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自卑与超越 | 在感情中感觉自己变得很卑微怎么办?

本期内容

你好,我是陈历杰,欢迎你走进我的爱情管理学课堂。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如何来看待对方的缺点的问题。我在前面的课程和大家介绍过“末日四骑士”,也就是当一段婚姻反复出现指责、辩解、冷战和鄙视的时候,那么这段婚姻出现解体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而这些问题出现的背后其实都是因为心态变了,我们已经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月晕期过渡到了“怎么看怎么讨厌”的幻灭期,满眼全是对方的缺点和问题。

 

我就有这样一个来访者,她找到我时,其实内心很纠结,因为和老公的婚姻状况让她很担心。她告诉我周围人对他老公的评价都非常不错,她老公在父母眼中孝顺听话,在朋友眼中温和仗义,在同事眼中兢兢业业,在女儿眼中体贴温柔,但唯独在她眼中,她关注的全是缺点,比如觉得老公太木讷,不够有男人的气概,甚至有点软弱,并且做事四平八稳,缺少激情等等,她很容易拿老公的缺点去和身边比较优秀的男同事做消极对比,比如觉得为什么老公在工作中就不能表现的更有攻击性?这样进步可能更快呀。为什么老公面对长辈时就不能表现得更有个性一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空间。

 

但有趣的是,她自己对这样的要求都觉得心虚,因为当初她其实就是因为老公比较踏实和孝顺的这些特点而选择对方的,觉得很有安全感,并且对于老公比较温和谦让的品质也很喜欢,觉得能够耐心温柔的对待她,但是现在这些品质她都已经把它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反而成了缺点。其实不仅对老公如此,她发现自己只要和人走得比较近,看到的也都是缺点,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这更让她对自己的判断没了底气,所以向我求助如何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以前从关系的角度分享了爱情保鲜的秘诀,不过今天的课程我会带领大家更深入到自己的内心,学会真正从内心转变自己的认知,让你意识到其实所谓的缺点和优点,其实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变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仅是忍让和包容,更多的是要改变认知和心态,做一个亲密关系中的“优点感知者。”

 

为什么我们需要做一个关系中优点感知者呢?

 

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关系中幸福感的体验和关系的稳定性。

 

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积极错觉, 所谓积极错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andra L.Murray提出来的,它是指我们因为自我投射的作用而形成了心目中的理想对象的印象,然后又把理想对象的特点投射到其现实对象身上,从而形成积极错觉,这种积极错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双方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

 

Sandra Murray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如下:她先让情侣们评价另一半的优点,然后她再去叫那些对另一半相熟的人们评价伴侣的优点。她发现那些准确地评价对方的情侣,也就是与朋友家人的评价差不多的,他们的感情还算说得过去,他们在一起过得凑和。那些对伴侣优点评价得比别人还差的,这些恋情一般维持不了很久。而那些对彼此的评价要高于其朋友或家人给予的评价的情侣,这些情侣的恋情最可能持续且美好下去。

 

大量研究也证明,人们在评估其爱情伴侣和婚恋关系时会带有积极的错觉。那么,积极错觉在婚恋关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它会促进婚恋关系发展,还是阻碍婚恋关系发展?Murray发现,个体满意度与对伴侣知觉的理想化有关,而不是与对伴侣知觉的真实化有关,一定程度的理想化或错觉,可能成为使恋爱关系甚至婚姻关系满意的一个关键的特征。

 

换句话说,你的伴侣实际上怎样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你的伴侣。但是你很可能就会反驳了,陈老师,你这样说不太对吧,这不是鼓励我们对对方的缺点或者问题视而不见吗?这不是阿Q精神吗?

 

这个问题很中肯。也是很多来访者跟随我学习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出来的疑问。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一种评价性教育,我们更容易盯着问题或者缺点,我们被告知一定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方式确实有利于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在某些非常强调竞争的工作中脱颖而出,但是并不能帮我们体验到幸福或者经营好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

 

因为当我们特别喜欢评判的时候,我们是自认为自己足够犀利,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甚至我们觉得别人对伴侣的良好评价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伴侣是装出来的,因为不是朝夕相处,所以看不到伴侣在日常细节中的讨厌之处。

 

当然,确实一定的距离感有助于我们彼此有空间保留一些美感,让彼此都有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即使在亲密关系中,还是要互相尊重边界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我们真的走得越近、朝夕相处,看到的一定就是缺点,很多时候是我们把对方的优点视为理所当然,而且带着放大镜在找缺点。

 

心理学电影《心灵捕手》中,当天才来访者Will因为害怕看到对方的不完美而不敢深入一段关系时,他的心理咨询师Sean说了一段很经典的台词 :

 

我的妻子在世的时候有个毛病,一紧张就放屁。有一天晚上我妻子放屁把家里的狗都吵醒了,后来自己也醒了,还回头问我说:“是你吗?”我说:“是的,亲爱的,是我。”

 

“是的,而且她一直以为是我。她去世两年了,而像那样的小事很奇妙,那是我最想念的事,这些小特点让她成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庛,人们称之为不完美。其实不然,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你并不完美,我不吊你胃口,你认识的女生也不完美,问题是你们是否完美地合适。亲密关系就是这么一回事,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你不能跟我这个糟老头学,就算我知道我也不告诉你。”

 

Sean就是一个典型的优点感知者,在别人眼中妻子的瑕疵在他这里都成了最让他怀念的好东西,我们能说他是阿Q精神吗?

