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需要拉康吗

本期内容

【逐字稿】


各位好,我是彭荣邦,现在在台湾慈济大学的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系任教,很高兴这次有机会在这里用10个讲次来跟大家谈拉康。我想各位应该注意到的,我为这10个讲次安排了1个很特别的总题,叫做你不能不懂的拉康,为什么。我说我要讲的是你不能不懂得拉康,因为说真的多数时候你可能听到的都是你听不懂的拉康,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在网络路上以拉康为关键字寻找有关拉康的播客或视频,长一点的,不是名词解释的那种视频,然后花一点时间听听,十之八九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就掉进无理物当中,你会听到很多酷炫的名词,例如镜像理论,能子链想象界,象征界,真实界,你会看到一些很像数学公式却又明明不是数学的公式,甚至一些看起来非常厉害,似乎浓缩了很多概念的图表。

 

这些演讲你大概勉强听一半就会开始怀疑人生,不知道是自己笨还是对方故弄玄虚,即使是对精神分析已经有一些基本了解的人也往往不太懂为什么拉康要创造出这么多新的概念和新的说法来讲原本已经不太容易懂和不太容易学的精神分析。我甚至在一个up主在介绍拉康传这本书时,在视频里把拉康形容成学术黑化的极大成者。是的,拉康确实不好懂,即使是像我这种人,认真研究过拉康的人,都会觉得搞懂拉康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进一步说读懂了拉康是一回事,讲拉康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了。让我们先把讲的人想炫技这件事摆在一边,假设他是想让听的人真的能够懂得拉康的思想,他肯定是要把他觉得拉康思想核心的那些概念都掏心掏肺的拿出来倾囊相授,那比如说有人觉得有,很多讲拉康的人觉得三界的概念就是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对于理解拉康来说有无比的重要性,因此往往就把拉康对三界的叙述一开始就拿出来讲,而且还讲得特别用力。

 

我也认为三界的概念是拉康用来支撑精神分析的发现很独特的一个架构,对于理解拉康的思想来说也有很关键的重要性。那问题是你如果考虑到拉康自己都花了很长的时间,甚至是超过10年以上的时间来完备他对三界的想法,那么三界看似一目了然的简单架构里头一定有很大的文章,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所以想象界、象征界、真实界这三界的概念为起点好来迎接拉康给入门者,这恐怕就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情。

 

我在大学任教的这几年学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面对入门者讲解一件事情最好不要从我自己学者的位置出发,而是要考虑到入门者的位置,那想办法在那里和他们相遇,这样才有机会在入门者他们自己身上创造出一种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方向感,之后跟上的人就会慢慢的向你的位置靠近,不然像我这种流过血喝过洋墨水的大学教授要把一个主题、一个独特的思想家讲到别人都听不懂其实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只要多谈一些声色的概念,中间再多讲几句英文,很容易就可以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以为我在讲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

 

那问题是我个人觉得做这样子的事情挺没意思的,所以说用你不能不懂的拉康为总讲题,就是考虑到该怎么带各位入门这件事情,我自己是不希望做一件对我来说是相当花时间的事情,而各位又很快觉得听不懂而放弃。好,我自己是喜欢把事情谈清楚的人,别人听得懂我说的话,接得到我想要传达的理念,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难以取代的成就感。

 

好,你不能不懂得拉康指的是什么呢,关键就在你字,当我说我想讲的是你不懂,你不能不懂得拉康,你指的是有一些临床实务工作经验,对精神分析多少懂一些的人,也就是对临床心理工作略懂的人,这些人就是我设定的入门者,对于这样的入门者,拉康的思想里有哪一些东西是不能不懂的呢,我想应该就是那些在临床实务工作上既能够听得懂又能够用得上的部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讲者,我有什么条件,又要怎么做才能给出这些东西,总的来说我想我能够提供给各位的是一个融合了现象学、心理学和拉康式精神分析两种知识传承的事业,首先我认为每一个讲者都有他独特的知识传承,以及因此成型的视野。

