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我不能理解父母?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家庭创伤#父母沟通
我19岁男,从小到大我妈一直不理解我不关心我不认可我,我原生家庭创伤极大,就比如我在网上被人骂了我打平台举报热线举报,刚好某工作人员电话给我宣读处罚结果的时候我妈听见了就说我不要去惹事谁去骂你?一点都不会理解我被那么多人骂是什么感受?然后之前我去打击楼下疑似地沟油的事件,我是为了附近几个职校的同学们身体健康着想,我妈只会说我去惹事不会认可我做好事,所以我从小到大原生家庭创伤是很大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关注了几百个媒体,我看到很多校园霸凌,很多都是乡镇学校被霸凌的多,但是我看到有父母向记者表示拒绝调节坚持走程序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虽然这个很少,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同学们是以孤立排挤为主,虽然没有几个人围着你飞踹扇耳光,我妈就说你不去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欺负你?所以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我可以感同身受,自己淋过的雨想为别人撑伞,所以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创办全国免费心理咨询室免费帮青少年疗愈心理,就有点类似网络劝生者徐世海一样,但我学习能力很差,我现在目前我考了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但是全部只会理论不会实践,就比如一个厨师只学会怎么切菜不会炒菜一个道理,但我真的真心的很想关心青少年儿童,我想我找了一份日结工作,想赚点钱亲自到外地探访留守儿童,但因为这份工作根据公司要求要搞到凌晨12点,但是凌晨12点我查询了一下没有任何公交车和地铁,如果打车大约需要40元一次,我跟我妈说能不能帮我出40元打车费的时候我妈就一直在说我,还说我不能理解她,一直在说:“你去问一下别人你爸鼻咽癌晚期,你妈一直脚痛,你去问一下别人为什么宁愿帮助别人都不愿意帮助你爸你妈”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我,但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才能相信我,不是我不愿意理解家里人,而是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没被理解关心认可,我相信留守儿童有很多时候也跟我一样不被父母理解关心认可,所以我在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帮帮他们就当帮帮曾经的自己,所以我是真心做好事并不存在假慈善的情况,但又因为我从小到大缺乏认可,我就想通过做好事在社会上获得价值感,可我妈就一直说:“你没有原生家庭的创伤,我没有做对不起的事情,要是你觉得有原生家庭的创伤那也是你认为的”“一个父母能把孩子养到18岁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我是非常不开心,然后和我妈打起来,我真的想要理解关心认可好难啊,我不是阿猫阿狗能给我吃饱穿暖就行

我19岁男,从小到大我妈一直不理解我不关心我不认可我,我原生家庭创伤极大,就比如我在网上被人骂了我打平台举报热线举报,刚好某工作人员电话给我宣读处罚结果的时候我妈听见了就说我不要去惹事谁去骂你?一点都不会理解我被那么多人骂是什么感受?然后之前我去打击楼下疑似地沟油的事件,我是为了附近几个职校的同学们身体健康着想,我妈只会说我去惹事不会认可我做好事,所以我从小到大原生家庭创伤是很大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关注了几百个媒体,我看到很多校园霸凌,很多都是乡镇学校被霸凌的多,但是我看到有父母向记者表示拒绝调节坚持走程序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虽然这个很少,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同学们是以孤立排挤为主,虽然没有几个人围着你飞踹扇耳光,我妈就说你不去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欺负你?