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自恋【9.2更新】

本期内容

【逐字稿】


我们今天来讲精神分析的重要议题的第十四讲,今天我讲的主题叫做自恋。这是一个对精神分析来讲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一个命题。我们说精神分析其实它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的。

 

对精神分析来讲第一个维度,它实际上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在经典精神分析传统意义上讲,这是一个俄狄浦斯的这么一个维度或者讲是一个性的维度。如果讲性的维度,大家觉得很绝对的话,实际上归根结底是一个性的维度,我们可以说是关于一个爱的客体的维度,那么这是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弗洛伊德当年讲得非常清楚。

 

那么第二个维度实际上某种情况下是一个自恋的维度或者讲是存在的维度,如果说俄狄浦斯一个性的维度,是关于一个客体的。那么这自恋的维度实际上是关于存在本身的。所以说因此我们讲自恋命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当然我们讲弗洛伊德其实对自恋这个命题,他讨论的坦率的讲不是太清楚,后人在这个地方有很多讨论,包括我们很清楚。比如说后来有一个叫自体学派,某种情况下实际上是接着弗洛伊德自恋自我这么一个理论的话题继续讨论下去的。

 

那么今天我们这个话讲的不讲的太远,我们就讲这个自恋。这个自恋,实际上这个词是一个从希腊神话中来的。我们看一下,narcisse在希腊的时候,有一个神叫narcisse,翻译成中文叫那西索斯。这个神话大家我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就是说有一个美少年曾经有一个美女爱他,然后他拒绝了,拒绝之后,因爱生恨。然后他就央求一个叫Echo,这个词翻译过来是回声,那么一个回声的女神设计,就像设个陷阱来陷害那西索斯。那么她怎么个陷害法?她让那西索斯看一个平静的水面,就是一个湖面。我们说在希腊神话的时候,那时候这个镜子很可能还不是一个特别就是普遍的东西,所以说在远古时代水面和湖面是经常看到的对吧。所以那西索斯就在湖面上在看到了自己的倒影,那么看到自己的倒影的时候,那个那西索斯就爱上了镜子,就是湖面上的倒影,实际上是爱上他的影子,那么爱上他的影子之后,然后他就想和倒影合二为一,结果就是那西索斯就掉到这个水里面,然后我们说就淹死了,死后它就变成了水仙花。

 

所以我们说Narcisse这个词,我们说自恋这个词在法语里面,我想在英文里也是一样的,它是指水仙花,同时它是指自恋的人,就是指自恋,然后用一个专属名词,加一个ism来说Narcissism,这个词就是指的就是自恋,这个是自恋这个词的一个字意,我们把它讲到这个地方,这个词怎么来的,后面我们会用得到它。

 

我们就讲一下弗洛伊德意义上的自恋是怎么回事。坦率的讲弗洛伊德自恋讲的很复杂,其实他讲了过程当中互相是有矛盾的。因为弗洛伊德在理论的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它是有矛盾的,我们说可能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就是1914年弗洛伊德就写了一篇文章叫《论自恋》一篇导论,是弗洛伊德元心理学,也翻译成后设心理学,什么意思?就是说给精神分析理论建立一个最坚实的基础的这么一个理论,我们把它叫元心理学。

 

那么这元心理学,第一篇文章就是论自恋。那弗洛伊德显然知道了自恋的重要性,但是显然他在这个元心理学,弗洛伊德写的一系列的元心理学的着作,在弗洛伊德生前并没有发表。那么显然弗洛伊德对他元心理学的写作是不满意的。另外意义上讲,就是说弗洛伊德在构建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的时候,我们知道精神分析理论它实际上是一个半实践半理论的这么一个学科。

 

我们知道精神分析师要不停的有实践的,实践是在先的,所以弗洛伊德发现精神分析有用在构建理论的过程中,他其实有时候碰到一些困难,但是困难并没有妨碍他继续做实践。当然我们说弗洛伊德之后,后人继续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工作。我们如果简单的讲,弗洛伊德其实它讲了一个原始自恋,这个原始自恋它就是没有对象,这么一个自恋他有时候就有点像在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那种状态。可是很多精神分析家就讲他这个词在临床中好像不大用得上,如果一个没有对象的自恋,整体上怎么讨论它呢?所以这个东西很可能它其实是一个假设性的,所以在临床中原始自恋讲的不多。

 

有时候弗洛伊德把原始自恋和一个这自体叫自体性欲,翻译成叫自体性爱状态上。那么和自体性爱状态实际上是有点像的,就弗洛伊德在用另外一个词叫自体性爱或者自体性欲。它指的是这个小孩这个出生之后,然后他开始触摸自己的身体,比如说吸吮自己的大拇指,孩子自己抚摸自己身体的时候,那时候孩子会有一种,特别是吸吮大拇指的时候,他有一种安静感,也是有一种获得一种安全感。

 

弗洛伊德有时候是把原始自恋和这个自体性爱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混淆的,这个意义其实也不太大,所以说原始自恋。因为我们这个课是偏临床的,偏实践的,所以我们就放过。我们讲一下弗洛伊德讲的继发性自恋。那么他继发性自恋他讲的是什么,他主要是讲,就是说这个信念能量弗洛伊德有个词叫力比多,指的是心理能量。他心理能量是对自我的投注,是对自我保存的,投注上为了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能够活下去是我们让自己不断的变强大,那么他说实际上这个自恋实际上是对就是对自我的一个投注了,它与客体的投注是相对的。

 

弗洛伊德早年认为我们精神这个内心世界有一个基本的冲突,这个冲突就是自我保存冲突是自我保存,这个本人和一个怎么样和一个对外界客体的这么一个爱的本能的这么一个冲突。他早年讲的但是显然我们知道这个地方是有麻烦的,为什么?因为弗洛伊德后来发现这个就是自我保存,本能和对客体对爱的本能之间。有时候混淆我们也搞不太清楚,分辨起来很困难,比如他就想说我们应该对自我进行投注,保存自己,可是我们会在有一个阶段,比如说在一个恋爱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对恋爱对象,一个疯狂的爱甚至愿意牺牲自己,去爱恋爱的对象。那么为什么一个人有这么强烈的,这个就是你自己都不要了,然后去爱对方。

 

