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在发生矛盾时,就扮演受害者,我该如何应对?

少冰三分糖
#安全感#依赖依恋
异地恋,结婚10年,安全感不够时对方就各种疑神疑鬼,怀疑我出轨诸如此类(我无异性朋友,同事)。把我激怒了就开始扮演弱智,扮演可怜(说自己想不想活,要自杀……),以前我都被他拿捏了,看到他这个样子很心疼,赶过去陪他。现在发现是我这种善良和爱助长了他的这种行为,不想再这样下去,那我又该如何应对呢?

异地恋,结婚10年,安全感不够时对方就各种疑神疑鬼,怀疑我出轨诸如此类(我无异性朋友,同事)。把我激怒了就开始扮演弱智,扮演可怜(说自己想不想活,要自杀……),以前我都被他拿捏了,看到他这个样子很心疼,赶过去陪他。现在发现是我这种善良和爱助长了他的这种行为,不想再这样下去,那我又该如何应对呢?

323阅读
·7回答
收藏
从你叙述的情况来看,你丈夫的问题比较明显。他的不安全感很可能源于早期客体关系中的创伤体验,就好比童年时期,重要养育者没能给予他稳定的关注。这就像一棵小树苗,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足且稳定的阳光雨露滋养。他把内心这些恐惧投射到你身上,通过“疑病性指控”,也就是怀疑你出轨,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想象一下,他就像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在黑暗中不断地寻找可以指责的对象,以此来驱散内心的不安。而他的自杀威胁,这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口欲期防御,他试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维系与你的联结,就如同婴儿用哭闹来吸引妈妈的注意一样。面对他这些行为,你可以这样应对。当他出现指控时,你可以跟他说“我理解你的不安,但这是你需要处理的情绪”,这样拒绝卷入他无端的怀疑中。对于他的自杀威胁,一定要严肃对待,你可以回应“我很担心你,现在会联系你的家人/心理医生/危机干预机构”。这种回应既表达了你的关心,又不会让他觉得可以用自杀威胁来控制你。再说说你自身的情况。你的过度共情和救援行为也值得关注,这可能与你自身的“拯救者情结”有关。也许在你早期的家庭环境中,存在需要你情感照顾的对象,就像家里有个总是需要你照顾的弟弟或者妹妹。这种“拯救者情结”让你在面对丈夫的问题时,不自觉地陷入过度共情。而这种互动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施虐-受虐”关系平衡。他的指控让你愤怒,接着他用自毁行为激发你的内疚,最后你通过妥协来缓解焦虑,这个循环不断强化着双方的不良模式。所以你自身需要注意觉察自己过度共情背后的动机。仔细想想,是不是存在对被抛弃的恐惧?就像小时候,害怕因为自己不够好,父母就不爱自己了,所以一旦丈夫出现那些行为,你就担心如果不顺着他,他就会离开你。只有觉察到这一点,你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反应模式。那如何改变你们的夫妻相处模式呢?这里有几个可行性方案。首先,可以引入第三方观察者,建议你们共同进行伴侣咨询。这就好比找一个专业的裁判,来帮你们看看在这段关系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治疗师能帮助解构你们互动中的投射性认同,把你丈夫内心的不安,也就是可能源于早期分离创伤的那些情绪,与当前的关系区分开来。就像把一团乱麻,一点点理清,找出问题的源头。其次,鼓励个体成长。帮助你丈夫建立“观察性自我”,你可以用“当你感到我要离开时,那个感觉更像什么时候的体验?”这样的问题,引导他连接当前的反应与过去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是过去某些经历的影响。同时,你自己也要时刻留意自己的反应,觉察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最后,重建沟通模式也很重要。用“当某事发生时,我感到怎样,我需要如何”的结构化表达替代旧有的指责-防御模式。比如说“当你怀疑我出轨时,我感到很委屈,我需要你信任我”。重点放在当下的感受和需求上,而不是去猜测对方的意图。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你们更清楚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不过要知道,这个改变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会引发他更强烈的抵抗,毕竟他的防御机制被挑战了。就像一个一直用盾牌保护自己的人,突然有人要拿走他的盾牌,他肯定会反抗。所以保持稳定和一致的回应是关键。要是情况恶化或者持续存在自杀风险,那就一定要寻求专业危机干预。如果你们暂时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或做出相应改变,可以尝试通过一些简约的方式来缓解对方的焦虑与猜忌。比如你可以和他进行视频通话,让他看看你周边环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获得一些安全感,感觉对你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不过要提醒对方适度,比如把每日查岗次数规定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畴内,这就像是给你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一个缓冲带,避免因为过度查岗而让你产生更多的压力和反感。同时,建议让他去做心理咨询,这对于改善他过度猜忌导致的不安全感非常有帮助。他内心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你们的相处真的会太累。就好比背着沉重的包袱前行,时间久了,两个人都会不堪重负。