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格结构概述
【逐字稿】
我们接下来看人格结构的部分,首先我想人格结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 对不对。人格结构到底是什么,什么叫人格结构,我这样问的时候,大家在脑海里会有一些什么东西飘出来。首先我们可以想一下就什么是结构,说到结构,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前面我们会经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前面一直拿人跟树做比较,比如说树,也是有树根对吧,然后树干树枝,当然它也会有各种各样细致的结构。在这个地方的话我们只是讲述,一直会讲说更加的深对吧,然后土壤就说土壤是肥沃的,其实这个树会长成,首先还要看这个树是一个什么品种对吧。如果在同样的品种下,它的根扎的深,在一个比较肥沃的土壤里它会长得更好,更加的成为参天大树或者总体上是更强壮是吧,不管是长的是多高什么的,它只是以它种子所带的属性来进行成长那就很好了,对吧。你不能要求每一棵树它都要跟松树,有的杉树是长得非常高的,但是一棵梨树你不能要求它要长得那么高 是不是这样子。在这里我会很想说,因为建筑物的结构是有分区的对不对,可能我们用建筑物的结构来进行跟人格结构在某些方面进行类比,可能大家会更容易去理解一点。首先我们说如果是建筑物的结构,我们会讲到建筑物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什么,打地基是吧,打地基,还有建筑物的结构经常我们会讲防几级地震,是吧,防几级地震。那么其实作为人来说,其实我们也会说你的抗压能力,这是不是有类似的抗压能力,好像也是在防地震一样的。如果说建筑物第一,其实就是它的打的深度,一个是关于打的深度对吧,第二个防地震能力跟用什么材料是有关的,因为钢筋水泥的跟比如说你只是茅草房或者是砖木结构,防地震的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有比如说怎么去设计,因为防震也有一个防震的那种设计,可能更具体的我也不懂了,但是防震的话,它某种程度也是跟我们作为人格结构的心理弹性是一样的,对吧。还有的话,如果说是一个100平方米的房子,然后内部没有分隔空间,如果有一个水,比如说这个水,比如说洗手池对吧,洗手池的话,其实在我们想问卫生间或者是厨房的洗手池,如果这个水你忘了关,这个水漏出来了。在100平方米的房间里你的地都是平的,那么可能会比较快,洗手池的水会整个100平方米的房间都会去蔓延到,是不是。如果说这个房间,这个屋子是没门的或者门是开着的,其实它就会漫到外面去了,是这样吧,但是如果这个房间是100平米,然后你也是一样的有卧室有床,然后有沙发,然后有餐桌等等的这一些,有洗澡的地方都在整个一个空间里,大家看着会感觉什么,会不会有那么一点乱的,是吧,但是一般情况比如说100平方2室2厅,把它分成两室两厅,然后一个卫生间或者2室一厅,客厅跟餐厅在一起,但是可能有一个小的分隔的感觉,然后两个卧室分开来,然后有厨房有卫生间,其实是可以弄得很整洁很漂亮的是不是,就会分区清晰明确,而且每一个都有墙有门把它们给分隔开来。一般的话,比如说卫生间的话不管是淋浴的地方,还是说洗手池的地方都会有一个下水道,而且这个坡是稍微就不那么明显,但是稍微往下一点点,所以你的水是很容易下去的,即便你哪一天不小心忘了关,其实也不会漫出来,是不是这样,所以如果你去设计好的话,那么这些就是万一有出了什么,第一你设计好了,你会让自己的空间很舒服,又有可以很清晰明确的就是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都给它兼顾到了,而且万一出了一点什么小状况,其实它不会波及到所有的地方,是不是这样。它可能就及时处理及时疏导掉了,不会可能不只是波及100平米的房子,一直在那流。你要是连个房门都没有,就是屋门或者屋门都洞开,那就漏到外面去了,说的蛮清晰。其实如果说我们作为人格结构,我们来以这样的一个房屋的结构建筑的结构来做类比,我想大家可能会感觉到我要说什么了,我们在讲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其实整个的或者说他的抗压能力那相当于是建筑物它可以防几级地震,是吧。这就是你的这个人,我们会想说这个人抗压能力很强或者说这个人的人格结构很好很稳定,其实说的就是抗压能力,在一个压力底下他能够扛得住,那么一般他根会扎的深,但是作为一个人,他的根会扎的深是扎在哪里,比如说建筑物是扎在土里对吧,那么我们的人是扎在哪里,看得见吗。