弗洛伊德就讲那显然是人家就投入到客体那里去了,可是你注意到反过来有一个说法就是当我们爱着对方的时候,但事实上对方更爱我们,或者我们爱着对方的时候是希望爱获得一种回报,让自己得到一种价值和体现。我们在爱情当中如果被对方爱着的话,我们就觉得自己有存在感。所以说也有某种情况上说我们爱着对方,其实是希望对方爱我们,所以我们对对方投入太多,也是希望对我们投入太多。所以说也许你爱对方,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为了自我。

 

我们知道后来弗洛伊德修改了这么一个本能的对立,当然弗洛伊德在去世的时候差不多把本能改成了一个生的本能和一个死的本能。但是弗洛伊德,我们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自我保存本能和对客体爱之间的这么一个冲突的。发现这个现象,因此其实在这个意义上的自恋实际上是可以拿到我们临床中来作为一个理论参考来帮助我们理解临床的。比如弗洛伊德讲出自我,但他后来一个观点,他认为自我应该是一个机构,他后来不是说一个自我,本我。

 

那么自我作为一个机构,它应该是心理能量的一个调节器,什么叫心理能量调节器?心理能量就是这个力比多。然后他就说我们心理能量都是通过自我来调节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蛮有用的。他就讲他举了个例子,他就说自我这个能量全部在自我这个地方,这自我就像一个什么,就像一个,如果是他做了一个比喻,他说就像一个原生物一样的。像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有很多假足,假足那个脚是假的,当它自己自我能量多的时候,它这个假足就伸出去触摸到其他地方。弗洛伊德讲伸到其他地方,实际上就是把能量投到外界去了,投到客体上去了。如果在客体上受阻了,能量又缩回来,你看这个现象实际上就这种感觉。

 

我们在临床中可以看到。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比如说有一个来访者他爱一个人被拒绝了之后,他就不在爱别人了,然后他人家就投到自己身上来只爱自己,所以实际上这个观点在临床中我们是可以用得到的。我们说那么当然弗洛伊德也讲过了,他说其实如果说那么自我如果是一个能量调节器的话,那么也就是说这个自恋就意味着对自我的一个投注的话,那么实际上就自我存在自恋才有可能,如果没有自我存在的话,这自恋好像就失去了一个投注的这么一个地点,一个机构,一个地方。所以说在这个意义上讲弗洛伊德这个自恋实际上如果在一个理论层面上,实际上它里面矛盾的地方很多,还有一些有些地方他没有完成,

 

但是我们想说理论本身某种情况下就是从这实践的一个总结,我们实践是最重要的,我们这精神分析在临床当中使用语言和来访者工作是有用的,那么很可能解释起来了。我们说也许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不是第一代精神分析家能够完成的,就属于第二代,第三代精神分析理论实际上是在不停的发展过程当中。那么我们讲后面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拉康,那么拉康实际上他对自恋,我个人觉得有一个非常深的理解。

 

他就讲实际上拉康是回到了自恋之义的本身,什么叫回到自恋之义的本身?大家还知道前面我刚才讲自恋这个词它就是来自于一个希腊神话,就是一个神,神叫纳克索斯。纳克索斯他爱上水面上自己的倒影,然后他就投湖自尽,然后和这个倒影融合,合二为一然后就淹死了。

 

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说这个自恋也就是从这个神话上来看的话,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镜像的一个迷恋。所以说弗洛伊德写的这个东西拉康使用过程当中实际上拉康是有发展的。但拉康的发展和他的临床的这个经验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很早年的时候他就写过一篇文章叫镜子阶段,讨论这个自我的形成。那么在镜像阶段或者是他这篇文章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就这个自恋,自恋就是对自我镜像的迷恋。我们说这个是不是这是自恋的一个原始的意义上的自恋,我们不知道,也许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但是在临床中我觉得这个观点上是可以用的。

 

自恋实际上是对自我镜像的迷恋,就一个人非常喜欢自己的样子,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得到比如有些人非常喜欢自己的样子,对着镜子每天都顾影自怜,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些人看着镜子就非常喜欢镜子里面那个人。然后后来他也就这么憔悴而死的,也有类似于纳克索斯的这么一个神话。

 

我们还讲一下,比如说现在我们说在是手机很盛行的时代,我们看经常大家拍自己的一个样子,拍完之后还有美颜一下,实际上对自己镜像只是让它变得更完美。某种情况下这也是一种对自己镜像的这一种迷恋,我们这样讲。但是这个镜像阶段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拉康想说在镜像阶段上我们形成了自我,自我实际上是在镜子阶段形成的,就是这镜子是怎么形成的一个主体,就是在没有自我之前人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呢?很想说也许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没有自我,但这个主体实际上它在寻找一个东西,可以代表它因为主体本身没办法表达自己,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知道表达自己的话。当我们说我是某某某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自我,或者有了自我意识。

 

那么在没有自我之前,主体好像是没有东西可以代表它。这个可以理解,那么这个主体在寻找一个东西代表它的时候,它就寻找了寻找到了镜子里面像镜像,也就是讲,我们自我是看不见我们自己的,像我们看见我们自己,我们知道我们什么样子,这个感觉是从镜子里面来的,当然这个镜子就可以是个比喻,也就是从别人那里来的,我们自己我们是什么样子,实际上我们从别人那里过来的。所以镜像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个悖论,是什么?就是自我某种情况下不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在镜子里面的,是我们把镜子里面像拿到我们身上来,全都是我们自己的。所以自恋最开始也有一个悖论在哪里,所谓自恋一开始,自恋并不是恋谁,我们是恋镜子里面那个东西,那肯定是在外面的。

 

所以说你看这个悖论,也许对人就是一个矛盾,我们在这个意义上讲人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们说这个主体就把镜子里面镜像放过来作为自己的样子作为代表自己,从此以后代表自己,代表主体与世界打交道,那么你知道在这个地方主体实际上对自我本身就具有爱和恨的。你怎么说,为什么要具有爱和恨呢?那我们就要讲。

 

第一点就是这个主体,它因为他把镜像放在做这些代表,他对镜子里面这个人的样子他实际上是一种喜欢的,是一种爱恋的。我们每个人肯定是有一个情感的投入,这是自己很高兴把自己放在,让他来代表自己,把自己放到镜像里面也可以。或者让镜像来代表自己可以。这个时候那么他对镜像,实际上是一种爱的,爱我们很好理解,实际上是一种情绪性的爱。

 