只有让他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主动想去改变。你可以找个合适的时机,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他这样过度猜忌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你们之间的关系,让你在这段感情里倍感疲惫,也影响到了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时可能会因为他的无端猜疑而分心,生活中也总是被这些负面情绪笼罩。而且,这种行为对他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他自己每天疑神疑鬼,内心想必也不好受,长此以往可能还会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让他明白,改变是为了让你们两个人都能从这段关系中获得幸福和轻松。不过要是他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那就要考虑其他方式了。比如寻求双方都信任的家人或朋友的帮助,让他们从中调解,传达你的想法和担忧,或许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关系的重塑需要时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确立健康的自我边界永远是第一步,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样。只有这样,你们才有可能走向更健康、和谐的关系。这只是一些建议,不一定有用,具体效果还得看你们实际的行动和情况。每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们的经历、性格、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现在的相处模式。这个过程中,你或许会面临很多困惑和挣扎。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改变太难了,想要放弃回到过去的相处模式;又或者在看到丈夫激烈抵抗的时候,忍不住再次心软,陷入原来的“陷阱”。这都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责备自己。改变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勇气和毅力。在改变的道路上,你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当你按照新的沟通模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可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你在故意刁难他。这时候,不要灰心,也不要着急。耐心地和他解释,多给他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的相处方式。也许经过多次的尝试和磨合,他才能逐渐明白你的用心,跟上你的步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内心的成长也非常重要。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改变丈夫和改善关系上,也要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你可以尝试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当你自身变得更加充实和强大时,你在面对这段关系的问题时,也会更加从容和自信。只要你有决心和勇气去改变,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你们的关系就有可能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你叙述的情况来看,你丈夫的问题比较明显。他的不安全感很可能源于早期客体关系中的创伤体验,就好比童年时期,重要养育者没能给予他稳定的关注。这就像一棵小树苗,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足且稳定的阳光雨露滋养。他把内心这些恐惧投射到你身上,通过“疑病性指控”,也就是怀疑你出轨,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想象一下,他就像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在黑暗中不断地寻找可以指责的对象,以此来驱散内心的不安。而他的自杀威胁,这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口欲期防御,他试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维系与你的联结,就如同婴儿用哭闹来吸引妈妈的注意一样。面对他这些行为,你可以这样应对。当他出现指控时,你可以跟他说“我理解你的不安,但这是你需要处理的情绪”,这样拒绝卷入他无端的怀疑中。对于他的自杀威胁,一定要严肃对待,你可以回应“我很担心你,现在会联系你的家人/心理医生/危机干预机构”。这种回应既表达了你的关心,又不会让他觉得可以用自杀威胁来控制你。再说说你自身的情况。你的过度共情和救援行为也值得关注,这可能与你自身的“拯救者情结”有关。也许在你早期的家庭环境中,存在需要你情感照顾的对象,就像家里有个总是需要你照顾的弟弟或者妹妹。这种“拯救者情结”让你在面对丈夫的问题时,不自觉地陷入过度共情。而这种互动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施虐-受虐”关系平衡。他的指控让你愤怒,接着他用自毁行为激发你的内疚,最后你通过妥协来缓解焦虑,这个循环不断强化着双方的不良模式。所以你自身需要注意觉察自己过度共情背后的动机。仔细想想,是不是存在对被抛弃的恐惧?