所以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我可以感同身受,自己淋过的雨想为别人撑伞,所以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创办全国免费心理咨询室免费帮青少年疗愈心理,就有点类似网络劝生者徐世海一样,但我学习能力很差,我现在目前我考了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但是全部只会理论不会实践,就比如一个厨师只学会怎么切菜不会炒菜一个道理,但我真的真心的很想关心青少年儿童,我想我找了一份日结工作,想赚点钱亲自到外地探访留守儿童,但因为这份工作根据公司要求要搞到凌晨12点,但是凌晨12点我查询了一下没有任何公交车和地铁,如果打车大约需要40元一次,我跟我妈说能不能帮我出40元打车费的时候我妈就一直在说我,还说我不能理解她,一直在说:“你去问一下别人你爸鼻咽癌晚期,你妈一直脚痛,你去问一下别人为什么宁愿帮助别人都不愿意帮助你爸你妈”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我,但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才能相信我,不是我不愿意理解家里人,而是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没被理解关心认可,我相信留守儿童有很多时候也跟我一样不被父母理解关心认可,所以我在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帮帮他们就当帮帮曾经的自己,所以我是真心做好事并不存在假慈善的情况,但又因为我从小到大缺乏认可,我就想通过做好事在社会上获得价值感,可我妈就一直说:“你没有原生家庭的创伤,我没有做对不起的事情,要是你觉得有原生家庭的创伤那也是你认为的”“一个父母能把孩子养到18岁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我是非常不开心,然后和我妈打起来,我真的想要理解关心认可好难啊,我不是阿猫阿狗能给我吃饱穿暖就行

253阅读
·4回答
收藏
你好。你说你在妈妈这里一直受的是精神上的创伤,可你的妈妈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你妈妈是十分的不理解你。从我第三者的角度看向你和妈妈的关系,我好像看到了两个人都是孩子的角色,在争夺对方的爱和理解。就像两个溺水的人在水里挣扎,都渴望被拯救,但两个人都没有拯救对方的能力,甚至都没有拯救自己的能力。你有一颗伤痕累累却依然炽热的心。19岁的你承受了太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重量,但是你正努力把这份痛苦转化为对他人的温柔。这种自我救赎的方式非常像勇敢的拯救者,你或许是为了证明你的能力。其实每个人本身就都有各自的能力,不需要向他人去证明,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有能力的,我们本身也是有价值的。从你做过的一些事情,看你确实是个有一定实力的人,不必再用其他事情去证明。你提到探访留守儿童,你深知他们的苦,你有一颗悲悯之心。可是这就像救生员救溺水的人一样,你没有完全具备救生员的拯救能力时无法救人,救人不能只凭满腔的热情。但你可以做的是,收集资料准备开设"青少年心理自救指南"专栏,制作短视频讲解"如何识别情绪虐待"等等。你母亲那句"养到18岁就很好了"反映的是她本人在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也是有创伤的。只不过她的创伤,可能需要其他有能力人的救治。你是她的儿子,你也才只有19岁,你几乎不可能有能力站在妈妈的角度,来理解、同情、拯救妈妈,你也不可能带着自己的创伤来拯救其他和你特别类似的人,你或许最先该拯救的是自己。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先修补自己的“船”,而不是急着去救别人。你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两艘漏水的船不断碰撞,双方都伤痕累累,却都渴望被理解。要改善这种冲突,需要从‌“停止互相伤害”‌开始,逐步建立‌“有限度的和解”‌。你的需求‌是渴望被理解、认可、关心。但是妈妈的反应‌是否定、指责、诉苦(“你爸生病,我脚痛”),母子沟通变冲突,甚至升级为动手。今后请你在还十分理智,没有崩溃的时候,当妈妈的情绪爆发太激烈,可以‌暂时离开现场‌(比如去散步、听音乐),等双方冷静后再交流。这不是逃避,而是‌避免在情绪最激烈时说出伤人的话‌,使冲突升级。接受“妈妈可能永远不会完全理解我”‌,其实这是最艰难的一步,但也是‌减少痛苦的关键‌。妈妈她可能真的‌没有能力‌去理解“心理创伤”“情感需求”这些概念。