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柜② 向父母出柜

本期内容

—本期金句—


出柜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你要事前准备跟循序渐进;第二,你要寻找并安排家庭中可以帮助你的同盟;第三,你要拟定出柜的策略;第四,出柜后你要如何协助父母亲调适。


—本期你将听到—


同性很难,但生活可以不难。你好,我是刘安真。这是我们同性之恋困扰指南的第16节课。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如何出柜2,向父母出柜?

 

我要出柜吗?出柜是个选项,而不是必要。向父母出柜,是华人同志最困难的处境之一。因为华人的家庭关系比较紧密,重视面子,以及传宗接代等等传统观念,这些因素都会让同志向父母出柜,增加许多压力跟负担。

 

在谈如何向父母出柜前,应该先想想:我要出柜吗?我适合出柜吗?我在家里向父母出柜后会怎么样呢?每位同志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你们有不同的亲子关系,向父母出柜前务必要多多考虑后果。有些家庭是不太允许小孩出柜的,比如说有些家庭非常看重传宗接代,就不可能接受孩子不结婚,不生孩子,更何况孩子是同志。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家里大大小小事情都要听她的,不太允许孩子展现自我。像这类的家庭对孩子是同志这件事接受度很低,所以你出柜前一定要先谨慎评估。

首先你可以先评估你的家庭关系,可以从几方面来评估。

第一是父母的管教风格。发展心理学从控制跟支持这两个向度,把父母的管教风格分为四大类——高控制跟高支持的是民主威信型,低控制与高支持的是宽容溺爱型,高控制低支持是权威专制型,低控制与低支持是属于放任型。如果你的父母是权威专制型,这是最难出柜的。民主威信型的父母会管教孩子,但是他们也支持孩子,所以经过沟通之后是可能可以接受同志的。另外两种类型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比较少控制,相对来讲出柜可能比较容易一些。你可以从父母的控制与否,以及支持孩子的程度来判断父母亲的管教风格,再评估你是否适合向父母出柜。

 

第二个评估的向度是父母亲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如何?心理学的性格理论中有个重要理论是性格的五大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开放性,指的就是对新观念的开放程度。性格的开放性和是否接受同性恋是高度相关的。相反的,保守的人认同传统观念,他们会比较难以接纳同性恋。如果父母亲在很多事情上对许多观念的开放程度很高,比如说人不一定要结婚,传宗接代不是人的必要使命,那么你父母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可能会高一些。

 

第三个可以评估的是你自己的独立能力跟支持系统,因为我们要先做最坏的打算,万一父母亲因为你的出柜而跟你决裂,在经济上或者在情感上,你有能力独立吗?你可以承受失去父母的爱吗?你有没有其他的情感支持对象?比如亲戚或好朋友,如果父母拿经济的源头威胁你,你为了做自己,不得已要跟家里断绝关系,你有地方可以去吗?你可以靠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社会支持吗?

评估完这几个向度之后,如果你觉得出柜是可行的,那么接下来我会跟大家谈谈出柜的策略与步骤。

你先要拟定出柜计划与步骤。出柜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你要事前准备跟循序渐进;第二,你要寻找并安排家庭中可以帮助你的同盟;第三,你要拟定出柜的策略;第四,出柜后你要如何协助父母亲调适。我今天会先介绍计划的前三个部分。第四个部分出柜后如何协助父母亲调试,会在下一节课跟大家分享。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部分,事前的准备与循序渐进。出柜千万不要像丢炸弹一样,毫无准备,就直接向父母出柜,你要一步步地协助父母亲接受这件事,才容易有好的结果。毕竟你出柜的目的不是为了和父母亲吵架,也不是为了让父母亲难受。这个阶段有些人是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来帮父母亲预备好心态。一开始,你可以先增加与父母亲互动的机会,多找时间跟他们分享你的生活点滴,拉近彼此的距离。接下来,可以在聊天的过程中偶尔提到同性恋的话题,比如说同志的电影、新闻,或是可以跟爸爸妈妈讨论传统家庭价值。例如,你们觉得人一定要结婚吗?一定要有孩子吗?如果爸爸妈妈的态度还算开放,就可以逐渐拿一些性别,甚至是同志的相关书籍放在你的书桌上,如果爸爸问起,不要马上出柜,可以说,“我正在参加读书会”,或者是“这是老师或朋友介绍我看的”,甚至可以告诉父母,“我有位朋友是同性恋,所以她拿着本书给我看。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有些朋友会主动跟爸爸妈妈讨论社会中的弱势团体议题,试探爸爸妈妈对被社会边缘化或被歧视的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比如说肥胖,贫穷精神疾病等等,都是社会中常见的污名。看看爸爸妈妈对社会中被污名化的族群态度是什么?通常能够理解社会污名的压力与痛苦的人,而不是直接排斥,这样的人是比较能接纳同志的。如果你的父母排斥污名化的族群,又完全附庸传统价值,你也不要太失望,可以借由这些话题慢慢影响你父母亲的观念,为将来的出柜铺路;

