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男女对待,怎么接受父母潜在的重男轻女想法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成长过程#父母沟通
女性,怎么才能接受父母潜在的重男轻女的想法 从小我和我弟弟都是留守儿童,从小学到大学,只是寒暑假会和爸妈在一起,我的弟弟在读完初中就和爸妈在一个城市,我是一直在老家或者其他城市上大学(因为我弟成绩不好,所以他初中毕业就去了爸妈所在的城市上职校),在家里,我爸对我还算平等,就算我知道他也有那种重男轻女的观念,但是他不明显,也不会表露出来,所以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的妈妈,可能表现的就更加明显一些,比如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给我说让我不要打家里那套房的算盘,虽然我当时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对我说出那句话,我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我只是在上初中而已。现在长大了,我妈他们也是会说我是嫁出去的女儿,就会让我对这个家很没有归属感,其实我从小也不在他们身边长大,我会觉得我小时候没有家,长大了好像也没有,我也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和我弟弟争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那都是他们的财产,他们也有权利问你分配,如果我弟弟说要的话,我也不会去争取,因为我和我弟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是我最亲近的人,只是我觉得有点不公平,我觉得好像我妈不会为我考虑,会更多的为我弟弟考虑,我也不想要争取什么东西,我只是想被公平的对待。现在我还没有结婚,但是我好像在一直劝自己以后是会离开那个家的人,自己就是会嫁出去的人,好像只有这样想,当我爸妈他们偏心的时候才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觉得毕竟我弟弟以后要照顾他们更多一点,偏心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给我爸妈交生活费用的时候,我和我弟是交一样多的,我又会觉得,为什么要把我当做女儿对待,却要求我像儿子一样付出呢,我就会内心很纠结,觉得不公平,但是又会觉得我读书读的比我弟更多,和他一样也是正常的,但是当被偏心对待的时候,又心理很难受,就很矛盾,我要怎么开解我自己呢?

女性,怎么才能接受父母潜在的重男轻女的想法 从小我和我弟弟都是留守儿童,从小学到大学,只是寒暑假会和爸妈在一起,我的弟弟在读完初中就和爸妈在一个城市,我是一直在老家或者其他城市上大学(因为我弟成绩不好,所以他初中毕业就去了爸妈所在的城市上职校),在家里,我爸对我还算平等,就算我知道他也有那种重男轻女的观念,但是他不明显,也不会表露出来,所以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的妈妈,可能表现的就更加明显一些,比如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给我说让我不要打家里那套房的算盘,虽然我当时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对我说出那句话,我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我只是在上初中而已。现在长大了,我妈他们也是会说我是嫁出去的女儿,就会让我对这个家很没有归属感,其实我从小也不在他们身边长大,我会觉得我小时候没有家,长大了好像也没有,我也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和我弟弟争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那都是他们的财产,他们也有权利问你分配,如果我弟弟说要的话,我也不会去争取,因为我和我弟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是我最亲近的人,只是我觉得有点不公平,我觉得好像我妈不会为我考虑,会更多的为我弟弟考虑,我也不想要争取什么东西,我只是想被公平的对待。现在我还没有结婚,但是我好像在一直劝自己以后是会离开那个家的人,自己就是会嫁出去的人,好像只有这样想,当我爸妈他们偏心的时候才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觉得毕竟我弟弟以后要照顾他们更多一点,偏心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给我爸妈交生活费用的时候,我和我弟是交一样多的,我又会觉得,为什么要把我当做女儿对待,却要求我像儿子一样付出呢,我就会内心很纠结,觉得不公平,但是又会觉得我读书读的比我弟更多,和他一样也是正常的,但是当被偏心对待的时候,又心理很难受,就很矛盾,我要怎么开解我自己呢?