她的世界观可能是:“吃饱穿暖=尽到责任”“诉苦=关心”。期待她突然变成“理想中的妈妈”,只会让你更失望。‌可以尝试承认“妈妈可能永远无法给我想要的理解”,但‌不因此否定自己的需求‌。你或许可以从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取你的期待。这样想不意味着要原谅伤害‌。“和解”不是亲密无间,而是减少互相伤害。‌“成长”不是立刻变强大,而是先学会照顾自己。‌当多少人都在教你要‘孝顺’却没人教妈妈如何爱你时,你当然可以愤怒。愤怒不是‘不懂事’,而是你的心在拼命保护那个曾经无助的小孩。19岁的你本来就不该是救生员,你连自己的救生衣都还在缝补。那些‘应该理解父母’的愧疚感,其实是别人强塞给你的枷锁。你从来没被理解过,你想要就是从没得到过的尊重和理解,这很正当。当妈妈说‘哪个父母不爱孩子’时,其实是否定了你真实的痛。‌你的感受不需要她的认证才成立,那痛是你真实的感受。既然无法从妈妈那里获得理解,我们可以一起做“重新养育自己”事‌。当妈妈的话又让你窒息时,立刻打开手机里你最喜欢的治愈系歌曲,这不是为了妈妈或他人好,而是为了自己过的自洽。你真正渴望的或许不是“和妈妈和解”,而是‌“和曾经不被理解的自己和解”‌。那个小时候被忽视的孩子,那个被要求“懂事”的少年,那个现在依然在冲突中挣扎的19岁的你。都说中国家庭孩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可能等不到,但我们会自己给自己。我们会学习养育自己,学习接纳自己,学习理解自己,学习爱自己。

你好。你说你在妈妈这里一直受的是精神上的创伤,可你的妈妈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你妈妈是十分的不理解你。从我第三者的角度看向你和妈妈的关系,我好像看到了两个人都是孩子的角色,在争夺对方的爱和理解。就像两个溺水的人在水里挣扎,都渴望被拯救,但两个人都没有拯救对方的能力,甚至都没有拯救自己的能力。你有一颗伤痕累累却依然炽热的心。19岁的你承受了太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重量,但是你正努力把这份痛苦转化为对他人的温柔。这种自我救赎的方式非常像勇敢的拯救者,你或许是为了证明你的能力。其实每个人本身就都有各自的能力,不需要向他人去证明,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有能力的,我们本身也是有价值的。从你做过的一些事情,看你确实是个有一定实力的人,不必再用其他事情去证明。你提到探访留守儿童,你深知他们的苦,你有一颗悲悯之心。可是这就像救生员救溺水的人一样,你没有完全具备救生员的拯救能力时无法救人,救人不能只凭满腔的热情。但你可以做的是,收集资料准备开设"青少年心理自救指南"专栏,制作短视频讲解"如何识别情绪虐待"等等。你母亲那句"养到18岁就很好了"反映的是她本人在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也是有创伤的。只不过她的创伤,可能需要其他有能力人的救治。你是她的儿子,你也才只有19岁,你几乎不可能有能力站在妈妈的角度,来理解、同情、拯救妈妈,你也不可能带着自己的创伤来拯救其他和你特别类似的人,你或许最先该拯救的是自己。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先修补自己的“船”,而不是急着去救别人。你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两艘漏水的船不断碰撞,双方都伤痕累累,却都渴望被理解。要改善这种冲突,需要从‌“停止互相伤害”‌开始,逐步建立‌“有限度的和解”‌。你的需求‌是渴望被理解、认可、关心。但是妈妈的反应‌是否定、指责、诉苦(“你爸生病,我脚痛”),母子沟通变冲突,甚至升级为动手。今后请你在还十分理智,没有崩溃的时候,当妈妈的情绪爆发太激烈,可以‌暂时离开现场‌(比如去散步、听音乐),等双方冷静后再交流。这不是逃避,而是‌避免在情绪最激烈时说出伤人的话‌,使冲突升级。接受“妈妈可能永远不会完全理解我”‌,其实这是最艰难的一步,但也是‌减少痛苦的关键‌。妈妈她可能真的‌没有能力‌去理解“心理创伤”“情感需求”这些概念。她的世界观可能是:“吃饱穿暖=尽到责任”“诉苦=关心”。期待她突然变成“理想中的妈妈”,只会让你更失望。‌可以尝试承认“妈妈可能永远无法给我想要的理解”,但‌不因此否定自己的需求‌。你或许可以从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取你的期待。这样想不意味着要原谅伤害‌。“和解”不是亲密无间,而是减少互相伤害。‌“成长”不是立刻变强大,而是先学会照顾自己。‌当多少人都在教你要‘孝顺’却没人教妈妈如何爱你时,你当然可以愤怒。