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如何解读嗅觉里的潜意识记忆?
今天我们来讲为什么嗅觉的存在感那么低。人的基本感觉公认的有五种: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现在还有一种观点是把“体觉”——也就是感知肢体的位置和身体运动状态的这种感觉,当做第六种基本感觉。在这六种基本感觉里,除了嗅觉之外的其他五种,在我们的生活里时时刻刻都在刷存在感,也都很被人重视。唯独嗅觉,存在感很低,也经常被我们忽视。
就拿我们的娱乐生活来说。刺激视觉的娱乐活动,电影、电视、阅读、观光,不胜枚举;刺激听觉的娱乐活动,从无比庞大的音乐行业到广播再到咱们这样的互联网音频,也多不胜数;味觉也不遑多让,你就想想有多少人自称吃货吧;触觉,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度息息相关;体觉,有各种游戏、体育运动。那服务于嗅觉的娱乐,有什么呢?独立存在的,少之又少,想来想去也就是香水、香薰行业啊什么的,这些行业不论内涵外延跟前面说的那些产业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那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嗅觉的存在感那么低?
今天我们借一部专门以嗅觉为主题的电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部电影是《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巴黎,故事的男主角格雷诺耶出生在了巴黎的卖鱼市场上。格雷诺耶天赋异禀,他天生对气味极其敏感,对气味的分辨力特别强,用后来他自己的话说:“我的鼻子能分辨世界上所有气味”。他在孤儿院长到13岁的时候,被院长卖给了一个制皮匠。有一天跟着制皮匠去城里采购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个卖花姑娘。卖花姑娘身上的少女体香一下子激发出了格雷诺耶心中最黑暗的欲望。格雷诺耶发现自己对这种少女体香有致命的渴望。他在跟踪卖花姑娘时失手杀了她,然后就发现姑娘身上的体香也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散了。从此,他就极度渴望学会从身体上提取香味,长久保留这种香味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开始跟着巴黎的一个调香师学习制作香水的技术……后面的情节我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影片的一些细节里去挖掘嗅觉存在感低下的秘密。
我们先回过头去,从格雷诺耶还在孤儿院生活时的一个细节开始说起。
在孤儿院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格雷诺耶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嗅觉是种罕见的天赋了。他也很贪婪地去感受身边的各种气味。有一天格雷诺耶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随着他的呼吸,各种气味进入他的鼻腔。
这时候,我们看到镜头从他的鼻子开始,滑到附近的树木,再滑到草丛,石头,池塘,池塘里的青蛙等等。这样的一种镜头处理其实挺有误导性的,它仿佛是在暗示观众,人的嗅觉是可以辨明发出气味的物体方位的。闻到气味之后,格雷诺耶似乎能通过嗅觉锁定发出气味的物体在何方。
嗅觉可以做到这点吗?乍一想,当然可以,不然缉毒犬是怎么工作的嘛?但仔细一想,其实不对,人视觉和听觉可以相当轻松准确地定位物体,但嗅觉其实根本是不能辨别方位的。嗅觉只能辨别气味的强弱,所以必须要配合身体的大范围运动,根据气味变强变弱的线索,才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气味源。缉毒犬不是原地一嗅,就直扑目标的,它是得嗅来嗅去,在运动中锁定目标的。
最近大火的《唐人街探案》网剧版,里面的男主角林默被设定成一个嗅觉特别灵敏的人,跟《香水》男主角能力很接近。片子里为了展现林默嗅觉灵敏,有一种表现方式是:林默闭上眼睛对着镜头深吸一口气,然后我们就看到他周围的各种物体像爆炸了一样,爆出各种气味来。然后下一幕,林默睁开眼睛,就一下子知道周围发出各种气味的东西在哪里了。
