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比昂的知识论-网格图(二)

本期内容


【逐字稿】

老师授课无PPT,请认真听课做笔记哟~

好,你听到c行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其他的精神分析家。荣格,对。荣格是在c行上琢磨非常多的。在c行他的一个工作的深度是超过比昂很多的。荣格在对于意象而言,他有非常精到的一系列的理解处理、方法和理论库。比昂自己曾经说他对于网格图是认为它不完美。它的不完美之处,尤其在c行和第2列和第6列,他认为他们应该被具体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元素。也就是c里头可能有c1、c2、c3、c4、c5

 

当我们谈到梦,谈到梦思、神话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它里头其实另外内嵌的一个网格图吗?那里面有个副本。对,你家里你姥姥给你讲的也是个神话,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也是一个神话,能够摆一整个书架。难道它们是同一行的元素吗?应该不是。

 

所以在c行这里,比昂其实它提供了一个说你们自己再丰富它了。所以我在c行上花的力气多,我也想要努力的拓展,他里面是不是有c1、c2、c3、C4。光c行本身它蕴含了一个网格图,你比方说我们有时候在让来访者进行回忆的时候。我问你刚刚看起来有点不舒服,他这个时候他就意识到他不舒服,我说你能不能多体会一下。他就其实在内心酝酿着,在酝酿的时候,它的α功能正在开动着。他刚刚是希望我赶紧溜走,我不谈这个话题。因为其实已经卸载了一部分能量,36计走为上策。这个时候我就会注意他的眼睛往上翻,这是我自己临床的一个体会。当我们眼睛这样的时候,我们大脑有生动的意见。在想,对我没有做实证去研究的。而且我甚至发现,往左上角转的时候是过去的。右上角的时候是未来的。我就会留意到对方可能在c行很活跃。

 

有时候做催眠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借助着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就进入了他的c行,我们就可以安插一点东西。他可能就会说我呈现出一个人的样子。这个时候可能就在c1的地方,对不对。它可能就是一张速写而已。比如说你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他有什么样的表情,素色的就开始在上色,他开始变得生动了。活泛起来。那跟刚刚肯定不一样。

 

我说他似乎在说着什么,就是说他在表达着什么,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梦,一个正在活着的做着的梦。所以我认为比昂的建议是很诚恳,也很谦虚的。在c行里头绝对不仅仅是压扁的一行元素。那好,我们的梦为什么能够做出来呢?我们日常人就会说这件事情我做梦都想不到,你现在能不能尝试一下,你想出一个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天哪,意识占主要功能的时候还是很难,只能从意识来想,什么在火星上退休之类的,让你体会它难在哪里。没钱。不只是你体会一下,当你努力的想一个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的时候,难在哪里。它是一个和你没有接触面的东西,它连一个根基都无从体会起。如果你仔细去看一些关于鬼怪的想象,或者是关于外星人的想象,他似乎总是基于人是怎么样。对,或者是某个地球生物,火星人都长章鱼那样。对,所以他有个接触面。

 

所以你看美国大片,你发现他们设计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鬼怪。这些都是有原型可参考的,挺多就夸张一点,变成两个头、六臂、八臂、十二臂,或者是长得更丑一点,眼睛更大一点或者脑袋更长一点,爪子更长一点。你发现我们的想象存在着边界,好像有个东西为c行进行兜底。对,你不会想到没边儿。

 

c行它有存在着一个容器,你会触碰到边界,然后你被它挡回来。对,你有些东西哪怕在你头脑当中出现了一毫秒,可是他绝对进入不了你的意识,这是因为没有东西能接得住它。原来的科幻小说里头的怪物的形象,都是一些有形的东西。我记得有一个是闪灵还是什么的这种,这个影片还是一个湮灭影片,他们抽象程度就增加了,这种可怕的东西,他开始变得无形了。其实它也反映了我们时代焦虑,我们现在害怕的更多的是无形的东西。所以存在一个D行。注意中间一定有个连字符,因为在比昂的著作当中这个连字符是保留的,他另外有一个词去掉了连字符,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把这个翻译为前-观念,中间有一个连字符。把没有连字符的,就把中间一定也去掉。因为这两个的确是不一样的。