愤怒不是‘不懂事’,而是你的心在拼命保护那个曾经无助的小孩。19岁的你本来就不该是救生员,你连自己的救生衣都还在缝补。那些‘应该理解父母’的愧疚感,其实是别人强塞给你的枷锁。你从来没被理解过,你想要就是从没得到过的尊重和理解,这很正当。当妈妈说‘哪个父母不爱孩子’时,其实是否定了你真实的痛。‌你的感受不需要她的认证才成立,那痛是你真实的感受。既然无法从妈妈那里获得理解,我们可以一起做“重新养育自己”事‌。当妈妈的话又让你窒息时,立刻打开手机里你最喜欢的治愈系歌曲,这不是为了妈妈或他人好,而是为了自己过的自洽。你真正渴望的或许不是“和妈妈和解”,而是‌“和曾经不被理解的自己和解”‌。那个小时候被忽视的孩子,那个被要求“懂事”的少年,那个现在依然在冲突中挣扎的19岁的你。都说中国家庭孩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可能等不到,但我们会自己给自己。我们会学习养育自己,学习接纳自己,学习理解自己,学习爱自己。

7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题主的文字很让人心疼,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理解的基础是共情或者互相尊重,如果一个条件都没达到我们是很难滋生出理解和共情的,这并不是题主冷漠,而是题主没有从家庭收获到类似的反馈。从题主来说:题主一直处在被妈妈否定的状态,其实很容易医生孤独和自卑感,从而在与父母的沟通里形成刻板印象,从而导致内耗和反抗。题主会共情别人,其实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才想给别人撑伞,这与题主口中的妈妈觉得题主不理解自己,其实不冲突。题主其实会对抗妈妈,一方面或许是妈妈的否定让题主想要向妈妈证明自己,一方面或许也是想让妈妈看到和关心自己。从妈妈来说:其实题主是第一次当孩子,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她也没有科学的照顾经验,更多的是沿用自己被教育长大的方式照顾题主,这不是题主的错,妈妈或许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之伤。妈妈不想让题主揽事,一方面或许自己从小一直这么被妈妈教育,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怕题主遇到危险。在题主提出关心别人的设想时,妈妈会觉得题主应该先关心自己,或许是因为不光题主想要被父母关爱,父母也期待题主关心自己,但是由于表达和立场差异,所以导致彼此心结加深。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值得今天都没有被普及,父母又忙于生计,可能更不会知道如何照顾孩子,这或许不是谁的错,也有生活的无奈。年轻的我们想改变世界,但是年纪大的父母或许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她可能也理解不了题主的追求,所以有「代沟」这个词。[改变之道]试着心平气和的告诉妈妈你的需求,比如直接告诉妈妈,我想你支持我,夸夸我,或者对我说一句什么话,可能会让妈妈更容易理解和配合。试着看到父母原生家庭的创伤,当我们换个视角去看问题,或许会更加释然和豁达,减少负面情绪。试着降低对父母的期待,他们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做不到科学育儿,题主或许可以试着重新再科学的养育一次内心的小孩,抱抱ta。告诉自己,父母只能影响我们到20多岁,我们往后余生都要活在原生家庭之伤吗?还是可以给过去翻篇,开始新的生活。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和对他人态度的不同,是因为被对待的方式和处理关系的出发点不同,或许会让题主感觉没那么拧巴。推荐阅读《共情的力量》,《不原谅也没关系》。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题主的文字很让人心疼,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理解的基础是共情或者互相尊重,如果一个条件都没达到我们是很难滋生出理解和共情的,这并不是题主冷漠,而是题主没有从家庭收获到类似的反馈。从题主来说:题主一直处在被妈妈否定的状态,其实很容易医生孤独和自卑感,从而在与父母的沟通里形成刻板印象,从而导致内耗和反抗。题主会共情别人,其实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才想给别人撑伞,这与题主口中的妈妈觉得题主不理解自己,其实不冲突。题主其实会对抗妈妈,一方面或许是妈妈的否定让题主想要向妈妈证明自己,一方面或许也是想让妈妈看到和关心自己。