 

这样子的视野其实是其他讲者无从替代的,因为知识需要吸收跟转化,而不是简单的贴上复制,而吸收跟转化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它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比较像是一个类似堆肥的过程。在堆肥的状况下,你产生了你吸收了各种各式的知识养分之后,经过时间的酝酿开始产生化学效应,然后冒出独特的泡泡,这一些属于每个人的独特的泡泡,特别属于讲者的视野,所以如果要真的言之有物,而不是拼贴式的东拼西凑,讲者就必须要回到他自己的知识的酝酿过程,从这里才能够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自己的身上其实有两个大的思想传承,一个是现象学心理学,另外一个就是拉康式精神分析。好,那现象学心理学强调回归到人的生活经验,而拉康式精神分析强调的是回归佛洛伊德那所谓柔和现象学心理学,和拉康式精神分析指的就是一种双重的回归,既回到经验,又回归到又是回归到弗洛伊德这种。双重的回归的实质内涵我会在第二个讲师里面跟各位讲清楚,现在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一些个人的条件,也就是说我自己有什么样子的学经历背景可以从双重回归的角度来跟各位讲拉康,我会花一点时间谈谈我自己,还有我的知识传承,主要是让各位知道我讲解拉康的视野从何而来。

 

先谈谈我的学经历,好了,从这张PPT上各位可以看到我是在美国杜肯大学拿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那硕士学位我拿过两个,一个是在台湾动画大学的主权关系文化研究所拿的,另外一个是在美国杜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拿的,至于大学我是从台湾大学的心理学系本科毕业的,不过在这个之前我是个理工男,我先念了三年的化学系,后来实在是觉得兴趣不和才转到心理系,不过转到心理系之后也不是那么happy ending了,我差一点又要放弃走心理学这一条路。虽然我在心理系的成绩很不错,比起我在化学系的成绩当然好太多,但是我对于那些心理学知识非常的不满意,因为它太强调科学性,而不是人性,尤其是太强调量化的研究方法,以至于让我觉得自己在心理学系学到的心理学离我真正想理解的人太远,没有什么帮助,所以我说本来我是决定放弃心理学的,后来还好遇到了影响我一生学术路线的于德慧老师,她让我对心理学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希望。那我才决定留在心理学这个领域里继续奋斗。

 

大概从我大学心理系的最后一两年,我在学习上就开始转向人文心理学,一方面在系图书馆里翻找一些人文心理学期刊,比如说美国心理学会所发行的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好一个人文心理学的期刊,然后开始东拼西凑狼吞虎咽地读,另外一方面则是在于德慧老师的教导之下,比较有系统的去进行文化心理学跟现象学心理学的学习,后来于德慧老师离开台大心理系到东华大学的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任教,我自然也就跟着他到东华大学,在花莲展开我最一开始的学术研究工作,我的硕士论文做的是一个台湾民间一世千网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那这个研究我自己认为是台湾的本土学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作品。好,除了我写的硕士论文本身,于德慧老师跟我也共同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有机会再跟各位聊聊。

 

硕士毕业后我就留在花莲当了两年就助理,参与到台湾安宁疗护早期的工作,之后申请到杜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2002年出国念书,在临床工作的经历上,因为在杜肯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不是只有读书念书这样,也必须要在戏上对社区开放的心理诊所里面实习,所以我在博士班的期间就在杜肯大学的心理诊所有三年的心理衡健跟心理治疗的经验,另外我们系上也要求除了在心理诊所之外,还要在其他的机构有1~2年的兼职实习,所以我在临近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智商与心理服务中心,这个以精神分析训练为主的地方,有一年的心理治疗经验,除此之外,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在拿到学位之前还要有一整年的全职实习,我自己因为不想留在美国,所以回到台湾进行全职实习,当时我选的是花莲的慈济医院,好,也是在实习期间做了一些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工作,亲身尝试过分析师的治疗在台湾的可行性。

 

