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遗症:习得性无助,怎么瓦解?如何认知重建呢?

无知者
#恐慌无助
经历过复杂性情感创伤,衍生出一种习得性无助,甚至还是选择性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感进入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认知障碍(PTSD),应该怎么认知重建呢?

经历过复杂性情感创伤,衍生出一种习得性无助,甚至还是选择性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感进入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认知障碍(PTSD),应该怎么认知重建呢?

214阅读
·2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的描述和困扰,你提到了“习得性无助”,我想到了其实还有“习得性乐观”,创伤会让我们陷入这种无助的重复循环里,但幸运的是,我们人类具有神经可塑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习得乐观”,疗愈创伤。而你想要知道如何认知重建,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习得性乐观的角度来借鉴赛利格曼教授提出的建立乐观的方式,另外,除了认知重建,或许提升前额叶功能以及学会放松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想到的:关于认知重建,我想到了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教授提出的“乐观思维”。“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其实也是赛利格曼教授提出来的,当他发现无助是习得的,反过来,他也发现,其实乐观也是可以习得的。就像在习得性无助实验中的狗狗,当它们因为过往的创伤不再觉得自己可以逃出笼子(因为它们习惯性地会觉得一旦自己试图逃离,就会被电击,但那时其实不再有危险,而且笼子的门也是敞开的),实验人员通过将它们安全顺利地拖出笼子,让它们真切地体会到其实它们是可以出去的,而且是安全的,渐渐地,它们就习得了这种能力,可以自己出去了。人也是一样,经历过创伤的我们会有很多消极的信念,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悲观的解释风格,而要想习得乐观,我们就需要去培养自己的积极的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永久性指的是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普遍性指的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指的是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一般来说,习得性无助的人喜欢采用悲观的解释风格,也就是将失败归为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无力和无助的悲观情绪,从而在行为上也就会变得无助;而如果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会采用积极的解释风格,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解释为困境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是有特殊的原因的(而不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会看到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其他人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也会和自己一样有类似的情绪、感受和反应等等。推荐你看《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学习如何去帮助自己建立起乐观思维,习得乐观,重建认知。2.关于创伤的处理,结合我自己的体验,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方面进行调节。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身体从未忘记》,主要讲解的就是关于创伤的内容,里面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创伤会带来的生理层面的影响,也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比如通过EMDR(眼动脱敏疗法)就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个部分另外再推荐给你一本书:《让往事随风而逝》,我就是跟随这本书的共读(在咱们壹心理读书会里就有),疗愈了一个最原始的早期创伤,让我轻松了不少。《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里提到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升我们前额叶功能的方法,主要就是坚持正念,而正念分为正式练习和非正式练习,正式练习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正念冥想,非正式练习就是指一种正念的生活方式,比如正念吃饭、正念运动、正念行走等等,也就是用正念的方式生活,说白了就是尽量让自己活在当下,通过自己的身体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让自己锚定在当下,书中有提到,长期练习正念,可以有效提升我们前额叶的功能,而前额功能的提升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以及降低杏仁核的活跃程度,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因为外界的一些刺激而有过大的情绪反应,可以更加地理智、冷静和智慧地去处理问题。另外一类就是我们要学会帮助自己的身体放松,创伤让我们的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有时候一点点的问题都会被放得很大,因为我们的神经是紧绷的,虽然实际上没有那么危险,但我们会感到特别害怕,如果我们可以去练习放松,比如当自己觉察到创伤重现的时候,可以通过关注呼吸的方式,深呼吸几分钟,同时暗示自己放松,渐渐地,我们的副交感神经就会被激活,让身心最终可以达到一种更加平衡的状态。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抚触自己的身体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放松,或者通过蝴蝶拍的方式(双手交叉放在肩膀上,轻拍自己)等方法来帮助自己感到安全。其实,在安全的咨访关系中也可以疗愈创伤,尤其是那些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咨询师,因为我们在咨询关系中是安全的,当我们暴露出自己的脆弱和无助的时候,咨询师可以稳稳地接住自己,并且还会给到我们温暖和关爱,这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积极的体验会化成新的力量,助力我们获得内在的成长。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的描述和困扰,你提到了“习得性无助”,我想到了其实还有“习得性乐观”,创伤会让我们陷入这种无助的重复循环里,但幸运的是,我们人类具有神经可塑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习得乐观”,疗愈创伤。而你想要知道如何认知重建,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习得性乐观的角度来借鉴赛利格曼教授提出的建立乐观的方式,另外,除了认知重建,或许提升前额叶功能以及学会放松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想到的:关于认知重建,我想到了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教授提出的“乐观思维”。“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其实也是赛利格曼教授提出来的,当他发现无助是习得的,反过来,他也发现,其实乐观也是可以习得的。