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焦虑时就吃东西,我强暴了食物?

匿名用户
#焦虑#暴食节食
当我焦虑的时候,最快缓解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吃东西。或者说不停的咀嚼食物可以缓解我的焦虑,哪怕我其实并没有感觉到饥渴。而且在我焦虑以前,我并不是一个爱吃的人。甚至我有时候对一个东西着迷会废寝忘食。我对食物的态度不仅说不上喜欢,而且讨厌吃饭还会让人发胖。有时候把所有食物当成一个让人发胖的罪魁祸首。所以我感觉焦虑的时候吃东西,其实是一种发泄,自己不仅可以强暴食物。还会怪它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美味诱人。

当我焦虑的时候,最快缓解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吃东西。或者说不停的咀嚼食物可以缓解我的焦虑,哪怕我其实并没有感觉到饥渴。而且在我焦虑以前,我并不是一个爱吃的人。甚至我有时候对一个东西着迷会废寝忘食。我对食物的态度不仅说不上喜欢,而且讨厌吃饭还会让人发胖。有时候把所有食物当成一个让人发胖的罪魁祸首。所以我感觉焦虑的时候吃东西,其实是一种发泄,自己不仅可以强暴食物。还会怪它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美味诱人。

108阅读
·7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其实你的觉察很棒,我读完你的描述似乎感受到你想对食物有一种掌控感,但好像反过来却被它们诱惑了。的确,通过吃东西真的是一种很快的能够缓解情绪的方式,因为吃东西能够特别快速地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产生多巴胺,让我们觉得很愉悦。虽然我们生理上没有觉得饥渴,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饥渴,如果我们有了觉察,你就会发现,之所以你之前有一个东西着迷不会对食物感兴趣,也是因为那个时候那个令你着迷的东西让你获得了奖赏,你就不需要通过食物来满足自己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正念饮食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区分什么是心理上的饥渴,什么是生理上的饥渴,当自己吃东西的时候可以保留一份觉察,真正与食物产生美好的链接,并且用更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饥渴,缓解情绪。正念饮食,首先需要从感觉的层面去与食物相遇,在这个过程中,放慢自己的速度,打开我们的消化器官,与食物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去酝酿,品尝,最后再身心合一地去享受面前的食物。在正念饮食之前,我们需要有四个方面的准备:1.态度上的准备。新鲜、好奇、开放。2.感官上的准备。开放所有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3.时间上的准备。延长我们的饮食速度,每一口至少嚼二十下。4.身体上的准备。身心合一地去享受食物。以前,食物匮乏的年代,身体会自然地去召唤食物,看到食物自然就会觉得新鲜、好奇和开放;而现代社会,食物过剩,营养过剩,导致身体和食物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关联变得非常模糊,中间增加了很多其他的方面。并不是会因为身体需要食物而吃,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吃,比如压力过大,想吃很多东西,不是因为身体饥饿,而是因为心理饥饿而吃。现在,我们吃饭的时候,那种饱足感没有了。我们可以通过“正念饮食”和“直觉饮食”来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饮食状态。针对现在的普遍的过于肥胖,大部分人认为需要通过节食和运动来减肥,但它的有效性只有40%,也就是对于60%的人来说是没有效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关于自律的问题,当你减肥不成功,是因为你不自律,你迈不开你的腿,管不住你的嘴,所以你就胖了,你就肥了,这就会让减肥失败的人越来越自责,认为都是自己的问题才会导致自己的肥胖。其实,自律应该是一个结果,有很多条件形成了之后就会形成你的自律性,它并不是一个过程,那如果把自律当成一个过程或条件,好像人人都可以自律的话,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长期坚持正念饮食的话,与常规节食一样有效。但是常规节食的手段,是阶段性有效,通过节食之后,过一段时间,有的人会报复性再去吃大量的食物。而节食的目的是为了减肥,当体重没有减轻就会特别焦虑,而减轻了会特别开心,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有头晕等症状。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减肥的模式都是不对的,只是说“正念饮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可以长期坚持的减肥方法。正念饮食,并不是要你敞开肚皮想吃多少吃多少,而是在你“想吃”和“需要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当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那是随心所欲地吃,如果是一个婴儿的话,他也是会有饱足感的,只是后面被成人给打破了。小孩刚刚出生那几年,给他喂奶,当他吃饱了,他就会闭着嘴巴,一口都不吃了。而有的大人喂孩子,会喂得特别特别饱,这就破坏了人的本能。其实,人是具备这样的本能的,身体和食物之间的信号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没有被打破,就可以很正常地饮食,不会特别地胖。要做到正念饮食,需要注意十个框架:杜绝节食的心态。尊重身体的饥饿感,当身体有这个信号的时候,要去识别它。学会和食物和平共处。挑战和食物的一些想法和信念。感受身体的饱腹感。寻找自身满意的食物。不要情绪性饮食。要尊重、接受自己的身体。要适度锻炼。不需要僵化进食,尊重自我健康的需求。(不用天天吃绿豆,吃红薯……)正念饮食的核心其实就是:尊重身体内部的这种饥饿感和饱腹感的生理线索,来决定进食的时间、种类和量(多少)。从正念的角度,我们可以在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有这三个方面的觉察:1.无条件地允许进食,对食物不要贴标签,食物没有好坏之分,感到饥饿时就吃想吃任何想吃的东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感到饱腹的时候,就停止进食。2.尊重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身体的需要而非情感的原因而进食。不是因为焦虑、抑郁、狂躁、空虚、寂寞、冷而进食,只是因为身体需要而已。