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彩蛋:当我们在表演时,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好,我是魏知超。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课第22讲的一个彩蛋。
这条彩蛋,我们来补充说一说第22讲里提到的那个考察了演员在表演时大脑如何激活的研究。
在这项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的研究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招募了15名加拿大年轻演员。他们先让演员们去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求爱那个著名场景,男演员扮演罗密欧,女演员扮演朱丽叶。他们花了些时间融入角色之后,再躺进磁共振成像仪里回答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你会去参加一个没被邀请的派对吗?”比如“如果你坠入爱河,你会告诉你的父母吗?”
演员们要在两种状态下回答这些问题。第一种状态是以他们自己的身份来回答。另一种状态是融入到他们扮演的罗密欧或者朱丽叶这个角色里,以角色的身份来回答。也就是“我,罗密欧/朱丽叶,面对这个问题,会如何如何”。
结果发现,在演员们扮演罗密欧或者朱丽叶时,他们大脑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背内侧前额叶皮层和额上回(dmPFC/SFG, 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superior frontal gyrus)这两个脑区的激活程度显著降低了。这两个脑区是平时我们思考与自己有关的问题时会被显著激活的。这就意味着,当演员们沉浸在表演的角色里时,他们对自我的加工被显著地抑制了。
而根据以往的研究呢,人们在经历认知失调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前脑岛(anterior insula)这两个区域的激活。其中前扣带回与认知冲突密切相关,这对应着认知失调里行为与内心观念的不一致,前脑岛与人的厌恶情绪相关,这很可能对应着我们在认知失调后改变自己观念的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心态。
而这两个明显的特征,在演员进入角色时都没有被观察到。在表演的时候,演员们的自我概念似乎被很有效地抑制住了。所以角色和演员的自我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失调可言。
好,这条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条音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