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单身女性,对离谱母亲感到惊恐焦虑,怎么办?

匿名用户
#焦虑情绪#恐慌无助
我是一个30岁单身女性,单亲独生,母亲对我亲昵,关爱担忧得有些窒息,言行很离谱,情绪化做事不顾后果,缺乏完善的人性观世界观,喜欢放狠话,跟身边的人都相处不好,也给我造成了一些童年阴影。 尤其这两年她陷入了一些麻烦,可能会给她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在陪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更不好了,尤其嘱咐她以后不要犯类似错误再惹祸上身,她答应后却又反复无常还声称要做,甚至在我啰嗦之下觉得我要害她拉黑我。 她让我产生一种恐惧感,感觉她随时可能惹祸,把我们家拉入深渊。她身体不好,精神不好,没亲人愿意管她,她如果再一直折腾,失去积蓄和退休金,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让我们家正常生活。我跟她沟通,甚至有时候想到她,都容易精神状态不好,有的时候还会头晕气短。我感觉自己可以努力生存下来,甚至过得有意义精彩,但是考虑到她,我感觉我的努力随时都可能崩塌。我带她去过精神科看心理医生,但是她不确定自己的描述对不对,有时候医生也没有耐心好好了解,感觉没法确定有没有心理精神问题。我们也负担不起心理咨询的费用。我自己也去心理科看过,但是我在的这个城市的医院都要排队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只要我不想我母亲的事,我就是正常的,还怎么看。而且我还怕误诊,导致我没法考公。我在网上搜相关书籍也没有搜到比较对症的。 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的解决困境的建议或者推荐一些符合我情况的书籍,万分感谢!

我是一个30岁单身女性,单亲独生,母亲对我亲昵,关爱担忧得有些窒息,言行很离谱,情绪化做事不顾后果,缺乏完善的人性观世界观,喜欢放狠话,跟身边的人都相处不好,也给我造成了一些童年阴影。 尤其这两年她陷入了一些麻烦,可能会给她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在陪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更不好了,尤其嘱咐她以后不要犯类似错误再惹祸上身,她答应后却又反复无常还声称要做,甚至在我啰嗦之下觉得我要害她拉黑我。 她让我产生一种恐惧感,感觉她随时可能惹祸,把我们家拉入深渊。她身体不好,精神不好,没亲人愿意管她,她如果再一直折腾,失去积蓄和退休金,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让我们家正常生活。我跟她沟通,甚至有时候想到她,都容易精神状态不好,有的时候还会头晕气短。我感觉自己可以努力生存下来,甚至过得有意义精彩,但是考虑到她,我感觉我的努力随时都可能崩塌。我带她去过精神科看心理医生,但是她不确定自己的描述对不对,有时候医生也没有耐心好好了解,感觉没法确定有没有心理精神问题。我们也负担不起心理咨询的费用。我自己也去心理科看过,但是我在的这个城市的医院都要排队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只要我不想我母亲的事,我就是正常的,还怎么看。而且我还怕误诊,导致我没法考公。我在网上搜相关书籍也没有搜到比较对症的。 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的解决困境的建议或者推荐一些符合我情况的书籍,万分感谢!