从2013年开始我就在慈济大学任教,之后的临床工作就以临床心理师的培训跟督导为主了。好,接下来我想谈谈我的第一个思想的传承,刚刚提到影响我一生学术路线的于德慧老师,他是台湾的本土学心理学运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那也是台湾在1980~90年代啊很重要的一本大众心理学杂志张老师月刊的总编,他基本上是整个月刊的灵魂人物。好,于德慧老师是台大心理系自己培养出来的博士,他原本也是在科学心理学的训练里头出生的,不过后来对科学心理学完全失去了兴趣,他在1980年代末期到美国去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回来台湾之后就整个学术上大改中,然后把全市现象学的方法带进台湾的心理学。

 

好,那就不再用实验跟统计的方法来做研究了,而是真正的去进入到现场,然后以田野工作跟深度访谈的方法来理解人的生活经验,去贴近人在里头的细腻心思,爱恨情仇,那种这像这样一种真正的想要理解人就得回到人的生活经验的态度跟做法是现象学心理学的根本精神。那于德慧老师自己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我自己的前往研究当然也算在内了,这些研究在过去的这20多年的期间其实就逐步的把台湾的人文心理学给做起来的,目前算是小有实力,在国际上也挺露脸的。

 

至于我的第二个传承,精神分析的部分,我的精神分析学习,特别是对弗洛伊德的认识的部分主要还是在博士班的期间受到Bruce Fink很大的影响,我自己在大学期间其实就已经对精神分析有向往了,转到心理系也是因为想学精神分析了,后来当然知道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所以在当时就读过了精神分析的书籍,应该算是左派精神分析的书,例如说Eric的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或者是就比较社会学一点的,像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等等,后来有机会接触到荣格的书。那荣格的书在台湾的话,有台湾的译本,也有中国大陆这边的译本。

 

好,开始对他的精神分析感到着迷,还攒起来买了他一整套的英文全集,好,跟着他对弗洛伊德挺有意见的,可是说真的,就是大学期间,我还真的没认真去完整读过弗洛伊德的任何一本着作,只能说是人云亦云的,跟着荣格讨厌弗洛伊德。真正开始认真读弗洛伊德自己写的书,像我刚刚说的是到了杜肯大学跟着Bruce Fink学,学习之后Bruce Fink在杜肯大学教精神分析课程的时候,都会要学生直接读弗洛伊德的原典,而不是二手的学习,所以我们的阅读量其实蛮大的,那就像我刚刚介绍的我们这些博士班学生除了休课念书,也必须要在诊所,甚至外面看诊接案,既要跟负责的督导讨论个案,也会把自己的个案带进课堂里跟老师切磋该怎么做个案的概念化,那不是think的精神分析课程,当然是其中的一个热烈讨论的场合,好,我们不仅从阅读中吸收理论,也有在个案的工作里验证我们学到的概念理论有没有道理。

 

那是不是在实物上可以有所贡献,是不是有它的必要性,我自己是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的经验里头开始佩服弗洛伊德,这种学习方式其实不是把它当成是精神分析的一代宗师,摆在神坛上膜拜,而比较像把它当成是临床工作上面的大前辈,我常常会觉得说他怎么这么厉害,观察的这么细,那又有办法把他的观察统整为贴着经验的概念。我也是在仔细阅读弗洛伊德,验证弗洛伊德的基础上那开始去接触到拉康的思想,然后才真正感受到力道,当然是后来自然是感到非常的佩服了,只要是对拉康有一点认识的人都知道说回归弗洛伊德是拉康式精神分析的核心,但是回归弗洛伊德该怎么做,我是自己是在走过杜肯大学的这一段学习经验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回归弗洛伊德的根本精神。

 