 

前-观念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我们通过他的英文能够看出来他是pre-conception。我们必须要把E行也写出来。比较难以理解的就是他的d行,我当时在研究网格图的时候,我查阅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家对于比昂的网格图的注释。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网打尽。我发现很多人在d行上面的观点是不一样。同样的阅读,同一个文本,得到的结论不一样。集中体现在这个前-观念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先验的还是经验的。

 

什么叫先验的呢?婴儿先验的就知道母亲存在、母亲的乳房存在,你怎么看出来的?婴儿生出来之后就有吮吸反射。比方说你说这个吮吸反射,也可能是随机的,也不是特别复杂的,你抱在那,他肯定头一转就找到了,正好就可以吃了。袋鼠的幼崽出生之后,它是要从生殖孔,要爬到育儿袋里去的,自己爬。你知道袋鼠妈妈是帮不上忙的。手太短了。我估计应该不只手短的问题,如果它不能顺利地爬到育儿袋,代表它基因可能有问题。这个可能要被自然选择给选择掉的。

 

但总之他好像就自己知道那里有一个。对,这就很邪门了。这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反射了,因为我看纪录片这个过程历时好像要几十分钟。对,不可能是随机找到的,它的方向很明确,所以它是如何得知有个育儿袋的存在,我相信一定是先天的,没有经验可以塑造的。因为它直接出生之后就开始爬了。人类这一部分很有可能妈妈辅助一下,或者是育婴师辅助一下,我们还不好说他是先天的,所以一定存在着先天的观念。

 

我们可以假设刚出生的袋鼠幼崽具有这样的先天观念。据说母亲在这个时候是舔出一条体路出来,这条路母亲是为他规划,用唾液给它舔出一条路出来。他唾液舔出的这条路就像是从a行过来的感官刺激一样,这些刺激与他内在保存的关于育儿袋的先天观念结合之后,就形成了观念。

 

当然袋鼠永远也不会进入到概念的层次,概念是人类专属的。某些猩猩好像尽管也能够教识字,但是抽象程度达到不了这种可以理解人生的程度,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所以当这两个来自c行的和d行的先天观念,当它们结合之后,那就产生了一个一定要去某个方向去的观念,而不是其他方向。尽管他永远不知道这个东西被人类叫做育儿袋。

 

所以d行在这样的一个例子当中,就是一个纯粹先天的观念。比昂认为我们人类有哪些先天观念。人类有母亲存在的先天观念,也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先天观念,俄狄浦斯冲突的先天观念。我记得我在医院的时候给护士们上课,讲弗洛伊德。我刚刚讲完他的俄狄浦斯冲突。第二天三个护士来跟我说太过瘾了。我昨天我的儿子就跟我说,妈妈想跟你结婚。我说他以前肯定表达过,只不过你不记得罢了。所以这就是一种先天的东西。你刚刚听了我讲述之后有了一个概念的存在,所以使得E行就饱和了。

 

你刚刚说袋鼠他不会知道育儿袋被叫做育儿袋,那是这三个字是f行的东西。但是它有一种观想说,“那个”,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方向而已。它也不是像人类一样,可以我查一查什么叫育儿袋。就查查大英百科全书,就弄清楚这个概念,一共有多少种类型的育儿袋。这些都是属于科学演绎知识,也就是G行的东西。所以 c行是用来饱和d行的。d行在刚刚这个例子当中是一个先天的。那也有一类学者认为,也存在后天的。

 