第二个步骤,寻找家庭中可以帮助你的同盟者。当你觉得出柜的时机成熟了,你可以先找家庭中有谁可以帮助你,先向ta出柜。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ta会是好的同盟对象。所以多数的同志会选择先向兄弟姐妹出柜,让他们在向父母出柜时可以居间当协调者。如果你没有兄弟姐妹,有些同志会寻找关系比较亲近,态度也比较开放跟友善的亲戚朋友出柜。比如说你的姨妈,或者是你父母亲比较亲近跟信任的朋友。有同盟者,你出柜时比较有人可以协助你,并且在你爸爸妈妈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协助安抚爸爸妈妈的情绪。

第三个步骤是拟定出柜的策略。首先你要先决定向谁出柜。根据同志向家人出柜的研究,多数的同志选择先向母亲出柜,而不是同时告诉父母。原因可能是因为多数的孩子跟妈妈比较亲近,爸爸可能比较严厉。但你应该衡量你的亲子关系。也许你跟爸爸比较亲近,或者你跟爸爸关系比较好,也许你会选择先向父亲出柜。同时向父母亲出柜的难度比较高,除非你很有把握,才考虑同时出柜。出柜的方式,我会建议你用面对面的方式,而且要预留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你跟父母亲可能要讨论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最好不要选择晚上出柜,而且千万不要在睡前出柜。父母亲和你可能会因此睡不着,情绪更难平复。比较理想的时间是整天有空的周末。有些人会选择先写信,在信里面详细交代自己觉察喜欢同性的心路历程。等到父母亲看完信了,再仔细与父母亲讨论,我最不建议的方式是透过微信或网络联系的方式出柜,因为你无法确定对方收到以后的情绪反应,反而让你更加难熬。在地点的部分最好选在家里。因为这件事通常父母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和父母亲出柜的时候,可以先委婉地慢慢切入主题,不要一开始就告知,我是同志。因为对许多父母亲来讲,我是同志,这句话太刺激了,可以先讲一些话语,让父母亲有心理准备。以下几个句型可以给你参考——“有件事我藏在心里很久了,一直不敢让你知道,怕你伤心”,“我很想跟你讲一个秘密,但很害怕你会生气”,先铺陈一两句,再告诉父母,你喜欢的是同性。不管父母的反应为何,你都先不要生气或失望,可以用比较温柔而缓慢的语调说说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不要忘记强调你其实很在乎他们的看法。在你出柜之后,父母可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你要有需长期陪伴他们的心理准备。这一部分我下一节课会详细跟大家说明要怎么做。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最不好的出柜方式就是被发现或是告知以后就消失。

被发现,因为双方都没有心理准备,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比较容易产生剧烈的,甚至伤害性的反应和矛盾。所以在出柜前你要谨慎处理与同志有关的资讯,降低自己被发现的风险。除了被发现之外,有些同志为了逃避冲突的场面,选择告知后不处理。他可能在外地念书或工作,写封信或传给微信给爸爸妈妈出柜,之后就不接电话也不回家;或是在家里对父母说我是同志,之后就把父母亲丢在家里自己跑出门。这两种例子我都在临床经验中遇过,对父母亲来说,伤害性是很大的。因为父母亲承受了强烈的情绪冲击,他也不敢找其他人讨论,但是你不在身边,也没有人可以回答他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父母亲不理解同性恋,有些甚至是排斥或者害怕。你抛出这个讯息,却不愿意回答他们的困惑与担心,父母亲会感到很孤单很伤心。

最后我来提一下另外一种出柜的方式是心照不宣。我自己在临床经验中发现,很多同志采取心照不宣的方式,让父母亲知道自己是同志,因为他们觉得直接出柜会引发很大的冲突,所以他们选择更隐晦的方式默默出柜。比如说常常带另外一半回家,让爸爸妈妈知道自己有位同性密友,爸妈问起,就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时间久了,父母亲似乎会猜出来,你跟他的关系非比寻常。以心照不宣的方式出柜,有些父母会选择不说破,似乎默认这件事,但有些父母会直接询问你,其实你仍然需要面对是否出柜的抉择,你要否认或是要全盘托出。心照不宣,从许多层面来说,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比如说同志身份仍是秘密,你无法跟父母亲讨论同性恋这个身份带来的问题。对父母亲来说,他们的心情也无处诉说,因为你并没有说明白,父母亲的担心跟困惑,也不敢找你讨论。如果你有另外一半,你的另外一半也会感到不安,担心有一天你会不会因为被父母亲逼婚而离开ta。因此如果你评估父母是可以出柜的,说清楚讲明白,会比心照不宣来的好些。

今天我们谈的向父母出柜,你有什么计划跟策略呢?你最大的顾虑又是什么呢?欢迎你到讨论区和大家讨论,或者是把你的担心告诉大家,听听看其他人有什么好的意见,这都是有帮助的。

下一节课仍将由我来跟大家分享。向父母出柜后,父母亲会有什么反应?我该怎么办?

谢谢收听,我们下期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