但是大家如果接受一些心理培训的话,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叫做扎根练习,我们都有一个扎根练习,而扎根练习很多时候的练习你的双脚与地板的接触,感觉到自己双脚与地板的接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其实也还是跟地板,说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土里来的往土里去的,就是因为地板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我想说的是其实有些人他很难放松,有些人他很难放松,因为你放不放松地板都支撑着你,但是很难放松的人可能他很早他就感觉不到自己是被撑托着的,当然最早承托着我们的是母亲,也在胎儿期脐带绕着长,你在子宫里面,你最早的能够冲突的连接的是母亲的世界,是脐带子宫里,后面是跟“母亲”,后面其实我们打个引号,可能不一定是你的母亲,但是是你的照顾者,你会感觉到你跟外界,那时候是一个比你更强大的存在,因为共情性的关系,你感觉到连接,而且这个连接是存在的,然后这时候,因为你有什么,一个是跟外界的温暖的强大的,可以跟你的存在连接在一起,另一个就是在这一种情况下,你有什么样的内在的感受你是可以直接表达的,是吧,好像我哭了,然后就会有人来回应,但是如果我哭了以后,没有回应,我开始可能哭的更凶,然后再没有回应的话我哭得更凶,再没有回应我就会感觉我哭是没有用的,没有人会来回应我,我就绝望了。那么这个绝望,他内在不是没有需求了,而是他不再期待外界了,而这时候他也会去切断跟外界的连接,那么某种程同于此同时很重要的是这个根也是在自己身上,他切断了跟自己欲望的联结,因为这个欲望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带来失望带来挫折,是吧,所以我们讲这个根跟自己的根最早是你通过母亲,没有跟外界的更大的世界产生连接。当然,这里还有说母亲的家族,从家庭系统的,还有父亲的家族也会跟外界的世界产生更大更深厚的连接,如果是这样,就好像如果我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其实我也会慌的对吧,但是如果我知道这个事很大来了,但是我背后是有依靠的,我也会感觉要稳定一点,是有承托的,我也会感觉稳定很多对吧。那么这一个是外界的,另一个是我内化的,我很确信说有事情来了我能得到帮助,然后我可以过去的,这时候就说其实人格结构的底色。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人,但是其实他已经整合了外界,就是内化了外界很多东西,还有外界是不是真的有这一些东西,因为如果一直都不存在这些东西他也整合不进来,对不对,他也内化不进来,当然了也有可能,因为底色的话,可能就是在后面的生活里过滤掉了很多可能的东西,我们会讲到说越是富有的就越富有,越是贫穷的就越贫穷,其实在心理上也是这样的,会是这样的,大家能理解。那么还有说然后我说一下我们说土里来土里去,这个是一个有一点文学的说法,但的确就是扎根练习是很重要,感觉跟地面,我是讲大地母亲的意思,如果真的更具体的说生命是从海水里来的对吧,然后最早的生命其实也是在羊水里面孕育成长的,当然这不是最核心的,但是我们讲大地母亲的话,就跟地板的连接,因为其实很多前面我说过那种精神病性能够结构的,你就会感觉他在飘,他就不着地。我们讲说有时候我们也会说这个人好像不着地的,说的都天马行空的等等,其实他真的就是那么稳稳的一个人在地板上,让你感觉到踏实扎实,这时候其实他的人格结构是有根的。第一个我们讲根,也就是建筑物是要扎根下去的,第二个是要分区的,它可以承载一定的功能,而且每一个地方就是万一受损的话或者万一受到什么影响,它不会蔓延到所有的地方。那么这也就是我们讲一个人,我们简单的说你投资一般不会,我们讲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不对,可能你搞一点股票,然后比如说弄一点,比如说有人买一个房买一个小房子或者根据你的情况买,另外再买房子,就是说你分散投资,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上面,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可能你受到的影响就不那么大了,你不会所有的都倾尽在一个地方上。当然如果说也许就是这样是会比较平衡稳定的,很多人会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关于就比如说一个人,他如果你内在的是有,我们讲内在我们一直说分化,是吧,内在有分化,其实内在的分化是什么意思,你用建筑物的结构就会更加形象,其实你就是这样可以分隔开来,比如说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房间,这一部分是客厅,然后这样子他就可以区分开来,然后里面就可以清晰舒适。