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精神分析的德·道·技·艺(下)
【逐字稿】
比方说我们选择某些来访者,我们就给他做网络,有时候你没有发现我们刻意把某些当面特难对付的(来访者)放网络上。我现在这些年接重症个案变少了,也是一个守法的公民,不违反精神卫生法,我的学徒其实天天是跟重症打交道的,重症有可能就拿着杯子这么就浇上来了,反正如果是网络的话,你“夸”去不影响,但我们不承载这部分负性移情,乃至见诸行动的压力,这是为我们考虑了。这个不合以他的利益最大的伦理,你看我现在明明是讲德,讲着大家都已经讲糊涂了,我本人都已经有点糊涂了。我提的问题我本人无法回答,如果一个来访者对你有攻击的愿望,按精神分析的伦理我们就要听一听这背后的一种攻击性,那本我里头都是攻击性,当面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我们这一块就不追了。网络的时候,技术上我们可能要放得开一点,所以你看你的手法跟你的设置,跟你操的心,什么叫对来访者好,以至于他们三个完全无法拆开来讲。在当代一个对于所有流派的非常大的冲击,就是越来越多的治疗室内的事不再是治疗室内的事儿了,弗洛伊德的那年代,以弗洛伊德的声誉谁来查他的病例,卫生局也不会要求他隔一段时间年审一下,。当然也说不定也年审了,但是他究竟跟来访者坐在里头,重要的是他还抽着烟,这就不符合医生的伦理。就抽烟这事儿,我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我们坐定之后,烟掏出来咬上,来访者有时候“啪” 拿过来接上,然后就开始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因为我当时在武汉,武汉就是一个烟雾缭绕的,这样一个精神分析圈,没有人觉得不对劲。有时候来访者就在门外掐一个烟屁股,进门之后就再点支新的,我们除了特别明显一看是孕妇不抽,剩下的管你的男女的,该抽都抽了。这其实弗洛伊德就是这样的,每天他根本就不停的在抽,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来检查弗洛伊德的个案究竟有没有治好,也没有。反正书是你写的,顺便跟大家提一下精神分析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你之所以比较乐观是因为你都看这些书了。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一本书上面罗列了他做失败、做砸的案情,即使偶有小辞,最后他的高明之处都在于他深刻的理解了,并且最终转化成了动势帮助来访者修通了。坦率来讲,精神分析对于很多东西也没什么办法,我们把数据搁一边,因为数据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的,一般来说你看文献,你看看他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哪个流派的,你基本上就不用再看conclusion的部分了,王婆卖瓜都是自家的好。跟大家说句真心话,精神分析最大的长处不在于干掉症状,在干掉症状方面真的不如CBT,因为操的心都不一样,我们这边老是调阴阳的,人家是要退烧的,那的确是比你快,还有一些比较没那么重,但是也不好收拾的,像强迫症,对尤其是强迫思维的这种治疗,精神分析非常的有限。当然了同行们如果看到这一段的话,不要怪我啊,也可能是由于我自身水平不行,我身边也没有水平特性的老人,但是我的确问过一些干了几十年的人,我的督导都是一些八九十岁的人,我会可以问一问一些真心话,对于这些症状究竟咋样,以及某些明显精神病性的抑郁。当然吃药效果是两星期之后就看出来了,两星期之后,这个人头发就剪了,然后你再打开视频一看屋里都开始收拾了,但你这三年都不收拾的,这明显就是抑郁见好,可是有一项各位在各个流派当中,基本上只有精神分析对人格改变做出了承诺,洗心革面。这个时候精神分析是敢于做出承诺,现在比较流行的依恋理论依恋既是一种发展的理论,也是一个人格的理论。精神分析真的是一个人的首要的依恋风格,能给到活生生的,真的一个一开始折腾的要命的,难听一点鸡飞狗跳的。我估计在座的老司机都明白什么叫鸡飞狗跳,并非是带贬义的,除了这个画面之外,没有别的更合适的,到最后真的是不说和风细雨、偶有小炸雷,但是不下雨的精神分析做出这样的承诺,它在一个人的人格方面做的努力会让治疗师本人都有点不太相信。因为怎么讲各位,精神分析的药有点像中药,它的后劲还比较大。我从业十来年一些早年的来访者也不知道怎么着又找着我了,然后这个时候就加微信,一看到朋友圈都有一种恍惚的感觉,非常恍惚,当年是又剌手、又要暴尸、还要怎么着的,现在你看朋友圈发现在逗他孩子玩,而且你仔细看他逗孩子质量,你都真的很恍惚。因为这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其实他也是觉得你不行,其实治疗结束的时候你以为是脱落,没想到他的劲,后来发育,所以我从自身的这十来年的经验来看我是宁愿忍着那种有效性不足,科学性不强,仍然坚守,认识你自己,非常罕见的承诺。