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彩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可靠
你好,我是魏知超。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课第15讲的一个彩蛋。
这条彩蛋,我们来讲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我们介绍的由史蒂文·赖斯开发的16种欲望这种模型里,“欲望”这个词其实跟“需求”这个词说的就是一回事,指的都是人们内心里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嘛。而关于人的需求,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理论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但其实,马斯洛的理论虽然流传得很广,也有点符合大家的直觉,但它却没有科学依据。马斯洛自己在1970年的时候都说过,他尝试着找出一种方法去检验他的理论,但却没有实现。马斯洛的理论完全由他对身边人群的了解以及名人传记中的内容里得出来的。
马斯洛有一个学生,后来成了社会心理学大神,叫艾利奥特·阿伦森。阿伦森后来写过一本自传《绝非偶然》,里面重点描述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是怎么通过他那一代人的努力而逐渐科学化的。很多对于今天的心理系学生来说很常规的实验操作方法,都是在那时奠定的。换句话说,在他这一代心理学家之前,社会心理学基本上都是靠思辨的方法积累理论的,根本就不是科学。
在这本书里,马斯洛也登场了。阿伦森对马斯洛评价非常高,但那是对他人品和教学方面的赞扬。书里同样也提到,马斯洛那一代心理学家的理论,在提出的当时,是没有任何科学手段来检它们的。后来,当科学检验的手段出现之后,这些理论的命运就各不相同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通不过科学检验,而阿伦森的另一位老师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却在后来的实验里一次次被证明,成为当代心理学理论中最可靠的基石之一。
关于这方面的历史,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阿伦森的《绝非偶然》这本书。
好,这条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