作为一个人格结构,其实他也是说我内心我很清楚,知道我是怎么样的,我自己的内在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感觉,我对此是持着什么样的观念,我的观念当然可能是可以有一定的荣誉度,不是说就非这样子不可,但是我会知道我是什么样的看法。如果我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那种感知的话,包括说每一个人还有什么,就说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吧,有一句自己的价值准则,当然可能还有自己的觉得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意义感,这个时候你就会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很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各方面是怎么样的,与此同时关于自己的人格结构,我能够感觉到外在的客体,特别是每一个不同的,我会知道我了解这个人,然后我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我是了解比如说他有一个什么形象对不对,我们会描述出他什么样的形象,当然包括我们也会关于自己的人格结构,还有一个是什么,关于自己是长什么样的,大家可以去闭着眼睛然后在脑海里去感受一下你自己在你的内在你感受到了看到了自己是怎么样的。其实这个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清晰的在内在映射出自己的印象的,仅仅我知道,至少女生一天会照一次镜子,但是真的是不一定在内在可以有一个就是这样清晰的身体形象。我在面对面上课的时候,经常总是会有那么一个或者两个说其实看不到自己的,所以其实身体已经是最明显的,对不对,但是你日复一日在看都没有办法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呈现出自己的意像,所以这个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这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么与此你内在能够感觉到自己什么,你外在你也会感觉到外在的客体,比如说客体的形象,然后你会觉得会知道说他可能会是怎么样去反应的,他的情感态度是怎么样的,以及你也会知道对他来说他的价值观,我们讲比较了解的人他可能是什么价值观等等。在你内心也会有这样的印象,就像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那么的条理清晰的去觉得说他是怎么样,但是你会就是说在互动当中你其实会不由自主,其实你会知道他的态度,比如说我前面讲我在同一天做两个家庭访谈,就像那个男孩子,他是毫不犹豫的去跟他父母说他是同性恋,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他知道这个是能被父母接受的,他不用特地去想的时候爸爸妈妈的价值观等等或者说对同性恋的态度什么等等,但是有时候你在互动当中你就会知道其实他们能接受。那么对于前面的我说女性,她是挣扎犹豫甚至抑郁的好几年,然后她终于去跟他父母说了,她非常的清楚他们是不同意的,但是她说她觉得她已经这个年龄了,她要为自己好好的活一次,她决定去说了,说了以后的确果然就是勃然大怒,她母亲抑郁的不行,叫她如果不断的,就是不改不断这种关系,你就不是我女儿等等扫地出门,你让我们家室清白,你让我们家门蒙羞那样的态度,其实就是她肯定不会,后面我们会有一个人格结构的图,它肯定不是这样一条条的,但是你在互动当中你会感觉到知道它其实是这样的,而每个人我们都会在人际接触中多少都能够感知到对方的一些东西,而且人也都是在成长变化的,当然也有说一辈子不怎么变化或者不怎么变化的,但是总体我觉得走上这条路会去做心理,会去接受自我体验,会接受治疗的来访者或者心理咨询师都会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不断的在成长变化或者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所以在这里我们的结构。