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还好,我们读这些美国教材,尤其是美国教材通常有一章老师在处理与保险什么人的关系,我们这章“夸”就翻过去了,大多数没这个议题。还有一章处理是来访者,如果携带枪支,我们这也先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们通常而言并不操心这个,顺便提一下在我国职业有很多,你大家意想不到的好处。我的督导师,他的后边就有一个门,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到从这个门,走到摄像头前来看。我曾经的一个督导师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就在自己的治疗室给我做督导,我终于某一天我忍不住问这门是干啥的,然后他就大笑,然后去把门开开,我一看是底下他家的后院子,如果来访者带了枪可以转一转,开着门来就进了后院子。我们这边不操这种心,即使这样带有攻击性的也不要使你的房间就一个门。我有时候去一些心理咨询中心,不是说视察,帮人瞧一瞧二十多楼,然后阳台这里连封闭都不封闭,一看助理坐个小姑娘,这人家真的非常激动的穿出来一点办法都没有。你这也是设置的一部分,你说你天天坐着不踏实,这我也不踏实,这与经验无关。在美国心理治疗已经是一个商品了,任何里头只要是商品它就有利益,所以美国人特别热衷生产学派,即便是博闻强识、好学善思、如我这徒都跟不上的。美国人每年都在产生新流派,因为什么他都通过这些告诉保险公司I'm efficiency,所以我这个授权的到时候你得批。有些从精神分析里头卸一个鸭子腿,然后就成了某某鸭腿,然后拔个鸭舌头 ,鸭舌又是一个点。在我看起来这些是缺德,这些是代表着退步而非进步,越来越多的咨询师会发现在治疗室里的时候,他的背后不光坐个督导,坐一个保险的偿付人员,这些都大大的干扰了临床上的动力,使得我们想要坚持认识你自己非常困难,美国是比较重视EBP(Evidence Based Practice),就是基于循证的。我不在一般的意义上反对基于循证,相反我对于心理治疗究竟哪块发挥作用,哪块没发挥,我本人是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个研究我是不反对的。精神分析我也想看看究竟哪一块是有用的,弗洛伊德在一开始不是让病人自由联想之前,要拿手按着这人的天灵盖,好像挤出来了自由联想出来了,显然无用,对不对。有时候就像做法事一样,前边那些都是装模作样的行为,真正的那些你是看不见的,听说现在 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最神奇的抑制禅技术被基于循证的治疗研究发现之后,本身有点类似于弗洛伊德按脑袋的,完全不是疗效因子,所以放心大胆去除了,比方说老派的分析师都抽雪茄,你都不用做研究,病人好转没好转跟你抽雪茄还真没关系,所以基于这种循证的像一个奥卡姆剃刀一样剃那些没啥用处的,我是不反对。但是一旦整成一刀切,像我们这种不是没有证据,证据二十年之后终于看见了你咋办。德国有好处是因为德国,毕竟是精神分析的也不是说原产地,原产地其实是维也纳,并不是德国,只不过弗洛伊德使用德语写作,他们的保险系统cover,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一百次精神分析,保险买单,所以他们就有机会来做这种比较大的样本,一个纵向研究,我并没有带着研究来,因为我也不是在大学里的授课的,对于这些并不敏感,不是说这个我赶紧收到我的PPT里,我只是知道这回事,他们发现精神分析它除了有效地改善这个人的globally well being。什么叫globally,一个强迫症在这治了很久,强迫症状还是没有好,可是他感觉好。你光量症状不行,量整体的well being好多了。我洗手,反正就边洗,我就边跟人解释我得洗干净点,过后我再解释一下,我还是得再干净一点,我也不焦虑,反正管你的,我就是强迫症,所以他没什么社交回避了。另外发现这些人的身心疾病发病率降低了,心身医学它其实跟弗洛伊德有不少的关系。一开始弗洛伊的处理了很多这种癔症,其实放在心身医学的谱系里是没有问题的,包括今天我们人类普遍的感觉到的这种颈肩背痛胃肠胀气,这些其实都是一大类,发现有效的降低了这些,其实这是证据,所以我更加喜欢不是based的,而是informed EIP,不是基于循证的治疗。精神分析显然不是基于循证的治疗,在所有的流派当中,精神分析的循证证据最少,因为什么,时程太长了,你要做研究,你得控制时间变量,你不能拿你十年的精神分析跟人家十次的比,别人肯定不干,但是我们可以做informed,精神分析内部也在做informed的,究竟分析师哪些活儿使了劲,哪些活儿是一个类似于唱戏,挂了一个假胡子,无关紧要,挂不挂你都能发生。他们会发现究竟此时此地的这种有关情感的即时反应,究竟是有效的,无效的,发现是有效的,这些研究都ok。