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老友记》| 影响爱情幸福度的“欲望图谱”是什么?

本期内容

在准备这门课的内容时,壹心理的小伙伴对我有过一次采访,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在跟爱人的相处和婚姻经验方面,有哪部电影是对您的伴侣关系有很大帮助和深远影响的?”

 

我当时给出的回答是由《泰坦尼克》的两位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再次联合主演的《革命之路》。然后我把这个问题也抛给我太太,她给出的答案是美剧《纸牌屋》。

 

这两部影视作品都很暗黑,这两个答案让我俩听上去像是一对变态暗黑cp。但实际上,这两部影视剧给我俩带来的是同一个启发,那就是对于夫妻俩的长久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两个人要有共同的人生目标(或者叫共同的“人生追求”)。夫妻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革命同志。两个人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可以长久的守望相助。跟共同的人生追求比起来,两性关系中其他那些因素,什么颜值啊,业余爱好啊,性格匹配啊,虽然也都重要,但可能都没那么有决定性。

 

在这一点上,《革命之路》那部电影是个反面教材,片子里夫妇俩的人生追求南辕北辙,导致婚姻黯然收场。而《纸牌屋》是正面教材,总统夫妇俩那么变态扭曲,但他俩的人生追求几乎完全一致,结果倒成了一对模范夫妻。

 

在上一讲的第一个彩蛋里,我提到爱情关系里最重要的一条吸引力原则是“相似相吸”——越相似的两个人就越容易成为恋人并且和谐相处。这个原则,显然在“人生目标”这个维度上也照样成立。找对象,不但要找“情投意合”的,更要找“志同道合”的。

 

那怎么去寻找和发现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般的伴侣呢?通过观察和交流,当然就可以发现很多彼此共同认可的人生志向。但我们也可以看得更深入一层,去从人生目标的驱动力中寻找双方心智里更底层的共性。

 

那么,什么是人生目标的驱动力?驱动我们追求目标的,当然是欲望。人的追求表面上看起来千奇百怪,有人爱旅游,有人是吃货,有人以工作为乐,也有人家庭至上,有人渴望权力,有人向往田园牧歌,有人倾家荡产收集手办,也有人废寝忘食玩游戏……但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Steven Reiss)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这些千奇百怪的追求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数量很有限的若干种基本欲望。这样的基本欲望,一共有16种

 

虽然这16种基本欲望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但不同的人对每一种欲望的在意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更在意这16种欲望里的其中一些,而对另一些比较无所谓。于是,这就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欲望模式。把欲望模式画成图表,就形成了一张欲望图谱。欲望图谱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我在彩蛋里也为你准备好了一张欲望图谱的模板,听完这一讲,你马上就可以动手画出自己的欲望图谱来。

 

这张欲望图谱不但是一个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工具,也是一个测量你与伴侣之间契合度的工具,在欲望图谱上的重合度越高,往往也就意味着你俩越有可能成为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

 

这十六种欲望全都展开讲的话,篇幅不允许,平铺直叙讲下来也太单调。我在文稿里帮大家列好了几张表格,里面列出了所有这十六种欲望的名称、含义、进化根源、行为表现和判断标准等等关键信息。这个模型其实很浅显易懂,大家去看表格,就一目了然了。

 1.png2.png3.png

(以上两个表格汇编整理自史蒂文·赖斯《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而在接下来的音频内容里呢,我想用一种更灵巧一点的方式让大家来体会欲望模式与两性相处之间的关系。我会以经典美剧《老友记》(Friends)为例,从“欲望图谱是不是匹配”的角度来试着分析一下《老友记》里的两对情侣——牵手失败的Ross和Rachel,以及牵手成功的Monica和Chandler,看看能不能通过欲望图谱找到他们牵手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在听的过程里,你也可以试着在我提到的这几种基本欲望里对号入座,分析一下你与你的伴侣在哪些欲望维度上相互契合,又在哪些维度上南辕北辙?

 

好,我们先来分析《老友记》里那对让大家觉得特别遗憾的情侣Ross和Rachel。

 

Ross和Rachel这对情侣分分合合,直到最后也没有牵手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欲望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就出在他俩的欲望图谱几乎没有重叠之处。当然我们这里得先排除十六种欲望里的“社交”欲望和“浪漫”欲望这两项,在一部以友情和爱情为主题的情景喜剧里,所有主要角色都是看重“社交”欲望和“浪漫”欲望的。但在这两项之外,Ross和Rachel的欲望图谱就没有什么交集了。

 

先说Ross。Ross这个角色身上最凸显的欲望是什么呢?

