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婚姻、孩子的我,后半生可以如何过?
—本期金句—
不管你有没有结婚、有没有伴侣、有没有孩子,你都不太可能离群索居。你的下半辈子都需要一群能够理解你的人,让你无聊的时候有人可以讲话、困苦的时候有人可以帮忙、让你感受到被支持、被爱。
—本期你将听到—
同性很难,但生活可以不难。
你好,我是徐志云,今天是我们「同性之恋困扰指南」的第35堂课,我们在第六章当中,会讨论许多与婚姻有关的议题,当然,也有同志朋友抱着自己不可能会进入婚姻的打算。
所以,在这堂课当中我们就来谈谈「没有婚姻、孩子的我,后半生可以如何过?」
其实这个命题是非常庞大的,虽然我们这系列的课程谈的是同志,但其实婚姻跟孩子的议题,是伴随着所有人都会面临的议题。没有婚姻、没有孩子的人,又何止同志而已,许多人也都在面临一样的思考,要怎么去规划自己的后半生?如
果自己的人生道路,跟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所选择的制度不一样的时候,我要怎么样充满勇气地去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呢?
在这节课当中,我会从最现实的面向开始谈起、然后一步一步谈到心理的面向,最后再次带著大家来回顾,婚姻与孩子在自己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
后半生该怎么过?第一件事,最现实的一件事,我们就来看看「钱」的问题。
你思考过你的退休金了吗?你现在可能还是学生、也可能刚出社会、甚至已经是工作多年,思考着人生的下一步方向。但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在告诉你,必须及早规划退休生活、及早计算退休金。甚至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书籍在教你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衣食无缺。
我们这节课当然不是要教大家理财,而是要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后半生的生活,为什么要这么重视「钱的规划」。
在这里有两个重点:
第一,是我一再强调的,「养儿不能防老」,我们这一代的人绝对要有这样的觉悟。不论你今天是同性恋、异性恋、要结婚、不结婚、要生小孩、不生小孩,都千万不要把「小孩」当成自己未来老年生活的保障。
上一个世代有种观念,认为小孩会养自己、或者至少在老年时会陪伴自己,但现在的现实是,无论在陪伴、或者金钱奉养的层次上,都已经无法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而身为同志、又不想生小孩的你,在规划自己的退休金跟退休生活时,也许有一个好处是,你也不需把小孩这个因素列入自己的理财规划中。白话一点讲,就是你也不用留任何一毛钱给孩子。说不定这对你来说,还对你的退休生活更有利呢。
第二,千万要把「世代变化」纳入自己的人生考量中。世界在变,而且变得非常快,你在这个时代中的理财规划,在十年之后,一定也不会再适用。这不只是金融市场变化快速而已,而是整个产业也急速在变动,你目前赖以糊口的技能,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被更便宜的人力取代、甚至被人工智能取代。你现在所工作的公司,也许这十年当中还能在产业练上发挥产能。但是到了下一个十年,整个大环境恐怕都已经没有生存空间。这些绝对不是恐吓,而是已经在发生的事实。过去几千年来,大部分的人都是拥有一技之长就能够一生糊口。但现在的人都要面临一技之长马上被淘汰的命运。所以你的后半生规划必须要更有弹性、更有备案,而且,你的退休年龄一定会比现在预期的更为延后。人类一定是往更为老年社会的方向发展着。
所以,后半生该怎麽过的第二件事,就是你要给自己留多少保险。
不打算有婚姻跟孩子的你,有三件事一定要放在心上,及早规划。那就是保险、不动产、跟你的遗产。保险和不动产,也都属于理财的层次,这边我也不赘述。但在遗产的部分,却又跟法律上又息息相关。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然撒手人间,所以遗产的规划、遗嘱的签订,绝对不是到了老年才会遇到的问题,而是现在就应该开始思考的事情。
至于后半生该怎麽过的第三件事,我们不要再这么“酸臭味”,不谈钱或遗产,但是我要来谈谈你的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过程。死亡,是不非贵贱、上天所给予我们唯一公平的事。但,如何顺利走向生命终点,如何在病痛之中活得比较舒服一点,每个人的经历却可能大不相同。所以这也是必然需要事先想好应对策略的。
你可能会问,生病、老化,这些异性恋也会啊,不结婚的同性恋有什么两样呢?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当你逐渐失能、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替自己决定的能力,那么,会由谁来帮你处理这些医疗上的事呢?
