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自我觉察:直面还是压抑?
- 本期你将听到 -
1.为什么有时我们会在爱情里变得疯狂?
2.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如何看待爱情的黑暗面?
3.如何评估自己是否是带着不必要的虚假自我生活?
- 本期知识点 -
1.爱情的双面性:爱,一方面是浪漫的,奉献的。一方面,爱也可能是自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爱情有一种双面性。因为在爱情里,这一切都太不确定了,我们内心最深沉的不安全感将会被挑起。
2.爱情中的黑暗面是从何而来?
(1)科胡特(Heinz Kohut)的观点:科胡特是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师,在他1972年出版的书籍《自体的分析》里,提出了相关的讨论。如果一个人的自恋情结被攻击了(也称:“自恋伤害” narcissistic injury)。通俗一点的说法:一个人感觉到他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受到的威胁、甚至是伤害,自恋的愤怒(narcissistic rage)也就会出现了。
A.自恋的愤怒可以表现为:
自恋的愤怒(narcissistic rage) | 特征 | 表现 |
爆炸型 | 爆炸型的愤怒是突然爆发出来的。 | 可能是语言上/肢体上的,或是两者具有。 |
冷暴力型 | 冷暴力型的愤怒表现的方式,常常是后退成充满怨恨的沉默态度,来作为对对方的处罚,而且可能隐藏许久。 | 类似中国人所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B.自恋的愤怒 vs. 平常的生气:两者是不同的
平常的生气 | 自恋的愤怒 |
生气是遭到挑衅自然会有的反应,这时的情绪是有理由的,而且表达出来以后是会化解的。 | 自恋的愤怒则不同于生气,经常是火冒三丈,没有合理的原因,而且愤怒的程度跟事情本身不成比例。 |
C.科胡特所讨论的这些情形,虽然主要是指自恋人格;但是在亲密关系当中,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我们因为自己情感的投入,往往会将自己的理想加诸在对方的身上而加以要求,是自恋人格的人的典型行为。
D.人们在爱情里表现出自恋的愤怒的可能的原因:
科胡特认为,这样的自恋愤怒是和他们需要对环境有全面性控制有关,包括“对报复、纠正错误的堅持、用尽任何方法来平衡受到的伤害”。透过这些行为,他们从原来觉得被牺牲或被迫害的消极感觉,转化成为带给人痛苦的积极角色,进而透过这一切,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感。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自我保存,因为愤怒可以让一个人恢复安全感,恢复有能力摧毁任何威胁的感觉。
(2)温尼科特的观点: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在面对外界时,会有需要构建一个虚假自体(false self),课程中称为假我。
如果忽然失去了假我的保护,隐藏许久的真我突然接触到外界的世界,它就好像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界的肌肤一样,连风吹过都会像刀割一样痛。温尼科特说:“只有真实的自我,才是有创造力的;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够感受到真实的一切。”只是,在找到真实的自我以前,我们需要能够觉察到原来那个虚假的自我。
2.如何可以觉察到真实自我?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带着不必要的虚假面具。
下面提供给大家十个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简单的自我评估,用来觉察我们对自己的不必要的要求。
10个问题:
1) 我明明是不一样的,却总是“说是”。
2) 我经常需要透过别人的肯定,才觉得自己不错。
3)害怕有冲突,所以我经常保持沉默。
4) 每次犯错,我都觉得自己又失败了。
5) 我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但经常因为被别人认为自己懦弱或愚蠢,而妥协了。
6) 我经常希望自己的形象是完美的,却总是因为别人的批评而瓦解了这种希望。
7) 我对任何的风险都感到害怕和抗拒。
8) 我经常为别人做事,而这些明明是他们自己应该做也做得来的事情。
9) 我经常跟着大家的意见走,而不是坚持自己的主张。
10) 我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 补充注释 -
1.罗洛·美(Rollo May,1909年4月21日-1994年10月22)是一位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他在1969年期间撰写了具有影响力的书《爱与意志》。他经常被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罗洛·梅的作品包括《爱与意志》和《创造的勇气》。
2.科胡特(Heinz Kohut)出生在奥地利,是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师。因对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