从妈妈来说:其实题主是第一次当孩子,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她也没有科学的照顾经验,更多的是沿用自己被教育长大的方式照顾题主,这不是题主的错,妈妈或许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之伤。妈妈不想让题主揽事,一方面或许自己从小一直这么被妈妈教育,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怕题主遇到危险。在题主提出关心别人的设想时,妈妈会觉得题主应该先关心自己,或许是因为不光题主想要被父母关爱,父母也期待题主关心自己,但是由于表达和立场差异,所以导致彼此心结加深。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值得今天都没有被普及,父母又忙于生计,可能更不会知道如何照顾孩子,这或许不是谁的错,也有生活的无奈。年轻的我们想改变世界,但是年纪大的父母或许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她可能也理解不了题主的追求,所以有「代沟」这个词。[改变之道]试着心平气和的告诉妈妈你的需求,比如直接告诉妈妈,我想你支持我,夸夸我,或者对我说一句什么话,可能会让妈妈更容易理解和配合。试着看到父母原生家庭的创伤,当我们换个视角去看问题,或许会更加释然和豁达,减少负面情绪。试着降低对父母的期待,他们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做不到科学育儿,题主或许可以试着重新再科学的养育一次内心的小孩,抱抱ta。告诉自己,父母只能影响我们到20多岁,我们往后余生都要活在原生家庭之伤吗?还是可以给过去翻篇,开始新的生活。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和对他人态度的不同,是因为被对待的方式和处理关系的出发点不同,或许会让题主感觉没那么拧巴。推荐阅读《共情的力量》,《不原谅也没关系》。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能够感受到,我们心里那股像被乱线缠住的委屈和挣扎呢,就像明明自己浑身是伤,却还想给别人包扎,可最亲近的人不仅不理解,反而拽住你说“别多管闲事”,这种不被看见的痛,真的太难受了。而且,我们从小到大没被妈妈理解过,现在想关心留守儿童却被指责“不帮家里”,那种“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伞”的心意被否定,换谁都会觉得憋得慌吧。其实,你对留守儿童的感同身受,恰恰是你经历里最珍贵的部分啊。就像你说的“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伞”,那些被孤立、不被认可的时刻,让你比别人更懂“不被理解”的滋味,所以才会想创办免费心理咨询室,想当网络劝生者,这不是假慈善,是你在用自己的方式把痛苦转化成善意~但你现在卡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上,想做好事,却被家庭绊住了脚。妈妈说“你爸鼻咽癌晚期,我脚痛”,这话像针一样扎在你心上,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可你有没有想过,妈妈的指责背后,可能藏着她自己的焦虑和无力感?她也许不懂怎么表达“我需要你”,只能用“你不关心我们”来引起注意。就像你被骂时想求安慰,妈妈却骂你“惹事”,不是她真的冷漠,可能是她也没学会怎么处理情绪,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推开“麻烦”~而且,我们说“学习能力差,只会理论不会实践”,其实这太正常了呀。就像厨师学切菜,一开始肯定炒不好菜,但至少你已经拿起刀了,考了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这已经比很多停留在“想想”的人强多了。同时呢,我们可以试着从小事开始实践,比如在网上加入留守儿童帮扶群,先做线上陪伴。或者在日结工作之余,给附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当志愿者,哪怕只是整理资料,也能慢慢积累经验。我有个朋友学社工专业,一开始也怕做不好,后来跟着团队去乡村小学做活动,发现“真诚倾听”比理论知识更重要,你已经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了,这就是最好的实践基础呀。而关于和妈妈的冲突,或许可以试试“非暴力沟通”,不说“你从不理解我”,而是说“妈,上次我被骂时你说我惹事,我其实特别希望你能抱抱我说‘没事’,就像我现在想帮那些孩子,是因为我知道没人帮的滋味有多难受”。