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彩蛋:“活在当下”是种病
本期内容
你好,我是魏知超。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课第12讲的第二个彩蛋。
这条彩蛋,我们再来批判一下“活在当下”。当然,我批判的不是“活在当下”的本意——专注地做事情,而是批判那种主张不去思考过去未来的生活态度。
实际上,彻底的、百分之一百的活在当下是一种病。如果一个人彻底的与过去、未来切割,那就意味着,他的行动只会被当下眼前看到的线索牵着走。
事实上,有一种大脑受损的病人就是这样的。这种案例最早是被法国一位叫莱尔米特的医生报道的。后来这种疾病就被叫做“莱尔米特综合征”。
患有“莱尔米特综合征”的人,行为完全受环境暗示驱使,是彻底地活在当下。
比如莱尔米特治疗过两位中风之后正在康复中的老年患者,莱尔米特倒了两杯水,把它们放在病人面前,结果病人马上就把水喝了。随着莱尔米特不断往玻璃杯里倒水,病人们一直喝水,一杯又一杯,即使他们抱怨说已经撑得难受了也还是忍不住要把倒满的水都喝下去。
还有一回,莱尔米特把一个病人带到他家里,进门前,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博物馆。”结果病人进屋后就怀着极大的兴趣开始欣赏墙上的画和海报,欣赏桌子上那些并没有审美价值的盘子和杯子,就好像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
接着,莱尔米特请病人参观卧室,结果病人一看见床就脱衣服躺到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心理学家约翰·巴奇对这种病的概括是:“在过去习得的或以未来为导向的与他们本来可能有的任何计划或目标相关的大脑精细调整反应——已经被对当下的超敏性所取代,而且似乎只有当下。”
你看,纯粹的活在当下,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境遇。
好,这条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