心理的需要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来满足(倾诉、运动、阅读、书写、社交等等),而不是通过食物来满足。3.依赖内部的线索而进食(而不是外界的刺激和诱惑)。其实,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一样,对于饱胀感好像没有那么灵敏了,那么,饱胀感是怎么失效的?是因为我们自我效能感低,掌控感低,在我们自我不抑制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就会决定:我再不多吃点,我就很难活下去,所以我们就开始吃吃吃;当我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我们的情感链接不足的时候,比如我们的抚触感不足(人类是需要依恋、拥抱的),我们也需要食物来安慰自己;当我们自我能量不足的时候;当我们压力特别大,很焦虑的时候……所以,觉察就很重要了,区分真的饿了和心理上的饥饿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区分是真的饿了,还是因为心理上的饥饿呢?我们心理学研究会群组的特邀心理咨询师赵香梅老师推荐了一个方法:在家里,抱着一床被子在床上打滚,滚啊滚,打十几个滚儿,这个时候相当于是自己抱着自己,给自己情感抚触,如果滚完了之后,觉得自己很舒服了,不想吃了,那就说明你是需要情感抚触,并不是真的饿了;如果你打完滚之后,还是觉得饿,那就是真的饿了,就需要吃东西了。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其实你的觉察很棒,我读完你的描述似乎感受到你想对食物有一种掌控感,但好像反过来却被它们诱惑了。的确,通过吃东西真的是一种很快的能够缓解情绪的方式,因为吃东西能够特别快速地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产生多巴胺,让我们觉得很愉悦。虽然我们生理上没有觉得饥渴,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饥渴,如果我们有了觉察,你就会发现,之所以你之前有一个东西着迷不会对食物感兴趣,也是因为那个时候那个令你着迷的东西让你获得了奖赏,你就不需要通过食物来满足自己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正念饮食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区分什么是心理上的饥渴,什么是生理上的饥渴,当自己吃东西的时候可以保留一份觉察,真正与食物产生美好的链接,并且用更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饥渴,缓解情绪。正念饮食,首先需要从感觉的层面去与食物相遇,在这个过程中,放慢自己的速度,打开我们的消化器官,与食物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去酝酿,品尝,最后再身心合一地去享受面前的食物。在正念饮食之前,我们需要有四个方面的准备:1.态度上的准备。新鲜、好奇、开放。2.感官上的准备。开放所有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3.时间上的准备。延长我们的饮食速度,每一口至少嚼二十下。4.身体上的准备。身心合一地去享受食物。以前,食物匮乏的年代,身体会自然地去召唤食物,看到食物自然就会觉得新鲜、好奇和开放;而现代社会,食物过剩,营养过剩,导致身体和食物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关联变得非常模糊,中间增加了很多其他的方面。并不是会因为身体需要食物而吃,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吃,比如压力过大,想吃很多东西,不是因为身体饥饿,而是因为心理饥饿而吃。现在,我们吃饭的时候,那种饱足感没有了。我们可以通过“正念饮食”和“直觉饮食”来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饮食状态。针对现在的普遍的过于肥胖,大部分人认为需要通过节食和运动来减肥,但它的有效性只有40%,也就是对于60%的人来说是没有效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关于自律的问题,当你减肥不成功,是因为你不自律,你迈不开你的腿,管不住你的嘴,所以你就胖了,你就肥了,这就会让减肥失败的人越来越自责,认为都是自己的问题才会导致自己的肥胖。其实,自律应该是一个结果,有很多条件形成了之后就会形成你的自律性,它并不是一个过程,那如果把自律当成一个过程或条件,好像人人都可以自律的话,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长期坚持正念饮食的话,与常规节食一样有效。但是常规节食的手段,是阶段性有效,通过节食之后,过一段时间,有的人会报复性再去吃大量的食物。而节食的目的是为了减肥,当体重没有减轻就会特别焦虑,而减轻了会特别开心,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有头晕等症状。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减肥的模式都是不对的,只是说“正念饮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可以长期坚持的减肥方法。正念饮食,并不是要你敞开肚皮想吃多少吃多少,而是在你“想吃”和“需要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当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那是随心所欲地吃,如果是一个婴儿的话,他也是会有饱足感的,只是后面被成人给打破了。小孩刚刚出生那几年,给他喂奶,当他吃饱了,他就会闭着嘴巴,一口都不吃了。而有的大人喂孩子,会喂得特别特别饱,这就破坏了人的本能。其实,人是具备这样的本能的,身体和食物之间的信号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没有被打破,就可以很正常地饮食,不会特别地胖。要做到正念饮食,需要注意十个框架:杜绝节食的心态。尊重身体的饥饿感,当身体有这个信号的时候,要去识别它。学会和食物和平共处。挑战和食物的一些想法和信念。感受身体的饱腹感。寻找自身满意的食物。不要情绪性饮食。要尊重、接受自己的身体。要适度锻炼。不需要僵化进食,尊重自我健康的需求。(不用天天吃绿豆,吃红薯……)正念饮食的核心其实就是:尊重身体内部的这种饥饿感和饱腹感的生理线索,来决定进食的时间、种类和量(多少)。从正念的角度,我们可以在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有这三个方面的觉察:1.无条件地允许进食,对食物不要贴标签,食物没有好坏之分,感到饥饿时就吃想吃任何想吃的东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感到饱腹的时候,就停止进食。2.尊重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身体的需要而非情感的原因而进食。