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馨鱼
#热点话题
今天一大早起床,就看到多个新闻头条都是关于歌手林俊杰的心脏问题。他昨晚在鸟巢演唱会的自述,没想到第二天就直接充上热搜了。其实,我们的身心健康,一直都是我们本身最重要的财富。而情绪、压力、激素等原因,其实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身体运作。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变化对五脏六腑的影响。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今天一大早起床,就看到多个新闻头条都是关于歌手林俊杰的心脏问题。他昨晚在鸟巢演唱会的自述,没想到第二天就直接充上热搜了。其实,我们的身心健康,一直都是我们本身最重要的财富。而情绪、压力、激素等原因,其实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身体运作。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变化对五脏六腑的影响。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207阅读
·2回答
收藏
又看到馨鱼老师提出来的好问题啦~是啊,身心一体,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情绪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各种影响,所有人作为一个人的存在,都需要学会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不管是明星还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其实都是一个自然人,是一个人就脱离不了自然的规律,而关于如何保持好的身心健康状态,这些年,伴随着对自己、对世界的更多的认识,我也大致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这里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我大概想到了这几点:关于情绪。其实,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身心都会更加舒畅。我记得以前我经常容易生病,特别容易焦虑、纠结,而这几年,随着心态越来越平和,心理状态越来越好,也很少生病了,就连疫情期间感染了,也没太影响正常的生活,比较顺利地度过了。不过,情绪如何调节也是一个大工程,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清楚的。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处理:一是要去看到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比如被认可、被尊重等),然后通过自我关怀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就会逐渐变得平和;二是需要处理生命中的“未完成情结”,这里头藏着我们心灵深处的创伤,只有当这些被卡住的情绪、感受包括身体层面的固着被看见,被疏通,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事件、情境或人物的时候才不会被刺激到,才会变得更加稳定,那是一种真正的稳定;三是要及时疏导情绪,方法当然很多,书写、倾诉、空椅子释放、沙盘、绘画、运动等等都很不错;四是要保持一种正念的情绪观,就是不去排斥负面情绪,执着于正面情绪,而是要全然地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不压抑、不排斥、不执着,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2.关于压力。其实,有一定的压力不一定是坏事,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压力,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压力的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适度的压力中,保持适度的焦虑,是更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在《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里面有提到,如果我们处在长期的、不可预测的、过度的压力之中,我们就会容易崩溃和敏感,变得脆弱和内耗;而当我们处在适度的、可控的、可预测的压力之中,我们反而会拥有很好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复原力。所以,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压力的人,而是一个可以去迎接生活中适当的挑战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人生的每个情境下,给自己合理的定位,适度的目标,我们不需要去超额完成任务,就做到自己能做的就好。3.关于内分泌系统和身心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和内分泌系统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体内的压力激素(比如皮质醇等)的含量过高,我们就会过度紧绷,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活跃,身心就会失衡,从底层的角度来看,我们就需要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而当一个人有更多的积极体验,更多的放松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快乐激素,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内在这些快乐激素的含量,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比例超过3:1并且小于11:1的时候,我们就会处在一种身心愉悦但不亢奋的健康状态。这些提升情绪度,进而增加体内快乐激素的方法有:感恩、抚触自己进而激活自我关爱系统、帮助他人、进入心流状态、运动、正念冥想等等。4.守护身心健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个人觉得就需要做好四件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动静平衡以及成为自己。上个月,有幸到广州参加了中国首届身心疗愈大会,听了很多专家的分享,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发现其实生活很简单,就做好四件事情: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动静平衡以及成为自己。好好吃饭,并不是暴饮暴食,而是有觉察地吃饭,觉察身体的饱,饿,慢慢品尝食物的味道,和食物建立联结,通过食物帮助自己回到当下,感恩生活,不用食物攻击自己,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确保喂养自己的食物是丰富的、营养的、健康的。好好睡觉,就是能够安然入睡,并且有好的睡眠质量,这其实需要建立在有好的身心状态的基础上,同时好的睡眠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在睡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修复很多身体和心理层面的“炎症”。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副交感神经很难被激活,导致睡觉睡不着,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帮助自己放松,激活副交感神经,拥有好的睡眠质量。动静平衡,意思就是刚才提到的要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现代的很多身心问题都是因为这两者失衡了,或者说大部分人一直都处在过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很难放松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正念、瑜伽这么流行的原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需要身体和大脑达到一种平衡,大脑的活动偏静态,而身体的活动偏动态,而大脑过度活跃是因为交感神经激活了,而当身体可以动起来,或者说我们把注意力回归到身体上,就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保持大脑与身体的动静平衡,或许对于当代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最后,就是成为自己,现代的人,大部分都衣食无忧了,但很多人活得并不开心,或者说闷闷不乐,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当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会活得很有主动性,很有生命的活力,而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人,身心都会更加阳光和健康。所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你会遇见更多的幸福与美好。暂时想到这么多,供你参考,祝好!

