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

Lv5 阳光海豚

心探教练

回答了问题:【影评】《黑天鹅》妮娜的艺术爆发为何伴随着躁郁症?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


女主是一个资深的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还是只是自己出现的错觉。她为了能赢得天鹅皇后的位置,由最初的白天鹅,慢慢变成黑天鹅的心理暗黑之路,最终将自己杀死。

新天鹅皇后的选拔,牵引出了妮娜心中的仇恨与渴望交织的黑暗面。在真正的演出时,妮娜在黑白羽翼之间撕扯纠结着。因为迟到怕耽误演出,导演准备让莉莉出演,这彻底让妮娜停止挣扎,黑化为黑天鹅,完成了蜕变。可她却用自己的黑暗面“杀死”了自己。

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在电影中的表演,实在是可圈可点。生动的展现了从乖巧懂事的女儿,到渴望成功的芭蕾舞者,再到黑化边缘的欲望拉扯,最后追求极致完美的病态心理,都被她表达的十分鲜活,也因此获得了影后,实至名归。(友情提示:她本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高材生哦~厉害吧)



《黑天鹅》可以说是集惊悚、科幻、文艺于一身的电影,它以独特的拍摄手法,以幻境的形式展现了,一位为艺术完美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者。整个影片,感受到女主自我蜕变的心理历程,最后释放内心放荡的一面,完美呈现给观众的,充满力量、魅惑的黑天鹅。同时,也告诉我们,完美的尽头便是死亡!


女主为了赢得皇后,不断追求完美,但却频频受挫,一直都达不到状态,对自己不满,加上母亲的控制欲,使之想逃离。恐惧、焦虑、不满、压力,彻底黑暗面,带来了极端的负能量。

在自己一个人时,欠缺安全感,内心极度恐惧。而且伴随黑暗、阴影、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感到一种强烈压抑、冲击感,使人害怕,恍惚,不知如何是好,当欲望不足以支撑信念便有可能走火入魔,精神分裂。

甚至在内心十分压抑,无法释放,无人诉说,无法排解的过程中,导致可能分化另一个人格来帮助自己承受结果。


心理学角度分析,神经衰弱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同心理恐惧,压抑、幻觉,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过度紧张所造成的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理活动状态是一种情绪,因为对周围不可预料,不可确定而导致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它会在一个脆弱或敏感的瞬间,忽然将人湮没,让人无法喘息!

妮娜不想失去这个难得、重要的机会,十分渴望自己能表现好,很害怕别人会随时抢走这个芭蕾皇后的位置。导致她一直处在恐惧、抑郁的状态中,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而变得更加焦躁不安、心神不宁、神情恍惚、敏感、多疑、情绪变化无常。最后通过芭蕾的极致的方式,释放和解脱自我。

 

我们熟悉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也曾产生过这样极致的,内心复杂又分裂的心历路程,习武之人善于运用哲学,来阐释武术与自我之间的融合与对抗,从静与动间,达到内在自我的平衡。

他内心对平静的水状态的渴望,和处在身体对快捷力量的快感追求,形成一种最终“撕裂“”他生命的力量。

而真正与他博斗的人,正是自己!女主妮娜也一直在与内心的阴暗的自我在挣扎斗争。而我们本人,又何尝不是呢!


人的本能里就有攻击性。大量的攻击,愤怒、不满!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去表达它。但如果这种强大的能量,无法释怀和转化,那可能会被毁灭。
完美是不存在的,追求极致完美的人,大多内心会是痛苦的。因为求而不得,如果欲望支撑不了信念,可能就被扭曲,甚至被毁灭!

看完电影,我觉得女主妮娜,因投入或没有调节好自我情绪的状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或相关方面的医师,是有可能得到缓解和解决的,以及所爱之人给予的正常的,和她很需要的爱~不然自己无法“走出来”,只能“困死”自己。

当然,影片重点,可能还是以角色的心理暗黑面展开表现为主。重要的是,通过电影你有哪些收获~

无论是演员,还是我们自己,投入的享受观影的乐趣的同时,也要懂得将自己抽离出来,以免身陷其中,而难以自拔哦~




 




...全部

董芬

知心倾听师
回答了问题:【影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盆绿萝代表着什么?