不是因为焦虑、抑郁、狂躁、空虚、寂寞、冷而进食,只是因为身体需要而已。心理的需要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来满足(倾诉、运动、阅读、书写、社交等等),而不是通过食物来满足。3.依赖内部的线索而进食(而不是外界的刺激和诱惑)。其实,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一样,对于饱胀感好像没有那么灵敏了,那么,饱胀感是怎么失效的?是因为我们自我效能感低,掌控感低,在我们自我不抑制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就会决定:我再不多吃点,我就很难活下去,所以我们就开始吃吃吃;当我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我们的情感链接不足的时候,比如我们的抚触感不足(人类是需要依恋、拥抱的),我们也需要食物来安慰自己;当我们自我能量不足的时候;当我们压力特别大,很焦虑的时候……所以,觉察就很重要了,区分真的饿了和心理上的饥饿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区分是真的饿了,还是因为心理上的饥饿呢?我们心理学研究会群组的特邀心理咨询师赵香梅老师推荐了一个方法:在家里,抱着一床被子在床上打滚,滚啊滚,打十几个滚儿,这个时候相当于是自己抱着自己,给自己情感抚触,如果滚完了之后,觉得自己很舒服了,不想吃了,那就说明你是需要情感抚触,并不是真的饿了;如果你打完滚之后,还是觉得饿,那就是真的饿了,就需要吃东西了。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6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焦虑时会想吃东西,这是正常的;因为焦虑会让你觉得失去了控制感。然而通过吃东西,你又会找回掌控感。这在心理学里有个词,叫“情绪化进食”。下次你再要吃东西拿起美食时,你可以问一下自己;自己到底为什么想吃东西,是因为有焦虑的情绪吗。但是其实焦虑的情绪也是有其他疏导的方法的,譬如:做冥想,做瑜伽。当你做冥想做瑜伽时,你需要自己的注意力很集中。那么,你就没有暇去想吃东西的事了。而且最好不要把吃的东西放在家里。因为不然你会想着焦虑时吃一点点没事,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这里吃一点那里吃一点;而导致自己发胖的。尽量不要把食物放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不然的话你一有焦虑情绪,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会想要一直吃东西。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焦虑时会想吃东西,这是正常的;因为焦虑会让你觉得失去了控制感。然而通过吃东西,你又会找回掌控感。这在心理学里有个词,叫“情绪化进食”。下次你再要吃东西拿起美食时,你可以问一下自己;自己到底为什么想吃东西,是因为有焦虑的情绪吗。但是其实焦虑的情绪也是有其他疏导的方法的,譬如:做冥想,做瑜伽。当你做冥想做瑜伽时,你需要自己的注意力很集中。那么,你就没有暇去想吃东西的事了。而且最好不要把吃的东西放在家里。因为不然你会想着焦虑时吃一点点没事,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这里吃一点那里吃一点;而导致自己发胖的。尽量不要把食物放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不然的话你一有焦虑情绪,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会想要一直吃东西。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2
评论
分享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冲突与无奈。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你的问题是:当我焦虑时就吃东西,我强暴了食物?当我焦虑的时候,最快缓解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吃东西。或者说不停的咀嚼食物可以缓解我的焦虑,哪怕我其实并没有感觉到饥渴。而且在我焦虑以前,我并不是一个爱吃的人。甚至我有时候对一个东西着迷会废寝忘食。我对食物的态度不仅说不上喜欢,而且讨厌吃饭还会让人发胖。有时候把所有食物当成一个让人发胖的罪魁祸首。所以我感觉焦虑的时候吃东西,其实是一种发泄,自己不仅可以强暴食物。还会怪它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美味诱人。你在焦虑时吃东西其实也是焦虑发泄一种,贪食症,这不是满足你胃口的需求,而是满足内心的需求,满足口欲期的欲望,那怎么去调整自己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呢?首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特征如何?你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关系如何?你在遇到冲突与矛盾时又是怎么去处理的?这是需要自我觉察与反思,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安全与稳定咨访关系里去探讨自己这些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内容,更好的了解自己,寻找到锚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接纳自己。你的优劣势是什么?你独立性强,思维逻辑清晰,有很好的自我觉察力,这都是你的优势也是自信的基础,但面对冲突你更多的压抑情绪,用行为去缓解焦虑(吃东西)也有些人会有购物欲,不断打扫卫生等等,这都是用行为去缓解内心的冲突,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局限性,学会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只有说出来才会被看到听到理解到,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三,学会爱自己。把对外的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的关注,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除了紧张忙碌学习工作之余去做一些让自己舒服与放松事情,比如学会倾诉,在家人或者好友那里表达出内心想法,倾听不同纬度反馈与理解,一起讨论,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升共情能力与沟通技巧,聆听音乐放松心情,适当运动释放压力,通过冥想正念感受当下等等多途径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当你完成自我同一性整合,就可以更好的处理内在冲突,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与稳定的自己。