又看到馨鱼老师提出来的好问题啦~是啊,身心一体,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情绪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各种影响,所有人作为一个人的存在,都需要学会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不管是明星还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其实都是一个自然人,是一个人就脱离不了自然的规律,而关于如何保持好的身心健康状态,这些年,伴随着对自己、对世界的更多的认识,我也大致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这里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我大概想到了这几点:关于情绪。其实,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身心都会更加舒畅。我记得以前我经常容易生病,特别容易焦虑、纠结,而这几年,随着心态越来越平和,心理状态越来越好,也很少生病了,就连疫情期间感染了,也没太影响正常的生活,比较顺利地度过了。不过,情绪如何调节也是一个大工程,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清楚的。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处理:一是要去看到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比如被认可、被尊重等),然后通过自我关怀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就会逐渐变得平和;二是需要处理生命中的“未完成情结”,这里头藏着我们心灵深处的创伤,只有当这些被卡住的情绪、感受包括身体层面的固着被看见,被疏通,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事件、情境或人物的时候才不会被刺激到,才会变得更加稳定,那是一种真正的稳定;三是要及时疏导情绪,方法当然很多,书写、倾诉、空椅子释放、沙盘、绘画、运动等等都很不错;四是要保持一种正念的情绪观,就是不去排斥负面情绪,执着于正面情绪,而是要全然地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不压抑、不排斥、不执着,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2.关于压力。其实,有一定的压力不一定是坏事,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压力,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压力的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适度的压力中,保持适度的焦虑,是更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在《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里面有提到,如果我们处在长期的、不可预测的、过度的压力之中,我们就会容易崩溃和敏感,变得脆弱和内耗;而当我们处在适度的、可控的、可预测的压力之中,我们反而会拥有很好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复原力。所以,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压力的人,而是一个可以去迎接生活中适当的挑战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人生的每个情境下,给自己合理的定位,适度的目标,我们不需要去超额完成任务,就做到自己能做的就好。3.关于内分泌系统和身心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和内分泌系统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体内的压力激素(比如皮质醇等)的含量过高,我们就会过度紧绷,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活跃,身心就会失衡,从底层的角度来看,我们就需要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而当一个人有更多的积极体验,更多的放松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快乐激素,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内在这些快乐激素的含量,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比例超过3:1并且小于11:1的时候,我们就会处在一种身心愉悦但不亢奋的健康状态。这些提升情绪度,进而增加体内快乐激素的方法有:感恩、抚触自己进而激活自我关爱系统、帮助他人、进入心流状态、运动、正念冥想等等。4.守护身心健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个人觉得就需要做好四件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动静平衡以及成为自己。上个月,有幸到广州参加了中国首届身心疗愈大会,听了很多专家的分享,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发现其实生活很简单,就做好四件事情: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动静平衡以及成为自己。好好吃饭,并不是暴饮暴食,而是有觉察地吃饭,觉察身体的饱,饿,慢慢品尝食物的味道,和食物建立联结,通过食物帮助自己回到当下,感恩生活,不用食物攻击自己,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确保喂养自己的食物是丰富的、营养的、健康的。好好睡觉,就是能够安然入睡,并且有好的睡眠质量,这其实需要建立在有好的身心状态的基础上,同时好的睡眠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在睡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修复很多身体和心理层面的“炎症”。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副交感神经很难被激活,导致睡觉睡不着,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帮助自己放松,激活副交感神经,拥有好的睡眠质量。动静平衡,意思就是刚才提到的要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现代的很多身心问题都是因为这两者失衡了,或者说大部分人一直都处在过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很难放松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正念、瑜伽这么流行的原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需要身体和大脑达到一种平衡,大脑的活动偏静态,而身体的活动偏动态,而大脑过度活跃是因为交感神经激活了,而当身体可以动起来,或者说我们把注意力回归到身体上,就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保持大脑与身体的动静平衡,或许对于当代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最后,就是成为自己,现代的人,大部分都衣食无忧了,但很多人活得并不开心,或者说闷闷不乐,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当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会活得很有主动性,很有生命的活力,而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人,身心都会更加阳光和健康。所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你会遇见更多的幸福与美好。暂时想到这么多,供你参考,祝好!