大二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我一盆植物,这盆植物特坚强,几次感觉它都要死掉了,叶子全部都黄了掉了,最后又苟延残喘,长出新叶,重获新生。


于是这盆植物就陪着我读完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一个人在广州,居无定所,先后搬家5次,每次都带着它。

其中有次租房是公共阳台,我把它放在阳台,不知道被谁连根拔起,我又把它种回去,居然也没死。


每次看着它,我就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感觉自己就像这部电影里的主角一样,然后感觉挺有意思的。

 

看到这盆植物,我就仿佛看到了那位朋友对我的关心,也看到了自己过去这些年的经历,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唏嘘时间的流逝。

 

我想《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里的那盆绿萝,对于里昂来说,也同样具有着某种意义。

 

《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讲述了生活在纽约的职业杀手里昂,和邻家女孩玛蒂尔达因为一次偶遇,从此两人共同卷入了危险的黑暗之中,期间杀手里昂展露了善良真诚的一面,女孩玛蒂尔达和里昂逐渐惺惺相惜,共同面对苦难,而后向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贩毒警察史丹复仇的故事。

 

电影于1994年上映,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 贝松执导,影片凭借出色的镜头掌控和对人心善恶的深层次挖掘成为了一部经典作品,先后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法国恺撒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在内的七项重量级提名。

 

作为杀手形象的角色,应该是较为冷酷和绝情的,但是这部电影却运用温柔的镜头,记录杀手里昂内心单纯和暖意的一面。

导演充分将里昂的人性投射在小女孩玛蒂尔达身上,使得里昂这个人变得层次丰富和立体,不仅让人产生关心的冲动,更在打破常规的情感爆发中创造了一个游离于刻板印象之外的经典杀手形象。

 

绿萝的存在,就是告诉观影者,这个杀手和普通的杀手不一样,里昂冷酷无情的背后,有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着他想保护的东西,就像珍惜呵护这盆绿萝一样。

 

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这盆绿萝,此时此刻,这盆绿萝更像是一件信物,让玛蒂尔可以记住里昂的物件。

他叮嘱玛蒂尔照顾好这盆绿萝,其实也是想让玛蒂尔照顾好她自己,以及守护好她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东西。

人生好辛苦,还是长大就好了?”

“一直如此。 


在辛苦的人生里,有这样一盆绿萝,让里昂去呵护珍惜,去唤醒里昂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全部

刘桔子psy

Lv2 小海葵

优质答主

回答了问题:【影评】如何看待《Her》当中人机相恋的爱?

*以下内容,由于观影记忆比较久远,可能有疏漏偏差。


人机恋,设想如果在AI比较初期的时候,可以满足一个人的自体客体需要(镜映-建立维持自尊感,理想化-安全感、平静和抚慰,孪生-与他人相似的感觉)。

有一个“工具人”能全面地听从你,以你满意的、理想的方式回应你,比如说可以随时随地以让你舒服的方式安慰你,鼓励你,夸赞你,共情你,配合你……不会有自己的个性和期盼,不会不符合你的预期,这会让人很舒服满足。

其实,满足一个人的自体客体需要,一般来讲,是幼年时期父母的功能,以及在治疗中,心理咨询师也会承担这样的功能。但是,在执行这种功能的时候,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咨询师),会给对方一些“恰到好处的挫折”,这让对方能慢慢学会自己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同时学会尊重他人作为独立个体也有这些需要。


但在比较低能的人机恋中,AI可以全面满足你的这些需要,作为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存在,很难以给到你恰到好处的挫折,这样就很难让人有机会去学会自我满足,以及尊重他人。人在这其中,会像一个襁褓里被照顾的婴儿一样舒适,但难以自我成长。如果机器人恋人突然消失或背叛,那婴儿就变成了弃婴,可能会造成自体全面崩溃、破碎,是非常受打击的体验。而且,和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存在交往,刚开始可能还很理想化,到后期可能会索然无味,还不如养狗(。

所以,人终究还是要“回到三次元”,和一个独立的个体相爱,学会去尊重他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自己能给自己安抚,以及坚实的恋人能给你一些安抚,这是坚实的有保障的需求满足,不是虚假的、全面依赖外界的、会随时崩塌的。


原谅我前面其实是跑题的:p,我真的很想找机会全方位讲讲人机恋。

但在《Her》中,AI已经是非常高级智能的,感觉已经无限逼近人本身了。有自己的性格个性、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欲望追求、强烈的主观意识,所以能主动和男主谈论一些爱好,去哪哪约会,以及为男主的一些事感到生气、伤心,或有其他想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也能部分满足你的客体需要,但也会给到你一定的挫折(它有它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想期盼它全面满足你的自恋,那可能就会大大失望了。但如果你想有所成长,还是可以的。