就像小时候,害怕因为自己不够好,父母就不爱自己了,所以一旦丈夫出现那些行为,你就担心如果不顺着他,他就会离开你。只有觉察到这一点,你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反应模式。那如何改变你们的夫妻相处模式呢?这里有几个可行性方案。首先,可以引入第三方观察者,建议你们共同进行伴侣咨询。这就好比找一个专业的裁判,来帮你们看看在这段关系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治疗师能帮助解构你们互动中的投射性认同,把你丈夫内心的不安,也就是可能源于早期分离创伤的那些情绪,与当前的关系区分开来。就像把一团乱麻,一点点理清,找出问题的源头。其次,鼓励个体成长。帮助你丈夫建立“观察性自我”,你可以用“当你感到我要离开时,那个感觉更像什么时候的体验?”这样的问题,引导他连接当前的反应与过去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是过去某些经历的影响。同时,你自己也要时刻留意自己的反应,觉察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最后,重建沟通模式也很重要。用“当某事发生时,我感到怎样,我需要如何”的结构化表达替代旧有的指责-防御模式。比如说“当你怀疑我出轨时,我感到很委屈,我需要你信任我”。重点放在当下的感受和需求上,而不是去猜测对方的意图。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你们更清楚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不过要知道,这个改变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会引发他更强烈的抵抗,毕竟他的防御机制被挑战了。就像一个一直用盾牌保护自己的人,突然有人要拿走他的盾牌,他肯定会反抗。所以保持稳定和一致的回应是关键。要是情况恶化或者持续存在自杀风险,那就一定要寻求专业危机干预。如果你们暂时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或做出相应改变,可以尝试通过一些简约的方式来缓解对方的焦虑与猜忌。比如你可以和他进行视频通话,让他看看你周边环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获得一些安全感,感觉对你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不过要提醒对方适度,比如把每日查岗次数规定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畴内,这就像是给你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一个缓冲带,避免因为过度查岗而让你产生更多的压力和反感。同时,建议让他去做心理咨询,这对于改善他过度猜忌导致的不安全感非常有帮助。他内心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你们的相处真的会太累。就好比背着沉重的包袱前行,时间久了,两个人都会不堪重负。只有让他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主动想去改变。你可以找个合适的时机,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他这样过度猜忌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你们之间的关系,让你在这段感情里倍感疲惫,也影响到了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时可能会因为他的无端猜疑而分心,生活中也总是被这些负面情绪笼罩。而且,这种行为对他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他自己每天疑神疑鬼,内心想必也不好受,长此以往可能还会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让他明白,改变是为了让你们两个人都能从这段关系中获得幸福和轻松。不过要是他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那就要考虑其他方式了。比如寻求双方都信任的家人或朋友的帮助,让他们从中调解,传达你的想法和担忧,或许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关系的重塑需要时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确立健康的自我边界永远是第一步,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样。只有这样,你们才有可能走向更健康、和谐的关系。这只是一些建议,不一定有用,具体效果还得看你们实际的行动和情况。每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们的经历、性格、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现在的相处模式。这个过程中,你或许会面临很多困惑和挣扎。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改变太难了,想要放弃回到过去的相处模式;又或者在看到丈夫激烈抵抗的时候,忍不住再次心软,陷入原来的“陷阱”。这都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责备自己。改变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勇气和毅力。在改变的道路上,你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当你按照新的沟通模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可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你在故意刁难他。