比方说各位听了这个课之后,对于投射性认同概念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不那么清楚的。投射性认同,跟其他概念有什么样的关联呢?跟移情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容器有什么样的关联?然后你的脑子就开始想,可是你并不真正的理解它。直到某一天,在一个临床情境当中,就像是两个人共同做的梦一样,你被投射性认同击中了。

 

这个好像是c+d=1,然后它就被饱和了。所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他的家庭教师把他的手放在水下面,然后在手心写字。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来自于a行的。你先把话说完。就是他那一瞬间他明白了,字母和我摸到的水有一个连接的时候,似乎就是在从很原始的这种,我不知道是从哪一行,但是从前一行饱和了,然后他才领略到了这个概念,它产生了一种知识,这两者是一回事的知识。这已经就进入到概念或者是观念的层面。

 

所以你觉得这是一个后天的吗?他好像很难区分。因为他这个时候已经有几岁了。但是你说前面,之前他的家庭教师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只是说在水的瞬间,他自己回忆起来说那一瞬间我被照亮了。但是他在前面大量的尝试在饱和这些经验。你说这些经验是后天的也好,或者是说它能够把两者建立连接的能力是先天,这难区分的。至少有一点一定是先天的。

 

当他家庭教师把他手放在水下边,这给他一种冲击和一种体验的时候,然后迅速在他的手里写下一个water。能够推断出,在他手里所形成的这样一个印记,跟现在冲的水是对应的,这个能力,应该来说只有人类。如果是一个小猫、小狗再怎么样,恐怕不行。对,认识到它们俩是相关的,是绑定的。这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符号。

 

我不觉得猩猩能教会这一点。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直觉,这是一种我们被预制了语言程序。对于他而言的某一天终于被刺激激活了。所以现在大家知道,在d行这里存在着这两种观点,也存在着调和和折中的观点。但是比昂已经不在了,我们不知道了。

 

我个人倾向于比昂支持先天论,基于他对康德的熟悉程度。但是你又不好说这一点,因为他毕竟又是英国人,而英国是纯经验主义的。纯经验主义也就意味着不承认任何先天的东西。比方你们学心理学,洛克认为人生出来是一块白板,所有你认为先天的都是后来经验形成的,所以在这里的确是有两派哲学家形成了不一样的观念。对于皮亚杰而言,他肯定是赞成先天观念,先天图式。

 

好,当c行把d行饱和之后,我们就产生一个观念。观念跟概念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概念其实是一个高度抽象和凝练的,并且它有非常明确的边界。它是可以被写在一个词典上,什么是什么,确定的。比方说一个孩子很早就知道哪个人是妈妈,他不会随便乱叫。但爸爸不知道,他跟妈妈之间有一个喂养的关系。一个尤其是吃奶这样一种,非常排他性的关系。他跟父亲倒没有。

 

说万一家里还有叔叔、舅舅还是什么的,究竟哪一个是爸爸不知道的。所以他一堆模糊的认识,一个可能比母亲要高一点、声音要低一点,这样的一个形象。它其实就在c行。然后周围的人又老是在这,这是你爸爸,叫爸爸什么的。他虽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他觉得这两个东西存在着关联。他可能就会尝试着喊爸爸。他会觉得只要是这种形象来一个客人,他也叫爸爸。这个爸爸在哪个层面?前-观念?不是已经到观念,他已经有一个词出来了。就是说不是很确定到底是哪一个是和他一对一对应的。对,但是这个已经存在着一种观念了。

 

他不会叫一个石头爸爸,他不会叫一个玩具爸爸,他不会叫一只小狗爸爸。所以这个完全已经存在着某种念。某一天他终于知道爸爸原来是一个有着确定内涵和外延的,生物学父亲就只有一个。在这个时候他就再也不会乱叫爸爸了,他就落在了f行。对,他就知道这是一个固定的概念。那一个概念它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对于爸爸这个概念,而且他的外延就只有一,他不会有两个爸爸。所以e跟f之间的确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别还很微妙。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我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语言的这个体系。里面说给定一个词,你马上就能够明白它。实际我们一直都在f行运作。但是关于人类心灵实际上还有上面的那些。