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关注自己,是可以顺利度过目前的状态,加油哦!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冲突与无奈。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你的问题是:当我焦虑时就吃东西,我强暴了食物?当我焦虑的时候,最快缓解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吃东西。或者说不停的咀嚼食物可以缓解我的焦虑,哪怕我其实并没有感觉到饥渴。而且在我焦虑以前,我并不是一个爱吃的人。甚至我有时候对一个东西着迷会废寝忘食。我对食物的态度不仅说不上喜欢,而且讨厌吃饭还会让人发胖。有时候把所有食物当成一个让人发胖的罪魁祸首。所以我感觉焦虑的时候吃东西,其实是一种发泄,自己不仅可以强暴食物。还会怪它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美味诱人。你在焦虑时吃东西其实也是焦虑发泄一种,贪食症,这不是满足你胃口的需求,而是满足内心的需求,满足口欲期的欲望,那怎么去调整自己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呢?首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特征如何?你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关系如何?你在遇到冲突与矛盾时又是怎么去处理的?这是需要自我觉察与反思,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安全与稳定咨访关系里去探讨自己这些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内容,更好的了解自己,寻找到锚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接纳自己。你的优劣势是什么?你独立性强,思维逻辑清晰,有很好的自我觉察力,这都是你的优势也是自信的基础,但面对冲突你更多的压抑情绪,用行为去缓解焦虑(吃东西)也有些人会有购物欲,不断打扫卫生等等,这都是用行为去缓解内心的冲突,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局限性,学会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只有说出来才会被看到听到理解到,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三,学会爱自己。把对外的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的关注,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除了紧张忙碌学习工作之余去做一些让自己舒服与放松事情,比如学会倾诉,在家人或者好友那里表达出内心想法,倾听不同纬度反馈与理解,一起讨论,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升共情能力与沟通技巧,聆听音乐放松心情,适当运动释放压力,通过冥想正念感受当下等等多途径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当你完成自我同一性整合,就可以更好的处理内在冲突,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与稳定的自己。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关注自己,是可以顺利度过目前的状态,加油哦!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你的觉察很棒呢!焦虑的时候,人的能量就会降低,吃东西却是最容易获得能量和控制感,缓解焦虑的方式。焦虑时可以通过运动、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多种健康的方法来缓解情绪,以下是具体介绍:运动锻炼: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内啡肽能产生类似天然止痛药的效果,帮助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感;多巴胺则能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像慢跑、瑜伽、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让身体在运动中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选择一项你能坚持下去的运动,对缓解焦虑很有效。放松训练深呼吸: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通过鼻子将空气吸入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通过嘴巴将空气呼出,感受腹部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深呼吸能够调节呼吸频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使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从而缓解焦虑。冥想:每天花15-30分钟进行冥想。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声音,排除杂念,当思绪飘走时,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的状态。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让内心平静下来,减轻焦虑带来的烦躁感。渐进性肌肉松弛: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的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因焦虑而导致的肌肉紧张,进而减轻焦虑情绪。认知调整改变思维方式:关注自己焦虑时的想法,识别那些消极、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如过度担忧、灾难化想象等。尝试用更积极、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替代它们。比如,把“我无法应对这个挑战”改为“我可以尝试一步步来应对这个问题”。通过改变思维,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减轻焦虑。直面担忧:将自己担心的事情写下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担忧其实是过度的或不太可能发生的。