这时候,不要灰心,也不要着急。耐心地和他解释,多给他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的相处方式。也许经过多次的尝试和磨合,他才能逐渐明白你的用心,跟上你的步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内心的成长也非常重要。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改变丈夫和改善关系上,也要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你可以尝试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当你自身变得更加充实和强大时,你在面对这段关系的问题时,也会更加从容和自信。只要你有决心和勇气去改变,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你们的关系就有可能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0
2
分享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简短的问题描述,看得出来,此刻的你大概是疲惫、愤怒和无奈的。被最爱的人不断质疑忠诚,甚至被迫面对极端威胁,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你能够觉察到善良助长问题行为,并且决心改变应对方式,这是你走出困境的关键起点。我们先来说一说,从系统视角看你们的互动模式你们似乎共谋达成了某种互动相处模式。当丈夫感到不安时,可能是源于自身安全感确实,便以猜疑激活你的愧疚感。当你表达愤怒反抗时,他切换到受害者角色,比如自杀自伤威胁。当他示弱时,你会心疼,接着你扮演者拯救者的模式去这就他这个受害者。你们之间形成了“控制——反抗——示弱——拯救”的循环。从你的视角去看,你别他拿捏了。他通过对你的怀疑,以及示弱来拿捏你来满足他的需求。似乎他是一个被照顾的孩子,你被迫成为了无限包容的母亲。但这个循环其实也可以换个视角来看,你提到了你们是异地恋,结婚10年,当丈夫怀疑你出轨时,他就会开启上面的循环,而你也会配合他完成上面的循环。以此让你们双方的不安都得到安抚。你提到当安全感不够时,对方会开启模式。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当你想要让对方开始模式时,你只需要做点什么或者是不做什么,说点什么或者不说什么,就可以激发对方对开启模式呢。你们现在的模式,能够持续很多年,其实是两个人的共谋。共谋背后是这种模式满足了两个人各自的某种需求。比如,你可能通过这个模式来引起老公的不安,让他更紧张你。他可能通过这种模式来让你给他更多的关注等等。当然具体满足了什么样的需求,也许只有你们自己知道,或者是你们自己也不知道。无论是谁先开始的,现在的模式都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虽然看上去两个人都不舒服,两个人的关系维持了一种病态的平衡。第二,行为背后的动机你们两个人的行为背后大概都是没有得到解决的原生家庭创伤。比如,你的丈夫,他的家庭可能教会他,获得关注需要极端的表达,如通过伤害自己来换取关注。爱等于占有,没有掌控就等于被抛弃。对于你来说,你的家庭可能教会了你,价值感源于拯救,被需要才有存在的意义。以及,内疚是关系的粘合剂。当然,这些只是猜测,具体的情况你给的信息太少,无法得知。但夫妻两个人的战场,往往是两个家庭创伤的代理人战场。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说到底夫妻两个人之间的分歧,部分原因是两个人自身原有的创伤,部分原因是夫妻之间互动沟通出了问题。对于你现在的困境,建议你去找家庭咨询师去聊一聊。最好你和丈夫一起参加咨询。你们两个人异地,现在线上咨询也很方便的。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简短的问题描述,看得出来,此刻的你大概是疲惫、愤怒和无奈的。被最爱的人不断质疑忠诚,甚至被迫面对极端威胁,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你能够觉察到善良助长问题行为,并且决心改变应对方式,这是你走出困境的关键起点。我们先来说一说,从系统视角看你们的互动模式你们似乎共谋达成了某种互动相处模式。当丈夫感到不安时,可能是源于自身安全感确实,便以猜疑激活你的愧疚感。当你表达愤怒反抗时,他切换到受害者角色,比如自杀自伤威胁。当他示弱时,你会心疼,接着你扮演者拯救者的模式去这就他这个受害者。你们之间形成了“控制——反抗——示弱——拯救”的循环。从你的视角去看,你别他拿捏了。他通过对你的怀疑,以及示弱来拿捏你来满足他的需求。似乎他是一个被照顾的孩子,你被迫成为了无限包容的母亲。但这个循环其实也可以换个视角来看,你提到了你们是异地恋,结婚10年,当丈夫怀疑你出轨时,他就会开启上面的循环,而你也会配合他完成上面的循环。以此让你们双方的不安都得到安抚。你提到当安全感不够时,对方会开启模式。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当你想要让对方开始模式时,你只需要做点什么或者是不做什么,说点什么或者不说什么,就可以激发对方对开启模式呢。你们现在的模式,能够持续很多年,其实是两个人的共谋。共谋背后是这种模式满足了两个人各自的某种需求。比如,你可能通过这个模式来引起老公的不安,让他更紧张你。他可能通过这种模式来让你给他更多的关注等等。当然具体满足了什么样的需求,也许只有你们自己知道,或者是你们自己也不知道。无论是谁先开始的,现在的模式都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虽然看上去两个人都不舒服,两个人的关系维持了一种病态的平衡。第二,行为背后的动机你们两个人的行为背后大概都是没有得到解决的原生家庭创伤。比如,你的丈夫,他的家庭可能教会他,获得关注需要极端的表达,如通过伤害自己来换取关注。爱等于占有,没有掌控就等于被抛弃。对于你来说,你的家庭可能教会了你,价值感源于拯救,被需要才有存在的意义。以及,内疚是关系的粘合剂。当然,这些只是猜测,具体的情况你给的信息太少,无法得知。但夫妻两个人的战场,往往是两个家庭创伤的代理人战场。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说到底夫妻两个人之间的分歧,部分原因是两个人自身原有的创伤,部分原因是夫妻之间互动沟通出了问题。对于你现在的困境,建议你去找家庭咨询师去聊一聊。最好你和丈夫一起参加咨询。你们两个人异地,现在线上咨询也很方便的。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7
