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逃避状态,内心强大的我,觉得很受伤?

匿名用户
#矛盾冲突
明明是我的指导,明明是我的帮助,学生得到进步,可是做的确得不到理解。 所以,我现在有种逃避的状态,可为什么我把自己和学生距离拉远,管的少一点,貌似问题也比以前更容易解决了。 然后,我开始思考,本来也是学生获奖,嘻嘻希望每一片善良都开出花。

明明是我的指导,明明是我的帮助,学生得到进步,可是做的确得不到理解。 所以,我现在有种逃避的状态,可为什么我把自己和学生距离拉远,管的少一点,貌似问题也比以前更容易解决了。 然后,我开始思考,本来也是学生获奖,嘻嘻希望每一片善良都开出花。

71阅读
·4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能想象你满心都是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一心盼着他们进步,却没得到理解时,心里该有多委屈和无奈。那种明明自己掏心掏肺地付出,却好像被忽视的感觉,真的会让人很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当你尝试着拉开距离,少管一些的时候,问题反而好解决了,这肯定让你又困惑又有点失落,困惑于为什么自己的好心多管闲事好像起了反效果,失落于原本想要和学生更亲近、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初衷没有达成。而且你那么希望自己的善良能有好的回应,希望学生能因为你的付出而有好的发展,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给你一个大大的理解的拥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所描述的情况可能涉及多种因素:1、自我价值感与付出回报失衡:你觉得自己在学生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这会让你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从而影响到你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努力为他人付出,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反馈时,很容易产生失落和沮丧的情绪。2、边界感与责任的混淆:一开始你可能过度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界定好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边界。当你管得过多时,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增加了你自己的心理负担。而当你拉开距离、管得少一点时,可能正好调整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边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你希望学生能够因为你的帮助而取得进步,并且希望他们能理解你的用心,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期望。然而,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自身的压力、对学习的态度等,没有达到你期望的那种理解和反馈,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会让你感到失望。首先,我们可以试着把关注点从学生是否理解你,转移到自己在指导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上。你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是你能力和付出的体现。不要仅仅把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而是从自身的成长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中寻找价值。其次,明确边界,保持适度关注。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边界。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能减轻你的心理负担。同时,改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找机会与学生进行坦诚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你的指导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期望和关心。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师生关系。最后,学会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当你感到有逃避的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身体和心理在发出信号,提醒你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了。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运动、冥想、听音乐等,缓解心理压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相信你的善良和付出是有意义的,虽然可能不会立刻看到花开的结果,但只要适当调整心态和方法,我相信你的善良终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祝福💗

