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彩蛋:“消费主义”和“断舍离”

本期内容

你好,我是魏知超。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课第10讲的一个彩蛋。

 

在第10讲里,我们谈到了《搏击俱乐部》里的两个角色,高自我监控的洋葱型爱德华·诺顿和低自我监控的牛油果泰勒。其实在他俩身上还有一个针锋相对的差别,那就是在生活方式上,诺顿代表的是“消费主义”,他是个剁手狂人,生活乐趣全部建立在“买买买”上;而泰勒代表的是“断舍离,除了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抛弃一切身外之物。

 

其实这两种生活方式完全是他俩各自性格的延伸。诺顿是一个典型的高自我监控者,他不但努力迎合身边的人,也迎合各种明的、暗的社会规范,社会上的舆论里有一种“中产阶级就应该消费”的声音,那他也就顺从地变成了一个消费主义者。而泰勒是一个低自我监控者,不讨好,不迎合,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排斥消费主义,主张断舍离,身无外物,才会忠于自己。

 

“消费主义”和“断舍离”也是当下经常被讨论的两种生活潮流。如果你对这两种生活潮流有任何感想,也请留言跟我们讨论。

 

好,这条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条音频再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