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授权:如何掌握关系中的主动权,迅速搞定关系难题

本期内容

“看起来你是被动的,其实你有主动权”

 

我有一个朋友,小张,生完孩子一直想请个保姆,帮着她妈妈一起带孩子,但一直没请成。为什么呢?不是没钱,也不是没人,是因为她妈妈反对。小张为这事跟我抱怨说:“我真搞不懂我妈,每天都抱怨带孩子累,请个保姆她也轻松点,我们也不差那个钱,跟她提多少次了,就是不让我请,又说没必要。”

我听完之后就问:“那你干嘛要听她的呢?”

 

小张每次跟妈妈说保姆的事,说完之后她就等着妈妈的回应。妈妈说“不请不请我们不需要保姆”,小张发现说不过她,保姆就不请了。小张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里很被动;事实上,这种被动局面是她自己造成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概念,叫做“授权”。授权就是把权力授予别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他凭什么这样?这个“凭什么”,凭的就是权力。

权力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说了,你要听。这就是我对你的权力。

我们都有过授权的经验。比如,选干部、选领导,选完之后,这个人说话对你就有影响力。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吃饭,你爱吃这个,我爱吃那个,说来说去,不知道点哪个菜,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指定一个人来点菜,听你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大家都方便了。所以授权是主动把权力交出去的过程。我允许你替我做决定。

授权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这种仪式化的过程。大家投票,把你选出来,给你带个帽子,给你发个证件,给你签个合同。表示说,以后,你说话我会听。

第二种形式,就要隐蔽一点。没有明确的仪式,但是在行动上配合你。

小张就是这种情况。其实请不请保姆,本来是小张自己可以做决定的事,妈妈的意见只是参考。她可以直接通知妈妈,我要请个保姆,说完转身就走,她也可以问一下说你怎么看、但是不管妈妈怎么看,她都要请。但是现在她停在那里,就等着妈妈反对她。而且反对之后,她要跟妈妈争论,如果争论不赢,她就不做。所以你看,她虽然没有给妈妈投票,但她在行动上给了妈妈很大的权力。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种授权很隐蔽,我们一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这个妈妈很专制,控制欲很强。当然这可能是对的。但是我们就看不到,妈妈很专制,可是女儿是怎么配合她,让她一直可以这么专制下去呢?

要知道,人际关系,一定是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你控制我,那就一定是说我让你控制,你限制我,那我就是去接受你的限制,你欺负我,我在忍受你的欺负。之前说那个丈夫回家把衣服随便一扔,妻子就在帮她把衣服收好。

当然,还有比这个更隐蔽的授权,就是我们说的第三种形式。它是在心里授权。比如说,这个人说了一句话,我生气了。我可能就觉得是这个人把我搞生气了。但我根本就没意识到,其实我是有选择的。换一个人说这句话,我就不生气。所以是我出于某种原因,在那一刻赋予了那个人“让我生气”的权力。这个授权是在心里发生的,一般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是最难捕捉的。

 

你听到这里,可能觉得“诶,说得有道理”,那不是因为我讲得有道理,是因为你在给我授权,是你愿意相信这个道理。你也可能觉得,“诶,什么胡说八道,我还是相信别人讲的东西”,那就是你在给别人授权。可以说,生活当中每一次你被别人影响的时候,不管是行为还是心理上的影响,都是你授权给了别人。区别只不过是明显还是隐蔽而已。

你可能想问,知道了这些授权的行为,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它会增加你的灵活度。原来你以为权力是单方面的,他影响我,我没法反抗。如果意识到权力是我给的,那我就可以收回。这是在关系中“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方法。比如说小张,如果她真的铁了心想请保姆,她可以跟她妈妈说:

“我明天就去请保姆,再见。”

 

以上就是关系当中有关授权的理论。记住,你不是被动的,你永远都有主动权,只是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把这个权力交出去了。我们同时呈现的两期案例,就是在用更具体的情境,帮助大家理解收放权力的过程。

 

谢谢大家。如果你觉得这个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帮我们把它推荐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