269阅读
·8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看到你写了很多的文字,大部分的努力都在想着开导自己去接受重男轻女的待遇,但其实上你的内心感受到深深的不公平。可是你不知道怎么办?你好像还在困扰在一个在一个没有得到父母充分关爱的家庭中长大,却说服自己要孝顺父母,做一个好孩子的问题中,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了。关于重男轻女:这是大部分中国人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情。重男轻女,觉得男孩子就是用来继承家业的儿,女孩子嫁出去就是嫁给别人的,而且还有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不能改变父母的认知,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仍然可以去这样想。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需要去承担他们做错事情的后果,我们可以去谴责他们。当我们没接受到父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抛开孝顺两个字,你还会和弟弟一样,给父母同样的生活费用吗?是你内心超高的道德在要求着你,绑架着你,让你去做这件事情,而你可以真正的问问自己的心,我真的想要这样做吗?还是我在惧怕世俗的眼光,我活的很累,我不想再这样了。关于你的孤独:你说到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你会觉得小时候没有家长大了,好像也没有像一颗漂浮的小草一样。所以你从他们的身上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安全感和爱。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和爱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去付出爱的。尽管有也只是被迫的。父母的言语是最伤害子女的,妈妈说。你是嫁出去的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对你说不要打家里房产的算盘,也许父母也是从小没有得到爱的那一代人。所以他们在你的身上继续继承了上一代人给他们的观念,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可以知道他们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你又不能改变他们,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自己爱自己。比如你现在挣钱了,上班了,你最先想到的事情可以是自己金钱分配上,也可以优先考虑自己。和父母保持心理上的界限,并不是他们要求你做什么,你就一定要做什么,你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看见自己内心那个脆弱的小孩。不让创伤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其实你说到你和弟弟从小一起长大,他是你最亲近的人。而父母的不公平对待让你和弟弟之间有竞争的感觉,你很想和弟弟好好的相处,可是不公平让你觉得很委屈,你从来都没有说出来过,也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你的悲伤。你很不容易。我们小时候最能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因为我们脆弱,渺小。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不自信的人,可能是一个讨好的人。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弱势的时候,我们知道一定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系。我知道你隐藏了很多的情绪。尽管在文字中我没有看到你很强烈的表达你的叙述很平稳,但是文字背后引着那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委屈。让人感觉到很压抑。你的内心肯定想大喊。凭什么?凭什么我是女生,凭什么我要被不公平的对待?我们一定会有这个阶段。但是谁来回应我们呢?也许只有自己,我们可以找没有人的地方大声的喊,喊出来,把这些痛苦把自己的委屈都说出来。让情绪流动出来,这些情绪常年压抑在你的心里,你也会很累的。然后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尤其是无法改变的原生家庭的过往时,我们可以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对未来有些帮助。你要知道你的父母不代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所以当你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是别人,我可以以全新的交往方式,用自己喜欢的交往方式和别人相处。可以主动的,热情的和他人建立关系。因为关系是双方的,一定是互相的,当你得到正向的反馈时,你会发现原来积极的关系这么好。还可以通过读书运动去培养自己的爱好,让自己更加的自信。一个人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能有自信,一定在某些事情上得到过正向的反馈,自信不是空口而来的。可以慢慢培养。最后我想回应一下。