1
分享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不为欣赏、只为绽放。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段亲密关系让你感觉很心累,源于对方安全感的缺失。而幸福婚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互相滋养、共同成长。你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迁就他、为他提供“情绪价值”却不断消耗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做出改变,我们一起来分享探讨:🌹1.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伴侣安全感不足他的疑神疑鬼、自杀威胁看似是典型的"情感勒索",他是在通过制造内疚、恐惧来控制你。但其实,他也是控制不住的、不由自主的怀疑,因为内在安全感的匮乏,就像一个“黑洞”,在不断吞噬他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了你。如果你对他进一步了解的话,会有心疼,透过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更好的认识他,找到安全感缺失的根本原因。安全感缺失的人,可能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过度焦虑与担忧,控制欲过强。这一点在伴侣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他试图掌控身边的人或事,因为"失控"会引发强烈不安。害怕被抛弃或背叛,过度黏人,需要不断确认对方的爱和关注,害怕独处;对他人评价极度敏感,容易因批评或冷淡而自我怀疑。主要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他人的爱或成功。需要外部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有的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安全感缺失的根源,可能与童年经历(如忽视、虐待)、重大创伤(如背叛、事故)、长期压力或社会支持不足有关。若这些表现已严重影响生活,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正念练习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逐步修复安全感。而对方安全感的重建,离不开你的理解与支持,陪伴他一起实现自我疗愈。因为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具有疗愈作用。电影《心灵捕手》推荐与你,男主在爱中实现了自我成长。🌹2.其次,你能够为结果改变而承担的责任正如你的觉察:你的每次妥协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唯有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从而做出能力范围内的改变,选择最优方案。首先是要做好情绪隔离,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当他再次怀疑或威胁时,先深呼吸,提醒自己"这是他的选择,不是我的错"。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回应。他的情绪问题需要专业帮助,你可以提供支持、理解、陪伴,但这是他的人生课题,你无法替代,尤其你的过度承担还会阻碍他面对自己的责任。理解、支持需要更多耐心、更多充满智慧的爱。无需争吵,但需像对待"越界的孩子"一样,用行动而非语言教他如何尊重你。这个过程对你对他都会很漫长,如果你选择继续维护这段关系,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并建立和强化你的支持系统,有了“造血系统”才能支撑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建立独立社交,家人、朋友、同事、工作、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孤立,保持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另外,如果你们有孩子的话,也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在模仿这种不健康的关系模式。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超越原生家庭》《心理营养》推荐与你。世界和我爱着你。想要继续沟通,可点击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我将一对一与你壹起交流成长。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不为欣赏、只为绽放。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段亲密关系让你感觉很心累,源于对方安全感的缺失。而幸福婚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互相滋养、共同成长。