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0)

  • w春去春又来

    的确,认知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xinli_1263: 可是久了,可能连自己的内心都触碰不到了。然后,我身体生病了。现在在养身体和养心灵。年轻时我觉得前者重要,病了觉得柔软点放松点共情点更好。
    2024-03-16
    0
     
  • 平平淡淡才是真

    赞👍

    2024-03-16
    0
     
  • xinli_1263

    可是久了,可能连自己的内心都触碰不到了。然后,我身体生病了。现在在养身体和养心灵。年轻时我觉得前者重要,病了觉得柔软点放松点共情点更好。

    @w春去春又来: 解决问题与共情别人,哪个重要呢?
    2024-03-16
    0
     
  • xinli_1263

    我以为只有我是这样,长期训练使得大脑分析能力很强,遇问题就想着怎样拆解,逐个解决掉。久而久之,有点像一个没感情的机器,甚至触碰不到自己的内心。现在在重新找和自己的联结。

    @鱼半夏: 曾经为了解决自己过度思考的问题,我刻意训练自己有事找重点、抓大放小,寻找解决方法;尽量理清事件的层次、构建,力求把复杂的事件分析后简单化处理,这样做确实很有效,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定式。但是它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遇事首先是想怎么解决,很难共情,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缺乏人情味、略显冷酷无情,怎么解?
    2024-03-16
    0
     
  • 林晶

    🌹

    2024-03-16
    0
     
  • w春去春又来

    解决问题与共情别人,哪个重要呢?

    @鱼半夏: 曾经为了解决自己过度思考的问题,我刻意训练自己有事找重点、抓大放小,寻找解决方法;尽量理清事件的层次、构建,力求把复杂的事件分析后简单化处理,这样做确实很有效,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定式。但是它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遇事首先是想怎么解决,很难共情,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缺乏人情味、略显冷酷无情,怎么解?
    2024-03-16
    0
     
  • w春去春又来

    与你亲近的人沟通👍

    2024-03-16
    0
     
  • 鱼半夏

    曾经为了解决自己过度思考的问题,我刻意训练自己有事找重点、抓大放小,寻找解决方法;尽量理清事件的层次、构建,力求把复杂的事件分析后简单化处理,这样做确实很有效,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定式。但是它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遇事首先是想怎么解决,很难共情,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缺乏人情味、略显冷酷无情,怎么解?

    2024-03-15
    0
     
  • xinli_1441

    值得鼓励

    2024-03-15
    0
     
  • xinli_776

    作者值得一万个赞

    2024-03-15
    0
     

发表评论

反馈留言 |应用下载

粤ICP备12051153号m.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