听完前面那些分析之后,你也应该明白啦,这个镜头在科学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如果是原地不动地闻东西,哪怕闻得再用力,也闻不出发出气味的东西在哪里。
这里呢,我们看到了嗅觉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缺乏空间分辨力。
而人类(也包括其他动物)没能进化出静态地站着不动就分辨气味来源的能力,这当然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气味的传播,靠的是那些气味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所以气味的传播方向是高度不稳定的,根本没有什么可靠的规律可循。
那么,缺乏空间分辨力跟嗅觉的存在感有什么关系?缺乏空间分辨力,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依靠嗅觉直接在头脑中分析出信号源的方位、形状这些精确信息。嗅觉是高度“定性”的,它很粗放,因此,一种高等动物就不太可能主要依靠嗅觉来生存,这就注定了嗅觉只能充当视觉、听觉这些能感知信号源更多精细信息的陪衬。这就是嗅觉存在感低下的最关键原因。
好,我们接着来看《香水》的情节。接下来,情节进展到了卖花姑娘那一幕。格雷诺耶被卖花姑娘身上的体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这个重大转折里其实隐藏着一个几乎所有观众都默认没有问题的重要设定,那就是既然男主角的嗅觉特别灵敏,那么他理所当然地对少女体香这种气味也特别敏感。
这个设定,实际上很有问题。
首先,这里要问的是,少女有体香吗?很多男人都觉得女性身上是有所谓的女性体香的。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那都是直男的误解。被他们当做体香的,多半是女性身上残留的各种化妆品和清洁用品的气味(大多数时候其实就是女性的长发里残留的一点点洗发水香味)。
但是,女性身上可能的确是有一些真正由身体分泌的“气味”的,但这里的“气味”恐怕要加引号。这加引号的气味就是所谓的“信息素”。
信息素是一类很特别的激素,它在身体中产生后散播到空气中,被周围人鼻腔中的受体接收。在一些两性用品的小广告里,它经常被叫做“费洛蒙”。
一般人目前对信息素的认识,是被包裹在一股性感的气息中的。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信息素——男人身上的雄二烯酮与女人身上的雌四烯醇,都跟“影响异性的情绪”“调节异性的性行为”有关。
比如,2010年,意大利的一个科学团队就发现,男性汗水里的信息素,会改变女性大脑里的血清素水平,从而提升女性的情绪。也就是说闻了男性的汗味儿之后,女性更happy了。还有一个研究发现,正处在排卵期的女性体味里含有的信息素讯号,能够影响男性的睾酮水平,这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促使男性采取浪漫的求爱行为。
在《香水》这部影片里,男主角格雷诺耶后来终于找到一种方法,把他迷恋的少女们的体香保存在了一瓶香水里,结果后来这瓶香水里的少女体香魅惑众生,引发了一场惊世骇俗的集体淫乱。
显然,深深迷住格雷诺耶的少女体香,就是一种信息素。
这里的问题是,人对信息素的感知,是一种很另类的嗅觉。在鼻腔里,捕捉信息素的,是一种叫犁鼻器的感受器,它靠近普通的嗅觉感受器,但跟普通的嗅觉感受器是彼此独立的。
而且,根据现有的证据,人对信息素的感知处在无意识层面的,也就是说,虽然它能影响我们的行为,但如果你问我,我会说:“我什么都没有闻到啊。”
在《香水》这部电影的设定里,男主角对各种气味很敏感的同时,也能闻到少女体香。这种关联,是未必成立的。因为嗅觉感受器发达未必等同于犁鼻器发达,更何况,即便犁鼻器功能也发达,它似乎也不能产生意识能感知到的嗅觉。
如果犁鼻器对信息素的感知这种“另类嗅觉”是在意识层面之上的,那嗅觉的存在感比现在高得多得多,因为信息素很大程度上与两性关系相关,而两性关系毕竟是人类生活的核心之一。可惜,现实是,嗅觉里最让人怦然心动的这一块被划到了意识之下,这进一步拉低了嗅觉的存在感。
《香水》的情节,接着来到了男主角拜师学艺的那一幕。为了找到保存少女体香的方法,格雷诺耶找到了一位调香师,跟他学习制作香水的技术。
我在这里要问的问题是:男主角为什么不是拜一个厨师学做菜呢?