我们有时候在这同性恋那个地方,弗洛伊德意义上讲过的同性恋那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很清楚,我们这弗洛伊德讲话,当我们爱一个客体被拒绝之后,我们把这个爱投到自己身上来,实际上我们就很爱我们自己的,这算是一个都有一种情绪性的爱好。我们看到这个主体实际上是对这个自我本身,它是有一个爱的对吧,但是主体的本身还有一个恨,就恨在什么意义上讲,你知道主体他找了镜像代表自己之后,那么他自己本身是不是就会完全被镜像代表了?不太可能。因为自我,我们说我们镜子里面很多东西,我们主体的东西是投不进去的,什么东西投不进去了?比如说我们很多想法。因为我们很多感觉是投不到镜子里面去的,实际上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这个人我们看到很面熟,我们说这个人肯定很和善,这个肯定是很温和很和善。可是你跟他交往时,你发现这个人只是长得很和善,但是本身他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我不知道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说也就是这个人内心里面,内心很难相处的一面,实际上是很难投射到在他的面相上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有时候讲通过面相可以知道一个人,但是我们往往我们尽量希望面对人看上去的样子和这个人内心是相符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是表里不如一的,所以说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样子是没办法代表他的全部的,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更重要的原因是你知道当一个人在形成镜像的时候,就形成在镜子里面发现那个人是自己的时候。这个人是个小孩对吧,比如说一个孩子有一天他知道用我来讲话,小孩一开始不知道他是谁。他有一天的孩子知道原来我是张三,我是李四。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小孩他就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实际上是镜子里面的样子,你们自己看不见自己再念。

 

我还想讲这个镜子是个比喻,他们是妈妈眼中的样子,爸爸眼中的样子,其实他上次借别人,看到他自己,但别人对他自己的看,或者镜子对他的这么一个感觉和他自己本身的感觉实际上是有一个分裂的,分裂在哪里?就是一个小孩他其实很多事情他做不到,比如说小孩子很可能他走路很困难,蹒跚走路是吧,甚至他没法蹦没法跳,但是镜子里面它本身有一种觉得自己身体像是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他希望他自己能拿到什么东西,可是他自己都办不到这一点,一个很小的孩子拿一个奶瓶都很困难,因此他自己内部的这么一个,他自己感觉到他自己内部的这么一个不协调,不统一,运动系统是紊乱的,和镜子里面这个人是一个整体的,这么之间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别的对吧。那么这个差别,那么这个孩子就觉得自己的感觉好像不能完全放在镜子里面,或者镜子里面东西不能代表他的感觉。他想干什么事情,这个我们自己做不到,就我们想干什么。我们有句话我们叫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想干什么,可是我们自己力量达不到,因此这个地方主体和作文就一个张力。

 

这个张力就形成一种恨,这个恨是什么意思?恨就是说这个自我他还不能代表我,代表不了我或者说我有很多感觉,没法在自我里面体现,在自我代表或者有一种感觉,这自我很可能某种情况下被外界过分的夸大了。有没有可能比如说,类似于你看了哈哈镜,那么你人好像就个子变得很高。

 

另外一种可能,比如说爸爸妈妈认为自己孩子是个天才,宠的不行了。那么这时候,他对孩子这种感觉和孩子本身的能力之间是有差距的,那么也就说我们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期望过于大于这边的实际能力。那么这时候显然这个自我和主体之间就有矛盾,这个矛盾我们说是一种恨,你知道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实际上差不多就在这种感觉当中构建了我了,就是自我那么一个人的自恋。

 

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想象关系,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恋。它自恋的形式是什么样子?自恋形式它就是个基本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构成了这个人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一个想象模式。为什么这么讲?首先就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为什么是个想象模式?他可能不是真的只是他感觉出来的。就跟你说我看到一个人,他就长得很面善,其实他很难相处。所以说这当我觉得他是一个很面善的时候,是我对他的想象。我跟他相处了之后,相互之间有些真实的交往,有些话语或有些行为,有些人类的举动之后,我对他有更深的一个理解。那么那个时候我们说这个关系,就相对来讲就比较确定,我觉得真的更清楚了,那时候我们说也许有一种符号关系在这里面。

 

那么你看一个人和他人这种想象关系的话,实际上是一开始就是自述主体和镜子之间,也是这种关系。我们和镜子里面那个人,我就爱他,跟他在一起爱他,甚至我希望他能代表我。可是这个代表我的这么一个东西,这么一个人,其实他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实际上表达不了我,一些东西还不好,我想做一些东西,他做不到的话。他有时候这些东西好像也不符合我的心意等等,就这样,因此实际上说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显性层面。

 

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主体和自我之间的这么一个爱恨关系,就是拉康怎么了,这个意义上理解这个自恋,临床中会对我们有些帮助现在我们讲临床的时候会回到这个地方来,那么我们讲自恋,自恋是这个样子。但是你知道自恋实际上是必须的我们对每个人的自恋是必须的,就弗洛伊德他一度认为极端自恋的人是没法做一个精神分析的。为什么呢?因为精神分析工作是两个人,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工作的时候,那么这两个人,他如果一个很自恋,他总是关注自己不关注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分析就没法做。说这个人好像他总是把他的目光内投视角内投弗洛伊德,其实弗洛伊德曾经把精神病就是一种,至少是把自恋神经症看作是一种精神病的,认为这种是没法做分析的。

 

然后后来我们知道,实际上也是有可能的。在某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和精神病人也是可以工作的。我们在西方国家有很多这样的这么一个尝试,有这样的工作,有些很多理论出来,那么我们讲实际上自恋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这里都有,而且它某种情况它是一个基础,因为它构成了自我,我们刚才讲到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某种情况下实际上是为了让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自恋它实际上是一个基础是一个人和别人关系的基础的。所以自恋和他恋就一个人爱自己和一个爱别人之间,其实他不是一个对等的关系,不说自恋和他恋和是两个,是一个对等的正反关系,对等的关系,不是的。

 

实际上自恋和他人之间是一个阶层的关系。自恋是底层的,他恋是建立在自恋之上的某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自恋,你就不会有一个很好的他念。因为这两个东西,自恋实际上是个基础的,一个人很好就不是讲在恋爱当中谈的很好的人。某种情况他自恋也是很合适的,实际上自恋是关于一个你即如是的问题。什么叫你即如是?