342阅读
·5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题主的文字很让人心疼,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关于题主]看完题主的文字让我想起一个9.3万人点赞的热梗:看了那么多次医生,吃了那么多药,结果还是辞职对身体健康最有效。但其实更重要的,是离开那个你不适应、不适合你的环境。如果题主在不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刻没有感觉到任何不舒服,或许意味着题主没啥问题,所有的负面情绪或许来自于对妈妈失控的不安感。题主或许不必就此怀疑自己有什么问题,任何心理困扰其实都是需要有一定的症状,一定的持续周期,经过心理医生诊断才能确认的。[关于题主的妈妈]不知道题主的妈妈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题主平时有空关心妈妈的感受吗?不排除世界上有父母喜欢折腾孩子,但或许她自己内心本身就不成熟。是不是题主的妈妈每次情绪化,把事搞砸就会收获题主更多的关注和妥协呢?如果是或许不排除妈妈想用这种方式让题主更关心她。虽然不排除妈妈有心理问题,但是题主也说了从就诊记录来看,无法确认妈妈真的有精神问题,所以她或许只是情绪化了一些。不知道题主现在和妈妈的关系模式与至少比怎么样呢?如果题主曾经是一个特别听话配合的孩子,题主在寻找自己人生独立的路上可能会让妈妈感觉失控,越害怕越想控制,越控制越被反制,从而让妈妈的情绪化表现更加明显。题主或许可以试着慢下来听一听妈妈的心声,或许知道妈妈行为的原因并能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改变之道]如果妈妈确实无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积蓄啥的,题主或许可以在妈妈情绪好时沟通给她做一个定存什么的,或许会让妈妈在用钱上更理性。尝试课题分离,区分哪些是妈妈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妈妈作为能养大题主的成年人,相信她有自我谋生和自我照顾的能力,题主或许不必太担心。试着倾听妈妈的心声,题主的世界越来越大,妈妈的世界越来越小,或许她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收获题主的关心。试着对母亲可能导致的损失预估,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的弹性空间,或许会让题主减少对妈妈偶尔行为偏轨的担心。试着不在情绪时沟通,妈妈的情绪背后潜台词或许是我需要你,题主或许可以在沟通中少说多听,让妈妈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尝试孝而不顺,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当题主减少我应该,我必须的自我施压,或许会让自己轻松一些。认识到喜欢情绪化和歇斯底里的人,其实只是她不太难接纳自己的当下或者环境的变化,试着允许她释放情绪,或许反而有助于她清空压力。适当的与妈妈保持情绪或者物理隔离,或许有助于题主“回血”,让自己回复精力减少内耗,从而更好的处理问题。推荐阅读《一念之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被讨厌的勇气》。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题主的文字很让人心疼,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关于题主]看完题主的文字让我想起一个9.3万人点赞的热梗:看了那么多次医生,吃了那么多药,结果还是辞职对身体健康最有效。但其实更重要的,是离开那个你不适应、不适合你的环境。如果题主在不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刻没有感觉到任何不舒服,或许意味着题主没啥问题,所有的负面情绪或许来自于对妈妈失控的不安感。题主或许不必就此怀疑自己有什么问题,任何心理困扰其实都是需要有一定的症状,一定的持续周期,经过心理医生诊断才能确认的。[关于题主的妈妈]不知道题主的妈妈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题主平时有空关心妈妈的感受吗?不排除世界上有父母喜欢折腾孩子,但或许她自己内心本身就不成熟。是不是题主的妈妈每次情绪化,把事搞砸就会收获题主更多的关注和妥协呢?如果是或许不排除妈妈想用这种方式让题主更关心她。虽然不排除妈妈有心理问题,但是题主也说了从就诊记录来看,无法确认妈妈真的有精神问题,所以她或许只是情绪化了一些。不知道题主现在和妈妈的关系模式与至少比怎么样呢?如果题主曾经是一个特别听话配合的孩子,题主在寻找自己人生独立的路上可能会让妈妈感觉失控,越害怕越想控制,越控制越被反制,从而让妈妈的情绪化表现更加明显。题主或许可以试着慢下来听一听妈妈的心声,或许知道妈妈行为的原因并能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改变之道]如果妈妈确实无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积蓄啥的,题主或许可以在妈妈情绪好时沟通给她做一个定存什么的,或许会让妈妈在用钱上更理性。尝试课题分离,区分哪些是妈妈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妈妈作为能养大题主的成年人,相信她有自我谋生和自我照顾的能力,题主或许不必太担心。试着倾听妈妈的心声,题主的世界越来越大,妈妈的世界越来越小,或许她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收获题主的关心。试着对母亲可能导致的损失预估,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的弹性空间,或许会让题主减少对妈妈偶尔行为偏轨的担心。试着不在情绪时沟通,妈妈的情绪背后潜台词或许是我需要你,题主或许可以在沟通中少说多听,让妈妈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尝试孝而不顺,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当题主减少我应该,我必须的自我施压,或许会让自己轻松一些。