你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迁就他、为他提供“情绪价值”却不断消耗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做出改变,我们一起来分享探讨:🌹1.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伴侣安全感不足他的疑神疑鬼、自杀威胁看似是典型的"情感勒索",他是在通过制造内疚、恐惧来控制你。但其实,他也是控制不住的、不由自主的怀疑,因为内在安全感的匮乏,就像一个“黑洞”,在不断吞噬他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了你。如果你对他进一步了解的话,会有心疼,透过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更好的认识他,找到安全感缺失的根本原因。安全感缺失的人,可能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过度焦虑与担忧,控制欲过强。这一点在伴侣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他试图掌控身边的人或事,因为"失控"会引发强烈不安。害怕被抛弃或背叛,过度黏人,需要不断确认对方的爱和关注,害怕独处;对他人评价极度敏感,容易因批评或冷淡而自我怀疑。主要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他人的爱或成功。需要外部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有的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安全感缺失的根源,可能与童年经历(如忽视、虐待)、重大创伤(如背叛、事故)、长期压力或社会支持不足有关。若这些表现已严重影响生活,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正念练习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逐步修复安全感。而对方安全感的重建,离不开你的理解与支持,陪伴他一起实现自我疗愈。因为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具有疗愈作用。电影《心灵捕手》推荐与你,男主在爱中实现了自我成长。🌹2.其次,你能够为结果改变而承担的责任正如你的觉察:你的每次妥协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唯有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从而做出能力范围内的改变,选择最优方案。首先是要做好情绪隔离,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当他再次怀疑或威胁时,先深呼吸,提醒自己"这是他的选择,不是我的错"。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回应。他的情绪问题需要专业帮助,你可以提供支持、理解、陪伴,但这是他的人生课题,你无法替代,尤其你的过度承担还会阻碍他面对自己的责任。理解、支持需要更多耐心、更多充满智慧的爱。无需争吵,但需像对待"越界的孩子"一样,用行动而非语言教他如何尊重你。这个过程对你对他都会很漫长,如果你选择继续维护这段关系,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并建立和强化你的支持系统,有了“造血系统”才能支撑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建立独立社交,家人、朋友、同事、工作、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孤立,保持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另外,如果你们有孩子的话,也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在模仿这种不健康的关系模式。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超越原生家庭》《心理营养》推荐与你。世界和我爱着你。想要继续沟通,可点击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我将一对一与你壹起交流成长。

7
2
分享
你好,我是SelenaWʕᵔᴥᵔʔ。你一方面不想看到对方难过,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老是被这种手段拿捏挺憋屈的。尤其是结婚十年了,安全感不够就容易反复折腾这些事儿。你得明确一点,对方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逃避问题。他不敢直接跟你沟通真实的不安,就用极端方式逼你妥协。你以前心疼他赶过去陪他,其实是在帮他强化这种“只要闹就能得到关注”的模式。现在你不想继续被牵着走,这完全是合理的。建议你先给自己划条底线。比如他再开始演可怜,你就平静地说“我现在不想讨论这个,等你冷静了我们再谈”。关键是要保持态度一致,别因为他哭闹就心软。你可以找个朋友当见证人,提前说好如果他再这样你就联系对方来接你,避免自己一个人陷入情绪漩涡。另外,你们需要建立新的沟通方式。等双方都平静的时候,直接告诉他“我理解你缺乏安全感,但用自杀威胁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真的难受,我们可以一起找咨询师聊聊”。把问题从“你爱不爱我”的纠缠,转移到“我们该怎么处理分歧”上。长期被这种情绪勒索会消耗特别大,你值得拥有不被绑架的关系。如果他拒绝改变,你可能要考虑这段关系是否还能继续给你成长空间。