同时,思考应对这些担忧的具体措施,增强对事情的掌控感,减少焦虑。社交互动:与亲朋好友倾诉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对方的理解、支持和建议能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减轻心理负担。此外,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提升归属感和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培养兴趣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绘画、音乐、阅读、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沉浸在当下,转移注意力,让你暂时忘却焦虑的事情。同时,在从事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你能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以上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题主,你好!你的觉察很棒呢!焦虑的时候,人的能量就会降低,吃东西却是最容易获得能量和控制感,缓解焦虑的方式。焦虑时可以通过运动、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多种健康的方法来缓解情绪,以下是具体介绍:运动锻炼: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内啡肽能产生类似天然止痛药的效果,帮助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感;多巴胺则能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像慢跑、瑜伽、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让身体在运动中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选择一项你能坚持下去的运动,对缓解焦虑很有效。放松训练深呼吸: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通过鼻子将空气吸入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通过嘴巴将空气呼出,感受腹部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深呼吸能够调节呼吸频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使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从而缓解焦虑。冥想:每天花15-30分钟进行冥想。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声音,排除杂念,当思绪飘走时,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的状态。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让内心平静下来,减轻焦虑带来的烦躁感。渐进性肌肉松弛: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的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因焦虑而导致的肌肉紧张,进而减轻焦虑情绪。认知调整改变思维方式:关注自己焦虑时的想法,识别那些消极、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如过度担忧、灾难化想象等。尝试用更积极、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替代它们。比如,把“我无法应对这个挑战”改为“我可以尝试一步步来应对这个问题”。通过改变思维,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减轻焦虑。直面担忧:将自己担心的事情写下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担忧其实是过度的或不太可能发生的。同时,思考应对这些担忧的具体措施,增强对事情的掌控感,减少焦虑。社交互动:与亲朋好友倾诉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对方的理解、支持和建议能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减轻心理负担。此外,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提升归属感和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培养兴趣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绘画、音乐、阅读、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沉浸在当下,转移注意力,让你暂时忘却焦虑的事情。同时,在从事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你能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以上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2
评论
分享
题主好呀,看起来也许在平时你也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所以在焦虑的时候才会觉得它会缓解我们的焦虑让我们变得高兴对吗?🌕你是否觉得食物是你可控的对自己的满足?过去的我也有这样的情况,我记得那时候小区楼下开了个蛋糕店,实际上人流量并不高,但那个时候因为平时加班到很晚,总觉得在工作中已经压抑自己太多,吃个甜品总不过分吧,我会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满足,直到买到这家店倒闭开不下去,自己也开始日渐变胖,其实很多时候我在焦虑的时候也会增加饮食的频次,虽然每次吃的不多,但总是会高频次的去点。🌕尝试在自己焦虑的每个当下书写,用书写来厘清自己的思绪后来,我选择在自己每一个情绪的当下都拿出自己随身的本子或者手机记录app来书写,无论是琐碎的还是繁复的情绪,我都诚实的写下来,包括焦虑的当下,我想也许是因为思路的混乱让我们跑错了方向,当你真的厘清自己的方向时,你会发现自己不会再那么渴望食物了。🌕另外,适度的满足自己是对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事后的自责反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我们只需要做的是在下一个当下逐步的去改进。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好!