 

我们会发现有一类来访者在f层上表现非常好。对,他的学习概念速度特别快,跟复印机差不多,扫描仪差不多。在概念基础之上,才形成判断和推理,才能够形成科学演绎系统。以我刚刚所讲的例子为例,育儿袋。我们就知道它不仅仅是某一个稀松平常的袋子,或者说他也不是某一位妇女背的一个装孩子的袋子,它是确定的一个东西。

 

我们去看百科全书发现这个概念跟其它的一些概念发生了关联。如果我们还搞不清楚的育儿袋,究竟指的是某位妇女背的袋子还是袋鼠袋子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形成科学演绎系统。那个时候是混乱的,我们每一门学科形成的时候,前面都是基本概念,一个几何学什么叫直线,什么叫点,什么叫平行,什么叫垂直。如果什么都叫平行,无法形成一个几何系统。所以必须要fixed才能进入科学演绎系统。就像是我们通过育儿袋,我们知道什么叫做有袋目。袋鼠处于的有袋目。有袋目在进化上究竟处于什么目跟什么目之间。这些就是科学演绎系统。

 

我们发现有些人的头脑f跟g行,还有接下来的代数演算非常的擅长。我们会很天然的或者很天真的觉得,这些人很理性。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的。但是在人际关系当中的任何刺激都有可能是很崩溃的。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 f行到h行的东西,我们可以不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模仿,通过课堂学习而得到。这是属于人类的一种特质。

 

我们从f行开始,我们就可以通过书本学习了。当一个来访者来了之后告诉你,我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他在哪一行。F对。对我们而言,我不知道边缘型人格障碍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我说你是怎么觉得自己边缘型人格障碍。我精神科医生给我写在本上病例本上。看起来你相信这回事。那医生是权威。即使你相信这件事情,但是你又会觉得你最好是再找个人问问。也上了百度查了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好像......你查这个过程当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说的是你吗?不太像。有哪些例外呢?有的人会说治不好,吃药也不行,这个太绝望了。你很担心自己治不好,吃药也不行。这样的话,你就有一个很悲惨的未来了。

 

你看我们就从f行开始往回拉,对你而言,你自己去网上查。对,这次就开始往回拉,一直到他的原始体验那里。对,他有一种担忧。他尽管他带着一个概念来的时候是焦虑。我觉得我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可是被我们一番澄清的变得更加的焦虑,就意味着这个东西的饱和程度逐渐降低。然后它的洪荒程度,混乱程度在增加。

 

我们需要从他的体验再出发。形成他有关自身的认识。到时候他可能就会发现这个概念,是个假概念。他其实不适合。但是你如果不经历这样一个从经验当中学习这个阶段,你告诉他那个人诊断的不对,你不是。那有没有用呢?没用。两个医生说的不一样,我信谁?对,他并没有从自己的经验当中学习形成。所以我们把这个东西摆在这里,很重要的对临床的启示就是,如果他在f行,我们需要回的去。如果他在a行,我们需要下得来。我们需要使自己的知识,不只是在某一个维度上。

 

如果一个精神病人他有非常强烈的一个视觉型的妄想,那代表什么?它的β元素也是非常饱和的,但它只能聚集在c行,没有办法继续向下的。假设我们存在一个代谢循环,好。在每一个循环这里都有一个酶,如果这个酶出了问题,那a会不会蓄积?就卡在那里。一个人有代谢的一个问题的话,就代表他有个酶有个缺陷,本来这个产物的话就被这个酶干掉,就进入循环当中了,但对他而言就蓄积了。如果c酶出现问题,b就会蓄积。所以一个人充满了c行的幻觉性元素的话代表什么?d行这里出问题。d行这里很有可能出一些先天性的问题,他的基因的水平使他的大脑存在着某种尚未知晓的缺陷,这就会对他对于一些视觉型材料的加工存在着障碍。比如说特别容易杯弓蛇影的,看到某些对他有危险的东西,别人看到阴影是阴影,他看到就是个鬼脸。

