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立场与需要 | 两个人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怎么办?
你好,我是陈历杰,欢迎你走进我的爱情管理学课堂。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启一个新单元,讲讲爱情中冲突管理的智慧。解决冲突的部分呢是我线下工作坊的重点,也帮助很多夫妻找到了化解冲突的诀窍,所以我也期望这一个单元的课程能够给大家带来实用的爱情管理智慧。我在前面的课程里面介绍过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月晕期,到争吵不断的幻灭期,其实最大的转变就是,热恋中觉得根本都不是个事儿的差异会觉得非常的扎眼,比如,牙膏从哪里挤,厕所的马桶盖是不是应该随时放下,洗手间里掉了头发有没有及时清理,吃完饭谁洗碗等等。全是这样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人却吵得不可开交,争吵得多了,对感情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甚至有很多伴侣因此而分手。
冷静下来以后你可能会去想,为什么明明知道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吵架的过程中就很难保持这样的冷静呢?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鸡毛蒜皮小事引发的冲突呢?今天我会通过几个我咨询中经典案例的分解,帮大家理清楚,如何通过有效的冲突管理工具来有效化解这样的困境。
在我的亲密关系工作坊中,我会让大家把生活中的吵架场景带过来,通过情景再现还原当时的吵架场景。大家就很容易发现,争吵基本上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起,到最后愈演愈烈,冲突不断升级,甚至连离婚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比如,我的一对夫妻来访者,在做咨询过程中,跟我分享了他们经常出现的冲突情景:
女方:天天回来就是盯着手机,你干脆和手机一起过得了!
男方:我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好不好!
女方: 那你回来干嘛?干脆待在公司不是更好?
男方:还不是为了早点回来陪你吗?!
女方:这是陪我吗?我对着一个天天只会看手机的木头!
男方:你这个人讲不讲理,还不是因为你抱怨我加班太多,我早点回来!回来你又抱怨,你有完没完?!你难道希望我像你一样随便应付一下工作,那谁愿意给我高工资,谁来付房贷?!
女方:你的意思是我没你挣得多,拖累你了吗?!那你去找挣得多的,这种生活我受够了!离婚吧!
男方:离就离,谁怕谁啊!
……
从男方回来看手机开始,两个人的争吵不断升级,然后就开始讨论离婚的事情,当然最后男方冷静下来会赔礼道歉,但是两个人这样的对话实在很伤感情。而且事后想想,其实只是因为一些很无所谓的小事,但是累积多了,心理就有一种火,甚至有些冲动的年轻夫妇真的一气之下就离了婚,想想真的挺可惜。
那如何才能破解这些冲突呢?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商业谈判中经常用到的管理学工具——区分立场和需要。在商业谈判中,这个工具能有效的帮助谈判双方把注意力放到两个人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上,而不是谁对谁错的立场问题上。这样有利于谈判双方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就像这张图显示的,双方的立场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看起来势不两立,但是在水面之下其实利益和需要是交织在一起的,需要我们去关注。
关于如何区分立场和需要,我在耶鲁的谈判课上用这种方法处理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一下立场和需要的区别。
一位将要离开人世的患者的家人,跟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发生了冲突。原因是因为患者家人想在病房内烧些东西,但是医院坚决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家人的立场是,“我们要在病房内烧些东西。”而医院工作人员的立场刚好相反,“我们不允许擅自在医院内生火。”这就是立场的冲突,一方要做,另一方不允许。
但是如果抛开立场,在从需求和利益的层面看,患者家人是想要烧些药草,作为一种仪式,以便帮助他们的父亲进入来世。而医院工作人员的考虑则是需要保证这栋楼里每个人的安全,并不想引发任何警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变得明了,这家人跟医院工作人员是能够进行协商的。
最后,医院同意患者子女在病房的水池里烧东西,这样便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让患者子女完成为父亲举办的临终仪式。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能明白,在冲突中,不管对方表面上看起来如何和你势不两立,但其实如果能够明白对方真正的需要所在,解决方案很可能就会水到渠成。
而这种区分立场和需要的思维在亲密关系的冲突管理中也非常有效,能够让我们专注于双方的共同利益与需要,而不是纠结于谁对谁错没完没了。
比如说我在课程最开始提到的,那个因为老公看手机而争吵的例子,听起来女方的立场是对男方看手机很不满意,可实际上她真正的需要是希望男方多花些时间陪她,多给她关注和回应。
如果男方在这里只看到了对方的立场,强调自己看手机是在工作,所以双方就陷入到了谁对谁错的立场之中。
如果这个时候男方能够看到女方的需要,直接回应说,“亲爱的,我这边有点紧急工作要处理,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好,我处理完马上来陪你聊聊天好不好?”
