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爱情:自我成长如何影响进入爱情的时机
- 本期你将听到 -
1.什么是爱情?
2.个人成长的不同程度,会如何影响到我们对爱情的回应?
- 本期知识点 -
1. 爱情的定义:
王浩威老师认同的爱情的定义:“爱情是对另外一个人产生的强烈情感,往往是源至于亲人关系或个人连接当中。这样的吸引力在无意识当中永远是有性的欲望。而爱情的人,他们同时也都感觉到情感和归属的温柔。”
2. 人要自我成长到要到怎么样的程度,才能够顺利进入爱情?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人在12-18岁这个阶段,应该是要慢慢形成了自我追求,这是八阶段中的第五阶段;然后才开始进入亲密关系的学习和完成,这是第六阶段。
女性主义心理学家卡罗·吉利根,就认为这两个阶段的顺序有性别上的不同:女性比较倾向先完成亲密关系,而男性倾向先完成自我追求。这样的看法,补充了艾瑞克森理论的完整性。
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学习谈恋爱的时候,往往也是慢慢开始思考自己人生未来目标的时候。自我的追求和亲密关系的完成,是在我们年轻时候同时要完成的两个目标。爱情的追求和寻找自我的认同是经常相辅相成的。
- 补充注释 -
1.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
2. 埃里希·弗罗姆(德语:Erich Fromm),又译作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3. 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是美国女权主义者、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4. 艾瑞克森(Erikson)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艾瑞克森(Erikson)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每个阶段都建筑在成功完成较早的阶段任务的基础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阶段的挑战,则会在将来再次造成问题。
阶段 | 名称 | 年龄 | 冲突 |
1 | 婴儿期 | 0-1.5岁 | 基本信任vs.不信任 |
2 | 儿童期 | 1.5-3岁 | 自主vs害羞(或怀疑) |
3 | 学龄初期 | 3-6岁 | 主动vs.内疚 |
4 | 学龄期 | 6-12岁 | 勤奋 vs.自卑 |
5 | 青春期 | 12-18岁 | 自我同一性 vs. 角色混乱 |
6 | 成年早期 | 18- 40岁 | 亲密 vs. 孤独 |
7 | 成年期 | 40~65岁 | 生育 vs. 自我专注 |
8 | 成熟期 | 65岁以上 | 自我调整 vs. 绝望期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