没有被平等对待却要同样付出的行为,怎么去开解自己?当你想不开的时候,你可以停下这种行为。去看看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只有放下了他人的期待,不在意世俗的眼光的时候,我们才能活成真正的自己。也许这件事情一开始很难但当你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时候,得到正向的反馈的时候,你会坚持下去的。推荐阅读《原生家庭》这是一本写满故事的原生家庭的痛苦案例的书。也看到了很多家庭的影子。和父母相处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处在和父母相处的痛苦漩涡中。这是一本很适合你的书,可以读一读。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需要平台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当你难过的时候,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题主,你好:看到你写了很多的文字,大部分的努力都在想着开导自己去接受重男轻女的待遇,但其实上你的内心感受到深深的不公平。可是你不知道怎么办?你好像还在困扰在一个在一个没有得到父母充分关爱的家庭中长大,却说服自己要孝顺父母,做一个好孩子的问题中,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了。关于重男轻女:这是大部分中国人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情。重男轻女,觉得男孩子就是用来继承家业的儿,女孩子嫁出去就是嫁给别人的,而且还有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不能改变父母的认知,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仍然可以去这样想。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需要去承担他们做错事情的后果,我们可以去谴责他们。当我们没接受到父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抛开孝顺两个字,你还会和弟弟一样,给父母同样的生活费用吗?是你内心超高的道德在要求着你,绑架着你,让你去做这件事情,而你可以真正的问问自己的心,我真的想要这样做吗?还是我在惧怕世俗的眼光,我活的很累,我不想再这样了。关于你的孤独:你说到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你会觉得小时候没有家长大了,好像也没有像一颗漂浮的小草一样。所以你从他们的身上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安全感和爱。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和爱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去付出爱的。尽管有也只是被迫的。父母的言语是最伤害子女的,妈妈说。你是嫁出去的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对你说不要打家里房产的算盘,也许父母也是从小没有得到爱的那一代人。所以他们在你的身上继续继承了上一代人给他们的观念,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可以知道他们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你又不能改变他们,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自己爱自己。比如你现在挣钱了,上班了,你最先想到的事情可以是自己金钱分配上,也可以优先考虑自己。和父母保持心理上的界限,并不是他们要求你做什么,你就一定要做什么,你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看见自己内心那个脆弱的小孩。不让创伤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其实你说到你和弟弟从小一起长大,他是你最亲近的人。而父母的不公平对待让你和弟弟之间有竞争的感觉,你很想和弟弟好好的相处,可是不公平让你觉得很委屈,你从来都没有说出来过,也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你的悲伤。你很不容易。我们小时候最能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因为我们脆弱,渺小。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不自信的人,可能是一个讨好的人。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弱势的时候,我们知道一定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系。我知道你隐藏了很多的情绪。尽管在文字中我没有看到你很强烈的表达你的叙述很平稳,但是文字背后引着那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委屈。让人感觉到很压抑。你的内心肯定想大喊。凭什么?凭什么我是女生,凭什么我要被不公平的对待?我们一定会有这个阶段。但是谁来回应我们呢?也许只有自己,我们可以找没有人的地方大声的喊,喊出来,把这些痛苦把自己的委屈都说出来。让情绪流动出来,这些情绪常年压抑在你的心里,你也会很累的。