认识到喜欢情绪化和歇斯底里的人,其实只是她不太难接纳自己的当下或者环境的变化,试着允许她释放情绪,或许反而有助于她清空压力。适当的与妈妈保持情绪或者物理隔离,或许有助于题主“回血”,让自己回复精力减少内耗,从而更好的处理问题。推荐阅读《一念之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被讨厌的勇气》。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6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呀!(づ′▽`)づ抱抱你!✨听到你的困境,我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焦虑和无助。你描述的情况————母亲的反复无常、情绪失控、潜在的巨大风险、沟通的挫败感,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体反应(头晕、气短)和精神压力————描绘出一个极其消耗心力、令人窒息的处境。你既要承担自己的未来,又时刻担忧着母亲可能将整个家庭拖入深渊,这种双重重担下,你依然努力寻求帮助、尝试沟通、甚至带母亲就医,这份坚韧和责任感非常值得肯定。🌙这里涉及几个关键的心理觉察,1.长期生活在不可预测、充满情绪风暴的环境中,特别是童年时期就开始,会重塑你的神经系统。也就是你的身体长期处于“战或逃”的警戒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感到头晕、气短————这是身体对持续威胁的自然反应。即使“威胁源”(也就是母亲的行为)没有直接发生在眼前,担忧本身也会持续激活这种应激系统。2.你母亲的言行(如不顾后果、反复无常、拉黑你)显示出她可能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也缺乏稳定的自我认知。这导致你被迫卷入她的问题和情绪漩涡中,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你的责任(如防止她犯错、管理她的财务风险)。你提到“考虑到她,我的努力随时可能崩塌”,这正是过度卷入带来的无力感。3.你尝试过沟通、陪伴、求医,但结果往往是挫败(比如她答应后反悔、就医效果不佳)。这种反复的失败体验容易让人产生“无论我做什么都没用”的“习得性无助”感。同时,基于对她过去行为的认知,你时刻处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的“预期性焦虑”中,这种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非常消耗能量。4.你观察到的母亲的行为模式(情绪极端不稳、人际关系破裂、冲动、认知偏执如“你要害她”、缺乏现实感)强烈提示可能存在未诊断或未妥善处理的人格障碍或严重情绪障碍倾向。正规诊断需要系统评估,但她的行为模式本身,无论诊断如何,已经对你们的生活造成了实质性的巨大破坏。☀️建议谈不上哦,但是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可以尝试的方向🤗1.建立坚固的心理边界与生存空间,深刻认识到你无法控制或改变母亲的行为和选择。她的认知模式、情绪反应、行为决策是她自身系统的产物。正如你所说,“嘱咐她不要犯错”是无效的。你的责任不是阻止她犯错,而是在她犯错时保护自己不被摧毁。这是心态的根本转变。在可能且安全的情况下,尝试拉开一些物理距离(比如不同住)。更关键的是建立情感距离。当母亲开始情绪宣泄、指责或谈论高风险行为时,练习在心中竖起一道“玻璃墙”。提醒自己:“这是她的情绪/选择,不是我的责任。”你可以说:“妈妈,你现在很激动/在说一些让我担心的话,我现在需要离开/停止这个话题。等我们都冷静些再谈。”💪然后坚决去执行。即使被拉黑或者有其他的对抗,也暂时视作一个喘息的机会,而非灾难。2.管理自身焦虑与身体反应,当你感到头晕、气短(焦虑急性发作)时,你可以试试缓慢、深深地用鼻子吸气(默数4秒),屏住呼吸(默数2-3秒),然后用嘴缓缓呼气(默数6-8秒),专注于呼气时身体放松下沉的感觉。重复几分钟。经典的导引方式很有效。即使再忙,每天安排15-30分钟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能让你平静或愉悦的事(散步、听音乐、看一段轻松视频、泡杯茶发呆)。💡这不是自私,是生存必需。3.除非必要,不再主动询问或深入探究她可能涉及的麻烦细节。知道的越多,你的焦虑越重,却无力改变结果。明确告诉自己,你无法替她承担所有后果。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资产(如你的积蓄、收入来源)。咨询法律人士(如有免费咨询服务)了解你的实际责任边界(如赡养义务的底线)。😮‍💨如果必须沟通,可以尝试只聚焦在非常具体、短期、可操作的事情上(如“明天几点去医院?”),避免讨论她的情绪、世界观或未来的风险行为。当她偏离话题或情绪升级,立刻使用边界话术退出对话。4.你的心理健康要放在优先地位哦,预约医院心理科。告诉医生你目前的躯体化症状(头晕气短)和家庭压力是主要诉求。一个月后“正常”是因为你暂时压抑了焦虑,但根源压力源仍在,需要学习在压力源存在下的应对策略,而非等到崩溃。坦诚告知医生你的顾虑(担心诊断影响考公)。医生通常会理解,并侧重于提供应对策略和支持,而非轻易下严重诊断。寻求帮助本身是积极行为。或者可以打听一下是否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收费低)、靠谱的公益心理热线(提供即时情绪支持和简单技巧指导)、在线心理自助平台(我们壹心理就很不错呢)。有一本书叫《不成熟的父母:如何建立健康边界,重获情感独立》这本书非常契合你的需求。书中详细解析了情感不成熟父母的特征(情绪化、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制造内疚恐惧),这正是你描述的母亲行为。它不会空洞地要求你“原谅”或“改变父母”,而是提供具体方法帮助你理解父母行为的根源、识别情感操控模式、逐步建立清晰坚定的心理边界、减少过度卷入、处理内疚感、最终把关注点拉回到自身需求和情感健康上。🌟阅读会让你明白,你经历的痛苦模式并非个例,有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应对路径可循,能带来理解和希望。你描述中那份“感觉自己可以努力生存下来,甚至过得有意义精彩”的内在力量无比珍贵,请务必守护好它。你无法选择母亲,但你可以选择如何构建自己生活的“防洪堤坝”。你值得拥有一个不被母亲阴影笼罩的未来,每一步微小的自我关怀和边界守护,都是在向那个未来靠近。加油💪祝你幸福🥰