如果她还是指责你,也别急着吵架,可以说“我知道爸爸生病、你脚痛,我也想帮忙,但我现在能力有限,等我攒够经验赚了钱,一定能同时顾好家里和公益”。有时候父母需要看到“你有规划”,才会慢慢放下焦虑。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只是你的方式更特别。其实你已经在创造价值了,你愿意花时间听留守儿童的心事,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你不是孤单的”,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就是价值感的来源。至于妈妈的否定,或许可以在心里给她留一个位置,但别让她的话定义你,就像你知道地沟油有害,不会因为妈妈说“别惹事”就不管一样,你心里的善意和坚持,才是最该被认可的呀~最后想说,你才19岁,能一边打工一边考证,还想着帮助别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原生家庭的伤不是你的错,你也不用急着“原谅”或“对抗”,先照顾好自己,再慢慢靠近梦想。就像你想为留守儿童撑伞,首先得让自己站在伞下不被雨淋,等你攒够了能力和底气,妈妈也许会慢慢看到你的真心,而那些被你帮助的孩子,也会用他们的笑容告诉你,你做的事,真的很有意义~

题主你好~能够感受到,我们心里那股像被乱线缠住的委屈和挣扎呢,就像明明自己浑身是伤,却还想给别人包扎,可最亲近的人不仅不理解,反而拽住你说“别多管闲事”,这种不被看见的痛,真的太难受了。而且,我们从小到大没被妈妈理解过,现在想关心留守儿童却被指责“不帮家里”,那种“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伞”的心意被否定,换谁都会觉得憋得慌吧。其实,你对留守儿童的感同身受,恰恰是你经历里最珍贵的部分啊。就像你说的“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伞”,那些被孤立、不被认可的时刻,让你比别人更懂“不被理解”的滋味,所以才会想创办免费心理咨询室,想当网络劝生者,这不是假慈善,是你在用自己的方式把痛苦转化成善意~但你现在卡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上,想做好事,却被家庭绊住了脚。妈妈说“你爸鼻咽癌晚期,我脚痛”,这话像针一样扎在你心上,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可你有没有想过,妈妈的指责背后,可能藏着她自己的焦虑和无力感?她也许不懂怎么表达“我需要你”,只能用“你不关心我们”来引起注意。就像你被骂时想求安慰,妈妈却骂你“惹事”,不是她真的冷漠,可能是她也没学会怎么处理情绪,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推开“麻烦”~而且,我们说“学习能力差,只会理论不会实践”,其实这太正常了呀。就像厨师学切菜,一开始肯定炒不好菜,但至少你已经拿起刀了,考了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这已经比很多停留在“想想”的人强多了。同时呢,我们可以试着从小事开始实践,比如在网上加入留守儿童帮扶群,先做线上陪伴。或者在日结工作之余,给附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当志愿者,哪怕只是整理资料,也能慢慢积累经验。我有个朋友学社工专业,一开始也怕做不好,后来跟着团队去乡村小学做活动,发现“真诚倾听”比理论知识更重要,你已经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了,这就是最好的实践基础呀。而关于和妈妈的冲突,或许可以试试“非暴力沟通”,不说“你从不理解我”,而是说“妈,上次我被骂时你说我惹事,我其实特别希望你能抱抱我说‘没事’,就像我现在想帮那些孩子,是因为我知道没人帮的滋味有多难受”。如果她还是指责你,也别急着吵架,可以说“我知道爸爸生病、你脚痛,我也想帮忙,但我现在能力有限,等我攒够经验赚了钱,一定能同时顾好家里和公益”。有时候父母需要看到“你有规划”,才会慢慢放下焦虑。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只是你的方式更特别。其实你已经在创造价值了,你愿意花时间听留守儿童的心事,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你不是孤单的”,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就是价值感的来源。至于妈妈的否定,或许可以在心里给她留一个位置,但别让她的话定义你,就像你知道地沟油有害,不会因为妈妈说“别惹事”就不管一样,你心里的善意和坚持,才是最该被认可的呀~最后想说,你才19岁,能一边打工一边考证,还想着帮助别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原生家庭的伤不是你的错,你也不用急着“原谅”或“对抗”,先照顾好自己,再慢慢靠近梦想。就像你想为留守儿童撑伞,首先得让自己站在伞下不被雨淋,等你攒够了能力和底气,妈妈也许会慢慢看到你的真心,而那些被你帮助的孩子,也会用他们的笑容告诉你,你做的事,真的很有意义~