 

自恋基础的问题就是说你是什么,你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讲自我本身就是因为自恋构成的。弗洛伊德讲让我们应该有了自恋之后,也许我们说才可以调节能量。因此这个自恋实际上是有一个基础,是有一个自我。而拉康说这个自我本身就是自恋中构成的,如果没有自恋的,自我都没有,所以说那么我什么样子呢?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他那么这个自恋不就是关于一个你是谁的问题吗?你是怎么来的是?所以自恋的问题,如果说自恋有问题的话,一般情况下他都要回到一个人的童年早期或者一个童年期。

 

后来就讲我们工作,我们很多人问题都出在童年期3-4岁。在这个意义上讲,但是如果自恋的问题后面突然就更早期的时候,就形成自我的时候,因为形成自我的时候决定了你和世界相处的一个基本的模式,你跟他人关系的一个想象关系的基础,就在这个地方。所以说因此自恋显然是也许一个很极端的自恋的人,他没办法做一个精神分析。但是其实这个人是可以做精神分析的,在某种也许在传统意义上的精神分析的框架下,不可以,如果把精神分析的框架做一个改变,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和一些精神病人,和一个就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精神病人,当时弗洛伊德把自恋归于一种精神病,是可以来做一个精神分析的。而且我们知道某种情况下,是存在的基础,我们说我都没有了,我们没办法就讲存在。

 

这里很可能很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就是认同,你知道我们讲主体,他看到镜子里面的镜像的时候,把镜像看作是他,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认同,可能认为这是个原始认同。就是我们把镜子里面的镜像认证是自己的时候,这是最开始的地方,以后再认同以后,也许我们对妈妈的某些东西的认同,对爸爸某些东西的认同都是从原始的基础之上过来的,所以说因此自恋你看它实际上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是必须的。你知道西方圣经里面有一句话,就叫我们爱邻如己,就是我们爱邻人,爱我们的邻居,就是爱我们自己。

 

那这时候弗洛伊德在某些地方也引用过这句话。拉康想说其实他说,我们爱邻如己这句话在一个精神意义上,在心理意义上是长不过去的,实际上我们爱己,然后我们才爱才能爱邻,才能爱邻居,我们对自己很好的爱,我们再爱邻居,我们爱邻居。实际上跟你相处一个很好的关系,某种情况你是为了自己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好,我们说自恋是必须的是吧。因此在我们工作当中自恋肯定是会出现的,就算不是很极端的出现。

 

但是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临床工作当中,每个人那个地方实际上有时候我们会触及到自恋问题,虽然我们有时候很可能不是在视角下触及到自恋的问题,我们讲了在精神分析另外一个维度上对客体爱在这个位置上触及到这个自恋问题,但是这是我们在另一个维度上工作,我们会引起维度的变化,但有时候很可能这个工作直接就会触及到自恋的问题。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讲一下,临床中碰到的现象。这两个例子我举得比较极端,因为很可能很多时候这两个例子只是在我们的临床中,我们来访者中的某一些时候和某一些地方每天都表现出这个样子,并不是他的全部。但是我们就抽离了一下,稍微做了一个普遍化。比如说你知道我们的来访者他有时候会说自己很完美,我不知道,我相信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来访者就会讲说我什么都好看,我能很完美的搞定我身边,还搞定所有身边糟糕的事情,比如说我父母关系不好我能搞定,比如说我这个同事和同事关系不好,同事和领导关系不好,我能搞定,我和我老公或者我和我妻子的关系不好,但是通过我的一些做法把这个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勇于牺牲,我把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完美,然后这个过程当中我是一点错都没有的,就错都是别人的,然后别人有错了我还原谅了他。你看就这么回事。那么你看他讲的这些故事,你听起来它完美的,就像一些肥皂剧,就像有也许的不是太恰当,就是那种剧情的感觉,就有点像琼瑶剧里面的那些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感觉是吧。女主角都好多不都这个谦逊的不行了是吧,这个男主角也温良恭谦的不行了是吧。差不多是这么一个情况,但是我们听到这些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在他叙述当中,因为他讲了很多,反正一天他总是讲的,因为他不是只讲一次,他有时候会讲很多次,但很多次都讲的这个时候,我们竟然发现实际上他能发现他的生活,病人希望其实并非如此是吧。对不起这里写错了。

 

他发现生活,并非如他所讲的那个样子,然后你知道,比如说你能感觉到,比如说他讲的比如说有一个男的讲是吧,他说你看我在家里面,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我来做是吧。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把家里事情做的安排很好了,然后我们全家人吃住不愁,总共需要都是我的辛勤劳动。我的爱人在某种情况下吃喝都是靠我,但是有一天,其实他也会讲到一点,比如他就讲,他说我爱人那时候他说我们住的,他有一天我们回家,所以我们住的地方是我们爱人。他们单位的人很多都住在小区,为什么?因为这个小区是一个房改房,我们就是我爱人他们单位来的如果你再继续听的话你能感觉到,比如说他们家的房子是他爱人的,是他爱人的关系,是他爱人的这么一个,比如说这个福利。在某种情况下是他爱人的,这么一个原因上得来的,而且这个房子实际上是他爱人完全付的全款的,也就是说你遇到在家庭里面住上是个很大的问题。

 

房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房子里面很重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房子就变得更重要了。你看那么这个问题,你的爱人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做,你看实际上在家庭里面,她为家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做了一个付出了,就很大的贡献,就是说你某种情况下确实你在家里付出了很多。可是你会发现如果说没有你爱人的话,你们很可能现在辛苦的供房贷,说不定你的工资想买个房子,在一个大城市买个房子是很困难的,所以说并不像他讲的这么完美。

 

我们想说如果一个来访者他在临床当中讲的这些话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想让大家认为他自己是一个完美的爱的客体,所以说实际上我是非常值得大家爱的。你注意到没有,这种感觉和什么,和刚才讲镜子阶段里面的时候,我们认为镜像是非常完美的,实际上是一回事情的。就镜像非常完美是值得被爱的,但是你知道他这样讲,实际上他存在着一个问题,问题在哪里?如果你这么完美,你这么完美的话,你什么都不缺,你为什么还要爱人,你为什么还要人爱你,为什么在工作室里面你对一个精神分析的临床工作者讲这么多。你这么完美,怎么我们知道他在工作室里面讲这些话对一个分析家讲这样的话的时候,实际上就觉得让分析家极力的赞扬他,表扬他觉得非常不错的。但是就问题在于,你知道一个人来做一个精神分析他一定是有什么问题的,有什么痛苦或者什么障碍,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他就等于精神分析来证明自己是完美的,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你知道这样的工作有时候做起来要花很长时间的,他甚至花很长时间的讲,有对一个自恋很强的人来讲,我会花很长时间讲自己是值得爱的,会讲上一年两年,讲一年两年之后有一天他会问,他说你看你听我讲了这么久你能不能发表一下对我的看法,也许那个时候你可以回答他那句话不是一样的,但那种感觉是这个意思的。你回答你说你看你这么完美,你这么好,人格这么完善,你为什么要来做一个精神分析,你的痛苦是什么呢?我的痛苦就是太完美了是吧。那话题就来了,你通过他完美,也许你的缺点就是完美的,我们一起来到一个,也许实际上你对去年是完美,也许你确定实际上你是爱自己了,你知道还有一个感觉是什么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我们会碰到这种感觉。当一个人自己非常完美的时候,实际上你在听到的时候,其实你比如说对方如果是个男的的话,如果你是个女的话,你会觉得这个人实际上你不想跟他在一起的。