然后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尤其是无法改变的原生家庭的过往时,我们可以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对未来有些帮助。你要知道你的父母不代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所以当你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是别人,我可以以全新的交往方式,用自己喜欢的交往方式和别人相处。可以主动的,热情的和他人建立关系。因为关系是双方的,一定是互相的,当你得到正向的反馈时,你会发现原来积极的关系这么好。还可以通过读书运动去培养自己的爱好,让自己更加的自信。一个人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能有自信,一定在某些事情上得到过正向的反馈,自信不是空口而来的。可以慢慢培养。最后我想回应一下。没有被平等对待却要同样付出的行为,怎么去开解自己?当你想不开的时候,你可以停下这种行为。去看看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只有放下了他人的期待,不在意世俗的眼光的时候,我们才能活成真正的自己。也许这件事情一开始很难但当你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时候,得到正向的反馈的时候,你会坚持下去的。推荐阅读《原生家庭》这是一本写满故事的原生家庭的痛苦案例的书。也看到了很多家庭的影子。和父母相处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处在和父母相处的痛苦漩涡中。这是一本很适合你的书,可以读一读。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需要平台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当你难过的时候,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5
1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想要你的妈妈,她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估计这也会比较难。这是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关。因为在她成长的年代,是需要孩子也帮忙下地干活的。而只有男孩有更大的力气,可以搬或者抬东西。所以从你妈妈小的时候,她的“重男轻女”观念就会比较严重。而且她这种观念已经形成大半辈子了,并不是说你要改变她她就可以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她,那么你就尝试去改变自己。譬如:思考一下,你“理想中的妈妈”是怎么样的。然后,你就做自己理想中的“内在母亲”。把自己的“内在小孩”,再重新养育一遍。也可以告诉自己,自己的妈妈也是不完美的。因为她也是第一次做你的妈妈,所以就自然会有她自己的局限性;及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如果你能够以上这样想,可能你也会对她的“重男轻女”观念比较释怀一些。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想要你的妈妈,她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估计这也会比较难。这是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关。因为在她成长的年代,是需要孩子也帮忙下地干活的。而只有男孩有更大的力气,可以搬或者抬东西。所以从你妈妈小的时候,她的“重男轻女”观念就会比较严重。而且她这种观念已经形成大半辈子了,并不是说你要改变她她就可以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她,那么你就尝试去改变自己。譬如:思考一下,你“理想中的妈妈”是怎么样的。然后,你就做自己理想中的“内在母亲”。把自己的“内在小孩”,再重新养育一遍。也可以告诉自己,自己的妈妈也是不完美的。因为她也是第一次做你的妈妈,所以就自然会有她自己的局限性;及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如果你能够以上这样想,可能你也会对她的“重男轻女”观念比较释怀一些。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3
评论
分享
任何一个子女都无法接受父母这样的偏心和不公平,所谓的“恶语伤人六月寒”更是你所遭遇的贴切形容,尤其对于尚未成年的你,这是何等的伤心痛苦。不是钱财,不是房产,是父母对于亲情的质疑否定,是自身被推离抛弃的无所依,是茫茫人海中孑然一身的孤独迷茫。而这样的感受和情绪,会在你试图重返家庭的每一次尝试、每一个事件时,在你试图忽略或包容时,从你的内心深处跳出来刺痛你,否定你。你没有做错什么,你的所思所做也已经是自我开解和平衡的正途,这种时而理解时而痛苦的矛盾,是你身处家人和外人之间感受、处境的必然表现。而无论在情感或现实的方面,你都处于一种无法离去但隔阂永存的状态,也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延续。但也许你不必仅仅当做他们的偏心,而只是某种父母对未来老年生活把握或保证的本能,或者是对于历史无意识的重复。就好像你提及的重男轻女,男传家女外嫁是社会的惯性和默认,她也许只有儿子会在那套房娶妻生子,并将他们养老送终的想象,其实那不是偏心儿子,只是自身养老的考量。这样的话语自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因为你可能会得到不爱你,不是一家人的结论。但也许你可以在更多的场景找到相反的表现和证据,起码你没有再多的抱怨,起码你得到了该有的抚育和培养,或许在将来也还会力所能及的帮助你。至于你的付出,那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父母抚养你赡养,那是你的责任。也许最终就是像说的那样分配,其实你也理解是他们的权利,但显然母亲的经历和认知限制了她的高度,假如以其它任何的理由,或许你都不会在意,可惜母亲的水平太低了。偏心也许是事实,但可能并不好直接等同于没有亲情,或不爱你,你也许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去看待父母的表现,而在具体令你痛苦的事件上,有更准确的理解和解读。祝你快乐

