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彩蛋:莎士比亚式的悲剧vs契诃夫式的悲剧

本期内容

你好。这条音频是《电影里的心理学》第二讲的第二个小彩蛋。这里我们来谈谈“不彻底的正义”。

 

我在课程里提到,中立的仲裁者最后给出的判决,往往会让双方都不能完全满意,那是一种“不彻底的正义”。但是,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彻底的正义。

 

实际上,历史经验早就证明,不彻底的正义反而可以有效地终结冲突。史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里说:“一个社会必须在清算过去的违规时给出界限,在起诉凶残的首犯和某些卑鄙的打手的同时实行大规模的特赦。即使是对这些首犯和打手,惩罚也是采取针对其名誉和特权的形式,而不是血债血偿。”

 

这种看上去很没有原则、留下很多灰色地带的正义,反而给很多地区带去了和平。相反,那种清算到底、死板的要求血债血偿的地区反而陷入复仇螺旋。

 

以色列小说家阿默斯·奥兹说过这样一段话:

 

悲剧只有两种终结方式:一是莎士比亚式,一是契诃夫式。莎士比亚悲剧结束时,尽管天空上也许盘旋着某种正义,舞台上却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与之相反的是契诃夫的悲剧,结尾时每一个人都感到幻灭、苦涩、心碎、失望、精疲力竭,但是都还活着。

 

们应该要寻求一个契诃夫式的结局,而不是莎士比亚式的。

 

好,这条彩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精选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