别笑。这其实是个很严肃的质问。因为在操控气味的能力上,厨师与调香师相比完全不遑多让。厨师和气味?不是厨师和味道?
没错。我说的是“厨师和气味”。
其实吃货们从吃里获得的乐趣,绝大部分都要归功于鼻子而不是舌头。我们平时说一种食物有多好吃,其实说的是这种食物有多“好闻”。我们平时说的味道,是味觉与鼻后嗅觉的混合感知。而其中鼻后嗅觉其实贡献了感知中的绝大部分。
如果我们夹住鼻子吃东西,就会发现食物的大部分味道都消失了,鱼子酱吃起来就像咸味的燕麦片,咖啡喝起来就是苦味的水而已。
我们的舌头上只有5种味觉感受器,它们能分别感受酸、甜、苦、咸、鲜这五种味道(最近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了这五种之外还有一种脂肪味道的感受器,但把这算上也只有六种)。
而鼻子里的嗅觉感受器,大约有400多种,它们能分别与400多类化合物结合。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能闻到400多种气味呢?不是的。因为几种嗅觉感受器的共同激活很多时候都可以在大脑里被编码成一种相对单一的味道。大多数人都很难从混合的气味里分辨出里面由哪几种气味组成的,因为那闻起来就是一种气味。正因为如此,《香水》里的男主角能从复合香气里分辨出各种成分才显得那么牛逼嘛。
所以,400种感受器就相当于只是提供了气味的原料,它们的排列组合可以让我们感知到数量极其庞大的不同气味。这就像是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由这一百多种元素合成的化合物却有无穷多种。
于是呢,与味觉相比,嗅觉的丰富程度要高不知多少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人能感觉到1万种气味,但科学家估计实际数量还远不止这些。
而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食物的气味会传入口腔后面的气管里,从这里进入鼻腔。奇妙的是,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分一种气味是从鼻孔进入还是从口腔进入鼻子的。当气味从鼻孔进入的时候,大脑会把它作为一种单纯的气味来处理,而当气味从口腔进入的时候,大脑就会把气味与来自舌头上味觉感受器的信号相融合,形成我们平时说的“味道”。就这样,鼻腔里丰富的嗅觉体验与舌头上简单的味觉体验叠加在一起,才形成了食物千千万万种“味道”。
顺便说一句,气味从鼻孔还是口腔进入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一点,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食物闻起来和吃起来简直就是两样东西。比如臭豆腐闻着像屎,但吃起来特别香,咖啡闻着特别香,但喝起来感觉却没那么好。
在《香水》这部电影里,男主角格雷诺耶只对气味有一种病态的欲望,而对生活里其他所有东西似乎都无欲无求。根据刚才这些知识,这个设定也是有问题的。他至少应该还是个吃货才对。因为对气味敏感,也就应该对味道敏感。《唐人街探案》里嗅觉灵敏的林默是个大吃货,这个设定才是对的。
好,那么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嗅觉存在感低下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嗅觉的功劳被味觉霸占了。在“吃”这件事上,嗅觉当了冤大头。东西好吃明明是因为气味好,可是我们却说自己是吃货而不是“闻货”。《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应该改名叫《鼻子里的中国》才对。
好,这一讲,我们聊了聊嗅觉这种感官存在感低下的原因。不过呢,嗅觉其实还有个特点,它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嗅觉的存在感又无比强烈。比如说,现在快过年了,又听到大家开始抱怨,现在没有年味了。其实有一种方法能让你一下子就感觉年味十足。那就是去闻硝烟味儿,也就是鞭炮爆炸后的气味。你一闻到那个气味,小时候过年的感觉没准一下子就涌上心头,把自己感动得不行。
你看,这种时候,嗅觉存在感十足。气味好像总能唤起遥远的记忆,而且还能同时让我们身临其境地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感情。气味唤起的是似乎是一种饱含情感的记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你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会在彩蛋里对这个问题做回应。好,这一讲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条音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