当然人格结构或者结构它会有很多的定义,因为大家如果看不同的书,它可能定义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地方我们讲更多的是从关于自体跟客体的关系或者指的是一个人他处理跟自己以及内外部客体关系的精神功能的有效性,比如说我有一个内在,我知道自己,然后有时候我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也会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的,有时候这个是会有矛盾的,对吧,就像她会知道她妈妈会反对的,因此好多年的时间她是遵从了妈妈的看法,因为妈妈的很多看法是比现在世俗的看法更加严厉的对吧,因为在社会上至少目前对这个还是持有一定的包容度的,很多人的观念也是有一定的包容度的,但是她妈妈的观念是比社会的观念更加严厉的。内外客体,一个是内外客体关系的条件,一个是现实客体关系的条件,她知道妈妈是这样的看法,然后她不想跟现实的妈妈有冲突,她一直尽力的克制隐瞒,开始是克制,后来没有克制,但是隐瞒就开始也哪也不去,也没有去交,后来还是忍不住去交了,交了她是选择了隐瞒,其实她也是在要跟外在的妈妈保持一个还好的关系对吧,但是后来她也会预计到是有冲突的。这时候她更加的是听从自己内在的想要的东西了,她要为自己而活,那么这时候她跟其实她跟内在的妈妈就开始有冲突了对不对,跟外在的妈妈也有冲突了,又开始一个调节过程。当然如何调节,其实有时候当然有可能妈妈就是坚决的不能同意,那么有可能他们的关系是要冷却一段时间等等,都有各种可能的,有时候也有可能她妈妈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接受了,也有可能的,对不对,其实都是在不断的动态调节过程中的是吧,所以在这里自我功能其实是统合各种内在和外在的资源,一个是内在资源,还有外在资源,而且去加以运用的这种能力,是从自我功能,其实这样子把很多东西都包含进来了对吧,自我功能。好,这是我画的一个图,那我画的图,我个人是觉得对于去理解是会有帮助的,这个图也是按照我刚才说的那样的,那种理解方式来进行来绘制的。首先,我们要讲关于自我自体主体有很多的定义 对吧,特别是在精神分析,大家都去看书本或者是文献,会发现说有时候同一个词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特别是关于自我自体真的是ego self,有时候可能不同的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会有点混乱,我想说的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或者对我们大部分的人来说,在学习这个的话更多的是用来更好的理解自己以及理解来访者理解我们的临床现象,所以更加重要的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做理论研究,我们去学习这些概念的话更多的是为了通过这个因为概念的核心是可以去总结描述现象,然后来帮助我们进行理解还有沟通交流,但是首先是你自己理解对吧,你自己理解,然后你自己真的理解了,对你有帮助,你可以应用,然后你理解的,你可以去跟别人沟通,因为我们作为同行,有时候我们总是要去沟通的,包括我们的督导,同辈督导等等,这都是在沟通,所以我在这里我只是跟大家分享,是我在这里用这样的一个概念我所要表达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跟前面我们讲自我功能,它能够统合内在和外在资源并加以运用的这种能力,那么在这里的话,我更多的是讲个体他所建构了的自己,个体所建构的自己,为了在这张图上去讲他的自我,个体建构的自己,其实是你自己才能够去建构,对吧,就像我会觉得比如说非常极为善解人意的来访者,他就觉得自己非常的善良,道德高尚等等,当然一这一部分也是真的,但是说另一部分,其实我们讲自己,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科胡特的,跟科胡特的更广义的自体概念是类似的,以个体的存在和体验相关的一切的总和,你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那么这一切就简单的说就是有些事你知道的,比如说你知道自己很善良,你知道自己其实很有道德感,是个很高道德或者道德高尚的人,这是你所知道的,但是可能说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可能并不知道他很多的愤怒怨恨和委屈,就像他会做梦,梦见自己在开枪射击家人,他开始都很害怕讲他就觉得怎么会做这样的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是有很多怨恨的,是吧。