 

其实正如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话,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境由心转,相由心生。”听起来好像有点唯心主义,但其实恰恰说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真谛。

 

前面我也提到过,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解释,从心理学看来,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客观真实,所有的外部世界的关系都是我们内心投射出来的,如果我们相信恋人有某种特质,我们就更容易在对方身上看到这些品质,而对方的这些特质也会不断的强化,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对方眼中更好的样子。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更欣赏伴侣的主见,而不是把主见看成固执,更欣赏伴侣的幽默感,而不是把幽默看成耍滑头,把注意力放在优点上放在顺利的地方上,这些优点就会加强。

 

但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坏事更容易心想事成,甚至成为摧毁一段关系的噩梦。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来访者,因为她的消极心态和对老公缺点的过度注意,她很容易对老公表现出来各种不耐烦,而这种不耐烦其实对老公的自信还是打击很大的,然后老公就渐渐变得不爱回家,更愿意在公司加班或者和朋友应酬,而她就越来越确信老公很多优点只表现给了别人,对她并不是那么在乎和上心。但是,问题是,当她不断挑剔老公的时候,老公心里想,反正我怎么表现在你眼里都那么糟糕,那我还不如破罐破摔,和你保持距离,免得来烦你。整个过程就像由一方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女方自己作出的预言,万万没想到最终是由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导致的预言成真,从而实现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那如何才能改变对伴侣的消极评价,在关系中做一个“优点感知者”呢?

 

一是学写欣赏与感恩日记。

 

你当初选择对方的理由是什么?

你最欣赏对方身上的三个品质是什么?

你能和我描述一下对方让你最感动的故事吗?

这几个问题是我在亲密关系咨询中都会问到的问题,也是我唤醒这些很容易关注对方缺点而烦恼不断的来访者重新能够去发现对方优点的必杀技。

 

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这位来访者,通过深入去思考这几个问题,她发现当初选择老公的时候正处于人生的低谷,被前一任男友背叛和伤害,她对男性的信任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是他老公用心的陪伴,耐心的守候和细心的付出让她一点点从谷底爬出来,并且让她明白这个男人是可以完全信赖和依靠的人。他老公的耐心和体贴一直是她非常欣赏的品质,只是结婚后她把这些品质当成了理所当然,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焦虑都投射到了老公身上,觉得老公不够能干上进,但其实当时伤害她的那位男友就是非常的能干上进,但也非常自我为中心,所以她其实是害怕和这样的男人共度一生的。

 

当我帮她梳理清楚她自己的真正需要和老公在她生活中的重要性后,她内心的不满平复了很多,她终于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女孩,一直渴望完美的伴侣,但恰恰忘了没有完美的伴侣,只有相互的喜爱和欣赏才能成就真正深度美好的关系。

 

所以通过欣赏和感恩日记的方式经常提醒自己别把对方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在记录中重新点燃自己内心的欣赏与感恩之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比如把感恩日记分享给对方或者一起记录)。通过正面反馈其实也是激活对方的内在动机,让对方也更愿意成为那个更好的伴侣,那么爱与欣赏才能在两个人之间真正流动起来,最终一起实践“自我实现的预言”。

 

二是高期待背后需要有高信任。

 

在我们给伴侣表达期待或者提要求的背后,一定要问自己一句,你是否真正相信对方能够做到?因为高期待背后是需要有高信任来支持的,不然期待就成了赤裸裸的要求和命令,让对方感受到的不是你的爱与信任,而是指责和挑剔。

 

我和妻子Emma其实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磨合的过程。我属于那种资质不高,但是相对勤奋的人,比较自律和坚持。而Emma属于那种天资聪颖,做事不费力,但相对有点随性的人。所以我们在对待生活的挑战方面还是有很多分歧的,在我看来,Emma的努力程度不够,导致她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错过了很多很好的发展机会。但Emma则觉得自己做得又不差,你凭什么来要求我?

 

其实Emma说的没错,我没有资格要求她,但是其实她骨子里面是渴望我的鼓励和带动的。比如她对于学英语热情很高,但对于要不要去参加英语考试有点犹豫,我以前可能很容易用激将法来刺激她,会说,“你就是喜欢在舒适区呆着,你就是不敢直面挑战……”结果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后面思考了一下,其实我骨子里面还是对她信心不足,觉得她随性惯了,不愿意付出努力。

 

所以,我先问我自己,我是不是相信Emma是一个足够聪明和有悟性的人?我是不是相信Emma是能为自己做出明智选择的人?我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再找Emma深入谈了一次,说明了其实我对她的高信任和高期待,然后和她确认了不参加考试的顾虑是什么,然后帮她一起分析应对策略。结果Emma很高兴的报了名,最后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最后一次庆祝时,她告诉我,其实她很感恩我对她的鞭策,不过希望我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来要求,而是给她更多一点信任和鼓励,我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好,今天我和大家从心理学积极错觉的角度分享了成为一个优点感知者的意义和实现的途径,通过欣赏与赞美来激发伴侣的潜力,最终一起实现“自我实现的预言”。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你分享给你爱的人,我们下次课再会。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