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原始逻辑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懂梦的人,最清醒,大家好,我是朱建军。这一次我们讲的是第2课,在这节课我给大家讲一下梦中的原始逻辑。

为什么把它叫做原始逻辑呢?就像前面第1课所说的,梦是原始认知,它跟我们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梦里边的那种认知,它所使用的逻辑,也跟我们逻辑思维的这种逻辑是不一样的。严格说起来,它甚至不可以叫逻辑,但可能说算是一个逻辑的前身,所以我们叫它原始逻辑。

我们作为一个醒着的人去看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梦简直是胡说八道,然后里边的人好像做事完全没有逻辑,这个事情的变化也完全没有逻辑。这是因为我们是用醒着的人的逻辑去看梦,但是如果你懂得梦本身的话,其实梦本身是有逻辑的。那么梦中的这种原始逻辑,它是一种什么样子的一个逻辑呢?我这次把它简单讲一讲。为什么要讲讲它呢?是因为我们要想学会解梦,我们就得知道梦是怎么思考的我们知道了梦是怎么思考的,知道怎么用逻辑的我们后边去解梦,就会比较容易。

这个原始逻辑说起来也简单,1个它的定律叫做相似,就有同一性,有时候可以把它叫做相似,即同一有的时候叫做相似即相关。我们简单的说可以把它叫做相似律,就是在梦的这种思考中,只要它的外表有相似之处的东西,它们在它们内在的本质上就是有同一性,就是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东西的不同的表现。这个不一定是在梦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咱们中国人的这个思考方式中,其实我们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思考,就是我们其实经常会用原始逻辑。

我们拿中医来做一个例子,因为中医它这种思考主要是运用跟梦类似的原始认知,不太精确的说,你甚至可以说是跟梦一样的原始认知。所以它就有一个原理,它会认为如果某个东西的颜色是红的,红的跟血是同一个颜色,那这个东西就跟血好像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所以你吃了它就有可能补血。比如说枣子是红的,所以吃了枣子就可以补血;再比如说枸杞它是红的,所以它也有补血的作用。还有什么红的?甚至我们说得夸张点,这个铁锈有点发红,那么它本身也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为什么?因为它们跟血的颜色是一样的。不光是颜色,比如形状,有一种中药叫做锁阳,这个锁阳的形状呢有点像男性性器的样子,所以它就是壮阳药,它可以补肾壮阳。

我一下想不起来太多的其他方面的例子,但是你可以看到这种思维模式,就是认为只要是相似的,就有关系。比如说我再想一个例子,核桃仁那个形状有点像大脑,你把核桃敲开看,也有左半球右半球,然后上面有很多的沟回,它的样子有点像大脑,所以核桃补脑。这就是一种相似性的认知,只要认为它相似,它就认为背后有联系。

我们到了非洲,看到一种动物黑乎乎的,我们不认识这种动物,但是我们看了看,觉得它的这个体型挺像豹子的,那这种动物它吃肉还是吃草,我们就会认为他肯定是吃肉的,它应该跟豹子吃一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相似性,体型类似,它食性就可能就类似,某一种非洲野牛,它长得跟我们的牛啊也挺像,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非洲野牛,我们相信它会有一些跟我们的牛类似的性格和习惯。

这就叫做相似性思考这是一个原始认知的基本定律这种定义其实挺有道理的,因为相似的外表的确在大多数时候会说明它里边有相似的内在的东西,就像说它如果长得像个豹子样子,那他一定是吃肉的,为什么?如果它是吃草的,它长成豹子那个样子就不方便吃草,也不方便逃跑。但是这个是不是绝对正确呢?也不一定,比如说西红柿也挺红的,但是好像又没有发现他有补血的作用,对吧?

这种方式其实它能够在很多时候帮助古代人去适应他周围的环境,虽然它不是总准确,那么同样如果我看到某一个人,他的长相跟我以前知道的一个很坏的人有点像,那么从原始认知的角度上,我们就会提防的这个人,我们说他既然长成这个样子,很有可能是坏人。当然这种以貌取人,如果我们在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我们会说这不一定对,但是在原始认知的角度上来说,就算它不一定对,但是也不一定不对,毕竟人的性格,人的心理,人的这种特点,它多多少少还是可以反映在他的长相上的。所以我们用这个作为一个参考,帮助我们去大体上有一个归类,通过这个归类,我们对这个人有一个不见得总是准确,但是至少是给我们一个提醒。这种原始认知其实还是有意义的,还是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帮助的。

就像有一个心理学家叫弗洛姆,他说曾经有个人梦见他的一个合作伙伴,其实他跟这个合作伙伴也不是很熟,梦见他偷东西,然后看着他那个样子好像很鬼鬼祟祟,然后他就说醒了之后他就心里很虚,说这个人会不会真的不可靠呢?于是他就把帐查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个人果然在这个账里边做了点鬼。这个是不是百分之百可靠?当然不是,但是你说他是不是不可靠也有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因为一个人如果经常会做事的时候,偷偷占小便宜,他可能在神情上就有一种不大气不坦诚,一种长的可能有一点鬼鬼祟祟的样子,很轻微,但是也许能被你看出来。