就像在习得性无助实验中的狗狗,当它们因为过往的创伤不再觉得自己可以逃出笼子(因为它们习惯性地会觉得一旦自己试图逃离,就会被电击,但那时其实不再有危险,而且笼子的门也是敞开的),实验人员通过将它们安全顺利地拖出笼子,让它们真切地体会到其实它们是可以出去的,而且是安全的,渐渐地,它们就习得了这种能力,可以自己出去了。人也是一样,经历过创伤的我们会有很多消极的信念,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悲观的解释风格,而要想习得乐观,我们就需要去培养自己的积极的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永久性指的是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普遍性指的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指的是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一般来说,习得性无助的人喜欢采用悲观的解释风格,也就是将失败归为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无力和无助的悲观情绪,从而在行为上也就会变得无助;而如果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会采用积极的解释风格,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解释为困境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是有特殊的原因的(而不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会看到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其他人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也会和自己一样有类似的情绪、感受和反应等等。推荐你看《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学习如何去帮助自己建立起乐观思维,习得乐观,重建认知。2.关于创伤的处理,结合我自己的体验,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方面进行调节。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身体从未忘记》,主要讲解的就是关于创伤的内容,里面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创伤会带来的生理层面的影响,也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比如通过EMDR(眼动脱敏疗法)就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个部分另外再推荐给你一本书:《让往事随风而逝》,我就是跟随这本书的共读(在咱们壹心理读书会里就有),疗愈了一个最原始的早期创伤,让我轻松了不少。《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里提到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升我们前额叶功能的方法,主要就是坚持正念,而正念分为正式练习和非正式练习,正式练习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正念冥想,非正式练习就是指一种正念的生活方式,比如正念吃饭、正念运动、正念行走等等,也就是用正念的方式生活,说白了就是尽量让自己活在当下,通过自己的身体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让自己锚定在当下,书中有提到,长期练习正念,可以有效提升我们前额叶的功能,而前额功能的提升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以及降低杏仁核的活跃程度,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因为外界的一些刺激而有过大的情绪反应,可以更加地理智、冷静和智慧地去处理问题。另外一类就是我们要学会帮助自己的身体放松,创伤让我们的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有时候一点点的问题都会被放得很大,因为我们的神经是紧绷的,虽然实际上没有那么危险,但我们会感到特别害怕,如果我们可以去练习放松,比如当自己觉察到创伤重现的时候,可以通过关注呼吸的方式,深呼吸几分钟,同时暗示自己放松,渐渐地,我们的副交感神经就会被激活,让身心最终可以达到一种更加平衡的状态。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抚触自己的身体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放松,或者通过蝴蝶拍的方式(双手交叉放在肩膀上,轻拍自己)等方法来帮助自己感到安全。其实,在安全的咨访关系中也可以疗愈创伤,尤其是那些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咨询师,因为我们在咨询关系中是安全的,当我们暴露出自己的脆弱和无助的时候,咨询师可以稳稳地接住自己,并且还会给到我们温暖和关爱,这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积极的体验会化成新的力量,助力我们获得内在的成长。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7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如果说普通人的痛苦承受阈值是10,那么习得性无助的人呢,他痛苦的承受阈值可能会高达60或80。在普通人的眼里,一些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比如说自己的想法总被亲近的人反驳,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从来都是被挑剔被否定,但是在习得性无助的人那里,这些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无论身边人是忽视又或者不尊重自己,这些普通的伤害都已经刺痛不到我们了。其实这不是在忍,而是已经习惯了被伤害了。在我们的认知里,不被尊重是常态,直到看到其他人的生活,才开始意识到,人是可以做自己的选择的。但是很致命的一点就是长期习得性无助的人,会吞噬掉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当一个人长时间接受的都是大量的负面信息和反馈,他就失去了对自己的认知,然后整个人处在一种混沌无力的状态。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离开一段关系,又或者面对别人攻击的时候站出来去捍卫自己,但习得性无助的人没有力量去做这些反抗,只能用极度的压抑去换取暂时的安宁。而所有的压抑,最终都会转向内在的对自己的攻击。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没有力量不断压抑,又因为压抑愈发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就会更加没有力量离开一段错误的关系,于是只能被动无助的接受持续不断的伤害。我们在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一个人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而你经历过复杂的情感创伤,大概率也是在情感上面不断压抑自己,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当你在关系中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去寻求改变,一味的压抑自己牺牲自己的感受去委屈求全,等于说你给对方不断突破你底线的权利,这个除了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内耗之外,对你的关系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终还是会陷入到习得性无助。无论是和对方沟通你的感受,树立好自己的边界,又或者是看到自己的缺失,建立自我认同,这些行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你因为失望太多,所以习惯了沉默,过去让你沉默一时,却无法让你沉默一世,治愈的第一步是看见那个在黑暗中渴望被听见的自己,别让过去的无助囚禁未来的声音,别再沉默,你值得被听见!