题主你好,我能想象你满心都是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一心盼着他们进步,却没得到理解时,心里该有多委屈和无奈。那种明明自己掏心掏肺地付出,却好像被忽视的感觉,真的会让人很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当你尝试着拉开距离,少管一些的时候,问题反而好解决了,这肯定让你又困惑又有点失落,困惑于为什么自己的好心多管闲事好像起了反效果,失落于原本想要和学生更亲近、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初衷没有达成。而且你那么希望自己的善良能有好的回应,希望学生能因为你的付出而有好的发展,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给你一个大大的理解的拥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所描述的情况可能涉及多种因素:1、自我价值感与付出回报失衡:你觉得自己在学生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这会让你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从而影响到你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努力为他人付出,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反馈时,很容易产生失落和沮丧的情绪。2、边界感与责任的混淆:一开始你可能过度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界定好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边界。当你管得过多时,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增加了你自己的心理负担。而当你拉开距离、管得少一点时,可能正好调整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边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你希望学生能够因为你的帮助而取得进步,并且希望他们能理解你的用心,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期望。然而,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自身的压力、对学习的态度等,没有达到你期望的那种理解和反馈,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会让你感到失望。首先,我们可以试着把关注点从学生是否理解你,转移到自己在指导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上。你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是你能力和付出的体现。不要仅仅把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而是从自身的成长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中寻找价值。其次,明确边界,保持适度关注。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边界。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能减轻你的心理负担。同时,改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找机会与学生进行坦诚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你的指导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期望和关心。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师生关系。最后,学会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当你感到有逃避的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身体和心理在发出信号,提醒你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了。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运动、冥想、听音乐等,缓解心理压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相信你的善良和付出是有意义的,虽然可能不会立刻看到花开的结果,但只要适当调整心态和方法,我相信你的善良终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祝福💗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Tina,见字如面。从你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学生进步的欣慰,也有对自己付出得不到理解的失落,还有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接纳自己的情绪:相信自己的价值,我们不需要因为感到受伤而否定自己,也不需要因为“逃避”而感到愧疚。你已经尽力了,而你的努力和善意,已经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即使他们暂时没有意识到,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意义。受伤是正常的,它说明你在乎:你感到受伤,是因为你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对他们有很高的期待。这种受伤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对教育热情的体现。正是因为你在乎,才会因为他们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受伤本身并不可怕,它只是提醒你:你的情感是真实的,你的努力是有意义的。逃避是调整,不是退缩:你说自己处于一种“逃避状态”,这种“逃避”其实是一种调整。你选择拉远距离、管得少一点,这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一种更理性的选择。它让你从过度的付出中抽离出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逃避不一定是坏事,它只是帮助你重新找到平衡的一种方式。内心强大并不意味着不会受伤:内心强大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感到受伤,而是意味着我们能够承认自己的脆弱,并在受伤后依然选择继续前行。你感到受伤,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人。而这种情感,正是你作为教育者的最大价值所在。强大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够接纳情绪,并从中找到力量。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被理解,而在于影响:学生可能暂时无法理解你的用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努力没有意义。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立刻感激你,而是通过你的陪伴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即使他们现在不理解,你的善良和付出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种子。而这些种子,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开花结果。最后,你的感受是完全值得被接纳的。受伤、逃避、调整,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你不需要急于摆脱这些情绪,而是可以慢慢与它们和解。希望你能继续相信自己的价值,如你所言,每一片善良都会开出花。

题主,你好!我是Tina,见字如面。从你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学生进步的欣慰,也有对自己付出得不到理解的失落,还有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接纳自己的情绪:相信自己的价值,我们不需要因为感到受伤而否定自己,也不需要因为“逃避”而感到愧疚。你已经尽力了,而你的努力和善意,已经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即使他们暂时没有意识到,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意义。受伤是正常的,它说明你在乎:你感到受伤,是因为你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对他们有很高的期待。这种受伤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对教育热情的体现。正是因为你在乎,才会因为他们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受伤本身并不可怕,它只是提醒你:你的情感是真实的,你的努力是有意义的。逃避是调整,不是退缩:你说自己处于一种“逃避状态”,这种“逃避”其实是一种调整。你选择拉远距离、管得少一点,这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一种更理性的选择。它让你从过度的付出中抽离出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逃避不一定是坏事,它只是帮助你重新找到平衡的一种方式。内心强大并不意味着不会受伤:内心强大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感到受伤,而是意味着我们能够承认自己的脆弱,并在受伤后依然选择继续前行。你感到受伤,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人。而这种情感,正是你作为教育者的最大价值所在。强大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够接纳情绪,并从中找到力量。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被理解,而在于影响:学生可能暂时无法理解你的用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努力没有意义。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立刻感激你,而是通过你的陪伴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即使他们现在不理解,你的善良和付出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种子。而这些种子,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开花结果。最后,你的感受是完全值得被接纳的。受伤、逃避、调整,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你不需要急于摆脱这些情绪,而是可以慢慢与它们和解。希望你能继续相信自己的价值,如你所言,每一片善良都会开出花。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描述中内心的矛盾和冲突的你,你觉得明明自己付出了,但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反而是你和同学拉开了距离,反而你们之间的更容易相处。你内心其实很希望学生获奖,但内心可能更需要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或许正是因为你强大的内心,你很需要或者学生的感激或者学生的对你付出的认可,你才能感受到收获,否则你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虽然希望学生获奖,但你会自我感动自己的付出。而对于学生来说,他可能也知道老师对他的付出,然而归因理论中,成功更大概率是归功于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或者别人的帮助。所以可能学生大概率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付出,而老师却因为此事对他有很多的约束,这或许让学生很不舒服。躲避或许就是他能做出的选择。而这样的举动却让你非常受伤。学生获奖可能是你的指导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这里面也有学生的努力。如果因获奖就对学生颇多约束,觉得自己是为了他好,那么这样的“好”只是你认为的,却不是学生需要的。认清这一点,或许你就会理解你和学生之间的相处,而你也需要想开一点。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你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强求学生听你的话,这或许才能更好的和学生相处。希望对你有用,祝好!