题主你好呀!(づ′▽`)づ抱抱你!✨听到你的困境,我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焦虑和无助。你描述的情况————母亲的反复无常、情绪失控、潜在的巨大风险、沟通的挫败感,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体反应(头晕、气短)和精神压力————描绘出一个极其消耗心力、令人窒息的处境。你既要承担自己的未来,又时刻担忧着母亲可能将整个家庭拖入深渊,这种双重重担下,你依然努力寻求帮助、尝试沟通、甚至带母亲就医,这份坚韧和责任感非常值得肯定。🌙这里涉及几个关键的心理觉察,1.长期生活在不可预测、充满情绪风暴的环境中,特别是童年时期就开始,会重塑你的神经系统。也就是你的身体长期处于“战或逃”的警戒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感到头晕、气短————这是身体对持续威胁的自然反应。即使“威胁源”(也就是母亲的行为)没有直接发生在眼前,担忧本身也会持续激活这种应激系统。2.你母亲的言行(如不顾后果、反复无常、拉黑你)显示出她可能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也缺乏稳定的自我认知。这导致你被迫卷入她的问题和情绪漩涡中,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你的责任(如防止她犯错、管理她的财务风险)。你提到“考虑到她,我的努力随时可能崩塌”,这正是过度卷入带来的无力感。3.你尝试过沟通、陪伴、求医,但结果往往是挫败(比如她答应后反悔、就医效果不佳)。这种反复的失败体验容易让人产生“无论我做什么都没用”的“习得性无助”感。同时,基于对她过去行为的认知,你时刻处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的“预期性焦虑”中,这种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非常消耗能量。4.你观察到的母亲的行为模式(情绪极端不稳、人际关系破裂、冲动、认知偏执如“你要害她”、缺乏现实感)强烈提示可能存在未诊断或未妥善处理的人格障碍或严重情绪障碍倾向。正规诊断需要系统评估,但她的行为模式本身,无论诊断如何,已经对你们的生活造成了实质性的巨大破坏。☀️建议谈不上哦,但是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可以尝试的方向🤗1.建立坚固的心理边界与生存空间,深刻认识到你无法控制或改变母亲的行为和选择。她的认知模式、情绪反应、行为决策是她自身系统的产物。正如你所说,“嘱咐她不要犯错”是无效的。你的责任不是阻止她犯错,而是在她犯错时保护自己不被摧毁。这是心态的根本转变。在可能且安全的情况下,尝试拉开一些物理距离(比如不同住)。更关键的是建立情感距离。当母亲开始情绪宣泄、指责或谈论高风险行为时,练习在心中竖起一道“玻璃墙”。提醒自己:“这是她的情绪/选择,不是我的责任。”你可以说:“妈妈,你现在很激动/在说一些让我担心的话,我现在需要离开/停止这个话题。等我们都冷静些再谈。”💪然后坚决去执行。即使被拉黑或者有其他的对抗,也暂时视作一个喘息的机会,而非灾难。2.管理自身焦虑与身体反应,当你感到头晕、气短(焦虑急性发作)时,你可以试试缓慢、深深地用鼻子吸气(默数4秒),屏住呼吸(默数2-3秒),然后用嘴缓缓呼气(默数6-8秒),专注于呼气时身体放松下沉的感觉。重复几分钟。经典的导引方式很有效。即使再忙,每天安排15-30分钟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能让你平静或愉悦的事(散步、听音乐、看一段轻松视频、泡杯茶发呆)。💡这不是自私,是生存必需。3.除非必要,不再主动询问或深入探究她可能涉及的麻烦细节。知道的越多,你的焦虑越重,却无力改变结果。明确告诉自己,你无法替她承担所有后果。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资产(如你的积蓄、收入来源)。咨询法律人士(如有免费咨询服务)了解你的实际责任边界(如赡养义务的底线)。😮‍💨如果必须沟通,可以尝试只聚焦在非常具体、短期、可操作的事情上(如“明天几点去医院?”),避免讨论她的情绪、世界观或未来的风险行为。当她偏离话题或情绪升级,立刻使用边界话术退出对话。4.你的心理健康要放在优先地位哦,预约医院心理科。告诉医生你目前的躯体化症状(头晕气短)和家庭压力是主要诉求。一个月后“正常”是因为你暂时压抑了焦虑,但根源压力源仍在,需要学习在压力源存在下的应对策略,而非等到崩溃。坦诚告知医生你的顾虑(担心诊断影响考公)。医生通常会理解,并侧重于提供应对策略和支持,而非轻易下严重诊断。寻求帮助本身是积极行为。或者可以打听一下是否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收费低)、靠谱的公益心理热线(提供即时情绪支持和简单技巧指导)、在线心理自助平台(我们壹心理就很不错呢)。有一本书叫《不成熟的父母:如何建立健康边界,重获情感独立》这本书非常契合你的需求。书中详细解析了情感不成熟父母的特征(情绪化、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制造内疚恐惧),这正是你描述的母亲行为。它不会空洞地要求你“原谅”或“改变父母”,而是提供具体方法帮助你理解父母行为的根源、识别情感操控模式、逐步建立清晰坚定的心理边界、减少过度卷入、处理内疚感、最终把关注点拉回到自身需求和情感健康上。🌟阅读会让你明白,你经历的痛苦模式并非个例,有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应对路径可循,能带来理解和希望。你描述中那份“感觉自己可以努力生存下来,甚至过得有意义精彩”的内在力量无比珍贵,请务必守护好它。你无法选择母亲,但你可以选择如何构建自己生活的“防洪堤坝”。你值得拥有一个不被母亲阴影笼罩的未来,每一步微小的自我关怀和边界守护,都是在向那个未来靠近。加油💪祝你幸福🥰