但是,即使是在这样逼近人人恋的人机恋爱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作为AI,没有自己的实体。两人有欲望,只能通过一个媒介人来实现性生活。但作为媒介的那个人毕竟是另一个人,虽然她已经很努力在和AI融合,但这仍然让男主感觉很有违和感。在爱情中,激情和性是一个必备元素(无性恋除外),如果不能有切实的性行为,会有很大的缺失。


此外,这个AI的学习能力也飞快,一直在进步,男主作为凡人很难跟得上。这个AI到最后可以达到几乎接近神的地步,男主恐怕只能望尘莫及。相爱,能携手共同进步也是很重要的。它不太需要你的安慰和帮助,你们没有互补,它哪里都比你强,这就不是携手共进,互相扶持,只是它活出高度,你被碾压。


这个系统还能同时和很多人恋爱,对爱的认知比较广博,相当于是无限的多边恋,这点让男主很难接受。大多数人还是属于单边恋的,对恋人有占有欲,更难以理解一个人(AI)怎么能在和自己说话的同时,还在和很多他人一起进行深度交流。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高端可怕、超出想象的出轨。如果你真的很爱它,作为一个单边恋,自然很难接受。除非你是跟它玩玩的,像低端人机恋那样,把它当满足自己自恋需求的工具,那就无所谓了。但它毕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你会倾注心血在其中,学着尊重它的个性,谦让它的脾气,学习它的兴趣爱好……这是矛盾的。


所以最终,男主还是回到了现实,面对人与人切实的感情。人虽然不能全然满足你的自恋需求,也不能飞速成长,把你随口提到的一本书分分钟看完并记得清清楚楚、解析得很有深度。但人可以切实地拥抱实体,感受其存在;有TA的缺点,需要你的帮助和忍耐;TA也没有心思同时和多人相恋,TA只爱你一个,深刻地;TA多半也不会突然消失,摘下耳机或关机就轻松saygoodbye。TA是和你一样,独特地存在于世,你们是完全平等的,互相尊重和理解。


有人看完《Her》说,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和他人有隔阂,好不容易谈个属于自己的AI,人家又实际根本不属于你。

是呀,有谁属于谁呢?人的本质是孤独的,那是因为,人就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放弃自我去融入你,全面理解你,是你肚里的蛔虫。

所以,人必须学着去表达自己,去自己安抚自己,去尽力理解别人,而不是都让人来理解你、满足你。这是相互的,你不是全世界唯一的巨婴。


全面的相互理解是理想的追求,在现实中难能可贵,顶多做到在某件事上在某一瞬间,两人产生深切共通。但正是因为其极其珍贵,才值得竭尽所能、穷其一生去追求。回头想想吧,你一定能记起,和某个人互相深切理解的某个瞬间,那真正共通相连的一瞬间,可能让你现在回味起来还心潮澎湃。


就像仰望星空,点点闪烁的恒星,彼此间隔以光年为计,在黑暗孤独的宇宙中独自漂泊,但也遥相辉映。那才是宇宙之美,是人与人交往的美好。


*请勿转载。



...全部

张凯丽kelly

Lv11 治愈鲸
回答了问题:【影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生命的热情从何而来
问:松子这种对世界的热情从何而来呢?
答:源自每次的鬼脸,最爱的父亲都会报以微笑。

我再怎么优秀,听话懂事,再怎么美,歌唱的声音再怎么动听悦耳,也换不来父亲的一句关心和热脸。
可是……
这样一位不苟言笑的父亲看到小丑居然会笑!
原来,
我只要扮演小丑逗他一下,就可以看到父亲的笑!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有本能的求生欲,想讨好养育者,故:能看到父母幸福快乐,能看到他们的笑容,便会感到自己的到来是被欢迎的,是有价值的,似乎在完成了自己在一个家庭的使命。
于是,孩子从父母这样的客体眼中确认:自己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于是,孩子内化一个信念:我是可以被喜欢的。

能看到一贯愁容满面的父亲的笑,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
套用光良《童话》,改编歌词(自带BGM)
也许你不会懂
从你对我笑以后,
我的天空
星星都亮了
我愿变成舞台上
你爱的那个小丑
上扬嘴角
歪起脖子逗你笑

🤫原来只要不放弃,就有机会找到能让父亲微笑的办法!