在我的医学临床经验当中,已经看过太多同志遇过这样的问题:一对已经同居了二十年的男同志伴侣,由于没有法律上认可的婚姻关系,因此在法律上一直是陌生人。其中一方如果突然遭到车祸、失去意识,需要紧急开刀手术,也需要有人签署手术同意书,但他的同性伴侣却什么也没办法做。
我还遇过另外一对女同志的伴侣,一直没有得到双方家庭的接受。其中一方因为生病、严重的肺部感染,住进了加护病房,但病人的家长不认可她的同性伴侣,所以也不同意这个同性伴侣进入加护病房当中去探视她。这些都是没有法律上婚姻关系的同性伴侣,所可能会遭遇的悲惨故事。
所以,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你,如果有亲密的另一半、如果希望自己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有ta的相伴,也务必要去弄清楚跟医疗有关的种种规定、还有法律议题。甚至也要不断努力地跟自己的家长沟通,让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慢慢接受对方,不要等到自己真的面临生离死别之际,却没办法与对方相守度过。
然而,即使你做了许多的准备,让自己和另一半能够有保障。人的情感依然是一件难以预料的事情。即使是在异性恋夫妻当中,也是有人会在老年时分开、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照顾对方。这也是许多人对于老年生活可能会感到畏惧的另外一个层面。俗话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不仅是伴侣关系需要照顾到,还有第四件对于你的后半生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的支持系统。
我这边所说的不是物质上的支持,而是心灵上的支持。不管你有没有结婚、有没有伴侣、有没有孩子,你都不太可能离群索居。你的下半辈子都需要一群能够理解你的人,让你无聊的时候有人可以讲话、困苦的时候有人可以帮忙、让你感受到被支持、被爱。
你既需要同志圈的朋友、也需要支持同志的朋友。而这样子的支持系统不是凭空而生的,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好好的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朋友不见得要多,但要能相互理解。有许多同志都讨论过「彩虹社区」的构想,计划在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跟一群同志的好友住在同一个社区,大家彼此照顾,也最懂得同志社群的情况。这些想像跟计划,未来一定会越来越丰富,你也从现在就可以好好准备。
谈完上面四件「对于后半生该怎么好好过」的重要大事。
这节课的最后,我想要邀请大家,回过头来思考,你对于后半生的想像,到底有没有包括婚姻跟孩子呢?
当然很多人会说,法律上同志根本还没办法结婚、也还没办法生小孩或是领养小孩,所以这也不是我想就可以的。但我想提醒大家,这二十年当中,全世界已经有许多国家的同性婚姻合法了,这是世界的潮流。法律不断的修改跟变化,你的人生计划,也应该要把这些考量在内,而不需要误以为未来没有机会。
所以,我们先来谈谈孩子。
以现代的医疗技术来说,不管是人工生殖、或者代理孕母,都是非常成熟的科技,关键都在于法律跟伦理问题。所以,一位同志想要有自己所谓「亲生的」小孩,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你需要先存好大笔金钱,因为不论是人工生殖或代理孕母,都需要很大的花费。
另外,也有些同志伴侣希望能领养小孩,而不见得是要自己亲生的。不论亲生与否,不少同志其实都对于「有自己的孩子」感到憧景。如果你对于后半人生的规划,也希望能够有小孩的陪伴,我建议你在30岁之前就应该开始规划,毕竟养小孩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不管是在金钱上的花费、或者照顾年幼孩子所需要的体力,都会随著年龄渐长,而挑战你的勇气跟决心。
也有些同志年轻时并不想要小孩,但是随著年龄增加,父爱或母性渐渐跑了出来,又想要有自己的孩子了,因此也可以在适合生育的年龄结束之前,先考虑冷冻精子或冷冻卵子等等的医疗技术。
接著,我们再来谈谈婚姻。早年有许多心理学上的研究都显示,有结婚的男人比起没有结婚的男人,自杀的风险比较低。但反过来,有结婚的女人比起没有结婚的女人,自杀的风险反而是增加的。这显示了婚姻对于男人来说是保护因子、对于女人来说却是危险因子。有很多人尝试解释这样的结果,多半推测,是因为在婚姻关系当中,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笼罩了许多夫妻关系,而现代社会中,太太经常都是职业妇女,既要工作赚钱、又负担了更大的家务劳动还有照顾小孩的责任,因此更加苦难。
但是,到了最近几年的研究,又发现这样的男女差异性逐渐消失了。许多研究越来越发现,婚姻关系对于男女来说,都能够降低自杀的风险。也就是说,一个稳定的伴侣关系,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有帮助的。
异性恋夫妻之间的关系,势必受到社会当中男女不平等的文化影响很大。那么在同志伴侣的关系当中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确认。但是婚姻能够对于身心健康发挥保护的效果,则是心理学界的共识。
当你在思考后半生该如何度过时,你是否有想过跟另外一个人经营一份长久的关系呢?这样的关系并不见得是法律上的婚姻关系,也可能是长期的伴侣关系,但是伴侣之间的承诺,对许多人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你从现在开始,就值得好好问自己的问题。
所以,下一节课,我们就接续着这一节课的话题,来谈谈许多同志共同的焦虑:
那就是,同性婚姻,会长久吗?
谢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