6
评论
分享
你好,我是SelenaWʕᵔᴥᵔʔ。母亲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她反复无常的做法和情绪化的反应,让你时刻处在一种"随时可能被拖下水"的紧张状态中。你母亲的行为模式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考虑到她拒绝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我们可能需要先接受"她可能不会改变"这个现实。这不是放弃,而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你对未来的担忧很具体,经济损失、精神伤害、生活崩塌。这些担忧都是合理的,但也要注意到,你已经在尽力承担不属于你全部责任的重担了。头晕气短这些身体反应,其实是心理压力过大的表现。只要不想母亲的事就是正常的,这说明问题根源确实在于你母亲的状况给你带来的持续压力。我建议你可以比如说规定每天只接她几个电话,或者只在特定时间讨论她的问题。这不是冷漠,而是保护自己。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比如工作、兴趣爱好,或者培养新技能。你值得为自己活。书籍方面可以看看《非暴力沟通》和《被讨厌的勇气》,这两本比较实用,也比较容易买到。你现在的状态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你没有义务为母亲的所有行为买单,你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

你好,我是SelenaWʕᵔᴥᵔʔ。母亲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她反复无常的做法和情绪化的反应,让你时刻处在一种"随时可能被拖下水"的紧张状态中。你母亲的行为模式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考虑到她拒绝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我们可能需要先接受"她可能不会改变"这个现实。这不是放弃,而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你对未来的担忧很具体,经济损失、精神伤害、生活崩塌。这些担忧都是合理的,但也要注意到,你已经在尽力承担不属于你全部责任的重担了。头晕气短这些身体反应,其实是心理压力过大的表现。只要不想母亲的事就是正常的,这说明问题根源确实在于你母亲的状况给你带来的持续压力。我建议你可以比如说规定每天只接她几个电话,或者只在特定时间讨论她的问题。这不是冷漠,而是保护自己。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比如工作、兴趣爱好,或者培养新技能。你值得为自己活。书籍方面可以看看《非暴力沟通》和《被讨厌的勇气》,这两本比较实用,也比较容易买到。你现在的状态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你没有义务为母亲的所有行为买单,你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