你好,我是SelenaWʕᵔᴥᵔʔ。你一方面不想看到对方难过,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老是被这种手段拿捏挺憋屈的。尤其是结婚十年了,安全感不够就容易反复折腾这些事儿。你得明确一点,对方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逃避问题。他不敢直接跟你沟通真实的不安,就用极端方式逼你妥协。你以前心疼他赶过去陪他,其实是在帮他强化这种“只要闹就能得到关注”的模式。现在你不想继续被牵着走,这完全是合理的。建议你先给自己划条底线。比如他再开始演可怜,你就平静地说“我现在不想讨论这个,等你冷静了我们再谈”。关键是要保持态度一致,别因为他哭闹就心软。你可以找个朋友当见证人,提前说好如果他再这样你就联系对方来接你,避免自己一个人陷入情绪漩涡。另外,你们需要建立新的沟通方式。等双方都平静的时候,直接告诉他“我理解你缺乏安全感,但用自杀威胁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真的难受,我们可以一起找咨询师聊聊”。把问题从“你爱不爱我”的纠缠,转移到“我们该怎么处理分歧”上。长期被这种情绪勒索会消耗特别大,你值得拥有不被绑架的关系。如果他拒绝改变,你可能要考虑这段关系是否还能继续给你成长空间。

5
评论
分享
你好。在婚姻里,你出于爱和善良被老公的“受害者”角色拿捏,承接了他自己的不安全感,但现在你觉察到自己的迁就并没有让他变得更安全、反而助长了他的情绪操控行为,你希望做出一些改变。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好的爱情,只会发生在两个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当中”,虽然不同的伴侣各自有适合他们的相处之道,但健康的亲密关系通常需要一定的边界,而过于融合的关系(比如高度的控制、依赖)往往带着一种隐性的要求:“你得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你得随时满足我的需要”,这样的相处方式容易破坏关系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尊重和平等。很多人误以为爱是包容一切,甚至包括控制和伤害,但如果“爱”让其中的一方感到要不断牺牲和让渡自己的需求,关系就会失衡。老公的疑神疑鬼和扮受害者的方式似乎成了一种习惯的应对模式,当他缺乏安全感,担心被忽视、被抛弃时,便将自己放在“脆弱”、“无助”甚至“受害者”的位置上,表面看起来是示弱,实际上却起到一种控制的作用—通过激发你的心疼和照顾欲望,使你放弃自己的边界和立场,重新回到“安抚者”的角色。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使你出于责任感、担忧甚至恐惧而不得不靠近他,好像背负了让他情绪稳定的“义务”,而他则无需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开始觉察并反思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角色,说明你正在摆脱融合共生的关系。或许可以做一些尝试,当他陷入焦虑、开始怀疑、或以“受害者”的方式呼唤你的安抚时,先暂停你的即刻反应、不急着去安抚,尽量平静地说:“我看到你现在有些焦虑,可能你觉得我需要像以前一样立刻去照顾你的感受,我愿意听听你的想法。做为伴侣,你愿意了解我的感受吗?我们各自稍微冷静一下,心情平复一点再好好聊聊。”,去打破“你抱怨—我立刻安抚—你更加依赖”的旧循环。如果他继续以“活不下去”等极端表达来给你压力,或许可以告诉他:“你说这样的话给我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果你真的很难受,那我们一起去寻求专业帮助看看,我没办法独自承受所有压力,我需要你和我一起维护健康的关系。”照顾好自己,才能有资源去照顾别人,所以给你自己更多的关注确实非常重要。可以尝试定期给自己一些私人空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开辟独处时光、阅读、运动,或是和信任的朋友聊聊天、倾诉压力,告诉自己:“我不只是别人的伴侣,我更是一个需要被看见和照顾的自己。”

你好。在婚姻里,你出于爱和善良被老公的“受害者”角色拿捏,承接了他自己的不安全感,但现在你觉察到自己的迁就并没有让他变得更安全、反而助长了他的情绪操控行为,你希望做出一些改变。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好的爱情,只会发生在两个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当中”,虽然不同的伴侣各自有适合他们的相处之道,但健康的亲密关系通常需要一定的边界,而过于融合的关系(比如高度的控制、依赖)往往带着一种隐性的要求:“你得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你得随时满足我的需要”,这样的相处方式容易破坏关系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尊重和平等。很多人误以为爱是包容一切,甚至包括控制和伤害,但如果“爱”让其中的一方感到要不断牺牲和让渡自己的需求,关系就会失衡。老公的疑神疑鬼和扮受害者的方式似乎成了一种习惯的应对模式,当他缺乏安全感,担心被忽视、被抛弃时,便将自己放在“脆弱”、“无助”甚至“受害者”的位置上,表面看起来是示弱,实际上却起到一种控制的作用—通过激发你的心疼和照顾欲望,使你放弃自己的边界和立场,重新回到“安抚者”的角色。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使你出于责任感、担忧甚至恐惧而不得不靠近他,好像背负了让他情绪稳定的“义务”,而他则无需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开始觉察并反思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角色,说明你正在摆脱融合共生的关系。或许可以做一些尝试,当他陷入焦虑、开始怀疑、或以“受害者”的方式呼唤你的安抚时,先暂停你的即刻反应、不急着去安抚,尽量平静地说:“我看到你现在有些焦虑,可能你觉得我需要像以前一样立刻去照顾你的感受,我愿意听听你的想法。做为伴侣,你愿意了解我的感受吗?我们各自稍微冷静一下,心情平复一点再好好聊聊。”,去打破“你抱怨—我立刻安抚—你更加依赖”的旧循环。如果他继续以“活不下去”等极端表达来给你压力,或许可以告诉他:“你说这样的话给我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果你真的很难受,那我们一起去寻求专业帮助看看,我没办法独自承受所有压力,我需要你和我一起维护健康的关系。”照顾好自己,才能有资源去照顾别人,所以给你自己更多的关注确实非常重要。可以尝试定期给自己一些私人空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开辟独处时光、阅读、运动,或是和信任的朋友聊聊天、倾诉压力,告诉自己:“我不只是别人的伴侣,我更是一个需要被看见和照顾的自己。”