任何一个子女都无法接受父母这样的偏心和不公平,所谓的“恶语伤人六月寒”更是你所遭遇的贴切形容,尤其对于尚未成年的你,这是何等的伤心痛苦。不是钱财,不是房产,是父母对于亲情的质疑否定,是自身被推离抛弃的无所依,是茫茫人海中孑然一身的孤独迷茫。而这样的感受和情绪,会在你试图重返家庭的每一次尝试、每一个事件时,在你试图忽略或包容时,从你的内心深处跳出来刺痛你,否定你。你没有做错什么,你的所思所做也已经是自我开解和平衡的正途,这种时而理解时而痛苦的矛盾,是你身处家人和外人之间感受、处境的必然表现。而无论在情感或现实的方面,你都处于一种无法离去但隔阂永存的状态,也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延续。但也许你不必仅仅当做他们的偏心,而只是某种父母对未来老年生活把握或保证的本能,或者是对于历史无意识的重复。就好像你提及的重男轻女,男传家女外嫁是社会的惯性和默认,她也许只有儿子会在那套房娶妻生子,并将他们养老送终的想象,其实那不是偏心儿子,只是自身养老的考量。这样的话语自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因为你可能会得到不爱你,不是一家人的结论。但也许你可以在更多的场景找到相反的表现和证据,起码你没有再多的抱怨,起码你得到了该有的抚育和培养,或许在将来也还会力所能及的帮助你。至于你的付出,那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父母抚养你赡养,那是你的责任。也许最终就是像说的那样分配,其实你也理解是他们的权利,但显然母亲的经历和认知限制了她的高度,假如以其它任何的理由,或许你都不会在意,可惜母亲的水平太低了。偏心也许是事实,但可能并不好直接等同于没有亲情,或不爱你,你也许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去看待父母的表现,而在具体令你痛苦的事件上,有更准确的理解和解读。祝你快乐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首先给你一个隔空的抱抱。对于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父母重男轻女,虽然父亲的表现不怎么明显。但是母亲却是比较表现出来,跟你说不要打家里房子的主意,这样的话确实让人感到伤心。即使你并不想与弟弟争什么,但是却让你感觉不舒服。你想要公平对待。同时从文字描述中也能感到你的矛盾,就是既抱怨父母的不公平,但是好像又觉得一定要孝顺父母。既觉得不公平,但是有时候想想又会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有这种矛盾心理是正常的,一方面因为认为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因为你是女儿就被不公平对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毕竟是父母,养育我们的人,又会觉得愧疚。我想对你说一下我的看法。关于你问如何看待父母重男轻女,如何才能不在意。其实我觉得没办法真正的做到坦然。我刷到过一个视频,说父母对孩子本身是带有恨的。因为养孩子是一个费钱,费事,费心,费力的事情。有些父母就会有一种想法,他们的苦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孩子。如果没有孩子,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总是过于的忧虑未来。包括存钱,我并没有说存钱的不好。只是说有一部分的人,会想到是害怕未来没有保障,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父母也如此。他们需要一个未来的保障。但是或许因为你是女儿。中国父母大部分的观念就是,给别人家养媳妇。最后都是要嫁出去的,认为自己未来保障不大的孩子,往往他就会给的足够少。换句话来说,人是自私利己的。他们会认为,你以后给的回报不多,那为什么要给房子你呢?或许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强大自己。通过提升自己,让自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不要奢望去改变父母。你提到你以后是会离开家的。我觉得挺好的,如果就是一个地方既然不欢迎你,或者说对你有排外心理,那么我们应该做到自己有能力,自己买房,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才是正确的。第一着重提升自己提升自己能力,让自己能够有一份高薪收入。既然父母无法给自己买房,如果你也有买房执念的话,或许可以尝试靠自己买套小房子,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第二懂得合理规划用钱我认为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赚钱之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赚钱,而是幸福,快乐,过完一生。