我相信这场冲突很可能就消解于无形之中。当然,如果女方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需要,用温和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老公,你一回家就一直再看手机,我有点失落。你能不能现在陪我说说话?我需要你多关注一下我。”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撒娇的技巧。
我估计这位老公拒绝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针对对方的合理需要,谁都没有办法轻易说不对吧。如果这种情况下,对方对你的请求都无动于衷,那你可能真的有必要考虑一下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了。
但是你很可能会像很多学员一样问我,陈老师,在冷静下来的情况下,我确实也知道要好好说话,要表达需要,但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其实很难冷静下来去想我的需要是什么,当时只想把内心的情绪都发泄出来,这种情况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在亲密关系中吵架的朋友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种因情绪激动然后开始钻牛角尖、认死理或者一根筋的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做“窄化效应”。
所谓“窄化效应”(Narrowing effect),是指当人处于情绪的控制下时(比如说恐惧或者愤怒),关注点会急剧变窄,容易盯着某个细节或者某个点,视野和认知都会变窄,为了满足当下的内心需求,就会放任自己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神经生理学家发现,处于窄化心态的人,体内会分泌化学物质,驱动人们去发泄自己的欲望。
也就是说,处在窄化效应下的人,很难阻止眼前所有的冲动,会被身体和情绪的本能所控制,越是想要利用理性去抗拒和克制,越容易适得其反。
所以,这个时候“讲道理”效果通常不大,当情绪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拼命“讲道理”的人往往会显得特别讨厌。
那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处理比较有效呢?
首先,是针对我们自己,当我们自己因为情绪上来了,可能会陷入到窄化状态时,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保持觉察。
自我情绪的调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觉察,能够知道自己的情绪大概处于什么状态,从而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冲动行为。那如何才能自我觉察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关注自己的呼吸,当情绪上来开始进入窄化效应状态时,一般呼吸会急促,这个时候先花几分钟平复一下呼吸,然后感知一下身体哪里比较紧绷,这是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最为直接的方式。
二是状态预警。
在自己觉察的情况下,如果觉得效果不佳,或者没有紧急调整的时间,可以直接和对方说,“我的情绪有点激动,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平复一下,能不能给我几分钟调整一下?”或者在其他一些场合下,你可以说你需要去上个洗手间,或者说你需要找个地方冷静一下,这样对方也比较有数,同时也能对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而针对正处于窄化效应状态下的另一半,那你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呢我也给大家支两招:
一是积极倾听,理解对方的真正需要。
在冲突发生之前或在正在发生时,如果对方的情绪和需要被你看到,并给予回应,其实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而这个过程中,学会积极倾听就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倾听呢?
首先,在倾听时要注意对方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尝试去感受对方的情绪,明白对方此时的情绪状态究竟怎样?如果能够更深一步,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看到对方的内在需要是什么,然后就可以结合我们前面说过的区分立场和需要来进行处理了。
这里需要提醒的就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到对方的情绪与需要上,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确认对方的感受,而不是带着评判的自以为是。这是应对处于窄化思维状态对方的第一要义。
二是要把握好节奏,“先讲情,后讲理”。
其实“先讲情,后讲理”这个先后顺序是有大学问的。因为只有处理好情绪的问题,后面的讲道理才有可能变得现实。再加上人在窄化效应状态下,会感觉到时间变慢,就是我们常说的“度日如年”。这个时候,我们处理情绪部分就不能着急,要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来进行倾听,或者通过有效提问来让对方逐渐释放情绪,情绪解决后,其实问题的解决会很快。
我在夫妻冲突调解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双方因为谁应该多承担家务和带孩子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并且都觉得自己非常有理,越说越激动,感觉已经进入到“窄化”状态,开始钻牛角尖了。
这时,我故意把节奏慢下来,先让双方聊了聊没要孩子之前的生活状态,又问了问理想中的亲密关系的样子,谈开以后,我问女方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她说渴望和丈夫能更亲密,也希望丈夫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参与,起到榜样的力量。
男方听到这,稍微有点惊讶。我问他什么感受,他说不知道,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从小不是生活在鼓励感受表达的氛围中,所以他不太清楚感受和想法的区别。这个时候我继续引导他:
我问,当你听到妻子希望和你建立更深的连接的时候,你感动吗?他点点头。
我继续问,那你拒绝后,你的感受呢?他有点沉默。
我问,是不是有点愧疚?他点了点头。
但他解释说他爸爸也是这么带他的,很严格,陪伴很少,他很敬重他父亲。
我又问:“那你和你爸爸亲密吗? 你有情绪的时候会找你爸爸分享吗?”他说不会。
我接着问,“那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和你的关系重复你和你爸爸的样子吗?”这个时候我看到他沉默了,然后眼泪留下来了。
这个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他妻子也开始抹眼泪,并安慰他说确实他父亲给了他太大的压力,并去给丈夫抹眼泪。
当两个人释放掉情绪后,接下来家务的分配问题非常迅速的达成了一致。
所以,在观察和处理对方情绪的时候不能着急,节奏很重要,一般像说话攻击性逐渐降低,呼吸开始平复下来,面部表情开始放松,尤其是开始流眼泪等,这些都是情绪释放的信号,是我们在应对窄化效应时要高度关注的。
当情绪平复后,然后再用我前面提到的立场和需要的区分办法,去找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要,然后通过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鸡毛蒜皮的争吵完全绑架了。
当我们跳出思维局限,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立场,纠缠于对错,我们就能穿透表象,看待对方真实的需要。如果你真的带着一份深情,愿意去满足对方的需要,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领悟到了幸福婚姻的诀窍,我相信你们的亲密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区分立场和需要对于避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并不断升级恶化的关键意义,并介绍了我们如果处于情绪激动的思维窄化状态下需要采取的调整策略,如果觉得对你有用,也欢迎分享给你爱的人。我们下次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