7
评论
分享
题主好。我个人觉得:守护身心健康,就像在生活的田野里耕耘——我们不能阻止风雨,但能学会扎根、调整姿态,让自己在自然的节奏里生长。每个人都带着天生的“自我修复力”,就像大地总会在雨后长出新绿,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自己创造合适的土壤。比如:情绪不是敌人,像潮水有涨有落。当愤怒涌上来时,别急着压抑,试试找个“安全出口”——比如去空旷的地方喊几声,或者握紧拳头再慢慢松开,让身体的张力跟着情绪一起流动;心里焦虑时,不妨像观察云朵一样看着它,告诉自己“它会来,也会走”,不用强迫自己“必须开心”。就像河流遇到石头会绕开,我们对情绪的“接纳”,其实就是给它一条自然流淌的路,反而能减少它对身体的冲击。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太苛刻了——加班累了会骂自己“不够努力”,偶尔emo会觉得“太脆弱”。但你想想,如果朋友遇到这些事,你会怎么说?大概会拍拍他的肩说“累了就歇歇,没事的”吧。试着把这份温柔分给自己:睡前花3分钟,想想今天“做到的事”(哪怕只是按时吃了饭),而不是纠结没完成的;身体不舒服时,别硬扛,像照顾生病的朋友一样,给它一杯热水、一个午觉。当你和自己站在一边,这份“内在的支持”,其实比任何道理都更有力量。比如:发掘生活里的温暖瞬间,它们常常藏在细节里:每天早上拉开窗帘时,阳光洒在身上的温度;通勤路上听到一首喜欢的歌,跟着哼两句的轻松;甚至是加班后,一碗热汤面带来的暖意。把这些瞬间记在心里,就像在手机里存满“快乐照片”,偶尔翻一翻,会发现自己其实被很多小美好包围着。就像植物总朝着光生长,我们多关注这些“明亮的瞬间”,心里的“积极能量”也会慢慢变多,身体自然也会跟着舒展。说到底,身心健康就像一场“与自己同行”的旅程——不用急着跑多快,也不用怕偶尔停下。顺着自己的节奏,接纳每一个当下的样子,用温柔对待自己,用智慧疏导情绪,那些藏在身体里的力量,自然会慢慢苏醒,陪着你稳稳地走下去。♥️

题主好。我个人觉得:守护身心健康,就像在生活的田野里耕耘——我们不能阻止风雨,但能学会扎根、调整姿态,让自己在自然的节奏里生长。每个人都带着天生的“自我修复力”,就像大地总会在雨后长出新绿,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自己创造合适的土壤。比如:情绪不是敌人,像潮水有涨有落。当愤怒涌上来时,别急着压抑,试试找个“安全出口”——比如去空旷的地方喊几声,或者握紧拳头再慢慢松开,让身体的张力跟着情绪一起流动;心里焦虑时,不妨像观察云朵一样看着它,告诉自己“它会来,也会走”,不用强迫自己“必须开心”。就像河流遇到石头会绕开,我们对情绪的“接纳”,其实就是给它一条自然流淌的路,反而能减少它对身体的冲击。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太苛刻了——加班累了会骂自己“不够努力”,偶尔emo会觉得“太脆弱”。但你想想,如果朋友遇到这些事,你会怎么说?大概会拍拍他的肩说“累了就歇歇,没事的”吧。试着把这份温柔分给自己:睡前花3分钟,想想今天“做到的事”(哪怕只是按时吃了饭),而不是纠结没完成的;身体不舒服时,别硬扛,像照顾生病的朋友一样,给它一杯热水、一个午觉。当你和自己站在一边,这份“内在的支持”,其实比任何道理都更有力量。比如:发掘生活里的温暖瞬间,它们常常藏在细节里:每天早上拉开窗帘时,阳光洒在身上的温度;通勤路上听到一首喜欢的歌,跟着哼两句的轻松;甚至是加班后,一碗热汤面带来的暖意。把这些瞬间记在心里,就像在手机里存满“快乐照片”,偶尔翻一翻,会发现自己其实被很多小美好包围着。就像植物总朝着光生长,我们多关注这些“明亮的瞬间”,心里的“积极能量”也会慢慢变多,身体自然也会跟着舒展。说到底,身心健康就像一场“与自己同行”的旅程——不用急着跑多快,也不用怕偶尔停下。顺着自己的节奏,接纳每一个当下的样子,用温柔对待自己,用智慧疏导情绪,那些藏在身体里的力量,自然会慢慢苏醒,陪着你稳稳地走下去。♥️

2
评论
分享
  • 愿意到国外做医美,能满足女人什心理需求?
    4回答 · 2025.08.28 14:07:35
  • 长期熬夜,会对人的情绪带来哪些影响?
    1回答 · 2025.08.27 22:44:02
  • 如何看待大学生谈起「理性恋爱」,平摊消费?
    3回答 · 2025.08.27 11:30:22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