—————手动分割线—————
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才会始终抱有那样一个信念:等下去,龙洋一出狱后便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她明明在孤独地守望着一个坐牢的人,可她愣是把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那般精致。
一等,就是8年。
那年,她43岁。
可是大雪纷飞中,手捧玫瑰的她,却是那般的美。
她的微笑里有光,让整片大地失色。
也是那光,灼烧了龙洋一的眼睛,他无法想象世间竟有如此出尘脱俗的女子,如此这般毫无保留如上帝一般的爱他。
他被松子的爱给震撼了,也被松子的热情给吓到了。
他无法面对这炽热的美好和光明,他内心的黑暗觉醒深深折磨着自己,鞭挞着自己,他如此羞愧难当,他选择逃避。

🙁如此两极的爱,在出狱的大门被打开的刹那:见光死。

——————固化的小丑脸被撕毁——————
而有一天,她发现:小丑脸居然也不管用了。
父亲还是最爱妹妹,父亲还是会生气骂她,她最终还是被讨厌的。

她怒了,她嫉妒妹妹了,她离家出走了。

怎么命运如此捉弄人?
原来是有男人爱她的,可是在反复在做爱的时候被逼着说了20几遍:我爱你之后。
男人奔溃,离她而去。
还是,不会有人如此始终如一的爱着我吧。

一次次的热情,不过是飞蛾扑火,不过是带着如相信父亲会笑,男人会爱我的纯美幻想。

直到有一天,这个世界,就和最初父亲给她的致命一击。

受伤后的她
最初,逃离父亲,向世界寻找慰藉和希望
可世界也给了她无数个嘴巴
她能逃向哪里呢?
死亡是最终的归宿。

活着,不能一直抱有热情,不能一直坚持下去,我很抱歉,我太痛苦了。

最后,她手里找到好友的名片,似乎又燃起新的希望,可上天都不忍心了,派熊孩子把她收走了。

她是带着笑和希望离开的。
她也是带着困惑和不解离开的。

以上。🙂



...全部

shirley❤

Lv5 阳光海豚

心探教练

回答了问题:【影评】《完美陌生人》中三对夫妻的爱情缺少了什么?

记得是,在去年看这部电影的~

这部意大利的小成本电影,没有眼花缭乱的场景转换,也没有宏伟的大制作,全程在一个封闭的公寓进行。但题材新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层层揭秘。揭露了人们在生活中,由于手机而引发的一系列信任危机、婚姻关系的问题——这部影片在当时还获得了,意大利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奖。


七位多年好友在聚会上,约定开始一个分享秘密的游戏,此刻开始,手机里所有的来电和信息都要分享给所有人

看似轻松,背后却有着巨大的隐忧。手机的黑匣子一旦被打开,便像潘多拉的魔盒,秘密和谎言轮番上演。


在这场饭局中,三对夫妻,便代表了婚姻中三个主要阶段:新婚燕尔、七年之痒、老夫老妻。而三个阶段却也是婚姻最为脆弱,备受考验的阶段。


首先是新婚燕尔。

两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共同生活,但是新婚的人没有长期同甘共苦而巩固对于家庭的责任感,缺乏自律性,

对两性信任产生严重的冲击

——影片中的卡西莫和比安卡便代表了初入婚姻的夫妻,两人依旧还是单身时候的放纵,让前男友心存幻想,游离于诸多女性情感中,一丝丝怀疑,都会让彼此关系破裂。缺少互相信任的基础,关系就会变得十分脆弱。


第二对是交织于各类生活琐事,激情消磨殆尽的七年之痒。

这一阶段由于两性长期相处,荷尔蒙的激情渐渐退却,反而父母长辈、孩子成为生活重心。事业上升到瓶颈期,诸多不顺成为争吵的源头,夫妻开始各自为战。

缺乏彼此包容、体谅、理解,没有试着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和触决问题,变得自顾自己,没有家庭了的力量。

——片中卡洛塔透露,丈夫为其替罪的行为让她产生罪恶感,这成为他们婚姻最后的救命稻草。


最后一对是伤痕累累的老夫老妻。

这一阶段夫妻情感,往往由热恋时的爱情蜕变为亲情,激发其为家庭建设努力的动力便是家庭责任,然而当子女成年,最后的链条也断了,夫妻关系很可能走至陌路。以至最初彼此的誓言,爱的初心,都无法坚守。

——片中妻子艾娃便出轨丈夫的朋友,同在一桌的卡西莫。


影片中唯一的单身汉佩普,还代表了另一种婚姻危机,便是要经受世俗偏见的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最大的考验便是曝光,无论爱情的本质是多么纯粹和忠贞,却很难经受住异样的眼光,家庭的质疑,朋友的恐惧、社会的歧视等等。当这样的爱情,缺少了理解、认同、接纳,可能幸福也会打了折扣。

