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彩蛋:刘玉玲到底美不美?
你好,我是魏知超。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课第13讲的一个彩蛋。
在第13讲,我提到文化对审美观有很强的塑造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审美观里的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独特品味,而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学铁律。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致命女人》里80年代那个故事的主演——华裔女星刘玉玲——的相貌。刘玉玲姐姐小眼睛、塌鼻梁、高颧骨、满脸雀斑。我估计她的长相是不太符合今天大部分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的。但是刘玉玲的这张面孔在美国非常吃得开。美国媒体上的很多东方美女面部特征都与刘玉玲有几分相似。在《致命女人》里,刘玉玲扮演的那个角色也是被定位为一个风韵犹存的大龄美女,她是自己闺蜜的儿子从青春期开始就朝思暮想的女神。
有人会说,这反映出了美国人对东方面孔的一种刻板印象。在一些美国人眼里,东方人就必须是小眼睛、塌鼻梁、高颧骨,美国人追捧这种面孔,骨子里透露出的其实是他们对东方人的丑化。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刻板印象这一点,有道理。我们这些东方人自己都知道,东方人长相千差万别,小眼睛、塌鼻梁、高颧骨并不能代表我们身边很多人的样貌。很多美国人对东方面孔的想象,的确是很狭隘的。
但是,美国人这种非常狭隘的追捧,是刻意要丑化东方人吗?那可未必。如果你有美国朋友,尽管去问一问他们:“你觉得刘玉玲这种长相美吗?”他们多半会回答你,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刘玉玲姐姐就是个美女。所以,就算他们这种偏好是被文化上的狭隘偏见塑造出来的,那它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偏好。这恰恰说明,审美是很容易被文化塑造的。刘玉玲在中国当前的主流审美中不算美女,而在美国的主流审美中是个大美女,这里面并不存在谁“以丑为美”或者谁“以美为丑”的问题。中国和美国观众的审美观都没有错,但同时也都应该更多元化多一点,因为双方的审美观一定程度上都是受限于自己的文化环境的塑造而不自知。
好,这个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条音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