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7小时(其中个体督导103小时 ,团体督导324小时)
专业资料信息
咨询服务数据
¥ 600 /次
心理学硕士/高校心理教师/督导师经验
1100+小时
服务时长12年10月
从业年限8段
培训经历99%
好评率
视频/
语音
- 腾讯地图
- 百度地图
- 取消
427小时(其中个体督导103小时 ,团体督导324小时)
专业资料信息
咨询服务数据
- 壹心理以严格的标准审核并面试倾听师,对倾听师的胜任力进行持续的监督管理,为来访者提供高质量心理服务。
- 知心倾听师
- 掌握了一定心理倾听技术,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成长中,能胜任情绪困扰等问题处理。
- 陪伴倾听师
- 心理倾听技术得到一定提升,倾听累计超过60小时,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能够处理情绪疏导、个人成长等需求。
- 成熟倾听师
- 心理倾听技术和经验都得到提升,倾听累计超过325小时,在每月较为稳定的参加督导的情况下,能够胜任大多数情绪问题及心理困扰。
- 资深倾听师
- 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倾听技术,倾听累计超过1250小时,每月能较为稳定的参加督导,能够胜任情绪问题及心理困扰。






隐私保护
- 充分尊重每位来访者的隐私,全方位保护你的个人信息,保证通话过程私密安全
严格筛选
- 所有入驻倾听师均经过严格甄选,高于行业标准
资质担保
- 通过严格的人工审查机制,承诺所有倾听师的受训经历均经过真实性检验
7天退款到账
- 与倾听师约定取消倾诉后,7天内自动退费到账
-
客服电话:400-788-9001(转接心理咨询业务)
客服时间:工作日10:00-19:00
- 个人简介
- 咨询方案
- 专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强迫、暴饮暴食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
女性成长、童年创伤、个人体验、文化适应、内心冲突恋爱心理
恋爱心理
亲密关系、依恋问题、价值观差异、择偶、冷暴力
【教育背景】 2009-2012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硕士 2005-2009 北京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心理学双学位 【实习经验】 2010年8月 北京市安定医院精神科 诊断学见习 2010-2012 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中心 实习咨询师 【工作经验】 2012-2019 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服装学院,作为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 2014年起任该中心主任,每周主持专兼职咨询师集体督导 2016年起,于中央音乐学院心理中心,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2019年至今,作为个人执业的注册心理师,为更加广泛的人群提供咨询服务 【擅长领域经验介绍】 多年与高校学生工作,熟悉当代青年的种种困扰,曾开展教学课程《心理健康通识教育》、《异常心理学》、《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跨文化心理适应》; 带领高校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女性咨询师成长小组,为新手咨询师提供督导 为大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公益直播讲座"抑郁症与我们时代的文化" 精品播客“剩余价值”第44期嘉宾(讨论PUA,主体性,亲密关系) (了解更多——欢迎阅读我的“问答”答题,比较能体现个人的思路) 【咨询服务流程】 将在首次咨询进行评估,介绍设置并根据咨询目标进行讨论。 提供短期,长程两种设置 短期咨询为1-6次,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为目标 长程咨询为心理动力学整合取向,以深度探索为目标,持续1-2年
性少数群体
- 婴幼儿(0-3岁)
- 边缘型人格、精神症状急性发作期、成年男性性心理、物质滥用、情感挽回/急救咨询
- 2021.12-2022.01精神分析行知学派2021年度第二学期教学研讨班(100时)
- 2021.07-2021.07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大会
- 2020.11-2020.11督导中的伦理议题
查看剩余5段培训
注册心理师,女性主义咨询师
擅长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恋爱心理
回应时长
工作期间信息可能查看不及时,还请耐心等待
变更预约说明
如需变更请提前24小时联系
爽约/迟到说明
迟到最多10分钟内可后延,爽约资费恕不退还
心探教练·付费问答
向ta提问
心探教练服务规则
保存
如果是第一次咨询,来访者应该怎么做?