——片中佩普因为同性恋的身份被学校辞退,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只能说“女朋友感冒了”。


其实,不论是哪种阶段,各个年龄,都会遇到各种的两性问题,只是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结局。

面对自己内心的动荡,更多人选择逃避,用谎言和虚伪维持岌岌可危的关系。

一方面暗地纵容自己的欲望,一方面虚伪地维系关系的稳定,这便是电影中人性虚伪最深刻的体现。

面对过错的真相被揭开,有些人总是习惯地否认、说谎、圆谎,以逃避自己的罪责,逃避受到情理或法理的惩罚。趋利避害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坦诚不公地承认自己过错,承认自己变心的事实,还是继续用谎言和一个个编织的理由维系着名存实亡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拥有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手机就像人的心,藏着无数的秘密,是经不起考验的,而人性也一样。

既然是秘密,就要有留存的空间,虽然这些问题或许已经让我们的关系产生质疑,变得脆弱,但是依旧要给予对方空间保留秘密留给彼此缓和的余地,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是破解关系危机的方法

老夫老妻中的丈夫罗科,刚开始反对这个游戏,因为他看清,不论任何关系,都不可能绝对公开,绝对纯粹

电影的好便在于,虽然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却看到更加复杂的人心世界。而当关系真正走到陌路,与彼此价值观不合,则要学会放手。要么努力和解,要么勇敢放手。





...全部

塞西莉莉

Lv2 小海葵
回答了问题:【影评】《搏击俱乐部》:如何与自己的不同人格相处?
刚刚看完《搏击俱乐部》,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电影真不错,内容很丰富,剧情方面,我个人倾向于觉得整部片子的故事都是男主角幻想的内容,因为里面有好几次像电影偷偷插入一帧画面的情况,像在暗示故事发生的一切都是“电影”一样是假的。

很多人提到说泰勒、玛拉、甚至鲍勃都是男主人格分裂的产物,这点我是认同的,不过我觉得所有跟男主是一伙的人,都像是他人格分裂的产物,又或许后面发生的一切故事,都是男主在某次终于睡着之后做的一场非常长的梦。

这部电影击中了我的内心,让我产生了共鸣。尤其是电影开头男主提到过一句话,说他觉得这个世界不真实,而这种感受我前阵子刚刚体验过。

我是一个重度宅女,父母感情不和,家里也总是搬家,从我上初中开始到现在整整18年的时间,我都是自己关在屋里自娱自乐,这导致我过度沉浸在头脑的精神世界里,与现实世界脱轨了,可因为我习惯了,一直没发觉有什么问题。

但前阵子我被分手了,那时前男友直言不讳的批评了我的缺点,却使我感到我的世界突然像是一间房子突然被拆掉了所有的墙,一下把自己暴露在了陌生的环境里。我的三观整个开始崩塌,我甚至怀疑自己以前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全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时候我就是体会到了“世界不真实”的感觉,自己好像跟现实剥离开了,家里的桌椅板凳、外面的高楼大厦、路上匆匆的行人,似乎都跟我无关。

我就像分解成了两个人,一个人一直企图回到过去,找到控制感,另一个人却是拼命把我往前拉,要我面对现实。我确实感受到了恐惧、自我否定、甚至冲动的感觉,所以看完这个电影我就觉得编剧写的真的非常真实,或许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人一旦过度沉浸在规则和金钱里,自己的人性和感情就会被削弱,前男友做无论什么事都会用利益计算,考虑的只有做这事有没有好处,跟人打交道能不能互换资源,即便跟自己父母,也是以金钱和利益作为维系关系的纽带。更别说,最后他跟我分手的理由是“你对我没用”。

当我意识到我与他的三观差异很大时,我一度为了挽回这段感情,曾试图强迫自己接受他的那种思维才是对的,想说服自己成为有钱人必须要这样,而我应该把自己变成他那个样子。但这样做使我非常挣扎,就像电影里的男主角,他一开始很认同泰勒,最后却开始质疑他。

男主最后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让自己的两个人格和解了,如果算上玛拉的牵手那就是三个人格,但最主要的还是懦弱的他和泰勒的和解。自我牺牲意味着他看透了自己天真和懦弱的一面,接受了泰勒是他自己的事实,虽然后面没有再提,但我觉得他可能也接受了“他的内心是真的想把大楼炸掉”的真实想法,所以最后他没有再去阻止爆炸,而是观赏。

