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彩蛋:为什么音乐里包含情绪?

本期内容

你好,我是魏知超。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课第20讲的一个彩蛋。

 

这一条彩蛋,我来回应一下第20讲的思考题。在第20讲的最后,我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音乐本质上只是一些音调、节奏的变化组合,但它却可以包含各种情绪呢?

 

身兼神经科学家身份的美国音乐人博·西弗斯(Beau Sievers)在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可能性。

 

西弗斯观察到,很多研究发现,一些感知音乐的脑区在在感知动作的时候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音乐感知与运动感知可能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关联。

 

西弗斯推测,人之所以能从音乐里感知到情绪,秘密就在这种关联上。人对音乐的感知,可能是从一个古老的技能里逐渐演化出来的,这种古老的技能就是从动作解读情绪的能力。我们远远地看见一个人朝我们走来,或者是远远地看见两个人在对话,我们看他们的走路姿态、看说话时身体的摆动幅度和其他肢体语言,就能推测出他们的情绪状态。这种能力,对于我们的祖先可能起到过促进生存的正面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有一种从人的动作里感知情绪的能力。

 

西弗斯推测,音乐里之所以包含情绪,是因为音乐的很多元素与运动是有对应关系的。音乐里的这些元素能在人脑中直接诱发一些与运动里的各种元素对应的联想。于是,音乐就被映射到了运动上,继而让人感受到了运动中包含的情绪。

 

为了证明这个假设,西弗斯编写的一个电脑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受试者可以通过调节五个滚动条来自己设计一段旋律或者一个弹球动画小短片。也就是说,程序的每一个滚动条都同时对应于音乐里和运动状态里的一个元素。比如第一个滚动条既可以调节音乐的节奏也可以调节小球运动的节奏,第三个滚动条既可以给球增加尖锐的纹理,也可以在音乐里加入不和谐音。

 

参加实验的受试者一半人用程序来写旋律,另一半人做动画。在熟悉完程序之后,受试者被要求创作表达某一种情绪的旋律或动画,情绪包括生气、开心、平静、悲伤和恐惧。

 

结果非常让人惊讶:对于每一种情绪,写旋律和做动画的这两组人选择的滚动条位置几乎一样!为了排除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后来还跑到柬埔寨的村子里重做了实验,还是得到同样的结果。

 

音乐、动作、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这样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个结果,我们之所以能从音乐里感知到情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能把音乐映射到一组动作模式上,让我们感知到了这组动作中包含的情绪。

 

好,这条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