题主好呀,看起来也许在平时你也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所以在焦虑的时候才会觉得它会缓解我们的焦虑让我们变得高兴对吗?🌕你是否觉得食物是你可控的对自己的满足?过去的我也有这样的情况,我记得那时候小区楼下开了个蛋糕店,实际上人流量并不高,但那个时候因为平时加班到很晚,总觉得在工作中已经压抑自己太多,吃个甜品总不过分吧,我会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满足,直到买到这家店倒闭开不下去,自己也开始日渐变胖,其实很多时候我在焦虑的时候也会增加饮食的频次,虽然每次吃的不多,但总是会高频次的去点。🌕尝试在自己焦虑的每个当下书写,用书写来厘清自己的思绪后来,我选择在自己每一个情绪的当下都拿出自己随身的本子或者手机记录app来书写,无论是琐碎的还是繁复的情绪,我都诚实的写下来,包括焦虑的当下,我想也许是因为思路的混乱让我们跑错了方向,当你真的厘清自己的方向时,你会发现自己不会再那么渴望食物了。🌕另外,适度的满足自己是对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事后的自责反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我们只需要做的是在下一个当下逐步的去改进。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好!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每当焦虑的时候就会吃东西,哪怕并不饿,甚至是讨厌食物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通过进食来缓解焦虑这种情绪。这不是你自控力差,也不是说你贪吃嘴馋,而是你身体在跟你发出一个信号,你内在积压了太多的委屈和不安了。伦敦大学有一个进食障碍研究中心,他有一个研究报告,百分之六十八的情绪性进食者在童年时期都存在着情感功能错位,也就是分不清食物和情感的关系。那么两种家庭会容易造成这种功能错位,第一种是父母有述情障碍,也就是有话从来不会好好说,很多时候明明就是关心你,就是爱你,但说出来的话阴阳怪气的,要么就夹枪带棒的怼你,要么就呛你,就比如小时候发烧了,妈妈明明很心疼你,送你去医院,但是一路上都在骂你:谁让你不多穿衣服啊,活该。又比如你考试没考好,哭鼻子了,父母会说:你自己不努力,怎么就知道哭呢。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尤其是上一辈的父母,他们在外可以语言清晰头头是道,但是唯独面对家人很难用语言去明确的表达爱意,他们说不出我爱你,也给不了你爱的拥抱,那这个时候食物就成了家里唯一流通的情感货币,于是才会有妈妈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你吃饭,爸爸思念不舍送你去车站的时候给你买一袋桔子。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身体就记住了这种模式:食物代表了情感。所以每当你难过,每当你焦虑,你就会习惯性的不停的去吃,在你吃下食物那一刻来获得与情感的链接,就仿佛是你的父母来陪你来安慰你来了,又来爱你了一样,会让你感到很幸福。另一种是从小不被允许表达你自己的家庭,比方说从小父母就特别严格,要求你学习好,不能犯错,每次你表达需求的时候就训斥你不懂事。被长期压抑真实情感的孩子,就会分裂出满足他人期待的假自我,这个时候你整个人的觉知是麻木的,是没有自己的感受的,你只有在吃下食物的时候,只有吃到撑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真实存在。所以你胃里塞满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那些没流的眼泪、没发的脾气、没敢拒绝的要求。就为什么很多时候,明明你知道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因为从来都不是你的胃空了,而是你的心空了,你的内在始终有一个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你就是会控制不住用食物去填补情感上的匮乏。所以不要责备自己贪吃,又或者直接自暴自弃,控制不住食欲看似是身体问题,它实则的根源在于心理和情绪上。而想要去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到躲在食欲背后那个充满委屈和难过的自己。就每次当你忍不住想吃东西的时候,你问问自己,当下我是不是饿了还是心情不好,一旦你意识到自己不安全感的来源,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你就不会被食物所控制。其实我们一定要明白,食物是给我们能量的,它不是发泄的工具,更不是爱。你的胃不需要二十四小时去待命,去消化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悲伤,你不需要不停的去吃,依然可以在朋友伴侣又或者只是晒晒太阳、摸摸小猫中感受到爱和满足。