 

是文稿里那张表格中的第三种欲望——好奇的欲望。好奇是对学习本身的欲望。它促使动物去探索环境,并从经验中学习,这就是好奇的进化来源。

 

如果你(1)求知若渴,老爱问问题,如果你(2)你爱去辨别是非,判断真伪,那你就是个好奇欲望比较强的人。

 

身为知识分子的Ross相比于其他那些只会傻乐的伙伴们,在好奇欲望方面是相对凸显的。好奇宝宝有一个特点是对真理和真相特别较真。有一次,Phoebe捡到一只猫,非要说那只猫是自己她妈妈的转世。在Phoebe很小的时候她妈妈自杀了,这件事一直是Phoebe的心理阴影。其他小伙伴都附和她,怕伤害到Phoebe的感情,只有Ross一人特别楞,觉得这件事特别无理取闹,非要把转世在科学上站不住脚这事给说清楚不可。Ross还有一个著名的“怼点”,那就是只要别人对“人类是由其他猿类进化来的”这个进化论观点有丝毫怀疑,他就立刻炸毛。

 

那我们再来看Rachel这个角色身上最凸显的欲望。《老友记》里对Rachel的性格着墨很多,但对她的欲望和追求着墨比较少,唯一比较凸显一点的,大概就算是她对文稿里那张表格中第三种欲望——独立的追求了。

 

独立是对自力更生的欲望,表现为对自由的渴求。这种欲望的进化起源是动物成年后要离开父母的巢穴,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果你(1)通常都会拒绝他人的建议和指导,如果你(2)认可自力更生、自由自在是幸福的基础,那么,你就是独立欲望比较强的人。

 

在《老友记》里,有两个角色的独立欲望最为凸显。一是Rachel,《老友记》的故事就是从她逃离家庭,渴望过上自力更生的生活为起点展开的,这个角色的成长也主要表现在她的自力更生上。另一个角色是后来成功追求到Phoebe的Mike。Mike跟Rachel很像,他是一个从家庭中叛逆出来的富家公子,渴望脱离家庭的束缚过上自由的生活。他和Phoebe,一个是“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另一个性格里有浑然天成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Mike和Phoebe这对情侣,在这一点上挺搭的。但Rachel和Ross在这一点上就谈不上有契合。

 

Ross和Rachel,一个好奇欲望比较凸显,在意真相和真理,另一个独立欲望比较凸显,在意过上自力更生的生活。他们俩在基本欲望和人生追求上,是没有多少契合度的。也许这就是这两个角色最终也走不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那我们再来看《老友记》里成功牵手的Monica和Chandler这对情侣。

 

Monica这个角色最凸显的欲望是什么呢?是文稿里那张表格中第一种欲望——权力欲望。

 

我们都想得到某种权力,这其实是对影响力——也就是把自己的愿望施加于他人或环境——的一种渴望。这种欲望的进化起源是:有统治权的动物可以推开同类,优先抢到食物(当然,对于雄性动物来说,这还意味着优先抢到交配权)。权力这种欲望驱使人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感受到控制力支配权

 

如果与同龄人相比,你显得更有野心,如果你更擅长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如果在与同龄人的社交情境中,你一般会起主导作用,决定大家一起做什么,那么你就是一个权力欲望比较强的人。

 

在《老友记》里,权力欲望最凸显的角色非Monica莫属。比如说,Monica有很强的控制欲,家里的摆设未经她允许不可以移动一丝一毫的位置。她也有很强的支配欲,在第二季里有一集大家本来好心帮忙,自愿帮Monica做饭,结果Monica反过来对大家大呼小叫。Chandler吐槽说,我真想给你配上德语字幕,这样你活脱脱就是个纳粹女军官了。

 

直觉上,你可能会觉得两个权力欲望都很强的人是不可能合得来的,“一山难容二虎”嘛。但实际情况有点反直觉,一对权力型的夫妇是可以很合拍的。夫妇俩在生活里可以通过掌控家庭生活的不同方面来让各自的权力欲望都得到满足,比如,一个人可以管理家中的财政支出,另一个可以负责安排社交和娱乐活动;在事业上,两个人如果都是野心勃勃的,那他们也可以共同追求梦想,相互扶持实现职业目标。这种关系的典型就是《纸牌屋》里的那对总统夫妇。他们在现实中的原型——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他太太希拉里·克林顿也是这样一对野心勃勃的战友,两个人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一直相互扶持。

 

当然,如果夫妻双方在权力欲望上都很弱,都缺乏野心,那他们也能轻松建立起亲密关系。这另一种极端的典型就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夫妇。

 

在《老友记》里,没有哪个角色能在权力欲望上与Monica相匹敌。在和Chandler的关系里,Chandler是永远那个在权力关系中做出迁就和妥协的人。在一部《老友记》这样的喜剧片里,迁就和妥协会显得十分暖心;但在现实中,这种长期的迁就和妥协对亲密关系一定是有害的。

 

那么,Chandler这个角色身上最凸显的欲望是什么呢?