他必须要在理论跟实务的双重学习里,这种交互参照里头才能够确实彻底的去把它把握住,那因此拉康式精神分析强调的是从自己作为一个实务工作者的经验里头来把握住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事业。我们把弗洛伊德当做是现场的同行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类似宗师或者是教父的角色,一个在神坛上面被崇拜的对象。好,回过头来看我两个大的思想传承的学习历程,首先是先要学心理学,后来斯拉刚是精神分析,那刚好帮我扎实地打下了入门拉纲思想的基础,怎么说,我觉得学习拉纲思想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把握住两件事情,一个是回到生活经验,一个是回归佛罗伊的。好,不过就是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要谈的是回归什么样子的生活经验。

 

在这里是回到你作为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的经验,在这一个层面上你跟弗洛伊德是现场的同行者,好,你在临床实物的经验里去检证弗洛伊德对所谓精神分析经验的一个概念化跟理论化有没有道理,到不到点,而不是像鹦鹉学画一样只是人云亦云,把临床工作里面的现象都裹上了精神分析的面皮,说这个是伊丽帕斯情结,是口腔及人格。好,回归到弗洛伊德的什么呢,他都死了那么多年了是吧,回归弗洛伊德是回归弗洛伊德在临床经验中长出来的活生生的思想,但是这弗洛伊德到底在临床工作当中经验了什么,他在这些经验当中又是怎么思考的,我们其实没有别的地方找,只能回到弗洛伊德的文本仔细的读,跟着他亦步亦趋的深刻的想,这个就是回归弗洛伊德。

 

如果以这种方式来入门学习拉康的思想,那么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就不会是那些跟你很有距离,怎么听都听不懂的拉康,而是你作为一个临床实务工作者不能不懂的拉康,依着这个精神我把这次的课程分成了10个讲次,首先第一个讲次讲的主题是我们需要拉康吗,但是学习拉康实际上挺耗神的,也挺花时间,所以我们在第一个讲次就直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拉康吗。那我会给出我的答案,如果你被我说服了,觉得还想继续学习拉康,那么我们就会进到第二个讲次,回归弗洛伊德及其当代遗憾。我刚刚已经简单说过回归弗洛伊德是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起首式,在入门拉康上有根本的重要性,因此我会花一个讲次来谈谈这件事情。

 

接着我们要处理的是精神分析中的欲望这件事情,欲望其实是精神分析的关键字,也是精神分析的工作要能够顺利推动,不能不好好了解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花一个讲次来讲。谈完欲望之后,我们就要来谈谈聆听这件事情,一般人以为心里是很懂得听,可是事实可能刚好是相反的,真正懂得听的心理师并不多。好,到底什么叫做真正的听,而精神分析师的听到底和一般的听有什么不一样,这是我们在第4讲次当中要处理的问题。

 

第5个讲次,分析中的问,处理的则是问问题这件事情。我在过去的教学经验里常常发现学生不懂得怎么问问题,或者是更进一步说不懂得借由问问题来引动个案的内在的过程,而是往往带着很强的预设在问问题,因此也就常常得到一些不怎么样的回话,整个治疗的过程就会走得很表面,也没有方向感。那问题在精神分析当中其实是占有非常关键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会用一个讲次来讲。

 

接下来是第6个讲次分析中的提点,提点的字是从英文的punctuation来的,我知道中国大陆这边有一些人会把punctuation翻成是句逗,标点符号意义上的句逗,那其实也还行,但是我个人目前还是比较偏爱提点这样子的一个翻译方式,心理师或分析师在听来访者说话的时候不是被动的听,而是相当主动的听,把注意力放在无意识闪现的那些时刻,提点就是点出或勾引出无意识的一种做法,我们会花一个讲次来谈。

 

第7个讲次分析中的解释,因为很多人对解释在精神分析里的意涵跟操作存在着很大的误解,甚至觉得心理师或分析师负责的解释的工作,因此我们会花一个讲次来谈这件事。

 

第8个讲是梦的工作,应该是很多人会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讲题了,那梦的解析对很多人来说几乎就已经等同于精神分析的同义词,因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的这本书当中明确的把梦视为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可是到了现在还是这么一回事吗。如果真的要释梦,又该怎么做呢,第8个角色就会处理这个问题。