关于玛拉这个人格,男主曾经提过他的父亲,可没有提到过母亲,他是怎么长大的?他母亲有没有一直陪伴他的成长?这点剧中没有提到,但我觉得从他的第一人格的懦弱,以及对父亲执着的恨意,对父亲认同他的期待,和他一直在回避男女关系这几点迹象可以推测,他母亲有陪伴他成长,而且对他相当控制,包揽一切的那种,但最后却离开了他(从泰勒说给父亲打电话问他该做什么推测),但她跟所有被抛弃的女人一样,充满了怨恨,经常对着儿子抱怨丈夫,同时又期待儿子能替代丈夫照顾她。我身边的很多家庭情况类似的男性,身上都表现出了女性特质,因为他们要时常充当自己妈妈的“闺蜜”去哄她理解她,而他妈妈总是批判他爸爸又会让他对于自己的“男儿身”产生排斥。玛拉是女性,而剧中又多次出现“阉割”的剧情,从这里也能看出他对父母的感觉。

所以说,男主的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负责任的花花公子父亲,充满怨气的母亲却对自己非常控制的母亲,最后导致他活的像行尸走肉一般,为了寻找存在感产生了人格分裂。

人要长大总是要抛弃自己的天真,对于男主来说,无论是懦弱的他、还是强大的泰勒,其实都是天真,是二元对立,他们看似差别很大,但都是为了内心真实的愿望,一个是退让和回避,一个是暴力面对。男主一开始说他喜欢色差分明的家具,桌子上还出现了太极图案,最后结局是两个极端人格的和解,达到了一种平衡,而不是一个灭了另一个,这也是首尾呼应吧。

剧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心理学,比如团体治疗、冥想,再比如说俄狄浦斯情结,还有伤心痛哭会有效减轻精神压力,甚至还能让我联想到武志红曾经提到过的“攻击性无法正确释放就会变成黑色生命力”的说法等等,这部影片非常值得人细细琢磨,有时间我会再看一次,或许下一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全部

壹心理精品课

Lv5 阳光海豚
回答了问题:【影评】由《老友记》分析影响爱情幸福度的因素?

那我试着来聊一聊罗斯和瑞秋吧。


其实,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本质上是看两个人的欲望图谱重叠度高不高,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Steven Reiss)通过研究,总结了人类千奇百怪的欲望的底层,有16种基本欲望,展开讲可能是写书的节奏了,我就直接进入罗斯和瑞秋的关系吧。


Ross和Rachel这对情侣分分合合,直到最后也没有牵手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欲望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就出在他俩的欲望图谱几乎没有重叠之处。当然我们这里得先排除十六种欲望里的“社交”欲望和“浪漫”欲望这两项,在一部以友情和爱情为主题的情景喜剧里,所有主要角色都是看重“社交”欲望和“浪漫”欲望的。但在这两项之外,Ross和Rachel的欲望图谱就没有什么交集了。


先说Ross。Ross这个角色身上最凸显的欲望是什么呢?

 

是文稿里那张表格中的第三种欲望——好奇的欲望。好奇是对学习本身的欲望。它促使动物去探索环境,并从经验中学习,这就是好奇的进化来源。身为知识分子的Ross相比于其他那些只会傻乐的伙伴们,在好奇欲望方面是相对凸显的。好奇宝宝有一个特点是对真理和真相特别较真


那我们再来看Rachel这个角色身上最凸显的欲望。《老友记》里对Rachel的性格着墨很多,但对她的欲望和追求着墨比较少,唯一比较凸显一点的,大概就算是她对文稿里那张表格中第三种欲望——独立的追求了。

 

独立是对自力更生的欲望,表现为对自由的渴求。这种欲望的进化起源是动物成年后要离开父母的巢穴,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老友记》的故事就是从她逃离家庭,渴望过上自力更生的生活为起点展开的,这个角色的成长也主要表现在她的自力更生上。


Ross和Rachel,一个好奇欲望比较凸显,在意真相和真理,另一个独立欲望比较凸显,在意过上自力更生的生活。他们俩在基本欲望和人生追求上,是没有多少契合度的。也许这就是这两个角色最终也走不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ps,完整的16种欲望解说与情侣匹配说明,可以去魏知超老师的电影心理课里找。



以上内容来自壹心理学院《电影里的心理学》之:《老友记|影响爱情幸福度的欲望图谱是什么?》

链接:

http://m-xy.xinli001.com/lesson/513#?referrer=0203-28.9  课程主页「咨询师课程.付费精选」&lessonType=normal








...全部

高分必看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