 

你想说如果说,因为他讲如果一个男的在抱怨说他说我的妻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之类的事,我才这么好,你会发现你并不想跟这个人在一起。为啥?因为你这么完美在一起,似乎我就缺点很多,何况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所以说他这种说法实际上让我们觉得他实际上这个人很麻烦的,就这种感觉,我们在临床中会碰到的,这是一个案例。

 

那么我们再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跟刚才案例有点相反,来访者就会说自己很不完美,比如说他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人来,他一般情况下他会伴随着他,但是或轻或重就是他的人际关系和他的婚姻,他的工作都不如人意,他会讲这些事情,他会讲我人际关系糟透了,这个没办法跟人相处。我跟所有人相处的时候,我都心惊胆战的,如果我跟他相处的时候,我不敢讲话的,我怕讲话会得罪他的,我跟你说。但是我不讲话了,他也让我讲话,所以我就讲了之后,讲完之后他回了我一句,我想说我是不是得罪他了,比如说婚姻当中也是啥。他说我跟我爱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是觉得你看是我家里也没做到什么事情,我爱人这么辛苦是吧。

 

我是觉得我都不值得爱她,可是我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但是我就发现我自己很多工作都没有做好,工作的时候老板都不满意,我需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我就不能把我的精力,投入到家庭里面来看,所以说我总是觉得,我没为家里做了什么事情,工作也没做好等等。总是这样,你会发现他讲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就是不如人意的。在你听来就是说你解决生活中

是很糟糕咋办,他怎么给你走过来。可是你在今天听他讲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实际上有很多成功的地方,你会发现有很多,而且很多成功,你会发现你觉得他这个工作不成功吗?你会发现他可能是这个公司的副总,甚至公司会把他派到外地去当一个地方的办公室的主任,那个区域是归他管的,就是他很有能力,而且你说婚姻不好吧,他妻子有时候跟他在一起还很相爱,因为人际关系不好,他有时候朋友很多。

 

所以他有时候表面上,他觉得他不敢拒绝别人想请朋友吃饭的时候,他又怕花钱,可是就吃了饭的时候,他结果还是请了。这些东西实际上他内心活动,他就可以请人吃饭,还是请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是人际关系挺好的。比如说他在没有结婚的时候大家结婚都想请他去当伴郎的,我想完全是算一个风趣,和他自己的自己理解完全不一样。你没注意到这种感觉就是什么,就是和镜子阶段的时候主体对镜子里面的镜像是有一种恨什么在一起的就是这个自我,他就做得再好,主体对他都是不满意的。他觉得没有完全把主体表达出来,就是这个感觉。

 

这是某种情况下是来访者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需要爱的和自己需要爱的,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那么你知道这个地方问题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如果你这么不完美,那么谁爱你。你们注意到没有,就刚才讲这些话的时候,就在我们内心里面就申请一个,你如果你真的去做不完美的话,你就不要想别人爱你了,这么差劲那是爱你的,可实际上他也不是那么差劲,他生活中很多成功的地方,就来访者有时候会对你欺骗。

 

如果说你是一个弹性收费的人,来访者这里收费的话,他会讲自己很惨,你会收他的费用吗?就是不太高,你觉得这种生活不是太好,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或者收太高的费用,结果你现在后面减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他的收入是很高的,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收入。比如说他很可能自己的工资大概只有8000块钱一个月,可是因为其实他做了很多生意,比如说他有很多商铺或者是投资的,某些公司的股东一分红,每个月都能分到好几万,所以那个时候你就觉得这亏了。

 

这个实际上是在,但是他生意做得很成功的,他自己觉得他自己不满意有时候有什么感觉,现在不是有一个词叫凡尔赛,有人给人感觉就是凡尔赛的感觉,你觉得他其实这么好了,这病就好了,可是你觉得怎么,他就觉得自己这么不如人意了是吧。然后他讲一句话你觉得都是意思,说最近疫情对商铺,很多商铺都关门了,所以我这个月我这个分红只拿到2万,平时我都能拿到7万样子。你看你听到你不气,你完全有时候,所以这就讲到什么。这就是我们工作中有困难了,你和这些自恋的人工作的时候,这样你有时候你倾听起来,你有某种厌倦甚至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甚至有时候你可能很恼火是吧,就听得很恼火,而且有时候你不太了解,特别是一些来访者他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其实你不太理解来访者为什么对自己有这么多的责难。已经很好了,他责难自己了。

 

但是你知道精神病有时候就在这个地方,我是觉得当你听起来很困倦的时候,很可能是工作当中很关键的一些地方,我不知道。就可是你也没找到这个工作的这么一个突破点,所以这个情况就变成了,很可能是怎么样一方就来访者,他就一方自由的言说法,怎么的经历,怎么的梦,怎么的故事。另一方就是精神分析工作者在倾听,但是他听起来有时候好像也听不到什么东西,你很厌倦,昏昏欲睡的。但是这工作你就这么继续下去,你那么继续下去之后

就似乎好像找不到一个突破点,但是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我不知道。

 

我在第13讲了上演对吧,比如说突破点是需要一些偶然性的。他整个重复当中有时候会讲

那些东西会成为突破点。但是我们也讲了来访者其实他有时候需要回应,他需要回应。就是他在讲了自己一些东西之后,他有时候会问你杨老师你对我是怎么看的,你对我这个评论,他有时候他就需要这些感觉。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发现你,或者是解释你或者是支持你做这些干预或支持或解释的这些干预,就会知道来访者的否定。有时候你听完之后你觉得好像这个是我应该的,来访者不是对自己这么不自信,你看这很成功了。

 