 

第9个讲是传移跟反传移的问题,涉及的是精神分析的两大技术之一,第一个当然是自由联想,第二个就是传移的处理,到底传移该怎么理解,又该怎么处理,这个会是这一个讲次的重点,在讲这里我们当然也还会提有一些跟反权益有关的讨论,在过去20年左右相当热门的一个议题。

 

最后一个讲次我们会处理跟诊断有关的一些议题,那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当代精神医学的核心议题,可是拉康氏精神分析对于诊断的理解跟主流的dsm5这个精神疾病诊断系统其实相当不一样,最后一个讲次我们就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敢宣称对拉康的思想有全面的掌握了,因为我确实还没有下这样子的功夫,啊而我自己这几年的研究工作也是以现象学心理学为主,虽然在临床上拉康思想的影响跟使用一直都在,不过分流的状况在这两年好像有一点改变,我的两大思想传承似乎开始汇流,有一点我自己的感觉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面那种打通任督二脉那种感觉,这两年来我在情感研究的议题上发现自己慢慢的开始拉康式的精神分析的思考融入到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当中。这个部分的研究成果我会在这些年陆续发表,不过这次的课程架构还没有办法反映出这两年来的心得,呈现的主要还是受到Bruce Fink很大的影响的这样子的一个架构。这个架构是我当初向Bruce Fink学习拉康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架构,我自己是觉得受益良多,也觉得各位在入门的学习上应该会有好处,所以我做成这样子的安排完成了10个讲次的课程。

 

架构介绍之后,让我们开始谈谈讲次的主题,我们需要拉康,有时候需要其实来自于一种不得不,所以在谈我们需不需要拉康之前,我必须先指出一件事情,拉康是在当代精神分析特别是在法国精神分析的一个巨大,而且几乎无从回避的身影,如果要谈所谓巨大的身影,精神分析的历史上其实有不少巨大的身影,那个是这个事业的创建者弗洛伊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身影,你从最实际的着作数量上来看,我们就可以惊艳到弗洛伊德的巨大,弗洛伊德是一个多产而且长寿的作者,他活到83岁,他一生的写作在时间的跨度上超过了40年,若以弗洛伊的全集的英文版来说,你扣掉最后一册目录,所以在册数上就有23册,这对任何想要理解弗洛伊德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果要谈精神分析上另外一个重要而且巨大的身影,我想对许多人来说马上会联想到的大概就是荣格了,荣格和弗洛伊德一样都是多产而且长寿的作者,他活了85岁,他的着作全集以英文版来说,你扣掉最后两册的目录索引也有18册,这还不算后续出版的。好,几次演讲集跟讲座记录,这两个巨大的身影跟他们的着作约莫就构成了广义精神分析,在1960年代之前的两大思想主干,这其中包括了弗洛伊德学派跟荣格学派,对一般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难以负荷、难以想象的阅读跟理解分量。那更何况精神分析是一个到目前为止都还在持续发展的学问,他们的后继者在这两位思想巨人的精神遗产之上也都各自的形成了许多重要的论述,所以总的来说你面对精神分析这一个发展超过百年,在思想跟实践上几乎百花齐放的事业,任何一个想要懂精神分析是什么,甚至想要做精神分析的人,你从外头看精神分析可能觉得很迷人,可是你一旦开始钻研,很容易就因为里头的形象复杂而在这片迷人的森林里头迷了路。

 

这次王浩伟老师邀请了这么多学者一起为各位进行精神分析的理论跟实务培训,我想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各位从一个大的历史发展或者是一个大的知识系谱里对精神分析的复杂零项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这么个那那这样各位就可以在知道说在这片广大的森林里有哪一些资源,你自己有什么需要该往哪去,我是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各位可以从这么多学有专精的老师身上认识精神分析,比起自己摸索绝对可以少走好几年的冤枉路。好,让我们回到先前指出的拉康是当代精神分析,特别是法国的精神分析力一个巨大,而且几乎无从回避的身影,我们一步一步把它谈清楚,最后再来总结我们为什么需要拉康。