这个其实就说是开始他也不是那么清楚,随着咨询的进展,他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去呈现,通过诉说通过理解得到转化,慢慢他就有更多的内在的平衡,因为抑郁的话,很多是攻击转向自身,所以会有非常多的躯体不适等等,当然也有情绪上的情感上的不适,所以关于自体有一些是自己知道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可能你体验的存在和体验的所有的一切,但是这时候可能还包括你所不知道的自己,那在这里是因为跟客体最直接相对的概念是主体对吧,主体跟客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主体它很好,我在这边用的主体,第一它包含的是在个体的,是一个所存在的一切的总和,不管是你存在还体验到的一切的总和,但是它更多的还强调了一个我的这种 subjective,这里我用了subjective,因为这个subjective可以是一个主体体验对吧,还有一个是主观体验,还有另外它更有我作为一个个体的主观感以及跟外界客体相对的感觉,对不对,所以在这里就是我主体,但是我又写了一个自我,因为当我们要去把它清晰概念化的话,你不知道的东西你还是不知道,但是这个主体里面我里面有很多空白对吧,空白可能是你不知道的,这个自我的话,主体包含了你知道还不知道,但是更有那种 subjective感,就主体感或者是主观感都有。当是主观感的时候,他可能更更侧重在你自我的这一面对吧,这就是你知道的,那么你主体的时候就还包含了就是第一跟客体相对,第二有一些你不知道的,对吧,那么好,我们看这个图,我们讲到刚才说树它会扎根对吧,讲到一个是跟自己的生命力的连接,另一个是跟就对自己有善的能够共情的照顾自己的人的生命的连接对不对,所以他是这个重要的客体的话,他是要有连接的,那这个连接其实就是要有爱和信任,是不是,然后我们前面讲了,其实信任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最深的话其实都是生命,它要能够跟生命相连接,有一本书叫做《自恋:一个新理论》,是一个奥地利的,不是,他原来他在英国塔维斯托克待了很多年,后来到澳大利亚Neville Symington,在前一个阶段过世,他写了很多本书,我所知道的有两本是翻译成中文,一本是我翻的叫《自恋:一个新理论》,然后另一本是苏晓波老师翻译的,好像叫《思想等待思想者》,他就在讲到在制定一个新理论里面,他说自恋是所有人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或者叫核心病理或者核心问题,自恋的本质是叫做背离生命给予者,他叫turning against lifegiver背离生命给予者,当然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书,我在这里只是讲最本质的最核心的都是跟生命本身的连接,对吧,跟生命,因为不管是你内在的都内在的话,其实这也是你的欲望,这也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你母亲也是另外一个生命或者你自己跟生命的连接对吧,生命的本身,那么我们看到如果你作为一个主体的话,其实你感知到了自己就有一个自我意向,然后你会感知知道自己的愿望知道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冲动知道自己的准则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感对不对,其实就是写在这里都很容易,但是我前面说过其实自我意向已经是一个可能,都是最你天天在看镜子吗,但是可能还是没有办法在内在形成自我自己的自我意像或者说你的自我意像很可能是歪曲的或者说怎么说与客观现实不那么相符的。我讲一个我自己经历的一个例子,我有一个亲戚,然后她的皮肤我觉得非常的好,她二十几岁的时候来上海,那时候我同事就觉得她可能就18岁,而且我记得我跟她一起去杭州坐火车,然后边上的人还问她是不是中学生,她看着非常的年轻非常年轻,但是她就跟我说她觉得她皮肤不好,当时我就说你不要站着说话不怕腰疼,你这样你还好意思说你皮肤不好,然后她就说我妈说我皮肤不好,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就一开始我自己一直琢磨我说或者我觉得我想明白了,她妈妈跟她妹妹的确比她皮肤还要好,所以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说我们讲自体总是在关系中形成的,她接收到的眼光目光并不是说有什么歪曲,她现实功能挺好的,她接收到的这种内在沉淀的一直告诉她的其实你皮肤并不是很好,所以很早的信念就在她心里形成了,也不是说她不知道,可能就是在现实中跟她同年龄的她总体算是很好的,但是我皮肤不好就是妈妈传递来的信念,是很长久的在影响着她的,所以一开始她这样说的时候,我是大吃一惊,真的是大吃一惊。