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那个成都确诊女孩 | 网络暴力离我们有多远
不让人人自危的前提,是我们自己不做助纣为虐的加害者。
不让人人自危的前提,是我们自己不做助纣为虐的加害者。
曾经火极一时的朋友圈,也渐渐地走向落寞。打开朋友圈,会发现里面的人关于自己生活细节的内容分享得越来越少,反而是各种广告充斥着这一方空间。
世界很大,终有很多善待你的人,等待着你去结交。
对于身边独来独往不合群的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尽管对隐私的侵犯会导致一些人彻底退出某些平台,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交媒体的主导地位并不会被撼动。
认识自己,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才是最高的人际智慧
从“打招呼”到能够“聊感受”,差了多少个亲密等级?
我以为是孤独绑架了我,其实是我被自己创造的孤独绑架。
在社交网络上,为何我们有分享的冲动?隐私又有哪些特征?我们应该如何评判隐私?
为什么道歉的人都会说,“心终于放下来了”?因为他们说出来了。历史的悲剧给太多的人造成了心灵和身体的伤害。这些公开道歉者提供了一个抚慰创伤的方法:把自己经历的伤害事件说出来。
在网络中,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却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在网上晒秘密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同时也满足了自己“被接纳”和“亲密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