这个就是第一个定律叫做相似律,还有一个定律叫做接近接近律是什么意思?就是两个东西,如果它们有接近过,它们同时出现过,它们在很近的地方出现过,它们在时间上先后隔的很短的时间出现过,我们就认为这两个东西之间可能有关。这个定律当然也不是绝对可靠的,但是在原始认知中会觉得它也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每一次碰到某一个人过不久都倒霉,我们就会把这个人叫做扫把星。那个人也许说跟我没关,我并没有做什么,你每次倒霉可能另有原因。但是在原始认知中就会觉得,为什么我每一次碰到你都倒霉,虽然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以后还是少碰到你为妙。比如说我们每一次吃某一个东西,吃完了以后都肚子疼,那我们就不吃它了。虽然我没有化验过它,我也不知道它对我的身体有没有害处,但是如果我每次吃完它,我都会肚子疼,那我就不吃了,这总是一种更安全的方式。如果我每一次我走在路上,看见某一种场景,比如说我走在森林那边,发现周围非常安静,鸟都不叫了,后来周围都会出现老虎,那以后一旦鸟不叫我就要小心一点,虽然他不一定准出来老虎,但是我小心总没有坏处。

只要它在时间上接近,或者空间上接近,我们就默认这之间可能有种什么样的关联,这种思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有时候跟相似也可以结合在一起。 比如有一句古诗叫做: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就是说他所爱的那个女孩子喜欢穿一个绿裙子,所以他看到这个绿草,他都会在心里边喜欢。严格的说这个草跟那个女孩子是两个东西,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那就是绿色。绿罗裙也不一定就是这个女孩子,但这个绿罗裙跟那个女孩子是有很密切的联系的,而绿色又跟草很相似,那么我们就会对它产生一个喜欢的感觉。

这样的一种逻辑其实也是对人有用的,因为如果你远远的看不清楚远处的人是谁的时候,你就只要看到有人穿着绿色,你就去那个穿绿色的那个方向,那你就遇到这个你喜欢的、你心仪的这个人的概率就会增加。这种叫做接近率。

当然实际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定律,比如说辐射率就是有一些心理活动,他会把他的影响辐射在周围的一切东西比如说你高兴的时候,你会发现天也更蓝,水也更清,每一个走过的人都更快乐,每一个和你说话的人都更温柔。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天也更灰,地也更暗,每一个人,你觉得对你都不好,每一个和你说话的人都仿佛包藏祸胎。这个其实就是你内心中的一种东西,它辐射出去了,这个其实是不真实的,严格的说天不会管你心情好不好,它该有多蓝就有多蓝,只不过你因为心情不好,会觉得它更灰暗,你因为心情好会觉得它更蓝。这其实是不客观的,但是这种主观的定律其实对这个人是有意义的。

比如说你今天心情好,你看一下天觉得天更蓝,于是你又跑出去玩,你就玩得很开心,你今天心情不好,所以你一看天就觉得天昏地暗,于是你又不出去玩了,于是你就避开了一些灾,因为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强要出门,其实你是比较容易碰见倒霉事的。因为你心情不好,可能你就容易跟别人吵架,你心情不好,可能你就会心烦意乱,然后坐错车就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但是如果你心情不好,你就不出门了,你就躲在家里了,它反而让你避开了一些消极的后果。所以这些原始认知的这些逻辑它不客观,但它有用。这就是原始逻辑的一个特点。

所以总结一句:我们的逻辑思维,我们的理性,的重点是客观的,它是帮助我们如实的去认识这个物质世界但是我们的原始逻辑和那种建立在原始逻辑上的那种原始认知,它是主观的。看得到世界和实际情况也许不是那么一致,但是它能更好地反映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更好去把一个人他的心情,他的情绪,他的内心活动反映出来。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现实的逻辑思维看作是对物的思维,而把这种原始的认知、原始的逻辑看成是关于心情的认知。

就像我们白天看到的东西是很客观的,我们看见汽车它就是汽车,看见飞机它就是飞机,但是我们在梦里边,可能汽车就会变成一匹马,然后你会高高兴兴骑着马,其实你想表示的那种意思是开车,或者过一会它又不是马了,它又变成汽车了,或者过一会了它又不是汽车了,它变成你骑着一条鱼,都可以。这种时候很不客观,但是在主观层面来说,骑马、骑鱼、骑汽车有什么区别吗?可能没有区别,因为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很爽的心情。所以在心理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一个形象,这样的一个梦,这样的一个逻辑能够很好的把它反映出来。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去释梦,也是因为这些原始认知这些原始逻辑这些梦里面的故事,它能够更好地表示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心理活动那些情绪和那些内在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这次课所要讲的东西,我们重点讲了三个定律相似接触律或者接近,还有第三个辐射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