 

英国学者sean homer在导读拉康这本相对平易近人的着作当中开门见山的就这么介绍拉康,他说拉康可以说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接着他就从两个方向上说明了拉康的重要性,第一个是拉康的思想,对精神分析作为一套无意识的心智理论以及作为一种临床实践的方法都进行了重大的变革。第二个他指出的是当代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你如果不在某一个层面上跟拉康的思想交锋几乎是不可能的。各位可以想想精神分析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那凭什么说拉康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后面给拉康这么高的评价,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不服气。最起码荣格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就不见得认同,他们肯定会觉得荣格才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甚至是比弗洛伊德更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从精神分析在汉语圈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的发展,荣格学派的说法恐怕有相当的道理,荣格的思想,特别是他对集体无意识,还有对原型的阐述确实有跟东方文明,特别是有跟中华文化投气的地方,这也是荣格的思想能够在中国引起广大回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持平而论,你如果要谈论对当代思潮的影响,你不管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还是在精神分析的领域,1950年代之后才开始声名大造的拉康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深刻影响当代思潮的思想巨人。实际上后面自己是学比较文学出身的,他对拉康的高度评价可以说是代表性地反映了拉康思想对欧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影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Sean home这样一个人文学者,而不是临床实务,是临床心理学的工作者来撰写拉纲的导读书籍。其实也显示出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那就是拉康思想的影响在学界跟在实务界有一种所谓不平衡的发展。那简单的说在目前的英语圈里头,拉康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出现在学界,特别是在电影研究,性别研究以及社会理论,跟国际关系的领域,有不少学者透过拉康思想的一些核心的概念,对电影文学甚至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度解读。可是如果就实务界来说拉康思想的影响就少了许多,而汉语界一向仰赖英文的学术翻译,透过这些翻译来是吸取思想养分,所以同样的不平衡发展也出现在汉语圈里。

 

那目前汉语圈里对拉康思想的引介跟使用一样也是以学界居多,拉康思想在实务界的引介和实用在汉语圈里面谈的人有,但是并不算多,那系统性谈的更少。那就我所知在台湾有一些类似同号会或读书会的组织,是在学院之外阅读拉康,讨论拉康,在学院里头比较有系统的在研究拉康思想的主要还是台湾大学的沈志忠教授,他这几年都扎实的在进行拉康思想的评述跟翻译工作。去年沈志忠教授刚出版了永业为光,这是他这几年来研究拉康讲座的一个心血结晶,我个人觉得这是汉语圈里拉康研究的一个重量级作品。

 

我所知沈志忠教授目前也正在进行拉康文集的翻译,这其实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工作了,我自己觉得大概也只有他做得来,我们就只能严谨期盼,迟迟的等待,不过沈志忠教授他做的主要还是一种思想接生的文本工作,它是借由评述跟翻译把拉康思想接生到汉语圈里头来。如果是说在大学的心理系里面教拉康或者是在实务工作的层次上谈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在台湾除了台湾大学的李耀胜教授之外,大概就是我了。在中国我知道有霍大同老师为首的精神分析学圈,他们是以成都的精神分析中心为基地积极的在进行拉康思想的汉语化工作,这些都算起来钻研拉康思想的人在汉语圈里其实相较于钻研其他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来说,在数量上其实还是凤毛麟角,是极少数人在做的工作。不仅如此,你只要自己有尝试阅读过拉康的人大概都会知道一件事情,你要靠自己来读懂拉康,你没有一点底子是做不来的。

 