对于此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咨询的朋友,可能第一次咨询时会有些紧张,不知道该做什么准备。 这也是相当正常的,毕竟对于不熟悉的事情,我们都会紧张不安。在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开始逐渐相互了解。可能您已经有很多积压的话题想要讲,如果您想要整理下自己的思路,提前做些笔记,当然可以这样进行。我个人对此没有任何要求。 网络咨询(不论语音或视频)需要您有合适的空间,也需要您在约定的时间内网速稳定,尽量不被打扰。 您也可以自己准备好饮用水,纸巾,记录的纸笔在手边,方便取用。 另外,您如果需要预约,可以直接在APP上选择相应的时段(或协调其他合适的时段),不需要先发私信沟通。如果想要在咨询前,对我有更多了解,欢迎阅读我的文章和问答专栏,留言评论。您在私信中如提出某一具体问题(和后续的咨询有关),我也会给出回复(在收到留言48小时之内),但请不要私信“在吗?”这样的留言,私信只是进行工作沟通,不用来在线聊天。
对于此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咨询的朋友,可能第一次咨询时会有些紧张,不知道该做什么准备。 这也是相当正常的,毕竟对于不熟悉的事情,我们都会紧张不安。在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开始逐渐相互了解。可能您已经有很多积压的话题想要讲,如果您想要整理下自己的思路,提前做些笔记,当然可以这样进行。我个人对此没有任何要求。 网络咨询(不论语音或视频)需要您有合适的空间,也需要您在约定的时间内网速稳定,尽量不被打扰。 您也可以自己准备好饮用水,纸巾,记录的纸笔在手边,方便取用。 另外,您如果需要预约,可以直接在APP上选择相应的时段(或协调其他合适的时段),不需要先发私信沟通。如果想要在咨询前,对我有更多了解,欢迎阅读我的文章和问答专栏,留言评论。您在私信中如提出某一具体问题(和后续的咨询有关),我也会给出回复(在收到留言48小时之内),但请不要私信“在吗?”这样的留言,私信只是进行工作沟通,不用来在线聊天。
来访者可以在咨询工作中获得什么?
一些朋友可能担心咨询会持续太长时间,或听说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才起效果,这种说法“对也不对”。 既然形成某种行为模式需要一定时间,深度探索及改变同样需要时间来起作用。但我相信,心理咨询即使只进行1次或2次,也可以产生相应的效果,关键在于您的期待与具体情境。 在短程咨询工作之中(即使只有1次或2次),可以获得:对当前心理健康状态的专业评估,调整改善某一问题的具体建议,澄清某种常识思维谬误,简单的倾诉带来的释然感。 在长期的咨询工作之中,可以:在自由而安全的环境中深入地反思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获得倾听,理解与支持,尝试改变。咨询结束时,不仅具体的某个现实问题可能出现转机,也学会了“像咨询师一样”自己思考,调整的方法,并带着这份“内心的收获”走入之后的生活。
一些朋友可能担心咨询会持续太长时间,或听说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才起效果,这种说法“对也不对”。 既然形成某种行为模式需要一定时间,深度探索及改变同样需要时间来起作用。但我相信,心理咨询即使只进行1次或2次,也可以产生相应的效果,关键在于您的期待与具体情境。 在短程咨询工作之中(即使只有1次或2次),可以获得:对当前心理健康状态的专业评估,调整改善某一问题的具体建议,澄清某种常识思维谬误,简单的倾诉带来的释然感。 在长期的咨询工作之中,可以:在自由而安全的环境中深入地反思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获得倾听,理解与支持,尝试改变。咨询结束时,不仅具体的某个现实问题可能出现转机,也学会了“像咨询师一样”自己思考,调整的方法,并带着这份“内心的收获”走入之后的生活。
你的心理咨询流程是怎么样的,需要做多久?
在这里,我提供短期,长程两种设置,在首次咨询进行评估,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讨论采用哪种设置。 短期咨询为1-6次,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为目标(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长程咨询以调整某一行为模式为目标,通常需要10—25次(每周或隔周一次,每次50分钟);此外,如以深度探索或实习咨询师自我体验为目标,通常需要持续时间更长(一般2年以上)。 试以“亲密关系—失恋”为例: 来访者A:前不久刚刚失恋,感觉很不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希望和专业的老师聊聊,得到具体的建议,改善自己的情况。 (适合短期咨询) 来访者B:前不久刚刚失恋,情绪上倒还好,不过觉得自己总是在类似的情况下犯相似的“错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和成长的经历有关吗?会有可能改变吗?觉得是时候重视这个问题,想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寻求改变。 (适合长程咨询—模式调整) 来访者C: 前不久刚刚失恋,有时候感觉空虚,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也读了一些心理学有关的书,有做一些梦,想要探讨一些问题但又感觉说不清楚。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愿意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了解自己。 (适合
在这里,我提供短期,长程两种设置,在首次咨询进行评估,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讨论采用哪种设置。 短期咨询为1-6次,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为目标(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长程咨询以调整某一行为模式为目标,通常需要10—25次(每周或隔周一次,每次50分钟);此外,如以深度探索或实习咨询师自我体验为目标,通常需要持续时间更长(一般2年以上)。 试以“亲密关系—失恋”为例: 来访者A:前不久刚刚失恋,感觉很不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希望和专业的老师聊聊,得到具体的建议,改善自己的情况。 (适合短期咨询) 来访者B:前不久刚刚失恋,情绪上倒还好,不过觉得自己总是在类似的情况下犯相似的“错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和成长的经历有关吗?会有可能改变吗?觉得是时候重视这个问题,想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寻求改变。 (适合长程咨询—模式调整) 来访者C: 前不久刚刚失恋,有时候感觉空虚,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也读了一些心理学有关的书,有做一些梦,想要探讨一些问题但又感觉说不清楚。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愿意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了解自己。 (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