题主你好,每当焦虑的时候就会吃东西,哪怕并不饿,甚至是讨厌食物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通过进食来缓解焦虑这种情绪。这不是你自控力差,也不是说你贪吃嘴馋,而是你身体在跟你发出一个信号,你内在积压了太多的委屈和不安了。伦敦大学有一个进食障碍研究中心,他有一个研究报告,百分之六十八的情绪性进食者在童年时期都存在着情感功能错位,也就是分不清食物和情感的关系。那么两种家庭会容易造成这种功能错位,第一种是父母有述情障碍,也就是有话从来不会好好说,很多时候明明就是关心你,就是爱你,但说出来的话阴阳怪气的,要么就夹枪带棒的怼你,要么就呛你,就比如小时候发烧了,妈妈明明很心疼你,送你去医院,但是一路上都在骂你:谁让你不多穿衣服啊,活该。又比如你考试没考好,哭鼻子了,父母会说:你自己不努力,怎么就知道哭呢。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尤其是上一辈的父母,他们在外可以语言清晰头头是道,但是唯独面对家人很难用语言去明确的表达爱意,他们说不出我爱你,也给不了你爱的拥抱,那这个时候食物就成了家里唯一流通的情感货币,于是才会有妈妈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你吃饭,爸爸思念不舍送你去车站的时候给你买一袋桔子。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身体就记住了这种模式:食物代表了情感。所以每当你难过,每当你焦虑,你就会习惯性的不停的去吃,在你吃下食物那一刻来获得与情感的链接,就仿佛是你的父母来陪你来安慰你来了,又来爱你了一样,会让你感到很幸福。另一种是从小不被允许表达你自己的家庭,比方说从小父母就特别严格,要求你学习好,不能犯错,每次你表达需求的时候就训斥你不懂事。被长期压抑真实情感的孩子,就会分裂出满足他人期待的假自我,这个时候你整个人的觉知是麻木的,是没有自己的感受的,你只有在吃下食物的时候,只有吃到撑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真实存在。所以你胃里塞满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那些没流的眼泪、没发的脾气、没敢拒绝的要求。就为什么很多时候,明明你知道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因为从来都不是你的胃空了,而是你的心空了,你的内在始终有一个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你就是会控制不住用食物去填补情感上的匮乏。所以不要责备自己贪吃,又或者直接自暴自弃,控制不住食欲看似是身体问题,它实则的根源在于心理和情绪上。而想要去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到躲在食欲背后那个充满委屈和难过的自己。就每次当你忍不住想吃东西的时候,你问问自己,当下我是不是饿了还是心情不好,一旦你意识到自己不安全感的来源,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你就不会被食物所控制。其实我们一定要明白,食物是给我们能量的,它不是发泄的工具,更不是爱。你的胃不需要二十四小时去待命,去消化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悲伤,你不需要不停的去吃,依然可以在朋友伴侣又或者只是晒晒太阳、摸摸小猫中感受到爱和满足。

2
评论
分享
焦虑往往行为无力,失控,强暴,责怪是有攻击性的表达,通过攻击控制对象,抚平无力失控带来的恐惧,是很会有作用的,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样的方式。

焦虑往往行为无力,失控,强暴,责怪是有攻击性的表达,通过攻击控制对象,抚平无力失控带来的恐惧,是很会有作用的,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样的方式。

评论
分享
  • 焦虑抑郁恐惧,疏离逃避,最近情绪日记记录,求指导
    6回答 · 2025.05.25 16:21:18
  • 不敢出门,没有起床的动力,该如何让自己不再恐惧害怕
    2回答 · 2025.05.25 09:47:34
  • 面对故意找茬的人,面对扰民,应该怎么做?
    1回答 · 2025.05.24 22:12:58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95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