我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了,这是才下去已经很不错了,做得很好了,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这些知识或者是这些干预都会被来访者否定,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他有时候委婉的否定,他有时候也否定的很直接,他说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觉得自己不好,你看实际上在这个意义上,是什么?这个意义上其实来访者他实际上是不愿意打开一个新的维度,他不愿意打开新的维度他愿意待在自己的一个逻辑闭环里面,就是他的逻辑上是能够转回来的,是来回旋转的。就是说因为我不好,我就要努力,因为我努力,所以我就做了很多事情,因为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就忽略了家庭,因为忽略家庭,我就觉得好像对不起我家人,因为对不起爱人,我就要工作努力,工作努力其实就发现,工作同事也得罪了,我说得罪之后我就很恼火,在家里面,好像我对我爱人也生气,好像不能对同事发火,跟同事间关系就处好了。

 

你看他反复的讲这些,总之他不好像都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他不愿意打开,打破自己这么一个念头。那些认为自己很好的人,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也是这样的。他会把这些事情讲得很好的这个事情的话自己做坏了,他也可以说这个事情做坏了是因为我爱人之间做了什么事情,现在是我做的什么举动这个事情坏事变好了,变好了之后,但是我还不高兴,他把事情做坏了是因为我把这个事情变好了,这样的形象的事情。总之他就是有一个逻辑上的闭环。所以在这个时候有很容易引起的一点,你可能会跟来访者有一个争论。你忍不住,我们讲有时候你很有点恼火的,这么好了你还觉得自己不好,所以你就有一个争论,争论实际上是来访者本身,就并不是来访者需要的。

 

所以说真正的情况下我们说你强行的想打破它的一个逻辑闭环,那是蛮困难的。那么但如果说你没有回应。比如说来访者有时候你没有回应,因为来访者反应也很激烈,他就说你不理解我,你为什么不讲一些话了,你应该讲我都讲了这么多,你为什么不理解我,讲这你完全不理解我,在这里工作没有什么用,但是他会来,你知道一个来访者,他认为工作有用没用没关系,只要他来就ok。我们说他有些负面情绪表达也是很正常我跟你说这是引起的表现。

 

那么我们说和一个自恋的人,他工作有时候他的危机常常出现在哪里呢?就出现在来访者希望的回应和理论做出的回应不相符,往往是工作中困难的时候,工作危机出现的时候。那么我们讲实际上因为你每次回应来访者都否定,你不回应来访者也很生气,当你回应的时候来访者会讲你不用讲,你就听我讲就okay了。你不用说是吧,当你不说的时候他就说你说一点什么,但是说点什么说的不对是吧,你不用讲了,这是它的一个逻辑,逻辑闭环。

 

那么我们说有时候,一个精神分析家或者精神工作者,他就是跟这些人工作的时候,跟那些自恋很强的人工作的时候,你就往往是一开始的,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不知道这个来访者其实我有时候不知道来访者对谁在讲,有时他有这种感觉,他就来访者好像是在自说自话,完全你好像是跟你的话语他也不介意你的话语,你有点对不上,你怎么着都没办法很好的回应他们,然后这个工作当中,今天你就发现原来来访者他是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

回应他,需要回应的完美无缺的,就是他需要你的回应,完全跟他想象中的回应是一样的,可是这不太可能。

 

因为我们说这个人与人之间是有相应性的,内容本身就是不同,因为本身不同就没办法做到一个人人都满意的回应,就是说你没办法做到一个回应,这样是让另外一个人完全满意,只能相对满意。你知道精神分析当中其实我们有时候讲一个精神分析家实际上没有一个最好的经营供应价,只有一个相对合适的经营供应价,或者国内经常讲匹配。有些来访者离开你了实际上是因为他的自恋的维度和你自恋的维度要拆的太大,就是你的回应。他想希望离得太远,你就说你们两个不匹配,怎么来讲。所以不匹配就是说也许在一个自恋基础上,你们之间实际上是差异是很大的,差异大的来访者不能接受,所以他就离开了。

 

往往情况是有时候回应不能完全满意,但多少还是有些满意的,这个时候我们说这工作就是不满意,但是还是继续下去了,你看我们讲到啥,实际上是因为人与人不同,所以是没法做到一个回应让另外一个人完全满意。一个完美无缺的回应是不太可能的。甚至一个人的回应都不可能不伤到另外一个人,就是在什么意义上讲,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回应的时候,就是来访者有时候对你讲话的时候,一会我们会再提到这个话题。

 

他实际上是把你当做他的镜像来讲,把你当作镜像来讲,所以你知道我们镜像有时候会伤害到主体,刚才讲的镜像不能完全代表主体。主体里面很多东西在镜像这边反映不出来,所以说它会有个伤害的,有时候有的伤害难免。但是我们讲了在工作当中的时候,如果你做好设置的话,这种伤害应该是在一定的维度之内,那么这样是可以接受的。来访者觉得你话太伤害他了,他就离开了。

 

我看这个应该怎么讲一下。你知道实际上是我们一个人讲话没办法,你就是知道,另外一个什么反应,你就跟你有时候在生活当中的时候你跟你朋友开了个玩笑,你认为你的朋友会笑,结果朋友很生气,所以你过分了,你朋友就觉得过分的,你觉得还好。但那个时候也许他处在一个不好的心情当中,所以他的反应某种情况下对我们来讲有时候是不能够预测的。就是我们讲了一个话跟另外那里反映某种情况下不是由我们做主的,所以在这意义上来讲,说不定有时候有些回应会让来访者不舒服,我们讲会伤害到来访者,那么实际上我们对工作进程我们还是有一个建议。

 

对工作进程实际上是,我还是有个建议,这个建议什么?就是个来访者,我不管你怎么回应他都不满意,所以最开始的时候,你的回应或者是干预应该是简短的重复某些词语或者谨慎的表达一个支持。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也在讲要跟他们构成一种关系,不能有关系的,那么而且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承受来访者的情绪,就算你这个回应很简短的你表达了支持,然后还说你支持不够,对你就有攻击,就是愤怒的情绪向你表达,就跟他对着镜子的好像是一样的,我不满意镜子里自己的长相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样子,你必须接受是吧,但也就是说你必须承受来访者的情绪。同时你也需要面对自己的困意和这样的人工作。

 

有时候你这个反应其实还是蛮强的,你不愿意跟他一起,有时你不愿意跟他一起工作,就是不愿意跟他一起工作,不是你想工作就工作了,你想去来访者付费用我应该跟他工作。可是你发现工作的时候就是很困,那困就想说对来访者走完之后我一定要睡觉,对来访者走完之后,你会发现他一走了之后你就清醒了是吧,那就是实际上和来访者自恋是连在一起的,但是慢慢的实际上是随着工作进展了,慢慢的像精神分析家,或者说我们说精神分析工作者实际上他就扮演了来访者的一个复制品,什么叫来访者的复制品?

