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透过地下世界了解中学生心灵深处
亲爱的伙伴,欢迎你走进图画心理共读的课堂!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简介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读第13本书,也是我们共读课程的最后一本书:《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这是由我写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
整本书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学生自己的图画,这部分一共包含了21个图画主题、112幅图画。第二部分是中学生和他们家长共同画的图画,包括三次工作坊中的67幅图画。三次图画的主题分别是:“画出你自己和家长/孩子”、“家庭动态图”和“和家人在一起做事”。我选择了三个主题来带读,分别是:“如果你能够成为水,你愿意成为哪一种水?”“透过穿越主题了解中学生内在世界”、如何用图画画出愤怒,最后总结中学生图画的特点和使用的媒材。
如果说第11课读的比较抽象,那这一课就会呈现比较具体的图画,让大家透过图画来理解中学生的心理。因为书是我写的,我更方便呈现书中的图画。一共呈现20幅图画。
13.1如果你能够成为水,你愿意成为哪一种水?
请你先完成一幅图画。图画的主题是:“如果你能够成为水,你愿意成为哪一种水?”可以用铅笔、或马克笔、或水彩笔、或油画棒和A4白纸来完成这幅画。
画完后我先解释水的含义,再来看一些学生画的水。
水
水是大自然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自然元素之一。地球水体的比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是地球上最大的物象。人类的发明也发源于江河之畔。水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中国文化高度认同“水”,有很多人对水都有描述。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再次讲到水的谦虚性和包容性:“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净土大经》中专门有关于水的论述:水具有八种功德。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
正因为这么重要,所以它有多重心理学的含义,下面列举其中一些:
一是生命力,有水才有生命力,有水就可能有生命,水是生命之源。
二是流动和交流。流动的水代表着向前的运动,循环的水代表着能量的交换、形态的变化,都是一种动态、一种运动、一种深层次的变化。水处天地之间,可静可动。静则为池、为潭、为湖,动则为涧、为溪、为河。水的动静转换、生生不息也常用来比喻生死轮回。
三是能量和力量,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飞流直下的瀑布、汹涌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的洪水、波涛翻滚的海洋都拥有巨大的能量,有些能量可以控制,有些能量无法控制。
四是净化和荡涤,水可以把脏的东西变干净,把血腥的东西洗净,它有神奇的净化功能。善心如水,水之善心无边。
五是代表承载、容纳、包容、接纳。河流、湖泊、大海常是容纳和包容的化身。庄子曾生动地讲过大海的包容和巨大体量:“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六是变化和灵活。水呈万态,有多种形态和变体,除了液态的水、“雨”、“露”之外,还有气态的“云”、“雾”,还有固态的“冰”、“雪”、“霜”、“雹”、“霰”等。水在不同环境中灵活前行,经沙土则渗流,遇岩石则溅花,过断崖则下垂为瀑,见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低可高,可以在地下,可以在地面,可以在天上。水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水没有自己的颜色,会随环境而改变颜色,水没有自己的形状,可以随容器而变化,所以是至柔至刚的代表,是变化和变革的代表。
七是回归。水是万物的源头,人类也是从水中而来,所以人具有亲水性。作为个体最早接触的水是羊水,温暖而包容的所在。水可以象征回归,回归生命的源头。
