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情绪感知是我们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也是情商的一种体现。陈婕君老师在《可塑的我》中写道:很多人无法处理事情或情绪,是因为他们将感受、情绪和想法这三者混为一谈。感受是什么?是人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的一些生理性的、生物性的反应。比如说,有人用针扎你,你感觉疼,这是感受;冬天北风吹来,你感觉冷,这也是感受。感受不仅包含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也包含对自己内在刺激的反应。就如题主所写,没有人关心我,在意我…情绪是什么?是人们对感受的反应。比如说,周围的环境很热使得手心出汗,心跳加速,情绪就是当自己身体很热心跳加速时感到的烦躁或兴奋。情绪和感受一般会通过神经系统的周围神经系统做出反应,而同样的感受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就如题主所写,压力好大,焦虑抑郁…想法是什么?是一个人怎样理解、解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因为涉及理解和解释,所以想法一般不产生在周围神经系统,而产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出现想法跟情绪感受之间并不能一一对应,或者说他们之间产生一些扭曲。就如题主所写,大家都把我当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一点都不像是家人…接下来我们重新梳理这个过程,看看能否在理解自己情感变化的过程,进而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来解决这个情绪感知的问题。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家人都是火上浇油,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嫌弃?因为我不是超人,我也有困难,我也需要休息…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忽视?因为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我也需要关心和帮助…或许我们在那一刻很委屈,很无助?因为我不在万不得已是不会开口的…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想到自己是超人,是自己内心什么需求?如果此刻无助和委屈可以说话,ta会向自己如何表达和诉说?当我稍微发点火,遭到家人的责怼和怪罪,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指责?因为我也是人,我也有脾气,我也有不开心…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利用?因为大家都可以找我吐槽,好像我就是为了取悦他们…或许我们在那一刻很疲惫,很愤怒?因为我压力很大,我生病还一直工作…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不允许自己停下来,不允许自己有退路,是自己内心什么需求?如果此刻愤怒和疲惫可以说话,ta会向自己如何表达和诉说?所以,感受、情绪和想法,实际上是神经系统和大脑对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协调顺畅使得自己内心平静。心理学上说道,你内心的纠结是一种因期待而引发的情绪。然而期待不能实现就去否定这个期待,那就类似于“酸葡萄”的故事,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防御。心理学上还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当我们感受到痛苦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便会做出防御。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让自己可以更少面对焦虑和烦躁,同时也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归结为是对方造成的。都说真正的“原谅”是彻底接纳,在无意识层面,你不能面对的一个因素,可能就是你没有真正原谅自己,你的许多愤恨看起来朝向家人,其实是指向自己。所以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当然我们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认知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建构自我评估系统,当你拥有稳定的内核,就会从容地面对生活。推荐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情绪感知是我们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也是情商的一种体现。陈婕君老师在《可塑的我》中写道:很多人无法处理事情或情绪,是因为他们将感受、情绪和想法这三者混为一谈。感受是什么?是人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的一些生理性的、生物性的反应。比如说,有人用针扎你,你感觉疼,这是感受;冬天北风吹来,你感觉冷,这也是感受。感受不仅包含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也包含对自己内在刺激的反应。就如题主所写,没有人关心我,在意我…情绪是什么?是人们对感受的反应。比如说,周围的环境很热使得手心出汗,心跳加速,情绪就是当自己身体很热心跳加速时感到的烦躁或兴奋。情绪和感受一般会通过神经系统的周围神经系统做出反应,而同样的感受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就如题主所写,压力好大,焦虑抑郁…想法是什么?是一个人怎样理解、解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因为涉及理解和解释,所以想法一般不产生在周围神经系统,而产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出现想法跟情绪感受之间并不能一一对应,或者说他们之间产生一些扭曲。就如题主所写,大家都把我当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一点都不像是家人…接下来我们重新梳理这个过程,看看能否在理解自己情感变化的过程,进而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来解决这个情绪感知的问题。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家人都是火上浇油,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嫌弃?因为我不是超人,我也有困难,我也需要休息…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忽视?因为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我也需要关心和帮助…或许我们在那一刻很委屈,很无助?因为我不在万不得已是不会开口的…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想到自己是超人,是自己内心什么需求?如果此刻无助和委屈可以说话,ta会向自己如何表达和诉说?当我稍微发点火,遭到家人的责怼和怪罪,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指责?因为我也是人,我也有脾气,我也有不开心…或许我们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利用?因为大家都可以找我吐槽,好像我就是为了取悦他们…或许我们在那一刻很疲惫,很愤怒?因为我压力很大,我生病还一直工作…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不允许自己停下来,不允许自己有退路,是自己内心什么需求?如果此刻愤怒和疲惫可以说话,ta会向自己如何表达和诉说?所以,感受、情绪和想法,实际上是神经系统和大脑对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协调顺畅使得自己内心平静。心理学上说道,你内心的纠结是一种因期待而引发的情绪。然而期待不能实现就去否定这个期待,那就类似于“酸葡萄”的故事,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防御。心理学上还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当我们感受到痛苦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便会做出防御。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让自己可以更少面对焦虑和烦躁,同时也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归结为是对方造成的。都说真正的“原谅”是彻底接纳,在无意识层面,你不能面对的一个因素,可能就是你没有真正原谅自己,你的许多愤恨看起来朝向家人,其实是指向自己。所以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当然我们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认知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建构自我评估系统,当你拥有稳定的内核,就会从容地面对生活。推荐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