不过这些有时候也需要钱来支持。如果我们暂时没什么赚大钱的本事。那我们可以省钱,存钱。此处的省钱并不是让你委屈自己,太过于对于自己苛刻的那种。而是那种懂得,如果手里多空余,就去买自己喜欢吃的,喜欢玩的,去旅游。尽情的享受人生。让自己好好的感受这个世界,而无需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让自己过得不快乐。总的来说,我们无法改变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我的父母其实也是像你所说的那样,有重男轻女,但是不明显,但是内心就是。我也曾问过,如果我不结婚怎么办,他们的回答是,不结婚你住哪里?那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家似乎并不是为我而留的。没关系的。即使父母不是无条件的爱我们,即使偏心。但是只要我们自己足够强大。赚多点钱,一样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快快乐乐的,吃好喝好睡好,便是最大的幸福。

题主你好,首先给你一个隔空的抱抱。对于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父母重男轻女,虽然父亲的表现不怎么明显。但是母亲却是比较表现出来,跟你说不要打家里房子的主意,这样的话确实让人感到伤心。即使你并不想与弟弟争什么,但是却让你感觉不舒服。你想要公平对待。同时从文字描述中也能感到你的矛盾,就是既抱怨父母的不公平,但是好像又觉得一定要孝顺父母。既觉得不公平,但是有时候想想又会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有这种矛盾心理是正常的,一方面因为认为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因为你是女儿就被不公平对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毕竟是父母,养育我们的人,又会觉得愧疚。我想对你说一下我的看法。关于你问如何看待父母重男轻女,如何才能不在意。其实我觉得没办法真正的做到坦然。我刷到过一个视频,说父母对孩子本身是带有恨的。因为养孩子是一个费钱,费事,费心,费力的事情。有些父母就会有一种想法,他们的苦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孩子。如果没有孩子,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总是过于的忧虑未来。包括存钱,我并没有说存钱的不好。只是说有一部分的人,会想到是害怕未来没有保障,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父母也如此。他们需要一个未来的保障。但是或许因为你是女儿。中国父母大部分的观念就是,给别人家养媳妇。最后都是要嫁出去的,认为自己未来保障不大的孩子,往往他就会给的足够少。换句话来说,人是自私利己的。他们会认为,你以后给的回报不多,那为什么要给房子你呢?或许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强大自己。通过提升自己,让自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不要奢望去改变父母。你提到你以后是会离开家的。我觉得挺好的,如果就是一个地方既然不欢迎你,或者说对你有排外心理,那么我们应该做到自己有能力,自己买房,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才是正确的。第一着重提升自己提升自己能力,让自己能够有一份高薪收入。既然父母无法给自己买房,如果你也有买房执念的话,或许可以尝试靠自己买套小房子,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第二懂得合理规划用钱我认为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赚钱之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赚钱,而是幸福,快乐,过完一生。不过这些有时候也需要钱来支持。如果我们暂时没什么赚大钱的本事。那我们可以省钱,存钱。此处的省钱并不是让你委屈自己,太过于对于自己苛刻的那种。而是那种懂得,如果手里多空余,就去买自己喜欢吃的,喜欢玩的,去旅游。尽情的享受人生。让自己好好的感受这个世界,而无需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让自己过得不快乐。总的来说,我们无法改变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我的父母其实也是像你所说的那样,有重男轻女,但是不明显,但是内心就是。我也曾问过,如果我不结婚怎么办,他们的回答是,不结婚你住哪里?那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家似乎并不是为我而留的。没关系的。即使父母不是无条件的爱我们,即使偏心。但是只要我们自己足够强大。赚多点钱,一样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快快乐乐的,吃好喝好睡好,便是最大的幸福。

2
评论
