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不敢与爱情相识的人

本期内容

- 本期你将听到 -


1.爱情绝缘体(回避型依恋)的表现是什么?

2.形成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 本期知识点 -


1. 形成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家庭


家庭会出现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通常是父母亲的感情状态不佳和家里资源的不足,也就是成长在一个功能不足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到长大的过程,这个需要特别需要照顾和安全感的阶段,家里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因此没办法提供孩子基本的安全感。

 

2. “小大人症候群”是什么?

 

在一些功能不足的家庭里,父母也许因为经济或法律因素而长期不在,总之就是没有足够的功能可以让这个小孩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这样的小孩,在家里帮助爸妈,上学以后是老师喜欢的帮手。就是所谓的过度亲职化,「亲」是亲密的亲,「职」是职业的职。因为他们比同龄人成熟太多,太懂得大人的辛苦了。

 

这些小孩会被夸赞成熟,但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成熟是他们对自己情感的否认。从小,他们有太多需要父母或大人照顾时却得不到的经验,甚至因此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受。而这样的感觉实在太痛苦了,以至于他们不再敢有任何的感情需要。对感觉与亲密关系的否认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保护自己不要再有痛苦的感觉。这个方法的初期,我们或许能够借着否认来获取外在形象,表现为一个成熟的小孩,但内心却会渐渐因为不被外人了解而绝望,慢慢放弃了被了解和关心的可能。


3. 成年后的“小大人”们有什么特征?


生活似乎都在掌握中,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总觉得没有人在乎自己;只会微笑,害怕展现真实的情绪;老是在照顾别人,却不善待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子女相处;困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中;沉溺过去,害怕未来,对现在感到焦虑;工作让人筋疲力竭,找不到意义何在;从未感到满足;渴望爱,但很少得到。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