其实为什么很多在学习中的抑郁症的小孩,他的读书也还是挺好的,但是没有达到原来的预期,然后他就觉得不好了,而且这时候很多父母会怎么说我们已经没有要求他的是他自己要,是吧,我们会听到很多朋友说,其实他现在也可以的,但是他就好像他自己想不开,我们现在已经不要求他了,但问题是你原来的要求已经形成了孩子的内在超我,或者说他对自己的期待,他内在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觉得只有达到期待他才能够去满足父母,才不被父母惩罚,才被父母接纳,这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这已经变成他人格的一部分了,就像他是融进他血肉里甚至就是刻到灵魂里的东西了。这时候改回来说没关系的什么能够那么有用吗,在表里的话,哪里能够它刻在骨子里的要求能够就拿掉,拿不掉的,是吧,所以我反正在门诊中经常碰到说我们现在已经不要求他了,但是没有用,他已经要就像我说的那个女孩子,她说她妈不打她了,她开始打自己了,她妈变成她的一部分的对不对,所以就说他要知道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愿望,就说当你一直被别人的愿望所左右所绑架的时候,你没有那么清楚,所以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反正读书到后面他其实就开始迷茫了,他可以自由的时,他没有人管他的时候,他开始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就是在早期的时候,我们讲自主性,其实它是没有被发展出来的,自主性是没有被发展出来的,然后包括我们有讲过一个人的情感,他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出来的,或者容易那么被命名的,就像我说他对他的家人是有愤怒的,他开始他在做梦,梦见我怎么会拿着枪对自己的父母,其实是有愤怒的,对吧,他很吃惊,还有比如说因为他一直是体验自己是一个牺牲奉献者对吧,还有他冲动准则具体一点点,我就不再具体说了,其实很多时候,如果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就不会那么容易地付诸行动了对吧,然后你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冲动,你就不那么,如果能够意识到其实意识本身就是一个防止你直接冲出来的栅栏,然后另外还有一个你感知到的就是你的内心其实总是会有一个他人的对吧,你总是不只是一个关于我的话,里面总是还是会有一些别人,就算是我的这一部分,其实也是在跟别人的互动当中形成的,但是我这边我还是有一个自己原生的东西,以及比如说父母,我还不止跟父母接触,我还跟很多外界的人接触,然后外界的经历,我个人的经历其实也在形成我自己的一部分,所以这时候我感知到的客体就是我会有一个客体意像,即便是这个客体意像的话,很多时候我们受训练对吧,我们受训练,然后经常我们都会讲你对来访者的第一印象。那么你对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咨询空间里是蛮亲密的接触的,生活中你很少有人经常就一个礼拜坐着45分钟在谈关于自己的事情,而且你总归是会不时的要去看他一下对吧,但是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咨询师我们都会受训练,但有时候会描述不出来这个客体的意像,描述不出他长什么样,有时候是跟来访者有关的,有时候也跟咨询师自己的一些特质有关,我就会发现有的咨询师可以描述的非常的细致,有的人总体上他也大差不差,但是他就没有办法描述的那么细致,这个不要紧,但是如果是描述不出来的话,有时候跟这个客体就是让人感觉到很模糊会有关系的,所以你会不会形成对别人的内在心理的客体的意像,两方面,总体上我说有精神病性人格结构的人的话现在不少见,但是也不是那么普遍的,你这个也不是那么普遍,总体上你还是能够感受到客体意像是怎么样的,然后就是关于他的愿望,你会知道他有什么愿望,当然特别是对你来说重要的他人,你会知道他的喜好,比如说他会什么样情感反应以及等等,这两个之间是要有调节的对不对,还有就是你外在的客体,外在的客体其实跟你一样,只不过就是相对于你来说他是客体,那么对于他来说你就是客体,对吧,所以主体间性是互为主客关系的,都是互为主客关系就对不对,他也是的,然后你也是在调节,是一个时刻的动态过程。好,我个人就说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人格结构会比较好理解,然后我把它用图表的方式让它图像化了。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