分享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允许并接纳自己被父母不公平的对待所产生的委屈,愤怒,无助,无力感。作为父母的孩子,你有渴望被在意,被重视,被平等的对待。面对父母无意识中重男轻女的言语行为对你所造成的伤害,今天的你可以尝试在那个当下勇敢真诚地说出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让你的父母能够意识到他们无意识的言语行为对你所造成的伤害,以及你渴望被怎样对待。同时,你也一定要明白,父母之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对你,并不是因为有意而为之,更多是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被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而长大的内在极度缺爱的、不会爱的孩子。当你的母亲对她自己在成长中被以这样方式对待而造成的创伤没有很好地觉察时,她就会把这一部分创伤带给你。他对你作为女孩子的嫌弃并不是真的因为你不够好,而她不认同自己作为女性的性别角色,她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给了你,而作为孩子,你认同了她的投射。当你已经觉察到了这一部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作为女性的角色,并且确信自己足够好,自己不需要跟男性比,因为你有独属于你作为女孩儿的优势,你只需要把自己的这一部分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且你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是为了向你的父母证明你比男孩儿好,只是你本来就很好,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更好。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允许并接纳自己被父母不公平的对待所产生的委屈,愤怒,无助,无力感。作为父母的孩子,你有渴望被在意,被重视,被平等的对待。面对父母无意识中重男轻女的言语行为对你所造成的伤害,今天的你可以尝试在那个当下勇敢真诚地说出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让你的父母能够意识到他们无意识的言语行为对你所造成的伤害,以及你渴望被怎样对待。同时,你也一定要明白,父母之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对你,并不是因为有意而为之,更多是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被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而长大的内在极度缺爱的、不会爱的孩子。当你的母亲对她自己在成长中被以这样方式对待而造成的创伤没有很好地觉察时,她就会把这一部分创伤带给你。他对你作为女孩子的嫌弃并不是真的因为你不够好,而她不认同自己作为女性的性别角色,她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给了你,而作为孩子,你认同了她的投射。当你已经觉察到了这一部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作为女性的角色,并且确信自己足够好,自己不需要跟男性比,因为你有独属于你作为女孩儿的优势,你只需要把自己的这一部分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且你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是为了向你的父母证明你比男孩儿好,只是你本来就很好,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更好。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2
评论
分享
父母潜意识里对儿女区别对待一定让你心里很不舒服,很委屈吧?这种待遇我从小也遭遇到过类似的体验,我母亲明显偏爱弟弟,甚至还说什么我将来要靠弟弟支持之类的,所以你这种感觉我能感同身受,所以为此我一直和母亲不亲,直到自己当了母亲之后母女关系才有所缓和,直到母亲老了,整个老了,晚年一直由我陪伴,但内心都还是耿耿于怀的。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不用压抑和委屈自己,直接告诉母亲,如今这个年代儿子并不一定会比女儿强,特别是老了之后母亲更多的是由女儿照顾而不是媳妇,让她明白这个事实,即使她改不了,起码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了,也l是自己照顾到了自己。

父母潜意识里对儿女区别对待一定让你心里很不舒服,很委屈吧?这种待遇我从小也遭遇到过类似的体验,我母亲明显偏爱弟弟,甚至还说什么我将来要靠弟弟支持之类的,所以你这种感觉我能感同身受,所以为此我一直和母亲不亲,直到自己当了母亲之后母女关系才有所缓和,直到母亲老了,整个老了,晚年一直由我陪伴,但内心都还是耿耿于怀的。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不用压抑和委屈自己,直接告诉母亲,如今这个年代儿子并不一定会比女儿强,特别是老了之后母亲更多的是由女儿照顾而不是媳妇,让她明白这个事实,即使她改不了,起码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了,也l是自己照顾到了自己。

评论
分享
