师就能够马上解梦。我觉得作为分析师,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掉入这样子的陷阱,特别是不要“佛言佛语”,这里的“佛”,不是“佛陀”,指的是(佛)弗洛伊德,你不要佛言佛语,你想要借由一些精神分析的术语,很快地就解释掉这一个梦。因为这么做其实并不是精神分析意义上面的解释,我想这个在上一个讲次,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的第二章,其实有详尽的说明这一个让个案说梦的方法。他对比了一些古往今来的释梦方法,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象征性解梦法就是把梦视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它的象征意义他特别举了圣经里面法老王的梦,7头瘦牛追赶7头肥羊,追上后把它们都吃掉了,这个梦在当时被约瑟解读为“埃及将出现7年的饥荒,吃掉纪念丰收的古粮”。另外一个释梦的方法叫做解码法把梦里面出现的事物依照某一种密码表或者是解梦书按图索骥再从解码后的材料去拼凑推测出梦的意义是什么

 

各位可以想想了,这两种释梦的方式,不管它是从整体,还是从部分来把握梦的意义,它实际上都是用一些已知的意义去说明,或者是替代梦里面出现的元素。这种解释的方法,就是我们在上一个讲次所提到的,解释的第一种意义——分析阐明,拿已知去说明未知的分析阐明。

 

弗洛伊德强调精神分析的释梦方法,虽然和解码法相近,都是由梦的元素去切入、去拼凑、推敲出梦的意义。可是精神分析的释梦方法——自由联想,却不是一种从解码书当中,解码书或解梦书中去推,去找那种已知的赋码意义。而是让分析者针对梦的组成元素,也就是梦的一些内容,manifest content,进行不带批判的联想,把跟这个元素相关的不自主意念,也就是梦的一个内容,Latin content转变成什么,转变成可以兜起来想,慢慢推敲的自主意念。

 

这个才是精神分析解释梦的方法,解,把整体梦境分解为可以,自由联想的元素;而释之,就是把那些分析者遗忘的,不复记忆的,自以为没有关联的琐碎不重要的无意识念想,给它释放出来,这样的释梦方法对于分析者,甚至是对于新手分析师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过程。

 

因为一般以为的解释,是一个比较收束性的想象,但是在对梦的组成进行联想的时候,却是一个比较发散的过程,要在一番勾连推敲之后,才会慢慢收束,开始觉得这个梦好像真有点什么。

 

因为梦的解释,其实就是一个借由自由联想,从梦的显内容去勾连出隐内容,然后在这些被勾连出来的隐内容,拼凑推敲出梦为什么用这般样貌呈现的过程。因此解释梦是相当花时间的。尤其是分析者跟你讲了一个很长很复杂的梦。

 

不过我觉得我们其实不需要太执着想要去解释完一个梦,而且请分析师去解释一个长而复杂的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分析者对分析师提出的挑战。特别是如果他出现在分析的早期,而分析者多少以为自己懂一点精神分析的话。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就特别强调不要以为记得的梦很零碎就放弃对这个梦的解释因为记得不多的梦就释梦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练习也是一个让分析者跟分析师一起投入到聆听无意识想说什么的重要过程

 

重点是释梦的过程,能不能引起分析者对自己的梦感兴趣,在分析的过程中,想要跟分析师分享自己的梦。如果前面有一些解释,简短的梦的合作基础,分析者就不会太执着再要分析师完整解释一个长的梦,因为他知道自己还会继续做梦,也能够持续和分析师合作、聆听接下来的每一个梦。

 

不过从分析师的角度,我们也不能够太以此为满足了,忘了释梦的根本目的是要去追溯梦境如此生成的动力因,也就是梦的意义。梦的意义是什么?梦是原初过程的产物是分析者的无意识欲求以不假外求的知觉重现也就是以画境的方式将分析者的欲望在做梦的当下以现在式加以实现Bruce Fink在弗洛伊德的《临床导论》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他说如果做梦的过程,是把无意识欲求借由梦的工作,伪装或改造成梦境,那么释梦的工作就是一种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借由梦境元素的联想,去推敲出、去推动梦,以这种样貌形成的无意识欲求。

 

我们不要忘了释梦是把梦当做症状聆听梦就像是聆听症状重点还是要推敲寻求梦所设计的无意识欲求

 

以上4点就是与梦工作,在实务上的基本纲要。

 

说真的,弗洛伊德用厚厚一整本书来说明的事情,实在不可能在一个50分钟的讲次内细说分明。不过我想今天我在讲这里,提醒各位的,至少可以让各位重新燃起兴趣,好好地阅读《梦的解析》这本书,至少不要怕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让个案谈梦。要记住对于弗洛伊德来说,释梦就是精神分析继发的习题,而习题就是要磨练手感的,你不做习题怎么会有手感呢?

 

我们今天的讲次就到这里,下一个讲次再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
离拼团活动结束还剩
3人拼团:1680元
截图发送至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