好,那就回到这个问题,既然是极少数的人在做的工作要读懂,要那么困难,我们为什么要费心学习拉康,我知道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我也会觉得它是一个合理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宝贵,生命有限,因此我才把这一次的讲座的主题定为,我们需要拉康吗?试着在各位一开始接触拉康的时候,就面对这个问题,面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拉康。在精神分析的理论跟实务工作上,我们确实需要拉康。懂得拉康会从根本上改变你对精神分析的认识,也会彻底的改变你对心理实务工作的看法及做法。最后面这句话是当初教我精神分析的Bruce Fink在课堂上说的,一开始我当然是半信半疑孤,妄听之。不过跟他学习了几年之后,再加上我自己这些年在台湾累积的教学跟督导经验,我现在其实可以很有把握的重复这一句话,懂得拉康会从根本上改变你对精神分析的认识,也会彻底的改变你对心理实务工作的看法及做法。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论教我精神分析的老师Bruce Fink他对拉康式精神分析的主要贡献是在什么地方,以及我到美国去学习法国精神分析的曲折历程。从1993年到2013年,Bruce Fink都在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的杜肯大学,匹兹堡市的杜肯大学任教。我自己是从2002年在杜肯大学的心理学系攻读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学位,我在杜肯大学修课的时间有4年。我修过Bruce分开的所有的课程,也接受过他的临床督导。我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因为在核心概念上引用了拉康的思想,所以也找了Bruce Fink来当我的口述委员,所以我自己是在学术跟临床的工作上都受到他很大的启发,为在美国滨州匹兹堡市的杜肯大学,它本身是一个天主教大学。他的心理学系跟美国其他的心理学系相当不同,这也是我到杜肯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不强调实验跟统计科学,它有教,可是其实不太强调,它是强调的是什么呢?以欧陆市场为根基的心理学的训练。所以其实我们读的哲学相关的书也非常的多,比我们念的统计跟实验的东西恐怕要太多。

 

实际上早期特别是受到现象学思潮很大的影响,现在在杜肯大学的心理系里头,其实影响的东西其实更多了,除了现象学心理学,然后结构主义的东西,然后后现代的东西,精神分析的东西其实都有。你如果到杜肯大学的心理学系的网页去看一看,你会看到说这些东西都起来对杜克大学的心理学系,它强调的是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的心理学psychology as a human science,而不是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psychology as a natural science,其他的大学的博士班大概9成以上都是所谓的科学心理学或者是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了,Duke其实在这些美国的大学里面其实是显得相当特别的。

 

Bruce他在法国第8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并且接受了7年的分析训练之后就来到杜肯大学这里任教,时间长达20年。他为杜肯大学心理学系带来的是欧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潮竞争分析,特别是法国的拉康式的精神分析,所以他被认为是这一个心理学系的第二波创新者。去法国之前Bruce Fink原本在美国本科读的是哲学,到了法国他才接受精神分析的完整训练,包括理论跟实务两方面的训练,所以当他回到美国之后,第一个面对的跟他熟悉的法国精神分析,特别是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圈相当不同的一个精神分析社群。在当时拉康这个名字对于美国的精神分析师或者是临床心理师,跟精神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遥远而且晦涩的名字,他经常出现在一些当代法国学者,例如Julia Christopher或者是Judy的论述当中,而且常常具有关键性的角色,可是在临床实务上不仅很少人提到拉康这个名字,而且对他的误解恐怕和对弗洛伊德本人的误解一样多。

 

在2000年出版的一本叫做拉康在美国 Lacan In America的书,它的最前面有一篇丛书序叫做The Lacanian Clinical Field,他在丛书序居然是用这么样的一句话开头的,他说拉康式的精神分析是存在的,这一系列丛书拉康式的临床领域就是对这件事情的名正,换句话说Bruce Fink一回到美国所面对的就是拉康式想在英语学圈的学界,英语圈里面的学界跟实务界的不平衡发展。Bruce Fink 对于拉康在美国是这么偏颇的被学习充满着大量的误解,甚至实务界还得透过文学理论或者是女性主义理论渐进,而且片段的学习拉康感到非常的惊讶。他在1997年出版的拉康式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的前沿中就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他说在法国没有一个精神分析师是从单纯的文本阅读来理解拉康思想的,拉康自己在第10讲座中就说他的文集的写作本意并不是单纯的被拿来阅读的,如果是这样在法国拉康的思想是怎么被学习的?