 

我们也可以讲是来访者的分身,什么叫来访者的分身?是来访者的镜像或者我们就是来访者的镜像。也就是说实际上你会发现这些人他有时候在工作时讲话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对着他自己的镜子在讲话。你那个时候实际上只要反映他就行。你知道精神分析家有时候讲话讲的很少,你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尽量的把来访者的东西反馈给来访者。你在这个意义上讲

这是他需要的,那么这个时候就他需要啥这是一个必经的路程,这个经历是必须的。你作为他的镜像,只有这样的话你才可以怎么样,才可以维持来发展质量平衡。

 

如果你这个时候你干预太多或者质疑太多或者他否定太多的话,他可能会离开。那么你这个时候他镜像,那么你某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反映到他能够维持自己的一个镜像的平衡。那么你知道你如果它有一个自恋的平衡,本身会带来一个治疗的效果,我不知道大家能理解这个意思吗?就是说如果一个,当他真正的开始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应该照镜子的时候,他有时候还是能发现自己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他就会对自己某些地方是有些修改的,你某种情况你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尝试着陪你的来访者建立更多形态的,与他人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想说你还是有些干预的,或者说来访者还是每次叙说他的故事的时候,他是有重复的,重复的时候每次重复,他也不见得一样。

 

有时候他有些会有一些上演的,有些话语的上演或者一些行为上演.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他还是能看到他是对自己一个,对镜子里面的人有个观察。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是慢慢的你多多少少给他一点感觉,你做一个镜像,你给他一个感觉说你看你这个地方,像是有一个黑点的,他也擦一下,擦完之后发现人是好看一点。我们看镜子会起到这么一个效果。

 

那么首先把镜像建立起来和它的镜像关系。建立起来之后,然后你在一些可能的时候让他能看到自己,好像这个地方如果戴一个宽边眼镜会更好。比如说有精神分析家就发现原来你用的是电脑,这个电脑很好用吗?他有时候会问你的,实际上他也想买一个,他买了之后就在这个地方是还好用,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怎么样。他就从镜像这里获得一些东西,重新认同了镜像里面一些东西,这一块和我们前面的认同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说我们就讲这个时候像来访者早年,如果一个自恋,一个来访者的自恋。他的问题可能就前面讲的这些现象,然后就出现了很多的话,我们就说来访者很可能他的自恋问题蛮多的。

 

一般是来访者自恋问题蛮多的,我们就可以讲在早年自恋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对着镜子的时候对着父母的脸的时候,构建他自己的时候出现了比较大的一个困境。这个困境就是是蛮大的一个困境,因为蛮大的困境,所以来到这个地方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很多耐心。我们要一个精神分析工作者要克服自己的困意是吧,克服自己的厌倦,然后要付出很大的耐心。来访者工作我们讲慢慢的,他通过镜子之后他能够对自己的看到我观看,他能够对这个镜像对自己做一些调整,我们把它叫重新现实化,就重新现实化,很可能你还不能一步到位对吧,从不那么现实上到比较现实的,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

 

从他的一些也许有时候,你给他一些建议他采纳了这些建议。很可能一开始他也觉得好像不是那么现实,或者说你给他这个东西知识本身,其实还是在我们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他的自我完美或者他觉得自己不完美的这么一个幻想,慢慢的就会变得比较现实。那么我们说重新现实化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你还是慢慢的给一些干预,你干预上去是符号化,你什么意思,就是说就把这个镜像关系把它想象的关系,变成一个符号的关系,就是更确定的一种关系。

 

他比如说他跟你之间这么一个关系之后,慢慢的他们从你这里,他们对你有更多的感觉,对分析家有更多的感觉,有更多的感觉之后,他就对你更多的认识。然后开始对你有些想象,然后你好人或者不好的人,慢慢的他就发现原来你是一个更现实的人,就跟我们讲你跟一个人相处的时候你一开始觉得他面善,后来你发现他其实不好相处,相应回去的也许你来访者一开始就是你完全可以相处了,后来发现原来你也有自己的一些立场。那么他在工作当中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我们说如果你已经表达出来了,因为这里面还会有一些上演的东西。发生在重复的当中,有些新的东西会发生,一些创造的东西发生,就最后能够完成一个符号化。

 

只要在完成符号化了,我们说它自我就会相对来讲就比较稳定一点,那么自我相对稳定之后,我们讲你就可以让心理能量重新分配,这就是我们工作。如果我们在工作的理论上的支持说我们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一点,我们精神分析工作者相对来讲比较稳定,那么来访者有一天他就会获得这种稳定,那么差不多他会获得一个稳定之后,他自我相对稳定之后他的心理能量,他就可以跟那,就我们说心理自我是心理能量的调节器,然后他就可以对能量进行重新分配。

 

比如说一个人他觉得说我自己觉得还不错是吧,我工作其实都在你还行,我要升职要加薪的话,然后其实我发现我的爱人也很高兴。在生活当中好像还不是那么满意,但终于很高兴了。那是那天我跟我爱人谈了心,原来我爱人非常崇拜我,她觉得我原来工作这么好,就可以这么有能力。你看他妈妈就会跟你讲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时间上,这个时候我们就想说差不多我们的工作让他很相对的现实化了一点,然后自我相对来讲就比较稳定了,进而就像来访者需要在分析工作者这里获得新的认同来改变自己的困境,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当我们一旦把这个关系过程之后,就来访者会跟分析家这个地方他会去分析一下某些东西进行认同,就是这样认同我们这些东西后来我们自己都没注意到,比如说你能够很沉稳的坐在那个地方,你能够很安静地听他讲话或者说你能够克服你的厌倦。你知道如果一个人他总是觉得很好的话,比如说一个人很自信,他总是觉得很好的话,在现实当中他其实朋友并不太多。如果一个人觉得很自卑的话,肯定跟他相处的时候可能占他便宜就很多。我不知道,但这个能理解吗?或者说他为别人付出就很多。

 