题主你好,如果说普通人的痛苦承受阈值是10,那么习得性无助的人呢,他痛苦的承受阈值可能会高达60或80。在普通人的眼里,一些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比如说自己的想法总被亲近的人反驳,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从来都是被挑剔被否定,但是在习得性无助的人那里,这些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无论身边人是忽视又或者不尊重自己,这些普通的伤害都已经刺痛不到我们了。其实这不是在忍,而是已经习惯了被伤害了。在我们的认知里,不被尊重是常态,直到看到其他人的生活,才开始意识到,人是可以做自己的选择的。但是很致命的一点就是长期习得性无助的人,会吞噬掉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当一个人长时间接受的都是大量的负面信息和反馈,他就失去了对自己的认知,然后整个人处在一种混沌无力的状态。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离开一段关系,又或者面对别人攻击的时候站出来去捍卫自己,但习得性无助的人没有力量去做这些反抗,只能用极度的压抑去换取暂时的安宁。而所有的压抑,最终都会转向内在的对自己的攻击。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没有力量不断压抑,又因为压抑愈发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就会更加没有力量离开一段错误的关系,于是只能被动无助的接受持续不断的伤害。我们在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一个人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而你经历过复杂的情感创伤,大概率也是在情感上面不断压抑自己,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当你在关系中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去寻求改变,一味的压抑自己牺牲自己的感受去委屈求全,等于说你给对方不断突破你底线的权利,这个除了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内耗之外,对你的关系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终还是会陷入到习得性无助。无论是和对方沟通你的感受,树立好自己的边界,又或者是看到自己的缺失,建立自我认同,这些行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你因为失望太多,所以习惯了沉默,过去让你沉默一时,却无法让你沉默一世,治愈的第一步是看见那个在黑暗中渴望被听见的自己,别让过去的无助囚禁未来的声音,别再沉默,你值得被听见!

2
评论
分享
  • 刷到表姐晒娃的朋友圈,我突然有一连串奇怪的想法?
    1回答 · 2025.09.04 11:45:26
  • 我好焦虑,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明明我很努力了
    3回答 · 2025.09.02 22:40:58
  • 24岁,男面对老板辱骂,如何积极调控情绪,化解恨意
    2回答 · 2025.09.01 12:52:18

日常困惑交流中心

官方
1680人
#迷茫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很多困惑,相聚是缘,愿在这里我们可以温暖,一起成长

抑郁焦虑互助馆

官方
1259人
#抑郁
一个接纳所有情绪的团体,一个相互接纳抱持的温暖小组。本群分享任何小情绪,感到苦闷的时候,都可以来这里,无论是人际中的情绪,还是独自的落寞。

正念训练,改善情绪&睡眠

官方
2393人
#压力大
🧘每天10分钟=1个正念练习,本群专为学习正念课程的同学组建。 群内长期组织“正念共练”的打卡活动📝,还有每日心理学分享,每周聊天室供大家连麦交流📲 👇向下滑动了解《8天正念训练,摆脱情绪困扰》课程安排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