八是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庄子》曰: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九是时间易逝的象征,时间飞逝无形,水奔腾向前永不停歇,可以以有形之水映射无形之时。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十是水的韧性和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但另外一方面,水又代表其他一些含义,如情绪低落、愁绪万千、哀苦不断。特别是当水的形成转化为眼泪时,常代表情绪低落、悲伤、哀伤和愁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等诗句为代表。水也可以代表苦难和挫折,如苦海无边、屋漏偏逢连夜雨等。那些在地底的、阴冷的水也常代表情绪抑郁。有些水的形态代表压力,如雨水在有些人那里就代表感受到的压力。水有很多种类,有不同的形态、水体、规模、纯净度、温度等,如冰、雪、雾、温泉、洪水、溪流、江水、湖水、池塘、露水、地下水、瀑布、污水、臭水沟里的水等,都有不同含义。水有巨大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孔子家语》云:“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另外还有许多与水有关的衍生物,它们也各有含义,如水晶经常代表凝固的水、透明、升华等,珍珠经常代表凝固的眼泪、升华等,需要具体分析。
水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对水的图画,可以通过其水的形态、水的性质、画面构图、水的颜色、温度、面积或体积、附属物、笔触等进行全面分析。
介绍完水这么多种的含义,我们来看5幅中学生的图画。
孤单和冷漠
图1-21是由一名13岁的女孩所画。这幅画的下半部全部是灰色的线条,画面中间有一条蓝色的河,左侧的画面上有一个小女孩在荡秋千,右边有一些山,天空飘着雪花和云朵。作画者说:“我画的水是雪之水,平淡无奇,柔情似水,平波荡漾。我希望不再孤单,不再冷漠,希望有人再来这儿玩,不希望有人扔东西在水里。”
图1:雪之水
来源:严文华著: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图1-21
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绪上的孤单和低落,这在画面中体现为冷:几乎占据画面一半的灰色在视觉上给人冷的感觉。水是冰冷的,因为是雪水化成。天空中飘的雪是冷的,连空气都是冷的。这种冷其实代表的是作画者情绪上的孤独感、抑郁感。从画面内容来看,这种情绪和原生家庭有关,在学校的经历又强化了这种情绪。作画者希望的“有人来玩”,其实是渴望打破孤单的现状,“不希望有人往水里扔东西”代表着不想被伤害和被攻击。可以感觉到作画者有些矛盾:希望改变孤独,但又担心与别人的交往会伤害自己。雪常用来代表纯洁和洁净,但它也有冰冷性,一点点温度都会让其融化发生改变,所以和这样的人交往,常会让人不知保持怎样的距离,太远和太近都不适合。 那个荡秋千的女孩是画面的一个亮点。但小女孩和巨大的灰色、河、山、云比起来,实在太渺小了,她一个人似乎也无法改变什么。这代表了作画者的无助感。
尽管画面中间是一条蓝色的河,但因为河水太安静,所以没有流动的感觉,缺乏能量的感觉。作画者内心较少感受到温暖感,爱的流动则是一件更难的事情。
画中的河水尽管冰冷,但它至清至柔,自有其纯净和温柔。只是,它要和大自然发生各种交换和转化,它要不停地奔流,才能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画面的寒凉感只有作画者感受到内心的温暖后才会发生改变。
冬日里的温泉
图1-22也是一个13岁女孩所画的水。同样是雪花,但和图1-21表达的情绪却不同,她传递出的是温暖和流动。
画面左上角是一轮太阳,画面上部是彩色的雪花,有蓝色、黄色和紫色,还有用黄色写的“Love”单词。贯穿画面的是一条蓝色的小溪,溪上有一条彩色的船,溪边有草。画面的下部是一些石块,代表着溪边的路。
图2:冬日里的温泉
来源:严文华著: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图1-22
作画者描述道:“太阳给人带来希望,冬日的阳光最温暖。这条小溪的名字叫‘冬日里的温泉’,它是温暖的、流动的和美丽的。它不仅有多彩的颜色,而且有甜味。它奔流不息。它是一种美丽的生灵水,是世上最美的东西,它每经过一个地方就给人们带来一段美丽的经历。
它也有喜怒哀乐,人们珍惜它、疼爱它,它很幸福。”
这幅画反映出作画者的心理品质:想象力丰富,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在世界。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同时非常敏锐、细腻。与自我和外界的沟通良好。她所描述的温泉小溪其实是她自己,对这个世界具有一种乐观精神,能够感受到人们对她的爱,同时也愿意用爱去回馈这个世界。
冬日里的温泉给人带来温暖,而且作画者奇思妙想,让通常安静的温泉奔流起来,成为更具能量的水,并且让周围的一切都拥有生机。这代表着她有很好的资源意识。她能够意识到身边的资源,也善于利用和分享资源。
感受到巨大压力
图3:下着大雨的海
来源:严文华著: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图1-23
图1-23是一幅13岁男孩所画的图画。画面的下部是蓝色的大海,波涛被特意画出和强调。画面左侧是一片绿色的陆地,画面中央是一艘船,船上有一个棚和黑色的浆――船浆看上去似乎不能用,船和陆地之间有一根柱子和一根缆绳连在一起。画面的上部是云和雨,有三朵云,最左边的云下是大滴的雨水,中间的云下是中等大小的雨滴,最右边的云下是小而密的雨滴。