4
1
分享
题主你好,看了你问题我的第一感受是佩服和惊讶。佩服你在19岁的年纪已经有如此的志向和行动力,你想要免费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你这么年轻就学习考证去靠近你想要实现的这个目标,你真的好棒呀!我自问在你这个年纪我一定做不到。对于你心里感受到的困扰和伤感我能理解,也非常认同你想要得到家人认可和支持的心。虽然目前这一切实现起来很难,但是你的这个想法完全没有问题。我记得看过一个说法,就是每个人生来都是渴望爱的。所以你希望妈妈支持和认可就是一种对爱的渴望。针对你现在遇到的困扰以及和妈妈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在回答的作者中53赫兹这位答主的回复我非常认同,我觉得你可以仔细阅读一下这条回答。其中想再说一下的就是关于对妈妈给你带来的创伤。不论这个创伤如何深如何折磨着现在的你,都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重要而可贵的生命,值得被爱值得温柔以待。或许你妈妈有自己的心理议题没有解决,所以她无法给你想要的温暖和支持,但这都不是你的问题,你的正确的坚持都是有价值的。比如网上被人骂了我打平台举报热线举报,敢于反抗歪风邪气的行为;再比如打击楼下疑似地沟油的事件,为了他人不畏艰难。这些都充分说明你有良善之心,且有博爱之力量,不是只顾自己。所以,即使目前为止你都没有得到妈妈的认可和支持,也不要否定自己,不要因为这些来自家庭的创伤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要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查,你能考取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这就足以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多么可贵。这不仅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更体现了你的坚毅和执行力。有很多人受到了校园霸凌,同学孤立和排挤,缺未必有你这样去帮助和你一样受苦的同龄人的目标,更别说做到去付诸行动去考证学习相关的知识,这其中的努力和付出只有你自己知道是耗费了你多少时间和力气的。你内心的力量真的很有光,很触动我!另外我想要说的一点就是关于你想要去做的日结的工作,从你的描述我没有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工作的情况,但是要熬夜到12点而且你需要打车回家,从这两个情况上来看,这个工作于你不是很有利。第一,熬夜到12点或许对你来说觉得没有问题,但是你这么年轻就开始亏空你的身体来熬夜不利于你的身体健康,你要知道去完成一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健康的身体,如果你很年轻就熬坏了身体,那将来你想要长期实现帮助青少年的目标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如果做了这个工作打车的费用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压力,你希望得到妈妈的支持,但是目前看来不可能实现。而且你有提到你的爸爸是鼻咽癌晚期,你的妈妈有脚疼的问题,想来这些现实的情况也对你的整个家庭有相当的经济压力。鉴于这些情况,我如果是你,我会考虑再找找其他工作,找到一个与现实情况冲突更小,效益可以更高的工作。最后想说,非常支持你创办全国免费心理咨询室的想法,只要你有梦想你的人生会有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强调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传递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积极人生态度。想分享这句话与你共勉,慢慢来,一步一步走向你的目标,就像你已经考了证书,这就是你在迈出你的步子。加油!