题主你好!看到描述中内心的矛盾和冲突的你,你觉得明明自己付出了,但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反而是你和同学拉开了距离,反而你们之间的更容易相处。你内心其实很希望学生获奖,但内心可能更需要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或许正是因为你强大的内心,你很需要或者学生的感激或者学生的对你付出的认可,你才能感受到收获,否则你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虽然希望学生获奖,但你会自我感动自己的付出。而对于学生来说,他可能也知道老师对他的付出,然而归因理论中,成功更大概率是归功于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或者别人的帮助。所以可能学生大概率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付出,而老师却因为此事对他有很多的约束,这或许让学生很不舒服。躲避或许就是他能做出的选择。而这样的举动却让你非常受伤。学生获奖可能是你的指导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这里面也有学生的努力。如果因获奖就对学生颇多约束,觉得自己是为了他好,那么这样的“好”只是你认为的,却不是学生需要的。认清这一点,或许你就会理解你和学生之间的相处,而你也需要想开一点。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你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强求学生听你的话,这或许才能更好的和学生相处。希望对你有用,祝好!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看起来,我们现在的确是满心委屈与困惑,真的很让人心疼。我们全心全意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看着他们取得进步,这本该是件充满成就感的事,可收获的不是理解与认可,这滋味别提多难受了。而且,付出却得不到正向回应,产生逃避状态太正常了。但奇怪的是,当我们和学生拉开距离、管得少些,问题反而更好解决,这也难怪我们忍不住反复琢磨。我们一心盼着学生好,希望自己的善良能助力他们绽放光彩,可现实却给你泼了冷水。或许,学生们还没意识到,我们的付出对他们意义重大,又或者是我们的帮助方式在某些地方和他们的接受模式不太契合。既然保持距离问题能改善,或许可以试着在关心学生和给他们空间之间找个平衡点。继续怀揣你的善意,同时调整一下付出的方式,说不定之后既能让学生持续进步,又能收获他们的理解,让你的善良真正开花结果~

题主你好~看起来,我们现在的确是满心委屈与困惑,真的很让人心疼。我们全心全意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看着他们取得进步,这本该是件充满成就感的事,可收获的不是理解与认可,这滋味别提多难受了。而且,付出却得不到正向回应,产生逃避状态太正常了。但奇怪的是,当我们和学生拉开距离、管得少些,问题反而更好解决,这也难怪我们忍不住反复琢磨。我们一心盼着学生好,希望自己的善良能助力他们绽放光彩,可现实却给你泼了冷水。或许,学生们还没意识到,我们的付出对他们意义重大,又或者是我们的帮助方式在某些地方和他们的接受模式不太契合。既然保持距离问题能改善,或许可以试着在关心学生和给他们空间之间找个平衡点。继续怀揣你的善意,同时调整一下付出的方式,说不定之后既能让学生持续进步,又能收获他们的理解,让你的善良真正开花结果~

2
评论
分享
  • 当值高考,班里还有扰乱你的人,这时候该反击还是忽略
    3回答 · 2025.05.04 14:37:52
  • 人际关系我总是不停地试探,确认安稳才能继续,怎么办
    4回答 · 2025.05.04 10:46:31
  • 49岁女生,当目的达到时,我内心有说不出的喜悦?
    7回答 · 2025.05.04 02:27:31

人际关系互助会

官方
1573人
#人际关系冲突
这里是人际互助会,一个用心理学知识探讨和解决人际上的困惑,互帮互助的群组。 在这里,有和你一样的小伙伴一起倾述衷肠、和你分享ta们成功的经验、为你出谋划策;等你来~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