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心理发育阶段-埃里克森

本期内容

【逐字稿】

大家看一下,这是我搜来的一张图,大家就会看到它有一些划分跟前面是会稍微有一点点不一样,的确我会在生命阶段的划分里有些地方是不大一样,刚才我列的是我个人比较采信的一个年龄划分方法,但是在这个地方我想,我特别对中心问题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还是把它给列出来。其实在关于信任或不信任,它有一个很中心的问题,我能不能去相信外界,相信别人,对吧。这个就很通俗,很多人会说我很难真的去信任别人,但是你不要就听这句话,因为的确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深层次的信任的,信任是在什么层级上,这个人的确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值得信任的对吧,你不能光听这句话,还有他这句话的真正的内涵,他是在什么情况,他这时候跟你的关系,就是说我能不能,但是他的核心中心问题是我能够相信别人吗,然后我总体上感觉这个世界友善的安全的,还是说这个世界是很悲观的有很多危险的有很多敌意的,这是这个年龄他要培养出来的一些基本的感觉。还有第二个,前面讲是自主性对吧,其实它的中心问题就是我可不可以独自行动,这是一个自主性。第三个阶段就是他主动对内疚的话,我能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吗,我可以开始有自己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这种我可以自己去做计划,是一个initiative,就我能够比如说我去找朋友来玩,我去找父母来玩,我可以去发起一件事情,然后去执行它去做好它吗。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就会看到有的人他就特别有主意,然后特别能够去调动人来做事情,而有的人他可能很擅长去执行别人说的,然后去服从去执行的。那么到第4阶段相当于是小学阶段,我们讲实现的是自信,那么你的确有时候的自信,我前面说过其实是会有一个比较的对吧,我跟别人比我是有能力的,但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的话我要说他的自信以及因为每个人的天性。上天给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大一样的,对不对,但是孩子的自信有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都有自己很擅长能够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套着一个标准那就被卡死了,是吧,然后我记得我曾经有一个孩子,其实他当时就是十一二岁那个样子,当时我自己还没孩子,然后我当时会觉得我要是有孩子,这样的孩子我就觉得很满意很好,他是怎么,他是因为口吃来的,但是我会发现他是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他才会说话不流畅,但是开始的时候他父母很愿意去找说他是不是有什么生理上原因,他们都找过了没有,但即便到我这来他们还是会更加愿意是想觉得是有生理原因,但是他明显的是情绪。我观察到他情绪激动的时候他才这样子,然后他是一个什么情况,就是说他这么小的孩子,他有一项乐器是玩得非常的好,他会好几种乐器,他有一项乐器是玩到了什么程度,玩到了他出国表演,而且他画画得非常的好,即便是在治疗失眠,让他随手画,我真的觉得画得真是太好了。他在才艺方面的天赋是很高的,但是跟很多才艺方面天赋高的人相比,不一样的是他学业成绩其实是中上的,这不是很好,你不能让老天爷什么天赋都给你,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在他父母的眼里就是这些才艺是就属于,我感觉有点像古时候觉得这种都是上不了台面的,真正的还是数理化,你的语文数学英语,就是这些课学好了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就觉得他不好好学习,在他眼里至少班级前5名这才是好的,因此在他父母眼里这个孩子总是不够好,所以对孩子的管教也是很严格的。对于他小朋友来说,说实在的,他一定就比成绩中上也很不错了,我自己觉得中上挺好的,然后他要跟别人相比我是不是有能力,可以说我在才艺方面的能力我很强对吧,这其实就是他可以激发他的那种自信,而且他的确是有足够的资本自信对不对,但是在父母眼里就是不行,所以他有很多情绪问题。当他一有情绪的时候他就结巴,他是因为结巴来的,但是当你可能不,我觉得我跟他交流很多时候他是说的很流畅的,他并没有他不是因为后来,还是他父母介绍我看国王的演讲,然后他们在看我完全相信是心理问题了。我就看这个相比是不是有能力的话,就是标准不一样,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还有接下来,他这边就是划到了20岁,前面我们也提到有不同的,其实它解决的是我到底是谁,但是这个并没有到一个社会身份,而是一个更加基本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内在的或者我觉得开始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凝聚性的自体的那种感觉,我是谁,因为我们讲自尊里面也有一个关于我是谁的这一个成分,还有接着一个是亲密还是孤独或者亲密还是疏离,其实他这里是直接划到40岁了。我想在大的人群里,很多人是在就是说18~25岁,这一段时间去找朋友见面,建立家庭等等。当然现在的有一个年龄有往后的趋势,我们要讲这也是很多年以前所建立的理论,好像是59年,那么我为某种关系做好准备,就是一个亲密关系,那么在后面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再生对停滞,我在我的生命历程里有没有留下我的痕迹,其实一个是小孩对吧,另外一个就是你的工作有没有,什么成果或者成就等等,还有的话就是自我完善或者自我统整,对失望,他原文是despair,其实就是说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吗,因为这时候已经开始进入,到因为你这时候正常的40岁。其实小孩很早,现在他们都关于死亡的概念,一般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就会有这种想法,但是真的可以要去面对死亡的话,可能到了比如说65岁以后等等,真的就觉得我是很害怕死,还是说其实能够坦然的去接受死,这也是一种智慧。

 


【PPT】

25 心理发育阶段-埃里克森.jpg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
离拼团活动结束还剩
3人拼团:1680元
截图发送至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