题主你好,看了你问题我的第一感受是佩服和惊讶。佩服你在19岁的年纪已经有如此的志向和行动力,你想要免费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你这么年轻就学习考证去靠近你想要实现的这个目标,你真的好棒呀!我自问在你这个年纪我一定做不到。对于你心里感受到的困扰和伤感我能理解,也非常认同你想要得到家人认可和支持的心。虽然目前这一切实现起来很难,但是你的这个想法完全没有问题。我记得看过一个说法,就是每个人生来都是渴望爱的。所以你希望妈妈支持和认可就是一种对爱的渴望。针对你现在遇到的困扰以及和妈妈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在回答的作者中53赫兹这位答主的回复我非常认同,我觉得你可以仔细阅读一下这条回答。其中想再说一下的就是关于对妈妈给你带来的创伤。不论这个创伤如何深如何折磨着现在的你,都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重要而可贵的生命,值得被爱值得温柔以待。或许你妈妈有自己的心理议题没有解决,所以她无法给你想要的温暖和支持,但这都不是你的问题,你的正确的坚持都是有价值的。比如网上被人骂了我打平台举报热线举报,敢于反抗歪风邪气的行为;再比如打击楼下疑似地沟油的事件,为了他人不畏艰难。这些都充分说明你有良善之心,且有博爱之力量,不是只顾自己。所以,即使目前为止你都没有得到妈妈的认可和支持,也不要否定自己,不要因为这些来自家庭的创伤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要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查,你能考取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这就足以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多么可贵。这不仅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更体现了你的坚毅和执行力。有很多人受到了校园霸凌,同学孤立和排挤,缺未必有你这样去帮助和你一样受苦的同龄人的目标,更别说做到去付诸行动去考证学习相关的知识,这其中的努力和付出只有你自己知道是耗费了你多少时间和力气的。你内心的力量真的很有光,很触动我!另外我想要说的一点就是关于你想要去做的日结的工作,从你的描述我没有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工作的情况,但是要熬夜到12点而且你需要打车回家,从这两个情况上来看,这个工作于你不是很有利。第一,熬夜到12点或许对你来说觉得没有问题,但是你这么年轻就开始亏空你的身体来熬夜不利于你的身体健康,你要知道去完成一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健康的身体,如果你很年轻就熬坏了身体,那将来你想要长期实现帮助青少年的目标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如果做了这个工作打车的费用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压力,你希望得到妈妈的支持,但是目前看来不可能实现。而且你有提到你的爸爸是鼻咽癌晚期,你的妈妈有脚疼的问题,想来这些现实的情况也对你的整个家庭有相当的经济压力。鉴于这些情况,我如果是你,我会考虑再找找其他工作,找到一个与现实情况冲突更小,效益可以更高的工作。最后想说,非常支持你创办全国免费心理咨询室的想法,只要你有梦想你的人生会有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强调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传递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积极人生态度。想分享这句话与你共勉,慢慢来,一步一步走向你的目标,就像你已经考了证书,这就是你在迈出你的步子。加油!

2
评论
分享
  • 高三妹妹焦虑厌学,拒绝看病吃药沟通,想休学,怎么办
    2回答 · 2025.10.08 20:54:47
  • 我是松,三女一子家庭,中秋节晚,爸爸叔叔的暴力殴打
    3回答 · 2025.10.08 09:26:37
  • 17,上完初三我爸就不给我上技校了,针对性地针对我
    1回答 · 2025.10.07 10:27:13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