但是一个精神分析家不是这样的,精神分析家在某种情况下,但是他每次工作他就收这个费用然后他听你讲了,他听你能够在这里呈现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像比如说来访者就从这里吸取了比如说一个很安静的感觉,那么这种感觉我们说它实际上是对来访者,对分析工作者的一个新的认同,你知道精神分析的工作,在某种情况下来访者就会在分析一下获得一些新的认同,就认同很多,我们就作为精神分析家本身,他都不知道什么东西被对方认同过去了,但是这个东西很可能在于他审视成分上。然后他在恰恰在生活中把它符号化了。那么这个东西会让他改变自己的症状,会让他重新的在生活当中跟他人达成一个更好的关系。

 

所以我们这时候也讲来访者就从一个完全的自恋的爱法,你说对自己觉得自己非常完美感

会对自己很,你不完美,不是自卑,自卑某种情况也是一种自恋。那么从这种爱他就走出来了,走向客体的爱,让他生活当中更多的其他的人,更多的跟其他人达成一种关系。在理论上我们这样说,我们讲说我们刚才讲了这个例子本身举得可能稍微有点极端,但是一般说客体的爱和自恋的爱的关系上是交错复杂的。

 

我们接一个来访者我们很难讲他完全是属于他自恋的问题,很难讲他的问题完全是自恋的问题。完全就跟你讲他自己是完美的或者他自己是自卑的。他同时也会讲他跟其他人的交往,讲他一个跟爱的客体的关系。那么在我们的临床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来访者讲客体的爱和自恋爱,他们和可能会交织在一起。有时候变得难以区分,有时变得难以区分。

 

也就精神分析的两个维度,一个客体爱的维度,一个自恋爱的维度的时候,有时候实际上是

大家放在一句话里面就会,这两个维度都会呈现它。那么我们讲我们怎么判断来访者他自恋的感觉会多一点,我们的反应器会给我们提供线索,我们要注意我们自己的感觉,特别是我们的厌烦和困意的感觉,这常常是因为来访者的自恋引起的。我们这样讲有时候你的困意和就厌烦的,恼火的,有一种无比的焦虑的时候,这是来访者的自恋引起的。因为他的自恋

会引起你的自恋的供应,因为如果他自恋的话,让你自己没有你受不了的,就是这样。

 

比如说你觉得这个人太烦人在那了,这么好了,你挣这么多钱你还觉得自己不好,你自己也许联系到你的经历你莫名的感觉就会起来了。我们想说这个困意或者是厌烦会提示我们,可是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了来访者自恋了,那么我们也许就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小心对待的地方,但是冲突是难免的,有时候会有一些冲突就是来访者自恋和你之间冲突实在太多,这样有时候是你的反应引起的,你实在受不了,来访者你讲自己这么多很差,很差劲的地方,你的耐心用完了。我们知道分析家有时候也是人,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他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能不能找到东西句句击中你的内心,

 

你击中你的进入你内心脆弱的地方,进入你这个边界,进入你的局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有一个冲突,产生的冲突,我们做一个危机,我觉得显然。比如你的回应,然后来访者总是不满意然后他总是要挟他要走,那么很可能我们说那就是冲突了,那么这个时候恰恰是精神分析要么起作用,要么失败的地方,我们说有时候你那个时候,如果这个冲突你通过这种方式,把它给某种情况下给解决了或是处理的话,或者我们讲来访者一个反应器被你处理了,也在这个意义上讲,那么这个工作就往前走了一步,就往前走一步。

 

但是有时候这个地方就是过不去,过不去就意味着一个失败。你知道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也讲过了,弗洛伊德在可终结和不可终结分析当中,后来就讲过一句话,就是没有一个分析是完全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做的再好的分析,它总是会有一些缺陷的地方,因此有缺陷的地方,我们就有了多少有点失败。那么我们说来访者如果离开你很可能是一个最大意义上的失败,那很可能他也就离开了,但是悖论的是什么?悖论的是,特别是对自恋的人来讲,失败常常是一种辩证的成功,什么意思?来访者会觉得这种感觉应该是能够被人接受的,应该是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回应的,结果你回应不是按照他想法的样子,然后他因此他不满意他离开了。但是他也明白这件事情,就人与人间是不同的。

 

你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完全理解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他明白一点什么,就是说一个完全相同的回应,一个完美无瑕的回应是不可能有的。那他讲说如果你不给完美的回应的话我就离开,就没法给完美的回应他就离开了,这本身就有效果,这个效果就在失败这个地方来的。甚至来访者走的时候会对你很多的气愤愤怒,气恼,甚至他会说你是很糟糕的一个精神分析家,精神分析工作者。但是这并不意味你真的是,你是知道一个精神分析的工作,某种情况下不是来访者评价的,我不知道大家知道这个观点吗?

 

精神分析工作某种情况下是一个精神分析的团队评价的,就是精神分析家之间相互评价的,并不是一个来访者,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访者评价的。我并没有把来访者完全排除了,当一个来访者梳理,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些分析家的那些来访者,这个人会说得很好,有的人是说不好,不是你就糊涂了,他到底好不好,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不好了,这恰恰说明很可能有时候是因为对他讲是个失败的,他把一些愤怒放在这个地方。对他来讲很可能是个成功的,你才知道至少没有一个人,能够完美无缺的回答,那么他如果觉得自己还不收费的话他可能换一个分析家。

 

你知道一个人的分析不可能在,并不是总是在一个分析家这里做完的,换一个分析家之后,因为他在另外一个分析家,你做完之后,他另外一个人分析一下也不能够完美的回应他,这时候他可能就不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可能就明白,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回忆,不太可能就完全可能不走,但完全可能他又走,他又换一个,他又有的人,他就可能换换很多个分析家。因为终于有一天他很可能,他也许自己的一些偶然的事情,比如说有些东西上演的很可能在某一个分析家这里,他就停下来了。你的来访者,他就是不停的换分析家,这个是我们要有自信,这可能是来访者的问题,并不是你的问题。

 

失败常常是一种辩证的成功,然后来访者走了对你很生气,就是失败的分析,但对他来讲是一种成功,我的经验觉得有时候在我这里很生气地离开我的来访者,很生气地离开我。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会介绍他认识的人到我这里做分析,为什么?也就是其实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感觉到实际上那个地方,他还是获得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才能体会到的,我不知道大家能理解这个意思吗?

 

那么关于自恋,我贴近我们的临床就讲这么多,感谢各位,这节课就到这里。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
离拼团活动结束还剩
3人拼团:1680元
截图发送至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