作画者描述说:“我画的是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天上下着大雨。在一片陆地旁有一只小船,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从远处来的。这片大海有三个愿望:成为更大的海;在水中有无穷无尽的生物;水是纯净的。”
从画中可以看到,作画者的主题是感受到巨大压力。大海本来是具有包容性的,但在风暴当中的海却是骇人的,掀起的滔天巨浪是具有巨大能量的,但同时这种能量又是不可控的,可能还会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而天上的大雨更是代表着作画者感受到的压力巨大。作画者在这幅画中更像是那只小船,想要离岸远行,但却心有牵绊,船被缆绳所系,无法出行,而且风大浪大雨大,也无法航行。在风雨中,可能缆绳也是一种保障。
我不知道在一个13岁男生的心里,怎会有这样深重的危机感、压力感、迷茫感和无助感,让人很心疼。海让他有危机感,但船的使命是在海里,所以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岸边。但船小、风浪大,寸步难行。似乎这只船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
可以给作画者的建议是:希望你了解这只是你境遇性的感受,而不是人生中一直会持续的状况。当暴风雨过去后,大海就会风平浪静,那时海水不再混浊,尘归尘、沙归沙,海水会是清澈的。只要海水的温度、盐度、深度合适,它就会孕育和包含无穷无尽的生命,它就会承载更多流到大海里的水。你能够有大海的意象,这是多么宽广和有力量的画面!让这种能量可以被驾驭和控制,而不是让这个能量威压和钳制。
我是一颗露珠
图1-24是一个13岁的男生所画。画面的左下部,有绿色的草、紫色的植物,植物上有露珠,露珠流进了河里。河水是从左上部流下来的,河岸边有丰茂的绿草。在画的右部,是红色的太阳正从绿色的山峰中探出头。画的上部中央是蓝天以及被初升阳光染红的天空。整个画面充满生机和温暖。
图4:露珠
来源:严文华著: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图1-24
作画者自述道:“早晨植物上有些水珠,我就是其中的一颗。为了不被太阳蒸发,我就要向河水进发。如果所有的水聚焦在一起,就不会被蒸发,可以进入一个更大的水体――大海。可是,要进入大海,必须要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所以我必须要耐心,不被困难打败。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我将进入大海,在这里,我将是一个整体。露珠的三个愿望是:让光辉永远照亮我的人生,成为大海中的一个亮点;为了创造我的人而努力,让他得到永生;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强壮、勇敢和文明。” 这是一段感人的文字,让人看到13岁男生的成长和爱心。用露珠自喻,代表了作画者的不自信、渺小感、弱小感、时间的紧促感,但同时也是一种谦卑。流向河水和海水的露珠,代表了一种归属感,一种坚持和勇敢。
作画者用了“漫长等待”的字样,来形容自己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成人的漫长阶段,他渴望长大,渴望能够有报答和奉献的机会。作画者有一颗感恩的心。同时,他也有一个宏愿:让他的祝福能够惠及所有人,所有人都强壮、勇敢和文明。不论他在什么年龄,只要有这样的宏愿,本身就是一种爱心的体现。
愿作画者能够拥有坚持、勇敢和强大,拥有自己的大海。
世外水源
图1-25是一个13岁女孩的图画。画面中央是一个水塘,里面有三条鱼和两只小蝌蚪。周围是绿草地,非常长的草,看上去生命力旺盛。画面右下角有一个男孩经过,他的头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画的右上角有一个小女孩,头脑中也是有一团疑惑。
图5:丛林中的水坑
来源:严文华著: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图1-25
作画者自述说:“在一片丛林中,有一个坑,一次下大雨把里面积满了水。一天,一个渔夫从旁边路过,便突发其想放了几条小鱼,后来再也没有来过。鱼儿们在里面快乐地成长着,无忧无虑。有一天晚上,青蛙带来了几只小蝌蚪,蝌蚪就快乐地生活在其中。一个孩子看到这一切不明白这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个世外水源,在这里的水乐、清、爽,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不论是水塘里的动物还是水塘边上的草。这也代表作画者感受到的生命力。用水塘自喻,通常不是特别有能量的表现。从叙述中可以看到,水塘是偶然形成的,并不是精心设计的产物,这代表了作画者内心的自我评价不是很高,这从画面中两个孩子的画法可以得到印证:孩子没有在水边嬉戏,反而是远离水,尤其是右上角的女孩,被画成小小的,而且是黑色的。但另外一方面,水塘虽然小,却在画面中央,这代表了作画者并没有自卑感,即使成为众人焦点,也会觉得舒适。用“世外水源”自喻,一方面代表着与现实世界有些格格不入,另外一方面,也代表着作画者坚守着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