 

为什么一些创伤后的病人,他有社交回避呢?不光社交回避,对于环境也回避。比如说公交车出车祸了,后半截爆炸了,他是前半截的幸存者,他就不敢再坐公交车了。因为他总是会有一种联想。对,这种联想都会使他的β元素过载。其实它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做。这样的话尽可能的那边没有流水线的镜头没有刺激进来。但这是万全之道吗?做不到。

 

因为这些恐怖症都是你很难彻底的回避你害怕的那种恐怖元素。怕蜘蛛的呀,怕圆形的呀,还有怕米老鼠的。你保不齐在哪里可能就看到了。β元素会就出来了。如果容纳不了就会有问题。如果一个人他满是概念的话那就意味着什么?逆向的过程,就有了问题。他的概念无法跟他的本人的经验建立起连接,他的脑袋就像是一个随时被另外的、一个更大的机器读取的一片内存一样,里面写满了代码,但他跟他经验没有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了很多,读了很多书无法过好自己这一生。是因为他没有办法从自身的经验当中形成一个有关他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科学演绎性的。所以才会有很多俗语。你可能年轻的时候很早就听过了,但是可能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你才终于明白,他说的其实是这个意思。

 

对,你的经验一定要充足的饱和。在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的理解某个概念。否则的话,可能你就停留在,这是一句随口就可以说出来的什么忠告或者是之类的。对,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被我做过一个非常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诠释,叫做活该。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骂人话,当然这个诠释早了一点。但虽然早过,过一阵子终于知道原来就是活着就该的意思。对,他终于从活着当中该这样体会了好多遍,经验终于饱和了。而且终于知道这个不是批评他,也不是骂他,也不是我推卸责任的。

 

所以网格图要注意,上边的不一定差,下边的也不一定好,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的知识应该是均匀的,他能够分布自由。对,而且之间的双向流动是通着的,这样他才不会在某一个地方卡住,大量蓄积。对,有些人一辈子都被卡在后三行。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工程师,可是他更基本的东西可能会,突然受到挫折就会暴怒,你发现他前边的那些加工存在着缺陷。

 

理想情况下,这些对应的部分,我猜想对应的我们一个又一个的脑区。对,可能前边的更多的对于我们的边缘系统,这一部分更多的对应的是我们的前额叶,那个皮层。所以小孩子前额叶不成熟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解决,他没有办法抑制。对,如果一个孩子他认不出来厕所的概念,那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我方便要去厕所,对他可能还是随地大小便。所以他的概念学习有助于他调节自己,有些地方你看起来像个厕所,其实不是。

 

从网格图上来看,我们看不出来它的一种循环性。我估计比昂在创作网格图的时候,也并没有留意到,它本身也是一个莫比乌斯带,这一节怎么接回去。对,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o所变现出来的。莫比乌斯带也是一个O,扭劲的O。对,这是我后来对他研究的时候发现的,为什么他放弃?因为这是一个被剪开的莫比乌斯带,所以就看起来产生了一个a跟b的,这样一个断口。对,而且它剪开的话,它的没有差别的一个面就失去了特性。在个别的人那里,他们是连着的。你比如说爱因斯坦很多的公式,其实不是靠这些推演出来的,但是一感觉就直接的有公式了。

 

对,像他这种关于坐跟光一起,坐着光去旅行,这个想象其实就很很β。他怎么会冒出这样子的想象呢?他得到公式的方式跟其他人用概念推演,然后一步一步算的是不一样的。对于他而言,他需要让别人知道怎么回事,他还需要用一个数学表示。但对他而言,他就知道,在他那里这个莫比乌斯带并没有剪开。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
离拼团活动结束还剩
3人拼团:1680元
截图发送至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