 

表面上最凸显的,可能是文稿里那张表格中第四种欲望——寻求接纳的欲望,也就是一种渴望自己被别人认可的需求。有着强烈动机去寻求接纳的这种人往往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会在社交情境里表现出一些焦虑和回避。他们会对批评反应过度,会尽可能地回避那些自己可能受到批评的情境。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几乎从不举手,因为他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同学们取笑,这其实就是寻求接纳的欲望高涨的一种表现。Chandler在跟Monica交往之前,与任何女性交往都不超过三个月,原因是只要他俩一吵架,Chandler就直接分手。这就很像学生为了不被老师点名回答而拼命躲开老师目光。

 

此外,Chandler也缺乏自信,尤其是在女性面前。他各种拙劣的搭讪技巧是《老友记》的常规笑点,而与他形成最鲜明对比的,其实不是泡妞达人Joey,而是Ross。Ross的搭讪技巧跟Chandler一样拙劣,但Ross寻求接纳的欲望却明显要低得多。同样面对被搭讪的女孩子无奈的眼神,Chandler立马就知道自己玩砸了,而Ross还傻呵呵地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撩得很高明。

 

在所有这十六种欲望里,绝大部分都是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符合那个“相似相吸”的原则,但只有寻求接纳这种欲望算是个例外。因为寻求接纳的欲望高就意味着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两个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往往也不会太愉快,对吧?只有两个人的寻求接纳欲望都比较低,都相对自信和有安全感,生活才会比较和谐。Chandler和Monica这对情侣,一个是很没有感全感,一个安全感稍微好一点,所以在接纳这个欲望维度上也不算特别搭。

 

说到这里,Chandler和Monica这对情侣好像挺不般配的,但实际上,有一种欲望是Chandler和Monica都极其在意的,而这可能才是他俩之间最关键的情感纽带,那就是家庭这种欲望。

 

家庭这个欲望指的其实是对抚养和关爱后代的一种渴望。对动物而言,这种欲望表现为父性和母性本能。而在人类里,对家庭的欲望会促使我们照顾孩子,为他们牺牲奉献,而不是仅仅将他们带到这个世界就完事了。这种欲望对人类来说当然非常重要,因为人类的孩子在成长为独立的成年人之前,需要尤其多的养育、保护和教育。

 

Chandler和Monica最大的契合点,可能就在于对家庭、对抚养下一代的渴望上。Monica一直非常期望有孩子,剧情里没有交代她这种倾向是怎么养成的。但剧情里充分展现了她这种欲望有多强大:她在跟Chandler在一起前,曾经跟一个牙医有过一段很认真的感情,两人其实挺般配的,但最后就是因为对方不想要孩子而分手了。

 

而Chandler对家庭的渴望来自哪里有迹可循。Chandler父母在他小时候离婚,他父亲后来还变了性。Chandler从小就很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他长大之后就特别渴望补偿自己小时候的缺失,他实际上是很渴望当个好爸爸的。当然,这种心理一开始表现得非常微妙。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他和Joey的关系中。你有没有发现,Chandler和Joey不光光是一对好基友的关系。Chandler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那个在生活上照顾Joey、在经济上接济Joey、还给Joey惹的各种麻烦擦屁股的人。甚至在后来Chandler和Monica决定搬出去住之后,Chandler都没忘记带上Joey。他开玩笑说,要在自家院子里盖一间树屋,好让Joey在里面养老。在《老友记》的六个角色里,Joey最像个孩子,而Chandler就像是个一直在关照着自己傻孩子的父亲。

 

所以,Chandler和Monica这两个人的欲望图谱重合点虽然很稀少,但是好在他俩在彼此都最重视的家庭这个欲望上达成了最强的默契。

 

Chandler和Monica这对情侣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感情的迸发也许是可以不讲道理的,这两个人不搭的地方远比登对的地方多得多。这两人一开始相互吸引、决定在一起,多半也不是因为他俩都看上了对方“重视家庭”这一点。但是,感情的迸发虽然可以不讲道理,但感情生活的延续却必须要有一个双方都可以明确感知到并且共同认可的支点。

 

前面我们暗示,欲望图谱的作用是可以帮你在寻找伴侣时勾勒出理想伴侣的大致轮廓,你要找的是那种在欲望图谱上与你重叠度更高的人。但说到这里,我们发现,欲望图谱更关键的作用,也许是帮助那些已经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欲望图谱可以帮助他们挖掘出自己与伴侣在欲望模式上的重合点。在这些重合点上建立起来的共同目标,可能会成为维护他俩亲密关系的关键。就像Chandler和Monica,他们的关系也许是在莫名其妙中开始的,但却可以在共同的欲望驱使下追求一致的人生目标,最后发展为一对情比金坚的“革命同志”。

 

好,我们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也有这种在交往中发掘出双方的共同人生追求,找到双方欲望契合点的经历,请留言跟我们交流。我们下一条音频再见。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