5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非常感谢您对平台的信任🙏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崔钰涵,回复没有恶意,主打解决问题。🙏刘小米老师说:妈妈的人生苦,许多女儿也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满痛苦。让自己过上与妈妈相似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看起来和妈妈的人生没有本质不同。就好像用让自己陷入泥潭的方式来亲近那个在泥潭中的妈妈,以此来表达对妈妈的连接、忠诚和爱。如果妈妈在泥潭里,即便你搭上自己的人生,也无法真的让妈妈幸福。你能做的是从泥潭中爬出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这不是抛弃和背叛,而是让妈妈看到原来人生可以有别的样子。妈妈不是你的好榜样,但你可以为她打个样!你可以和母亲先进行物理上的隔离,其次,根据你目前的描述,你母亲生活能自理。你过度担忧母亲的情况,所以导致你心情和情绪不能平静。其实,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阴影、创伤,我们可以借助书籍的力量,或者心理疗愈、心理咨询的力量让自己走出来,要是你害怕、逃避冲突,拖到最后,只能断尾求生了。季潇华老师说:【心理·边界】不要强迫亲人觉醒,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要渡的劫,不要强迫亲人走你认为好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要掉的坑。非要给喜欢淋雨的人一把伞,给不吃辣的碗里放一块辣子鸡,这不是好心,是烦人讨厌。收起挑剔别人的目光,闭紧贬损指责的嘴,少指点别人的人生。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也许你会觉得残忍,但你仔细想想,神佛都有渡不了的,更何况我们只是一个凡人,不是神佛,我还没有渡她成佛,她却累我成魔。你母亲也是成年人了,父母作妖,父母有父母的问题,我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我们还想像孩子一样渴望父母关爱,所以我们才会满足父母作妖,和父母关系粘稠,每个成年人的人生,谁都无法代替谁,所以我们只要自我负责就好了。至于你母亲,你和她分开,她会觉得没人兜底,她大概率就会正常很多。期待下次收到你的好消息🙏

题主,您好!非常感谢您对平台的信任🙏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崔钰涵,回复没有恶意,主打解决问题。🙏刘小米老师说:妈妈的人生苦,许多女儿也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满痛苦。让自己过上与妈妈相似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看起来和妈妈的人生没有本质不同。就好像用让自己陷入泥潭的方式来亲近那个在泥潭中的妈妈,以此来表达对妈妈的连接、忠诚和爱。如果妈妈在泥潭里,即便你搭上自己的人生,也无法真的让妈妈幸福。你能做的是从泥潭中爬出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这不是抛弃和背叛,而是让妈妈看到原来人生可以有别的样子。妈妈不是你的好榜样,但你可以为她打个样!你可以和母亲先进行物理上的隔离,其次,根据你目前的描述,你母亲生活能自理。你过度担忧母亲的情况,所以导致你心情和情绪不能平静。其实,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阴影、创伤,我们可以借助书籍的力量,或者心理疗愈、心理咨询的力量让自己走出来,要是你害怕、逃避冲突,拖到最后,只能断尾求生了。季潇华老师说:【心理·边界】不要强迫亲人觉醒,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要渡的劫,不要强迫亲人走你认为好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要掉的坑。非要给喜欢淋雨的人一把伞,给不吃辣的碗里放一块辣子鸡,这不是好心,是烦人讨厌。收起挑剔别人的目光,闭紧贬损指责的嘴,少指点别人的人生。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也许你会觉得残忍,但你仔细想想,神佛都有渡不了的,更何况我们只是一个凡人,不是神佛,我还没有渡她成佛,她却累我成魔。你母亲也是成年人了,父母作妖,父母有父母的问题,我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我们还想像孩子一样渴望父母关爱,所以我们才会满足父母作妖,和父母关系粘稠,每个成年人的人生,谁都无法代替谁,所以我们只要自我负责就好了。至于你母亲,你和她分开,她会觉得没人兜底,她大概率就会正常很多。期待下次收到你的好消息🙏