 

在Bruce Fink学习精神分析的经验里临床心理师或精神分析师,他是在学理跟临床的两个方面同时学习拉康的思想,这也就是说他们不仅阅读拉康,而且在他们自己的训练分析,在被临床督导的时候,还有在和病人进行啊治疗工作的时候,是在这些地方理解拉康到底在说些什么,他的思想有什么根本的重要性,可是在美国 Bruce Fink拉康的思想却变成了一种死掉的学术论述,而不是在临床工作当中活生生的可以印证的思想。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1995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拉康式主体The Lacanian subject这本理论性的着作之后,就转而把写作的中心放在拉康思想,可以对临床实务工作带来什么启发Bruce Fink从拉康思想的角度出发,陆续的在1997年出版了拉康式的精神分析临床导论,在2007年出版了精神分析技术的基础,在2017年出版了弗洛伊德的临床导论,这三本都是专门写给临床实务工作者的书。

 

如果各位像我一样熟读过这三本书,你会发现 Bruce Fink把它在杜肯大学教精神分析的学历跟实物的经验都融入了这三本书的写作里头,不仅如此,他使用拉康思想的方式是越来越贴近临床实务工作,越来越不要求读者具备关于拉康的先辈知识。不过对她来说,对Freud经典的熟悉是逃不掉的,因为Bruce Fink希望读者从Freud的着作里头去理解Freud所开创的事业,也就是精神分析。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读者只有熟悉弗洛伊德的着作才会真正懂得拉纲的思想能够带来多大的启发。换句话说ahhhhh Bruce Fink是在临床实务工作者的困难跟问题里,在弗洛伊德的经典着作的阅读里阐述拉康思想的独到之处,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在美国和其他的英语学圈其实引起了相当广大的回响,也奠定了他对拉康式精神分析的主要贡献。

 

总的来说Bruce Fink在美国几乎不存在的拉康式精神分析,可以以这一些文本为基础,有机会真正的在美国生根落地,除了这些涉及临床实务工作的着作之外bruce fink他本身也是拉刚文集以及好几本拉康讲座的音译者。因此我到杜肯大学去学拉康式精神分析,严格来说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法国拉康式精神分析,而是拉康式精神分析的美国化版本一个Americanized version,而且是深刻受到Bruce Fink的诠释所影响的版本。如果说各位要强调的是那种原汁原味的学习,那么我在美国杜肯大学学习拉康式精神分析的经验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因为我学的不过就是走位的咖啡,我们台湾人讲说叫整个咖啡的味道都跑掉了,不能喝的。可是如果我们肯定翻译跟转译在精神分析经验传承当中的重要性,那么拉康式精神分析的美国化经验,他在翻译跟转移过程中对精神分析的重新认识,对于我们用汉语来学习精神分析就有非常多可以讨论跟接近的地方。

 

我为什么这么说,这点很重要,因为拉康在法国以重返弗洛伊德为名,根本的对精神分析进行的改造,跟Bruce Fink回到美国以临床实务,在临床实务上引介拉康式精神分析以及我们想透过拉康在汉语圈里好好学精神分析,做精神分析,这三者在根本上有共同之处。这三件事情虽然发生在三个时间,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地点,但是他们都在追问,都在追寻着同一件事情,到底精神分析是什么,在做些什么。拉康的巨大,拉康的无从回避就和这件事情密切相关,到底精神分析是什么,在做些什么,他在这个问题上读得够精想得够深、走得够远。因此在拉康之后,你很难忽略这个人对弗洛伊德着作的解读,以及他对精神分析在理论跟实务工作上的影响,而拉康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拉康呢?拉康开始打响名号和他对回归弗洛伊德这件事情的看法跟做法是密切相关的。这一个部分我们会在下一个讲次好好说明,这一次第一个讲次到这边,谢谢大家。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
离拼团活动结束还剩
3人拼团:1680元
截图发送至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