5
评论
分享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你对老公在婚姻中对你的不信任,而且经常以弱者,受害者的状态来控制你,让你倍感委屈,愤怒,而且你已觉察到了这一部分并且能够选择来求助而点赞。当你已经觉察到了老公对于你的不信任,总是扮演受害者来控制你,是他自己需要去面对和成长的部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对他这些让你很受伤的行为举止勇敢地说不。因为你很清楚这不是对你的珍惜,在意和爱,而是控制,是对你的不信任。你需要在他有这些行为举止的时候,勇敢而真诚地说出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让他能够意识到他这些行为举止对你所造成地伤害。当你能够坚定地遵从于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而不再被他所控制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试图掌控你的行为失败以后,他会有愤怒,但他会慢慢去处理自己的这一部分情绪,他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然后做出改变,但这一定需要时间。当然,如果他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举止是对你的掌控,不信任,那么你能做的依然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的行为举止让你不舒服,你就需要勇敢地说不。他愿意继续停留在受害者的弱势控制中是他的事情,你是否继续被他掌控是你可以选择的。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你对老公在婚姻中对你的不信任,而且经常以弱者,受害者的状态来控制你,让你倍感委屈,愤怒,而且你已觉察到了这一部分并且能够选择来求助而点赞。当你已经觉察到了老公对于你的不信任,总是扮演受害者来控制你,是他自己需要去面对和成长的部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对他这些让你很受伤的行为举止勇敢地说不。因为你很清楚这不是对你的珍惜,在意和爱,而是控制,是对你的不信任。你需要在他有这些行为举止的时候,勇敢而真诚地说出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让他能够意识到他这些行为举止对你所造成地伤害。当你能够坚定地遵从于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而不再被他所控制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试图掌控你的行为失败以后,他会有愤怒,但他会慢慢去处理自己的这一部分情绪,他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然后做出改变,但这一定需要时间。当然,如果他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举止是对你的掌控,不信任,那么你能做的依然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的行为举止让你不舒服,你就需要勇敢地说不。他愿意继续停留在受害者的弱势控制中是他的事情,你是否继续被他掌控是你可以选择的。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3
1
分享
不想再这样下去,很简单,不回复他就好了,或者无论他说什么,就回复一句“哦,我知道了。”如果你能做到,你们的互动模式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如果你发现,自己做不到,那么,你也借此看到了更真实的自己:在你老公扮演受害者的同时,你也有扮演拯救者的需求。这个需求不处理,你老公会继续如此,你们的互动也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不想再这样下去,很简单,不回复他就好了,或者无论他说什么,就回复一句“哦,我知道了。”如果你能做到,你们的互动模式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如果你发现,自己做不到,那么,你也借此看到了更真实的自己:在你老公扮演受害者的同时,你也有扮演拯救者的需求。这个需求不处理,你老公会继续如此,你们的互动也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评论
分享
  • 前男友和我在一起没归属感而现男友说有,归属感是什么
    6回答 · 2025.08.29 12:48:06
  • 得知男朋友被他前任kou过,心里不舒服,经常哭
    4回答 · 2025.08.29 07:27:52
  • 男朋友并没做错什么但我就是不爱他了,甚至会感到恶心
    2回答 · 2025.08.29 05:39:28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