我们目前国内没有到被保险一锅揭了的这一个程度,所以我们想要守住精神分析要帮助人探索这个德还相对容易,但是我们不知道未来,那个时代什么时候到来,再者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治疗流派都有短程化的倾向,它跟循证其实是相关的,所以精神分析内部有很多个短程模型。精神分析内部有多少个短程模型,据我个人不完全统计已经在十个以上,我给大家安利一个,因为这一个是我学的比较早,用的比较多,结构比较清晰(Core Conflictual Relation Theme),叫CCRT,这个作者是Lester Luborsky。Luborsky他就是最率先对精神动力学进行要素研究和效果研究的那个人,当他提的时候,他是把精神分析的干预要素分成了expressive和supportive。所以他那个手册是《表达性与支持性心理治疗手册》,这个手册可惜并没有翻译,当年我是靠电子版来学的,这个手册非常具有美式的风格,来访者说啥,我们怎么理解他,我们怎么回答,非常的具有美式的一种,清爽不玄乎的特点,实用。就以教材为例,每个国家的都不一样,美式教材通常最薄,这两本都是美国人写的,其中有一本在座应该都有了,这就是大名鼎鼎当年的绿皮书《精神分析入门》《精神分析治疗指南》,入门是红皮儿,指南是绿皮儿,这是绿皮书的第三版。那是我看的第一本心理治疗书,非常的简明扼要,美式的一种写作风格,美国人由于崇尚实证实用主义,所以他的风格就是这样,没什么个人观点。德式的话,德国人写的教材他会有时候引一点黑格尔,有时候引一点哈贝马斯,有时候甚至还有莱布尼茨,因为这些都不是美国人所以美国人也不引,所以德式的话它有一点形而上的部分。而英国偏经验主义。我们德的部分接下来还会再回到,但总体而言,我相信大家已经听到,我讲这半天的一个用意,那就是要守住德,哪怕有一堆短程模型发展出来,哪怕你被迫的在某一个机构内,比方说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要求八次搞定,再察你写申请,或者你在医院内来访者未必能够老挂着着你的咨询号,但不管怎样,你的后端程序可以一直是psychoanalysis,仍然是一种以洞察为导向的,但是你前端甚至可以是纯粹的CBT ,你的后端你的内在运作的部分用来优化你的前端。注意这是一个不好操作的,这些年来的督导对象包含很多个,不像我这样,我可以自己在自己的空间内接来访者的人,顺便提示一下各位,伦理是有上位和下位,如果你本人是高效率的心理咨询师,同时是高校的员工,也就是你是老师,你选择了精神分析流派作为你的取向,这三个当中你作为教师的伦理处于上位伦理。我们目前已经在市面上见到过这些议题,有时候甚至带来诉讼。作为教师你保证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个,如果当下位伦理和上位伦理冲突的时候,以你的第一身份,咨询伦理在你作为老师伦理的第二位,在咨询伦理当中,精神分析的伦理又处于更下位。我留意到一个人学精神分析,学久了会把伦理当成周延性的伦理,周延是一个论逻辑学的概念,也就是适用范围,他就会觉得精神分析管天、管地、管空气。当他拿这一套去跟他的领导辩论的时候,可想而知,除了让人增加对精神分析的误解之外没有半点好处。最终他也没帮助人认识到他自己,所以我讲了半天伦理,提示各位,不要留意你的第一伦理是啥。如果你本身作为警察,比方说你作为监狱警察,同犯人做心理疏导。跟刚刚类似,你作为警察的伦理在你作为警察系统内咨询师伦理之上,而你本人的精神动力学取向更位于下位。如果当他们发生冲突了,很好,这是你认识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对于这种目前已经比较涌现出来的这种伦理争议提供了一个个人化的(解读)。听了这些之后,你觉得哪些部分可能被我遗漏,或者哪些部分没有说清楚,或者你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就会觉得平常老师早上讲的这些好像云里雾里,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抽到一个最重要的地方,以及怎么守这个地方,包括最后的上位伦理下位伦理,这个地方也是非常重要。我觉得也非常有指导性,因为真的我们在工作,就算我们现在是一个机构的咨询师,实际上上面还是会一些你说的商业伦理这些东西,因为机构要活下去,所以包括机构对于死亡,像这种问题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它上面还是会有伦理。在这里你要有时候,甚至是法律,是法律在这上面,所以我们都是要去考虑,我们考虑这些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保持 或者是守住伦理。对你这一摊在,你才能够做这样的事,摊子都不在了,你本人违反了你的伦理,为了使你能够持续地认识你自己,你得先支楞着。好了,有关德的部分我们先告一段落了。
PS:该部分无授课PPT,请同学们上课认真做笔记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