3
评论
分享
感谢您的提问,拿我个人来举例子,我母亲听力二级听力残疾,曾经的我,也试图改变我的母亲,事实是我改变不了她,我只能改变我自己。我通过自学心理学,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所以我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您。看起来您过得很痛苦,您的母亲缺少男性的关爱,遭遇了男性的背叛,所以觉得失去了信任。以下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如果没有还请您耐心等待,总有办法会适合您的。如果您的母亲识字可以打字沟通,可以每天打字询问今天过得怎么样,或者不识字可以视频聊天说说今天的所见所闻。您的母亲在我看来是个想要女儿关心的小女孩,您说的情绪化侧面反应您的母亲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很着急,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她,所以选择不顾后果,如果犯错了,可以建议说,没事的没事的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妈妈你还有我,有事情可以跟我说,不要憋在心里,需要很长的耐心,您的母亲本质是关心您的,只是说她有点偏执,需要您静下心来陪伴她,把您的母亲好好的重新养一遍。还有您说的考公,我并不清楚你考公的目的是什么。一联想到考公,第一印象就是稳定,追求稳定本身没有什么错,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只有你把您母亲稳住才能安心考公不是嘛。人生短短三万天,考公也不急于一时,我个人觉得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以上是我的建议,我并不清楚题主您的具体情况,我只能根据你的文字分析出这些,我的建议只是一个参考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当然另一位同志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题主您可以自行思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感谢您的提问,拿我个人来举例子,我母亲听力二级听力残疾,曾经的我,也试图改变我的母亲,事实是我改变不了她,我只能改变我自己。我通过自学心理学,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所以我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您。看起来您过得很痛苦,您的母亲缺少男性的关爱,遭遇了男性的背叛,所以觉得失去了信任。以下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如果没有还请您耐心等待,总有办法会适合您的。如果您的母亲识字可以打字沟通,可以每天打字询问今天过得怎么样,或者不识字可以视频聊天说说今天的所见所闻。您的母亲在我看来是个想要女儿关心的小女孩,您说的情绪化侧面反应您的母亲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很着急,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她,所以选择不顾后果,如果犯错了,可以建议说,没事的没事的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妈妈你还有我,有事情可以跟我说,不要憋在心里,需要很长的耐心,您的母亲本质是关心您的,只是说她有点偏执,需要您静下心来陪伴她,把您的母亲好好的重新养一遍。还有您说的考公,我并不清楚你考公的目的是什么。一联想到考公,第一印象就是稳定,追求稳定本身没有什么错,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只有你把您母亲稳住才能安心考公不是嘛。人生短短三万天,考公也不急于一时,我个人觉得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以上是我的建议,我并不清楚题主您的具体情况,我只能根据你的文字分析出这些,我的建议只是一个参考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当然另一位同志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题主您可以自行思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
1
分享
  • 女高中生,感觉自己没有自由,尊严和选择权,好烦
    2回答 · 2025.09.22 20:32:43
  •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感觉zc会上瘾,找不到其他方式
    1回答 · 2025.09.22 20:06:30
  • 心理咨询行业从业者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的
    1回答 · 2025.09.22 14:07:00

日常困惑交流中心

官方
1687人
#迷茫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很多困惑,相聚是缘,愿在这里我们可以温暖,一起成长

抑郁焦虑互助馆

官方
1280人
#抑郁
一个接纳所有情绪的团体,一个相互接纳抱持的温暖小组。本群分享任何小情绪,感到苦闷的时候,都可以来这里,无论是人际中的情绪,还是独自的落寞。

正念训练,改善情绪&睡眠

官方
2421人
#压力大
🧘每天10分钟=1个正念练习,本群专为学习正念课程的同学组建。 群内长期组织“正念共练”的打卡活动📝,还有每日心理学分享,每周聊天室供大家连麦交流📲 👇向下滑动了解《8天正念训练,摆脱情绪困扰》课程安排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