姑娘,听你说着这些,心里真像被揉皱的纸,涩涩的疼。妈妈那句“别打家里房子的算盘”,该是多早就在你心里埋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啊——明明还在上初中,就被提前告知“你是要离开的”,这种“被推开”的感觉,比直接的偏心更让人难过,像是连“争取”的资格都被悄悄收走了。现在她总说“嫁出去的女儿”,你表面上劝自己“理所应当”,可心里那股子委屈啊,就像夏天没喝完的汽水,晃一晃全是气泡往上涌。你知道吗?你真正在乎的从来不是房子或钱,是藏在这些话背后的“被看轻”。就像小时候明明和弟弟一样乖,却总觉得父母的目光在弟弟身上多停了几秒,这种“不被同等珍视”的感觉,才是最扎心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妈妈的那些话,或许藏着她自己的无奈?她可能一辈子都活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以为这就是世界的规则,所以才急着把这套规则告诉你,却没意识到这反而伤了你的心。她的爱里带着旧时代的影子,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她故意要伤你。现在你交一样的生活费,却觉得“像儿子一样付出,却没得到儿子的待遇”,这种矛盾再正常不过了。不如试试这样想:咱们尽孝是因为心里有爸妈,不是为了换公平。就像你给路边的流浪猫喂食,不会想着它哪天要回报你,图的就是心里那点温暖。至于妈妈的偏心,咱别硬扛,把期待值调低些——比如她夸弟弟时,你就在心里偷偷夸自己:“我读了这么多书,能自己挣生活,也很厉害呀”;她提“嫁出去”时,你就默默想:“我的家,以后可以自己说了算,不一定在他们嘴里”。还有啊,别老盯着“父母怎么看你”,多看看自己有多好。你独立、懂事,和弟弟感情也好,这些都是你的宝贝。没事的时候,多抱抱自己,就像安慰小时候那个委屈的自己:“别怕,你现在有能力对自己好了,想吃什么买什么,想住哪儿住哪儿,咱们的归属感啊,长在自己身上呢。”慢慢来,别逼自己立刻接受,就像解绳子疙瘩,慢慢捋,总有顺的那天。你值得被自己疼,这比什么都重要。

姑娘,听你说着这些,心里真像被揉皱的纸,涩涩的疼。妈妈那句“别打家里房子的算盘”,该是多早就在你心里埋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啊——明明还在上初中,就被提前告知“你是要离开的”,这种“被推开”的感觉,比直接的偏心更让人难过,像是连“争取”的资格都被悄悄收走了。现在她总说“嫁出去的女儿”,你表面上劝自己“理所应当”,可心里那股子委屈啊,就像夏天没喝完的汽水,晃一晃全是气泡往上涌。你知道吗?你真正在乎的从来不是房子或钱,是藏在这些话背后的“被看轻”。就像小时候明明和弟弟一样乖,却总觉得父母的目光在弟弟身上多停了几秒,这种“不被同等珍视”的感觉,才是最扎心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妈妈的那些话,或许藏着她自己的无奈?她可能一辈子都活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以为这就是世界的规则,所以才急着把这套规则告诉你,却没意识到这反而伤了你的心。她的爱里带着旧时代的影子,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她故意要伤你。现在你交一样的生活费,却觉得“像儿子一样付出,却没得到儿子的待遇”,这种矛盾再正常不过了。不如试试这样想:咱们尽孝是因为心里有爸妈,不是为了换公平。就像你给路边的流浪猫喂食,不会想着它哪天要回报你,图的就是心里那点温暖。至于妈妈的偏心,咱别硬扛,把期待值调低些——比如她夸弟弟时,你就在心里偷偷夸自己:“我读了这么多书,能自己挣生活,也很厉害呀”;她提“嫁出去”时,你就默默想:“我的家,以后可以自己说了算,不一定在他们嘴里”。还有啊,别老盯着“父母怎么看你”,多看看自己有多好。你独立、懂事,和弟弟感情也好,这些都是你的宝贝。没事的时候,多抱抱自己,就像安慰小时候那个委屈的自己:“别怕,你现在有能力对自己好了,想吃什么买什么,想住哪儿住哪儿,咱们的归属感啊,长在自己身上呢。”慢慢来,别逼自己立刻接受,就像解绳子疙瘩,慢慢捋,总有顺的那天。你值得被自己疼,这比什么都重要。

评论
分享
你好,题主看了题主的问题叙述,个人观点,子女和父母是代际矛盾的,因为我们成长的时代不一样思想观念看法不一样,求同存异,父母那一代人也是延续了她们父母一代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几代人都是如此,根深蒂固。作为新一代的人既要学习新思想也要辩证看待旧思想,凡事都有两面性得中含有失失中含有得祸福相依,不较真不当真不攀比,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生活知足常乐。健康最重要,生命在于运动多接触大自然脚踏实地吸收地气,多听音乐五音愉悦身心,正心正念正知正觉多做善事但行好事前行即大道。

你好,题主看了题主的问题叙述,个人观点,子女和父母是代际矛盾的,因为我们成长的时代不一样思想观念看法不一样,求同存异,父母那一代人也是延续了她们父母一代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几代人都是如此,根深蒂固。作为新一代的人既要学习新思想也要辩证看待旧思想,凡事都有两面性得中含有失失中含有得祸福相依,不较真不当真不攀比,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生活知足常乐。健康最重要,生命在于运动多接触大自然脚踏实地吸收地气,多听音乐五音愉悦身心,正心正念正知正觉多做善事但行好事前行即大道。

评论
分享
  • 人生何其短暂,如何让一个9岁的孩子接连面对死亡?
    1回答 · 2025.05.21 23:01:49
  • 从小被爸爸bao打,一直讨厌爸爸,怎么表达我的恨?
    4回答 · 2025.05.21 22:32:45
  • 姐姐因失恋患上抑郁症,如何与患有抑郁症的家人相处?
    9回答 · 2025.05.21 09:17:20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